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枯樹賦》為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本書選取瞭戲鴻堂、聽雨樓等兩種種有影響力版本以及趙孟頫、董其昌、姚孟起等三種臨本,內容豐富。
②所收五種版本以條陳方式呈現,便於讀者領略不同版本的特色。
③四色精印,布脊裝幀,可180度平鋪,便於臨寫。
④書後附有曆代集評以及釋文箋注等,便於對此帖的深度閱讀。
《枯樹賦》,南北朝時期庾信撰。庾氏頗擅文學,然時命多舛,先遭“侯景之亂”而齣逃江陵,後因國滅而終生羈留北方。《枯樹賦》一文乃藉物寓人,以樹木之榮枯,嘆己身之遭際,賦文低迴纏綿,感慨良深。據雲:“庾信初至北方,文士多輕之,將《枯樹賦》示之,自後無敢言。”其影響之大可見一斑。至唐代,褚遂良以行書書之,“如美女嬋娟,不勝羅綺之態”,遂與賦文並稱二絕。褚氏所書墨跡,據雲曾藏壽春魏綸處;同時另有響搨本傳世,然皆已不可蹤跡。今常見者,有《戲鴻堂帖》《玉煙堂帖》《聽雨樓法帖》及《鄰蘇園帖》等刻本數種,而尤以《聽雨樓法帖》為精。因“庾子山此賦有名江左,得河南書,可稱兩絕”,所以曆來臨習者頗多,如趙孟頫、董其昌、姚孟起等人均有墨跡或刻帖傳世。且諸傢所摹,既注重汲取原作精髓,又能融入自傢麵目。以趙孟頫臨本為例,有論書者品評道:“褚書既極秀逸,有美女嬋娟,不勝羅綺之態;趙則穩密端潤,往往得筆外意,俱在山陰堂室間,正不當以時代論也。”可見這些臨摹本也極具價值。有鑒於此,我們精選瞭《戲鴻堂帖》本、《聽雨樓法帖》本以及上述三人臨本,予以整理齣版。需要說明的是,目前所見歸入趙孟頫名下的《枯樹賦》有兩種,其一嘗刻入《鬆雪齋法書墨刻》,後為日本人小川廣己所藏;其一為民國間有正書局所影本(以下稱“有正書局本”),墨跡下落不明。本書條陳部分採用有正書局本,而將小川廣己本附於書後。除此而外,書後還附錄瞭曆代集評和釋文箋注,希望對研讀有所脾益。
①褚遂良(596-659),字登善,唐朝政治傢、書法傢,杭州錢塘人,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博學多纔,精通文史,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傢”。
②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漢族,號鬆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傢、畫傢、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③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鬆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傢。
這是一部結構嚴謹,邏輯清晰的學術性著作,但其行文風格卻齣乎意料地流暢和富有感染力。作者在引用前人論述時,處理得非常高明,他不是簡單地羅列文獻,而是將其融入到自己的論證體係中,形成瞭一種古今對話的張力。書中對於某些特定書體流變脈絡的梳理,細緻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每一個分支節點的演變都有可靠的史料支撐,令人信服。對於那些想要係統深入研究書法史的同道中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迄今為止最可靠的參照係之一。我花瞭整整一周的時間,對照著書中的圖版和解析,重新審視瞭我臨摹已久的作品,竟然發現過去很多理解上的偏差和誤區,都被這本書一一指正瞭。它像一把鋒利的解剖刀,精準地切開瞭曆史的迷霧,展現齣藝術發展最真實的肌理。
評分這本書最讓人稱道之處,在於它突破瞭傳統技法指南的窠臼,轉而探討瞭一種更為宏大的“書寫哲學”。它探討的不是如何運筆,而是“為什麼而寫”,以及“寫齣來的東西應該承載何種時代精神”。作者將書法藝術置於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下,將其視為一種社會儀式、一種文人自處的哲學方式。這種宏大敘事的手法,使得即便是對具體筆法不甚精通的普通讀者,也能從中獲得深刻的啓發。書中對“氣韻生動”的闡釋,跳齣瞭形體描摹的束縛,上升到瞭對生命力的贊頌,讀來令人心潮澎湃。這使得這本書的受眾群體被極大地拓寬,它不再僅僅是書法傢的工具書,更是一本麵嚮所有追求精神自由和審美高度的知識分子的良師益友。
評分說實話,我當初買這本書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畢竟市麵上關於書法理論的書籍汗牛充棟,真正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實在不多。但翻開第一頁,我就知道這次是淘到寶瞭。這本書的敘事角度非常獨特,它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學院派的教科書式的講解,反而更像是一位飽經風霜的前輩,在爐火旁,娓娓道來他畢生的心得與感悟。他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來闡釋復雜的結構問題,比如將結體比作建築的承重牆,將飛白比作樂麯中的休止符,這種接地氣的錶達方式,極大地拉近瞭讀者與傳統藝術的距離。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意在筆先”的章節,作者通過分析幾位大師在創作瞬間的心理活動,成功地捕捉到瞭藝術創作中那轉瞬即逝的靈感火花,讓人在閱讀時,仿佛也參與瞭那場與宣紙的對話。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寫字”的理解都提升瞭一個層次,不再是單純的手部動作模仿,而更接近於一種精神世界的投射。
評分這部作品的藝術造詣著實令人嘆為觀止。從裝幀設計上便能感受到一股沉穩而內斂的氣息,皮革與宣紙的結閤,恰到好處地傳達瞭某種跨越時空的厚重感。內頁的排版布局極為考究,留白的處理如同呼吸一般自然,讓讀者的目光能在字裏行間得到充分的休憩。更不用說那些精選的墨跡,無論是濃淡乾濕,都仿佛能觸摸到古代書傢指尖的溫度。特彆是那些關於筆法演變的長篇論述,作者深入淺齣地剖析瞭不同時代書傢對綫條力量的理解,那種對細節的極緻打磨,讓人忍不住要拿起毛筆,在宣紙上親自去體會那種微妙的提按頓挫。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視覺與精神的盛宴,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如同樂麯的變奏,流暢而富有層次感。對於真正熱愛書法藝術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案頭必備的寶典,值得反復摩挲品讀,從中汲取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
評分閱讀體驗方麵,這本書的處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反麵教材,但反過來說,它也清晰地標示瞭“什麼樣的書不該齣版”。開本設計得過於龐大,難以在一般書桌上舒適地翻閱;印刷的著墨點也時有偏差,有些本該濃重的部分顯得灰暗模糊,完全喪失瞭原作的精氣神。更彆提索引和目錄的設計,簡直是一場災難,查找特定章節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盡管內容本身也許蘊含著深奧的學問,但如此糟糕的物理呈現,極大地削弱瞭閱讀的愉悅感和學習的效率。我不得不承認,內容上的價值很難彌補裝幀和印刷上的巨大缺陷,希望未來再版時,齣版方能給予足夠的重視,畢竟,優秀的文字值得更精良的載體來承載。
評分比想像的要好,褚遂良書法精湛,可以細細的揣摩學習
評分不錯 好書 快遞快。
評分①《枯樹賦》為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本書選取瞭戲鴻堂、聽雨樓等兩種種有影響力版本以及趙孟頫、董其昌、姚孟起等三種臨本,內容豐富。
評分很好?。喜歡。。喜歡。。
評分趁京東活動入瞭好多書,買來後慢慢品讀…看完後再買
評分這書一般情況,看看而已,說不上多值得買。現在搶個捲太難瞭,也好,有效的控製瞭買書速度,省瞭錢,感謝規則設計者的良苦用心,替讀者考慮,怕我鬍買亂買呀,嗬嗬
評分這套不錯,適閤臨帖用,非常喜歡
評分褚遂良行書其實也相當厲害,可惜沒有多少原作留存,不過這本學起來也很有味道。
評分前半本很好,最後印刷就太敷衍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