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

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湘穂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
  • 未来
  • 世界定位
  • 地缘政治
  • 战略
  • 国际关系
  • 三居其一
  • 全球化
  • 中国崛起
  • 新时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9809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3083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4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中国的复兴,需要对世界局势有正确的判断,并据此确定国家大战略。


顶层智囊、著名国际问题专家、《超限战》作者王湘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积淀十八年扛鼎之作!以清晰的逻辑分析未来世界的格局及发展走向,立足中国的国家利益,提出理性、合理的中国大国发展设想。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战略层面,分析“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与最终归宿;在具体操作层面,分析“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中面临的难点,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美国一家独大已然不可能,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共治世界更加不可能,也难以容纳多样性的未来世界走向,解决不了当代的全球难题,世界面临“天下三分”的大势。新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应该“三居其一”的定位。这不是缺乏国家抱负,而是基于世界大势、中国特点的大国复兴合理路径,是中国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全球危机的战略选择,更是事关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生存之道。


为国家谋未来,为中国的复兴提供符合世界大势的战略思路。顶层国家智囊、《超限战》作者王湘穗,又一前瞻战略力作!


作者简介

王湘穗,退役空军大校。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航空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航空发展战略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会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咨询委员、副秘书长。主要著作:专著《币缘论》等,与乔良合作《超限战》《军官素质论》《割裂世纪的战争》等。

目录

序 中国复兴的大战略/ 5


第一章 源自历史的提示 / 001

蜿蜒的历史长河 / 002

农耕主导的时代 / 005

全球化的高涨与低潮 / 008

西方:从海洋兴起 / 014

伊斯兰世界的边缘化 / 017

东亚的陆沉 / 019

世界力量中心的转移 / 021

暴力的清道夫 / 024

资本一统世界 / 026

百年周期律 / 030

漫长的20世纪 / 033

合久必分:排他之果 / 038


第二章 天下三分的世界大势 / 043

旷世危机引发天下大乱 / 044

特朗普困境 / 046

美式全球化的终结 / 049

欧共体的建构与危机 / 052

面临重构的欧盟 / 055

中国的重新崛起 / 057

13亿国民的共同体 / 062

寻求超国家的合作 / 063

三个“20万亿美元俱乐部” / 067

洲域共同体的结构 / 070

走向多中心 / 072


第三章 泛亚共同体:中国的立身之所 / 075

共同体概念及当代意义 / 076

由家到国的共同体 / 080

泛亚共同体 / 083

40亿人的超国家合作组织 / 087

建设泛亚共同体的要素 / 092

摆脱落后的宿命 / 095

重塑世界经济地理 / 098

渐进完善的组织架构 / 102

相互包容与认同的理念 / 106

关键国家和次区域 / 108

办好天大的难事 / 111


第四章 “一带一路”的缘起与归宿 / 115

中国的愿景 / 116

政策沟通:“一带一盟”的启示 / 120

设施连通:当代“车同轨” / 122

统一的区域贸易市场 / 127

资金融通的泛亚新币缘圈 / 129

民心相通:增进共同体的认同感 / 134

积跬步以至万里 / 138


第五章 寻求共同的安全 / 139

失去祥和的危境 / 140

博弈“世界岛” / 144

防止爆发大战 / 147

泛滥的“溃疡面战争” / 151

中俄筑底的安全框架 / 154

超越国家的新安全观 / 158

创新安全机制 / 160

以更低安全成本保障发展环境 / 162


第六章 中国崛起须顺势而为 / 167

顺应大争之世 / 166

走好并行线 / 170

建立泛亚币缘圈 / 174

保持陆海新均衡 / 178

冤家:博弈式共生的中美 / 182

构建新时代的仁智体系 / 186

后记 / 192


精彩书摘

走向多中心



此前的这一轮全球化,是资本主导的全球化,是资本全球扩张的产物。在资本将全世界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之后,资本化无可化,无法再通过从外部攫取利益的方式,来消弭内部的矛盾。因此,导致资本积累的中心国家率先爆发危机,向外部传递破坏性能量,然而,这种破坏性能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又很快传递回来,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深化。面对着已经不可持续的资本主义全球化,连产业资本家及政治代表都表达出了革命性的意愿,这意味着此轮由金融资本推动的全球化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已经延续了500年的现代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正在瓦解,以单一主权民族国家主导世界的模式面临颠覆。资本主义向全球的扩张,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无法再向外部转移危机的困境。资本不断积聚财富的本能,在政治上则表现为对权力的极端控制欲和不断攫取政治权力的行动。如同资本家是“人格化资本”一样,今天的美国,作为拥有全球霸权的资本帝国,实质上是“国格化资本”,是资本实现全球积累的工具。资本的全球霸权,既是给美国的历史奖杯,也是维持其主导权的必要条件,而最终也会成为美国衰落的原因。因为,没有一个国家仅凭自己的力量,就能长久的维持世界性霸权。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化中,单极世界是偶然出现的短暂现象。英国在1815年战胜拿破仑之后,构建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没有竞争对手、势力波及全球的单极世界。1871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建立起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后,英国的世界霸权就走向了终结。另一个单极世界出现在1989年,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欧盟的出现、中国的崛起以及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很快就使得美国的单极世界难以维系了。


一个国家获得单极式的世界霸权,意味着财富与权力向这个国家的不断集中。权力与财富越来越集中于霸权国家,导致处于边缘的国家和贫困化人口越来越多。寡占加剧的排他性,会带来越来越严酷的剥夺,竞争与反抗将随之而来。寡不敌众的基本态势,使脆弱的全球单极结构必然出现分化、直至坍塌。这是单极世界难以出现、更难以维持的原因。


事实上,当前仍在深化中的全球危机,已经把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带入了分崩离析的过程之中。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并没有出现新兴帝国取代衰落帝国的现象,霸权国家之间权力转移的传统,正在被多中心的现实所打破。数百年由英、美等单一国家控制世界权力中心的局面,正在被几个洲域共同体的出现所颠覆,“天下三分”成为世界格局的新趋势。




三个“20万亿美元俱乐部”


2015年,欧盟28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5%,成为世界重要的一极;北美经济圈包括美、加、墨,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6%;东亚国家通过十年整合,初步形成了东亚经济圈,内部贸易量从44%上升到55%,经济总量占到世界的24%。这三个经济圈占到世界经济的75%,共同进入了门槛条件为20万亿美元规模的洲域共同体俱乐部。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欧盟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一种类型的洲域共同体。只是在全球危机的压力下,这座超国家合作的实验室正在面临生存的考验。尤其是英国脱欧,除了降低欧盟总体经济规模之外,还带来了金融领域的强烈冲击,伦敦金融城已无法继续扮演欧洲金融中心的角色;更加令人担心的是,英国脱欧会否引发脱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尽管如此,欧共体还是在利用经济危机的倒逼机制,努力在推动欧洲统一财政的实质性进展。最近欧元区推出统一债,发债的目标是为没有财政收益的欧洲国家纾困,而深层结果却使统一债的主要买家欧洲央行获得了对欧洲国家增量收支的控制权。对于人类社会,重要的不在于欧洲一体化已经获得的成功或日后可能的挫折,而在于它们的不懈探索和尝试给世界提供了新启迪。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极大推进了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危机让东盟国家认识到,在全球金融化的时代,东盟十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影响力太小,难以应对全球投机资本的冲击,有可能在几天之内就会丧失几十年经济发展的成果,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而危及国家安全。中国的金融力量虽不强大,却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在危机时刻,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帮助香港维持了联系汇率制度,也阻断了亚洲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波动。亚洲金融危机把东盟国家与中国推到了一条船上,迫使他们只能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正是贪婪的投机资本扮演了老师的角色,让处于资本主义体系边缘地带的东盟国家认识到自身的脆弱。为了应对全球金融投机资本带来的新挑战,东盟与中国这个经济体量巨大、金融相对独立、在关键时刻也能够承担责任的国家,开始了被称为“10+1”的新合作。东盟与中国的合作,缔造了东亚国家的黄金十年,使亚洲地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这种增长势头,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考验。在“10+1”合作取得显著进展的情况下,中、日、韩三国也开始启动自贸区和货币合作谈判,开始出现东亚合作新趋势。尽管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阻遏之下,东亚一体化进程如同“正入万山圈子里”的河流,虽“一山放过一山拦”,但依然保持着奔向海洋的趋向。特别是随着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国家进入亚太经济圈,东亚圈占世界经济总量比例将会进一步上升。


图:三个“20 万亿美元俱乐部”


图:世界 GDP 总量构成


在北美自贸区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交往和产业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墨西哥、加拿大的能源资源与美国互补,加强了墨西哥、加拿大能源生产能力;在制造业领域,墨西哥的人力资源与美国的技术资本互补,使美国将一些缺乏竞争性部门的工作转移到更有竞争性的部门,把低技术和低工资的工作转变为高技术和高工资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而墨西哥的加工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美国前贸易代表席尔斯女士(Carla A. Hills)在2014年首期的《外交事务》中表示:“北美自贸区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予的自贸协定,已达成的市场开放程度比任何贸易协定更宽、更深??过去20年间,北美三个经济体间已发展出高度有效的供应链。加拿大和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每1美元的商品中,分别含有加拿大和墨西哥25美分和40美分的产值。相较于中国和日本对美出口商品仅有4美分和2美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北美自贸区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降低平均成本,取得竞争优势。同时,可以利用三国在经济水平、资源禀赋、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实现优势互补,强化各国的产业分工和合作,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提高各国产业的竞争力。近几年来,北美自由贸易区无论是在商品进口总额还是在出口总额方面都保持国际贸易地区份额的领先地位,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在席尔斯女士看来,“在美国政府评估贸易协定时,不仅要基于国家的利益,更须考虑区域性的利益。”可以说,组建和扩展北美自贸区,固然有与欧盟和东亚自贸区实现战略对冲的考虑,却也是对洲域化趋势的响应。


特朗普总统上台后,已经中止了TPP谈判。并且表示将可能退出“北美自贸区”,还要在美墨边境修墙,对从墨西哥进入美国的产品收取“边境税”。然而,在美国开始从全球收缩退往美洲的过程中,如果不与周边国家形成紧密合作的关系,美国就可能直接掉入孤立主义的陷阱。即使是曾经为世界第一的美国,在面对洲域化的欧洲与亚洲国家集团的竞争时,也只有通过与周边国家抱团合作的方式才能勉力应对。不然,美国将会很快变成世界舞台上的二流角色。


邻国无法搬走,只能学会相处。与邻国共同发展,开展超国家合作,是全球危机时代明智的战略选择,甚至是国家的宿命。正因为如此,洲域共同体成为一种新的、难以违抗的大趋势。


前言/序言

中国复兴的大战略


中国正走在复兴的道路上。只要自己不犯颠覆性错误,就没有谁能够阻挡这一历史进程。然而,要不犯大错,我们必须对世界局势有正确判断,并据此确立国家的大战略。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全球超级强权美国和美国模式遭到巨创,莱茵模式与美国模式分道扬镳,大西洋核心圈一分为二,传统西方和一体化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趋于裂解;原本处于边缘地带的中国和中国模式崭露头角,带动亚太区域的整体性崛起。新中心的出现,推动世界从单一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演变,世界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1935年冬,毛泽东曾写词寄怀: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如今,天下三分正演变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天下三分并不只是世界空间结构的重大改变,它还催生了世界性质的变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统天下已然破局,两超结构亦难以容纳多样性的发展,因而解决不了当代的全球难题。唯有多样化世界,方可安放多样化的生存方式和发展道路。天下三分,是复杂对简单的超越,是多样性世界对单一性世界的迭代进化,是人类发展多样性需求对资本积累唯一目标的胜利。在未来,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竞争,将超越国家间的竞争。因此天下三分的世界,将是多样模式竞争的大争之世。大争不是绝对排他、重归于一的对抗,而是多样性的竞赛。抓住未来世界发展的多样性特质,才能真正把握历史的大趋势。


面对天下三分的大势,无论是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还是拥有14亿人口的当代国家,中国在多样化的世界上都应拥有一席之地。中国的战略目标应是“三居其一”,也就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多样模式有其一。中国不试图统治主导世界,不谋求全球霸权,既不会、也不愿承接美国成为另一个帝国。中国所求的“一”,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区域;在模式上,则是提供另一种发展路径和生存方式。三居其一,就是中国道路和模式将成为与美、欧代表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并存的一种模式。这种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依附发展和边缘地位的模式,在发展和生存方式上只是诸多模式之一。对不同文明的人们来说,多样性的选择代表着另一种可被接纳的启示、宗旨、福音或是神话,尽管它实际就来自数代边缘国家人民艰苦牺牲与胼手胝足奋斗的实践。


在多样性的世界上,中国所要做的是保持国家的主体性和文明独特性,同时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尊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选择,推进世界多样化的发展。“己欲达而达人”,这一中国古老的发展观,在当代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中国与泛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互动影响,形成共同发展、共同安全的丝路共同体或泛亚共同体。这种洲域型命运共同体与传统盟国体系构成的资本增值体不同,是超国家共生体。它不是中国模式扩展的一体化,而是揉碎了你我、重新调和的区域再塑。与具有排他基因的基督教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一向包容与多元,历史上形成儒释道共存的中华文化传统,可以为当代资本主义模式的生态和思想困境,提供新的选择方式。


基于自然禀赋的局限,也基于规模效应,更基于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与区域。不居其一,难以支撑中国和周边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在“大争之世”立足。三分天下要取其一,不进取无法实现。知行还须知止。三分天下时还要甘取其一而足,守住自己的一,就是守本,在多样性的世界上就有了根基。诚如张文木所言,地缘政治本质是研究国家目标与国家资源在特定地理空间相匹配及其矛盾转化的学问。不甘其一,枉想、枉言一统天下,结果必然是被打脸且伤本。故古人云:过犹不及。大战略的要义在于匹配国家的目标与能力。持中守本,方为大道。


从世界角度来看,三居其一符合文明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历史趋势,是全球化在新时代的新体现,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解决建构世界秩序时必须面对的复杂性难题。三居其一,不求以单一模式替代其他模式,这有利于创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世界。


在如今沧海横流的世界上,三居其一可以成为中国大战略的一个选项。三居其一是目标与手段的统一,它既是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复兴的策略与路径。其中蕴含的追求大同的理想,知止不过的智慧,可作为我们在全球巨变时代的处世之道,以指引中国的复兴之路。



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 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时代命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全球格局加速重塑,科技革命浪潮汹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这一切的中心,都隐隐指向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中国将占据怎样的位置? 《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并非一本预言未来走向的魔法书,也不是一份僵化的蓝图。它是一次深入的思考,一次对历史、现实与可能性的审视,旨在探究中国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全球语境中,找到并巩固自身独特的定位。本书并非简单地陈述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是着眼于未来,分析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通过深远的战略布局,塑造一个更具影响力、更可持续的国际角色。 第一部分:历史的坐标与现代的起点 理解中国未来的定位,离不开对其悠久历史的回顾。从灿烂的古代文明,到近代百年的屈辱与复兴,历史的经验教训深刻地塑造了当代的中国。本书将梳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分析其文化基因、治理模式以及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方式,从中汲取智慧,为理解当下和预判未来提供坚实的基础。 文明的传承与现代的挑战: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独特的哲学思想、治理智慧和价值观念。这些宝贵的遗产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本书将探讨中华文明的核心特质,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避免陷入文化断裂的困境。 从“百年屈辱”到“伟大复兴”: 近代中国的苦难与抗争,是塑造民族精神的关键。中国如何从积贫积弱走向独立自主,再到如今的经济腾飞,这一波澜壮阔的历程,是理解中国崛起逻辑的重要线索。本书将剖析这一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探讨其内在动力与外部因素,以及这种集体记忆对中国未来定位的影响。 国家治理的演进与经验: 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是中国在现代世界中扮演角色的重要基石。本书将审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演变,分析其优势与局限,并探讨如何在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特色与韧性。这并非简单地为某种制度辩护,而是力求客观地分析其发展逻辑与实践效果。 第二部分:多极化浪潮下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单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化趋势的显现,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提供了新的战略空间。然而,伴随机遇而来的,是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挑战。 地缘政治的新版图: 全球力量的重新分配,地区冲突的频发,以及新兴大国的崛起,都深刻影响着地缘政治的格局。中国如何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成为负责任的大国?本书将深入分析中国在关键地区的地缘战略,以及如何通过外交、经济和军事等多种手段,构建更加稳定和公正的国际秩序。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迁: 国际贸易规则的调整,科技领域的竞争加剧,以及全球供应链的重塑,都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机遇。中国将如何利用自身庞大的市场和制造能力,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本书将探讨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以及如何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开放合作,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意识形态与文明的对话: 全球化并非意味着单一文明的胜利,而是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碰撞与共存。中国如何在全球信息传播的新时代,讲述好中国故事,增进国际社会对其的理解和认同?本书将关注文化交流、媒体传播以及软实力建设,探讨中国如何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领域,找到与世界的共鸣点,而非制造隔阂。 第三部分:中国定位的维度与路径 “三居其一”的核心在于探寻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三”种关键定位,这“三”并非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战略维度。 第一维度:负责任的全球治理参与者。 在一个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中国如何从“旁观者”或“参与者”转变为“塑造者”,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这包括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中的作用,以及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中的贡献。本书将探讨中国在多边主义框架下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第二维度:创新驱动的世界经济引擎。 中国经济的体量和潜力,使其在全球经济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的中国,将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而是要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本书将深入分析中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潜力,以及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吸引全球人才和资本,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经济新格局。 第三维度: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桥梁。 尊重和理解不同文明的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中国如何以开放的心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本书将关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以及如何通过教育、艺术、旅游等多种形式,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同时学习借鉴世界各地的优秀文明成果,实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三居其一”的内涵,并非是追求某种单一的霸权或排他性的地位,而是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繁荣、稳定和可持续的未来。 本书旨在通过理性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中国未来定位的全新视角。它将引导我们思考,中国如何在全球变革的洪流中,坚定而从容地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同时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是一次对中国未来角色定位的深刻追问,是一份献给所有关心世界未来走向的读者的思考。它鼓励我们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简单的零和博弈思维,以更加宏观和长远的眼光,去审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去探寻那条通往共同繁荣与持久和平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这个书名,一开始就给我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中国定位”这个话题本身就备受关注,陌生的是“三居其一”这个表述,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着实令人遐想。 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作者并非简单地给出一个结论,而是带领读者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探索。他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审视了当前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在这个大格局中所处的位置。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问题时,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方式。他并没有给出单一的、绝对的答案,而是呈现了多种可能性,并对这些可能性进行了细致的评估。 书中关于科技革命对未来中国定位的影响,以及中国如何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抢占先机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强调,技术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塑造未来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他提出的关于中国如何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建议,都极具操作性。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探讨中国与世界互动时,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而是展现了一种更加包容和协作的姿态。他分析了中国如何能够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参与全球治理,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这种前瞻性的思考,让我看到了中国在未来扮演更加积极角色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的书。它让我从一个更加长远的、全球化的视角来理解中国的发展,也让我对中国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定位”,更是关于“担当”和“贡献”。

评分

初次翻阅《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便被其书名所吸引。这个名字充满了诗意,又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对国家战略和国际关系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似乎正切中了我关注的焦点。 细读之下,我发现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他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自身的发展,更是将中国置于全球化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审视。书中对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中国可能扮演的角色,都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探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辩证思维。他没有将中国的未来描绘得过于乐观或悲观,而是力图呈现一种更加 nuanced 和全面的图景。 书中对科技创新在未来中国定位中的作用的分析,让我眼前一亮。作者深入阐述了技术进步将如何重塑产业格局、改变国际分工,以及中国如何在这种变革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此外,他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视,也让我深感认同。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不仅仅在于经济和军事,更在于其能否在精神层面影响世界。 《三居其一》对于中国如何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关于如何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同时,为解决全球性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形象。 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思考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绝佳框架。它帮助我理清了许多模糊的概念,也让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国定位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未来世界秩序的书。它能激发读者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也能引发对人类共同未来的探索。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初见时便在我的脑海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哲学意味和宏大的历史视野。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探讨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在全球格局中寻找自身定位的著作深感兴趣,而这本书似乎正是这样一本。 读过之后,我被作者那种深邃的思考和严谨的论证所折服。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现状,而是深入剖析了驱动中国未来走向的复杂因素。从经济结构的调整,到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再到文化软实力的构建,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细致的推敲。特别是关于“三居其一”这个概念的提出,我个人理解为是在当前国际社会复杂的权力结构和发展轨迹中,中国所处的独特位置,以及可能扮演的关键角色。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前沿研究,勾勒出了几种可能的未来图景,并对每一种图景的可能性进行了辨析,这让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有了更加清晰和理性的认识。 书中对中国与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关系的分析也相当精彩。不再是简单的“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而是更加 nuanced 的互动模式。作者在探讨中国崛起的同时,也审慎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挑战和潜在风险,这种客观的态度让我更加信服。他提出的关于中国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的思考,尤其令我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对中国未来角色的定位,更是对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国际秩序的探索。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不仅仅在于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认知,更在于它引导我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大国”这个概念。它让我思考,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其力量并非仅体现在经济和军事的硬实力上,更在于其所能提供的思想、文化和制度上的软实力。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这部分内容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给政策制定者看的,更是给每一个关心中国未来发展的普通人看的,它能提升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也能激发我们对未来社会的更多思考。 总的来说,《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是一部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著作。它以一种冷静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描绘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可能的发展路径。作者的笔触既有宏观的战略眼光,又不乏对具体细节的精准把握。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未来”这个话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同时也保持了一份理性的审慎。我强烈推荐所有对中国发展、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感兴趣的读者阅读这本书,它绝对会给你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

评分

《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这个名字,一开始就吸引了我。它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像是一个引子,勾起了我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好奇和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视野极其宏大,他的分析也相当透彻。他并没有简单地预测未来,而是深入剖析了影响中国未来定位的各种因素,从经济结构、科技进步,到文化影响力、国际关系,他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解读。我个人认为,“三居其一”这个概念,象征着中国在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中,需要找寻一个既能体现自身实力,又能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的独特存在方式。 书中关于中国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寻找自身新角色的论述,让我耳目一新。作者分析了传统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新的发展契机。他对于中国如何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创新中心”转型的思考,尤其发人深省。 更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探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时,展现了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他并没有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而是强调中国可以通过自身的崛起,为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做出贡献。他对中国如何在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潜力。 总而言之,《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它不仅让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这本书能够引发读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思,也能激发对未来世界发展的想象。

评分

《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这本书的书名,总会时不时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勾起我想要深入了解的欲望。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未来,就必须理解它如何看待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它将走向何方。 当我真正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被作者逻辑严谨的论证和广博的知识储备所吸引。他没有止步于对现状的描述,而是通过对历史、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维度的深入分析,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关于中国未来定位的立体画卷。书中所提出的“三居其一”这一概念,在我看来,并非简单的三选一,而更像是一种对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如何寻找自身独特且关键的立足点的哲学思考。 书中对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探讨,让我看到了作者对中国发展内在逻辑的深刻理解。他分析了传统经济模式的局限性,以及科技创新如何成为驱动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引擎。同时,对于中国文化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力的思考,也让我觉得耳目一新。作者强调,文化自信并非故步自封,而是要在开放包容中,展现中华文明独特的魅力。 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中国与世界关系时,并没有回避挑战和潜在的冲突。他以一种冷静客观的笔触,分析了中国崛起可能带来的种种复杂反应,以及中国如何才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与信任。这种审慎的态度,让这本书更具说服力。 总的来说,《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是一部非常有分量的作品。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中国未来发展的全新视角,也促使我思考,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如何能够为国家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中国应该在哪里”,更是关于“中国可以走向何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塑造这个未来”。

评分

好书,非常非常值得一看的好书

评分

OK?OK? 好书 红红火火

评分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战略层面,分析“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与最终归宿;在具体操作层面,分析“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中面临的难点,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评分

东东还不错,挺满意的,赞一个!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祖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勇攀高峰。

评分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祖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勇攀高峰。

评分

第二次用到这本书,好悲催,前一本不知道被谁顺走了?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