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題散文經典:我的祖母之死 死後

同題散文經典:我的祖母之死 死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誌摩 等 著,陳子善,蔡翔 編
圖書標籤:
  • 散文
  • 迴憶錄
  • 傢庭
  • 親情
  • 死亡
  • 祖母
  • 懷念
  • 情感
  • 文學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文學齣版社
ISBN:978702012587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2612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同題散文經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16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名傢名篇美文悅讀
  同題散文作文範本
  ●“同題散文經典”叢書,由著名學者陳子善、蔡翔主編。從中國現代名傢經典作品中攫取的精華篇目。囊括瞭魯迅、茅盾、郭沫若、老捨、鬱達夫、硃自清、林語堂、梁遇春、冰心、張恨水、汪曾祺、王安憶等諸多現當代散文大傢的經典名作。
  ●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中國現代散文名篇進行一次整體的梳理和分類。
  ●麵嚮的人群廣泛,適閤於一般大眾讀者,對學習寫作者也會有很大的啓發

內容簡介

  中國素來是一散文大國,古之文章,已傳唱韆世。而至現代,散文再度勃興,名篇佳作,不勝枚舉。閱讀經典散文,親近母語的魅力,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同題散文經典”叢書對中國現當代的散文名篇進行重新分類,按照不同的主題編選成冊,比如山、河、湖、海、春、夏、鞦、鼕、風、花、雪、月、醉、生、夢、死、衣、食、住、行等。這樣的分類編選,將不同名傢創作的相同主題的經典散文編選成書,每冊的內容相對集中,既方便讀者閱讀,也可作為學習寫作的範本。
  本書精選現當代著名作傢以“死”為主題的經典散文,有魯迅的《死後》、徐誌摩的《我的祖母之死》、梁遇春的《人死觀》、三毛的《不死鳥》、蕭乾的《關於死的反思》等,共收編以死為主題的散文40篇。

作者簡介

  陳子善,著名學者、書人、張愛玲研究專傢。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現代文學數據與研究中心主任。長期緻力於中國現代文學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蔡翔,著名文學評論傢、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傢,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上海作傢協會理事,曾任《上海文學》雜誌社執行副主編,現為上海大學中文係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

目錄

死後魯迅1
死之默想周作人5
“無限之生”的界綫冰心8
人死觀梁遇春12
忘形馮至18
瞭生死梁實鞦21
論不免一死林語堂24
關於死的反思蕭乾29
說死以及自殺情死之類鬱達夫35
死的聯想孟東籬39
死的智慧蔣子龍50
與靈魂約會張潔53
渡嚮彼岸舒婷55

三死鄭振鐸61
悲慘的餘剩川島65
看墳人李健吾68
勞生之舟師陀72
生死柯靈77
三過鬼門關蕭乾79
死亡,你不要驕傲餘光中84
傷逝颱靜農90
名人之死殘雪92

最後的一天許廣平99
給亡婦硃自清105
懷念蕭珊巴金110
祖父死瞭的時候蕭紅124
我的祖母之死徐誌摩128
不死孫福熙143
不死鳥三毛150
哭小弟宗璞152

我對於喪禮的改革鬍適159
冥屋茅盾172
山村的墓碣馮至174
身後事該怎麼辦?廖沫沙177
送葬的行列袁鷹180
遺囑黃苗子184
安樂死斷想史鐵生188
死·訃文·墓碑吳魯芹195
酒鋪關門,我就走劉紹銘202

精彩書摘

  死後
  ◎魯迅
  我夢見自己死在道路上。
  這是那裏,我怎麼到這裏來,怎麼死的,這些事我全不明白。總之,待到我自己知道已經死掉的時候,就已經死在那裏瞭。
  聽到幾聲喜鵲叫,接著是一陣烏老鴉。空氣很清爽,——雖然也帶些土氣息,——大約正當黎明時候罷。我想睜開眼睛來,他卻絲毫也不動,簡直不像是我的眼睛;於是想抬手,也一樣。
  恐怖的利鏃忽然穿透我的心瞭。在我生存時,曾經玩笑地設想:假使一個人的死亡,隻是運動神經的廢滅,而知覺還在,那就比全死瞭更可怕。誰知道我的預想竟的中瞭,我自己就在證實這預想。
  聽到腳步聲,走路的罷。一輛獨輪車從我的頭邊推過,大約是重載的,軋軋地叫得人心煩,還有些牙齒。很覺得滿眼緋紅,一定是太陽上來瞭。那麼,我的臉是朝東的。但那都沒有什麼關係。切切嚓嚓的人聲,看熱鬧的。他們踹起黃土來,飛進我的鼻孔,使我想打噴嚏瞭,但終於沒有打,僅有想打的心。
  陸陸續續地又是腳步聲,都到近旁就停下,還有更多的低語聲:看的人多起來瞭。我忽然很想聽聽他們的議論。但同時想,我生存時說的什麼批評不值一笑的話,大概是違心之論罷:纔死,就露瞭破綻瞭。然而還是聽;然而畢竟得不到結論,歸納起來不過是這樣——
  “死瞭?……”
  “嗡。——這……”
  “哼!……”
  “噴。……唉!……”
  我十分高興,因為始終沒有聽到一個熟識的聲音。否則,或者害得他們傷心;或則要使他們快意;或則要使他們加添些飯後閑談的材料,多破費寶貴的工夫;這都會使我很抱歉。現在誰也看不見,就是誰也不受影響。好瞭,總算對得起人瞭!
  但是,大約是一個螞蟻,在我的脊梁上爬著,癢癢的。我一點也不能動,已經沒有除去他的能力瞭;倘在平時,隻將身子一扭,就能使他退避。而且,大腿上又爬著一個哩!你們是做什麼的?蟲豸!?
  事情可更壞瞭:嗡的一聲,就有一個青蠅停在我的顴骨上,走瞭幾步,又一飛,開口便舐我的鼻尖。我懊惱地想:足下,我不是什麼偉人,你無須到我身上來尋做論的材料……但是不能說齣來。他卻從鼻尖跑下,又用冷舌頭來舐我的嘴唇瞭,不知道可是錶示親愛。還有幾個則聚在眉毛上,跨一步,我的毛根就一搖。實在使我煩厭得不堪,——不堪之至。
  忽然,一陣風,一片東西從上麵蓋下來,他們就一同飛開瞭,臨走時還說——
  “惜哉!……”
  我憤怒得幾乎昏厥過去。
  木材摔在地上的鈍重的聲音同著地麵的震動,使我忽然清醒,前額上感著蘆席的條紋。但那蘆席就被掀去瞭,又立刻感到瞭日光的灼熱。還聽得有人說——
  “怎麼要死在這裏?……”
  這聲音離我很近,他正彎著腰罷。但人應該死在那裏呢?我先前以為人在地上雖沒有任意生存的權利,卻總有任意死掉的權利的。現在纔知道並不然,也很難適閤人們的公意。可惜我久沒瞭紙筆;即有也不能寫,而且即使寫瞭也沒有地方發錶瞭。隻好就這樣地拋開。
  有人來抬我,也不知道是誰。聽到刀鞘聲,還有巡警在這裏罷,在我所不應該“死在這裏”的這裏。我被翻瞭幾個轉身,便覺得嚮上一舉,又往下一沉;又聽得蓋瞭蓋,釘著釘。但是,奇怪,隻釘瞭兩個。難道這裏的棺材釘,是隻釘兩個的麼?
  我想:這迴是六麵碰壁,外加釘子。真是完全失敗,嗚呼哀哉瞭!……
  “氣悶!……”我又想。
  然而我其實卻比先前已經寜靜得多,雖然知不清埋瞭沒有。在手背上觸到草席的條紋,覺得這屍衾倒也不惡。隻不知道是誰給我化錢的,可惜!但是,可惡,收斂的小子們!我背後的小衫的一角皺起來瞭,他們並不給我拉平,現在抵得我很難受。你們以為死人無知,做事就這樣地草率麼?哈哈!
  我的身體似乎比活的時候要重得多,所以壓著衣皺便格外的不舒服。但我想,不久就可以習慣的;或者就要腐爛,不至於再有什麼大麻煩。此刻還不如靜靜地靜著想。
  “您好?您死瞭麼?”
  是一個頗為耳熟的聲音。睜眼看時,卻是勃古齋舊書鋪的跑外的小夥計。不見約有二十多年瞭,倒還是那一副老樣子。我又看看六麵的壁,委實太毛糙,簡直毫沒有加過一點修颳,鋸絨還是毛毿毿的。
  “那不礙事,那不要緊。”他說,一麵打開暗藍色布的包裹來。“這是明闆《公羊傳》,嘉靖黑口本,給您送來瞭。您留下他罷。這是……”
  “你!”我詫異地看定他的眼睛,說“你莫非真正鬍塗瞭?你看我這模樣,還要看什麼明闆?……”
  “那可以看,那不礙事。”
  我即刻閉上眼睛,因為對他很煩厭。停瞭一會,沒有聲息,他大約走瞭。但是似乎一個螞蟻又在脖子上爬起來,終於爬到臉上,隻繞著眼眶轉圈子。
  萬不料人的思想,是死掉之後也還會變化的。忽而,有一種力將我的心的平安衝破;同時,許多夢也都做在眼前瞭。幾個朋友祝我安樂,幾個仇敵祝我滅亡。我卻總是既不安樂,也不滅亡地不上不下地生活下來,都不能副任何一麵的期望。現在又影一般死掉瞭,連仇敵也不使知道,不肯贈給他們一點惠而不費的歡欣。……
  我覺得在快意中要哭齣來。這大概是我死後第一次的哭。
  然而終於也沒有眼淚流下;隻看見眼前仿佛有火花一閃,我於是坐瞭起來。
  1925年7月12日
  死之默想
  ◎周作人
  四世紀時希臘厭世詩人巴拉達思作有一首小詩道,(Pollalaleis,anthrope�睵alladas)
  “你太饒舌瞭,人嗬,不久將睡在地下;
  “住口罷,你生存時且思索那死。”這是很有意思的話。關於死的問題,我無事時也曾默想過,(但不坐在樹下,大抵是在車上,)可是想不齣什麼來,——這或者因為我是個“樂天的詩人”的緣故吧。但其實我何嘗一定崇拜死,有如曹慕管君,不過我不很能夠感到死之神秘,所以不覺得有思索十日十夜之必要,於形而上的方麵也就不能有所饒舌瞭。
  竊察世人怕死的原因,自有種種不同,“以愚觀之”可以定為三項,其一是怕死時的苦痛,其二是捨不得人世的快樂,其三是顧慮傢族。苦痛比死還可怕,這是實在的事情。十多年前有一個遠房的伯母,十分睏苦,在十二月底想投河尋死,(我們鄉間的河是經鼕不凍的,)但是投瞭下去,她隨即走瞭上來,說是因為水太冷瞭。有些人要笑她癡也未可知,但這卻是真實的人情。倘若有人能夠切實保證,誠如某生物學傢所說,被猛獸咬死癢蘇蘇地很是愉快,我想一定有許多人裹糧入山去投身飼餓虎的瞭。可惜這一層不能擔保,有些對於彆項已無留戀的人因此也就不得不稍為躊躇瞭。
  顧慮傢族,大約是怕死的原因中之較小者,因為這還有救治的方法。將來如有一日,社會製度稍加改良,除施行善種的節製以外,大傢不問老幼可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凡平常衣食住,醫藥教育,均由公給,此上更好的享受再由個人的努力去取得,那麼這種顧慮就可以不要,便是夜夢也一定平安得多瞭。不過我所說的原是空想,實現還不知在幾十百韆年之後,而且到底未必實現也說不定,那麼也終是遠水不救近火,沒有什麼用處。比較確實的辦法還是設法發財,也可以救濟這個憂慮。為得安閑的死而求發財,倒是很高雅的俗事;隻是發財大不容易,不是我們都能做的事,況且天下之富人有瞭錢便反死不去,則此亦頗有危險也。
  人世的快樂自然是很可貪戀的,但這似乎隻在青年男女纔深切的感到,像我們將近“不惑”的人,嘗過瞭凡人的苦樂。此外彆無想做皇帝的野心,也就不覺得還有捨不得的快樂。我現在的快樂隻是想在閑時喝一杯清茶,看點新書(雖然近來因為政府替我們儲蓄,手頭隻有買茶的錢),無論他是講蟲鳥的歌唱,或是記賢哲的思想,古今的刻繪,都足以使我感到人生的欣幸。然而朋友來談天的時候,也就放下書捲,何況“無私神女”(Atropos)的命令呢?我們看路上許多乞丐,都已沒有生人樂趣,卻是苦苦的要活著,可見快樂未必是怕死的重大原因:或者捨不得人世的苦辛也足以叫人留戀這個塵世罷。講到他們,實在已是瞭無牽掛,大可“來去自由”,實際卻不能如此,倘若不是為瞭上邊所說的原因,一定是因為怕河水比徹骨的北風更冷的緣故瞭。
  對於“不死”的問題,又有什麼意見呢?因為少年時當過五六年的水兵,頭腦中多少受瞭唯物論的影響,總覺得造不起“不死”這個觀念來,雖然我很喜歡聽荒唐的神話。即使照神話故事所講,那種長生不老的生活我也一點兒都不喜歡。住在冷冰冰的金門玉階的屋裏,吃著五香牛肉一類的麟肝鳳脯,天天遊手好閑,不在鬆樹下著棋,便同金童玉女廝混,也不見得有什麼趣味,況且永遠如此,更是單調而且睏倦瞭。又聽人說,仙傢的時間是與凡人不同的,詩雲“山中方七日,世上已韆年,”所以爛柯山下的六十年在棋邊隻是半個時辰耳,哪裏會有日子太長之感呢?但是由我看來,仙人活瞭二百萬歲也隻抵得人間的四十春鞦,這樣浪費時間無裨實際的生活,殊不值得費盡瞭心機去求得他;倘若二百萬年後劫波到來,就此溘然,將被五十歲的凡夫所笑。較好一點的還是那西方鳳鳥(Phoinix)的辦法,活上五百年,便爾蛻去,化為幼鳳,這樣的輪迴倒很好玩的,——可惜他們是隻此一傢,彆人不能仿作。大約我們還隻好在這被容許的時光中,就這平凡的境地中,尋得些須的安閑悅樂,即是無上幸福;至於“死後,如何?”的問題,乃是神秘派詩人的領域,我們平凡人對於成仙做鬼都不關心,於此自然就沒有什麼興趣瞭。
  “無限之生”的界綫
  “無限之生”的界綫◎冰心我獨坐在樓廊上,凝望著窗內的屋子。淺綠色的牆壁,赭色的地闆,幾張椅子和書桌;空沉沉的,被那從綠罩子底下發齣來的燈光照著,隻覺得淒黯無色。
  這屋子,便是宛因和我同住的一間宿捨。課餘之暇,我們永遠是在這屋裏說笑,如今宛因去瞭,隻剩瞭我一個人瞭。
  她去的那個地方,我不能知道,世人也不能知道,或者她自己也不能知道。然而宛因是死瞭,我看見她病的,我看見她的軀殼埋在黃土裏的,但是這個軀殼能以代錶宛因麼!
  屋子依舊是空沉的,空氣依舊是煩悶的,燈光也依舊是慘綠的。我隻管坐在窗外,也不是悲傷,也不是悚懼;似乎神經麻木瞭,再也不能邁步進到屋子裏去。
  死嗬,你是一個破壞者,你是一個大有權威者!世界既然有瞭生物,為何又有你來摧殘他們,限製他們?無論是帝王,是英雄,是……一遇見你,便立刻撇下他一切所有的,屈服在你的權威之下。無論是驚纔,絕艷,豐功,偉業,與你接觸之後,不過隻留下一抔黃土!
  我想到這裏,隻覺得失望,灰心,到瞭極處!——這樣的人生,有什麼趣味?縱然抱著極大的願力,又有什麼用處?又有什麼結果?到頭也不過是歸於虛空,不但我是虛空,萬物也是虛空。
  漆黑的天空裏,隻有幾點閃爍的星光,不住的顫動著。樹葉楂楂槭槭的響著。微微的一陣槐花香氣,撲到闌邊來。
  我抬頭看著天空,數著星辰,竭力的想慰安自己。我想:——何必為死者難過?何必因為有“死”就難過?人生世上,勞碌辛苦的,想為國傢,為社會,謀幸福;似乎是極其壯麗宏大的事業瞭。然而造物者憑高下視,不過如同一個螞蟻,辛辛苦苦的,替他同伴馱著粟粒一般。幾點的小雨,一陣的微風,就忽然把他渺小之軀,打死,吹飛。他的工程,就算瞭結。我們人在這大地上,已經是像小蟻微塵一般,何況在這萬星團簇,縹緲幽深的太空之內,更是連小蟻微塵都不如瞭!如此看來,……都不過是曇花泡影,抑製理性,隨著他們走去,就完瞭!何必……
  想到這裏,我的腦子似乎脹大瞭,身子也似乎起在空中。勉強定瞭神,往四圍一看:——我依舊坐在闌邊,樓外的景物,也一切如故。原來我還沒有超越到世外去,我苦痛已極,低著頭隻有嘆息。
  一陣衣裳的聲音,仿佛是從樹杪下來,——接著有微渺的聲音,連連喚道:“冰心,冰心!”我此時昏昏沉沉的,問道:“是誰?是宛因麼?”她說:“是的。”我竭力的抬起頭來,藉著微微的星光,仔細一看,那白衣飄舉,蕩蕩漾漾的,站在我麵前的,可不是宛因麼!隻是她全身上下,顯齣一種莊嚴透徹的神情來,又似乎不是從前的宛因瞭。
  我心裏益發的昏沉瞭,不覺似悲似喜的問道:“宛因,你為何又來瞭?你到底是到哪裏去瞭?”她微笑說:“我不過是越過‘無限之生的界綫’就是瞭。”我說:“你不是……”她搖頭說:“什麼叫做‘死’?我同你依舊是一樣的活著,不過你是在界綫的這一邊,我是在界綫的那一邊,精神上依舊是結閤的。不但我和你是結閤的,我們和宇宙間的萬物,也是結閤的。”
  我聽瞭她這幾句話,心中模模糊糊的,又像明白,又像不明白。
  這時她朗若曙星的眼光,似乎已經曆曆的看齣我心中的瘢結,便問說:“在你未生之前,世界上有你沒有?在你既死之後,世界上有你沒有?”我這時真不明白瞭,過瞭一會,忽然靈光一閃,覺得心下光明朗澈,歡欣鼓舞的說:“有,有,無論是生前,是死後,我還是我,‘生’和‘死’不過都是‘無限之生的界綫’就是瞭。”
  她微笑說:“你明白瞭,我再問你,什麼叫作‘無限之生’?”我說:“‘無限之生’就是天國,就是極樂世界。”她說:“這光明神聖的地方,是發現在你生前呢?還是發現在你死後呢?”我說:“既然生前死後都是有我,這天國和極樂世界,就說是現在也有,也可以的。”
  她說:“為什麼現在世界上,就沒有這樣的地方呢?”我仿佛應道:“既然我們和萬物都是結閤的,到瞭完全結閤的時候,便成瞭天國和極樂世界瞭,不過現在……”她止住瞭我的話,又說:“這樣說來,天國和極樂世界,不是超齣世外的,是不是呢?”我點瞭一點頭。
  她停瞭一會,便說:“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你我就是萬物,萬物就是太空:是不可分析,不容分析的。這樣——人和人中間的愛,人和萬物,和太空中間的愛,是曇花麼?是泡影麼?那些英雄,帝王,殺伐爭競的事業,自然是虛空的瞭。我們要奔赴到那‘完全結閤’的那個事業,難道也是虛空的麼?去建設‘完全結閤’的事業的人,難道從造物者看來,是如同小蟻微塵麼?”我一句話也說不齣來,隻含著快樂信仰的珠淚,抬頭望著她。
  她慢慢的舉起手來,輕裾飄揚,那微妙的目光,悠揚著看我,琅琅的說:“萬全的愛,無限的結閤,是不分生——死——人——物的,無論什麼,都不能抑製摧殘他,你去罷,——你去奔那‘完全結閤’的道路罷!”
  這時她慢慢的飄瞭起來,似乎要乘風飛舉。我連忙拉住她的衣角說,“我往哪裏去呢?那條路在哪裏呢?”她指著天邊說,“你迎著他走去罷。你看——光明來瞭!”
  輕軟的衣裳,從我臉上拂過。慢慢的睜開眼,隻見地平綫邊,漾齣萬道的霞光,一片的光明瑩潔,迎著我射來。我心中充滿瞭快樂,也微微的隨她說道:“光明來瞭!”
  1920年9月4日
  ……

《暮色中的告彆:關於生命與思念的絮語》 生命如潮水般來去,有些離彆,如同黃昏時分那最後一抹絢爛的晚霞,雖然短暫,卻在心底留下永恒的光影。本書並非是一部關於失去的哀歌,而是一麯對生命深刻的體悟,一次對過往溫情的追溯,一次對自我存在的審視。它以散文的筆觸,細膩地描摹瞭生命中那些看似平淡卻又觸動靈魂的瞬間,那些關於愛、關於記憶、關於告彆,以及在告彆中得以重塑的自我的故事。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重要的生命節點,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嚮,也標記著我們成長的軌跡。告彆,便是其中最沉重卻也最具力量的一環。告彆,並非是簡單的結束,而是一種轉化,是舊我嚮新我的蛻變,是在失去中尋迴力量,是在傷痛中孕育堅韌。本書中的敘述者,在一次深刻的告彆體驗後,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的聯係,那些曾經被忽視的細節,那些被時間掩埋的情感,都在這份告彆中重新浮現,熠熠生輝。 書中,敘述者將我們帶入一個由迴憶和感悟交織而成的世界。他/她並非以悲傷的基調來書寫,而是用一種近乎虔誠的姿態,去探尋生命本身的意義。那些曾經的陪伴,那些細微的關懷,那些不經意的瞬間,都在作者的筆下被賦予瞭新的生命。他/她開始思考,是什麼構成瞭我們的生命?是那些轟轟烈烈的事件,還是那些如空氣般無處不在的日常?是那些偉大的成就,還是那些平凡的付齣?通過對過往的點滴迴顧,敘述者逐漸發現,真正構成生命的,恰恰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承載著深厚情感的日常片段。 告彆,如同一次內心的洗禮,它讓我們有機會剝去虛假的僞裝,直麵真實的自己。在失去的痛苦中,我們被迫停下匆忙的腳步,去審視我們所擁有的,去理解我們所失去的,去感受生命脆弱而又堅韌的本質。本書的敘述者,也正是在這樣一次深刻的告彆中,經曆瞭一場內心的蛻變。他/她不再沉溺於悲傷,而是學會在傷痛中尋找意義,在失去中發現成長。他/她開始理解,告彆並非是終結,而是一種新的開始,是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用富有詩意的語言,描繪瞭那些關於“告彆”的場景。這些場景並非局限於某個具體的事件,而是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麵麵。也許是一段關係的結束,也許是一次地方的遷移,也許是一段青春的遠去,又或許,正如我們所能想象的,是與一位親近之人的永恒分離。然而,無論告彆的形式如何,其核心都是關於“放下”與“前行”。本書試圖探討的,正是這種“放下”的智慧,以及在“放下”之後,如何重新積攢勇氣,邁嚮未知的生活。 敘述者在文字中展現瞭一種對生命的高度敏感。他/她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情感,並將其提煉成深刻的哲思。那些關於自然風物的描寫,也並非是簡單的景物描摹,而是與敘述者內心的情感産生瞭共鳴。一陣風吹過,勾起瞭對往昔的迴憶;一場雨落下,洗刷著內心的塵埃;一朵花盛開,象徵著生命的頑強。這些自然的意象,都成為瞭敘述者內心世界的映射,也為讀者提供瞭理解生命多樣性的視角。 本書並非提供一套解決“告彆”問題的指南,也非宣揚某種特定的宗教或哲學思想。它更像是一場心靈的對話,一次與讀者共同的探索。通過敘述者的個人經曆,讀者可以從中找到與自己生命體驗的共鳴,或許能從中獲得一些慰藉,一些啓發,甚至是一種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它鼓勵讀者去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去珍惜每一個陪伴在身邊的人,去勇敢地麵對每一次不可避免的告彆。 在書中,你會讀到關於“理解”的嘗試。當經曆失去時,我們常常會陷入不解和睏惑。為什麼會這樣?我做錯瞭什麼?他/她為什麼會離開?本書的敘述者,也曾有過類似的疑問。然而,在時間的沉澱和內心的反思之後,他/她逐漸明白瞭,生命的運行有著其自身的邏輯,有些事情的發生,並非是我們能夠控製的。理解,並非是接受所有的不公,而是學會與無法改變的事實和解,並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 “懷念”是貫穿本書的一條重要綫索。然而,這裏的懷念,並非是停滯不前的哀怨,而是轉化為一種積極的力量。懷念,是連接過去與現在,連接生命與愛的橋梁。通過懷念,我們得以將那些珍貴的迴憶鎸刻在心底,讓逝去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敘述者筆下的懷念,充滿瞭溫度和色彩,他/她用文字為那些曾經存在過的人與事,留下瞭最真摯的紀念。 更重要的是,本書探討瞭“告彆”與“自我成長”之間的深刻聯係。每一次告彆,都是一次對自我的重新定義。在失去中,我們學會瞭獨立,學會瞭堅強,學會瞭更加珍惜眼前的擁有。告彆,讓我們有機會審視我們是誰,我們想要成為誰。它迫使我們去麵對內心的脆弱,去挖掘潛藏的力量,去成為一個更加完整和成熟的人。敘述者在告彆之後,並沒有選擇沉淪,而是積極地去探索生命的更多可能,去擁抱新的生活,去書寫屬於自己的下一章。 本書的語言風格,力求樸實而又富有感染力。沒有華麗的辭藻,隻有真摯的情感。沒有故弄玄虛的哲學理論,隻有貼近生活的感悟。敘述者用最真誠的心,去剖析自己內心的波瀾,去描繪那些在生命長河中留下的痕跡。每一個字句,都仿佛是經曆瞭時間的打磨,充滿瞭歲月的溫度。 《暮色中的告彆:關於生命與思念的絮語》是一本能夠觸動人心的作品。它沒有提供廉價的慰藉,也沒有販賣煽情的悲傷。它所做的,是陪伴讀者一同走過那些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告彆”時刻,一同去感受生命本身的重量與光輝。它鼓勵我們,在麵對離彆時,不被悲傷吞噬,而是從中汲取力量,去更好地生活,去更深刻地去愛,去擁抱那些即將在暮色中,卻又在心中永恒閃耀的生命印記。這是一次關於生命、關於愛、關於成長的深刻思索,也是一次獻給所有曾經經曆過告彆、正在經曆告彆、以及即將麵對告彆的靈魂的真誠緻敬。它提醒我們,即使在最深的暮色中,生命依然有其獨特的光芒,而思念,則如同最溫暖的燭光,永遠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同題散文經典:我的祖母之死 死後》似乎觸及瞭一個非常深邃且普遍的情感主題。從書名就能感受到一種直擊人心、難以言說的沉重感。我想,對於很多人來說,祖母的離去不僅僅是一個生命的終結,更是一段時代、一份記憶、一種情感聯結的斷裂。這本書名中的“死後”二字,更是將讀者的思緒引嚮瞭生命之外的虛無,或是對逝去者靈魂的追問,又或是對生者如何帶著這份“死後”的記憶繼續生活的探討。 我特彆好奇,在這本散文集裏,作者會如何描繪祖母的形象。是慈祥溫和,還是嚴厲堅韌?她的一生,是否充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印記?她的離去,又在作者的生活中留下瞭怎樣的空白?散文的魅力在於它的真實與細膩,我期待能通過作者的筆觸,窺見一個鮮活的生命,感受那份血脈相連的親情,以及在失去之後,那些細微的情感漣漪如何匯聚成深刻的思念。這本書名,本身就帶有極強的畫麵感和情緒張力,仿佛一位老人安詳地躺在床上,生命的氣息漸漸消散,留下的,是滿屋的靜默和無盡的思緒。

評分

《同題散文經典:我的祖母之死 死後》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悲憫而又深沉的詩意。它將一個極為個人化的經曆,提升到瞭一個具有普適意義的“經典”高度,預示著其中蘊含的情感力量足以觸動每一個有類似經曆的人。 “我的祖母之死”,這四個字,觸及瞭最普遍的傢庭情感,是一種剝離瞭修飾、直指人心最柔軟部分的敘述。而“死後”,則是一種將目光投嚮生命彼岸的姿態,它不隻是對死亡本身的記錄,更是對死亡之後,生命以何種形式繼續存在的探索。我好奇作者們是否會描繪祖母生前那些平凡而偉大的瞬間,那些在她離去後,纔顯得格外珍貴和閃耀的細節。更讓我感興趣的是,“死後”這個概念,在他們的筆下會如何被具象化。是化作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一種對生活方式的引領,還是一種對時間、記憶和存在的全新理解?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在麵對至親離去時的無措,提供一種深刻的共鳴和某種程度上的心靈撫慰。

評分

《同題散文經典:我的祖母之死 死後》這個書名,有一種令人屏息的靜默力量。它直接點明瞭主題——祖母的離世,以及由此引發的、在生命終結之後所展開的綿延不絕的思緒。我猜想,這本散文集會以一種極其 personal 的方式,剝開情感的層層外殼,抵達那些最柔軟、最赤裸的內核。 “死後”這個詞,讓我聯想到許多關於存在主義的哲學探討,也可能是一種對超越死亡的執念。作者們是否會嘗試去理解,當一個人真正地離開我們,他/她留下的“痕跡”究竟是什麼?是那些物質性的物品,是口頭的故事,還是某種更加虛無縹緲、卻又無處不在的精神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也幫助其他讀者,去重新審視死亡的意義,以及我們在麵對親人離去時,那種復雜而矛盾的心情——既有悲傷,也有懷念,更有對生命本身的敬畏。或許,通過對“死後”的凝視,我們更能清晰地看見“生前”的珍貴。

評分

當我看到《同題散文經典:我的祖母之死 死後》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湧現齣許多與“祖母”相關的意象。也許是鼕天裏暖暖的爐火,是廚房裏彌漫的飯菜香,是縫補舊衣時的專注,或是講述陳年往事時的慈祥笑容。然而,“死後”這兩個字,又將這種溫馨的畫麵瞬間拉扯嚮瞭另一維度,一種關於告彆、關於永恒、關於存在的反思。 我想,這本散文集不會僅僅是簡單的悼亡,而更像是一場與逝去靈魂的對話,一次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它可能觸及到的,是親人在離去後,如何以一種新的方式存在於我們的記憶和生命中。我們如何纔能“帶著”他們繼續生活?他們的教誨、他們的愛,又會在我們心中如何發酵,影響著我們未來的選擇和道路?書名中的“同題”二字,暗示著可能有多位作者從不同的視角,以“祖母之死”為共同的起點,展開各自的思考與抒寫。我對此充滿期待,想看看不同的生命經曆,如何在同一命題下,綻放齣怎樣的情感火花。

評分

一看到《同題散文經典:我的祖母之死 死後》這個題目,我腦海裏就充斥著一股濃烈的、仿佛要溢齣的情緒。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親人離去的簡單敘述,更像是一種深刻的、甚至可以說是哲學層麵的追問。祖母的“死”,是生命旅程的終點,而“死後”,則是留給生者的無限想象和情感延伸。 我想,這本書的作者們,必然經曆瞭一段非常艱難、但也極具啓發的時光。他們可能在整理祖母的遺物時,翻到瞭塵封的舊照片,或是發現瞭被遺忘的書信,這些細微的觸動,或許就能勾起一段段鮮活的迴憶。而“死後”這個詞,更是將這種迴憶升華,它可能指嚮的是祖母留下的精神財富,是她對世界、對生活的態度,是她曾經給予我們的愛和教誨,以及這些精神遺産如何在我們體內生根發芽,影響著我們未來的生活軌跡。我期待的是,這些散文能帶來一種治愈的力量,讓我們在哀傷中找到慰藉,在失去中發現生命的另一種延續方式。

評分

很好的一套書,物流也快,送貨態度也好。雙十一做的很不錯!

評分

非常好,書好,包裝好,物流好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非常好,書好,包裝好,物流好

評分

很好的一套書,物流也快,送貨態度也好。雙十一做的很不錯!

評分

非常好,書好,包裝好,物流好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非常感覺不好,字小紙差,這也不知道給誰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