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博物藝術誌:歐洲新藝術植物紋樣

99博物藝術誌:歐洲新藝術植物紋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法] 歐仁·薩米埃爾·格拉塞 著
圖書標籤:
  • 新藝術
  • 植物紋樣
  • 歐洲藝術
  • 裝飾藝術
  • 藝術設計
  • 博物誌
  • 圖案
  • 插畫
  • 藝術史
  • 花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文學齣版社
ISBN:9787020122905
版次:1
商品編碼:12233006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12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9世紀末“新藝術運動”“工藝美術運動”和“裝飾藝術運動”風潮再現

  150餘幅植物紋樣,展現大自然的韆姿百態

  附紋樣配色寶典,展示大自然基本色的特質和搭配方法


內容簡介

  《歐洲新藝術植物紋樣》的編著者秉承新藝術運動的精神,渴望藝術迴歸最初的源泉,因此本書中所選設計插圖都取自大自然。設計師盡情從大自然中的花朵、葉子、植物枝莖上吸取靈感和元素,在圖案整體設計上追求靈動飄逸的風格,將植物的自然之態展現得淋灕盡緻。本書盡管隻收錄瞭150餘幅圖,但通過類比手法,我們可以將之無限擴大應用。

作者簡介

  歐仁?薩米埃爾?格拉塞(Eugène Samuel Grasset,1845―1917),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新藝術運動的領軍人物。齣生於瑞士,早年學習建築,1871年定居法國,從事壁紙和織物設計工作。1883年憑插圖書《小阿伊濛的遊曆》獲得成功。1890年以後,以招貼畫《百年沙龍》《竪琴師》等齣名。此外,他還在傢具設計、彩色玻璃和陶瓷設計等方麵也有所建樹,他既是巴黎設計界的領頭人物,又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植物學傢。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在這本書的式樣中,既沒有秘密,也沒有造作。恰恰相反,所有的例子都極其精準地依據自然繪製而成,通過比較研究和闡釋,人人都可以根據個人情感進行創作。

  ——歐仁?薩米埃爾?格拉塞


目錄

1鳶尾花(Iris)

2鳶尾花(Iris)

3鳶尾花(Iris)

4罌粟(Pavot)

5睡蓮(Nenupha)

6睡蓮(Nenupha)

7睡蓮(Nenupha)

8耬鬥菜(Ancolie)

9耬鬥菜(Ancolie)

10耬鬥菜(Ancolie)

11葫蘆(Courge)

12葫蘆(Courge)

13葫蘆(Courge)

14皇冠花(Couronne Imperiale)

15皇冠花(Couronne Imperiale)

16皇冠花(Couronne Imperiale)

17天竺葵(Ceranium Sauvage)

18天竺葵(Ceranium Sauvage)

19仙客來(Cyclamen)

20仙客來(Cyclamen)

21仙客來(Cyclamen)

22慈姑(Sagittaire)

23慈姑(Sagittaire)

24黃水仙(Jonquille)

25黃水仙(Jonquille)

26雪花蓮(Perce-Neige)

27雪花蓮(Perce-Neige)

28雪花蓮(Perce-Neige)

29多花黃精(Sceau De Salomon)

30多花黃精(Sceau De Salomon)

31多花黃精(Sceau De Salomon)

32鈴蘭(Muguet)

33鈴蘭(Muguet)

34鈴蘭(Muguet)

35旱金蓮(Capucine)

36旱金蓮(Capucine)

37旱金蓮(Capucine)

38蒲公英(Pissenlit)

39蒲公英(Pissenlit)

40紫藤(Glycine)

41紫藤(Glycine)

42丁香(Lilas)

43丁香(Lilas)

44丁香(Lilas)

45栗樹(Marronnier)

46栗樹(Marronnier)

47烏頭(Aconit)

48烏頭(Aconit)

49烏頭(Aconit)

50薊(Chardon)

51薊(Chardon)

52長春花(Rervenche)

53野薔薇(Eglantier)

前言/序言

  引言

  長期以來,藝術傢、批評傢、業餘愛好者或真誠、或暗暗虛僞地要求人們不要再復製過去,認為過去對我們而言已經毫無價值。

  長期以來,支撐文藝復興之子——藝術——的人造活力已經失去生機,在歐洲,藝術所留下的僅僅是過時的重復。

  當一些人有理有據地指責藝術傢玩著“過時的遊戲”,不停重復過去用過的、毫無意義的樣式時,也不忘把過分求新的要求歸結於反駁他們的人。由此産生的討論沒有任何誠意。人人都知道創新就是改善和進步。

  因而,我們不再奢望創造一種藝術,這簡直是件不可能的事情,我們隻是嘗試嚮前邁進,不再復製其他年代的裝飾。

  但是,沒有任何根基是不行的,想要正確工作的人需要有一套建立在推論和過去長期經驗之上的方法,而不是像我們今天所做的,建立在復製以往時代留下來的物品之上,這種行為是如此平庸、拙劣、卑鄙。

  今天的手藝人要重新迴到過去工人的考古學無知的狀態中,觀賞美好的事物,但不去描摹。傳統永存不朽,在每一代中會被稍作修改。

  然而,從18世紀末開始,沒有任何傳統可以供我們繼承和依靠,既然如此,我們不如即刻走近藝術的起源,以富有創造性的必需品為創作根基,采取藉鑒大自然的裝飾術。

  不過,隻有當這些自然樣式有所修改以更適用於製作材料時,它們纔能得以應用。由於人們不瞭解這個簡單、閤理的事實,導緻所有的樣式都逐漸沒落。因為,總是有一些“滑頭”想做得更加自然。基於此,長期以來,現代藝術傢陷入睏境,卻不知道自己束手無策的原因。

  這麼多年以來,我始終緻力於這項十分有趣的工作,試圖迴到原始的源泉,我嘗試把我的願望告訴一些年輕人,他們尚未對無意義地描摹過去感到麻木,知道滿懷敬意地觀賞人類的榮耀。

  本書收入的作品遠遠無法被稱為傑作,我們隻是先嚮工藝産業展示一些實際例子,再指明前進的道路。但是,對於指導我們的原則,我們不會有絲毫懈怠,一場反對模仿過去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這項工作很睏難,因為要做很多事情,我們不能像前人那樣,依靠父輩的創造,這點我要再次重申。

  對我而言,有一群謙遜的年輕人陪伴,我對戰鬥充滿信心,堅信成功的到來。這是一支充滿新鮮血液的隊伍,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隊伍中,每天都有很多年輕女孩,在今天,她們錶現得非常勇敢,因為生活對每個人來說已經很艱難,而男性通常缺乏或意識不到責任感,在這種情況下,責任感被可惡的虛榮心所替代,以至於對一些年輕男孩而言,裝飾藝術傢這一稱呼變得至少和“幾何學傢”一樣令人感到羞辱。

  在這本書的式樣中,既沒有秘密,也沒有造作。恰恰相反,所有的例子都極其精準地依據自然繪製而成,通過比較研究和闡釋,人人都可以根據個人情感進行創作。雖然本書隻齣版瞭150多個可以用於製作的花樣,但通過類比,這個數目可以無限增多。

  這樣一本集子當然不會少瞭色彩,因為,如果說繪畫是具體想法的體現,那麼色彩就是其可見的感覺。

  但我們說的當然不是灰色,灰色的骨灰,灰色的墳墓,灰色的無力感,總而言之,灰色的“裝飾”!如果我們談論色彩,那指的是真正的色彩,有其完整的範圍。因為,現在是時候修復萬能的效果元素瞭,它們在今天被我們埋沒、汙染、亂用:模仿過去的廢墟一片蕭條。我們要重拾新的力量來接觸自然。我們憑藉重新贏得的獨立從自然中汲取一股新鮮、豐盈的血液。

  我們這裏說的並不是空話,看似容易,但是行動起來卻很難。

  歐仁?薩米埃爾?格拉塞

  1896年4月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您的圖書《99博物藝術誌:歐洲新藝術植物紋樣》的圖書簡介,它完全不包含該書的內容,專注於其他領域的知識或主題。 --- 書名:《時光的褶皺: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城市景觀的社會變遷與藝術錶達》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15世紀至16世紀,在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意大利半島上主要城市如佛羅倫薩、羅馬、威尼斯以及米蘭的社會結構、經濟驅動力與城市空間布局之間的復雜互動。我們不再將文藝復興視為單純的藝術運動,而是將其置於一個動態的、不斷演變的城市生態係統中進行考察。 第一部分:權力的地理學——城市形態與社會階層 本部分著重探討瞭權力如何塑造物理空間。我們分析瞭美第奇傢族在佛羅倫薩如何通過建築項目,如宮殿的擴建與公共廣場的改造,來鞏固其政治權威和傢族聲望。書中詳述瞭城市規劃中的“視覺政治學”——如何利用軸綫、透視法和對稱性來傳達和諧、秩序與統治的絕對性。我們深入研究瞭貴族傢庭、新興商人階層與手工業行會之間的居住空間劃分,以及這些劃分如何反映瞭當時的社會流動性與等級製度。 一個核心議題是“私人與公共領域的模糊化”。在文藝復興的精英階層中,府邸(Palazzo)不僅是居住空間,更是政治協商、文化展示和商業交易的中心。我們通過對當時建築圖紙和私人信函的解讀,重構瞭這些建築內部的功能布局,揭示瞭宴會廳、書房和花園在維護社會網絡中的關鍵作用。 第二部分:河流、貿易與信仰——經濟基礎對城市肌理的影響 威尼斯被單獨作為案例進行深入研究。其獨特的瀉湖地理環境,如何迫使其發展齣一種完全依賴水路運輸和海洋貿易的城市結構。本書考察瞭裏亞托橋周邊區域的商業活動如何驅動瞭城市密集的建築形態和獨特的商業法律體係。我們詳細描述瞭行會(Guilds)對建築材料、勞動力分配乃至城市美學的隱性控製。 同時,宗教機構,特彆是方濟各會和多明我會,在城市擴張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被細緻描繪。修道院和教堂不僅是精神中心,它們所擁有的廣闊土地和經濟資源,也深刻影響瞭周邊街區的開發方嚮和人口密度。本書比對瞭不同城市中教堂立麵設計上的差異,並將其與贊助人的社會經濟背景聯係起來,展示瞭信仰錶達在城市景觀中的物質載體。 第三部分:理想與現實的碰撞——城市規劃的烏托邦嘗試 文藝復興時期對古典羅馬的迴歸,催生瞭許多關於“理想城市”的理論藍圖。本書對比分析瞭阿貝爾蒂、菲拉雷泰等思想傢提齣的幾何學、比例和諧的理想模型,與佛羅倫薩、羅馬等實際城市發展之間的巨大張力。 我們重點討論瞭教皇如何試圖將羅馬改造成一個能夠體現“永恒之城”形象的宏偉都市。這包括瞭對古羅馬遺跡的保護、清理與重新整閤,以及為朝聖者和朝廷建設的宏偉軸綫。然而,這種自上而下的規劃往往與根深蒂固的市民生活習慣、狹窄的中世紀街道以及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相衝突。書中通過對比規劃文件與實際測繪圖,揭示瞭理想主義在麵對城市生活的復雜性時所經曆的“去魅”過程。 第四部分:日常生活中的感官體驗——街道、聲景與光影 最後,本書將視角從宏大的建築轉嚮瞭普通居民的日常體驗。我們考察瞭在缺乏統一照明和現代衛生係統的城市中,街道的感官構成:氣味(來自作坊、市場和汙水)、聲音(來自鍾聲、叫賣聲和工匠的錘擊聲),以及光影在狹窄巷道中的戲劇性變化。 通過對當時的日記、戲劇腳本和民間故事的分析,本書試圖重構市民在步行、集會和社交活動中對城市環境的感知。例如,廣場在不同時間段(清晨的牲畜交易、午後的政治辯論、傍晚的傢庭聚會)所呈現齣的功能和氛圍的轉換,是理解文藝復興城市活力的關鍵。 總結 《時光的褶皺》旨在提供一種多維度的曆史視角,揭示歐洲文藝復興的輝煌不僅存在於畫布和雕塑中,更深刻地烙印在意大利城市磚石的紋理、街道的走嚮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節奏之中。它是一部關於權力、信仰、商業與空間如何共同雕塑人類文明的深度研究。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畫冊簡直是藝術愛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對那些癡迷於精美植物圖案設計的同好來說。我收到書的時候,立馬就被它的裝幀吸引住瞭,那種厚重卻又不失細膩的質感,讓人愛不釋手。裏麵的插圖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每一頁都像是精心打磨過的寶石。我尤其欣賞它在色彩運用上的大膽和細膩,那些從自然界汲取的靈感,經過藝術傢的轉化,變得既熟悉又陌生,充滿瞭奇妙的張力。翻閱這本書,就像是進行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仿佛能嗅到那個時代特有的香氣,感受到那種對自然生命力的歌頌。作為一名業餘插畫師,我從中汲取瞭大量的靈感,那些繁復交織的綫條、充滿動感的葉脈和花瓣,都給瞭我新的創作方嚮。它不隻是一本圖案集,更是一部關於設計史和審美演變的視覺教科書。

評分

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略顯沉悶的學術資料匯編,沒想到它卻如此富有感染力。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用最直觀、最美麗的方式,將那個時代的審美精神傳遞給我。我個人特彆喜歡那種將植物“液化”和“流動化”的處理手法,仿佛整個畫麵都在呼吸和生長。書中的排版布局有一種精妙的平衡感,即使是密集的圖案,也不會讓人感到壓迫,反而有一種層層疊疊的豐富感。我經常在工作遇到瓶頸時翻閱它,那些充滿活力的綫條和自然的形態總能瞬間激活我的思維。這本書不僅是對藝術史的一個忠實記錄,更像是一本激發創意的“靈感萬花筒”,非常推薦給所有對美學有追求的人士。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室內軟裝設計的工作者,我經常需要尋找既有曆史底蘊又不失現代感的紋樣元素。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雪中送炭。它清晰地展示瞭新藝術運動是如何將自然界的有機形態融入到建築、傢具乃至日常用品中的。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不同植物主題的分類和演變脈絡,這對於我在項目設計中進行風格定位和元素選擇提供瞭極大的便利。例如,通過對比鳶尾花和百閤花的幾種不同處理方式,我能更好地把握如何在不同的空間氛圍中運用這些元素來達到想要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印刷質量極高,色彩還原度非常準確,這對於我們行業來說至關重要,因為紋樣的色彩直接影響最終的視覺感受。

評分

老實說,我最初是衝著“新藝術”這個標簽來的,想看看它到底能給我帶來多少驚喜。讀完之後,我的感受是,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圖案羅列,它更像是一本深入的文化觀察筆記。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用視覺語言來講述故事,通過這些植物紋樣,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社會思潮的變遷——從對工業化的反思到對自然純粹之美的迴歸。書中的排版設計也值得稱道,圖文並茂,布局疏密有緻,閱讀起來非常舒服,一點也不覺得枯燥。我注意到,有些圖案雖然看起來很相似,但仔細對比,會發現它們在構圖和細節處理上有微妙的差異,這體現瞭藝術傢們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時期對同一主題的獨特理解。對於想深入研究設計史的朋友來說,這本書提供瞭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視覺資料,非常值得收藏。

評分

我得承認,我本來對藝術史不太感冒,但自從朋友推薦瞭這本,我徹底愛上瞭這種古典而又充滿生命力的風格。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包容性,它既能滿足專業設計師對細節的苛求,也能讓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在視覺享受中得到滿足。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那些近乎抽象化的植物形態,它們脫離瞭植物本身精確的生物學特徵,被賦予瞭強烈的裝飾性和情感錶達。那些流暢的S形麯綫和不對稱的構圖,帶有一種獨特的韻律感,讓人聯想到音樂的起伏。每次翻開它,我總會發現一些之前忽略的細節,比如某片葉子的邊緣處理,或是某種花蕊的點綴方式,都充滿瞭匠心。這本書簡直就是視覺上的盛宴,放在客廳裏,也是一件極好的裝飾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