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特效穴位使用图卡

小儿特效穴位使用图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辛海  著
图书标签:
  • 小儿推拿
  • 穴位
  • 图谱
  • 中医
  • 育儿
  • 健康
  • 家庭护理
  • 婴幼儿
  • 疾病预防
  • 按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007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447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04
字数:156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0-6岁宝宝父母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少生病,生病了少吃药少打针不输液,但又不知道如何进行日常保健,其实,小儿按摩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防病祛病的方式。跟大多数新手父母一样,没有成为育儿图书编辑之前,我知道小儿按摩好,但总觉得普通人操作不了,后来才知道其实没有中医基础,也能学会小儿按摩。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按摩分流派,不必因方法不同而纠结,适合孩子的,能把孩子的病治愈的就是好方法。本书就是一本非常实用且有效的小儿按摩指导图书,具体有以下特点:

1.全面:80 个小儿特效穴位、17 类小儿常见病按摩法、6 种保健按摩法,常用的穴位、常见的病症,全都能查到。

2.实用:每个穴位均配有按摩视频,扫码即可观看。没有中医基础,也能学会小儿按摩。

3.精准:精美真人演示图,定位精准,按摩手法介绍详尽。

4.高效:通过穴位查找主治病症,通过病症反搜特效穴位,检索更人性化,使用超便捷。

5.贴心:活页装订,方便取下。一穴一页,图片超大,可以直接当挂图使用。


内容简介

  看到孩子被病痛折磨,父母常满怀焦虑又束手无策。其实,解决之道就在你的手上。学会小儿按摩,在家里推推按按就可以缓解孩子的病痛。平时多给孩子做按摩,还有保健强身的效果。

本书介绍了小儿按摩的基本知识、80个小儿特效穴位、6种保健按摩法和17种小儿常见病按摩法。*大的特点是活页装订,可以按孩子所患病症,抽出会用到的穴位页面,照图练习按摩手法。每个穴位都配有真人定位图和按摩手法图,让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作者简介

  辛海,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国医科普优秀传承人奖获得者,中国医师协会全民健康促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师承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治未病办公室主推的中医治病专家和经络穴位食疗养生专家。名医张锡纯的四传弟子,中医理论根基深,中医临床疗效好。毕业于北京中药大学针灸专业。长期从事大众健康普及工作,已经做各类健康讲座和养生系列培训220多场次,累计培训各类学员近2万人次。已经在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8篇,其中作为*一作者在*家级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8篇,作为主编出版3本医书,分别是《找准病根治对病》、《养生堂本草纲目中药养生速查全书》和《周耀庭临床经验集》。

内页插图

目录

小儿穴位,孩子随身携带的灵丹妙药 7

学会小儿按摩,让孩子少吃药、少打针 7

按摩即用药,捏捏按按百病消 7

没有中医基础,也能学会小儿按摩 7

小儿按摩尤其适合5岁以内的孩子 8

按摩分流派,不必因方法不同而纠结 8

小儿按摩取穴、手法轻松学 9

孩子有着与大人不同的特定穴位 9

找穴位时这样量“尺寸”,又快又准 9

理解一些“专业术语”,用时不忙乱 10

怎样选择适合孩子的按摩润滑剂 10

小儿按摩的基本手法 11

小儿按摩常用的复式手法 21

初学小儿按摩,你需要了解的知识 27

这些情况下不能给孩子做按摩 27

按摩前后及按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7

给孩子按摩穴位要注意先后顺序 28

注意按摩力度,须轻柔均匀 28

按摩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28

关于按摩时间和按摩频率 28

从头到脚,胜过补药的80个小儿特效穴位 29

头面颈项部穴位 29

天门——疏风解表,镇静安神 29

坎宫——醒脑明目,止头痛 30

太阳——清热解表,止头痛 31

印堂——祛风通窍,醒脑安神 32

牙关——疏风通络,开窍止痛 33

山根——开窍定神 34

人中——醒神开窍 34

迎香——宣肺气,通鼻窍 35

百会——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35

耳后高骨——疏风解表,治感冒头痛 36

风池——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37

天柱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 37

上肢部穴位 38

脾经——清热利湿,健脾胃 38

肝经——平肝泻火,解郁除烦 39

心经——清热退心火 40

肺经——宣肺清热,补肺气 41

肾经——补肺益脑,温养下元 42

大肠——清热止泻,治湿热便秘 43

小肠——清热利尿 44

肾顶——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45

肾纹——祛风明目,散瘀结 45

四横纹——治小儿疳积的要穴 46

小横纹——退热消肿,散结 47

掌小横纹——治疗咳嗽的特效穴 48

十宣——清热,醒脑开窍 48

胃经——和胃降逆,泻胃火 49

板门——健脾止泻,消食化滞 50

内劳宮——清热除烦,治口疮 51

内八卦——理气化痰,止咳平喘 52

小天心——清心安神的要穴 53

大横纹——行滞消食,化痰散结 54

老龙——醒神开窍 55

总筋——镇惊止痉,治夜啼 55

五指节——安神镇惊,祛风化痰 56

二扇门——发汗的特效穴位 57

二人上马——补肾滋阴,利水通淋 58

外劳宫——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59

端正——降逆止呕,止泻 59

威灵——急救要穴 60

精宁——行气、破结、化痰 60

一窝风——温中行气,止痹痛 61

外八卦——宽胸理气,通滞散结 61

膊阳池——止头痛,通利大小便 62

三关——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62

天河水——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63

六腑——清热,凉血,解毒 64

胸腹部穴位 65

天突——理气化痰,止咳平喘 65

膻中——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66

乳根——化痰止咳,消食化滞 67

乳旁——降逆止呕,化痰止咳 67

中脘——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68

胁肋——顺气化痰,除胸闷 68

腹——理气消食,健脾和胃 69

脐——温阳散寒,补益气血 70

丹田——治腹痛、遗尿、脱肛 71

肚角——理气消滞,止腹痛 71

天枢——止泻特效穴 72

腰背骶部穴位 73

肩井——宣通气血,发汗解表 73

大椎——清热解表,治感冒咳嗽 74

风门——解表通络,止咳平喘 75

肺俞——宣肺止咳,降气化痰 76

脾俞——健脾胃,祛水湿 77

肾俞——滋阴壮阳,补益肾元 77

脊柱——理气血,通经络 78

七节骨——止泻又通便 79

龟尾——调理大肠,止泻通便 79

下肢部穴位 80

箕门——清热利尿 80

百虫——疏通经络,止抽搐 80

膝眼——通经活络,息风止搐 81

前承山——息风定惊,行气通络 81

足三里——健脾和胃,调中理气 82

三阴交——通血活络,利湿热 83

解溪——解痉挛,止吐泻 84

大敦——治惊风、四肢抽搐 84

丰隆——化痰平喘 85

委中——通经活络,息风止痉 85

仆参——舒筋活络,安神 86

昆仑——主治头痛,惊风 86

后承山——通经活络,息风止痉 87

涌泉——滋阴退热,降逆止呕 88

常做保健按摩,孩子少生病、身体棒 89

健脑益智按摩法 90

固表止汗按摩法 91

按走常见病,做孩子的家庭按摩师 93

镇惊安神按摩法 92

科学增高按摩法 92

发热 93

风寒发热 93

风热发热 93

肺胃实热 93

阴虚发热 93

咳嗽 94

风寒咳嗽 94

风热咳嗽 94

内伤咳嗽 94

感冒 95

风寒感冒 95

风热感冒 95

暑湿感冒 95

哮喘 95

寒性哮喘 95

热性哮喘 95

百日咳 96

风寒型百日咳 96

风热型百日咳 96

痰热型百日咳 96

脾肺气虚型百日咳 96

流涎 97

脾胃虚寒型流涎 97

脾胃气虚型流涎 97

脾胃积热型流涎 97

心脾郁热型流涎 97

腹痛 98

寒痛 98

伤食痛 98

虫积腹痛 98

便秘 98

实性便秘 98

虚性便秘 98

呕吐 99

寒吐 99

热吐 99

伤食吐 99

疳积 99

积滞伤脾型疳积 99

气血两亏型疳积 99

厌食 100

脾失健运型厌食 100

胃阴不足型厌食 100

脾胃气虚型厌食 100

盗汗 100

心阴虚型盗汗 100

肺阴虚型盗汗 100

肾阴虚型盗汗 100

夜啼 101

脾寒型夜啼 101

心热型夜啼 101

惊恐型夜啼 101

乳食积滞型夜啼 101

腹泻 102

寒湿型腹泻 102

湿热型腹泻 102

伤食型腹泻 102

脾虚型腹泻 102

惊恐型腹泻 102

遗尿 103

肾气虚型遗尿 103

脾肺气虚型遗尿 103

肝经湿热型遗尿 103

佝偻病 104

脾胃虚弱型佝偻病 104

肾气不足型佝偻病 104

咽炎 104

外感风热型咽炎 104

肺胃热盛型咽炎 104

肺肾阴虚型咽炎 104


精彩书摘

按摩即用药,捏捏按按百病消

孩子生病后,家长往往很着急,希望给孩子服用药物,让孩子快速康复。这样做对孩子的免疫力是不利的,一些常见的小病小痛,完全可以通过小儿按摩来缓解,在捏捏按按中消除病痛,让孩子少吃药、少打针,减少药物对孩子内脏等器官的损害。

小儿按摩即小儿推拿,既能用于保健又能用于治疗疾病。它不同于西方国家传入的婴儿抚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有特定的穴位和手法。

学会小儿按摩,亲手为孩子做按摩,不仅能缓解孩子的病痛,还能增进与孩子的感情。孩子在充满爱的抚摸下,免疫力会被激发,进而促进身体健康。

没有中医基础,也能学会小儿按摩

即使没有任何中医基础,只要依照本书介绍的方法,学会小儿按摩也不在话下。

1小儿按摩的方法比较简单,学的时候,关键是手法要正确和不断重复练习。

2这本书是本人多年按摩经验的总结,父母的疑问我都有考虑,父母学习时的不方便更是我考虑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在穴位按摩的方法上讲得非常细,即使没有中医常识也一样看得懂、学得会。

3专业的小儿按摩师要为不同的孩子做针对性按摩,他们需要学习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进行长期的专业训练。而家长就不同了,一般来说,按摩的对象就是自家的孩子,需要关注的疾病也相对少了很多。因此,家长只需要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重点学习会用到的按摩方法和穴位。


前言/序言

看到孩子被病痛折磨,父母常满怀焦虑又束手无策。其实,解决之道就在你的手上。学会小儿按摩,在家里推推按按就可以缓解孩子的病痛。平时多给孩子做按摩,还有保健强身的效果。

本书介绍了小儿按摩的基本知识、80个小儿特效穴位、6种保健按摩法和17种小儿常见病按摩法。最大的特点是活页装订,可以按孩子所患病症,抽出会用到的穴位页面,照图练习按摩手法。每个穴位都配有真人定位图和按摩手法图,让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神奇的中国传统医学瑰宝:穴位按摩与儿童健康 在中医博大精深的宝库中,穴位按摩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疗效,长久以来备受推崇。它并非仅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生活智慧,关乎着身体的平衡、生命的活力,以及万物生长的奥秘。尤其是在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穴位按摩的智慧更是闪耀着温润的光芒,为无数家庭带来福音。 儿童身体的独特之处与穴位按摩的契合 孩子,是希望的象征,是未来的寄托。他们的身体,如同初生的嫩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同时也相对更为娇嫩,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中医认为,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这意味着他们的身体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功能相对较弱,但同时又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更为灵敏,也更容易通过一些温和的手段来激发其自身的修复和调节能力。 穴位按摩,正是这样一种温和而有效的干预方式。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施加适度的手法,如揉、按、捏、拍等,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对于儿童而言,他们的经络更为通畅,穴位也更为敏感,因此,通过穴位按摩,能够更快速、更直接地激发身体的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抵御疾病的侵袭。 中医理论的精髓:经络、气血与穴位 要理解穴位按摩的奥妙,首先需要触及中医的几个核心概念: 经络: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是连接脏腑与肢体、沟通表里内外的重要网络。经络如同身体的“高速公路”,气血在这条道路上畅通无阻,则身体健康;一旦受阻,便可能引发各种病症。 气血: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血,则是滋养全身的重要物质,为身体提供营养。气血充盈、运行畅通,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穴位: 穴位是人体经络线上特定的点,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每一个穴位都具有其特定的功能,能够治疗与该穴位相对应的经络或脏腑的疾病。 儿童的经络相对成人更为“充盈”,但也可能因为生长发育的需要,出现一些短暂的不平衡。穴位按摩恰恰能够通过刺激这些关键的“交通枢纽”,来引导气血的运行,纠正失衡,从而促进身体的整体健康。 为什么选择穴位按摩来守护孩子的健康? 在当今社会,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健康投入了极大的关注。面对孩子生病时的焦虑,以及对未来成长的担忧,家长们一直在寻找安全、有效且温和的养育之道。穴位按摩,凭借其以下几大优势,成为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 1. 安全性高: 与药物治疗相比,穴位按摩几乎没有副作用。它利用的是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通过外力的刺激来引发内在的反应,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肝肾损伤、过敏反应等风险。对于抵抗力较弱的儿童来说,安全性尤其重要。 2. 操作简便: 许多针对儿童的特效穴位,其定位相对容易,按摩手法也多为轻柔的揉捏、点按等,易于家长学习和掌握。无需复杂的器械,也无需专业的医疗知识,只要有耐心和爱心,家长就能为孩子提供及时的保健和初步的治疗。 3. 适应症广: 穴位按摩并非只针对某一种疾病,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常见的感冒、咳嗽、腹泻、便秘,到睡眠问题、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是一些情绪行为的调整,都可以通过特定的穴位按摩来得到改善。 4. 增强免疫力: 穴位按摩能够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提升脏腑功能,从而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使其更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恢复的速度也会更快。这是一种“治未病”的理念,从根本上提升孩子的健康水平。 5. 亲子互动,增进感情: 穴位按摩的过程,也是家长与孩子亲密互动的美好时光。在轻柔的按摩中,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不仅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也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 儿童常见的健康困扰与穴位按摩的应对之道 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小小的“波折”。而许多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穴位按摩来得到有效的缓解和调理。 感冒咳嗽: 这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当孩子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时,可以通过按摩“风池穴”、“迎香穴”、“合谷穴”、“定喘穴”、“尺泽穴”等穴位,起到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例如,“风池穴”位于后脑勺与颈部交界处,按摩此处可以疏通头部经络,缓解鼻塞。“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是治疗感冒的重要穴位,按摩此处可以发汗解表,帮助身体驱除寒邪。 消化不良与腹泻便秘: 孩子的肠胃系统相对脆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可以按摩“天枢穴”、“足三里穴”、“中脘穴”、“神阙穴”等。例如,“天枢穴”位于肚脐两侧约三指宽处,按摩此处能调理肠胃功能,缓解腹胀、腹泻。“足三里穴”是健脾胃的重要穴位,常按此穴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胃动力,对腹泻便秘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神阙穴”(肚脐)的温灸和轻柔按摩,对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腹部不适尤其有效。 睡眠问题: 许多孩子在入睡方面会遇到困难,或者睡眠不安稳。可以通过按摩“神门穴”、“安眠穴”、“内关穴”、“三阴交穴”等来宁心安神,改善睡眠质量。例如,“安眠穴”位于耳后,其直接的安神效果显著。“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是心经的原穴,对安定心神有重要作用。 食欲不振: 孩子的食欲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对于食欲不佳的孩子,可以按摩“建里穴”、“四缝穴”、“足三里穴”等,以健脾开胃。例如,“四缝穴”位于手掌侧,按摩此处可以驱虫,改善因肠道寄生虫引起的食欲不振。 生长发育: 穴位按摩并非只是治疗疾病,更是一种促进健康成长的辅助手段。通过按摩“大椎穴”、“肾俞穴”、“命门穴”等,可以激发身体的生长潜能,促进骨骼发育,增强体质。 穴位按摩的艺术:手法、时机与注意事项 虽然穴位按摩操作相对简单,但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则,能够使其效果事半功倍。 手法: 儿童穴位按摩,讲究“轻、柔、慢、匀”。常用的手法包括: 推法: 用手指或掌心顺着经络方向推动。 揉法: 用手指或掌心在穴位上进行环形按揉。 点法: 用手指指端点按穴位。 捏法: 用拇指与食指或中指捏起穴位周围的皮肤。 拍法: 用手掌或手指轻轻拍打穴位。 捏脊法: 捏拿孩子背部脊柱两侧的皮肤,这是儿童保健中非常重要且高效的方法,能够调理全身的脏腑功能。 时机: 最佳的按摩时机通常在孩子睡前、洗澡后,或者在孩子情绪平静、放松的状态下进行。避免在孩子刚吃饱饭或饥饿过度时进行。 力度: 对儿童按摩,力度一定要轻柔,以孩子能接受、感到舒适为宜。避免用力过猛,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 频率: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按摩的频率可以有所不同,一般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注意事项: 穴位定位: 尽量准确找到穴位,但不必过于苛求,即使略有偏差,只要在穴位附近适当范围内,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孩子反应: 在按摩过程中,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出现明显不适或抗拒,应立即停止。 循序渐进: 初次尝试时,可以选择几个简单的穴位,随着熟悉程度的增加,再逐渐增加按摩的穴位和时间。 禁忌症: 避免在皮肤破损、感染或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进行按摩。 辅助治疗: 穴位按摩是辅助疗法,当孩子出现严重疾病时,仍需及时就医。 传承经典,守护未来 穴位按摩,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当这份智慧与对孩子无私的爱相结合,便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守护孩子健康成长,让他们拥有充沛的生命力,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掌握这些简单而神奇的穴位按摩方法,不仅仅是学习一种技能,更是传承一种关爱,一种对生命尊重的态度,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这份古老的智慧,在现代家庭中焕发新的光彩,为孩子的童年,增添一份健康的保障,一份成长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小儿特效穴位使用图卡》这本书真的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个追求科学育儿又对传统中医怀有敬畏之心的人,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既能发挥中医优势,又方便普通家庭使用的工具。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需求。它的核心在于“图卡”的形式,这种形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每一张卡片都像一个独立的“微课”,它不会给你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而是直接告诉你“怎么做”。这一点我特别喜欢,因为我们家长最需要的就是“知道怎么做”。而且,它挑选的穴位都是小儿推拿中的经典和精华,都是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消化不良、感冒发烧、生长发育等,这些都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卡片的设计也十分人性化,清晰的穴位图,生动的操作示范,再配上简练的文字说明,几乎没有任何阅读障碍。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学到的技巧应用到孩子身上,给孩子带来健康和快乐。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中医的针灸和推拿都深感好奇,但总觉得太专业,难以触及。直到我无意中发现了这本《小儿特效穴位使用图卡》,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中医在儿童保健方面的独特魅力。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复杂的穴位知识以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每一张卡片都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推拿师在手把手地教你。我特别欣赏它对每个穴位“特效”的精准定位,不是那种笼统的说法,而是针对小儿的常见病症,比如鼻塞、咳嗽、便秘、食欲不振等等,都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穴位选择和按摩方法。我尝试按照卡片上的指示给孩子按摩了几个穴位,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孩子表现出明显的舒适感。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们家长能够在家中就为孩子进行有效的保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缓解不适。卡片式的设计也非常方便,可以随时翻阅,随时使用,简直是居家旅行必备的育儿神器。

评分

作为一位资深宝妈,我接触过不少育儿书籍和工具,但《小儿特效穴位使用图卡》绝对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剁手”。我特别喜欢它那种“拿来即用”的设计理念。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只是想在孩子不舒服的时候,能有个简单易行的办法来缓解一下,而不是要成为专业的按摩师。这本书恰恰满足了这一点。它挑选的穴位都是经过验证的,而且操作方法都非常简化,配图也是生动形象,即使是对穴位一点都不了解的新手,也能很快找到北。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每个穴位的“特效”进行了精准的提炼,不是那种“什么都能治”的泛泛之谈,而是针对性很强,让你在孩子出现某种症状时,能快速找到最有效的应对方案。我试着用它给孩子按摩了几个穴位,效果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孩子明显感觉舒服了很多,睡眠也更踏实了。而且,图卡的设计非常方便携带,即使外出旅行,也可以随身携带,遇到突发情况,也能派上大用场。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实用性、易用性和专业性都让我非常满意,绝对是家庭育儿必备神器。

评分

这款《小儿特效穴位使用图卡》简直是为我们这种新手父母量身定做的!过去,我对中医推拿穴位总有一种“望而却步”的感觉,总觉得太专业,怕自己做不好反而伤到孩子。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顾虑。它将复杂的穴位知识分解成了一张张直观的卡片,每一张卡片都像一个迷你版的教学视频,清晰地展示了穴位的定位,而且还附带了非常详细的按摩手法图示,每一个动作都分解得很清楚,就连我这种手残党也能轻松模仿。我尤其喜欢它对“特效”的强调,不是那种万金油式的介绍,而是精准地指出每个穴位最擅长解决什么小儿常见病,比如鼻塞、咳嗽、腹泻、睡眠不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我试着用书上的方法给孩子按摩了几个穴位,惊喜地发现孩子真的有所改善,那种看着孩子舒服起来的喜悦感,真的无法用言语形容。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治病”,更让我体会到了亲手为孩子缓解不适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评分

我一直很想给孩子找到一本好用的穴位图卡,市面上也看过不少,但总觉得不够直观,或者解释得太深奥,作为普通家长很难上手。直到我看到了这本《小儿特效穴位使用图卡》,简直是眼前一亮!首先,它摒弃了那些繁复的理论和长篇大论,直接用精美的插图把每个穴位的位置、主治病症以及最关键的操作手法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图卡”形式,每一张卡片都像一个小小的教学视频,我只需要看图就能明白大概,再结合简单的文字说明,几乎一学就会。而且,它的穴位选择非常实用,都是小儿常见病,比如感冒、咳嗽、积食、夜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做父母最头疼的问题,现在有了这本图卡,感觉心里有了底,不再手足无措。卡片的材质也很好,不易撕裂,摸起来手感也很棒,放在家里也不会显得突兀,反而像一本精致的育儿工具书。孩子生病的时候,我不再需要手忙脚乱地翻阅各种书籍,或者去网上搜索那些真假难辨的信息,直接拿出图卡,找到对应的穴位,轻轻松松就能进行家庭保健,这种安心感是金钱买不到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