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版1992年获国家教委第二届优秀教材一等奖。
本书内容与《普通化学原理(第4版)》(华彤文,等编著)相衔接,侧重于叙述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反应规律。本书在第2版基础上作了部分修订,并对部分化学术语和符号按当前标准重新统一。
无机化学课程中元素性质部分因内容庞杂琐碎,一直是国内外教学中的难点。作者多年致力于元素性质讲解的改革,将化学热力学、定性分析、结构化学等综合运用到元素基质的介绍中,旨在改变元素讲解"多、杂、乱"的状况。本书中即注重元素化学的实际内容,在叙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反应规律时,注意到化学热力学等基本化学理论的应用。
本书首版1992年获国家教委第二届优秀教材一等奖。
本书按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共分十章,各章后还配有相当数量的习题。本书重视元素性质和化学原理间的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习兴趣和提高自学能力,也有利于了解化学原理的运用并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本重排本对第2版作了少量修订。
本书较重视科学思维。例如,(1)由Gibbs自由能变知还原氧化物为单质的反应,有:"焓驱动"的铝热法;"熵驱动"的高温下C(→CO)还原法;"焓、熵综合"的H2还原法。可以想象,在还原氟化物、氯化物、硫化物为单质的反应中,也有"焓驱动"的;"熵驱动"的……这样,有助于把个性推广到一般。(2)热化学循环是一种科学方法:把具体问题简化为若干个简单问题的组合,对于简单过程较易区分主次。如MCO3分解温度高低取决于MO和MCO3晶格能之差。(3)溶液中化学平衡的倾向可由反应平衡常数判断。
微观方面,本书重点讨论等电子原理、分(离)子构型、周期表。此外,本书对某些新进展和人们关心的某些热点问题均有简单的介绍。
本书适于高等院校化学相关专业低年级学生使用,对于大学、中学化学教师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可供对化学感兴趣的高中学生(如拟参加各级各类化学竞赛者)学习参考。
本书在描述化学反应及其规律的部分,也做到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作者不仅仅罗列了大量的反应方程式,更是深入分析了氧化还原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如何通过电极电势来判断反应的自发性。我喜欢书中对于“氧化还原半反应”的分解讲解,这使得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变得清晰易懂。对于酸碱理论,书中也提供了多种经典的酸碱定义,并详细阐述了它们在不同体系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情境下酸碱行为的多样性。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速率较快的反应,如沉淀反应和络合反应,并分析了影响这些反应进行方向和程度的因素。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沉淀溶解平衡”和“络合平衡”的讨论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图示和算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控制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以及如何利用络合反应来分离和富集金属离子。这些内容为我将来进行实验操作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理论指导。
评分翻开第一章,我立刻被其引人入胜的开篇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直接跳入复杂的公式和概念,而是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化学现象入手,比如我们每天接触的金属制品如何生锈,水是如何净化循环的,等等。这种“从生活到科学”的引入方式,瞬间拉近了无机化学与我的距离,让我觉得它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接着,作者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这部分内容讲解得非常透彻。每一个概念的提出都有清晰的逻辑链条,并且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和模型,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原子轨道和电子排布。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电子构型时,用到的类比方式,比如将电子比作在不同能量“房间”里活动的“居民”,形象生动,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那些复杂的规则。我还发现,书中在介绍新概念时,都会回顾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这对于我这种容易遗忘知识点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每一小节的结尾,都有一些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和习题,难度适中,能够很好地巩固当堂所学,并且有些题目还带有开放性,鼓励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我感觉这本书的编写者非常了解我们的学习难点,并且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评分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章节,是本书的重头戏之一。我一直觉得金属元素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很难形成系统性的认识。但是,这本书通过系统性的分类和深入的讲解,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先是按照族和周期对金属元素进行了分类,然后逐一介绍了每一类金属元素的典型性质、主要化合价以及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我对书中关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反应活性以及它们化合物的特殊性质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接着,书中详细介绍了过渡金属元素的独特性,如变价、形成配位化合物的能力等,并结合了许多实际应用,比如催化剂、合金材料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配位化合物”的讲解,作者用清晰的图示和文字解释了配位键的形成、晶体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在解释配位化合物性质中的应用。我还了解到,许多重要的功能材料,如磁性材料、发光材料等,都与过渡金属的配合物密切相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金属元素远不止是简单的“金属”,它们在化学和材料科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评分本书对于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我一直觉得热力学和动力学是物理化学的范畴,但这本书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无机化学的讲解中,让我看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关于热力学,书中通过焓变、熵变和吉布斯自由能等概念,来判断无机反应的自发性,并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反应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条件下却难以发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相平衡”的讲解,比如水的三相点,以及如何用相图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相态。这让我对物质的存在形式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在动力学方面,书中介绍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并用速率方程来定量描述反应速率。我对手性化合物的形成以及酶催化等生物无机化学的初步介绍也感到非常新奇,这让我看到了化学反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简洁,采用了一种沉静的蓝色作为主色调,配合着烫金的字体,显得十分专业且有分量。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有一种想要捧在手里认真研读的冲动。打开扉页,作者的介绍和编委会的名单一目了然,都是一些我耳熟能详的学术大咖,这无疑给了我极大的信心,认为这本书的学术质量一定有保障。序言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本书的编写理念和目标,强调了化学原理的融会贯通和实际应用的联系,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更是一扇通往化学世界奥秘的窗口。我尤其对其中提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印象深刻,这表明编者在内容编排和语言表达上都力求做到清晰易懂,能够真正帮助我们这些初学者建立扎实的化学基础。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到后面的章节,去探索那些我曾经感到困惑的无机化学概念,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拨开迷雾,让我对这个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甚至激发我对化学研究的初步热情。整本书的装帧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的触感细腻,印刷清晰,拿在手里有一种厚实感,这对于需要经常翻阅和做笔记的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学习无机化学过程中最得力的助手。
评分这本书的最后几章,还包含了许多关于无机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这部分内容让我对学习无机化学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例如,书中提到了“功能材料”的开发,包括超导材料、磁性材料、发光材料等,并解释了这些材料的无机化学基础。我还了解到,许多重要的化学工业过程,如合成氨、生产硫酸等,都离不开无机化学的原理。书中还介绍了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无机化学知识,比如污水处理中的沉淀反应和吸附过程,以及大气污染物(如SO2)的转化机制。这些内容让我觉得,无机化学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理论研究,更是解决现实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关键。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纳米材料”的介绍感到兴奋,纳米技术在催化、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都离不开对无机纳米材料的深入研究。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无机化学的无限魅力和广阔前景。
评分深入到无机化学的核心内容,比如化学键理论和晶体结构,这本书展现出了其独特的深度和广度。关于化学键,作者不仅仅停留在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简单介绍,而是进一步探讨了极性共价键的形成、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等更高级的概念。他通过对不同键型的详细分析,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物质的熔点很高,有些却很低;为什么有些物质导电,有些却不导电。这些解释让我对物质的宏观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消除了我之前对这些理论的模糊认识。在晶体结构方面,书中采用了大量的三维模型图,清晰地展示了各种晶体(如NaCl、CsCl、ZnS等)的堆积方式和空间关系。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金属晶体结构和离子晶体结构区分讲解的部分,通过对比,我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它们在原子排列和相互作用上的根本差异。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晶体缺陷和半导体材料的介绍,这让我看到了无机化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比如集成电路、LED照明等等,让我觉得学习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是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的一大亮点,在于它非常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作者并没有把每一个元素或化合物孤立地讲解,而是通过“族”和“周期”的视角,将同族或同周期的元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它们性质变化的规律。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周期性”的讲解,它贯穿了整个无机化学的学习过程,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元素们的性质会有规律可循。另外,本书在讲解一些复杂的概念时,常常会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点,或者预示后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形成一种“前后呼应”的教学模式,这使得知识的学习更加连贯,不易遗忘。我感觉编者非常用心,力求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书中出现的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图表,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力求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评分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部分,同样精彩纷呈。作者没有简单地将它们视为金属的“反面”,而是深入挖掘了非金属元素的独特性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应用。我被书中关于卤素元素多样的氧化态以及它们与氢、氧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所吸引。书中对氧、硫、氮、磷等常见非金属元素的详细介绍,从单质到各种氧化物、氢化物,都做到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酸酐”和“碱酐”概念的解释,以及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酸和碱的机理。此外,书中还探讨了非金属元素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比如碳在有机化合物中的骨架作用,氮和磷在核酸和ATP中的地位。我之前对某些非金属元素(如硅)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沙子和玻璃,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硅的多种同素异形体以及它们在半导体工业中的关键作用。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较为特殊的非金属元素,如稀有气体,它们看似惰性,却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也能参与反应,并有独特的应用,这刷新了我之前对它们的认知。
评分在介绍完基础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后,这本书还拓展到了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领域,比如配位化学和有机金属化学。对于配位化学,书中详细介绍了配位键的形成机理,以及配位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异构现象。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中心原子”、“配体”和“配位数”的清晰定义,以及对常见配位化合物(如[Fe(CN)6]4-)结构和性质的分析。关于“晶体场理论”和“配体场理论”,书中虽然没有深入到复杂的数学推导,但通过形象的图示和例子,清晰地解释了它们如何用来预测和解释配位化合物的颜色、磁性等性质。此外,书中还对有机金属化学进行了初步的介绍,包括金属-碳键的形成,以及有机金属化合物在催化、合成等领域的应用。虽然这部分内容相对较少,但已经足够引起我对这个前沿领域的兴趣,让我感受到无机化学的无限可能性。
评分iottsptsptspst
评分好东东!孩子很满意!
评分挺好的,竞赛推荐使用,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有关元素的,要结合看的话,可以选择卞江等主编的普通化学原理,可以加深理解。
评分很快次日到
评分当然是要支持裴老师啦!毕竟讲课很好。
评分挺好
评分儿子已给开始使用,非常好
评分包装完好无损,一如既往的支持……
评分包装完好,印刷完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