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核心目标是以多角度阐释中国当代经新闻报道的本质规律,并将此目标建构在涵盖微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以及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跨学科理论框架之上,同时引入社会科学方法论。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呈现中国财经新闻生产方式,内容铺陈呈现了财经新闻的"经济学基础”、"价值判断”、"方法论”、"采访与突破”、以及"新闻写作”五个递进式的进程,同时辅以30多个中国财经新闻经典案例解构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财经新闻的分支领域,如"金融新闻”、"宏观经济新闻”和"产业与公司新闻”的报道特点分别进行了更深入的解析。全书内容详实,案例丰富,理论与实践并重。
龚彦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新闻系主任,院长助理,主任记者。多年来从事财经新闻工作,后转入专业教学,对财经新闻/传媒经济有独到的见解。
第一章?财经新闻报道的定义与分类 1
第一节?国外财经新闻发展 2
第二节?当代中国语境下的财经新闻发展 9
第一小节?中国财经新闻发展轨迹 9
第二小节?中国财经新闻的特色 10
第三小节?专业财经新闻报道领域 12
第二章?财经新闻的价值判断 14
第一节?如何辨别财经新闻的“实”与“真” 14
第二节?财经新闻的价值判断 18
第三节?社会新闻事件中的“财经新闻视角” 25
第四节?法制新闻中的“财经新闻视角” 26
第五节?负面经济新闻中的“财经新闻视角” 34
第三章?财经新闻的社会研究方法 39
第一节?财经新闻面临新闻报道方法论的挑战 39
第二节?文献的收集与分析 42
第一小节?重要领域信息的积累式收集 44
第二小节?联想式信息收集 51
第三节?逻辑分析方法 57
第一小节?财经新闻中的“二难冲突” 58
第二小节?财经新闻中的“充足理由定律” 61
第三小节?常见的逻辑思维谬误 63
第四节?数据分析方法 69
第一小节?数据分析的必要性和原则 69
第二小节?重要且常用的统计方法 70
第三小节?宏观经济数据的使用与新闻分析 74
第四小节?微观经济数据的使用与新闻分析 88
第四章?财经新闻的新闻采访与突破 96
第一节?建立新闻采访策略 96
第一小节?新闻采访的框架策略 97
第二小节?金融新闻报道的采访策略 99
第三小节?宏观经济报道的采访策略 101
第四小节?产业与公司新闻采访策略 103
第五小节?法制财经新闻采访策略 104
第二节?建立采访提纲 106
第三节?采访突破 110
第一小节?观察式的新闻采访 111
第二小节?多点突破式采访 112
第三小节?渐进突破式采访 114
第五章?财经新闻写作 119
第一节?财经新闻写作的目的与原则 119
第二节?财经新闻写作特点 122
第一小节?财经新闻“消息报道”写作 123
第二小节?财经新闻“分析型报道”写作 129
第三小节?财经新闻“调查报道”写作 132
第四小节?财经新闻评论 138
第六章?专业财经新闻报道 143
第一节?宏观经济的财经新闻报道 143
第一小节?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特点分析 144
第二小节?宏观经济调控的报道重点 145
第三小节?指向性的宏观经济市场现象 154
第二节?金融市场的财经新闻报道 164
第一小节?金融市场新闻的重点报道领域 164
第二小节?地方债务货币化与中国“影子银行” 166
第三小节?中国式“刚性兑付” 178
第三节?产业经济与公司新闻报道 184
第一小节?新闻的报道对象 184
第二小节?企业产权交易的新闻报道 185
第三小节?现代公司内部治理的新闻报道 206
第四小节?行业竞争的新闻报道 225
第五小节?企业规模经济的新闻报道 226
第六小节?企业国外投资行为的新闻报道 235
参考文献 254
我对宏观经济的走向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动态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我发现自己常常陷入一种“信息过载”的困境。每天打开新闻,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有关于股市的波动,有关于债券市场的变化,有关于大宗商品的价格起伏,还有关于各国央行政策的调整。然而,如何将这些零散的信息整合成一个清晰的图景,并从中洞察出未来的趋势,却是我一直以来感到头疼的问题。《财经新闻知与行 理论与实践》这个书名,恰好点出了我一直以来想要达成的目标——将“知道”的信息转化为“可行”的行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有效的“导航系统”,帮助我在浩瀚的财经信息海洋中找到方向。比如,当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变化时,我应该优先关注哪些方面的经济数据?当某个新兴市场出现波动时,它是否会引发全球性的连锁反应?而这些潜在的风险和机会,又如何在财经新闻中得到体现,又该如何去分析它们?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构建起一个更加成熟的财经分析框架,让我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去解读和利用信息。
评分作为一名对金融市场抱有好奇心的普通上班族,我一直渴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财经新闻背后的逻辑,并将其转化为更有意义的洞察。《财经新闻知与行 理论与实践》这个书名,让我看到了将抽象的金融概念与日常的财经报道联系起来的可能性。我常常在阅读新闻时感到一头雾水,比如看到某家公司股价暴涨或暴跌,但却不明白其中的根本原因;或者听到关于某种投资产品的介绍,但对其风险和收益缺乏清晰的认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点石成金”,将那些看似枯燥的金融术语和复杂的市场波动,转化为我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例如,当新闻中提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资产泡沫”等词汇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解释这些概念的含义,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和投资可能产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让我能够从财经新闻中辨别出真伪,识别出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信息,并最终做出更明智的财务决策。
评分作为一个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我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能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的读物。《财经新闻知与行 理论与实践》这个书名瞬间吸引了我,因为它恰好触及了我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痛点: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在学校里,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市场学等等,但当我翻开财经新闻时,常常觉得它们是相互割裂的。新闻里充斥着各种专有名词和复杂的市场动态,而教科书里的公式和模型似乎又显得有些遥不可及。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扮演一个“翻译官”的角色,帮助我理解那些晦涩的金融概念是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的,以及如何将新闻中的信息转化为可操作的分析点。例如,当新闻报道某公司利润大幅下滑时,我希望这本书能告诉我,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哪些具体的经济因素,比如成本上升、需求萎缩,还是内部管理问题?或者,当央行宣布加息政策时,它会对股市、债市、汇市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而这些反应又会在新闻中以怎样的方式被解读?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框架,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套入”新闻事件中进行分析,那将是极大的福音。
评分我是一位在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股民”,接触过的财经类书籍不计其数,但真正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却屈指可数。这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财经新闻知与行 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它似乎瞄准了我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新闻解读”和“实操指导”这两个方面。我一直认为,财经新闻是市场最前沿的信号,但如何从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避免被噪音所干扰,是一个非常考验功力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堆零散的数字和报道,却无法串联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更谈不上指导投资决策。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教我如何去伪存真,如何抓住新闻背后的核心逻辑,甚至是如何预测新闻可能带来的市场反应。比如说,面对突如其来的地缘政治事件,我应该关注哪些信息源?企业高管的言论,是试探性的吹风,还是已成定局的宣告?政策导向的微调,对不同行业会产生怎样的传导效应?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模型或案例分析,让我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那将是对我投资生涯的一次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大气,深邃的蓝色搭配烫金的字体,在书架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尤其欣赏它将“知”与“行”,“理论”与“实践”并列,这暗示着它并非一本仅仅停留在枯燥概念的学术著作,而是试图架起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我一直对金融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常常苦于理论知识晦涩难懂,或是学了之后发现难以在现实市场中找到对应的操作方法。因此,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开这本《财经新闻知与行 理论与实践》时,就有一种预感,它或许能解答我长久以来的困惑。我最看重的是作者是否能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金融术语和市场规律解释清楚,并且能否结合当下真实的财经新闻案例,来印证或阐释相关的理论。比如,近期我一直在关注某个科技巨头的财报发布,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分析财报、解读其背后逻辑的框架,或者解释如何从新闻报道中识别出影响股价的关键信息,那将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它能让我不仅仅是“知道”发生了什么,更能“明白”为什么会发生,并且最终能“做到”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理性的判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