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超声科医师、研究生和影像专业医学生阅读。 本书涵盖了妇产科超声的各个方面,不仅包含有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对近年来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也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为突出实用性,书中以图例为主,收集并精选了作者多年积累的典型超声图像500多幅,并对图像进行了简洁的文字注解,对妇产科的常见疾病及与妊娠有关的正常与异常的超声诊断理论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提炼,避免了大段的文字理论阐述;对超声诊断中的注意事项与鉴别诊断要点作为特别提示列出;特别提示中也融入了作者在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与教训。书中附有视频二维码,以生动而直观的形式展示了妇产科超声检查的基本操作手法,使内容更为充实。
内容简介
《实用妇产超声诊断图解》第二版延续了第一版简洁、实用的特征。本书精选了作者多年积累的典型超声图像,并对其进行简洁的文字注解。该书涵盖了妇产超声的各个方面,以图例为主,突出实用性;不仅包含有妇产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对妇产超声新技术也作了较全面的介绍。书中附有操作视频,以生动而直观的形式展示了妇产超声检查的基本操作手法,使全书内容更为充实。本书适合超声科医师、研究生和影像专业医学生阅读。
作者简介
杨太珠,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妇产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教授,已从事近40年妇产科超声临床、科研工作,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在西南地区享有盛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第一章妇产科超声诊断临床基础1
第一节 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检查技术 / 1
一、超声波的基础物理知识 / 1
二、超声成像的物理基础 / 1
三、超声检测技术 / 2
第二节 女性盆腔的超声应用解剖与生理概要 / 3
一、女性盆腔脏器的解剖结构与超声图像 / 3
二、女性盆腔及脏器的血管与彩色多普勒超声 / 14
第三节 妇产科超声检查途径与扫查方法 / 17
第四节 妇产科超声诊断图像的阅读与报告书写 / 20
一、超声诊断图像的阅读方法 / 20
二、妇产科超声报告书写方法与要求 / 20
第五节 妇产科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 21
第二章超声诊断在围产期的应用22
第一节 妊娠期母体子宫的变化 / 22
一、子宫体 / 22
二、子宫峡部 / 22
三、子宫颈 / 22
第二节 胚胎、胎儿发育特征 / 22
第三节 正常妊娠的超声诊断 / 23
一、基本概念 / 24
二、超声诊断 / 24
三、特别提示 / 44
四、超声多参数生物测量对妊娠中、晚期胎儿生长发育的评估 / 45
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的临床意义 / 50
第四节 宫内胎儿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 / 51
一、正常多胎妊娠 / 51
二、巨大胎儿 / 55
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 56
四、胎死宫内 / 57
第五节 常见胎儿先天性畸形的超声诊断图像 / 60
一、胎儿神经系统畸形 / 60
二、胎儿消化系统畸形 / 70
三、胎儿腹裂畸形(腹前壁缺陷) / 77
四、胎儿泌尿系统畸形 / 80
五、胎儿骨骼及四肢畸形 / 88
六、复杂性双胎 / 95
七、双胎输血综合征 / 100
八、颜面部畸形 / 102
九、胸腔畸形 / 106
十、其他先天性畸形(颈部水囊瘤、骶尾部畸胎瘤、羊膜带综合征、盆腔囊肿) / 111
第六节 胎儿附属物异常的超声诊断 / 114
一、前置胎盘 / 114
二、胎盘植入 / 118
三、胎盘早期剥离 / 119
四、胎盘肿瘤 / 121
五、脐带异常 / 123
六、胎儿羊水过多与过少 / 125
第七节 妊娠期子宫颈功能不全的超声诊断 / 127
第八节 产褥期异常的超声诊断 / 130
第九节 新生儿常见颅脑疾病的超声诊断 / 134
一、颅脑的应用解剖 / 134
二、新生儿颅脑的检查 / 135
三、正常新生儿颅脑超声 / 135
四、异常新生儿颅脑超声 / 139
第三章病理产科的超声诊断148
第一节 早期妊娠流产的超声诊断 / 148
第二节 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 / 152
第三节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超声诊断 / 160
第四章胎儿心脏的超声诊断165
第一节 正常胎儿心血管发育及血液循环特点 / 165
一、胎儿心血管发育 / 165
二、胎儿血液循环特点 / 165
第二节 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脏结构的检查 / 166
一、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征 / 166
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 166
三、正常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 168
四、异常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 174
五、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 195
六、胎儿超声心动图进展 / 195
第三节 胎儿心律失常的超声心动图检查 / 198
一、胎儿心律失常的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 / 198
二、胎儿心律失常的分类 / 199
三、胎儿心律失常的超声心动图特征 / 200
四、检查胎儿心律失常注意的问题 / 206
第五章超声诊断在妇科的应用207
第一节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 207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 / 217
第三节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 / 221
第四节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息肉)的超声诊断 / 225
第五节 子宫颈病变的超声诊断 / 229
第六节 子宫肉瘤的超声诊断 / 233
第七节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 / 235
第八节 盆腔内卵巢肿块的超声诊断 / 240
一、非肿瘤性囊肿 / 241
二、卵巢肿瘤 / 245
三、盆腔内其他肿块的超声诊断 / 253
第六章超声在女性不孕症与计划生育中的应用260
第一节 超声在女性不孕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 260
一、超声在女性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 / 260
二、超声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 / 264
第二节 子宫内节育器的超声诊断 / 265
第三节 计划生育技术并发症的超声诊断 / 270
一、子宫穿孔 / 270
二、宫腔及宫颈粘连 / 271
三、宫腔妊娠物残留 / 272
四、流产失败(漏吸) / 273
五、盆腔感染 / 273
第七章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的应用275
第一节 应用概况 / 275
第二节 介入性超声应用的基本条件与操作方法 / 275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 275
二、介入性超声操作方法 / 276
第三节 介入性超声在产科的应用 / 276
一、羊膜腔穿刺 / 276
二、超声引导下胎血取样 / 277
三、超声引导下绒毛取样 / 279
四、超声引导下胎儿组织活检 / 279
五、超声引导下胎儿宫内治疗 / 279
六、介入性超声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 / 280
七、胎儿镜 / 280
第四节 介入性超声在妇科的应用 / 282
一、超声引导下盆腔包块的穿刺活检、抽液和治疗 / 282
二、宫腔输卵管声学造影 / 284
三、宫腔手术术中超声监测 / 295
四、脏器超声造影 / 297
第八章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300
第一节 三维超声成像模式简介 / 300
第二节 三维超声在产科的应用 / 301
一、胚胎及胎儿活动的观察 / 301
二、胎儿生物学测量 / 301
三、胎儿畸形的三维超声诊断 / 302
第三节 三维超声在妇科的应用 / 304
一、子宫疾病 / 304
二、宫内节育环 / 306
三、监测卵泡发育 / 306
四、卵巢疾病 / 307
五、盆底超声 / 308
第九章超声内镜技术的应用309
第一节 超声与宫腔镜联合检查 / 309
一、宫腔镜检查的适应证 / 309
二、宫腔镜检查的禁忌证 / 309
三、超声与宫腔镜联合检查的适应证 / 309
四、超声与宫腔镜联合检查的方法 / 310
五、常见病变 / 310
第二节 宫腔内超声检查 / 314
第三节 腹腔镜超声 / 314
参考文献315
前言/序言
第2版前言
《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图解》一书自2006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超声医师和读者的喜爱和欢迎。鉴于现代妇产科超声理论和实践的快速发展,更新本书内容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为满足目前妇产超声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根据广大读者的需要和出版社的要求,我们对全书进行了修订。为与国际惯例一致,特将书名改为《实用妇产超声诊断图解》,但在内容和形式上与第一版是延续的。除订正原版书中的疏漏之处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现将修订情况说明如下:
1.基本保持原书注重实践的特点。
2.更加重视超声实用理论和病例部分。将原书基础理论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合并;删除“子宫肥大”一节;减少超声与宫腔镜联合应用的内容,并改为超声内镜技术的应用。
3.在相应章节增加了以下内容:早孕期颈项透明层(NT);胎儿颜面部和胸腔畸形;血管前置;脐带插入部位异常;新生儿头颅CT、MRI检查;胎儿心脏三血管切面;胎儿心功能评分;经静脉脏器声学造影;输卵管造影和盆底超声。
4.重视图片质量,更换和增加了新的相关图片近300幅。
本书由杨太珠、罗红、朱琦、杨帆、陈娇、田雨、庞厚清、何敏、徐红、唐英、郭楠、张波等共同编写与修订。我们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对原版书通篇进行斟字酌句的考量,力求杜绝瑕疵和错误。
由于编写时间以及编者水平的限制,难免存在不足、缺点和错误,恳请同道和读者批评指导。同时借此机会,向给予我们关心、鼓励和帮助的亲人、同事、同行和专家学者致以由衷的感谢。
杨太珠
2017年4月
第1版前言
超声检查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的重大价值已众所周知,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临床应用正在不断扩大和加深。与此同时,妇产科对超声诊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妇产科超声诊断风险性高,尤以产科为甚。临床医师对妇产科超声诊断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促使超声工作者必须在超声知识、扫查技能、图像识别以及妇产科相关临床知识等方面不断地充实自己。
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医疗、教学工作中接触到了大量来自基层的超声进修人员和医科大学的学生,他们提出的问题大多不属于高深的理论知识,而是在日常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技术操作上,如何才能获得最佳图像;怎样正确识别正常和异常图像,以及进一步区分各种异常图像,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超声检查完毕后,如何恰如其分地提示诊断。为了适应这一现实需要,出版一部面向中、基层医务人员和医学学生,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妇产科超声专著实属必要。为此,我们编写了《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图解》一书,希望能对他们的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妇产儿童专科医院。年均门、急诊约60余万人次,年手术量近万台次。超声科年检量达10万人次以上。这也使得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多的病例和更容易收集到相关原始资料。
本书涵盖了妇产科超声的各个方面,以图例为主,突出实用性。全书40余万字,其中收集并精选了作者多年积累的典型超声图像500多幅,并对图像进行了简洁的文字注解,对妇产科的常见疾病及与妊娠有关的正常与异常的超声诊断理论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提炼,避免了大段的文字理论阐述;对超声诊断中的注意事项与鉴别诊断要点作为特别提示列出;特别提示中也融入了作者在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与教训。本书不仅包含有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对近年来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也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本书在突出实用性和普及性的基础上,对妇产科超声的新进展也做了简要介绍。书中附有光碟,以生动而直观的形式展示了妇产科超声检查的基本操作手法,补充了大量书中法展示的动、静态图片与病例资料,使全书内容更为充实。
袁佳同志为本书图像的收集与编辑做出了大量工作,谨此致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虽竭尽所能,不足和不当之处亦在所难免,恳请超声界前辈及同道不吝赐教。
杨太珠
2006年4月25日 于成都
《妇产影像学精要:理论与实践》 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为妇产科医生、超声诊断医师、影像科医生、医学生以及相关临床研究人员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实用的妇产科影像学学习与参考指南。本书涵盖了妇科及产科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最新的临床进展和诊断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全书结构清晰,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力求帮助读者掌握妇产科影像学诊断的核心知识,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核心章节详述: 第一部分:妇科影像学 第一章 妇科超声基础与技术 1.1 超声物理学原理回顾: 简要回顾超声波的产生、传播、反射、散射以及多普勒效应等基本原理,重点阐述这些原理在妇科超声成像中的应用,例如声束聚焦、图像形成、伪影的产生与识别。 1.2 妇科超声探头选择与应用: 详细介绍不同频率、不同类型的妇科超声探头(如腹部探头、经阴道探头、经腹会阴探头)的特点、适用范围及操作要领。重点讲解经阴道超声在评估盆腔解剖结构、早期妊娠、附件病变等方面的优势。 1.3 盆腔解剖结构的三维影像重建: 介绍三维超声技术在妇科中的应用,包括容积数据采集、后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建MPR、表面渲染S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以及其在评估子宫形态、宫腔粘膜、盆腔肿块等方面的价值。 1.4 妇科超声检查流程与技术要点: 规范化讲解妇科超声检查的准备工作、体位选择、扫描路径、扫查技巧,并强调对子宫、卵巢、输卵管、盆腔壁等结构的系统扫查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减少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1.5 Doppler超声在妇科的应用: 详细阐述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脉冲多普勒在评估盆腔血流动力学中的作用,包括血流信号的获取、参数的解读(如PSV, EDV, RI, PI),以及其在区分良恶性病变、评估肿瘤侵袭性等方面的意义。 1.6 介入性超声引导技术: 介绍超声引导下的妇科介入操作,如囊肿穿刺抽吸、脓肿引流、子宫内膜活检、盆腔病灶活检等,强调术前评估、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术后随访。 第二章 子宫病变影像学诊断 2.1 子宫正常解剖与测量: 详细描述子宫的正常解剖结构、大小、形态,以及不同年龄、生理状态下的测量标准,并讲解如何通过多切面成像清晰显示子宫各部分。 2.2 子宫肌瘤的影像学特征: 详细阐述子宫肌瘤的分类(肌壁间、浆膜下、黏膜下、颈部等)、超声测量、回声特点、内部血流信号,以及其合并退行性变、蒂部扭转等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结合MRI等其他影像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2.3 子宫腺肌症的影像学诊断: 深入分析子宫腺肌症的超声特征,包括子宫增大、弥漫性低回声区、囊性变、子宫肌层不均匀回声、腺肌瘤样囊肿等,并强调其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要点。 2.4 子宫内膜病变: 详细介绍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等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重点讲解子宫内膜厚度、均匀性、内部结构、血流信号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2.5 子宫畸形: 介绍子宫发育异常,如始基子宫、单角子宫、双角子宫、纵隔子宫、鞍状子宫等的影像学诊断,强调三维超声在评估子宫腔形态、子宫纵隔等方面的优势。 2.6 子宫内膜异位症: 详细描述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子宫体和卵巢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子宫增大、弥漫性肌层改变、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典型表现。 2.7 节育器相关病变: 介绍宫内节育器(IUD)的位置异常、穿孔、脱落等情况的影像学诊断,重点讲解X线、超声在IUD定位中的作用。 2.8 子宫恶性肿瘤: 重点阐述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的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的大小、形态、回声、边界、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腹腔积液等。结合MRI及CT在肿瘤分期中的应用。 第三章 卵巢及附件病变影像学诊断 3.1 卵巢正常解剖与超声显示: 详细介绍卵巢的正常大小、形态、位置、血供,以及不同月经周期的卵巢变化,并提供清晰的图像示例。 3.2 卵巢良性肿瘤: 详细分类介绍卵巢畸胎瘤(皮样囊肿)、囊性及实性腺瘤、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纤维瘤、颗粒细胞瘤等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囊壁厚度、内部回声、分隔、钙化、血流信号等。 3.3 卵巢恶性肿瘤: 重点阐述卵巢癌的影像学诊断,包括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囊实性成分、分隔、乳头状突起、腹水、盆腔及腹膜转移等。强调超声在早期筛查和术前评估中的作用。 3.4 卵巢潴留性囊肿: 介绍卵巢黄体囊肿、卵泡囊肿、黄素化囊肿等良性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强调其随时间推移可能自行消退的特点。 3.5 卵巢炎性病变: 详细描述卵巢脓肿、输卵管卵巢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包括附件区增粗、包块、脓液特征、周围组织粘连等。 3.6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影像学诊断: 介绍PCOS的超声诊断标准,包括卵巢体积、卵泡分布(“项链征”)、卵巢皮质增厚等,并强调其与其他卵巢增大的鉴别。 3.7 输卵管病变: 详细介绍输卵管积水、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妊娠等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尤其强调输卵管妊娠的诊断要点,包括宫外包块、游离液等。 3.8 盆腔炎性疾病(PID)及脓肿: 详细阐述PID的影像学表现,包括附件增粗、充盈、包块形成,以及盆腔脓肿的超声特征。 3.9 盆腔包块的鉴别诊断: 总结盆腔常见良恶性包块的影像学鉴别要点,提供鉴别流程和关键线索。 第四章 妇科常见疾病及特殊情况影像学诊断 4.1 妊娠早期诊断与监测: 详细介绍早期妊娠的超声征象,包括孕囊、卵黄囊、胚芽、心管搏动,以及其位置、大小、形态的正常与异常(如异位妊娠、稽留流产、难免流产)。 4.2 异位妊娠的影像学诊断: 重点阐述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策略,包括宫外包块、游离液、子宫内膜改变等,并讨论其与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的鉴别。 4.3 滋养细胞疾病: 详细描述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等滋养细胞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包括葡萄样密集回声、子宫肌层浸润、卵巢黄素化囊肿等。 4.4 盆腔积液的影像学评估: 介绍盆腔积液的来源、性质(浆液性、脓性、血性)及其影像学鉴别要点。 4.5 盆腔淋巴结与腹膜转移: 介绍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腹膜转移的影像学特征。 4.6 盆腔手术后影像学评估: 介绍子宫切除术、卵巢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的影像学随访,包括残端、复发、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 4.7 妇科影像学中的假阳性与假阴性: 分析妇科超声诊断中常见的假阳性与假阴性原因,提供避免误诊的建议。 第二部分:产科影像学 第五章 产科超声基础与技术 5.1 早期妊娠确诊与孕周推算: 详细讲解孕早期超声检查的目的,包括确认妊娠、排除异位妊娠、评估胚胎发育情况,以及如何利用孕囊、卵黄囊、胚芽长度(CRL)准确推算孕周。 5.2 胎儿生物学测量: 规范化介绍胎儿头围(HC)、双顶径(BPD)、腹围(AC)、股骨长(FL)等主要生物学参数的测量方法、标准范围及不同孕周的估算公式。 5.3 羊水量评估: 详细讲解羊水量的评估方法,包括羊水指数(AFI)和单深部垂径(SDP)的测量,以及羊水过少、羊水过多的超声表现。 5.4 胎盘定位与评估: 介绍胎盘的正常位置、形态、厚度、回声特点,以及胎盘前置、胎盘早剥、胎盘成熟度评估等。 5.5 脐带评估: 详细讲解脐带的组成、超声显示、脐带长度、脐带绕颈、脐带异位附着、脐带血流监测等。 5.6 胎儿生理活动评估: 介绍胎儿运动、呼吸运动、胎儿心率等生理参数的超声观察与评估。 5.7 Doppler超声在产科的应用: 重点阐述脐动脉、子宫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血流参数在评估胎盘功能、胎儿宫内状况中的作用,以及其临床意义。 5.8 三维/四维超声在产科的应用: 介绍三维/四维超声在胎儿面部成像、胎儿畸形筛查、胎盘形态观察、胎儿运动观察等方面的优势。 第六章 胎儿解剖结构筛查与常见畸形影像学诊断 6.1 胎儿颅脑结构筛查: 详细介绍胎儿颅骨、脑中线、侧脑室、脉络丛、小脑、颅后窝等结构的常规筛查方法,并重点讲解脑积水、脊柱裂、小头畸形、无脑畸形、脑室扩张、脉络丛囊肿等异常的表现。 6.2 胎儿颜面部结构筛查: 介绍唇、鼻、眼、下颌等面部结构的超声检查要点,重点讲解唇腭裂、小颌畸形等的影像学诊断。 6.3 胎儿心脏结构筛查: 详细介绍胎儿四腔心、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等关键切面的超声观察,以及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表现,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狭窄等。 6.4 胎儿胸廓与肺部结构筛查: 介绍胸腔、肺脏的超声观察,包括膈肌、肺脏体积、回声等,并讲解肺囊性腺瘤样畸形、胸腔积液等的影像学表现。 6.5 胎儿腹部结构筛查: 详细介绍胎儿胃、肠道、肝脏、肾脏、膀胱等腹部脏器的超声检查,重点讲解腹壁缺损(如腹裂)、消化道梗阻(如肠梗阻)、肝脏囊肿、肾脏积水、膀胱巨大症等的影像学诊断。 6.6 胎儿四肢结构筛查: 介绍四肢骨骼的测量与观察,重点讲解肢体短缩、骨骼发育不良、多指/并指、骨骼畸形等的影像学诊断。 6.7 胎儿泌尿系统异常: 详细阐述肾脏、输尿管、膀胱的超声检查,重点讲解肾积水、囊性肾病、膀胱外翻、尿道梗阻等的影像学诊断。 6.8 胎儿消化系统异常: 详细介绍食管闭锁、十二指肠闭锁、胆道闭锁等的影像学表现。 6.9 胎儿染色体异常与超声软指标: 介绍与染色体异常相关的超声软指标,如颈部透明层(NT)、鼻骨发育不良、手脚异常、四腔心异常、绒毛膜增厚等,并强调其临床意义。 6.10 胎儿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介绍巨细胞病毒、弓形虫、风疹病毒等引起的胎儿宫内感染在超声上的表现,如脑室扩张、颅内钙化、肝脾肿大、腹水、胎盘增厚等。 第七章 胎儿生长发育异常与高危妊娠管理 7.1 胎儿生长受限(FGR)的诊断与管理: 详细阐述FGR的定义、诊断标准(如SDI、EFW、FL/AC比值等),以及其不同类型(对称性、非对称性)的影像学特点。重点介绍Doppler在评估胎盘功能和胎儿预后中的作用。 7.2 巨大儿的诊断与风险评估: 介绍巨大儿的定义、超声测量要点,以及其与母体糖尿病、胎儿基因异常等的关联。 7.3 胎儿宫内缺氧的影像学监测: 重点讲解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等Doppler参数在评估胎儿宫内缺氧状态中的应用,以及其临床决策指导意义。 7.4 胎盘异常: 详细介绍胎盘早期剥离、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副胎盘、环状胎盘、帆状胎盘等胎盘异常的影像学诊断,强调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7.5 脐带异常: 详细阐述脐带打结、脐带过长/过短、脐带脱垂、脐带囊肿、脐带血流异常(如脐带动脉闭锁)的影像学诊断。 7.6 多胎妊娠的管理: 介绍双胎、三胎等不同类型多胎妊娠的超声识别、绒毛膜性/羊膜性判定、胎儿生长发育评估、并发症监测(如双胎输血综合征TTS)等。 7.7 宫颈机能不全与早产: 重点介绍宫颈长度、宫颈内口扩张等评估宫颈机能不全的方法,以及其与早产风险的关系。 7.8 羊水异常(羊水过少/过多): 详细阐述羊水过少/过多的病因、超声诊断标准、评估方法,以及其对胎儿的影响。 7.9 胎儿水肿综合征: 介绍胎儿水肿的定义、分类(免疫性、非免疫性),以及其影像学表现(皮下积液、胸腹腔积液、胎盘增厚等)。 第八章 产科影像学并发症及特殊情况 8.1 胎儿宫内感染的影像学诊断: 再次强调胎儿宫内感染(如TORCH感染)在超声上的表现,如胎盘增厚、羊水浑浊、脑室扩张、肝脾肿大、颅内钙化等。 8.2 胎儿贫血与宫内溶血: 介绍通过评估胎儿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来筛查胎儿贫血的方法。 8.3 胎儿肿瘤: 介绍胎儿体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如骶尾部畸胎瘤、血管瘤、肾母细胞瘤等。 8.4 胎盘早剥的影像学诊断: 重点阐述胎盘早剥的超声征象,包括胎盘血肿、胎盘后血块、胎盘形态改变等。 8.5 异位胎盘(前置胎盘、低置胎盘):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前置胎盘的超声诊断要点,包括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 8.6 胎盘植入(IMC/AC/PC)的影像学评估: 详细讲解胎盘植入的影像学征象,包括胎盘与宫壁的界限不清、胎盘内血管异常、膀胱壁侵犯等,并结合MRI进行评估。 8.7 产后出血的影像学评估: 介绍产后出血的原因,如子宫复旧不全、胎盘残留、宫腔积血等,以及超声在诊断这些情况中的作用。 8.8 围产期超声图像的质量控制与解读: 强调超声图像的标准化、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伪影,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8.9 产科影像学中的伦理与沟通: 探讨在产科影像学诊断中,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解释检查结果,以及处理与胎儿预后相关的信息。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介绍诊断标准和技术的同时,提供大量的真实病例图像,并附有详细的图像分析和鉴别诊断思路,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大量采用高清、高质量的超声图像,辅以清晰的解剖示意图和流程图,使复杂的影像学表现一目了然。 内容全面,覆盖广泛: 涵盖了妇科和产科影像学的绝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例,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学习需求。 强调最新技术与理念: 结合最新的影像技术进展,如三维/四维超声、弹性成像、微循环血流成像等在妇产科的应用,并融入循证医学的最新理念。 注重临床实用性: 重点突出影像学在临床决策中的指导作用,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诊断思路和鉴别要点,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全书分为妇科和产科两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又细分章节,层层递进,便于读者系统学习和查阅。 适宜读者: 妇产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超声诊断专业医师 影像科医师 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妇产科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 相关临床研究人员 《妇产影像学精要:理论与实践》 将是您在妇产科影像学领域提升专业技能、解决临床难题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