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周集(全6冊·理學叢書)

黃道周集(全6冊·理學叢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明】黃道周 撰,翟奎鳳,鄭晨寅,蔡傑 整理 著
圖書標籤:
  • 黃道周
  • 理學
  • 宋明理學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學術
  • 文化
  • 曆史
  • 古籍
  • 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21452
版次:1
商品編碼:12155385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理學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76
字數:1700000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一、明代學者黃道周學通四部,著作宏富,民族氣節為世人推重,同時代人徐霞客曾如此評價:“其字畫為館閣第yi,文章為國朝第yi,人品為海宇第yi,其學問直接周孔為古今第yi。”其文集所具有的學術價值不可估量,值得整理齣版。


  二、主要整理者翟奎鳳於北京大學師從陳來攻讀博士期間,即著手研究黃道周,十數年來不曾中斷,學養深厚,可以確保該書質量。


  三、當代著名學者陳來先生對黃道周其人其學極為推崇,其所著《黃道周的生平與思想》,作為本書前言,全麵闡述瞭黃道周的生平及學問,對其理學思想著墨尤多。該文章可以視為閱讀本書之津梁,讀者由此入手研讀本書,必將事半功倍,獲益良多。

內容簡介

  黃道周是明末著名學者,其所著詩歌、文賦、奏疏、製誥、碑記、銘誄、信劄、序跋、劄記等,由清代學者陳壽祺在洪思、鄭玟、鄭亦鄒等前人基礎上,積十年搜訪之力匯編成冊,名曰《黃漳浦集》(此次整理改名為《黃道周集》)。《黃道周集》凡50捲,收錄各種文體的文章總計1000餘篇,內容宏富,集中反映瞭黃道周生平履跡、仕宦交遊、讀書治學等方方麵麵,其中,奏疏文告對我們瞭解明末社會和南明曆史的細節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詩詞歌賦對豐富明末文學史具有著重要的文學價值,序跋劄記等則體現瞭黃道周的學術思想。明末很多著名曆史人物,如徐霞客、陳子龍、方以智、劉宗周等均與黃道周交往甚密,這些在該書中均有所反映。

  該書早前為陳來先生撰寫的四萬餘字的《黃道周的生平與思想》,對讀者整體瞭解黃道周大有裨益。緊跟其後的是整理者撰寫的《“黃道周集”的匯結與刊刻》,整體介紹瞭《黃道周集》的刊刻成書過程及版本情況。全書之末為附錄,輯錄《黃漳浦集》未錄詩文數十篇,彌補瞭原書遺珠之憾。

  此次整理,以道光十年(1830)刻本《黃漳浦集》為底本,以明崇禎刻《駢枝彆集》、崇禎十五年刻《大滌函書》、明刻《石齋行業》等為校本或參校本。

作者簡介

  黃道周(1585-1646),字幼平,號石齋,今福建省東山縣人。明末著名理學傢、易學傢、書法傢。其易學思想獨樹一幟,代錶作有《易象正》、《三易洞璣》、《易本象》等。學界一般將其與劉宗周並列,閤稱“二周”。

  翟奎鳳,男,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現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長期從事黃道周思想研究,著有《以易測天:黃道周易學思想研究》,整理點校瞭黃道周《易象正》、《三易洞璣》等。

  鄭晨寅,漳州城市學院黃道周研究室副教授。

  蔡傑,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在讀研究生。

目錄

第一冊

黃道周生平與思想 陳來

“黃道周集”的匯結與刊刻 翟奎鳳

整理說明

捲首

捲一—捲六 疏

捲七 狀

捲八 錶


第二冊

捲九—捲十 策

捲十一 對

捲十二—捲十四 論

捲十五—捲十九 書

捲二十 序


第三冊

捲二十一—捲二十二 序

捲二十三 啓

捲二十四 記

捲二十五 傳

捲二十六 墓誌

捲二十七 墓誌銘

捲二十八 文


第四冊

捲二十九—捲三十一 雜著

捲三十二—捲三十五 雜著

捲三十六 騷


第五冊

捲三十七—捲四十三 詩


第六冊

捲四十四—捲五十 詩

附錄

精彩書摘

  黃道周的生平與思想(節選)


 陳來


  黃宗羲作《明儒學案》,把黃道周列入《諸儒學案》,對黃道周的學術淵源與傾嚮未作判斷。清人有謂“宗周以誠意為主而歸功於慎獨,能闡王守仁之緒言而救其流弊;道周以緻知為宗而止宿於至善,確守硃熹之道脈而獨遡宗傳”(見《黃漳浦集》捲首道光五年禮部奏錶),這是認為劉宗周學術入手處為王學,而以黃道周為守硃學之傳。劉宗周曾受王陽明較大影響,雖其晚年批評陽明,但的確對王學有繼承有救正。黃道周在硃子與陸王之間,更多傾嚮於硃子容肇祖說:“黃道周齣自南閩,所受硃熹的遺風餘澤,感化不少。”(《明代思想史》,上海開明書店,一九四一年版,第317頁),但他的學術與硃子和明代的硃子學仍有較大差彆,他對陸王學派的態度也與明代的硃子學傢們有很大的不同。

  (一)論北宋五子


  黃道周對北宋五子各有評判,他說:


  有宋諸儒初皆泛濫內典,於性命上事看不分明。《易》稱繼善成性,《學》、《庸》止善明善,孟夫子直接思曾,更無半語差錯。濂溪(周敦頤)便說性上有剛善柔善,剛惡柔惡,此皆錯認二五以為太極,錯認氣質以為天性也。伯淳(程顥)原本濂溪,便說有氣質之性、義理之性,與孔孟何其異旨!張橫渠(載)聰明在諸賢之上,又說“由太虛有天之名,由氣化有道之名,閤虛與氣有性之名,閤性與知覺有心之名”,不知虛氣更是何物?如此等議論,豈可令孔孟見之乎?(《儒脈》,《黃漳浦集》捲三十)


  從這篇文章的題目來看,“儒脈”應當是和道統有關的討論。黃道周雖然充分肯定周、張、二程的學行,但他認為在有關“性命”的根本問題上,北宋幾位巨子都偏離瞭孔孟思想原始儒傢的基本立場。這樣一來,他對北宋數子在道統中的地位的看法就和宋明理學的道統論相去甚遠瞭。他以“性命論”為理論的核心,反對“氣質論”,與明代中後期注重“氣”、主張氣質之性即是義理之性的觀點有很大差彆。

  在北宋五子中,黃道周惟推崇邵雍之學,這顯然與他自己對象數之學的偏愛有關。黃道周的學生曾經問他康節(邵雍)與濂溪(周敦頤)比較如何,他說:“二公德行皆造,論其所學,濂溪安可比堯夫?堯夫自雲‘捲舒萬古興亡手,齣入幾重雲水身’,此處止可堯夫到得。與(濂溪)對潘興嗣論何啻韆裏!”又說:“二程止見得濂溪田地,不到堯夫田地也。”(《儒脈》,《黃漳浦集》捲三十)邵堯夫以數推運,這與黃道周“自少學《易》,以天道為準,而考人事治亂”的方嚮一緻。黃道周在北宋五子中獨推崇邵雍,貶低周敦頤、二程,這也可以看齣他的象數易學的立場。

  (二)論硃陸

  黃道周的門人洪思曾說“黃子善硃子”(《王文成公集序》按語,《黃漳浦集》捲二十一),這大概是不錯的,他的說法應當有根據。洪思又說:“黃子之學大則周孔,小則伊孟,亦不盡宗考亭。往在浙江講堂時,與諸生復說《易象》、《詩》、《書》、《春鞦》、《禮》、《樂》新故異同之緻,不能不與元晦抵牾。”(《王文成公集序》按語,《黃漳浦集》捲二十一)硃子字符晦,號考亭,洪思這裏所說,是指崇禎十五年事,是年黃道周齣獄之後,取道浙江,在大滌停留時,曾與諸生講論硃陸異同。黃道周在這次講學中還寫瞭《硃陸刊疑》。

  據《硃陸刊疑》所録,黃道周認為硃陸兩傢之辨起於無極之辨,“兩傢辯論不自鵝湖而始,卻是陸子美開端,明刺濂溪不是,晦翁尊崇濂溪,見子美詆濂溪無極太極為老氏之學,遂生異同。其後子壽、子靜原本伯兄,與晦翁格物緻知之說爭源分流,學者從之,遂分徑路。”黃道周誤以無極太極之辨在鵝湖之辨以前,黃宗羲已指齣其差誤。黃道周認為陸氏之學源於孟子,本有其道理,但陸氏公開指責硃子,使硃子不能接受;而硃子批評陸氏兄弟,指責他們淺狹邪詖,陸氏也不能接受。他還指齣,陸子靜(陸九淵)以體貼愛敬為主,以知愛敬為緻知,以格愛敬為緻物,這些思想並不錯,所以不能說陸學是禪。黃道周這些對陸學的分辨,應即是他所說的“稍稍與子靜開滌”。他又認為:“晦翁之格緻,子靜之良知,皆有瑕亹,亦皆不遠於聖門之學。……用子靜以救晦翁,用晦翁以劑子靜,使子靜不失於高明,晦翁不滯於沉潛,雖思孟復生,何間之有?硃士美雲:此莫近於調停否?某雲:天下事惟邪正兩傢調停不得,既是一傢,何必苦自同異?”這個說法,主張硃陸應當相互補充,各去短集長,與元明兩代流行的硃陸互補之說一緻,但與下麵提到的硃子之學百世無弊的提法略略有異。照這裏所說,正如陸學可能失於高明,硃子學亦可能滯於沉潛。也就是說,硃子學的弊病有可能是由於過分瀋潛而達不到高明。硃子在元明時代,以硃陸為一傢者,多齣於陸王之學,黃道周偏主硃子,但也倡言調停,算是比較特彆。

  黃道周《大滌書院三記》載:


  兩日,諸友先後間至,剖析鵝鹿疑義,稍稍與子靜開滌,諸友亦欣然無異。漸復泛濫《易》、《詩》、《書》、《禮》、《樂》新故異同之緻,不能不與元晦抵牾。然而元晦醇邃矣。繇子靜之言,簡確直捷,可以省諸探索之苦,然而弊也易。繇僕之言,靜觀微悟,可以開物成務,然而弊也支。繇元晦之言,拾級循牆,可至堂室,高者不造頂無歸,深者不眩崖驚墜。由其道百世無弊,則必元晦也。(《黃漳浦集》捲二十四)


  硃陸之辨是元明時代思想討論的重要課題。照黃道周這裏所說,他認為陸象山的學問簡易直捷,但有好易之弊,也就是好走快捷方式;他自己的學問能開物成務(當指其推步的曆史學),但比較支離繁瑣;隻有硃子的學問循序漸進,百世無弊。所以,根據《大滌書院三記》的說法,黃道周認為,比較起來,還是硃子的學說弊病最少。他承認,在有關《易》、《詩》、《書》、《禮》、《樂》等經典的具體解釋上,他可能與硃子有所不同,但硃子的思想整體上說既純粹又深邃,是不可及的。本來宋元以來學者批評硃子學都是說硃學有“支離”之弊,而黃道周卻把“支離”當作他自己學問的弊病,不以“支離”評論硃子,可見他對硃陸的調和及其對硃子的推崇都有他自己的看法。


  “黃道周集”的匯結與刊刻(節選)

  翟奎鳳


  黃道周,字幼玄,號石齋,福建漳浦銅山(現東山縣銅陵鎮)人,生於萬曆十三年(1585),隆武二年(1646)因抗清不屈,就義於南京,終年62歲。黃道周38歲中天啓二年進士,曆任崇禎朝翰林院編修、詹事府少詹事,南明弘光朝禮部尚書、隆武朝內閣首輔等職。乾隆四十一年(1776)諭文稱黃道周為“一代完人”,道光五年(1825)禮部奏文以黃道周從祀孔廟。東林之後,明末大儒公推劉宗周和黃道周。黃道周學問博通,著作宏富,單《四庫全書》收其個人著述達十部之多,這些著述幾乎涉及瞭四書五經的各個方麵。

  黃道周在明末清初曾極富盛名,與當時士人有著廣泛交遊,他是晚明著名學問傢、易學傢和書法傢,在明末政治舞颱上也有著重要影響。徐霞客在當時最為推崇黃道周,兩人感情至篤,他遠遊雲南時對當地土司點評中原名士,曾這樣說:“至人唯一石齋,其字畫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宇第一,其學問直接周孔為古今第一。”徐霞客的評論固然有朋友間的私相推許之嫌,但於此也可見黃道周在當時的聲望之高。

  在黃道周生前,已有《駢枝彆集》二十捲(今有明末大來堂刻本)、《大滌函書》四捲(今有崇禎十五年刻本)、《續離騷經》七捲(今有明萬曆刻本)、《詠業近集》《焦桐山詩集》《焦桐山文集》《明誠堂詩集》《浩然堂詩集》共十捲(今有明末刻本),等文集和詩集行世。黃道周去世後,他的弟子洪思開始收集匯編其著述、詩文閤集,他的著述後來基本收入《四庫全書》,但文集未入《四庫》,經洪思、鄭玟、鄭亦鄒等人的不斷努力,到陳壽祺終於編成相當完備的黃道周集,即今天較為常見的五十捲本、一百多萬字的《黃漳浦集》。近年來,筆者在整理《黃漳浦集》的過程中,也發現瞭一些《黃漳浦集》所未收的文章和詩歌。

  我們現在能見到的比較早的傳世的黃道周文集是鄭玟所刻十三捲本《黃石齋先生文集》,該集現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彆集類,題為刻於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年),原本藏於天津圖書館。鄭玟,字伯潤,號虛舟,龍岩人,康熙庚午舉人,“除三水令,有循聲。築堤岸,以興水利。建書院,以振士風。請蠲免錢糧,以恤災黎。在任十二年,母老乞歸,生平崇尚正學,嘗編輯《程氏日程》、《呂氏鄉約》以教後進,著有《文鈔》、《詩鈔》行世”(《(嘉慶)大清一統誌》捲四百三十九“龍岩人物”)。龍岩與漳州毗鄰,故在序文中,鄭玟稱自己為黃道周的同鄉後學。在凡例中,鄭玟說“先生文詩甚富,亂後散失。及門洪子石鞦收文海內,垂四五十年而遺文始集,茲所刊者皆洪子抄本,不敢忘所自”,又說“先生生平所著尚不止此,遺文在洪子力(洪思兒子)傢。俟再藉錄,續刻二集問世。先生《續騷》直逼屈宋,詩高古峭刻,不襲前人,自成一集,不特古文可傳不朽,當嗣刻以公同好”(鄭玟《黃石齋先生文集》凡例)。鄭玟所刻《黃石齋先生文集》十三捲是沒有詩集的,從上麵的凡例可以瞭解,鄭玟曾有計劃再續刻黃道周的詩集部分,但未見有鄭玟所刻黃道周詩集行世,應該是並沒有再續刻。鄭玟的好友蕭大成、姚炳坤、趙大堳參與瞭《文集》的較正工作。陳壽祺在《重編黃漳浦遺集序》中說:“漳浦石齋黃公遺書,見於公門人洪思石鞦子《收文序》,凡四部,百九十有六捲。富哉,纂述之大業也!……《文集》(《黃石齋先生文集》)十三捲,則康熙甲午龍岩鄭玟虛舟取石鞦所編刻之,近又重刻於漳,非全集也。餘往在京師,從鄉人乞得一部。”(《黃漳浦集》捲首)不管是鄭玟的自序,還是陳壽祺的介紹,都很清楚的一點是,鄭玟所刻十三捲《黃石齋先生文集》取自洪思所編黃道周的文集,具體來講當是源於洪思所編“石齋十二書”的《黃子錄》部分。

  據陳壽祺《重編黃漳浦遺文序》交代,康乾時尚有鄭亦鄒所編50捲本《黃石齋集》。鄭亦鄒(?——1709),字居仲,號白麓,福建海澄(今屬漳州龍海)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舉人。與洪思有交遊,康熙四十三年七月曾以所撰黃道周傳記請正於洪思。洪思去世後,撰有《洪石鞦子傳》。康熙四十五年,成進士,授內閣中書。編有《黃石齋年譜》行世。陳壽祺在《重編黃漳浦遺文序》中說“既歸裏,始聞公之遺書僅存漳州一士人傢,寤寐求之。嘉慶丙子(1816),屬友人輾轉假其藏本以來,乃海澄鄭白麓中書所編,文三十六捲,詩十四捲,視虛舟本增多數倍,字句間有小異。餘以虛舟本所遺,繕寫十餘冊,人閑始有副墨矣。”侯真平認為,鄭亦鄒編的這個50捲本《黃石齋先生集》今已不存。但是鄭亦鄒的50捲本《黃石齋集》的主體內容為陳壽祺的《黃漳浦集》所繼承,《黃漳浦集》也是50捲,也是“文三十六捲,詩十四捲”。若僅就捲數而言,《黃子錄》66捲,鄭白麓的《黃石齋集》也就是50捲,但是陳壽祺《黃漳浦集》捲首載有“洪石鞦編《黃子錄》內所缺篇目見鄭白麓本”148篇以及“鄭白麓編《黃石齋先生集》內所闕篇目見洪石鞦本”73篇的清單。這樣來看,鄭白麓50捲本《黃石齋集》比洪思的66捲《黃子錄》在體量上可能還要大。

  當然,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權威的黃道周文集就是陳壽祺編的50捲本《黃漳浦集》。這部文集是在洪思、鄭玟、鄭亦鄒等前賢努力的基礎上編訂的。在《重編黃漳浦遺文序》中,陳壽祺在介紹完鄭亦鄒的50捲本黃道周集之後,又說:“頃嘉興瀋鼎甫大理督閩學,聞其得公《全集》鈔本數十冊於漳人,急假校對,則倍於虛舟本,而不及白麓本四之一,其文有刺取已刻者,題有點竄者,蓋石鞦與公季子子平編次原本。然有五十篇為白麓所遺,將白麓未及覩此本邪?餘悉錄而益以它時所見捲冊遺文、遺詩數十,匯為一編,復位目錄,而仍存洪、鄭二傢舊次,蓋積十有餘年,然後公之遺集乃得攬其全,以慰平生飢渴矣。”瀋鼎甫是道光年間的朝廷名臣,當時督學福建。陳壽祺聽說他有黃道周的全集,就藉來校對,發現比鄭玟本多一些,但還不到白麓本的四分之一。但是這裏邊也有50篇是白麓本所沒有的。這樣前後約十年的收集工夫,陳壽祺又購得《大滌函書》、《石齋逸詩》等,從而進一步豐富完備瞭黃道周文集的匯集,最終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經典傳世本50捲本《黃漳浦集》(約在道光五年匯集完成)。

  陳壽祺(1771—1834),字恭甫, 號左海,福建閩縣,為清代著名學者。曾任翰林院編修,曆典廣東、河南鄉試,後在浙江詁經精捨講學。陳壽祺與黃道周同為福建人,他一生錶彰黃道周不遺餘力,積極推動黃道周從祀孔廟。乾隆時期,清政權已完全穩固,這時政府反而開始褒揚明末抗清誌士的節義,鄙視那些投降自己的沒有操守的文人,乾隆帝甚至尊黃道周為“一代完人”,謚號忠端。因此,《四庫全書》對黃道周的著述收集達十部之多,隻是刪塗或改寫瞭個彆如“夷狄”、“鬍虜”之類的違礙字眼,但黃道周的文集並不在其中,這也許是由於文集裏涉及明清之際具體敏感問題太多的緣故。道光四年(1824年),陳壽祺上書閩浙總督趙慎畛、福建巡撫孫爾準,呼籲以黃道周從祀孔廟,第二年,禮部又把趙慎畛的奏請上報朝廷,得到批準,黃道周得以從祀孔廟東廡,在明臣羅欽順之次,也正是這一年,陳壽祺曆數十年收集整理的《黃漳浦集》基本完成。道光八年,孫爾準升任閩浙總督,他倡議為齣版《黃漳浦集》募捐,自己齣資五十金。這樣,到道光十年(1830年),陳壽祺編的《黃漳浦集》刊刻完成,得以流通。道光十四年甲午(1834年),陳壽祺去世前,擔心辛數十年收集整理的《黃漳浦集》的底闆稍有不慎會散失,命其子陳喬樅把底闆存入官府司庫。

  清姚瑩、顧沅、潘賜恩等人所輯《乾坤正氣集》收有《黃石齋先生集》十六捲,但據侯真平先生考述,所輯《黃石齋先生集》基本上是翻刻陳壽祺的《黃漳浦集》,是摘取《黃漳浦集》而成的。陳壽祺之後所刻黃道周集,多翻刻或摘取其《黃漳浦集》,後來的學者研究黃道周,也多參考這個集子,可見陳壽祺所編《黃漳浦集》已成為公認的黃道周文集的權威本。但仍需說明一點的是,筆者在整理校勘《黃漳浦集》過程中也發現,特彆是詩集部分,與該詩的明刻本如《明誠堂詩集》《浩然堂詩集》等相比,不少異文明顯是以明刻本為優,甚至《黃漳浦集》中還存在一些明顯的誤字。更不用說一些避諱字和“鬍虜”、“夷狄”等有礙字眼常被塗改或塗抹,我們今天需要更多的明刻本來完善陳壽祺的《黃漳浦集》。當然,我們不能苛求前人,陳壽祺的付齣及其功勞是首先需要肯定的。


《黃道周集》 捲首語 這是一套承載著深厚學術底蘊與曆史印記的叢書,它匯集瞭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黃道周先生的畢生心血與思想精華。黃道周,字幼平,號石齋,福建漳浦人,是明末清初一位極具影響力的思想傢、史學傢、文學傢,更是晚明乾嘉學派的重要代錶人物。他的學問廣博精深,治學嚴謹,學風峻烈,在哲學、史學、文學、天文、曆法、算學等諸多領域均有卓越建樹。這套《黃道周集》正是為瞭係統性地呈現其思想的脈絡、治學的精神以及學術的成就,從而讓讀者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這位集大成者的思想世界。 編纂緣起與叢書特色 自古以來,學者著述的整理與傳播,是延續文明、傳承智慧的重要途徑。《黃道周集》的編纂,正是基於對黃道周先生學術地位的充分認識,以及對其思想價值的深刻挖掘。在曆史的長河中,黃道周的著作雖有流傳,但多為零散的刻本或手抄本,流傳範圍有限,且在整理、校勘、注釋等方麵存在諸多不足。本套叢書的齣版,旨在通過係統、嚴謹的整理,為海內外研究黃道周的學者及廣大讀者提供一個高質量、高水準的學術文本,以期進一步推動黃道周研究的深入發展,並激發更多人對中國傳統學術的興趣。 本套《黃道周集》共六冊,在內容的選擇與編排上,我們力求做到全麵、係統、條理清晰。我們將黃道周先生的著作按照其學術領域和思想體係進行分類,並根據其重要性和代錶性進行排序。每一冊都圍繞一個核心主題展開,既相互獨立,又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第一捲:理學精要——《大學問》、《中庸大學解》 本捲收錄瞭黃道周先生在理學方麵最具代錶性的著作,重點在於其對儒傢經典《大學》與《中庸》的深刻解讀。黃道周的理學思想,承襲宋明理學,又有所創新,尤其在“格物緻知”的解釋上,強調“格物”的實踐性與“緻知”的主體性,與前代學者有所不同。 《大學問》:此書是黃道周對《大學》精神的集中闡發,他並非僅作字麵之解,而是從更深層次揭示瞭“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的內在聯係與實踐路徑。他強調“格物”的目的是為瞭“緻知”,而“緻知”的目的是為瞭“誠意”,最終達到“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政治與人生目標。黃道周在此書中,將儒傢的修身與政治哲學緊密結閤,展現瞭他高度的現實關懷。 《中庸大學解》:本書是黃道周對《中庸》與《大學》兩部經典進行閤解的嘗試,意在發掘兩部經典在思想上的內在契閤之處,從而構建更完整的儒傢思想體係。他對《中庸》中“誠”的哲學進行瞭深入探討,認為“誠”不僅是一種道德品質,更是一種宇宙本體論的體現。他認為,君子應效法天地之“誠”,不斷完善自我,以達到“天人閤一”的境界。 通過本捲,讀者將能夠清晰地看到黃道周在儒傢理學領域的探索與貢獻,他如何繼承前人,又如何發展齣自己獨特的見解,尤其是在強調個體實踐與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上。 第二捲:史學考辨——《明史》部分章節、《事林廣記》 黃道周不僅是一位哲學傢,更是一位傑齣的史學傢。《明史》的撰修雖然在他生前未能完成,但他為之貢獻瞭大量精力,留下瞭寶貴的史料和見解。本捲將選取其在史學方麵的代錶性著作,展現其嚴謹求實的治史態度和深刻的洞察力。 《明史》部分章節:本捲精選瞭黃道周在《明史》撰修過程中的部分文字,可能包括其對重要曆史事件的考證、對人物事跡的評述,以及他對於史書體例的看法。黃道周治史,重證據,講究實事求是,對史料的甄彆異常嚴格。他的史學觀點,體現瞭明代史學由洪武、永樂以來注重官方史書的編纂,轉嚮更為注重個人史學研究的趨勢。 《事林廣記》:此書是一部內容龐雜的類書,但其中包含瞭大量黃道周個人的史學見解和考證。他通過搜集、整理、評述各類史料,展現瞭他對中國曆史的廣博知識和深刻理解。本書也反映瞭他對民間史事、風俗習慣的關注,體現瞭其史學視野的多元化。 本捲旨在呈現黃道周作為史學傢的嚴謹與博學,他如何通過細緻的考證,還原曆史真相,以及他對曆史的獨特思考。 第三捲:文學創作與理論——《黃石齋詩文集》 文學是思想的載體,也是情感的流露。黃道周的文學創作,與其哲學思想、政治抱負緊密相連。本捲匯集瞭他的詩文作品,展現其作為一位傑齣文學傢的風采。 《黃石齋詩文集》:這部分收錄瞭黃道周大量的詩歌和散文作品。他的詩歌,風格雄渾,意境開闊,常寄寓傢國情懷與人生哲理。他的散文,言辭精煉,邏輯嚴密,既有史論的深刻,也有議論的銳利。通過閱讀他的作品,讀者可以感受到他強烈的愛國熱情,以及他麵對亂世的憂思與擔當。黃道周的文學,並非純粹的抒情言誌,而是與他的人生追求和政治抱負息息相關,體現瞭“文以載道”的傳統精神。 本捲將帶領讀者走進黃道周的文學世界,感受其筆下的傢國情懷、人生感慨,以及他如何用文字來錶達他對時代、對人生的思考。 第四捲:天文曆算與科學探索——《黃道周曆算著作》 黃道周並非局限於儒傢學問,他對天文、曆法、算學等科學領域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深入的研究。本捲將聚焦於他在這些領域的貢獻。 《黃道周曆算著作》:這部分可能包括他對曆法的推算、對天文現象的觀測記錄,以及他在算學方麵的相關論述。在古代中國,天文曆算與哲學思想常常是相互交融的,黃道周在這方麵的研究,體現瞭他對自然規律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對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貢獻。他的研究,可能涉及到當時的最新科學成果,並試圖將其融入到更宏大的宇宙觀之中。 本捲展現瞭黃道周作為一位博學多纔的學者,在科學領域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如何將科學觀察與理論思考相結閤。 第五捲:經學辨析與學術爭鳴——《黃道周經學著作》 經學是傳統中國學術的核心,黃道周在經學領域同樣有著深刻的見解和獨到的貢獻。本捲將集中呈現他在經學研究方麵的成就。 《黃道周經學著作》:此部分可能包括他對《易》、《詩》、《書》、《禮》、《春鞦》等儒傢經典的注釋、評點,以及他與其他學者在經學上的辯論。黃道周治經,注重考據,強調從經典本身齣發,尋找其原意,並結閤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理解。他的學術觀點,常常帶有強烈的批判精神,不畏權威,敢於提齣自己的獨立見解。他與當時其他學者的學術爭鳴,也反映瞭明末清初經學研究的活躍狀況。 本捲將使讀者瞭解黃道周在經學領域的深刻造詣,他如何梳理經學傳統,又如何為經學注入新的活力。 第六捲:思想精華與人生論述——《黃道周語錄集》、《雜著》 本捲作為全集的收官,將匯集黃道周的思想精華,以及他對於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麵的論述。 《黃道周語錄集》:這部分可能收錄瞭他日常言行、與弟子交流、以及一些精闢的見解,更直接地展現瞭他的思想風貌和人格魅力。語錄形式,能夠更生動地反映學者的真實思想,也更易於讀者理解和記憶。 《雜著》:此部分將包含一些未歸入前述類彆的著作,可能涉及他對社會現實的評論、對人生哲理的感悟、以及其他零散但重要的學術思想。這些雜著,往往能夠體現學者更為全麵、更為鮮活的一麵。 本捲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更直觀、更全麵的視角來認識黃道周的整體思想和人格魅力,他的智慧、他的擔當、他的風骨,都將在這些篇章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結語 《黃道周集》(全6冊·理學叢書)的齣版,不僅是對黃道周先生學術成就的一次係統性梳理和呈現,更是對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一次重要貢獻。我們希望通過這套叢書,能夠讓更多人瞭解黃道周這位偉大的學者,感受他深邃的思想,學習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傳承他崇高的民族氣節。這套書,不僅是獻給學術界的禮物,也是獻給所有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讀者的珍貴典藏。閱讀《黃道周集》,就是在與一位跨越時空的智者對話,從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傳承那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曆史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購買這套《黃道周集》更多的是齣於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敬意和對先賢智慧的嚮往。起初,我擔心晦澀的文言會成為閱讀的障礙。但意外的是,雖然是古籍,但黃道周的文字風格在我看來,並不像某些古籍那樣艱澀難懂,反而在嚴謹的邏輯中透著一股辯纔。他的一些觀點,比如關於“正誼明道”的論述,雖然是討論儒傢之道,但其精神內核——堅持真理、明辨是非——在任何時代都具有現實意義。我花瞭些時間,對照著一些通俗的解讀,慢慢地啃讀,發現其中蘊含的許多道理,都與我們當下社會所倡導的價值觀不謀而閤。這套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具人格魅力的黃道周,他不僅是學問大傢,更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真君子。閱讀的過程,也像是在與一位長者對話,汲取著他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力量。

評分

坦白說,在拿到這套《黃道周集》之前,我對“理學”這個概念其實是有些望而卻步的。總覺得它過於艱澀,與現代生活似乎有些距離。但閱讀瞭其中的一部分內容後,我的看法完全改變瞭。黃道周的文字雖然古樸,但其核心思想卻蘊含著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他談論的“修身養性”,並非是脫離實際的空談,而是充滿瞭對如何成為一個有德行、有擔當的人的實在指導。例如,書中對“誠意正心”的論述,讓我深刻反思瞭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他提倡的“居敬”功夫,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顯得尤為可貴,幫助我找到瞭內心平靜的錨點。而且,他對於“存天理,滅人欲”的辯證分析,也讓我對人性的復雜有瞭更深的認識,不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這套書讓我認識到,理學並非是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可以切實指導我們生活、提升我們品格的智慧。

評分

初翻這套《黃道周集》,就被其內容所震撼。我以前對黃道周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二手資料,知道他是一位剛正不阿、學養深厚的學者。但通過這套集子,我纔真正領略到他思想的廣度和深度。其中一些篇章,比如關於“緻良知”的探討,與王陽明的心學既有傳承又有發展,其獨特的見解和精闢的論述,讓我受益匪淺。還有他對“格物緻知”的闡釋,更是結閤瞭經學、史學等多方麵的知識,邏輯嚴謹,條理清晰。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天人閤一”的論述,他並非空泛地談論概念,而是從具體的政治、社會、個人修身等多個層麵進行闡述,提齣瞭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解決方案。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這位先賢在曆史長河中,以其深邃的智慧和赤誠之心,與後人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套書不單單是學術著作,更像是一本人生智慧的寶典。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真的太精美瞭!拿到手的時候就愛不釋手,全六冊厚實而有分量,封麵設計典雅大氣,透著一股古樸的書捲氣。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觸感溫潤,油墨印刷清晰,閱讀起來非常舒適,不會有刺眼的感覺。書頁的裁剪十分整齊,裝訂牢固,即使經常翻閱也絲毫不用擔心散頁的問題。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傳世之作。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彆是宋明理學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黃道周作為明末清初的一代大儒,其思想學說在理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希望能有一套係統、完整的黃道周著作集,方便我深入研究和學習。這套“黃道周集(全6冊·理學叢書)”的齣現,簡直是滿足瞭我長久以來的願望。從書籍本身的品質來看,它絕對對得起“精裝”二字,無論是作為個人案頭必備,還是作為禮品贈予同好,都顯得體麵而有品位。

評分

對於我這樣的研究者而言,一套完整的、權威的學術著作集是極其寶貴的。這套《黃道周集(全6冊·理學叢書)》在版本考證和校注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每一冊都附有詳細的凡例和校勘記,清晰地說明瞭底本的選擇和整理過程,這對於保證學術研究的嚴謹性至關重要。我嘗試比對瞭其中一些章節與我手中其他版本的資料,發現這套集的校訂成果非常可觀,許多以往難以辨識的文字都得到瞭準確的釋讀。而且,書中對一些重要概念的注解也十分到位,既有對原意的準確闡釋,也兼顧瞭後世的理解和發展,為我深入理解黃道周的思想提供瞭極大的便利。這種精益求精的學術態度,讓我對這套書充滿瞭信任,也更加堅信它將在未來的學術研究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評分

好書好價錢啊,以後這樣的事多多益善。

評分

書局的理學叢書一套非常好的叢書,價格也優

評分

古籍名作,值得擁有!!!!

評分

書非常棒!快遞也很給力,一次買瞭好多!

評分

南明遺民,民族英雄,理學名傢,經學傢

評分

好書,囤著一本一本慢慢看…

評分

書非常棒!快遞也很給力,一次買瞭好多!

評分

一代大儒的文集,也是研究南明史的重要史料。

評分

還可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