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以來國外學者宋史研究論著集成(1900-2010)——日本編·文獻目錄捲

20世紀以來國外學者宋史研究論著集成(1900-2010)——日本編·文獻目錄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呂變庭 著
圖書標籤:
  • 宋史
  • 日本學
  • 國外史學
  • 史學史
  • 文獻目錄
  • 20世紀史
  • 學術史
  • 曆史研究
  • 史料
  • 目錄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34361
版次:01
商品編碼:12232289
包裝:精裝
叢書名: 20世紀以來國外學者宋史研究論著集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頁數:60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日本在整個20世紀,先後有900多名學者緻力於宋代曆史文化的研究,發錶瞭8000多篇(部)學術成果。學界一緻認為,現代科學意義上的宋史研究,始於20世紀。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日本的宋史研究無論深度還是廣度都處於****地位。至今我國學界有許多思想命題和研究範式仍然受其影響,如內藤湖南提齣的“唐宋變革”命題,桑原騭藏《東洋史要》“元世祖滅宋”的寫作範式,以及日本學者在東京大學文學部召開的“宋史研究者所見的中國研究之課題——士大夫、讀書人、文人或精英”專題討論會,不僅將宋代文學傢還原為一個士大夫,而且他們還把思想者研究和“士大夫研究”統一起來,遂成為21世紀初期國際宋史研究的一股學術潮流。

目錄

日本東洋史研究及宋史研究略論
齣版前言
編例
甲編
一、通論
二、政治史
三、經濟史
四、法律史
五、軍事史
六、社會史
七、文學史
八、宗教與信仰
九、學術思想史
十、教育史
十一、藝術史
十二、科技史
十三、對外關係
十四、民族關係
十五、曆史地理
十六、語言文字學
十七、考古學
十八、書誌學

乙編
一、通論
二、政治史
三、經濟史
四、法製史
五、軍事史
六、社會史
七、文學史
八、宗教與信仰
九、學術思想史
十、教育史
十一、藝術史
十二、科技史
十三、對外關係
十四、民族關係
十五、曆史地理
十六、語言文字學
十七、考古學
十八、書誌學
人名索引
機構索引
後記

精彩書摘

  《20世紀以來國外學者宋史研究論著集成(1900-2010):日本編·文獻目錄捲》:
  甲編
  一、通論
  甲0001
  市村瓚次郎:《東洋史要(補訂版)》,六閤館,1912年。
  甲0002
  鳥山喜一:《渤海史考》,奉公會,1915年。
  甲0003
  石田乾之助等:《東洋曆史參考圖譜(第1—15輯)》,東洋曆史參考圖譜刊行會,1924—1930年。
  甲0004
  池內宏:《白鳥博士還曆記念東洋史論叢》,岩波書店,1925年。
  甲0005
  高桑駒吉:《東洋史詳解(上)》,共立社,1925年。
  一、通論
  甲0006
  高桑駒吉:《東洋史詳解(下)》,共立社,1925年。
  甲0007
  高桑駒吉:《自濛古之勃興至明末》,國史講習會,1926年。
  甲0008
  泉安雄:《問題中心—東洋史係統概說》,啓文社,1926年。
  甲0009
  羽田亨:《內藤博士還曆祝賀支那學論叢》,弘文堂書房,1926年。
  甲0010
  中村久四郎:《自東漢末至南宋中期》,國史講習會,1926年。
  甲0011
  桑原騭藏:《東洋史說苑》,弘文堂書房,1927年。
  甲0012
  京城帝國大學法文學部:《京城法學會論集(1)》,刀江書院,
  1928年。
  甲0013
  狩野教授還曆記念會編:《狩野教授還曆記念支那學論叢》,弘文堂書房,1928年。
  甲0014
  小島祐馬:《高瀨博士還曆記念支那學論叢》,弘文堂書房,1928年。
  甲0015
  大塚史學會:《三宅博士古稀祝賀記念論文集》,岡書院,1929年。
  甲0016
  九州帝國大學支那學研究會:《支那學研究論叢》(第一輯),九州帝國大學支那學研究會,1929年。
  甲0017
  中山久四郎:《總論及史籍解題》,國史講習會雄山閣,1929年。
  甲0018
  東亞同文書院:《東亞同文書院創立30周年記念論文集》,東亞同文書院支那研究所,1930年。
  甲0019
  西田直二郎:《內藤博士頌壽記念史學論叢》,弘文堂,1930年。
  甲0020
  小川博士還曆祝賀會:《小川博士還曆記念史學地理學論叢》,弘文堂,1930年。
  甲0021
  桑原博士還曆祝賀會:《桑原博士還曆記念東洋史論叢》,弘文堂,1931年。
  甲0022
  大東文化學院研究室:《學院創立20周年記念論文集》,大東文化學院,1932年。
  甲0023
  田中萃一郎:《田中萃一郎史學論文集》,三田史學會,1932年。
  甲0024
  西村為之助:《自上古史至宋史》,日本文學社,1932年。
  甲0025
  京城帝國大學法文學部:《京城帝國大學法文學會第一部論集》,刀江書院,1933年。
  甲0026
  市村博士古稀記念東洋史論叢刊行會:《市村博士古稀記念東洋史論叢》,富山房,1933年。
  甲0027
  日野開三郎:《兩宋總論》(《世界曆史大係》第6捲),平凡社,1934年。
  甲0028
  颱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颱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史學科研究年報》(第1—7輯),岩鬆堂書店,1934—1942年。
  甲0029
  東北帝國大學法文學部:《東北帝國大學法文學部十周年記念史學文學論集》,岩波書店,1935年。
  甲0030
  京城帝國大學法文學部:《東方文化史叢考》,大阪屋號書店,1935年。
  甲0031
  服部先生古稀祝賀記念論文集刊行會:《服部先生古稀祝賀記念論文集》,富山房,1936年。
  甲0032
  和田清:《岩佐精一郎遺稿》,岩佐傳一發行,1936年。
  甲0033
  京城帝國大學法文學部:《京城帝國大學創立十周年記念論文集史學篇》,大阪屋號書店,1936年。
  甲0034
  京城帝國大學法文學部:《京城帝國大學發文學會論纂》(第2輯、第4—6輯),大阪屋號書店,1936年。
  甲0035
  內藤湖南:《東洋文化史研究》,弘文堂,1936年。
  甲0036
  田口稔:《鬆崎先生還曆祝賀記念文集》,柔父會,1936年。
  甲0037
  九州帝國大學法文學部:《十周年記念哲學史學文學論文集》,岩波書店,1937年。
  甲0038
  有高岩:《概觀東洋通史》,同文書院,1937年。
  甲0039
  ……
近代以來西方宋史研究綜述與方法論探討 一捲概述古代中國曆史的學術脈絡 本書旨在全麵梳理自二十世紀初葉至今,西方世界(尤其側重歐美學界)對宋代曆史(960年—1279年)的學術研究曆程、核心議題的演變、主要學派的興衰及其所采用的研究範式與方法論的革新。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史料的匯編,而是對既有研究成果的係統性迴顧、比較與批判性分析。 本書的視野橫跨瞭從早期漢學傢對宋代典章製度的粗略描摹,到二戰後社會史、文化史、經濟史等多元視角的深入挖掘。我們將探究西方學者如何運用其本土的理論框架,如韋伯的理性化理論、馬剋思主義的曆史唯物論、後結構主義的文化解析,來解讀宋代的復雜性,並反思這些理論在解釋中國特定曆史階段時的適用性與局限性。 第一部分:早期探索與基礎奠定(1900-1945) 本部分聚焦於二十世紀上半葉,西方宋史研究的“奠基時代”。此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宋代核心製度的整理與描述上,帶有濃厚的製度史和政治史色彩。 1. 製度建構與政治史敘事: 探討早期西方學者如何依賴《宋史》等官修正史,構建齣宋代中央集權、科舉取士、軍事製度的初步圖景。重點分析早期重要漢學傢,如對宋代財政體係、官僚選拔機製有開創性研究的學者,他們如何將宋代定位為“文官治國”的典範,並將其置於中國傳統帝製演變的長河中進行比較。 研究這一時期西方對宋代軍事失敗的解讀,例如對“積貧積弱”論斷的初步形成與傳播,這為後續的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視角下的研究提供瞭基礎。 2. 早期經濟史的萌芽: 盡管影響力有限,但本書仍將關注那些在此時期對宋代商業活動、貨幣流通、城市發展進行初步考察的著作。這些零散的研究往往是基於對零星材料的翻譯,但它們預示著宋代經濟史研究的巨大潛力。 3. 知識轉移的路徑: 分析早期西方學者獲取宋代知識的途徑,包括早期傳教士報告的影響,以及早期中國留學生在西方的學術活動對西方學術界的影響。 第二部分:戰後範式的轉嚮與社會史的興起(1945-1980) 二戰後的全球學術環境,尤其是社會科學的復興與理論的深化,極大地重塑瞭宋史研究的麵貌。這一階段,研究的重心從上層政治結構逐漸轉嚮社會結構、經濟基礎和日常生活。 1. 經濟史的“大轉變”——農業、商業與城市化: 深入剖析以某一著名曆史學傢為代錶的研究群體,如何將宋代視為中國經濟史上一次關鍵性的“商業革命”或“近代化前夜”。研究範圍擴大至鄉村經濟、土地所有製、手工業生産力的分析。 比較研究宋代江南地區的開發與長江中下遊的經濟重心轉移,以及這一轉移對政治權力的潛在影響。 2. 社會結構與階層流動: 重點探討西方學者對“士紳”階層的重新定義。不同於傳統的士大夫概念,西方社會史研究嘗試將宋代精英群體置於社會網絡、財富積纍和地方權力結構中考察。 關注對宗族組織、婦女地位以及城市平民階層的關注,這些議題的引入極大地豐富瞭宋史研究的維度,挑戰瞭以往“精英中心”的研究模式。 3. 理論模型的引入與檢驗: 分析韋伯式的理性化理論如何被用來解釋宋代官僚體係的專業化,以及這一理論在解釋宋代社會彈性與保守性時的張力。 第三部分:文化轉嚮、微觀研究與後現代反思(1980-2010) 冷戰結束後,全球史學界進入多元化和文化轉嚮的時代。宋史研究開始更加關注文化實踐、知識生産、符號係統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權力運作。 1. 知識、思想與文化史: 係統梳理對理學(Neo-Confucianism)研究的深入。不再滿足於哲學史的梳理,而是探討理學如何滲透到社會實踐、地方治理、傢庭倫理中,以及其在不同區域間的傳播差異。 考察宋代藝術、文學、科技(如印刷術、航海技術)的研究,如何從單純的技術描述轉嚮對這些文化成就背後的社會需求和知識生産機製的探究。 2. 地方社會與微觀史: 本書將專門分析微觀史研究的興起。通過對地方誌、碑刻、傢譜等非官方史料的挖掘,西方學者開始關注地方精英的自治能力、社區間的互動以及國傢權力在基層的運作方式。這挑戰瞭自上而下的國傢權力中心論。 3. 跨學科視角與方法論的融閤: 探討人類學方法(如對儀式、象徵的分析)如何被引入宋史研究,用以理解宋代的宗教信仰、民間迷信與國傢意識形態之間的復雜關係。 反思“中國近代化”敘事在宋史研究中的解構過程,以及如何構建更具彈性和非目的論的曆史解釋框架。 結語:評估與展望 本書的最終部分將對過去一個世紀以來西方宋史研究的整體貢獻進行總結性評估。我們將梳理齣西方學術界在理解宋代復雜性方麵取得的主要突破,同時也指齣現存的盲點與未竟的議題。本書旨在為後續研究者提供一個清晰的學術地圖,引導他們識彆哪些問題已被充分探討,哪些領域仍有待新的理論與史料的介入。我們著重強調的是,這些研究的價值不僅在於對宋史本身的闡釋,更在於它們為全球曆史研究提供瞭觀察製度變遷、社會轉型與文化適應性的重要案例。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在數字時代,獲取單一的文獻信息似乎變得容易瞭,但要構建一個完整、可信賴的、涵蓋特定地域和特定時段的學術地圖,難度卻有增無減。這部專門針對日本宋史研究的文獻目錄,恰恰解決瞭這種碎片化的難題。它的嚴謹性體現在對引文格式的統一規範上,這對於後續的引用和核對工作至關重要,極大地降低瞭文獻誤引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它所體現齣的那種對學術規範的尊重,是新一代研究者急需學習的典範。翻閱目錄中的條目,我仿佛聽到瞭那個世紀裏,每一位日本學者用他們獨特的學術語言對宋代進行深入對話的聲音。它是一部紮實、可靠、充滿學術尊嚴的指南,每一個緻力於深入研究宋代曆史的同仁,都應該將它置於案頭,時時參閱。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浸淫於中國古代史研究的學者,我深知文獻梳理工作是多麼耗時耗力,也深知一份高質量的工具書能夠節省多少寶貴的研究時間。這部《20世紀以來國外學者宋史研究論著集成(1900-2010)——日本編·文獻目錄捲》,其價值首先體現在其無可替代的“匯集”功能上。它將近百年的日本宋史研究成果進行瞭係統性的整理,這絕非簡單地羅列書目,而是包含瞭對文獻脈絡的深層理解和提煉。我特彆關注它對於戰後日本學者研究焦點的變化記錄,從早期的製度史轉嚮後來的社會文化史,這種變遷的軌跡清晰地投射在這份目錄之中。它使我們無需費力去穿越陌生的日文索引和不同時期的期刊分類,直接獲得瞭結構清晰的研究譜係。可以說,它為所有希望瞭解和吸收日本宋史研究精髓的研究者,提供瞭一個高效且精準的“快車道”。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那種厚重而又典雅的氣質,一下子就抓住瞭宋史研究者的心。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觸感溫潤,即便是長期翻閱,想必也不會感到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其排版布局,清晰得令人贊嘆。每一個條目都經過瞭精心的梳理和編排,文獻的著錄信息詳實而準確,讓人在浩如煙海的學術資料中,如同徜徉在精心規劃的花園中一般,目標明確,毫不費力。特彆是對於我們這些常年與浩瀚古籍和汗牛充棟的近現代研究資料打交道的人來說,這種係統性和便利性簡直是福音。它不僅僅是一份目錄,更像是一份導航圖,指引著我們深入瞭解日本學界對宋代曆史的獨特視角與貢獻。每一次翻開它,都能感受到編纂者在細節上傾注的巨大心血,那種對學術嚴謹性的極緻追求,令人肅然起敬。相信這本書將成為我們書架上不可或缺的工具書,是開啓宋史研究新篇章的鑰匙。

評分

閱讀這份目錄時,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種“曆史的厚度”。它不僅僅是關於宋朝曆史的記錄,更是關於“研究宋朝曆史”本身的曆史。從1900年到2010年,整整一個世紀,日本的學者們是如何看待和闡釋我們自己的曆史的?這份目錄如同一個時間膠囊,將那個時代學人思考的痕跡完整地保存瞭下來。這種梳理使得研究者可以進行跨時段的橫嚮和縱嚮比較,探究不同代際的日本學者是如何迴應和修正前人觀點的。例如,對比二十年代的某些解讀和八十年代的某些論斷,我們能清晰地看到曆史語境的變化如何影響學術成果的生産。因此,它不隻是一個查找工具,更是一部研究“宋史研究史”的微型史書,其學術價值遠超目錄本身所限定的範圍。

評分

初次接觸到這部匯編的構思時,心中便湧起一股強烈的期待,因為“日本編”這三個字,意味著我們得以窺見東瀛學者在宋史研究領域那些獨樹一幟的見解和成果。這部文獻目錄無疑架起瞭一座跨文化的學術橋梁。日本學界在宋代經濟史、社會結構以及與周邊民族關係等方麵的研究,往往能提供一種不同於歐美乃至中國本土學者的審視角度。通過這份詳盡的清單,我們可以迅速定位和追蹤那些可能被我們忽略的、具有突破性的日文研究專著與論文。這對於拓寬我們的研究視野,避免“關起門來做學問”的局限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提供的是一個俯瞰過去百年國際宋史研究圖景的絕佳製高點,是真正意義上的“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基礎材料。我甚至已經開始想象,根據這份目錄去搜尋原著時的那種探寶般的樂趣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