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象棋龙虎斗:九届争霸赛经典对局

沪粤象棋龙虎斗:九届争霸赛经典对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典,赵忠华 著
图书标签:
  • 象棋
  • 对局
  • 九届争霸赛
  • 沪粤
  • 龙虎斗
  • 经典
  • 棋谱
  • 中国象棋
  • 竞技
  • 策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1861333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522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4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沪粤象棋龙虎斗:九届争霸赛经典对局》精选了1960年至1976年间沪粤两地九届象棋对抗赛的经典对局100盘,通过对杨官磷、胡荣华、何顺安、朱剑秋、蔡福如等老一代国手冠军们对弈棋局的评析、解读他们创新布局、中局运筹、残局攻杀的神算妙着,寻踪象棋各类布局战法的演变过程,从而帮助读者提高棋艺水平。
  《沪粤象棋龙虎斗:九届争霸赛经典对局》内容丰富,点评精当,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是广大象棋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其历史资料亦可供专业棋手及有志者借鉴、查询,具有保留和收藏价值。

内页插图

目录

一、第一届沪粤象棋对抗赛
(1960年12月25日至28日于广州)
第1局 上海胡荣华 红先胜 广东蔡福如
第2局 广东蔡福如 红先胜 上海朱剑秋
第3局 上海何顺安 红先胜 广东陈柏祥
第4局 上海朱剑秋 红先胜 广东陈柏祥
第5局 广东杨官璘 红先胜 上海朱剑秋
第6局 上海何顺安 红先负 广东陈松顺
第7局 广东陈柏祥 红先胜 上海胡荣华

二、第二届沪粵象棋对抗赛
(1961年1月29日至2月4日于上海)
第8局 广东蔡福如 红先负 上海胡荣华
第9局 上海朱剑秋 红先负 广东陈柏祥
第10局 广东杨官璘 红先胜 上海何顺安
第11局 广东蔡福如 红先负 上海何顺安
第12局 上海胡荣华 红先和 广东杨官璘
第13局 广东杨官璘 红先和 上海胡荣华

三、第三届沪粤象棋对抗赛
(1961年11月4日至11日于广州)
第14局 上海何顺安 红先胜 广东杨官璘
第15局 上海胡荣华 红先胜 广东陈柏祥
第16局 广东杨官璘 红先胜 上海胡荣华
第17局 上海胡荣华 红先负 广东蔡福如
第18局 广东陈柏祥 红先负 上海胡荣华
第19局 广东蔡福如 红先胜 上海胡荣华
第20局 上海朱剑秋 红先胜 广东陈柏祥

四、第四届沪粤象棋对抗赛
(1962年3月13日至18日于广州)
第21局 广东杨官璘 红先胜 上海朱剑秋
第22局 广东杨官璘 红先和 上海胡荣华
第23局 广东蔡福如 红先胜 上海胡荣华
第24局 上海何顺安 红先负 广东杨官璘
第25局 广东蔡福如 红先和 上海何顺安
第26局 广东陈柏祥 红先胜 上海胡荣华
第27局 广东陈柏祥 红先负 上海朱剑秋

五、第五届沪粤象棋对抗赛
(1963年12月21日至29日于广州)
第28局 上海何顺安 红先胜 广东陈柏祥
第29局 上海胡荣华 红先和 广东杨官璘
第30局 上海何顺安 红先胜 广东蔡福如
第31局 广东陈柏祥 红先负 上海胡荣华
第32局 广东蔡福如 红先负 上海胡荣华
第33局 广东蔡福如 红先胜 上海何顺安
第34局 上海胡荣华 红先胜 广东陈柏祥
第35局 上海朱永康 红先负 广东杨官璘

六、第六届沪粤象棋对抗赛
(1973年1月22日至30日于广州)
第36局 上海胡荣华 红先负 广东杨官璘
第37局 广东李广流 红先胜 上海陈耀智
第38局 广东蔡福如 红先胜 上海胡荣华
第39局 上海朱永康 红先胜 广东李广流
第40局 广东蔡福如 红先负 上海徐天利
第41局 广东杨官璘 红先负 上海胡荣华
第42局 上海陈耀智 红先胜 广东李广流
第43局 广东李广流 红先胜 上海朱永康
第44局 广东陈柏祥 红先负 上海胡荣华

七、第七届沪粤象棋对抗赛
(1973年5月23日至31日于上海)
第45局 广东李广流 红先负 上海徐天利
第46局 上海胡荣华 红先胜 广东陈柏祥
第47局 广东杨官璘 红先和 上海胡荣华
第48局 上海朱永康 红先胜 广东李广流
第49局 上海徐天利 红先负 广东杨官璘
第50局 广东陈柏祥 红先胜 上海徐天利
第51局 上海胡荣华 红先胜 广东蔡福如
第52局 上海陈 奇 红先胜 广东李广流
第53局 广东蔡福如 红先负 上海徐天利
第54局 上海胡荣华 红先胜 广东杨官璘

八、第八届沪粤象棋对抗赛
(1975年3月17日至27日于上海)
第55局 广东陈柏祥 红先负 上海汪士龙
第56局 上海于红木 红先胜 广东蔡福如
第57局 广东杨官璘 红先胜 上海林宏敏
第58局 广东蔡福如 红先负 上海汪士龙
第59局 广东陈柏祥 红先胜 上海胡荣华
第60局 广东杨官璘 红先胜 上海汪士龙
第61局 广东蔡福如 红先负 上海胡荣华
第62局 上海汪士龙 红先负 广东刘 星
第63局 广东刘 星 红先负 上海胡荣华
第64局 广东蔡福如 红先胜 上海于红木
第65局 广东李广流 红先负 上海胡荣华
第66局 上海汪士龙 红先负 广东蔡福如
第67局 广东蔡福如 红先胜 上海朱永康
第68局 广东李广流 红先负 上海林宏敏
第69局 上海胡荣华 红先胜 广东蔡福如
第70局 上海朱永康 红先负 广东刘 星
第71局 上海林宏敏 红先负 广东蔡福如

九、第九届沪粤象棋对抗赛
(1976年工月16日至22日于广州)
第72局 广东刘 星 红先负 上海于红木
第73局 上海胡荣华 红先胜 广东刘 星
第74局 广东李广流 红先负 上海于红木
第75局 广东李广流 红先负 上海胡荣华
第76局 上海于红木 红先胜 广东陈柏祥
第77局 广东李广流 红先胜 上海朱永康
第78局 上海于红木 红先胜 广东李广流
第79局 广东刘 星 红先胜 上海胡荣华
第80局 上海朱永康 红先负 广东蔡福如
第81局 上海胡荣华 红先胜 广东李广流
第82局 广东杨官璘 红先胜 上海于红木

附:对局选例
沪粤象棋对抗赛成绩表
《沪粤象棋龙虎斗:九届争霸赛经典对局》是一本象棋爱好者不容错过的珍贵典籍。本书精选了九届沪粤象棋争霸赛中的巅峰对局,以详尽的棋谱分析、深邃的战术解读和生动的人物描写,带领读者走进中国象棋最激动人心的对决现场。 书名解读: “沪粤”二字,点明了这场盛事的地域特色,汇聚了中国象棋界两大重镇——上海与广东的顶尖棋手。这两个地区不仅拥有深厚的象棋底蕴,更是孕育出无数传奇棋手的摇篮。沪粤之间的象棋较量,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比赛范畴,升华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地域荣耀的象征。 “象棋龙虎斗”则形象地描绘了比赛的激烈程度与双方棋手的勇猛。龙,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者之气;虎,代表着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沪粤两地棋手,如同龙虎般在棋盘上展开殊死搏斗,每一盘棋都充满了智慧的较量、心理的博弈和战术的博弈,令人血脉偾张。 “九届争霸赛”表明了本书所涵盖的时间跨度和赛事规模。九届,意味着这是一个历经岁月沉淀、足以见证时代变迁的经典赛事。从第一届的初露锋芒,到之后的不断发展壮大,再到第九届的巅峰对决,这九届赛事承载了无数棋迷的青春记忆,也见证了中国象棋的演进与创新。 “经典对局”是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聚焦于比赛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启发性、最能体现棋手风采的经典对局。这些对局,无论是精彩的杀局,巧妙的布局,还是坚韧的防守,都堪称棋艺的瑰宝,为后来的棋手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范本。 本书内容亮点: 一、 棋谱的深度解析: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对每一局经典对局的深度解析。每一个重要局面,作者都会不厌其烦地进行剖析。不仅仅是列出棋谱,更重要的是解释每一步棋的思路,指出其背后的战略战术。 布局的精妙之处: 许多经典对局都始于精妙的布局。本书将深入剖析棋手如何根据对手的特点和自身的风格,选择不同的开局策略,如何通过细微的调动,为后续的攻防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对于常见的“当头炮”、“过宫炮”、“仙人指路”等布局,书中会详细介绍其演变过程、关键变例以及破解之道,帮助读者理解不同布局的优劣势,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中局的攻防转换: 中局是象棋比赛中最复杂、最精彩的阶段。本书将重点展现棋手在中局阶段如何把握主动,如何进行有效的进攻,又如何在被动时沉着应战,寻求转机。对局中的每一次关键弃子,每一次巧妙的兑子,每一次关键的腾挪,都将得到细致的讲解,让读者领略到棋手深不可测的计算能力和判断力。 残局的精准收束: 许多比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最后的残局。本书将挑选那些残局处理得炉火纯青的对局,展示棋手如何利用兵、马、炮、士、象等剩余棋子的细微优势,一步步将对手逼入绝境。残局的讲解将着重于其逻辑性、严谨性,以及如何通过精巧的设计,实现“杀必死”或“逼和”的目标。 关键时刻的决策: 在一些瞬息万变的局面下,一个错误的决策可能导致满盘皆输。本书将特别关注棋手在关键时刻是如何思考的,他们是如何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的选择。例如,在多线作战的复杂局面下,棋手如何分配兵力;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何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 二、 棋手的精神风貌: 本书不仅仅是棋谱的集合,更是对棋手精神风貌的生动描绘。每届争霸赛都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的棋手,他们代表着中国象棋的不同流派和风格。 名家风采: 书中将穿插介绍那些在沪粤争霸赛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传奇人物。例如,上海籍的几位国手,他们往往以细腻的棋风、精准的计算而闻名;广东籍的几位名将,他们则以勇猛的棋风、出人意料的战术而著称。本书将通过对局的分析,展现这些棋手独特的棋艺风格,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棋盘上展现个性的。 心理博弈: 象棋的魅力在于其高度的对抗性,棋手之间的心理博弈是比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将尝试还原一些对局背后鲜为人知的心理斗争。例如,棋手是如何观察对手的细微表情,如何通过布局来试探对手的意图,如何在落后时不气馁,如何在领先时不骄傲。 时代印记: 九届争霸赛跨越了不同的时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象棋风格也会有所体现。本书将通过对局的风格变化,以及棋手们的传承与创新,折射出中国象棋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演变和发展。 三、 独特的编排方式: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本书采用了多维度、多角度的编排方式。 清晰的棋谱格式: 采用国际通用的象棋记谱法,配合精美的棋盘示意图,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地追踪棋局的每一步变化。 图文并茂的讲解: 在关键局面处,会配以简明的图示,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棋手的意图和招法。 分级难度设置: 对于初学者,本书提供了基础性的概念讲解和易懂的案例;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棋迷,则提供了更深入的战术分析和复杂的局面推演;对于高水平棋手,更是提供了值得推敲的细节和创新的思路。 历史背景与轶事: 除了棋谱分析,书中还会穿插一些比赛的花絮、棋手之间的趣闻轶事,以及关于沪粤象棋历史的介绍,让本书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沪粤象棋龙虎斗:九届争霸赛经典对局》不仅仅是一本象棋棋谱的书籍,它更是一部关于智慧、关于拼搏、关于传承的象棋史诗。 学习宝典: 对于象棋爱好者而言,本书是提升棋艺的绝佳教材。通过对这些经典对局的深入学习,棋迷可以掌握各种实用的战术技巧,开阔象棋思路,提升计算和判断能力。 文化载体: 本书是沪粤地区象棋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了一个时代象棋发展的脉络,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象棋智慧。 精神激励: 棋手们在棋盘上的坚持、智慧和拼搏精神,能够激励读者在生活中也勇于面对挑战,不畏艰难。 情感共鸣: 对于经历过这些比赛的棋迷来说,本书是重温美好时光、重温激情岁月的钥匙。 总之,《沪粤象棋龙虎斗:九届争霸赛经典对局》是一部集学术性、观赏性和收藏性于一体的象棋力作。它将带领您走进中国象棋的荣耀殿堂,领略棋盘上的智慧与激情,感受沪粤两地象棋文化的独特魅力。无论您是初涉棋道的爱好者,还是资深的象棋高手,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与收获。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来研读这本棋谱集,最大的感受是其编排的独到之处。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枯燥的棋谱那样只罗列招法,而是将每盘棋的背景、双方棋手的特点乃至当时的赛场氛围都融入到分析之中。这种“情境式”的讲解,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比如,在解析几场关键的残局定式时,作者没有采用标准化的教科书语言,而是用了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变化,让人茅塞顿开。对于我这种在业余棋坛挣扎多年的棋手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的一些定式理解上的偏差。特别是关于速度与厚度的权衡,书中给出了非常深刻的论述。

评分

这本书的讲解风格,有一种老派棋手的沉稳和自信。读起来感觉非常扎实,没有丝毫浮夸或故弄玄虚之处。它特别适合那些希望系统性地梳理自己棋艺体系的进阶棋手。作者的文字功底也相当了得,虽然是专业性极强的棋谱分析,但叙述流畅,逻辑清晰。有一盘对局,双方在前二十步就进入了非常复杂的“兵种残局”,书中对双方行棋意图的剖析,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让我对“慢棋”的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记录了比赛的结果,更记录了棋手们在棋盘上留下的智慧的足迹,是一本值得反复摩挲、常读常新的佳作。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我对一本“经典对局回顾”的预期。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象棋思想史。不同于那种侧重于某流派招法的书籍,它更关注的是竞技象棋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进脉络。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其他大师对局作为参考时,处理得非常巧妙,既丰富了论证,又没有喧宾夺主。对于希望提高大局观的棋迷,这本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我个人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棋盘的平衡,而不是仅仅沉溺于局部战术的推敲。几处关键的“弃子争先”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

评分

从装帧设计上说,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印刷清晰度都非常专业,这对于棋谱阅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每一格、每一个符号都必须看得清清楚楚。内容上,它成功地捕捉到了那个时代顶尖棋手们那种独特的、略带古典韵味的棋风。很多现代棋手可能会过于追求速度和精确计算,而这本书中的对局,更多体现了一种稳健中求变的哲学。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几局“平局”的分析,作者没有草草带过,而是深入探讨了双方如何在胶着状态下互相试探,最终达成默契停战的过程,这比单纯的胜局解析更考验功力。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优势局面下保持警惕,以及在劣势下如何寻找一线生机。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象棋爱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对于那些对布局和中盘策略有深度研究兴趣的棋友来说,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几局棋谱,更是一种深入理解高手思维模式的绝佳途径。作者在对局的复盘解析上花了不少心思,不仅仅是简单的招法记录,更穿插了大量对特定局面下双方心理博弈和时间压力的细致描绘。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坐在棋王身边,听他娓娓道来每一步的关键节点。特别是那些被誉为“千古名局”的对决,书中对其中几处决定胜负的妙手进行了多角度的剖析,引人深思。如果你想从“会下棋”提升到“精通棋理”的层次,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要求读者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学习者来说,回报是巨大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