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內嚮個性研究專傢、暢銷書作者馬蒂?奧爾森?蘭尼
關於性格和親密關係的解惑書。
作者根據其20年的研究成果,以及她和丈夫40餘年的幸福婚姻心得,針對親密關係的類主要問題,從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角度提齣瞭建議,並配有生動有趣的練習,還開齣瞭一份多達44部的電影推薦列錶。
Marti Olsen Laney為研究學者、教育學傢、作者、心理臨床醫師和公共現場演講者。是美國當前重要的內嚮個性研究專傢之一,在美國與加拿大都舉辦過演講與專題研討會。她的第壹本書《The Introvert Advantage: How to Thrive in an Extrovert World》受到業內人士的一緻好評,並被翻譯成十五種語言。
性格差異就像化學物質:混閤之時,兩者都改變瞭。它們要麼像牛奶和巧剋力一樣,能夠輕鬆地融閤在一起;要麼像油和水一樣,看似在一起,實際上卻是互相分離。更有甚者,有些物質在結閤的過程中還會引發爆炸。
——卡爾·榮格
目錄
引言 分內嚮、外嚮的不止肚臍眼兒 / 1
第1章 “異性”相吸時:你是外嚮性格還是內嚮性格 / 12
“異性”可相吸 / 14
適應性強的性格 / 15
瞭解自己及伴侶 / 16
互相扶持 / 17
如何區分內外嚮性格 / 18
最佳狀態點 / 19
新奇的步法 / 20
第2章 人人生而不同:外嚮型人格和內嚮型人格的硬接綫 / 21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 23
灰質 / 23
大腦分層 / 26
性格分類 / 32
內嚮型人格和外嚮型人格的硬接綫 / 35
大腦和自主神經係統的行為 / 48
你的大腦緊張瞭嗎 / 51
第3章 夫妻組閤:隨著音樂舞動 / 52
差異至關重要 / 53
傳統的“華爾茲”組閤:女方內嚮,男方外嚮 / 56
探戈的遊戲:外嚮的女性和內嚮的男性 / 61
跳恰恰舞步的同性伴侶 / 66
性格相同的夫妻 / 69
練習:學習新舞步——探戈,行動起來吧 / 72
第4章 學習彼此的說話之道:瞭解內嚮者與外嚮者的語言 / 76
關注代溝 / 77
以他人之觀看世界 / 81
外嚮者和內嚮者的溝通優勢 / 85
良好溝通的障礙 / 94
雙語者 / 96
第5章 去還是留: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98
傳言 / 99
社會需求 / 100
社交技能 / 103
評估電池水平 / 107
檢查自身內部的社會指標 / 108
閤理安排社交活動 / 112
付齣真愛 / 126
第6章 枕邊密談:共創親密關係 / 127
親密是什麼 / 129
清除障礙,走嚮親密 / 130
愛情催化劑 / 133
不同的人,不同的愛的錶達方式 / 136
用愛暖心 / 137
愛的本質:性 / 138
引發情緒的電影和書籍 / 145
第7章 重獲平衡和充電:增加電池量 / 146
壓力對內嚮者和外嚮者的影響 / 148
大腦能量獲取和流失 / 152
在能量鋼絲上保持平衡 / 160
第8章 不斷改變自我:適應生活 / 170
適應生命中的變化 / 171
應對變化 / 173
生活的三個秘密 / 174
此刻的恩賜 / 178
伸齣援手,實現蛻變 / 179
“變化—成長”循環模式 / 182
轉摺點 / 187
改變需要支持 / 188
掃除心理障礙 / 190
應對變化 / 190
四條準則 / 192
第9章 艱難的抉擇:因碰撞而産生火花 / 193
衝突影響整個大腦 / 194
建立閤作關係 / 201
感情升溫的訣竅 / 208
第10章 發揮你的優勢:團結起來共同麵對 / 210
朝九晚五 / 212
育兒伴侶 / 218
享受運動 / 224
溫暖大腦和心靈 / 227
一起玩樂 / 230
但願你一切都好 / 231
參考文獻 / 233
緻謝 / 236
分內嚮、外嚮的不止
肚臍眼兒
“我想離婚,因為我們完全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
——簡·方達(電影《冷戰夫妻》颱詞,編劇 尼爾·西濛)
記得嗎,小時候我們把肚臍眼兒叫作“凹子”或者“凸子”?凹進去的那種我們叫它“凹子”,凸齣來的那種我們叫它“凸子”。人的性格(天生如此且伴人一生)就像肚臍一樣,也分兩種主要類型。喜歡獨處的人,我們說他“內嚮”或者“含蓄”。活潑開朗的人,我們說他“外嚮”或者“開朗”(“開放”)。“內嚮”者從自己的內心想法與感受中獲得能量,同時也享受自我反思。“外嚮”者從外部世界獲取能量,喜歡參與外界活動,與他人互動。
上麵的引言齣自尼爾·西濛的電影《冷戰夫妻》,電影講述的是一對新婚夫妻,他們性格和興趣迥異。外嚮的簡·方達想要離婚,因為她覺得自己那內嚮的老公(由羅伯特·雷德福扮演)實在太無趣瞭。在她眼中,他簡直就是一個“老古董”,鼕天讓他在中央公園打赤腳玩耍,他死活都不願意。然而,在電影的結尾,他們開始懂得珍惜彼此的不同,因為最重要的是,他們是愛彼此的。
為什麼寫這本書
處理內嚮、外嚮者之間的差異是個巨大的挑戰,這兩種人像是來自兩個不同的世界。因此,維持這種紐帶關係通常需要藉助於中介。作為本書的作者,我們夫妻二人的行為方式和世界觀大相徑庭,很多人都會好奇我們夫妻二人性格截然相反,那又是什麼造就瞭我們這段長達41年的婚姻的呢?對於自己另一半的奇怪舉動,人們也總會有疑問:“為什麼我會氣到想把她轟齣去?”“他為什麼不聽我的話?”“為什麼她要如此沉默?”“為什麼她不能快點兒做齣決定?什麼都是‘讓我想想。’”“為什麼他總是想齣門,難道不能偶爾待在傢裏嗎?”“為什麼每個旅遊景點我們都要去參觀一遍呢?”總之,內嚮、外嚮者有時候完全不能理解對方的行為。
正是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我們纔決定要寫本書,剖析內嚮、外嚮者之間的關係。畢竟在生活中,我們夫妻倆積纍瞭一些維護婚姻關係的技巧,盡管有時候我們也會走一些彎路。當然,在寫本書的同時,我們也開發瞭一些新的技巧。因為有許多內嚮、外嚮者走進婚姻,組建傢庭,所以這兩種性格的差異影響著很多夫妻。外嚮者幫助內嚮者打開心扉,內嚮者又為外嚮者“高明的”社交技巧所深深摺服。經過40多年的相處,我們認識到任何一種戀愛關係都充滿瞭喜和憂。理解且欣賞彼此的差異,對於內外嚮組閤型夫妻而言尤為重要,我們也希望本書能幫助人們做到這一點。
性格的差異為何如此之大
性格錶現為人們一貫的行為方式,它塑造瞭我們的基本需求、核心價值和天賦,也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情感、行為以及個人對生活狀況的反應。例如,研究錶明,人們在麵對危機時會産生兩種不同的反應:一些人(內嚮型人格)會停下腳步,思考問題,另一些人(外嚮型人格)會先行動,再思考(Keltikangas- Jarvinen et al.,1999)。不同性格的人對同一事件的反應有所差彆,這兩種不同的反應對人們的生活都有其各自的意義。關於性格對行為的影響的另一個例子是,研究錶明,當交通信號燈變成黃燈時,內嚮的人往往會踩刹車,而外嚮的人則傾嚮於猛踩油門,加速前進(Zuckerman,2004)。
情侶之間初次見麵時,性格特徵顯露並不明顯。即便他們的性格明顯不同,在熱戀階段,這些差異也會讓彼此覺得耳目一新。然而,當光芒消失,差異就開始變得十分惱人,最初如華爾茲般浪漫的愛情變成瞭冗長且無聊的跆拳道比賽。隨著生活穩定下來,相反的行為方式漸漸充斥於生活的各個方麵。下麵我們來看一些例子,這些例子來源於我們夫妻二人多年的共同生活(均從個人視角齣發),從中可以看到性格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無所不在。
◎製訂周末計劃
我(馬蒂)一直都不喜歡把周末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的,所以現在每周末我隻會參加一次社交聚會。然而,幾年前,當我們的女兒還小時,周末時間往往一下子就被排滿瞭。相反,邁剋(邁剋爾的昵稱)總喜歡把周末安排得滿滿的。在之前的某個假期,邁剋坐下來想邀請我參加即將到來的一係列活動。他的眼睛閃閃發亮,想到自己完美的日程錶,他的內心就萬分激動,臉上不禁容光煥發。“12月16日我們辦公室有一場聚會,你想去嗎?17日女兒要參加足球比賽,隨後球隊會舉辦假日比薩聚會;18日是麥剋菲尼傢的傢庭招待會。”他抬起頭,天真地看著我說,“我們還沒迴請史密斯一傢呢,19日晚上邀請他們一起共進晚餐如何呢?”聽到這些,我開始覺得頭暈目眩,搖搖晃晃地嚮一把椅子走去。“這是最後一根稻草,我要崩潰瞭!”我費力地說齣這句話,“我們需要一份社交協議,血誓。”
◎參加聚會
有一次,我(邁剋)在伯班剋華納兄弟的西邊露天片場舉辦一場以“牛仔”為主題的聚會,以便吸引很多有潛力的動畫師來這傢公司的動畫片部門工作。聚會上,每個人都拿著水槍,沿著塵土飛揚的“街道”大搖大擺地走著,儼然一幅加裏·庫珀在電影《正午》中準備參加一場槍戰戲時的場景。晚上九點鍾左右聚會開始瞭,我給馬蒂打電話,讓她一起來:“這場聚會太棒瞭,快來吧!”馬蒂說:“看來你玩得挺開心的。”想象一群吵鬧的陌生人拿著水槍互相噴射的畫麵,馬蒂一下子就失瞭興緻,穿著法蘭絨睡衣,躺在溫暖的床上看一本懸疑小說對她來說更具吸引力。大約十點的時候,我又給馬蒂打瞭一次電話,說服她來參加聚會,因為我實在不想讓她錯過這場盛宴。然而,我並不知道,對馬蒂而言,此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纔是真正的愜意。
◎購物
一座簡·奧斯汀時代的古老莊園隱建於英格蘭湖區國傢公園起伏的青山之間,我(馬蒂)和邁剋如悠遊自在的小蟲般,愜意地旅居於此。在莊園一傢溫馨的店鋪閑逛時,我看上瞭一套古董銀茶勺,收置於一個鋪著藍色天鵝絨的盒子裏。邁剋說:“買下來吧。”我答道:“嗯,讓我再考慮一下吧。”第二天早上準備離開時,我終於下定決心把茶勺買下來,但是,一到店門口,隻見門口一條藍絲帶上懸掛著一張告示:“今日店休。”我非常失望,接下來的十年我可能都會對這套茶勺魂牽夢繞。邁剋覺得很惱怒:“為什麼不在第一眼看到它時就把它買下來呢?”
◎度假
當我們酒店的門砰的一聲關上時,邁剋的假期就開始瞭。我(馬蒂)把浴缸的水放滿,灑上浴鹽,叫上酒店服務,看瞭看天色,然後買瞭一部室內電影。我在冰涼的床單上翻來翻去,然後把頭靠嚮乾淨的枕頭。我深呼一口氣,放鬆全身——告訴自己現在就是在度假。而此時邁剋已經按耐不住自己瞭。首先,他會對酒店進行一番“偵查”,而後帶著一大堆“情報”邁著輕快的步伐走迴來,詳盡地跟我描述酒店的特點,然後再次齣發去探索酒店周圍的街區。當他再次迴到酒店,想跟我說說對當地社區的印象,告訴我第二天的安排時,我很可能早已進入夢鄉瞭。
◎驚喜派對
我(邁剋)喜歡舉辦驚喜派對,在為馬蒂安排第二個驚喜派對時,我故意告訴她我們會在洛杉磯的一傢餐館為她慶生。當我們駕車在山間蜿蜒盤鏇,嚮著城市的燈光駛去時,馬蒂的肚子開始咕咕叫瞭,她已經餓著肚子有一段時間瞭,就等著在生日晚宴上大快朵頤。車子開瞭半個小時,在快到餐廳的時候,我說:“哦,我的天啊!我忘瞭帶錢包瞭!”而當時馬蒂也隻帶瞭唇彩和麵巾紙,所以我們隻好打道迴府瞭。馬蒂給傢裏打瞭個電話,問保姆是否看到瞭我的錢包(每個人準備迴傢時都會這樣做)。我沒能早點檢查是否帶瞭錢包,這讓飢腸轆轆的馬蒂十分氣憤和沮喪。到傢後,我把車停在自傢的車道旁,跳下車,對馬蒂說:“進來吧。”馬蒂迴答道:“不,幫我做件事兒,隻要一分鍾,我在車上等你。去幫我拿一些餅乾過來。”我很快跑迴來瞭,但是沒帶餅乾,而是走近車窗對馬蒂說:“你還是進來一下吧,廚房好像漏水瞭。”她急忙下車,走到前門,一打開門,“生日快樂”的祝福聲便呼嘯而來,衝擊著她的耳膜,她嚇瞭一大跳,腎上腺素快速分泌。過瞭一會兒,她纔迴過神來,意識到這是一場驚喜派對。雖然後來她玩得很開心,但是也花瞭好幾天時間纔緩過來。那天晚上,在所有客人都離開後,我告訴馬蒂這是我舉辦過的最好的驚喜派對。然而,馬蒂嚴肅地看著我,迴應道:“如果你不想離婚的話,就不要再給我這種‘驚喜’瞭!”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有辦過驚喜派對瞭。
◎差異的好處
正如你所看到的,或許你從自己的經驗中也有所感受:內外嚮者之間的差異很容易由利轉弊。一夜之間,那些曾經吸引彼此的品質變成瞭憤怒的來源。突然之間,對方的行為讓人不知所以、倍覺沮喪。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關係開始變得緊張瞭。
在采訪一對對夫妻的時候,我們發現內嚮的一方總是認為外嚮的一方太過煩人、吵鬧和苛求。另一方麵,外嚮的一方則認為內嚮的一方太過遲緩、剋製和神秘。不過,好的一方麵在於相反的性格也帶來瞭優勢互補,它可以平衡並強化這個關係。例如,大多數內嚮的人往往都很珍視自己溫馨的傢庭,他們喜歡待在傢裏,和傢裏人或者讓他們覺得放鬆的人在一起享受安靜的時光,他們更關注內心世界,喜歡獨處。相反,外嚮的人喜愛社交活動,他們喜歡刺激的環境,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外界活動,他們更關注外部世界,富於行動。盡管這些差異會滋生衝突,但它們同時也為關係的平衡和發展提供瞭潛能。如果雙方能欣賞彼此的差異,就能讓彼此的生命更加完整。外嚮的人會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變得更豐富瞭,而內嚮的人也會發現自己能不斷地從外部世界獲取信息和經驗。
科學如何解釋性格
寫本書時,我們參考瞭當前的多項科學研究,閱讀瞭不少讀者(馬蒂之前所寫的那些關於“內嚮”的書的讀者)的反饋,采訪瞭很多內外嚮組閤型夫妻,同時也從我們自身的相關經曆中汲取瞭經驗。
我們收集瞭來自世界各地眾多科學領域的權威研究,例如性格學、神經科學和人際關係研究,並且綜閤瞭這些研究,以更全麵地刻畫內嚮、外嚮性格中的生理特性。同時,科技為我們深入研究大腦和身體提供瞭更為廣闊的視野,現在,我們可以“打開”大腦的“蓋子”,一探究竟。就像我們觀察手錶的內部是如何運轉的一樣,我們也可以看看是什麼造就瞭內嚮、外嚮性格的差異。
科學傢們能通過各種渠道研究大腦。首先,他們會觀察腦部掃描X光片,亮處錶示電流活動較強,那是大腦對應部分的區域正在燃燒能量。科學傢認為這些活躍的大腦區域與特定的功能和行為是相關的。其次,科學傢會研究腦損傷病人,把受損的大腦區域同喪失或者受損的功能一一對應。再次,他們還會研究動物大腦,因為我們大腦的基本結構與老鼠、狗、猴子和猩猩相同(Dugatkin,2004)。最後,科學傢會研究一些已有的實驗,比如明尼蘇達州、丹麥和其他一些地方的雙胞胎研究中心所做的一些研究,它們把同卵雙胞胎分開撫養,以此來觀察“先天”和“後天”這兩種爭議不斷的影響因素。這些研究告訴我們,盡管分彆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但當同卵雙胞胎日後見麵時,人們會發現,他們仍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盡管已經各自成人,雙胞胎還是會發現他們喜歡用同一款瑞典産的牙膏,同樣喜歡看超人漫畫書,會覺得同一個笑話有趣,同樣會買很多個雪佛蘭模型來收藏。但是這些並不錶示同卵雙胞胎是完全一樣的,同樣,雖然性格相似的人(內嚮或者外嚮的人)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相似之處,但是他們絕不是從一個模子裏刻齣來的。
怎麼讀這本書
首先,每個人的閱讀方法都有其可取之處。當你在閱讀本書時,要對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對相似點和不同點保持好奇。在當今這個時代,抽齣點時間來讀書並非易事。你可以試著每周閱讀一章,也可以先瀏覽一下本書的目錄,選擇那些你感興趣的話題,然後把相關章節先過目一遍;或者,做飯時定時15分鍾,利用這段時間讀幾頁書,享受閱讀的樂趣。閱讀時,還要有創造性思維,也要保持幽默的視角。同時,你也可以邀請你的伴侶和你一起閱讀。
外嚮的一方可能不如內嚮的一方那麼在意這本書的內容。大多數外嚮的人都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足之處,也不認為自己需要改變,因為他們代錶瞭西方社會的主流規範,外嚮的人數也比內嚮的人數多齣兩倍(Myers and Myers,1995)。因此,外嚮的人可能不大樂意讀這本書。如果存在這種情況,那麼看看你能否和自己的伴侶討論為什麼他不願意看這本書(開車或散步的時候談論這個話題會比麵對麵討論讓外嚮伴侶覺得更自在)。如果你的外嚮伴侶隻想閱讀一小部分也沒關係,不必因此而責備他。如果你的外嚮伴侶總感覺自己因你們存在差異而被責怪,你可以讓他稍微瀏覽一下第2章的內容,其實很多人讀完這一章以後會覺得“硬接綫”的概念非常有趣。瞭解我們的風格差異是以生物和化學為基礎的,這會立竿見影地幫助我們減少責備、消解愧疚。
保持靈活的閱讀方式。也許你們倆想在某個周末一起看完這本書,或者想單獨閱讀,然後再進行討論。你們還可以輪流大聲地讀給對方聽(我們夫妻倆最喜歡的方式),然後停下來聊一聊你們感興趣的部分。或者你們可以待在同一個房間,一起安靜地看這本書。
對讀者的期許
內嚮還是外嚮,這本身都不是問題。但這兩種不同性格的人湊成一對,生活中就難免會有磕磕絆絆,我們希望這本書會幫助你們消除前路的障礙。當你們彼此都瞭解瞭自己大腦的構造與身體的“硬接綫”時,未來的道路就會少些愧疚與自責,多些包容與接納。欣賞彼此的特質會讓戀愛之路更加暢通無阻。當然,一些磕磕絆絆也會讓事情得到新的發展,幫助你們的戀愛關係走嚮成熟。不要擔心差異會破壞你們的戀愛關係,實際上,它們還會為戀愛生活增添樂趣。在接下來的幾個章節裏,我們將揭開內外嚮者塑造完滿與甜蜜的戀愛關係的秘訣。我們也希望你們對這種差異心存感恩,請相信它們會為促進你們的關係提供更多的可能。
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它深入剖析瞭內嚮者和外嚮者在“愛”的語言上的差異。我們常常認為,愛就是濃烈的錶達,就是不斷的付齣,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愛也有很多種形式,而內嚮者和外嚮者,可能在錶達和接收愛的方式上,有著截然不同的偏好。我不再強求自己去模仿外嚮者那樣熱烈地錶達愛,而是開始學會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傳遞我對伴侶的關懷和在意,並且也學會瞭去欣賞伴侶用他們獨特的方式來錶達愛。這種對“愛”的多樣性的理解,極大地減輕瞭我在關係中的焦慮感,讓我能夠更自信地去愛,也更坦然地去接受愛。我開始意識到,我的安靜陪伴,我的默默支持,我的深度傾聽,也都是一種深刻的愛,隻不過它們不像外放者的錶白那樣轟轟烈烈,卻同樣能夠滋養和鞏固一段關係。
評分閱讀《愛的性格:內嚮者與外嚮者的親密之道》,讓我最深刻的感受之一,就是它幫助我打破瞭“性格決定命運”的宿命論。我之前常常覺得,因為我是內嚮者,所以在某些社交場閤,在某些需要“主動齣擊”的時刻,我就注定會處於劣勢。然而,這本書告訴我,性格隻是我們認識世界和與世界互動的一種方式,它並不是我們能力的上限,也不是我們活齣精彩人生的障礙。通過理解內嚮者和外嚮者的不同特質,我們可以找到最適閤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模式,並且在關係中,學會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如何彌補自己的不足,最終實現一種平衡與和諧。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弱點”,並嘗試將它們轉化為獨特的視角和能力。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以來在人際交往中,尤其是親密關係裏,常常因為自己“內嚮”的特質而感到睏惑和掙紮的讀者,偶然間翻閱到《愛的性格:內嚮者與外嚮者的親密之道》,我內心湧起瞭一股莫名的期待。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如同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直指我長期以來尋求解答的痛點。在快節奏、強調社交和外放的世界裏,內嚮者常常被誤解為孤僻、冷漠,甚至是不閤群。而在親密關係中,這種誤解帶來的隔閡,有時會像一道無形的牆,阻礙瞭真正的理解和連接。我渴望找到一種方式,能夠更清晰地理解自己,更有效地錶達自己,同時也能更深入地洞察伴侶的內心世界,尤其是當伴侶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外嚮者”時。這本書,至少在它的書名中,承諾瞭我能夠獲得這樣的洞見,讓我相信,性格的差異並非是親密關係的鴻溝,而是可以被理解、被彌閤、甚至被轉化成獨特魅力的契機。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論,讓我不再是那個在情感的洪流中,因為不擅長“錶達”和“迴應”而感到焦慮不安的自我,而是能夠找到屬於內嚮者在愛中的自信與力量。
評分翻開《愛的性格:內嚮者與外嚮者的親密之道》,我首先被它引人入勝的開篇所吸引。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陷入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貼近生活的場景描繪,瞬間將我拉入瞭情境之中。我仿佛看到瞭自己,也看到瞭我所認識的許多朋友,在戀愛、婚姻中,因為性格差異而産生的種種微妙而真實的互動。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對話,那些在聚會後獨自一人整理思緒的時刻,那些在社交場閤中感到力不從心甚至被掏空的感覺,都被作者精準地捕捉並放大,讓我不禁拍案叫絕。這種“被理解”的感覺,比任何空洞的理論都更能觸動人心。我一直在尋找一個能夠解釋我內心世界的框架,而這本書顯然正在構建這樣的一個框架。它讓我意識到,我的“內嚮”並非是一種缺陷,而是一種不同於“外嚮”的特質,它有其存在的閤理性,也有其獨特的優勢。這種認知上的轉變,對於我建立更健康的自我認同,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評分對於那些和我一樣,在親密關係中常常感到迷茫和不安的內嚮者來說,《愛的性格:內嚮者與外嚮者的親密之道》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睿智的朋友,一位耐心的導師,它用溫暖而堅定的筆觸,引導我一步步地探索自我,理解伴侶,並最終學會如何在愛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寜與力量。我開始相信,內嚮者和外嚮者之間的愛情,並非是一種挑戰,而是一種機遇,一種可以互相學習、互相成長、互相成就的獨特旅程。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希望,看到瞭可能,讓我對接下來的親密關係,充滿瞭信心。
評分總而言之,《愛的性格:內嚮者與外嚮者的親密之道》是一本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在乎親密關係,特彆是那些麵臨內嚮者與外嚮者之間互動挑戰的人們。它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實用的指導以及充滿同情心的語言,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更有效地溝通,更健康地維護關係。這本書讓我擺脫瞭許多過去的睏擾和誤解,讓我能夠以一種更積極、更自信的態度去麵對愛情。它就像一本關於“愛”的地圖,指引著我在這條充滿未知但也無比美好的旅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並與我愛的人,一起創造屬於我們的精彩篇章。
評分《愛的性格:內嚮者與外嚮者的親密之道》還讓我對“衝突”有瞭全新的認識。我曾經認為,衝突是親密關係走嚮破裂的信號,總是試圖逃避它,避免它。然而,這本書讓我明白,健康的衝突,恰恰是關係深化的契機。內嚮者和外嚮者在處理衝突時,可能會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外嚮者可能更傾嚮於直接錶達,而內嚮者可能更傾嚮於退縮和思考。理解這些差異,並找到一種能夠尊重雙方差異的衝突解決模式,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提供瞭許多關於如何識彆衝突模式,如何有效傾聽,如何避免情緒化的反應,以及如何在衝突中保持尊重和理解的策略。這讓我不再害怕衝突,反而開始將其視為一次增進彼此理解和信任的機會。
評分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在探討內嚮者與外嚮者在親密關係中的互動模式時,並沒有采取簡單化的“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相反,它強調的是一個光譜,一個連續的譜係,每個人都在其中占據著自己的位置,並且在這個位置上,擁有著截然不同的需求和錶達方式。這種 nuanced 的視角,讓我覺得非常具有啓發性。我不再被簡單地定義為“內嚮者”,而是能夠開始審視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反應,以及這些反應背後的深層原因。當我讀到關於能量消耗和恢復的部分時,我恍然大悟,原來那些在社交活動後我需要獨自充電的行為,並不是我“不夠熱情”或“不閤群”,而是我身體和心理的一種自然需求。這本書幫助我卸下瞭很多不必要的負罪感,也讓我開始更有意識地去和伴侶溝通我的這種需求,而不再是默默忍受,然後暗自神傷。
評分這本書對於我理解“界限”這個概念,也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內嚮者往往更需要清晰的個人空間和獨處時間來恢復精力,而外嚮者則可能更渴望與他人的連接和互動。如何在滿足各自需求的同時,不傷害到對方,不讓界限變得模糊不清,是許多關係中的難題。這本書提供瞭非常具體和實用的建議,教我如何溫和但堅定地錶達自己的界限,如何理解伴侶在設定界限時的潛在需求,以及如何在設定的界限內,找到更多的共同點和連接方式。我不再是那個因為害怕拒絕而犧牲自己需求的人,而是能夠更有智慧地去管理自己的能量,也更有勇氣去維護自己的空間,這讓我感覺在關係中更加自在和安全。
評分《愛的性格:內嚮者與外嚮者的親密之道》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麵,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谘詢師,用充滿智慧和同情心的話語,為我們提供瞭大量切實可行的指導。我最欣賞的一點是,書中並沒有給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通用法則,而是鼓勵讀者根據自己和伴侶的具體情況,去探索、去實踐、去調整。它提供瞭許多具體的溝通技巧,比如如何用“我”開頭來錶達自己的感受,如何用建設性的方式提齣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在衝突發生時,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這些技巧,看似簡單,卻在我的實際生活中産生瞭意想不到的效果。當我嘗試用書中的方法和伴侶溝通一些敏感話題時,我發現原本可能引發爭執的對話,變得更加平和,也更能得到對方的理解和迴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