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栽培新技术

番茄栽培新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军,李贞霞,武英霞 著
图书标签:
  • 番茄
  • 栽培技术
  • 蔬菜种植
  • 农业科技
  • 设施农业
  • 高效农业
  • 园艺
  • 番茄种植
  • 农业生产
  • 种植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7493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2221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4
字数:12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番茄营养丰富,近年来随着需求量的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提高了产量和效益,但也带来了土壤障碍等一系列问题。本书作者根据番茄栽培技术科研成果、生产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编写了此书。全书内容充实,技术科学,通俗易懂,尤其是新技术应用和种植专家经验介绍更具指导性。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番茄生长发育习性,番茄类型与主栽品种,番茄育苗技术,露地番茄栽培技术,大棚番茄栽培技术,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技术,番茄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番茄栽培新技术应用,番茄安全栽培技术,番茄病虫害防治技术,番茄种植专家经验介绍等。全书内容充实,技术科学,操作性强,尤其是新技术应用和种植专家经验介绍更具指导性。

作者简介

沈军,男,博士,副教授,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主要从事设施园艺和无土栽培方面的研究,在《农业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章 番茄生长发育习性 1
一、植物学特征 1
二、生长发育期 5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7
第二章 番茄类型与主栽品种 11
一、番茄类型 12
二、主栽品种 13
第三章 番茄育苗技术 20
一、常规育苗 20
二、嫁接育苗 26
第四章 露地番茄栽培技术 29
一、茬口安排 29
二、品种选择 30
三、露地春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30
第五章 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35
一、大棚番茄早春栽培 35
二、大棚番茄越夏栽培 41

三、大棚番茄秋延后栽培 43
第六章 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技术 47
一、品种选择 47
二、培育壮苗 48
三、整地定植 48
四、田间管理 49
五、采收 52
第七章 番茄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53
一、番茄、毛菜、莴苣一年三茬高效栽培 53
二、西瓜、番茄一年两茬高效栽培 55
三、大棚番茄、茄子(菜椒)、莴笋一年三茬高效栽培 58
四、大棚番茄、丝瓜、青菜、莴苣一年多茬高效栽培 59
五、日光温室黄瓜、番茄一年两茬高效栽培 61
六、日光温室西葫芦、番茄一年两茬高效栽培 64
七、蒜薹、番茄高效栽培 69
第八章 番茄栽培新技术应用 72
一、工厂化育苗技术 72
二、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76
三、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79
第九章 番茄安全栽培技术 82
一、番茄安全栽培对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 82
二、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83
三、有机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89

第十章 番茄病虫害防治技术 94
一、侵染性病害及防治 94
二、非侵染性病害及防治 109
三、主要虫害及防治 114
第十一章 番茄种植专家经验介绍 120
一、育苗经验 120
二、定植经验 122
三、田间管理经验 122
四、病虫害防治经验 124
附 录 126
附录一 NY/ T 5007 — 2001 无公害食品 番茄保护地
生产技术规程 126
附录二 有机产品生产中允许使用的投入品 138
参考文献 143
《花卉鉴赏入门:从新手到行家》 简介: 在这本详尽的《花卉鉴赏入门:从新手到行家》中,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探索植物王国奇妙世界的旅程。本书旨在为所有对花卉充满好奇,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希望深化鉴赏能力的爱好者,提供一条清晰、易懂的学习路径。我们不局限于简单的“是什么”,而是深入“为什么”和“如何”,帮助您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鉴赏体系。 本书的结构精心设计,旨在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我们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出发,逐步深入到更为复杂和精妙的层面。开篇,我们将带您认识花卉的基本构成,从根、茎、叶到花、果、实,详细剖析它们各自的功能与形态特征。理解了这些基本单位,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它们如何组合成一株株形态各异、美轮美奂的植物。 接着,我们将进入花卉多样性的世界。您将了解到,地球上存在着令人惊叹的植物种类,它们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存策略和审美价值。本书将引导您认识不同科属的花卉,并介绍一些代表性的品种,让您初步领略植物界的“大家族”。我们会强调,每一次的品种更迭、每一次的形态变异,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生物学原理,而理解这些原理,将极大地提升您的鉴赏深度。 本书的重点之一将放在“色彩的语言”上。色彩是花卉最直观的魅力所在,但它的背后隐藏着丰富的生物学信息。我们将探讨花瓣颜色的形成机制,了解不同色素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吸引传粉者。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教授您如何解读色彩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例如,为何红色常常代表热情,蓝色象征宁静,黄色则充满活力。您将学会如何根据不同的色彩搭配,来营造特定的氛围,无论是庭院设计还是室内装饰,都能信手拈来。 除了色彩,本书还将深入探讨“形态的韵律”。花卉的形态之美,在于其线条的流畅、结构的均衡以及整体的姿态。我们将分析不同花型的特点,如钟形、漏斗形、星形、蝶形等,并讲解它们在植物学上的意义。同时,我们会引导您欣赏植物的生长姿态,从挺拔的乔木到匍匐的藤蔓,从紧凑的灌木到舒展的草本,每一种姿态都蕴含着生命的力量和故事。您将学会识别不同姿态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并理解何种姿态最能体现该植物的性格。 “纹理的细腻”是花卉美学中常常被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部分。本书将引导您关注花瓣、叶片甚至茎干上的细微纹理。您会发现,有的花瓣如丝绒般光滑,有的则布满细密的脉络;有的叶片光滑如镜,有的则覆盖着茸毛。这些纹理不仅增加了植物的触感之美,也往往与植物的适应性以及传粉机制紧密相关。通过放大镜下的观察,您将开启一个全新的微观美学世界。 在学会了基础的鉴赏要素后,本书将进一步引导您进行“情感与联想的延伸”。花卉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情感的寄托。我们将探讨不同花卉在历史、文化、文学和艺术中的象征意义。例如,玫瑰与爱情的关联,百合与纯洁的象征,菊花与秋日的静谧。通过了解这些文化内涵,您将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花卉所承载的情感,并在赏花时融入更多个人的体验和感悟。 本书还将提供实用的“鉴赏方法与技巧”。您将学习如何利用各种工具,如放大镜、相机、甚至是手机的微距功能,来捕捉花卉的细节之美。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的构图方法,如何在拍摄花卉时突出其特点。同时,您也将了解到一些基础的养护知识,因为健康的植物才能展现出最佳的状态,而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也是鉴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相信,鉴赏不仅仅是“看”,更是“懂”。因此,本书会穿插一些关于花卉“生态位”的知识,即植物是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的。了解它们的生境,例如阳光、水分、土壤的要求,以及它们如何与其他生物互动,将帮助您更全面地理解花卉的生命力与生存智慧。 本书还将“挑战您的固有认知”,鼓励您打破对某些花卉的刻板印象。您会发现,一些被认为是“平凡”的植物,在仔细观察下,也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细节和美感。反之,一些“名贵”的花卉,也可能因为不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价值,而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惊艳。 最终,本书的目标是激发您“独立思考与个性表达”的能力。我们希望通过提供知识和方法,让您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鉴赏视角和审美判断。您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评价,而是能够自信地分享自己的见解,并在与他人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花卉鉴赏入门:从新手到行家》是一本为热爱生活、追求美的您量身打造的指南。它将带领您深入探究花卉的奥秘,培养您敏锐的观察力,提升您的审美情趣,最终让您在面对每一朵花时,都能发现其独特的生命故事与无尽的美丽。无论您是想为生活增添一抹色彩,还是渴望在自然界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这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学习一些关于提高室内绿植健康度的小窍门,但读完后发现,它几乎全部篇幅都聚焦于如何在大规模商业温室中优化光照光谱以促进特定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LED光源的波长组合、脉冲频率对植物激素水平的动态影响,甚至还涉及了如何通过调整光照周期来“欺骗”植物进入特定的生殖阶段。阅读体验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大量的彩色图谱展示了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专业性毋庸置疑。特别是关于“蓝光与红光比例对花青素积累的阈值控制”那一部分,论述得极为精辟。但对我家角落里那几盆可怜的常春藤和多肉来说,这些知识实在有些“杀鸡用牛刀”了。我更期待的是关于通风不良、浇水过多这类常见家庭问题的实用解决手册,而不是如何用光谱仪去测量叶片的量子效率。这本书似乎是为拥有数百万美元温室设备的农业巨头量身定制的,而非为阳台上的园丁准备的。

评分

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将园艺与传统中医的经络理论强行结合在了一起,构建了一个极其独特但又颇具争议的理论体系。作者坚信植物的根系、茎干和叶片对应着人体的不同经络穴位,并通过特定的“气流”来传递营养和信息。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特定的敲击、按摩手法,或者使用特定的“能量水晶”来疏通植物的“脉络”,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例如,书中建议在特定的农历节气,对作物的茎部进行“导引”操作,以促进“天地能量”的吸收。这些论述充满了神秘色彩,缺乏任何现代科学的佐证,全篇充斥着大量的类比和象征性的描述,比如“当叶片呈现出‘肝火’的颜色时,应立即进行‘脾胃’的滋养”。虽然阅读起来有一种探寻古老秘术的猎奇感,但对于寻求科学、可重复验证的种植方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奇幻小说,而非实用的农业参考资料。

评分

这本关于园艺的书籍,从头到尾都沉浸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细致剖析中。作者以一种近乎学术论文的严谨态度,深入探讨了不同有机物对土壤肥力的长期影响,尤其关注了那些在传统农业中常被忽略的共生真菌网络。书中详尽列举了上百种不同气候带下,特定作物根系与微生物的互动模型,配以大量的图表和实验数据,让人不得不佩服其研究的深度。我记得有一章节专门分析了滴灌系统如何改变了根际微环境的氧气浓度梯度,并进而影响了硝化作用的速率,这对于追求精准农业的现代种植者来说,无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然而,对于一个仅仅想知道如何种出好吃蔬菜的普通爱好者而言,这些信息显得过于晦涩和庞杂。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查阅生物学词典来理解那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式和遗传术语。整本书更像是一部面向科研机构或专业农学博士生的教材,而非面向大众的园艺指南,它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关于土壤生态的宏大理论框架,却在如何将理论转化为日常操作的层面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散漫,充满了作者年轻时在世界各地旅行采风的轶事,以及他对“慢生活”哲学理念的感悟。它与其说是一本技术手册,不如说是一本融合了个人游记和模糊园艺哲思的散文集。翻开扉页,第一部分是作者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山区迷路,最终在一位老农那里学到如何用手揉捏陶土的故事,中间穿插了大量对“与土地建立联系”的抒情描述。技术性的内容被稀释得非常淡薄,即便提到了施肥,也仅仅是泛泛而谈,例如“相信自然的节奏,让肥料自行到来”。我花了很大精力试图从中提炼出哪怕一点点实用的种植技巧,比如什么时候该修剪,用什么比例的堆肥,但得到的却是一堆充满诗意但缺乏操作指南的箴言。这本书更适合在壁炉旁,配一杯红酒,用来享受阅读的氛围,而不是放在工具房里,期待能在需要时提供立竿见影的帮助。

评分

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关于病虫害防治的权威指南,但这本书的重点似乎完全跑偏到了水培系统的机械结构和流体力学上。其中关于膜生物反应器(MBR)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营养液循环泵系统,占了全书的近三分之二篇幅。作者对水泵的扬程、管道的摩擦阻力、以及不同流速对根系氧气吸收的影响进行了极其详尽的数学建模分析。书中充满了各种流体力学公式和管道布局图,让人感觉像在读一本水利工程学读物。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如何计算最小化能源消耗下的水泵选择章节印象深刻,那部分的计算过程严谨得令人头皮发麻。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泥土和水壶的园丁来说,这本书带来的不是解决问题的启发,而是深深的知识鸿沟。如果我没有一个工程背景,我根本无法理解其中大部分的图表和计算结果,它完全忽略了非技术人员的阅读需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