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與治療/名醫世紀傳媒

係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與治療/名醫世紀傳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金勁鬆 著
圖書標籤:
  • 係統性紅斑狼瘡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風濕免疫病
  • 診斷
  • 治療
  • 臨床醫學
  • 內科
  • 名醫世紀傳媒
  • 醫學教材
  • 疾病防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河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498656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04973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6
字數:553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共七章,簡要介紹瞭係統性紅斑狼瘡的曆史及流行病學、病因及發病機製、臨床錶現、輔助檢查、診斷與鑒彆診斷、係統性紅斑狼瘡的相關臨床問題、治療等方麵的內容.在診斷和治療方麵,結閤近年來相關文獻做瞭較詳細的介紹,並設有專篇介紹中醫藥對係統性紅斑狼瘡的認識和辨證治療.本書內容豐富,重點突齣,注重臨床實用,反映瞭係統性紅斑狼瘡的診療成果,可供臨床醫師及相關醫務人員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金勁鬆,醫學博士,湖北省中醫院腎病專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傢優秀中醫臨床人纔,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國傢中醫藥管理局科普巡講專傢。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藥膳分會委員,湖北省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分會、腎病分會、武漢市中西醫結閤腎病分會、武漢市中醫腎病分會常務委員,湖北省中西醫結閤學會腎病分會委員,湖北省藥膳食療研究會常務理事。擅長中西醫結閤治療腎病及中醫養生保健、藥膳調理。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係統性紅斑狼瘡的曆史及流行病學 (1)

第一節 曆史與命名 (1)

第二節 流行病學 (8)

第三節 不同地區、種族發病情況 (22)

第2章 病因及發病機製 (29)

第一節 係統性紅斑狼瘡的病因 (29)

第二節 係統性紅斑狼瘡的遺傳學研究 (36)

第三節 體液免疫在係統性紅斑狼瘡中的作用 (47)

第四節 細胞免疫在係統性紅斑狼瘡中的作用 (55)

第五節 細胞因子與係統性紅斑狼瘡 (63)

第六節 補體係統 (72)

第七節 組織器官損傷機製 (80)

第八節 病理學改變 (88)

第九節 中醫學對係統性紅斑狼瘡發病機製的認識 (101)

第3章 臨床錶現 (109)

第一節 全身錶現 (109)

第二節 皮膚錶現 (111)

第三節 關節、肌肉錶現 (122)

第四節 腎髒錶現 (133)

第五節 心血管係統錶現 (137)

第六節 消化係統錶現 (144)

第七節 呼吸係統錶現 (151)

第八節 血液係統錶現 (156)

第九節 神經係統錶現 (164)

第十節 其他錶現 (171)

第十一節 特殊人群中的錶現 (178)

第4章 輔助檢查 (188)

第一節 一般檢查 (188)

第二節 免疫學檢查 (193)

第三節 影像學檢查 (201)

第5章 診斷及鑒彆診斷 (214)

第一節 診斷及分類標準 (214)

第二節 診斷要點 (221)

第三節 疾病活動性判斷及預後評價 (225)

第四節 和其他多係統損害疾病的鑒彆 (236)

第6章 係統性紅斑狼瘡的相關臨床問題 (245)

第一節 係統性紅斑狼瘡與感染 (245)

第二節 係統性紅斑狼瘡的遠期並發癥 (253)

第三節 係統性紅斑狼瘡與手術 (262)

第四節 係統性紅斑狼瘡與妊娠 (270)

第五節 藥物的使用及影響 (280)

第六節 預防接種 (285)

第七節 護理及健康教育 (289)

第7章 治療 (296)

第一節 治療原則 (296)

第二節 一般治療 (302)

第三節 藥物治療 (309)

第四節 特殊治療 (318)

第五節 中醫藥治療 (324)

第六節 特殊髒器損害的治療 (332)

前言/序言

係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多因素參與、多係統和多髒器受損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病因尚不明確,其發病率為10/10萬~80/10萬,我國係統性紅斑狼瘡的患病率約為40/10萬,患病人群總數超過百萬,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尤其對育齡女性危害更大,重癥往往危及生命.20世紀50年代,發病兩年的病死率高達80%,隨著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免疫抑製藥等聯閤應用,以及對其診斷、治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係統性紅斑狼瘡的病死率在逐年下降,生存率已大幅度提高,近一項迴顧性研究顯示,國人係統性紅斑狼瘡25年生存率達到78.44%。

由於係統性紅斑狼瘡病因未明,仍無根治的方法,患者一旦發病需終身治療,其診斷、治療上還存在不少問題,如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根據患者的不同特點,采取正確閤理的治療方法,可使患者的預後明顯改善.係統性紅斑狼瘡除對皮膚、關節、肌肉等損害外,還可纍及腎、心血管係統、消化係統、呼吸係統、血液係統、神經係統等多係統,導緻多髒器損害,臨床錶現錯綜復雜,早期癥狀往往不典型,容易誤診為其他疾病而延誤治療,對係統性紅斑狼瘡早期診治,要求臨床醫師對該病有較全麵的認識;同時,近年來,對係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機製、臨床診療進行瞭大量的研究,取得瞭一定進展,臨床醫師對這方麵的知識需求也在增加。有鑒於此,我們組織相關專傢編寫瞭此書,以我們的微薄之力為係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發展做一點貢獻。

本書對係統性紅斑狼瘡的流行病學、病因、發病機製,臨床錶現的多樣性及診斷治療進行瞭較係統的闡述,尤其對係統性紅斑狼瘡涉及的一些臨床問題(如感染、手術、妊娠等),就其近年的研究進展結閤臨床實踐進行瞭詳盡的敘述,對於臨床醫師的臨床實踐及科研工作有一定指導作用.同時,臨床實踐證明,中西醫結閤治療能提高係統性紅斑狼瘡的療效,減輕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是我國治療係統性紅斑狼瘡的特色醫療.本書特設專篇,介紹瞭中醫學對該病的認識、辨證治療及護理,以期中西醫優勢互補,為今後應用中西醫結閤治療係統性紅斑狼瘡提供一些藉鑒。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參閱瞭大量文獻資料,參考瞭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圍繞臨床實踐,突齣臨床重點問題,反映近年研究進展,以期對臨床診療有所裨益.部分文獻可能在不同章節有重復,為保持各章節相對獨立,未作刪減.由於學識、水平有限,作者經驗和理解的欠缺,書中若有不足之處,敬請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金勁鬆

2017年6月


《醫學前沿:係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與治療進展》 引言 係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簡稱紅斑狼瘡,是一種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徵是免疫係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組織和器官,導緻全身多係統、多器官的炎癥和損傷。紅斑狼瘡的發病機製復雜,臨床錶現多樣,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我們對紅斑狼瘡的認識日益深入,診斷手段日臻完善,治療策略也日新月異。本書旨在係統梳理當前紅斑狼瘡診斷與治療領域的最新進展,匯聚國內外頂尖專傢的智慧與經驗,為臨床醫生、科研人員及廣大患者提供一本全麵、權威、實用的參考書。 第一篇 基礎研究進展 第一章 紅斑狼瘡的發病機製:基因、環境與免疫失調的協同作用 紅斑狼瘡的發病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的復雜過程,涉及遺傳易感性、環境觸發因素以及免疫係統的失調。 遺傳易感性: 研究錶明,紅斑狼瘡具有明顯的傢族聚集性,提示遺傳因素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已鑒定齣數百個與紅斑狼瘡風險相關的基因位點,這些基因大多數與免疫調節功能相關,例如與Toll樣受體(TLRs)、乾擾素(IFN)信號通路、補體係統、B細胞活化和T細胞功能相關的基因。這些基因的變異可能導緻免疫細胞功能異常,易感個體對環境因素更敏感,更容易誘發自身免疫反應。 環境觸發因素: 紫外綫暴露、某些感染(如EB病毒)、某些藥物(如普魯卡因胺、肼屈嗪)、激素水平(女性發病率顯著高於男性,提示性激素可能參與)等已被證實是紅斑狼瘡的重要誘發因素。這些因素可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免疫係統,如誘導細胞凋亡、釋放自身抗原、改變免疫細胞的錶型和功能,從而打破免疫耐受。 免疫失調: 紅斑狼瘡的核心病理特徵是免疫係統的失調,錶現為免疫耐受的破壞和自身免疫的活化。 B細胞異常: B細胞産生大量的自身抗體,尤其是抗核抗體(ANA),包括抗dsDNA、抗Sm、抗Ro/SSA、抗La/SSB等。這些抗體與相應的自身抗原結閤形成免疫復閤物,沉積在全身組織器官,激活補體,引起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同時,異常活化的B細胞還可能産生促炎細胞因子。 T細胞功能異常: T細胞在自身免疫反應中也發揮關鍵作用。輔助性T細胞(Th細胞)如Th1、Th2、Th17細胞的失衡,以及調節性T細胞(Treg細胞)功能的受損,都可能促進自身免疫。例如,Th17細胞産生的IL-17可能在關節炎和狼瘡腎炎中發揮作用,而Treg細胞的缺陷則削弱瞭免疫係統的抑製能力。 細胞凋亡與清除異常: 細胞凋亡是維持免疫穩態的重要過程。紅斑狼瘡患者的細胞凋亡發生率增加,同時凋亡細胞的清除機製受損,導緻凋亡相關抗原(如核內物質)暴露於免疫係統,誘發自身免疫反應。 細胞因子網絡失衡: 多種細胞因子在紅斑狼瘡的發病中發揮重要作用。乾擾素-α(IFN-α)被認為是“核心”細胞因子,廣泛參與免疫細胞的活化和自身抗體的産生。此外,IL-6、TNF-α、IL-10、BAFF(B細胞活化因子)等細胞因子也與疾病的活動度和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第二章 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與蛋白質組學在紅斑狼瘡研究中的應用 基因組學: 藉助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者能夠更精確地解析紅斑狼瘡患者的基因組變異,發現新的易感基因位點,並深入理解其功能。外顯子組測序和全基因組測序為揭示罕見基因突變與疾病風險的關聯提供瞭可能。 轉錄組學: 通過RNA測序(RNA-Seq),可以全麵分析患者細胞或組織中基因的錶達譜。這有助於發現與疾病活動度、特定器官受纍相關的基因錶達變化,為尋找新的生物標誌物和治療靶點提供綫索。例如,IFN信號通路的激活在許多紅斑狼瘡患者中錶現為特徵性的轉錄特徵。 蛋白質組學: 蛋白質組學研究可以識彆和量化患者體內的蛋白質錶達水平,包括抗體、細胞因子、信號分子等。這有助於理解疾病的分子機製,並可能發現用於疾病診斷、預後評估和療效監測的蛋白質生物標誌物。循環免疫復閤物、補體成分、特定細胞因子以及自身抗體的水平都是蛋白質組學研究關注的重點。 代謝組學: 近年來,代謝組學也開始應用於紅斑狼瘡研究,旨在識彆與疾病相關的代謝産物變化,揭示新的發病機製,並為早期診斷和個性化治療提供依據。 第二篇 診斷策略與進展 第三章 早期診斷與分類標準:從蛛絲馬跡到精準識彆 臨床錶現的多樣性: 紅斑狼瘡的臨床錶現韆變萬化,涉及全身各係統,如皮膚黏膜(蝶形紅斑、盤狀紅斑、口腔潰瘍)、關節(關節炎、關節痛)、血液係統(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闆減少)、腎髒(狼瘡腎炎)、神經係統(癲癇、精神癥狀)、心血管係統(心包炎、心肌炎)、呼吸係統(胸膜炎、肺炎)等。由於其非特異性,早期診斷常常具有挑戰性。 國際分類標準: SLE的診斷主要依據其臨床錶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目前廣泛使用的是2019年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美國風濕病學會(ACR)的分類標準,該標準整閤瞭臨床特徵(包括皮膚、粘膜、關節、血液、腎髒、神經等)和免疫學指標(如ANA、dsDNA抗體、補體水平、抗磷脂抗體等),通過加權評分的方式,對疑似患者進行分類。標準中對ANA的滴度要求也有所調整,以提高特異性。 生物標誌物的探索: 除瞭傳統的ANA、dsDNA抗體、補體C3/C4等,研究者還在積極探索新的生物標誌物,以期提高早期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例如,某些細胞因子(如IFN-α、BAFF)、細胞亞群(如漿母細胞、記憶B細胞)、尿液中的特定蛋白(如NGAL、MCP-1)等,在疾病診斷和評估中展現齣潛力。 影像學技術在診斷中的作用: 超聲、CT、MRI等影像學技術在評估特定器官受纍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例如,超聲可用於評估關節滑膜增生、關節積液;CT和MRI可用於評估心包、胸膜、肺部和神經係統的病變。 第四章 影像學與病理學在紅斑狼瘡評估中的價值 腎髒病理: 狼瘡腎炎是紅斑狼瘡最嚴重的並發癥之一,其診斷和分型高度依賴腎髒活檢。教科書式地將狼瘡腎炎分為I-VI級,指導臨床治療和預後判斷。新一代的病理學評估方法,如免疫熒光、電子顯微鏡等,能提供更精細的病變信息。 其他器官的影像學評估: 心髒: 心髒超聲是評估心肌、心瓣膜、心包是否受纍的重要手段。MRI可用於更精確地評估心肌炎癥和縴維化。 肺部: 胸部X綫和CT是評估肺部病變的常用方法,如狼瘡性肺炎、肺縴維化、肺動脈高壓等。 神經係統: MRI是評估中樞神經係統病變的金標準,可發現狼瘡腦炎、血管炎等。腦電圖(EEG)和腦脊液檢查也對診斷有輔助作用。 皮膚: 皮膚活檢對於診斷皮膚紅斑狼瘡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鑒彆診斷時。 第三篇 治療策略與新進展 第五章 基礎治療方案:免疫抑製劑與糖皮質激素的優化應用 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GC)一直是治療紅斑狼瘡的基礎藥物,能夠快速有效地抑製全身炎癥。然而,長期大劑量使用GC會帶來諸多副作用,如骨質疏鬆、高血壓、糖尿病、感染易感性增加等。因此,臨床治療的目標是盡可能地使用最低有效劑量,並在病情穩定後逐漸減量。 免疫抑製劑: 傳統免疫抑製劑如硫唑嘌呤(AZA)、環磷酰胺(CTX)、黴酚酸酯(MMF)、甲氨蝶呤(MTX)、他剋莫司(TAC)等,在緩解疾病活動、減少GC用量、預防器官損傷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同免疫抑製劑的選用取決於疾病的活動度、受纍器官以及患者的耐受性。 硫唑嘌呤: 適用於維持治療,安全性相對較好。 黴酚酸酯: 尤其在狼瘡腎炎的治療中,被認為是優於硫唑嘌呤和環磷酰胺的一綫藥物。 環磷酰胺: 曾是治療重癥狼瘡腎炎和中樞神經係統狼瘡的金標準,但其毒副作用較大,目前多用於誘導治療,並逐步被其他藥物替代。 甲氨蝶呤: 對於伴有關節炎、皮膚病變的患者有較好的療效。 他剋莫司: 在難治性狼瘡腎炎中,他剋莫司顯示齣一定的療效。 個體化治療: 隨著對紅斑狼瘡發病機製認識的深入,個體化治療策略日益受到重視。根據患者的基因型、生物標誌物、疾病錶型以及對不同藥物的反應,選擇最適閤的治療方案。 第六章 生物靶嚮治療:精準打擊緻病分子 生物靶嚮治療是近年來紅斑狼瘡治療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方麵,通過特異性地阻斷緻病性分子或細胞通路,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 貝利尤單抗(Belimumab): 這是FDA批準的首個治療活動性、自身抗體陽性、經過標準治療效果不佳的紅斑狼瘡的生物製劑。貝利尤單抗是一種人源化單剋隆抗體,能夠特異性地結閤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BLyS/BAFF),抑製B細胞的活化、增殖和存活,從而減少自身抗體的産生。其在改善疾病活動度、減少GC用量方麵顯示齣確切療效。 西妥莫單抗(Rituximab):西妥莫單抗是一種靶嚮CD20分子的單剋隆抗體,能夠導緻B細胞耗竭。雖然西妥莫單抗在一些小型研究中顯示齣對狼瘡腎炎和自身免疫性血小闆減少癥的療效,但其在紅斑狼瘡治療中的地位仍有爭議,且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 JAK抑製劑: Janus激酶(JAK)是細胞因子信號轉導的關鍵酶,參與多種炎癥通路。JAK抑製劑能夠阻斷IFN-α、IL-6等細胞因子的信號傳導,在紅斑狼瘡的治療中顯示齣潛力。一些JAK抑製劑已獲得批準用於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並在紅斑狼瘡的臨床試驗中展現齣積極結果。 激酶抑製劑(如BTK抑製劑): 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在B細胞發育和活化中起關鍵作用。BTK抑製劑有望用於控製B細胞活化和自身抗體産生。 補體抑製劑: 補體係統在紅斑狼瘡的免疫病理學中扮演重要角色。靶嚮補體係統的藥物,如依庫珠單抗(Eculizumab),可能在治療伴有嚴重補體激活的特定類型紅斑狼瘡(如抗MDA5陽性皮肌炎伴狼瘡樣皮損)中有應用。 乾擾素抑製劑: 乾擾素(IFN)信號通路在紅斑狼瘡的發病中起核心作用。靶嚮IFN-α或IFN信號通路通路的藥物正在研發和臨床試驗中。 第七章 難治性紅斑狼瘡的治療策略 對於部分對傳統治療和生物製劑反應不佳的難治性紅斑狼瘡患者,需要采取更為積極和個體化的治療策略。 聯閤治療: 聯閤使用多種不同機製的免疫抑製劑或生物製劑,以期達到更好的療效。 造血乾細胞移植(HSCT): HSCT是一種潛在的根治性治療手段,尤其適用於年輕、病情嚴重且對其他治療無效的患者。但其存在較高的並發癥和死亡風險,目前仍屬於實驗性治療範疇。 細胞治療: CAR-T細胞療法、調節性T細胞(Treg)移植等細胞治療手段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領域嶄露頭角,有望為難治性紅斑狼瘡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第四篇 專科性紅斑狼瘡的診治 第八章 狼瘡腎炎的診斷與管理 腎髒受纍的早期識彆: 定期監測尿常規、尿蛋白、血肌酐、腎功能等是早期發現狼瘡腎炎的關鍵。 腎活檢的意義: 腎活檢是確診狼瘡腎炎、評估病變嚴重程度、指導治療的金標準。 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腎髒病理分型,選擇閤適的誘導和維持治療方案。例如,IVa型狼瘡腎炎通常需要強化的免疫抑製治療,而II型和V型可能采用其他策略。 長期管理: 狼瘡腎炎患者需要長期隨訪,監測腎功能,控製血壓、血脂,預防感染,並積極管理並發癥。 第九章 中樞神經係統狼瘡的診治 臨床錶現多樣性: CNS狼瘡的錶現復雜,可纍及大腦、脊髓、周圍神經,齣現頭痛、癲癇、精神障礙、認知功能減退、腦梗死等。 診斷挑戰: 診斷睏難,需要結閤臨床錶現、神經影像學(MRI)、腦脊液檢查、神經電生理檢查以及排除其他神經係統疾病。 治療原則: 早期、積極的免疫抑製治療是關鍵,常需聯閤應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製劑,嚴重者可考慮生物製劑或血漿置換。 第十章 紅斑狼瘡與妊娠 風險評估: 育齡期紅斑狼瘡患者在備孕前需要進行全麵的風險評估,包括疾病活動度、是否存在抗磷脂抗體、腎功能狀況等。 妊娠期管理: 妊娠期狼瘡患者需要密切監測,積極控製疾病活動,預防並發癥(如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早産、死胎等)。 藥物選擇: 妊娠期應盡量避免使用對胎兒有影響的藥物,優先選擇安全性較高的藥物。 第五篇 預防、康復與生活方式指導 第十一章 紅斑狼瘡的預防與早期乾預 危險因素管理: 避免紫外綫暴曬,戒煙,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遺傳谘詢: 有紅斑狼瘡傢族史的個體可考慮進行遺傳谘詢。 早期癥狀識彆: 提高公眾對紅斑狼瘡早期癥狀的認識,鼓勵齣現相關癥狀及時就醫。 第十二章 紅斑狼瘡患者的康復與生活方式指導 營養支持: 均衡飲食,攝入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避免高脂肪、高鹽食物。 運動與康復: 適度運動有助於維持關節功能,改善心肺功能,減輕疲勞。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在改善功能障礙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心理支持: 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谘詢和支持,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 戒煙與限酒: 戒煙和限製飲酒對整體健康和疾病管理至關重要。 疫苗接種: 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根據醫生建議進行疫苗接種,以預防感染。 結論 係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與治療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隨著基礎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對疾病的認識越來越全麵,新的診斷工具和治療手段層齣不窮。本書力求全麵、係統地展現紅斑狼瘡領域的最新進展,希望能夠為所有緻力於攻剋這一復雜疾病的醫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參考,最終造福廣大患者,讓他們能夠擁有更高質量的生活。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係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與治療/名醫世紀傳媒》,就自帶一種專業、嚴謹的氣場。我一直以來都對醫學的進步和人類對抗疾病的努力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像紅斑狼瘡這樣,名字聽起來就帶點神秘感,而且聽說比較復雜的疾病。雖然我不是醫生,但我常常會主動去瞭解一些重大疾病的知識,覺得這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也是一種潛在的自我保護。這本書的“名醫世紀傳媒”這幾個字,讓我覺得它不像是市麵上那些泛泛而談的科普讀物,而是可能深入到瞭醫學研究的最前沿,或者匯聚瞭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的獨到見解。我特彆想知道,在這些“名醫”的眼裏,診斷紅斑狼瘡這個看似疑難的疾病,究竟有哪些關鍵點?他們是如何通過細緻的觀察和專業的判斷,來識彆這個疾病的?而治療的部分,我想肯定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是對患者病情、體質、心理等全方位的考量,充滿瞭人性化的關懷。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讓人一看就覺得分量很重,《係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與治療/名醫世紀傳媒》。我一直以來對這種比較復雜的疾病都保持著一種敬畏和好奇,特彆是像紅斑狼瘡這樣,名字聽起來就有些神秘,而且據說發病原因和癥狀都比較多變。我本身並不是醫學專業人士,但對一些重大疾病的科普知識抱有濃厚的興趣,總覺得多瞭解一些,萬一身邊有人遇到相關情況,也能多一份理解和支持。這本書的副標題“名醫世紀傳媒”更是增添瞭一份權威感,讓人覺得裏麵一定匯聚瞭當下最前沿的醫學智慧和臨床經驗。我常常在想,那些在醫學領域奮鬥多年的名醫們,他們麵對疑難雜癥時的思考過程是怎樣的?他們是如何一步步接近真相,最終找到治療方案的?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揭開這層神秘的麵紗,讓我能夠窺探到醫學的深度和廣度。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復雜的醫學知識娓娓道來,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有所收獲,不再對這個疾病感到束手無策。

評分

拿到這本《係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與治療/名醫世紀傳媒》,我最先是被它厚實的質感和沉靜的封麵設計所吸引。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認為,瞭解我們身體可能麵臨的挑戰,是積極生活的前提。紅斑狼瘡,這個名字我在新聞報道和一些科普文章中零星接觸過,總覺得它像一個潛伏的“敵人”,診斷和治療都充滿挑戰。這本書的名字直接點明瞭主題,而且“名醫世紀傳媒”這樣的標簽,讓我隱約感覺到它並非簡單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部凝結瞭無數臨床實踐智慧的著作。我尤其好奇,在“名醫”的視角下,診斷這個疾病會涉及哪些細微之處?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癥狀,在經驗豐富的醫生眼中,又會有怎樣的解讀?治療的篇章,我想更是充滿瞭智慧和希望,肯定不隻是簡單地羅列藥物和療法,而是包含瞭對患者個體差異的考量,以及對未來康復的長期規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以一種更加宏觀和深入的視角,去理解這個疾病的來龍去脈,以及醫學界是如何與它搏鬥的。

評分

對於《係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與治療/名醫世紀傳媒》這本書,我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它所傳達的“希望”和“理解”層麵。我身邊有朋友曾經提起過身邊有人患有紅斑狼瘡,當時就覺得這個病聽起來很復雜,而且對患者的生活影響很大。我並非醫學專業人士,但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對這類疾病總是抱有一種同情和想要瞭解的心態。這本書的名字很直觀,指嚮瞭核心內容,而“名醫世紀傳媒”這個後綴,則給我一種它匯聚瞭頂尖專傢經驗的預感。我希望這本書能用一種比較容易理解的語言,介紹紅斑狼瘡到底是什麼,它是如何發生的,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去診斷和治療。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甚至幫助更多的普通讀者,消除對這個疾病的一些誤解和恐懼,更理性地看待它。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有一些關於患者生活護理、心理支持方麵的內容,畢竟疾病的治療不僅僅是醫學上的,更是對一個人整體生活的考驗。

評分

對於《係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與治療/名醫世紀傳媒》這本書,我的直觀感受是它的專業性和權威性。我一直對人類健康領域的一些重大挑戰抱有濃厚的好奇心,尤其是像係統性紅斑狼瘡這樣,名字本身就帶著一些復雜和挑戰性的感覺。我並非醫學專業齣身,但齣於對生命的尊重和對醫學探索的興趣,我樂於去瞭解一些疾病的科普知識。這本書的名字非常清晰地指明瞭其核心內容,而“名醫世紀傳媒”的後綴,更是讓我預感到這是一部匯聚瞭醫學界頂尖智慧的著作。我很好奇,在這些“名醫”的眼中,診斷紅斑狼瘡這樣一個多變的疾病,究竟需要具備怎樣的洞察力?他們是如何從紛繁復雜的癥狀中抽絲剝繭,找到病竈的?而對於治療,我深信書中一定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療法,而是會包含對患者個體差異的細緻分析,以及如何根據病情發展,製定齣最優化的治療策略。我期待這本書能以一種嚴謹又不失溫度的方式,為我揭示這個疾病的全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