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魚文叢:問道錄

蠹魚文叢:問道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揚之水 著
圖書標籤: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傳統文化
  • 思想史
  • 問道
  • 蠹魚文叢
  • 文化
  • 曆史
  • 學術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浙江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54010815
版次:1
商品編碼:1215920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蠹魚文叢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5
字數:11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揚之水,浙江諸暨人,原名趙麗雅。1986年至1996年擔任《讀書》編輯。1996年起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開始深入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學的成果來研究文學作品,著作有《詩經名物新證》、《詩經彆裁》、《脂麻通鑒》、《先秦詩文史》等。
  《問道錄》為著名學者揚之水(趙麗雅)先生新的一本隨筆集,收錄瞭:《綠窗下的舊風景》、《榖林先生的最後一通來書》、《今在我傢》、《泗原先生》、《關於南星先生》、《盡情燈火走輕車》、《“應摺柔條過韆尺”——送彆楊成凱》、《以“常識”打底的專深之研究——孫機先生治學散記》、《仰觀與俯察》、《我與書》等作品。

目錄

關於梵澄先生——《讀書》十年日記摘抄
綠窗下的舊風景
榖林先生的最後一通來書
今在我傢
泗原先生
蘿蕤師——《讀書》十年日記摘抄
關於南星先生
盡情燈火走輕車
“應摺柔條過韆尺”——送彆楊成凱
以“常識”打底的專深之研究——孫機先生治學散記
仰觀與俯察
《從曆史中醒來》跋
我與書
後記

精彩書摘

  《蠹魚文叢:問道錄》:
  十一月十日星期二
  接陳平原電話,雲《散原精捨詩集》已藉到,遂往北大。
  書取到,徑送往梵澄先生傢,時已將及六點。先生一再留飯,說:我這裏有三個饅頭,我隻吃一個,你吃兩個。乃婉謝。於是為我沏上一杯咖啡,並一定要我喝下去。
  取齣一冊《玄理參同》,囑我將其序言謄抄,一並收入《異學雜著》。
  十一月十八日星期三
  如約往梵澄先生傢取《異學雜著》序。又交我一部手稿,是室利阿羅頻多修道院的主持人,那位法國老太太的著述,名為“周天集”,一段一段,類似“道德箴言”。他說,聯係瞭幾處(包括香港、新加坡),都碰瞭釘子,囑我再為之找一齣路。
  告彆之時,硬塞我兩個橘子。先是不受,後先生說,這是對朋友所錶示的好感,便覺再推似有不敬,遂收下。
  往編輯部,發稿。
  中午到的麗吃飯,老瀋又參加瞭。飯桌上說起梵澄先生所托的那部書稿,老瀋錶示很有興趣。
  十一月二十四日星期二
  上午往梵澄先生處取《散原精捨詩集》。藉書本是為請他寫書評的,但今日卻言不願為之,原因是恐牽涉諸多人事,乃欲令我代筆,而不署先生之名。恐無力荷此任。
  又示我一副對子:人壽丹砂井,春深絳帳紗。雲此聯乃廖季平所為,但先生不滿於下聯,因欲改寫,然後書於壁,並讓我也試為之對。我何嘗有此急智,再三言之:不能。先生日:不急,不急,待對齣,信告可也。
  辭彆而歸。未及進傢,腦子裏驀然跳齣一句:神通梵鈴中。情知未稱的對,也隻得以此交捲瞭。
  十一月二十六日星期四
  雨化為雪,天寒甚。
  為梵澄先生送去《周天集》稿,請他為之序。雪猶未止,路滑難行,騎車至團結湖,已覺雙腿發顫。
  先生稍肯日前之對。示我一紙當日所書梵文墨跡,雲:此日梵寐文。以此易下聯之後三字,當為佳對也。
  談及八指頭陀,猶記其若乾好句,如“袖底白生知海色,眉端青壓是天痕”。此登高之作也。又日:陳石遺嘗有詩:山鬼夜聽詩,昏燈生綠影。八指頭陀乃雲:後句不妥,當易為“寬窗微有影”。
  又示我學詩之途:先由漢魏六朝學起,而初唐,而盛、中、晚唐。追摹杜工部、玉溪生可矣。我說,學詩乃青年人事,如今已過此界,何以為之?先生日:不然。知高適否,四十歲以後方學詩,豈非卓然大傢?
  又說:我嚮不以靈感為然,學識方為第一,所謂厚積薄發是也。即如八指頭陀,大字不識一個,不過以“洞庭波湧一僧來”一句成名,後之為詩,則多為一班名士所助。
  十二月一日星期二
  往梵澄先生處取《周天集》序。
  他說,一年將盡,遺憾的是沒有得機會去四處走走,隻是因公去瞭一趟扶風的法門寺。明年要製定一個旅遊計劃瞭。不過今年的確做瞭很多事情,看校樣,編書,還看博士論文。於是又說起,去一次乾麵鬍同,乘齣租汽車,要耗資三十四元,而細心審閱一篇博士論文,纔得二十元。先生是以國內之收入,來行國外之生活方式,如何能持平?齣門坐小車,當然不是一介寒儒所能享受的。
  將《周天集》選題報上。
  十二月十七日星期四
  上午訪梵澄先生。
  先生正在臨《泰山金剛經》,因讓我當場臨寫幾字,順勢告以執筆之法、運筆之道。說目前我已到瞭中級階段,欲再嚮上躍,則須反求於古,即所謂取法乎上,從漢魏學起,求樸,求拙,勿鈍,勿利。又提起我的那首小詩,指齣其中病句,並日學詩與學書的道理是一樣的,先從《古詩十九首》入手,熟讀《文選》諸詩,而唐,而宋,元、明可越過,清初王漁洋詩不可不讀。
  又取齣他的詩作,選齣若乾首讀給我聽。有《前落花詩》(五古一首)和《後落花詩》(七律十五首),寫得極好,開篇一句“落花輕拍肩,獨行悄已覺”,已覺很有韻味。
  《周天集》已作選題上報,因字數過少(兩萬),故請先生再為之增補若乾篇幅。於是取齣一本小冊子《南海新光》,後有室利阿羅頻多事略,囑我補於其後。
  臨彆,約二十六日再見。
  十二月二十六日星期六
  上午訪梵澄先生,告以《異學雜著》已發稿,但《希臘古典重溫》、《澄廬文議》、《談書》外,其他幾篇序跋被撤下。先生意欲再增補幾篇,另成一書。此議尚須與李慶西商量,不知他們是否有興趣。
  ……
《問道錄》 文叢:蠹魚文叢 內容簡介: 《問道錄》並非一本講述奇門遁甲、呼風喚雨的玄幻小說,也非指點迷津、包治百病的秘籍。它是一部以求索人生真諦、探尋內心平靜為主題的散文集。作者以樸實而細膩的筆觸,記錄瞭自己在生活中的點滴感悟、對天地萬物的觀察以及對自身存在的反思。 本書分為數個篇章,每個篇章都圍繞一個看似微小卻蘊含深意的主題展開。例如,在“尋常歲月”篇中,作者描繪瞭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如何穿透薄霧,滋養著露珠晶瑩的草葉;午後閑暇時,如何靜觀一隻蝴蝶翩翩起舞,感受其短暫而絢爛的生命;傍晚時分,又是如何與三兩好友圍爐夜話,品味人生的甘苦。這些場景或許平凡,但在作者的筆下,卻展現齣一種寜靜緻遠的意境,引導讀者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詩意和哲理。 “心之所嚮”篇則更側重於內心世界的探索。作者坦誠地剖析自己曾經的睏惑、迷茫與掙紮,以及在逆境中如何調整心態,尋找內心的力量。他不再執著於外界的評價和眼前的得失,而是開始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理解自己的欲望與恐懼,並嘗試與之和解。書中沒有激昂的口號,隻有娓娓道來的心路曆程,讓讀者在共鳴中感受到治愈與啓發。 “天地有靈”篇,作者將目光投嚮自然,從一棵古樹的蒼勁挺拔,到一條河流的奔騰不息,再到山巒的巍峨靜默,都成為瞭他感悟生命、體悟大道的重要載體。他認為,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遵循著某種規律,這種規律並非神秘莫測,而是蘊藏在最質樸的存在之中。通過對自然的觀察和體悟,作者逐漸領悟到生命的渺小與偉大,個體的有限與整體的無限,並從中汲取力量,升華自我。 “與己對話”篇,則是一種更為直接的內省。作者不再試圖嚮外尋求答案,而是將目光轉嚮自身,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他審視自己的過去,原諒曾經的錯誤,也感恩曾經的經曆;他審視自己的現在,認清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並努力接納真實的自己;他審視自己的未來,並非規劃宏圖偉業,而是思考如何活得更通透、更自在。這是一種平靜而深刻的自我對話,旨在達到一種內心的和諧與統一。 《問道錄》所“問道”,並非是對某種特定宗教或學說的信仰,而是對生命本源的追問,是對人生意義的探尋,是對內心安寜的渴望。它鼓勵讀者放下浮躁,迴歸本真,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愛去擁抱世界,從而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道”,實現精神的豐盈與超越。 本書語言風格平實、真摯,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觸動人心。作者善於運用比喻和象徵,將抽象的哲理具象化,使讀者易於理解和接受。閱讀《問道錄》,如同與一位智者對坐,在幽靜的書房中,品一杯香茗,聽他娓娓道來,感受心靈的滌蕩與升華。它適閤那些在喧囂的塵世中感到疲憊,渴望尋找內心平靜的讀者,也適閤那些對人生有諸多思考,卻不知從何處著手的探索者。 《問道錄》是一場關於自我發現的旅程,一次關於內心成長的修行。它不是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踏上屬於自己的探尋之路,在閱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問道”之境。

用戶評價

評分

總體而言,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滋養。它沒有給我提供具體的指導,也沒有教我如何去“成功”,但它卻讓我開始思考“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感受到瞭一種內心的充盈,一種對生命更深層次的理解。它就像一顆種子,在我心裏種下瞭關於“道”的思考,並慢慢地生根發芽。我或許還不能完全理解書中的所有內容,但我知道,它已經在我的思想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並將在未來的日子裏,不斷地引導我去探索、去思考、去感悟。這本書,值得我反復品味。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進步”這個概念。我們往往被社會主流的價值觀所裹挾,一味追求物質上的富足和錶麵的成功,卻忽略瞭內心真正的需求。而這本書,卻提供瞭一種截然不同的視角,它鼓勵我們去關注內心的成長,去探尋那些超越物質的價值。我常常在反思,自己是否過於被外界的評價所左右,是否真的在追尋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這種反思,讓我感到一絲不安,但也更讓我意識到,這本書所帶來的價值,遠遠超過瞭它本身的厚度。它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的盲點,也指引瞭前進的方嚮。

評分

在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有一個很奇妙的感受,那就是仿佛在與一位跨越時空的智者對話。書中的語言雖然樸實,卻蘊含著經久不衰的智慧。我常常會聯想到一些古代的哲人,或者是一些隱士的教誨,總覺得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繼承瞭那種古老而深邃的精神。它不是那種時髦的、轉瞬即逝的觀點,而是沉澱瞭歲月痕跡的真理。這種感覺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某個特定主題的探討,更是一種對人生永恒問題的追問,是對智慧不懈的追求。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與其說是寫作,不如說是“傾訴”。作者的筆觸非常自然,就像是在和一位老友促膝長談,分享那些內心深處的感悟。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矯揉造作的修飾,隻有最真摯的情感和最樸實的錶達。這種真誠,讓我感到非常溫暖,也更容易産生共鳴。我甚至能在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情緒起伏,時而豁然開朗,時而又帶著一絲淡淡的憂傷。這種親近感,拉近瞭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我願意花時間去細細品味其中的每一句話,感受其中蘊含的溫度。

評分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中的某些內容,讓我感到非常陌生,甚至有些難以理解。它似乎觸及瞭一些我從未接觸過的領域,或者用瞭一種我不太習慣的錶達方式。但正是這種陌生感,激起瞭我更大的學習欲望。我並沒有因為一時的睏惑而放棄,反而更加堅定地想要去瞭解它,去探索它背後的邏輯。這種挑戰,恰恰是閱讀的樂趣所在。它打破瞭我固有的認知邊界,讓我有機會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我甚至會去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試圖去理解那些更深層的含義,這種主動學習的過程,本身就非常有意義。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古樸典雅的紙質觸感,帶著一絲淡淡的書香,讓人在翻開之前就已被深深吸引。封麵上的“蠹魚文叢:問道錄”幾個字,如同古籍上的篆刻,帶著曆史的厚重感,又隱隱透齣一種探索未知的神秘氣息。整體而言,這是一種非常成功的視覺和觸覺引導,它成功地勾起瞭我對其中內容的強烈好奇,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問道錄”究竟記錄瞭怎樣的“道”,又是由怎樣的“蠹魚”來解讀的。我一直覺得,好的書籍不僅僅是內容的載體,其外在呈現同樣至關重要,它能極大地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而這本書,無疑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之旅充滿瞭期待,感覺就像踏上瞭一場未知的尋道之旅,而這書的顔值,就是我的第一張船票。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它對於“慢”的推崇。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似乎都在爭分奪秒,生怕錯過什麼。然而,這本書卻提醒我們,有時候,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去體會事物的本質,反而能獲得更深刻的領悟。作者並沒有批判快速發展,而是以一種平和的態度,引導我們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節奏。我發現,當我嘗試著放慢閱讀的速度,去細嚼慢咽每一個字句時,我能捕捉到更多之前忽略的細節,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圖。這種“慢讀”的體驗,讓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寜靜和滿足。

評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中的某些觀點,確實讓我感到有些顛覆。它並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敘述,引導讀者自己去探索和發現。這種“留白”的處理方式,非常高明。它不是迴避問題,而是把思考的空間留給瞭讀者,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問道者”。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無用之用”的那個論述,一開始覺得有些費解,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漸漸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智慧。它挑戰瞭我固有的價值判斷,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們常常忽略的事物。這種閱讀體驗,充滿瞭挑戰,也充滿瞭驚喜,它逼迫我去打破思維定勢,去擁抱那些更廣闊的可能性。

評分

我發現,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雖然章節之間似乎是獨立的,但卻又環環相扣,形成瞭一個有機的整體。作者似乎善於從生活中細微之處切入,然後逐漸引申齣更宏大的命題。我尤其喜歡它在探討一些哲學性問題時,所采用的類比和故事。這些生動的例子,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也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它就像一張精心編織的網,將零散的綫索一一串聯,最終呈現齣一幅完整的畫捲。我常常在讀完一個章節後,會迴過頭去看看前麵的內容,驚嘆於作者的布局之巧,以及思想的連貫性。

評分

讀到這本書的第三個章節,我纔真正開始體會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所營造的那種靜謐而深邃的氛圍。不是那種刻意渲染的空靈,而是一種源自生命本源的寜靜,仿佛時間在這裏都放慢瞭腳步。每一個字句都經過瞭精心的打磨,如同溪水般緩緩流淌,卻又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直抵人心。我發現自己常常會在讀到某個段落時,不自覺地停下來,陷入沉思,迴味那些樸素卻蘊含哲理的語句。這種感覺很難得,它讓我暫時擺脫瞭外界的喧囂,沉浸在一種內省的狀態之中。這種文字的力量,不是洪鍾大呂,而是細雨潤物,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觀察事物的方式,讓我開始審視自己內心的聲音,並嘗試去理解那些更深層次的意義。

評分

趁活動期間入手,京東的送貨相當及時!還會再來

評分

很不錯的書,給嶺南書房購買的,希望光大遊客喜歡,感謝京東大力度促銷。

評分

好!!!!!!!!!!!!

評分

小冊子,挺好玩的,選目有點炒冷飯的感覺

評分

好!!!!!!!!!!!!

評分

想起一句古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評分

很好的書籍,發貨速度也是很快的,很滿意,正版書籍!這個係列的書都很不錯!

評分

很好的書籍,發貨速度也是很快的,很滿意,正版書籍!這個係列的書都很不錯!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好好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