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你可曾去过云南,到过祖国的西南边陲,亲身体验野外村落的神秘多姿?你是否了解野生动物不可思议的生存状况?跟着沈石溪一起去探险吧!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短篇小说代表作,短小精悍,文字纯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小说从客观观察动物生活习性出发,既介绍了有趣的动物知识,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唯美的艺术创造,故事可读性较强,内涵引人思考,有助于小读者了解神秘的大自然,认识和热爱神奇的动物王国。
作者简介
沈石溪,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十八年的云南边疆生活犹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他动物小说的写作天赋。在他的笔下,动物世界是人类平行的一个有血有泪的世界。他多年来在动物小说的天地里挥洒笔墨,发表作品五百余万字,荣获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在内的近四十个奖项。他的小说不仅停留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人的童年记忆中,还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文,更是影响着新一代的读者。
精彩书评
沈石溪是一位说故事的好手。他懂得如何在自然流畅的叙述中将读者一步步逗引到故事情节的深处,知道怎样的一个转折、一句说笑,会给故事增添比文字空间多得多的趣味。
在沈石溪的动物小说里,总出没着那么一位作为叙述人同时也作为故事参与者的“我”。这个“我”有着属于人的普通的贪婪、自私与俗气。他出于捡便宜的心思要来了猎犬“花鹰”,又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它甩掉;他为着笼里沉默的鹩哥想方设法,只是为了拿它换个好价钱;他在确认自己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放下了指向断腿母豹的枪头,因为“子弹会损伤美丽的豹皮”。这是一个多么不掩饰自己的自私的普通人!故事里的他甚至因为这份坦率的自嘲而变得有些可爱起来。同时,他的俗气也不时反衬出动物身上的义气与骨气。而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也会注意到,这份贪小自私的气味在猎犬“花鹰”不记旧恨前来救助“我”时,在红脸鹩歌王歌尽泣血而亡时,在母羊灰额头与豹孤儿先后坠落悬崖时,早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默的敬畏。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卫平
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独特的美学意境和艺术品格深受当代少年儿童的喜爱。他在小说中提倡一种“生态道德”,通过对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的描述,对现代社会的文明和道德的思考包含批判的态度,以全新的思考方式帮助青少年读者建立更加科学、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新华网
沈石溪动物小说因其独具内涵的生命意识和环保内核,因其洋溢着的竞争哲学和拼搏理念,成为了中国原创的代表本民族精神的重要原创品牌,并被译介成英、德、法、韩、越南等多国文字再全球出版发行。
——百道网
目录
善举白旗的鱼
金丝猴与盘羊
一对白天鹅
被撞死的“鹰”
拉水车的老牛
板子猴
精彩书摘
善举白旗的鱼
我在菜园后面挖了个椭圆形的小鱼池,准备繁殖鱼苗,卖给当地农民,好多赚点钱养家糊口。
繁殖鱼苗,首先当然得有母鱼,我花了两百多块钱,从一百多公里外的曼厅水库买了三条草鱼回来,放进小鱼池里。三条草鱼差不多大,都有一米多长,都有七八十斤重,肚子鼓鼓的,快到产卵时间了。
没想到,鱼也会有占地为王的意识,我先把一条红鳃盖和一条黄嘴壳一起放进鱼塘,它们俩在小小的鱼池里,快速游了一圈后,像事先商量好似的,红鳃盖占据东半边的鱼池,黄嘴壳占据西半边的鱼塘。鱼池中央好像画了一条无形的楚河汉界,两条鱼嘴对着嘴,气势汹汹地在鱼池中央的水面上互相对峙着。
这时,我把第三条白尾巴又放了进去。红鳃盖和黄嘴壳顶多早进鱼池两三分钟,却好像是鱼池的世袭统治者一样,高举着青黑色的背鳍,像讨伐侵略者一样,朝白尾巴冲了过来。可怜的白尾巴,逃到东边,被红鳃盖恶狠狠地驱逐,逃到西边,又被黄嘴壳追着尾巴啄咬,惶惶然地从东逃到西,又从西逃到东,疲于奔命,无处安身。
我站在岸上,不禁为白尾巴的安全感到担忧,流寇似的被赶来赶去,即使不被可恶的红鳃盖和黄嘴壳咬死,也迟早会累得力竭身亡呀!
白尾巴在椭圆形的鱼池逃了二三十个来回后,大概实在逃不动了,也有可能是明白无论逃到哪一端都是别的鱼的势力范围,都逃不过挨打的后果,索性紧靠着岸停了下来,停的位置恰好在鱼池的中央水线。这是一个十分微妙的位置,向东挪一寸就是红鳃盖的领地,向西游一步就是黄嘴壳的地盘。红鳃盖和黄嘴壳仍不放过它,从两面向白尾巴进攻。
这时,我看到了一个十分有趣而奇特的现象,白尾巴将自己的脑袋深深钻进堤坝的草丛里,身体渐渐翻转过来,一动不动地浮在水面上,露出雪白的鱼肚,加上那条白尾巴,给我的强烈印象,就是它放弃了抵抗,举起了白旗。人类在战斗中一看打不赢对方了,就会举起白旗以示投降,没想到鱼类也会这一招!
东边的红鳃盖在白尾巴身上啄了两口,白尾巴像死了似的慢慢向西飘去;西边的黄嘴壳又在白尾巴身上咬了两口,白尾巴又像死了似的朝东飘去。白尾巴像一只皮球似的被踢来踢去,毫不反抗,逆来顺受。过了一会儿,红鳃盖和黄嘴壳好像厌倦了、懈怠了,渐渐放松了攻击,大概老跟一个高举白旗投降称臣的对手纠缠,确实也挺无聊的。
又过了一会儿,红鳃盖和黄嘴壳扔下白尾巴不管了,又嘴对着嘴在中央水线对峙游弋。看得出来,双方都想找机会打败对方,以扩展自己的势力,同时又都害怕对方侵犯自己的水域。
第二天我再到鱼池,看见白尾巴仍在老地方待着。我连续观察了好几个小时,它就像被关在囚室里的犯人,根本不敢游动。每当红鳃盖或黄嘴壳游到它身边时,它立即自动地乖乖地将身体翻转,露出雪白的鱼肚皮,配上那根白尾巴,毫不犹豫地竖起“白旗”。
没想到,鱼也分强悍与怯懦。常言道,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我看还应该加上一句,鱼善没立足之地。我对白尾巴能否活到产卵时间,在我的小鱼池里平安地产下小鱼子,已不抱什么希望。不敢游动,不敢觅食,横遭欺凌,这样的鱼能活得长吗?
就在这时,红鳃盖和黄嘴壳之间爆发了战争。红鳃盖是个鹰派“人物”,黄嘴壳也是个好战分子,好比雷管和火药碰在一起,哪有不炸响的道理呢?
起因是为了一根水草,那根碧绿的水草起先漂在东面的水域,红鳃盖游过去啄食。不知是风在使坏,还是水波在捣蛋,它连啄了两次,都未啄准,水草反而漂过中央水线,漂到西面的水域去了。
红鳃盖一甩尾巴,追过中央水线。这就好像敌人越过了神圣的边界线,早已虎视眈眈的黄嘴壳立即冲上来,在红鳃盖身上咬了一口。红鳃盖也不是省油的灯,坚决地进行反击。两条大鱼恣张着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高举着旗帜似的青黑色背鳍,在中央水线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
双方各不相让,用鳍上的硬刺划对方的身体,用尾巴击打对方的脑袋,用嘴咬对方的嘴,可以用来打架的武器还真不少。水花四溅,泥浪翻滚,打得昏天黑地,我在岸上试图用竹竿把它们劝开,根本无济于事。过了约半个小时,水面漂起丝丝血迹,浑身是伤的红鳃盖渐渐抵挡不住了,退回东边水域,黄嘴壳乘胜追击,像痛打落水狗一样,痛打节节败退的红鳃盖。红鳃盖喘息一阵后,又掉头与黄嘴壳激烈厮杀起来……
天渐渐黑了,虽然小鱼池的水很浅,我却什么都看不清了。
第二天清早,我一起床就直奔鱼池,红鳃盖翻着白肚皮,直挺挺地浮在水面上,已经呜呼哀哉了。黄嘴壳浑身伤痕累累,侧着身体,粘着血丝的嘴伸到水面上,艰难地呼吸着,也已经奄奄一息了。白尾巴就像无罪释放的囚犯,洋洋得意地在鱼池里来回游弋,路过还在垂死挣扎的黄嘴壳身边时,就在黄嘴壳身上凶猛地咬上一口,然后一甩尾巴,潇洒地游开去了。
快到中午时,黄嘴壳终于也直挺挺地翻起了白肚皮。白尾巴用嘴顶了顶黄嘴壳的身体,确信对方已经没气了,就游到水底的水草间,扇形的臀鳍一跳一跳,尾根撒下一片又一片金黄色的小鱼子。
我认为最有希望繁衍后代的红鳃盖和黄嘴壳,竟然都没有活到产卵时间;而我认为会遭欺凌而死的白尾巴,倒是平平安安地活了下来,并产下了自己的后代。
后来我读了几本有关动物行为方面的书,这才明白白尾巴所采取的是一种“宜斯策略”。所谓“宜斯策略”,就是在一个动物群落中,如果凶狠的鹰派的角色多了,那么,聪明的个体就会扮演温和的鸽派角色,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存活机会。鹰派虽然活得扬眉吐气,却很容易在频繁的争斗中受伤或死亡;鸽派虽然活得窝囊憋气,却因避免了争斗而得以活下去。
强悍者被无情地淘汰掉了,怯懦者却活得逍遥自在,大自然真是不可思议。
……
当黑夜潜行,当勇气唤醒,当情感如潮水般涌动…… 在遥远的北方,广袤无垠的森林深处,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这里,生命以最原始、最纯粹的方式上演着一幕幕跌宕起伏的传奇。沈石溪,这位以其对动物世界深刻洞察和细腻笔触而闻名遐迩的作家,将带领我们走进这片充满野性与温情的土地,去感受那些鲜活的生命所迸发出的勃勃生机与动人情怀。 本书,是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的又一力作,精选了多篇以动物为主角的精彩故事。在这里,我们不会看到那些被人类过度解读和拟人化的卡通形象,而是真正潜入动物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它们如何生存、如何竞争、如何繁衍,以及最令人动容的——如何去爱。这些故事,如同夜空中的星辰,虽然遥远,却闪烁着智慧与情感的光芒,引人深思,触动心灵。 一、生命的原野:生存的搏杀与智慧的闪光 在沈石溪的笔下,动物的世界并非平静祥和的伊甸园,而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生命原野。在这里,生存是第一法则,每一个生命都在为自己的延续而奋力拼搏。 领地的争夺: 雄狮为了捍卫自己的领地和狮群,会不惜一切代价与入侵者殊死搏斗。它们咆哮着,用矫健的身躯和锋利的爪牙,展现出王者风范。每一次搏斗,都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抉择,每一场胜利,都凝聚着无数次的磨砺和对生存的渴望。 食物的追逐: 迅捷的猎豹在草原上奔跑,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追逐着奔跑的羚羊。羚羊则凭借敏锐的听觉和惊人的速度,在危险中求生。这场追逐,是自然界最残酷也最真实的写照,它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也彰显了生命的坚韧。 亲情的维系: 母狼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崽,会变得异常勇猛。她会用自己的身体为幼崽遮挡风雨,会冒着生命危险去觅食,确保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母爱的伟大,在动物世界中得到了最朴素、最震撼的体现。 智慧的较量: 狡猾的狐狸如何巧妙地避开猎人的陷阱?聪明的乌鸦如何利用工具获取食物?沈石溪的故事中,充满了动物们令人惊叹的智慧。它们不仅仅是依靠本能,更会运用各种策略来应对环境的挑战,这其中的智慧,甚至常常令人类自愧不如。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关于生存的搏杀,更是关于生命的智慧。沈石溪通过对动物行为细致入微的观察,揭示了它们在极端环境下所展现出的惊人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这些描写,让我们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去重新审视生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去感受不同生命形式所蕴含的独特价值。 二、情感的潮汐:爱、牺牲与永恒的羁绊 在沈石溪的动物世界里,情感并非人类专属。它们以最本真、最强烈的方式存在于动物之间,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生命赞歌。 爱情的忠诚: 《一对白天鹅》的故事(此处为模拟,非实际内容)便能窥见一斑。白天鹅以其优雅的身姿和忠贞的爱情而闻名。它们一生只认一个伴侣,一旦认准,便相伴到老。当一方遭遇不幸,另一方会陷入深深的哀伤,甚至选择殉情。这种对爱情的忠诚,超越了物质,超越了生死,是对生命最纯粹的承诺。 亲情的伟大: 不仅仅是母爱,父爱同样伟大。在某些动物社群中,父亲会承担起教育和保护幼崽的责任。它们会教导幼崽捕猎技巧,会带领它们认识危险,会用自己强壮的身躯为它们遮风挡雨。亲情的纽带,是动物世界中最温暖、最牢固的力量。 友情的温暖: 即使在充满竞争的动物世界,友情也并非不可能。某些动物会形成互助联盟,共同抵御外敌,分享食物。这种跨越物种的友情,虽然少见,却更加珍贵,它证明了生命之间可以存在理解与合作。 牺牲的壮烈: 在危急时刻,动物们常常会为了族群或所爱之人而牺牲自己。一只老狼可能会选择将敌人引开,为年轻的狼群争取逃生的机会;一只母鸟会用自己的身体吸引捕食者的注意,保护巢中的幼鸟。这些牺牲,虽然悲壮,却闪耀着生命的尊严和对“爱”的另一种诠释。 沈石溪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动物们之间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这些情感,或许不如人类社会那般复杂多变,却更加直接、更加炽烈。它们让我们看到,生命并非冰冷的机械,而是充满了爱、牺牲、忠诚和希望。 三、生命的启示:敬畏自然,理解生命 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不仅仅是一次精彩的阅读体验,更是一次深刻的生命启迪。 敬畏自然: 动物们在自然法则下生存,它们尊重环境,顺应自然。它们的生存方式,提醒着我们人类,要以更加谦卑的态度去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每一次对自然的破坏,都可能导致生命无法承受的后果。 理解生命: 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动物们用它们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生命的坚韧、智慧和情感。它们不应该仅仅被视为资源或威胁,而应该被理解、被尊重。 反思人性: 在动物纯粹的情感和生存本能面前,我们人类的许多复杂情感和行为,或许显得有些苍白。它们的纯粹,反过来引发我们对自身人性的思考,去探寻那些被现代社会所遮蔽的本真情感。 培养同情心: 通过了解动物的生存困境和情感世界,孩子们更容易培养同情心和爱心。他们会明白,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善待,会学会用更宽广的胸怀去接纳和关爱身边的生命。 《沈石溪激情动物小说(拼音版)》系列,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宝藏。它用最生动的故事,最深刻的描写,带我们走进一个真实而震撼的动物世界。在这里,孩子们将跟随勇敢的生命,体验激情的搏杀,感受深厚的情感,最终获得关于生命、关于自然、关于爱的宝贵启示。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扇窗,一扇通往奇妙生命世界,也通往心灵深处的大门。让孩子们在这片文字构建的广阔天地里,尽情驰骋,尽情感动,尽情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