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第5版)

生产运作管理(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荣秋,马士华 著
图书标签:
  • 生产管理
  • 运作管理
  • 供应链管理
  • 第五版
  • 管理学
  • 工业工程
  • 物流管理
  • 库存管理
  • 质量管理
  • 精益生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4744
版次:5
商品编码:12176622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华章文渊·管理学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作为生产运作管理领域的经典教科书,本书凝结了华中科技大学陈荣秋教授和马士华教授30多年的教学与研究成果。本书密切结合中国实际,系统地阐述了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将生产运作管理丰富的内容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和改进的视角组织起来,体系合理、完整,案例丰富。同时,书中还有大量的思考题、判断题、选择题和计算题,并附有这些练习题的答案。本书的编写逻辑性强,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相对于第4版,第5版做了一定的精练,增加了企业使命的战略三角模型、现代制造以及与环境污染和资源保护相关的绿色制造内容,更新了供需协调等方面的内容,介绍了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工业4.0、设计外包和众包等较为热点的话题。本书适合于管理学类专业本科生,MBA、项目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物流工程硕士和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陈荣秋,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技术经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长,《管理科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管理科学》等期刊编委。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评审委员、管理科学部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高技术863/CIMS“基础理论与方法”专题专家、第二届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
  长期从事生产运作管理的教学和研究,主要为研究生讲授“生产管理学”课程。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时间竞争的运作管理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863/CIMS课题的研究。
  “1999CASA/SME大学领先奖”获奖者,2010年度“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奖者。编著了国内第壹本关于排序的专著《排序的理论与方法》和重点教材《生产与运作管理》,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目录

出版说明
第5版前言
第4版前言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篇 绪论
第1章 生产运作管理概论2
引例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服务转型2
1.1 生产运作管理2
1.2 生产运作的分类9
1.3 供需协调17
1.4 流程和时间22
1.5 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30
本章小结37
复习思考题37
讨论案例 中国建材集团的绿色发展之路37
判断题40
选择题41
第2章 企业战略和生产运作战略42
引例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42
2.1 概述43
2.2 企业战略管理47
2.3 生产运作战略58
本章小结67
复习思考题67
讨论案例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67
判断题71
选择题72
第二篇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第3章 产品/服务设计和技术选择74
引例 国产手机大佬的命运74
3.1 概述74
3.2 产品研究与开发管理78
3.3 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83
3.4 并行工程:产品开发组织的新方法87
3.5 先进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93
本章小结96
复习思考题96
讨论案例 FH公司跨职能产品开发模式的实践97
判断题98
选择题99
第4章 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100
引例 家乐福台湾选址100
4.1 当今市场竞争特点对选址决策的影响101
4.2 选址决策的基本内容102
4.3 设备/设施布置决策106
4.4 库房布置110
4.5 选址与布置决策的定量分析111
4.6 装配线平衡121
4.7 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123
本章小结124
复习思考题125
讨论案例 海喻公司光缆厂选址分析125
判断题126
选择题127
计算题127
第5章 工作设计与作业组织129
引例 ITT的崩溃129
5.1 概述130
5.2 工作设计133
5.3 工作测量137
5.4 人-机工程147
本章小结152
复习思考题153
讨论案例 丰田汽车公司某工厂的职务定期轮换153
判断题155
选择题155
计算题155
第三篇 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
第6章 需求预测158
引例 沃尔玛的需求预测158
6.1 预测159
6.2 定性预测方法163
6.3 定量预测方法165
6.4 预测误差与监控174
本章小结177
复习思考题178
讨论案例 PC纸杯公司的市场需求预测178
判断题183
选择题184
计算题184
第7章 生产计划186
引例 综合生产计划为菲多利公司带来竞争优势186
7.1 概述187
7.2 能力计划189
7.3 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193
7.4 生产计划大纲的制定196
7.5 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200
7.6 收入管理205
本章小结207
复习思考题207
讨论案例 红番茄工具公司的综合计划208
判断题208
选择题209
计算题209
第8章 库存管理211
引例 菲多利公司的库存管理211
8.1 库存212
8.2 库存问题的基本模型218
8.3 单周期库存模型227
本章小结229
复习思考题230
讨论案例 在线药品公司应如何同制造商协调订货230
判断题230
选择题230
计算题231
第9章 MRP233
引例 应该如何计算零部件需求233
9.1 概述234
9.2 MRP系统237
9.3 MRP的扩展247
本章小结253
复习思考题253
讨论案例 智能光纤光缆公司的ERP软件选型253
判断题259
选择题259
计算题259
第10章 供应链管理262
引例 迪美空调的供应商关系262
10.1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提出263
10.2 供应链系统设计265
10.3 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269
10.4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272
10.5 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276
10.6 供应商管理283
10.7 服务供应链管理286
本章小结289
复习思考题290
讨论案例 ZARA的极速供应链290
判断题293
选择题293
第11章 制造业的作业计划与控制294
引例 张教授应该接受哪些项目的开发任务294
11.1 作业计划的基本概念295
11.2 流水车间作业计划297
11.3 单件车间作业计划304
11.4 生产作业控制310
本章小结315
复习思考题315
讨论案例 如何选择上菜顺序315
判断题316
选择题316
计算题317
第12章 服务业的作业计划318
引例 护士排班318
12.1 服务企业的运作319
12.2 排队管理322
12.3 排队模型328
12.4 人员班次安排330
本章小结336
复习思考题336
讨论案例 让病人等待?在我的办公室不可能发生336
判断题339
选择题339
计算题339
第13章 项目计划管理341
引例 重点项目验收会议的组织341
13.1 项目管理概述342
13.2 网络计划方法345
13.3 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351
13.4 网络计划优化357
本章小结363
复习思考题363
讨论案例 西南大学露天运动场建设363
判断题365
选择题365
计算题365
第四篇 生产系统的维护与改进
第14章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368
引例 惠普的人事管理改革368
14.1 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特征368
14.2 BPR的基本内涵370
14.3 企业组织与业务流程376
本章小结381
复习思考题381
讨论案例 伊梅申公司382
判断题383
选择题383
第15章 设备维修管理384
引例 EAM系统使设备管理人员放心384
15.1 设备管理概述384
15.2 生产维修387
15.3 基本维护决策392
15.4 设备维护业务外包396
本章小结400
复习思考题400
讨论案例 A公司实施TPM的经验401
判断题403
选择题403
计算题404
第16章 质量管理405
引例 是要工期还是要质量405
16.1 质量与质量管理405
16.2 全面质量管理410
16.3 统计质量控制414
16.4 抽样检查423
16.5 ISO 9000概述428
16.6 服务质量管理434
本章小结436
复习思考题436
讨论案例 A公司的质量管理之路437
判断题439
选择题439
计算题439
第17章 精细生产441
引例 灾难之后的JIT441
17.1 概述442
17.2 准时生产的实现451
17.3 实行精细生产的条件和保证460
本章小结466
复习思考题466
讨论案例 戴尔电脑公司的精细生产467
判断题468
选择题468
计算题468
第18章 其他先进生产方式469
引例 日本的垃圾处理469
18.1 OPT和TOC470
18.2 绿色制造479
18.3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486
本章小结495
复习思考题495
讨论案例 约束理论在某汽车制造企业物料供应系统中的应用495
判断题498
选择题498参考文献499
附录A 练习题答案
附录B 标准正态分布表
附录C 泊松分布表
附录D 随机数表
附录E 管理图的相关数据
附录F 学习曲线表

前言/序言

  第5版前言制造业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支持下,跨入了一个新时代。“互联网+”促进了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了新兴业态,并为产业智能化提供了支撑。通过人类专家和智能机器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实现了智能制造,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生产模式。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创造价值的过程将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然而,制造业在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制造了大量地球上原来没有的物品,并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进入21世纪,环境破坏和资源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还得到了很多同行的帮助,他们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本书的修订做出了富有价值的贡献。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支持下,我们决定对2013年版的《生产运作管理》第4版进行修订。
  这次修订在保持全书总体结构和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现代制造以及与环境污染和资源保护相关的绿色制造内容,介绍了互联网+、智能制造和工业4.0,调整了部分章节的结构,更新了案例,并进行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主要修改如下:
  (1)结合我国当前钢铁、煤炭、水泥等产能过剩的现状,在第1章更新了“供需协调”方面的内容,阐述了供需协调的概念、供需失调的原因以及如何实现供需协调。介绍了“互联网+”、“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的内容及其面临的挑战。
  (2)第2章增加了涉及企业使命的战略三角(triplebottomline)模型,该模型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并按照新的资料对价值链模型进行了修改。
  (3)在产品/服务开发的技术和方法上,第3章增加了目前比较热门的设计外包和众包等方面的内容。
  (4)针对当今企业面临的线上、线下和社交网络等全渠道的挑战,第4章更新了企业的供应商、生产厂、分销商和零售商如何选址布局等内容。
  (5)第16章对ISO9000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和更新,增加了2015版ISO9000族标准的修订情况。
  (6)第17章对精细生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和更新。
  (7)第18章删去了“敏捷制造”的内容,代之以“绿色制造”。
  (8)更新了部分章节的案例或习题等。
  本书第1、2、6、7、8、9、11、12、13、17章和第18章的18.1、18.2节由陈荣秋编写与修改,第3、4、5、10、14、15、16章和第18章的18.3节由马士华编写与修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较多中外文参考书和资料,主要参考资料目录已列在书后。在此对国内外有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书中的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陈荣秋马士华2016年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企业运营的精髓:从策略到执行的全局视角》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现代企业如何构建、优化并高效管理其生产与运营体系的著作。它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理解从战略规划到日常执行的每一个环节,如何协同作用,最终驱动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核心理念与框架: 本书的核心在于揭示企业运营的内在逻辑,强调运营能力不仅是成本控制的手段,更是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满足客户需求、并最终盈利的关键驱动力。它摒弃了孤立看待生产或服务的视角,而是将运营视为一个相互关联、动态变化的系统。 战略层面的对接: 首先,本书会深入分析运营战略如何与企业整体战略紧密结合。它会探讨不同行业、不同市场环境下,企业应如何制定与之匹配的运营目标和策略,例如成本领先、差异化、快速响应等。这包括对市场需求、竞争态势、技术趋势的分析,并据此构建具备弹性和韧性的运营体系。 流程设计与优化: 运营的核心在于流程。本书将详细阐述如何设计、分析、评估和改进各种运营流程,无论是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流程,还是服务型企业的客户服务流程。它会介绍一系列经典和现代的流程改进工具和方法,如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六西格玛(Six Sigma)、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等,帮助企业识别瓶颈、消除浪费、提升效率。 资源配置与管理: 高效的运营离不开对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精细化管理。本书将涵盖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包括原材料、设备、厂房等)、信息资源和财务资源的深入探讨。它会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需求预测、库存管理、产能规划、设备维护以及供应链的协同管理,以确保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数量、以恰当的成本,将恰当的产品或服务交付给客户。 质量管理与控制: 质量是运营的生命线。本书将全面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体系和工具,包括质量的定义、质量成本、质量改进的循环(如PDCA)、统计过程控制(SPC)、质量评审等。它会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以及如何构建一种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技术应用与创新: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席卷的今天,技术在运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书将探讨先进制造技术(如自动化、机器人)、信息技术(如ERP、MES、APS系统)以及新兴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如何赋能运营管理,提升运营的智能化水平和决策效率。它也会触及技术创新如何驱动运营模式的变革。 风险管理与韧性: 现代企业的运营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本书将引导读者认识到运营风险的存在,并学习如何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种潜在的风险,包括供应链中断、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更重要的是,它将强调构建运营韧性的重要性,使得企业能够在危机中快速恢复并持续运作。 绩效衡量与持续改进: 任何管理体系都需要有效的绩效衡量来驱动改进。本书将介绍多种运营绩效指标(KPIs),涵盖效率、成本、质量、交货期、客户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并阐述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识别改进机会,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从而实现运营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适用读者: 本书适合各类对企业运营管理感兴趣的读者。这包括: 企业管理者: 寻求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和竞争力的决策者。 运营部门从业人员: 包括生产经理、计划员、质量工程师、供应链专员等,希望深化专业知识和技能。 管理咨询顾问: 需要为客户提供运营改进方案的专业人士。 商科及工程类学生: 学习运营管理课程的学生,以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认知。 所有希望理解现代企业如何运作的读者: 了解产品和服务从概念到交付的整个过程,以及背后的管理智慧。 本书特点: 本书力求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之间取得平衡。它不仅会介绍经典的运营管理理论和模型,还会结合丰富的案例研究,展示这些理论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落地生根。通过清晰的逻辑结构、严谨的论证和具有启发性的内容,本书将帮助读者掌握一套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充满挑战的企业运营环境。它将引导读者认识到,卓越的运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战略性的眼光、精细化的执行和持续不断的优化。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它宏大的叙事和严谨的结构深深吸引。它并非简单罗列理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生产运作管理的复杂世界。开篇就点出了“效率”与“效益”这对孪生兄弟的关键性,以及它们在当今全球化竞争环境下如何变得至关重要。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概念的阐述,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比如,在讨论产能规划的部分,我看到了不同类型企业如何在市场需求波动中做出明智决策,是选择扩张、维持还是缩减产能,每一种选择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权衡与策略。书中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深入剖析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物流协调,而是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最终交付给客户的每一个环节的优化。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准时制生产”(JIT)时,不仅仅强调其“消除浪费”的核心理念,更细致地阐述了实现JIT所需要的组织文化、信息系统以及员工培训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这让我明白,任何先进的管理思想,都离不开与之匹配的执行体系。再者,书中对质量管理的不同流派进行了清晰的梳理,从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TQM)到更具前瞻性的六西格玛,每一个工具和方法的提出,都带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方式的启迪,让我认识到质量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属性,更是企业整体运营水平的体现。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全面的生产运作管理知识的“头脑风暴”,每一页都充满了启发和思考的空间。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它所呈现出的系统性思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零散的知识点所淹没,而这本书则像一本“生产运作管理的地图”,将所有重要的节点和路径都清晰地标识出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设施规划与选址”这一章的详尽论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找一个地方建厂,而是涉及到区域经济、劳动力成本、交通便利性、税收优惠、环境法规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书中提供的决策模型和评价矩阵,让我意识到设施规划是一个高度战略性的决策,其影响深远。同时,作者对“产能决策”的分析也非常深入。他不仅仅停留在计算理论产能,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应对季节性波动、市场需求变化以及突发事件对产能的影响。书中提出的“容量管理”策略,包括调整班次、外包、加班以及设备维护等,都为管理者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读到“项目管理”的部分,我更是感到豁然开朗。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比如甘特图和关键路径法(CPM),在书中得到了清晰的解释,但作者更进一步,探讨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如何通过风险评估和应对计划来规避这些风险。书中提到的“项目收尾”和“经验总结”环节,更是强调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这对于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生产运作管理是如何将各个孤立的环节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整体最优。

评分

坦白讲,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生产运作管理的思想马拉松”。每一章都信息量巨大,需要反复咀嚼才能领会其精髓。作者在“服务系统设计”方面的论述,让我认识到服务与产品的区别,以及如何在服务设计中融入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他深入分析了服务过程中客户的参与度、服务节点的设置以及服务人员的培训等关键要素。在“项目管理”部分,作者不仅介绍了项目的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等阶段,更强调了在项目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风险管理。他提出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让我看到了现代项目管理是如何借助技术手段来提升效率和可控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持续改进文化”的强调,他认为,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最终都需要融入企业的文化,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这本书让我看到,生产运作管理是一个不断进化和学习的过程。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生产运作管理并非一个孤立的学科,而是与企业的战略、营销、财务等各个部门紧密相连。作者在“战略与运作”的章节,清晰地阐述了企业战略如何指导运作策略的制定,以及运作能力如何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了那些在各自行业中领先的企业,是如何通过其独特的运作模式来赢得市场的。比如,沃尔玛的低成本战略,麦当劳的高效率服务,以及戴尔的直接面向客户的模式,都离不开其精妙的生产运作管理。在“供应链协调”方面,作者更是将视野拓展到了整个供应链的层面,探讨了如何通过信息共享、协同规划和风险共担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我特别对书中关于“供应链的可见性”和“协作平台”的讨论印象深刻,这些都是实现高效供应链的关键要素。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生产运作管理是一个“全局性”的思维模式,它要求我们从整体的角度去审视和优化企业的运营。

评分

坦白讲,一开始拿到这本书,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充斥着各种公式和模型,但读进去之后,我发现我错了,而且错得离谱。它更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武林秘籍”,指导我在复杂的生产运作环境中练就“内功”和“外招”。作者在“库存管理”这一章节的阐述,让我彻底颠覆了对库存的传统认知。过去我总是认为库存是越多越好,可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但书中通过EOQ(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以及更高级的MRP(物料需求计划)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生动地揭示了过量库存带来的资金占用、仓储成本、过期损耗等一系列隐性“毒药”。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现实中的复杂性,比如如何在高不确定性的需求环境下平衡库存和服务水平,作者给出了多种策略,从短期预测到长期战略规划,每一个建议都充满了实践的智慧。在“流程设计与改进”的部分,作者更是如同一个技艺精湛的手术师,将复杂的生产流程层层剥开,分析瓶颈、优化布局、减少不必要的搬运和等待。书中对“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的解读,不仅仅是“少即是多”那么简单,它深入探讨了价值流分析(Value Stream Mapping)如何帮助企业识别和消除非增值活动,从而实现持续改进。读到这里,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己工作中的一些流程,开始思考如何运用书中的方法去优化它们。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生产运作管理“工具箱”。作者在每一章的结尾,都会总结相关的工具和技术,并提供相应的案例分析,让你能够快速上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排程”的讨论。从简单的甘特图到更复杂的MRP II(制造资源计划)和APS(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生产环境下的适用性。他甚至还考虑到了如何处理优先级冲突、设备故障等实际问题。在“质量控制”这一章,作者更是将各种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工具,如控制图、直方图、散点图等,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解释,并结合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演示。我尝试着在脑海中套用这些工具,发现它们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异常。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质量管理视为一个独立的职能,而是强调了质量与生产、营销、客户服务等部门的协同。这本书让我明白,优秀的企业并非拥有神奇的秘诀,而是拥有扎实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执行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逻辑性很强,读起来让人感觉思路顺畅。作者在“流程改进”的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改进方法,从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到六西格玛(Six Sigma),每一个方法都提供了具体的步骤和应用场景。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的讲解,他不仅解释了如何绘制价值流图,更强调了如何通过价值流图来识别和消除浪费,从而实现流程的优化。在“质量管理”章节,作者对“防错法”(Poka-Yoke)的介绍让我耳目一新。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防止人为失误的方法,通过设计能够防止错误的机制,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我开始思考,在我的工作中有哪些环节可以引入防错法。这本书让我明白,优秀的生产运作管理,不仅仅是追求卓越,更是通过不断的小改进来积累优势。

评分

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一眼就能读完的“快餐式”读物,它需要你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地去品味。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比如,在“服务运作管理”这一章,作者并没有将服务简单地等同于生产,而是深入分析了服务运作的独特性,比如服务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客户的参与度等等,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方法。我对书中关于“服务质量”的讨论印象尤其深刻,作者强调了服务质量不仅仅是结果的评价,更是服务过程的体验,并介绍了SERVQUAL模型等工具来衡量和改进服务质量。在“供应链战略”的部分,作者更是将视野拉得更远,探讨了如何通过构建强大的供应链来获得竞争优势。他不仅仅谈论了如何降低成本,更强调了如何通过供应链的协同来实现响应速度、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书中对“供应商关系管理”(SRM)的阐述,让我看到了从简单的采购关系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演变过程,以及这种演变带来的巨大价值。读到这里,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思考如何能更进一步。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让你在阅读中不断产生“原来是这样”的顿悟。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刷新了我对“生产运作管理”这个学科的认知。它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堆积,而是充满了实践的智慧和前瞻的思考。作者在“需求预测”这一章节的讲解,让我认识到预测的难度,同时也了解了各种预测方法的优劣势,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预测技术。他没有简单地介绍“平均法”或“指数平滑法”,而是深入分析了季节性、趋势性以及周期性因素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在“能力规划”方面,作者更是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供了多种规划模型,让我看到了一个企业是如何根据未来的市场需求来布局其生产能力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柔性制造”和“敏捷制造”的讨论感到兴奋。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让生产系统具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变化的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了那些成功的企业是如何构建其柔性供应链和敏捷生产体系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生产运作管理不仅仅是关于效率的提升,更是关于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的构建。

评分

折扣有点少,书不错!

评分

很好很不错,就是课本要求用太高

评分

生产运作方面的研究生教程,范围广而深度不足,推荐阅读

评分

前言

评分

为了体验虚化的乐趣,请选择光圈优先模式

评分

内容不错,有学习价值

评分

课程指定用书,满减入手,希望以后优惠多多!

评分

书很好,快递超级快,第二天就送到了

评分

内容丰富全面,适合学习教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