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高力高爾夫教程》是世界著名高爾夫教練、中國女子高爾夫隊前主教練溫高力的首部著作。溫高力曾指導、培養過一大批中國優秀高爾夫隊員,包括?美國LPGA球員馮思敏,女子中巡賽年輕奬金王、曆史上首位在奧運會賽場上打齣一杆進洞的女球員林希妤,日巡賽冠軍、中國LPGA冠軍葉莉英等。
《溫高力高爾夫教程》是溫教練一生高爾夫執教經驗的精華總結,本書具有以下特色:
1 近1000幅全彩高清圖片展示高爾夫姿勢及技術要領
2 連貫照片展示動作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動態
3 照片上使用指嚮性麯綫標注動態及技術要點
4 所有動作真人實拍、專業運動員展示,正確錯誤動作對比一目瞭然
無論是高爾夫初學者、資深愛好者,還是專業的高爾夫教練和運動員,相信您都會從本書中受益。
《溫高力高爾夫教程》是世界知名高爾夫教練溫高力多年執教經驗的總結。書中涵蓋瞭高爾夫運動的簡介、高爾夫球具的使用,揮杆、推杆、切球、劈球、沙坑杆等高爾夫基本技術動作的講解,以及下場準備、睏難球處理等內容。全書通過分步驟圖解的方式,幫助初次接觸高爾夫運動的讀者快速掌握高爾夫的基本知識和技術,是一本實用性強的高爾夫入門指南。
溫高力(Gareth Winslow)
中國女子高爾夫國傢隊前主教練,新西蘭PGA (職業高爾夫球手協會)AAA級成員,2009年中國十佳教練,位列於洋教練前三位;2009年帶領國傢高爾夫女隊參加“亞洲皇後杯”後,使中國高爾夫球女隊排名由亞洲第10名外上升到亞洲前4名, 2010年帶領中國高爾夫女隊在廣州亞運會上勇奪兩枚銀牌。在中國執教12年期間,溫高力指導和培養瞭很多中國高爾夫精英隊員,包括:黎佳韻、林希妤、閻菁、張玉陽、馮思敏、羅瑩、王梓漪、王東禹等。
認證資格:
·中國十佳教練
·2008~2010年中國高爾夫球隊女隊主教練
·2014/2015北京大學卓越高爾夫運動高級
·研修班主教練
·新西蘭PGA AAA級成員
·新西蘭高爾夫協會裁判資格
·高爾夫心理學認證教練
·私人體能資格教練
·2003~2007年大衛利百特高爾夫學院
·資格教練
·美國TPI第一級高爾夫認證教練
·美國TPI第二級體能認證教練
·美國TPI第二級青少年認證教練
·美國TPI第二級高爾夫機械學認證教練
·“溫高力高爾夫”教學創始人
主要成就:
·2005年在觀瀾湖大衛 利百特高爾夫學院教學時曾為中央五颱拍攝20集高爾夫教學節目,並發行瞭DVD
·2007年參與上海電視颱拍攝的《TOP GOLF》節目
·2007年在上海指導曾取得10次PGA賽事冠軍的大衛·佛羅斯特
·2009年帶領中國高爾夫女隊取得“2009年亞洲皇後杯”第4位排名
·2009年榮獲中國十佳教練稱號,並位列zui佳洋教練前三位
·2010年帶領中國高爾夫女隊奪得“2010年廣州亞運會”2枚銀牌
·2016年創立“溫高力高爾夫”教學係統
能給溫高力教練的《溫高力高爾夫教程》寫推薦語,我感到十分榮幸!溫高力是我在中國認識很久的高爾夫“洋教練”,他曾在2005年短暫地執教過我,又在2010年中國女子亞運隊集訓期間給予我專業的指導。我覺得他是一個真正懂高爾夫的人,真正鑽研和獻身於高爾夫教學事業的人。今天他能將自己全部的知識和經驗匯集成這本中文版的 《溫高力高爾夫教程》,是我們中國廣大高爾夫愛好者,尤其是青少年高爾夫球員的福音,他在高爾夫教學領域的這種無私奉獻,讓我備感敬佩。謝謝你,溫高力!
——馮思敏
美國LPGA球員
高爾夫是個性的,溫高力亦然……他學習琢磨的手法不同於人,他當年帶訓我們的方式與眾不同,而今,他以“溫高力高爾夫”來展示他更多的獨特包括對高爾夫球的理解,以及對高爾夫球的執著——這就是我認識的溫高力。
——林希妤
美國LPGA球員
女子中巡極年輕奬金王
曆史上shou位在奧運會賽場上打齣一杆進洞的女球員
《溫高力高爾夫教程》是一本高爾夫球“說明書”,對於首次接觸高爾夫球運動的人來說,這是非常棒的學習指南,可以找到關於高爾夫球的所有的入門知識。書裏涵蓋瞭高爾夫球的球具、高爾夫球運動的介紹、動作的詳解和各種技術上的解析,非常詳細。即使是高爾夫的資深愛好者,也能從書中得到很大的幫助,讓自己對基本動作和各種揮杆技術有更全麵的瞭解。這本書很全麵地介紹瞭高爾夫球相關的知識,推薦給所有高爾夫球的愛好者們。
——葉莉英
日巡賽冠軍
中國LPGA冠軍
被溫高力教練邀請寫推薦語,我感到非常榮幸。風趣幽默的溫教練是我高爾夫運動生涯中非常有影響力的一位導師。在國傢隊的時候,我們曾一同並肩作戰,取得瞭很多好成績,包括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銀牌,我非常感謝他對我的教導。作為一名新西蘭籍教練,他能把他所有的高爾夫知識和經驗寫成中文讀本,是造福瞭我們國內球員的,能看齣他對中國的喜愛。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更多的人認識高爾夫、學習高爾夫,最後愛上高爾夫。
——黎佳韻
前中國女子高爾夫國傢隊隊長、中巡賽冠軍
人們不懂如何正確地練習高爾夫,卻仍然每日“堅持不懈”。有多少人在練習中重復著同樣的錯誤?事實上,許多人不會去思考如何控製這塊神奇的鋼片掠過草地,以及當擊球瞬間如何在技術上做齣細微的調整來正確給球施壓。我堅信隻有對這項運動有瞭適當的瞭解纔能正確地練習。如果這些就是你所要尋找的,那麼我相信《溫高力高爾夫教程》這本書將幫助你提升球技。
——閻菁
2010 年亞運會雙銀牌獲得者
美國LPGA球員
CONTENTS ·目錄
高爾夫的入門知識
高爾夫球場的組成
高爾夫曆史
重大賽事
比賽形式
名將傳奇
為什麼要打高爾夫
高爾夫球場的類型
高爾夫球具
高爾夫球杆的介紹
高爾夫球杆的組成
木杆
鐵木杆
衣服,鞋子,手套
鐵杆
衣服
挖起杆
手套
推杆
鞋子
太陽眼鏡
球
其他重要又有用的小裝備
球包,球車
球包
球車
高爾夫的準備
球的位置和重心分布
球的位置
重心分布
握杆技法講解
訓練與實踐
校準棒/球杆
重疊式握杆
互鎖式握杆
瞄準和校準
棒球式握杆
瞄準
握杆技法解讀
校準
主要用手指握杆
好的練習習慣:使用校準棒或球棒
握杆力道
自我測試
忽略球杆上的標記
將雙手連接在一起
手在球杆上的位置
高爾夫全揮杆分解
高爾夫姿勢講解
介紹
姿勢的變化
姿勢是如何影響你的身體運動的
準備動作
起杆
脊柱角度/骨盆位置
正麵
脊柱角度要點
側麵
半程上杆
胳膊,手和身體與球的理想距離
正麵
胳膊位置
側麵
手的位置
身體與球的正確距離
上杆頂部
找到適閤你自己的距離
正麵
側麵
站位
上下杆轉化
站位寬度
正麵
腳的位置
側麵
膝蓋位置
擊球前
高爾夫物理和幾何學
正麵
側麵
揮杆平麵
擊球時
正麵
揮杆平麵概念
側麵
在平麵上運動
擊球後
常見錯誤
正麵
揮杆路徑和杆麵
側麵
左手臂平麵
收杆
杠杆作用
正麵
側麵
轉身和重心轉移
轉身
上杆:轉動到什麼程度纔適閤你?
(手臂與身體的)距離的重要性
下杆
順序錯誤
訓練與實踐
保持身體角度
關鍵角度&位置:側麵
關鍵角度&位置:正麵
如何避免:傾斜而非轉動
正確的方式:訓練與實踐
重心轉移和頭部的運動
“頭不移動”的高爾夫球手看起來是什麼樣的
什麼時候、怎樣移動頭部
太多太快
頭部轉動
高爾夫劈球訓練
推杆簡介
劈球技法講解
劈球姿勢講解
推杆追被動作
劈起球技巧講解
反嚮重疊式握杆
揮杆秘訣
雙手交叉式握杆
劈球常見錯誤
推杆技術
劈起球距離控製
閱讀推擊綫和坡度
球杆選擇
常見錯誤
不同類型的挖起杆
練習實踐
揮杆長度
劈起球練習實踐
高爾夫切球訓練
切球技法講解
切球姿勢講解
切球技巧和常見錯誤
切球技法講解
切球錯誤示範
切球的距離控製
距離控製講解
沙坑杆
沙坑杆介紹
沙坑杆準備動作
沙坑杆技術
距離控製
沙坑杆訓練
沙坑杆常見錯誤
高科技工具
數碼相機
揮杆分析軟件
D動作捕捉係統
發射監視器
高爾夫定位係統
高爾夫練習器材
高爾夫全能訓練綁
揮杆力度練習扇
揮杆角度固定器
揮杆練習打擊包
直角訓練器
高爾夫方嚮指示棒
高爾夫禮儀
下場-睏難球位
準備下場
上坡球位
基本要求
下坡球位
到球場上
球位高於腳
熱身
球位低於腳
第一洞開球時
維護球場
球道沙坑
在果嶺上
基本規則
打球順序
發球颱
打球時
果嶺上
靜止的球被移動
球齣界/球遺失
沙坑/障礙區
我對高爾夫的熱情一直很高,但總是覺得自己的技術停滯不前,就像撞上瞭一堵牆。我嘗試過各種方法,報過班,看過視頻,但總感覺差那麼點意思。直到我遇到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自己之前的學習方法可能存在一些誤區。它沒有給我灌輸那些聽起來很專業但實際操作起來很睏難的術語,而是從最根本的“感覺”齣發,引導我去體會身體發力的協調性和揮杆的韻律。我特彆喜歡它關於“地麵力量”的講解,之前我從來沒有意識到地麵對揮杆能量的貢獻是如此之大。書中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練習,讓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地麵力量是如何被運用到揮杆中的。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就像是和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聊天,讓我覺得學習過程一點也不枯燥。我非常期待書中關於“球場上的心理戰術”和“如何分析自己的擊球”的內容,我相信這本書一定會成為我高爾夫學習路上的一盞明燈。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買這本書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隻是覺得封麵設計還不錯,想隨便翻翻。但越看越覺得驚喜,它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循序漸進”和“圖文並茂”,每一個章節都像是精心設計的學習模塊,難度和知識點都安排得恰到好處。我之前一直搞不清楚在果嶺邊緣的切杆,感覺總是用力過猛或者太軟,導緻距離判斷失誤。這本書裏用瞭很多生動的插畫來解釋切杆時的杆麵角度和揮杆幅度之間的關係,讓我豁然開朗。而且,它還強調瞭“練習的科學性”,教我們如何有效地利用練習時間,而不是盲目地揮杆。我還發現書中穿插瞭一些高爾夫明星的案例分析,這讓我感覺更加親切,也更容易理解書中的理論是如何在實戰中應用的。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講解方式,既有理論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讓我願意花時間去學習和實踐。
評分作為一名對高爾夫有著濃厚興趣但又略感力不從心的新手,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引導我入門並逐步提升的書籍。而這本書,真的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一堆復雜的理論,而是從最基礎的“為什麼”開始,解釋瞭每一個動作背後的原理,比如為什麼需要保持背部挺直,為什麼握杆的力度會影響到擊球的遠近和方嚮。我尤其喜歡它對於“身體協調性”的講解,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揮杆沒問題,但其實是身體的某個部位沒有跟上,導緻能量傳遞不順暢。這本書通過一些簡單的練習方法,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感知和調控身體的各個部分,從而達到更有效的揮杆。而且,它還很注重心理層麵的建設,對於如何在高爾夫這項運動中保持積極心態、剋服緊張情緒,也給瞭很多實用的建議。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授技巧,更是在幫助我們建立一種正確的高爾夫思維方式。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學習後麵的內容,相信它能引領我走嚮一個全新的高爾夫世界。
評分我是一位有著多年球齡的老球友瞭,這些年也接觸過不少高爾夫的書籍,可以說市麵上大部分的“套路”我都耳熟能詳。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時,我還是被它深深吸引瞭。它沒有落入俗套,沒有重復那些陳詞濫調,而是用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解讀高爾夫。我尤其欣賞它對於“揮杆動力鏈”的拆解,它不再是簡單地告訴你“用腿發力”,而是層層深入地分析瞭從下肢到核心,再到上肢,最後到球杆的能量傳遞過程,並且給齣瞭非常具體且易於理解的練習方法。我注意到書中很多地方都強調瞭“個體差異”,這一點做得非常棒。很多教程都是一刀切,但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和揮杆習慣都不同,這本書卻能引導我們去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並給齣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簡單地套用模闆。我感覺它挖掘到瞭很多被忽視的細節,這些細節往往是影響我們水平突破的關鍵。我非常期待後麵關於“球場策略”和“賽前準備”的部分,我相信這本書一定會給我帶來更多的啓發。
評分我真的得說說這本書,雖然我還沒完全看完,但感覺它已經顛覆瞭我過去很多關於高爾夫的認知。我一直是個業餘愛好者,打球多年,水平起起伏伏,總感覺進步緩慢,尤其是在一些關鍵的短杆和推杆上,總是差那麼一點意思。之前也看過不少其他的高爾夫書籍,有的講得太理論化,有的又過於籠統,讀完感覺好像懂瞭,但實際運用起來還是稀裏糊塗。而這本書,我真的覺得它特彆接地氣,它沒有一上來就給你灌輸什麼“蹬地發力”、“轉胯帶動手臂”之類的術語,而是從最基礎的握杆、站姿就開始一點點地扣,那種感覺就像是教練手把手地教你一樣。特彆是講到揮杆的節奏感,它用瞭很多形象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什麼叫做“流暢”、“連貫”,而不是之前那種僵硬地模仿。而且,這本書的排版也很好,圖文並茂,每個動作的要點都標注得非常清楚,我經常一邊看一邊在腦子裏想象自己的動作,甚至有時候會拿起球杆比劃一下。我特彆期待接下來的內容,尤其是關於沙坑球和長推杆的部分,我真的希望這本書能幫我突破瓶頸。
評分質量不錯都很滿意。。
評分同事需要的買瞭
評分aaaaaaaaaa
評分一般
評分aaaaaaaaaa
評分質量不錯都很滿意。。
評分初學者很有用
評分挺好的都是最基礎的
評分質量不錯都很滿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