內容簡介
《公共管理學(第2版)》係統研究瞭西方公共管理學的理論體係,對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領域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和探索,突齣地體現瞭公共管理學這一學科的基本特性。
《公共管理學(第2版)》在藉鑒當今西方公共管理學理論體係的基礎上,將公共部門的管理劃分為公共部門組織管理、公共部門政治管理、公共部門規劃管理、公共部門資源管理、公共部門法治管理、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非營利組織管理、公共管理創新等部分,從體係上擺脫瞭傳統公共行政學、行政管理學的窠臼,使公共管理學本身的獨特理論特性得以彰顯。
《公共管理學(第2版)》在綜閤研究中外公共管理學理論體係的基礎上,結閤中國公共管理的特點,著眼於解決中國公共管理的實際問題,並以此來建立公共管理學的理論體係。
《公共管理學(第2版)》力圖將理論傳授方法與案例教學方法結閤起來,為公共管理教師和學生提供教學和學習的良好工具。在關鍵理論部分,都適當地配有一些案例與相關理論相印證;在每章結尾,都有相應的案例。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公共管理理
第一節 公共管理的內涵、興起與發展
第二節 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 公共管理學的基本內容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公共管理職能
第一節 政府職能定位與現代政府角色
第二節 政府公共管理職能
第三節 福利國傢及其改革
案例分析:澳門民生導嚮的福利社會建設
第三章 公共管理主體與公共組織管理
第一節 公共管理主體概論
第二節 公共組織管理理論與公共組織改革
第三節 中國的大部門體製改革
案例分析: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的大部門體製改革
第四章 公共部門政治管理
第一節 公共管理政治學
第二節 政府間關係管理
第三節 組織間關係管理
第四節 政府與社會閤作(PPP)
案例分析:福建省泉州市刺桐大橋項目的政府與社會閤作
第五章 公共部門規劃管理
第一節 公共政策的製定、執行與評估
第二節 公共部門戰略管理
第三節 公共管理領導
第四節 公共部門績效管理
案例分析:三門峽大壩決策的啓示
第六章 公共部門資源管理
第一節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
第二節 公共財政與預算管理
第三節 公共部門信息資源管理
案例分析:深圳大疆的發展與深圳市創新性人力資源開發
第七章 公共部門法治管理
第一節 私法與公法
第二節 公共管理行為
第三節 法治政府建設
第四節 公共管理監督
案例分析:落馬“老虎”對完善公共管理監督的啓示
第八章 公共服務
第一節 公共服務概述
第二節 發達國傢政府公共服務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公共服務體係的子係統
案例分析:神木醫改與公共服務體係建設
第九章 社會管理
第一節 社會管理概述
第二節 社會政策與社會福利
第三節 社區管理
第四節 非營利組織管理
第五節 中國社會管理及其創新
案例分析:廣東茂名PX項目事件
第十章 責任政府建設
第一節 責任政府的內涵
第二節 西方政府責任與多元復閤的政府問責機製
第三節 建設中國特色責任政府
案例分析:“歐文龍”案
第十一章 西方公共管理現代化與行政改革
第一節 西方公共管理現代化的發展過程
第二節 當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當代西方公共管理創新
第四節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
案例分析:深圳市城管業務外包
第十二章 當代中國行政體製改革與公共管理創新
第一節 中國公共管理的指導思想
第二節 中國行政體製改革的進程與成就
第三節 中國行政體製改革的目標與任務
案例分析:澳門現代政府建設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公共管理學(第2版)》:
進入21世紀以來,當代公共管理麵臨著新的挑戰。第一,世界範圍內第三次工業革命與新科學技術革命的興起,對現行政府管理模式形成瞭強烈衝擊。新型通信技術與新型能源係統的結閤,標誌著人類已經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美國著名學者傑裏米·裏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新經濟模式如何改變世界》中指齣:“代錶著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基礎的、傳統的自上而下的集中型經濟管理模式正在受到伴隨第三次工業革命而産生的新型分散閤作式管理模式的挑戰。”第二,發達國傢麵』臨的增長停滯、主權債務危機與福利國傢陷阱的挑戰,迫使它們進行政府管理轉型。為應對危機,歐美國傢紛紛采取瞭治理財政的預算緊縮措施,大力推進養老保險製度改革,同時改革醫療保障體係、公共住房保障體係與公共就業體係,更加重視公共教育與研究開發,並進一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推進公共服務的績效化、市場化、社會化與地方化。第三,網絡時代全球性社交空間形成的挑戰。隨著維基解密、臉譜網與推特網等社交網站的發展,維基百科與微博革命使得信息高度公開,原來統治集團的所謂“隱私”與“機密”紛紛暴露,在一些國傢引起瞭民主第四波的衝擊。
……
前言/序言
時光如梭,距2005年我撰寫的《公共管理學》教材齣版,已有十二年瞭。這十二年中,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發生瞭許多重大變化,公共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也産生瞭許多創新與轉變。
十二年來,新公共管理運動進入瞭整體性治理與網絡化治理時期,進入瞭後新公共管理階段,目前正麵臨著公共管理發展史上的第三次轉型。公共管理正嚮著整體治理、網絡治理、智慧治理、公民治理的方嚮發展。
十二年來,中國已經從上中等收入起點水平的國傢進入到瞭上中等收入較高水平的國傢行列,正在發展為高收入國傢。中國政府現代化取得瞭長足進展,正在嚮著更高水平的政府治理現代化進軍,許多現代公共管理的創新做法在中國公共管理中得到瞭深度應用。
十二年來,我一直工作在公共管理教學與科研的第一綫。從乾部培訓到公共管理碩士、博士培養,經過近三百場次的乾部課堂講授、近七十多次的網絡錄課教學、近三十多門次的公共管理課程主持教學,在這個過程中開發瞭大量公共管理、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前沿問題方麵的新課程與新案例,我對公共管理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如何適應新時期的要求有瞭更深的體會。同時,我主持與參與瞭三十多個國傢課題與省部級課題,其中有工信部的委托重點課題、國務院法製辦公室的委托課題、國傢旅遊局的旅遊公共服務發展專項規劃的製定等部委機關委托課題,國傢行政學院重大項目、國傢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以及一些地方政府課題,在調研的過程中走遍瞭我國的每一個省份,對一些公共管理創新的前沿地區進行瞭多次、多主題、多渠道接待的正式調研,以及獨立進行的無接待、走訪式的田野調研。我曾被抽調為國務院深化行政管理體製改革聯席會議綜閤組成員,參與瞭我國行政體製改革方案與國務院機構設置、職能配置與人員編製的研究製定工作;還應邀參加瞭一些中央政府部門權力清單製度、責任清單製度、基本公共服務清單、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清單等工作的專傢谘詢與論證。另外,還針對“十三五”行政體製改革的目標與對策、加強對權力運行的製約與監督、公共服務發展等課題提供瞭高層次的谘詢報告。這些課題研究與谘詢活動,使我對中國公共管理的前沿問題與實踐有瞭更深入的認識。從事公共管理研究與實踐活動以來,我在公開刊物與內部刊物發錶瞭近三百篇論文與文章,齣版瞭十餘部個人學術專著,因此位列2016年12月發布的《中國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政治學Top50)第22位。
《公共管理學(第2版)》圖書簡介 引言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公共管理作為連接政府、社會與公民的橋梁,其重要性日益凸顯。本書《公共管理學(第2版)》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視角,理解公共管理的理論基石、核心實踐與前沿發展。我們力求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結閤豐富的案例,為對公共事務管理感興趣的學者、學生、從業者乃至所有關注公共治理的公民,奉獻一份係統性的知識指南。 第一部分:公共管理學的理論基石 本書的開篇,我們將追溯公共管理學的起源與發展脈絡。這門學科並非憑空齣現,而是建立在一係列深刻的社會變革與理論演進之上。我們將探討早期對政府角色和效率的經典論述,例如韋伯的官僚製理論如何深刻影響瞭現代公共行政的組織結構與運作模式。同時,我們也審視新公共管理(NPM)運動的興起,它如何挑戰傳統行政的僵化,引入市場化的理念與工具,強調績效、問責與公民參與。 接著,我們會深入剖析新公共管理運動的遺産及其局限性。其對效率的追求、對市場機製的藉鑒,無疑為公共部門帶來瞭新的活力,但也引發瞭關於公共性、公平性以及服務質量的擔憂。在此基礎上,本書將引介後新公共管理(Post-NPM)的思潮,包括新公共服務(NPS)理論,它迴歸瞭公共利益的本源,強調服務於公民、構建信任與社會資本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會探討網絡治理(Network Governance)的興起,認識到在日益復雜的社會問題麵前,政府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需要與非營利組織、企業及公民社會共同協作,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 理論的梳理不僅是為瞭瞭解曆史,更是為瞭理解當下。我們認為,任何有效的公共管理實踐,都必須建立在清晰的理論認知之上。因此,本書將花費大量篇幅,解析這些理論如何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又如何被實踐所修正和發展。我們將引導讀者思考,在不同的社會、文化和政治背景下,哪些理論更具解釋力,哪些實踐更具藉鑒意義。 第二部分:公共管理的組織與運作 在理論框架搭建完成後,本書將聚焦於公共管理的核心實踐層麵,即政府組織的結構、職能與運作機製。我們將詳細分析不同層級政府(中央、地方)的權力劃分與職責分工,理解財政分權、事權劃分等核心製度設計。在政府內部,我們將探討組織設計、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評估等關鍵環節。 在組織設計方麵,我們會審視部門設置、權力分配、信息流轉等問題,分析不同組織模式的優劣勢。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麵,我們將討論公務員製度、招聘選拔、培訓發展、激勵約束等,強調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忠誠公正的公務員隊伍。績效評估則是衡量公共服務質量與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書將深入探討不同績效評估體係的設計原則、方法與挑戰,以及如何將其與預算決策、政策調整相結閤。 此外,本書還會深入探討公共部門的財務管理。從預算編製、執行、監督到審計,我們將揭示公共財政的運行邏輯。特彆是在當前強調透明度與問責製的背景下,我們將重點關注如何優化公共支齣,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以及如何應對財政赤字、債務風險等挑戰。 政策製定與執行是政府履行職責的核心功能。我們將分解政策從議題設置、信息收集、方案製定、決策批準到落地執行、評估反饋的完整過程。我們會分析政策工具的多樣性,例如法規、經濟激勵、信息公開、服務提供等,以及如何根據不同政策目標選擇最閤適的工具。同時,我們也將關注政策執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如信息不對稱、利益衝突、能力不足等,並探討相應的應對策略。 第三部分:公共服務的創新與治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眾對公共服務的期望也在不斷提高。本書將重點關注公共服務的供給模式、質量提升與創新。我們將討論傳統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特點與局限,並介紹近年來興起的多種創新模式,包括公私閤作夥伴關係(PPP)、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這些模式如何在引入市場競爭機製的同時,保障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公平性與質量,是本書探討的重點。 在服務質量提升方麵,我們將藉鑒服務科學的理念,強調以公民為中心的設計與提供。通過用戶體驗分析、服務流程再造、技術應用等手段,提升公共服務的效率、便捷性與滿意度。本書將大量運用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國傢和地區在醫療、教育、交通、環境等領域公共服務創新的成功實踐與經驗教訓。 治理的理念在公共管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書將深入探討“善治”(Good Governance)的內涵,包括法治、透明、參與、迴應性、效率與效益、公平與包容等核心要素。我們將分析如何通過製度設計與實踐創新,構建更具包容性、更有效率的公共治理體係。 特彆地,本書將關注數字時代對公共管理帶來的深刻影響。數字政府的建設、大數據在公共決策與服務中的應用、人工智能在政務服務中的潛力,都將是本書探討的重點。我們將分析技術如何賦能公共管理,提升治理能力,但也需警惕數字鴻溝、隱私保護、數據安全等潛在風險。 第四部分:公共管理的挑戰與未來 公共管理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領域,總麵臨著各種新的挑戰。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著眼於當前公共管理領域麵臨的關鍵性問題與未來的發展趨勢。 全球化與跨國挑戰是擺在各國政府麵前的共同課題。氣候變化、流行病、恐怖主義、金融危機等,都需要國際社會的協同應對。本書將探討國際公共管理閤作的模式與睏境,以及如何在全球治理框架下,推動有效的公共行動。 公民參與是現代公共管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書將深入分析公民參與的多種形式,如聽證會、民意調查、網絡問政、公民倡議等,探討如何有效激發和引導公民參與,使其真正成為提升公共決策質量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力量。同時,我們也將關注如何處理好參與的廣泛性與決策的效率性之間的關係。 廉潔與問責是公共管理的生命綫。本書將審視腐敗的成因與危害,並介紹反腐敗的製度設計與實踐,如獨立的監督機構、信息公開製度、舉報人保護機製等。問責製是保障政府權力邊界、迴應公民訴求的關鍵。我們將分析不同形式的問責,包括法律問責、政治問責、行政問責與社會問責,以及如何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問責體係。 可持續發展是當今社會麵臨的根本性議題。本書將探討公共管理在推動綠色經濟、社會公平與代際公平方麵的作用。如何通過政策引導、製度設計與創新實踐,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將是本書的重要關注點。 最後,本書將展望公共管理的未來。在科技革命、社會結構變遷以及全球性挑戰不斷湧現的背景下,公共管理將朝著更加智能化、精細化、人性化、協同化的方嚮發展。我們鼓勵讀者以批判性思維,不斷探索公共管理的新理論、新方法與新實踐,為構建更有效、更公平、更可持續的公共服務與治理體係貢獻力量。 結語 《公共管理學(第2版)》力求成為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廣度的讀物。我們相信,通過對本書內容的學習和思考,讀者將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公共管理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與功能,掌握分析和解決公共事務管理問題的基本方法,並為在各自的領域推動公共管理的發展與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