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些布局陷阱和飞刀可以丰富自己的布局知识,对于象棋爱好者提高自己的水平大有好处。实战对弈中,布局的陷阱和飞刀常有出现,往往令棋手们,尤其是初、中级象棋爱好者无力还手、束手待毙。我们编写的这本《象棋布局陷阱与飞刀》从实战出发,以实用为主,归纳整理了当代重大比赛中国手在布局中使用“陷阱”、“飞刀”战术技巧的局例170余局,并分类逐一加以介绍点评,指出其关键点及相应的对策。读者研习后,既可作为战术为我使用,又能在布局阶段巧识骗局,避免落入陷阱,陷于被动。
李雪明,象棋大师,1998年获“棋缘杯”季军,2000年获“天丰杯”第六名,2010年获北京“和谐杯”亚军。
第一篇 布局陷阱篇
第一章 顺炮类布局
第1局 弃马十三着 ……………………………………………… 2
第2局 顺炮缓开车对进7卒过河炮 ……………………………… 3
第3局 顺炮缓开车对中炮直横车 ……………………………… 4
第4局 中炮直车两头蛇对顺炮双横车 ………………………… 5
第5局 顺炮直车对横车巡河进边卒 …………………………… 7
第6局 直车两头蛇对双横车屏风马 …………………………… 8
第7局 直车七路马对缓开车右炮过河 ………………………… 10
第8局 横车双正马对直车双正马 ……………………………… 11
第9局 直车两头蛇对横车过河压马 …………………………… 12
第10局 横车过河正马对直车巡河 ……………………………… 13
第11局 双正马两头蛇对双横车正马 …………………………… 15
第12局 直车炮巡河对缓开车双正马 …………………………… 18
第13局 横车过河对直车进边马 ………………………………… 19
第14例 直车仕角炮对横车退中炮 ……………………………… 21
第15局 横车进右马对直车过河 ………………………………… 22
第16局 直车进七兵对缓开车巡河 ……………………………… 24
第17局 直车补仕对横车过河 …………………………………… 25
第18局 双车过河对横车退中炮 ………………………………… 27
第19局 直车进边马对双横车过河 ……………………………… 29
第20局 直车两头蛇对横车平边炮 ……………………………… 30
1第21局 直车进马对缓开车进炮过河 …………………………… 32
第二章 中炮对屏风马
第1局 中炮巡河车对屏风马进3卒 ……………………………… 36
第2局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高车保马 ………………………… 38
第3局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横车 ……………………………… 39
第4局 五七炮进七兵对屏风马进炮过河(1) ………………… 41
第5局 五七炮进七兵对屏风马进炮过河(2) ………………… 42
第6局 五七炮对屏风马双炮过河 ……………………………… 44
第7局 五七炮进七兵对屏风马进7卒 …………………………… 45
第8局 中炮七路马对屏风马进右象 …………………………… 47
第9局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弃马局 …………………………… 48
第10局 五八炮对屏风马 ………………………………………… 50
第11局 中炮进三兵对屏风马进左象 …………………………… 51
第12局 中炮直横车对屏风马两头蛇(1) …………………… 52
第13局 中炮直横车对屏风马两头蛇(2) …………………… 54
第14局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左马盘河 ………………………… 55
第15局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1) ………………… 57
第16局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跑兑车(2) ………………… 59
第17局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进左象 …………………………… 60
第18局 中炮边马对屏风马进7卒 ……………………………… 62
第19局 五六炮对屏风马进3卒 ………………………………… 63
第20局 中炮过河车正马对屏风马平炮兑车 …………………… 66
第21局 五七炮对屏风马进7卒 ………………………………… 68
第22局 五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 ……………………… 70
第23局 中炮过河车急进中兵对屏风马平炮对兑车 …………… 72
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考究,细节之处彰显了作者的匠心。我注意到,书中的图例清晰度极高,棋盘的布局和棋子的标识都处理得非常到位,即使是那些复杂的变着分支,通过巧妙的箭头和注释,也能让人一目了然,不会在繁多的变化中迷失方向。而且,作者在术语的使用上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象棋界公认的专业名词,又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对那些非主流的战术名词进行了解释,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某几个固定的开局里打转,遇到变化路数多一点的对手就容易慌乱。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强迫你记住成千上万的招法,而是侧重于培养你对“形势”的判断能力,告诉你,在特定的局面下,哪种类型的思路更占便宜。这种思维训练比单纯的记忆要有效得多,它赋予了读者举一反三的能力。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象棋学习资料,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决策学和逻辑推理的入门读物,只不过载体是棋盘而已。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围棋艺术的纯粹热爱和严谨态度,是极其感染人的。他不仅仅是在教你“怎么下”,更是在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这么下”。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不确定性”的处理方式。在真实的对局中,对手很少会按照书本上的标准路线走,而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教你如何在对手走出“怪招”时,迅速重构你的战略蓝图。书中提供的那些应对变招的思路,往往不是死板的对策,而是基于对当前局势核心矛盾的把握。它教会你,当陷入混乱时,不要慌张,先找回自己布局的“主线任务”。这种强调战略定力和应变能力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实战信心。现在,我上场前不再是单纯地背诵几条开局口诀,而是带着一种更宏观的棋局观去迎接挑战。这本书真正帮助我把“知识”转化成了“智慧”,让我对象棋这项古老的智力运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前,我其实有点担心它会不会过于偏重理论而显得枯燥。毕竟,很多象棋书籍读起来就像在啃教课书,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棋手,坐在你面前,泡上一壶茶,然后耐心地,用生动的语言和你分享他多年积累的实战心得和教训。我特别喜欢它那种“讲故事”的叙事方式。比如,在介绍一个经典的残局处理技巧时,作者会先引述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对局,描述当时双方的心理状态和环境压力,然后才娓娓道来那个妙手是如何产生的。这种代入感非常强,让你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领悟到了棋手在巨大压力下如何保持冷静和清晰的判断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于失败案例的分析也毫不避讳,它详细展示了那些看似完美的布局是如何因为一个微小的疏忽而瞬间崩盘的。这种“反面教材”的价值往往比成功案例更高,因为它教会你敬畏棋局,时刻保持警惕。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下棋的风格更加成熟了,不再是盲目追求花哨的组合,而是更注重每一步棋的本质意义和长远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它真的做到了“面面俱到”而又不失“独到见解”。我翻阅了很多市面上的象棋布局书籍,很多都只是对经典套路的翻炒,缺乏新意。但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很多作者自己原创的、或者是在主流理论中被边缘化的新颖思路被重新挖掘和论证。特别是关于“中局转换”的章节,讲得非常有启发性。很多时候,布局的优势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胜利,关键在于如何将早期的微弱优势平稳有效地过渡到中局,并最终兑现。书中提出了几种针对不同对手风格的转换策略,比如“稳健压缩式转换”和“激进试探式转换”,分析得入木三分,让我意识到,原来转换本身也是一门精深的学问。这种对棋局各个阶段的全面覆盖,让这本书成为了一本可以长期伴随棋手成长的工具书,而不是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发现之前可能忽略掉的细微差别,这才是好书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光是看封面设计,我就觉得作者对细节的把握非常到位。那种沉稳的色调配上行云流水的棋子图案,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那种紧张又充满智慧的对弈氛围里。我一直对那些精巧的战术布局很感兴趣,总觉得好的开局能决定半盘棋的走向。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招法,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步背后的思维逻辑。比如,书中对某个特定开局中,如何通过看似无害的先手,一步步将对手引入你预设的陷阱,描绘得栩栩如生。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利用时间差和空间压制来完成战术组合,那段文字的描述性极强,读起来就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电影慢镜头回放,每一个子力的调动都精确到了毫厘。特别是对那些罕见的、但一旦奏效就能立刻奠定胜局的“冷门”变化,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这个水平不算顶尖的棋手也能理解其精髓,而不是一头雾水。可以说,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清晰,从基础的理论构建到高阶的实战应用,层层递进,循序渐进,让人读完之后,对自己的开局思路有了一个彻底的洗牌和升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