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七章,简要介绍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历史及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临床问题、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并设有专篇介绍中医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和辨证治疗.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注重临床实用,反映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疗成果,可供临床医师及相关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金劲松,医学博士,湖北省中医院肾病专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普巡讲专家。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分会、肾病分会、武汉市中西医结合肾病分会、武汉市中医肾病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分会委员,湖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常务理事。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及中医养生保健、药膳调理。
第1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历史及流行病学 (1)
第一节 历史与命名 (1)
第二节 流行病学 (8)
第三节 不同地区、种族发病情况 (22)
第2章 病因及发病机制 (29)
第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 (29)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学研究 (36)
第三节 体液免疫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 (47)
第四节 细胞免疫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 (55)
第五节 细胞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63)
第六节 补体系统 (72)
第七节 组织器官损伤机制 (80)
第八节 病理学改变 (88)
第九节 中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认识 (101)
第3章 临床表现 (109)
第一节 全身表现 (109)
第二节 皮肤表现 (111)
第三节 关节、肌肉表现 (122)
第四节 肾脏表现 (133)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表现 (137)
第六节 消化系统表现 (144)
第七节 呼吸系统表现 (151)
第八节 血液系统表现 (156)
第九节 神经系统表现 (164)
第十节 其他表现 (171)
第十一节 特殊人群中的表现 (178)
第4章 辅助检查 (188)
第一节 一般检查 (188)
第二节 免疫学检查 (193)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 (201)
第5章 诊断及鉴别诊断 (214)
第一节 诊断及分类标准 (214)
第二节 诊断要点 (221)
第三节 疾病活动性判断及预后评价 (225)
第四节 和其他多系统损害疾病的鉴别 (236)
第6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临床问题 (245)
第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感染 (245)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远期并发症 (253)
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手术 (262)
第四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妊娠 (270)
第五节 药物的使用及影响 (280)
第六节 预防接种 (285)
第七节 护理及健康教育 (289)
第7章 治疗 (296)
第一节 治疗原则 (296)
第二节 一般治疗 (302)
第三节 药物治疗 (309)
第四节 特殊治疗 (318)
第五节 中医药治疗 (324)
第六节 特殊脏器损害的治疗 (332)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多系统和多脏器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病率为10/10万~80/10万,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病率约为40/10万,患病人群总数超过百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尤其对育龄女性危害更大,重症往往危及生命.20世纪50年代,发病两年的病死率高达80%,随着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等联合应用,以及对其诊断、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死率在逐年下降,生存率已大幅度提高,近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国人系统性红斑狼疮25年生存率达到78.44%。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未明,仍无根治的方法,患者一旦发病需终身治疗,其诊断、治疗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采取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使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除对皮肤、关节、肌肉等损害外,还可累及肾、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导致多脏器损害,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诊治,要求临床医师对该病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近年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临床诊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临床医师对这方面的知识需求也在增加。有鉴于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此书,以我们的微薄之力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发展做一点贡献。
本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诊断治疗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尤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涉及的一些临床问题(如感染、手术、妊娠等),就其近年的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践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对于临床医师的临床实践及科研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同时,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减轻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是我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色医疗.本书特设专篇,介绍了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辨证治疗及护理,以期中西医优势互补,为今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一些借鉴。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参考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围绕临床实践,突出临床重点问题,反映近年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诊疗有所裨益.部分文献可能在不同章节有重复,为保持各章节相对独立,未作删减.由于学识、水平有限,作者经验和理解的欠缺,书中若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金劲松
2017年6月
这本书的标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与治疗/名医世纪传媒》,就自带一种专业、严谨的气场。我一直以来都对医学的进步和人类对抗疾病的努力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像红斑狼疮这样,名字听起来就带点神秘感,而且听说比较复杂的疾病。虽然我不是医生,但我常常会主动去了解一些重大疾病的知识,觉得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也是一种潜在的自我保护。这本书的“名医世纪传媒”这几个字,让我觉得它不像是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可能深入到了医学研究的最前沿,或者汇聚了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的独到见解。我特别想知道,在这些“名医”的眼里,诊断红斑狼疮这个看似疑难的疾病,究竟有哪些关键点?他们是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专业的判断,来识别这个疾病的?而治疗的部分,我想肯定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对患者病情、体质、心理等全方位的考量,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人一看就觉得分量很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与治疗/名医世纪传媒》。我一直以来对这种比较复杂的疾病都保持着一种敬畏和好奇,特别是像红斑狼疮这样,名字听起来就有些神秘,而且据说发病原因和症状都比较多变。我本身并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但对一些重大疾病的科普知识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多了解一些,万一身边有人遇到相关情况,也能多一份理解和支持。这本书的副标题“名医世纪传媒”更是增添了一份权威感,让人觉得里面一定汇聚了当下最前沿的医学智慧和临床经验。我常常在想,那些在医学领域奋斗多年的名医们,他们面对疑难杂症时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接近真相,最终找到治疗方案的?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让我能够窥探到医学的深度和广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医学知识娓娓道来,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有所收获,不再对这个疾病感到束手无策。
评分拿到这本《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与治疗/名医世纪传媒》,我最先是被它厚实的质感和沉静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认为,了解我们身体可能面临的挑战,是积极生活的前提。红斑狼疮,这个名字我在新闻报道和一些科普文章中零星接触过,总觉得它像一个潜伏的“敌人”,诊断和治疗都充满挑战。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明了主题,而且“名医世纪传媒”这样的标签,让我隐约感觉到它并非简单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部凝结了无数临床实践智慧的著作。我尤其好奇,在“名医”的视角下,诊断这个疾病会涉及哪些细微之处?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在经验丰富的医生眼中,又会有怎样的解读?治疗的篇章,我想更是充满了智慧和希望,肯定不只是简单地罗列药物和疗法,而是包含了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考量,以及对未来康复的长期规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以一种更加宏观和深入的视角,去理解这个疾病的来龙去脉,以及医学界是如何与它搏斗的。
评分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与治疗/名医世纪传媒》这本书,我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它所传达的“希望”和“理解”层面。我身边有朋友曾经提起过身边有人患有红斑狼疮,当时就觉得这个病听起来很复杂,而且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很大。我并非医学专业人士,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对这类疾病总是抱有一种同情和想要了解的心态。这本书的名字很直观,指向了核心内容,而“名医世纪传媒”这个后缀,则给我一种它汇聚了顶尖专家经验的预感。我希望这本书能用一种比较容易理解的语言,介绍红斑狼疮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去诊断和治疗。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甚至帮助更多的普通读者,消除对这个疾病的一些误解和恐惧,更理性地看待它。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患者生活护理、心理支持方面的内容,毕竟疾病的治疗不仅仅是医学上的,更是对一个人整体生活的考验。
评分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与治疗/名医世纪传媒》这本书,我的直观感受是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我一直对人类健康领域的一些重大挑战抱有浓厚的好奇心,尤其是像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样,名字本身就带着一些复杂和挑战性的感觉。我并非医学专业出身,但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医学探索的兴趣,我乐于去了解一些疾病的科普知识。这本书的名字非常清晰地指明了其核心内容,而“名医世纪传媒”的后缀,更是让我预感到这是一部汇聚了医学界顶尖智慧的著作。我很好奇,在这些“名医”的眼中,诊断红斑狼疮这样一个多变的疾病,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的洞察力?他们是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抽丝剥茧,找到病灶的?而对于治疗,我深信书中一定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疗法,而是会包含对患者个体差异的细致分析,以及如何根据病情发展,制定出最优化的治疗策略。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严谨又不失温度的方式,为我揭示这个疾病的全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