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浅显的文字发掘出了《老子》一书的深远意蕴,结合儒、释、道、医学说,并以切身的练功体验来对此加以阐释,从气功的视角来解读《老子》,正确还原《老子》的路径。老子正是在自我修炼(即古代气功锻炼)的过程中,完成了对道的体悟和把握,并以此论及小至日常生活,大到国家政治的应有状态。在国内早已有《老子》是气功书之说,但是并无像此书这样视角新颖。尽管此书是写给日本的一般民众看的,但对于我们国内的民众甚至专业人员都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因为它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文化进行了普及性的阐述,对道学发展史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于气功的深层次修炼(修道、得道),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推动业界的“气以臻道”在实践和理念两方面的学术探讨。
第一章不涉身心的思想/1
方法论的“正当性”2
所谓“观念”,就是实践法3
第二章与思想分离的身体/5
日本气功发展的现状6
目前存在的问题6
21世纪的课题8
第三章两千年的恍惚/11
谜一般的语言12
老子这个人12
《老子》这部书13
恍惚的体验15
解开谜底16
第四章择善地而居/19
就职地的选择20
有真定力的大隐士21
在尘世中的修行23
第五章神龙见首不见尾/25
两位圣人的会面26
身体的宇宙性28
牛这头座骑30
老子的“弟子”们32
第六章哆啦A梦的任意门/35
道、儒、佛三教36
一扇门的三个功能37
大门的钥匙39
心身、家庭、天下40
儒家这扇门42
医家这扇门42
尘世这扇门43
第七章东海道五十三次的风景/45
远近法和不同的风景46
分为两股的枝丫47
有欲和无欲49
回同一个家50
第八章让人吃饭/53
《老子》挨批的靶点54
体验“虚其心,实其腹”55
画家们的自我批判56
饮食和养生57
营养学和食品分析学58
第九章神的父母是谁/61
宇宙这个蛋62
亲生父母是“道”62
自然这个道63
道的父母是谁65
道在日常生活之中66
第十章不死之神/67
元神和识神68
心死神活69
威廉姆的修行71
生命的黄金之花72
神的“解剖学”的位置73
元神和无意识76
元神和阿赖耶识77
第十一章白隐禅师的咒骂/83
身体让人有大烦恼84
生病是谁之过85
生命的韵律86
“得时”和“得位”的问题90
“心灵”和“身体”的关系91
第十二章专注于一支箭/95
专心做好一件事96
事不同,理一个97
第十三章魔法的三原色/99
从“一”生出之物100
男人和女人的“品格”101
“气机”和“半阴半阳”103
“一指禅功”的三个功法104
气机的阴阳和升降105
阴阳的调和为“中”107
第十四章婴儿的那些事/109
婴儿的完美度110
“握固”的方法110
“一阳来复”和“活子时”112
音声相和113
自然中的生与死114
中国和西方的时间115
第十五章极端的利己就是无私/119
“形、气、意”的锻炼120
禅宗的“总裁选举”121
养生和放牧122
利己和无私123
第十六章“连偷带骗还抢”的绝招/125
天地有爱吗126
盗贼的世界126
言语的可能性及其局限128
知雄守雌 128
悄悄地盗出129
相互欺骗和抢回131
《我,等待着》133
第十七章花花草草一条道/135
是超能力吗136
吸人眼球但愚蠢137
精通易学者不占卜139
第十八章淡而无味的美食/141
一杯清水142
音、色、味和五行142
中医学的“颜色分析”144
五音和音乐疗法145
日语的再发现148
食物的“四性”和“五味”150
终极的音、色、味151
第十九章京都议定书的课题/155
孔子所见的“水”156
老子所见的“水”156
水和“肾气”157
地球的温室效应159
第二十章生命的生态学/163
赤字累积的“亏本生意”164
中医学和西医学165
SARS的治疗166
吝啬的学问168
第二十一章善摄生者无死地/171
日出江花红似火172
留取丹心照汗青172
死而不亡者寿173
我命在我不在天174
余下的那一个人是谁174
第二十二章大道之行/177
圣人的相貌178
真实的肖像画178
老子的自画像180
授人以渔180
大路才是近道182
附文献引用说明/183
跋/184
当我第一次注意到《老子与气功 心身实践的中华文化》这本书的时候,它所传递出来的那种沉静而又富有内涵的气质,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往往蕴含在最古老的传统之中,而“老子”和“气功”这两个词,在我心中代表着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关注内在力量的神秘领域。 我对书中关于“气”的论述尤其感到好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气”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它被认为是生命力的源泉,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解释老子的“道”与“气”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气功的实践,去感知、运用和提升身体内部的“气”。 这本书的名字中“心身实践”这四个字,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练习方法。比如,它是否会介绍一些基础的呼吸法,如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或者一些简单的导引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体,疏通经络? 我更希望它能够将气功的练习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比如,它是否会提及儒家、道家等思想对气功发展的影响?或者,气功如何在中国古代的养生、医学、甚至哲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想了解这种实践方式是如何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并成为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气功练习的指南,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层价值的探索。它承诺了一种将古代智慧融入现代生活的可能性,一种通过身体力行来达到身心和谐的途径。我期待着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并从中获得滋养。
评分《老子与气功 心身实践的中华文化》这个书名,乍一听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仿佛里面藏着无数的古老智慧等待被发掘。我一直对那些能让人的精神得到安宁,身体得到滋养的学问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恰恰触碰到了我的兴趣点。 我猜想,这本书会从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出发,去阐释“气”在生命运行中的重要性。我期待着它能够解释,为什么老子会对“气”如此重视,以及这种“气”是如何与我们的身体、情绪、乃至精神状态紧密相连的。它是否会引用《道德经》中的具体章节来支撑这些观点? 我特别关注的是“心身实践”这个部分,它意味着这本书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有指导意义的。我希望里面能够有详细的关于气功练习的步骤和方法,也许会包括如何调息、如何配合意念,甚至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和运用“气”。对于我这样初学者来说,能够有清晰的引导至关重要。 此外,“中华文化”这个词组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好奇。它是否会探讨气功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脉络?或者,气功在中国哲学、医学、乃至艺术领域中扮演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气功作为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遗产,其深厚的底蕴和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并通过“气功”这种实践形式,让读者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它承诺的是一种身心和谐的境界,一种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的生活方式。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它里面蕴含的智慧,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一种古朴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扑面而来。当翻开第一页,就被那淡淡的墨香和质朴的排版所吸引,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智慧的时代。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那些能够触及身心健康的实践方式很感兴趣,而“老子”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和深邃的吸引力。这本书的名字《老子与气功 心身实践的中华文化》恰恰勾勒出了一个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领域。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幸福和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层面的。这本书似乎能够提供一种将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途径。我猜想,它会从老子的哲学思想出发,深入浅出地解读其中蕴含的关于“气”的概念,以及如何将这种概念转化为实际的身体锻炼方法。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有具体的练习指导,例如呼吸的技巧、动作的要领,甚至是关于如何调整心态、达到内心平静的方法。 我特别关注的是“心身实践”这个词,它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强调的是一种行动上的体验。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循序渐进的指导,让像我这样对气功了解不深,但又渴望尝试的读者,能够找到切入点。会不会有关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气功练习的建议?或者,对于初学者可能遇到的困难,书中是否有解答和鼓励? 这本书的另一半,“中华文化”,也让我充满了期待。老子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气功更是源远流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这两者紧密结合,展现出它们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它会不会探讨气功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或者,它如何渗透到中医、武术、甚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期待着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我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它承诺了一种回归本源、关注内在的探索。我希望它能成为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实用性的指南,帮助我理解老子的智慧,掌握气功的奥秘,并最终提升我身心的健康和对中华文化的感知。它似乎是一个邀请,邀请我去体验那些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实践。
评分初次看到《老子与气功 心身实践的中华文化》这本书,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画面:一位智者,身着古朴的衣袍,在清风徐来、绿意盎然的山间,悠然地吐纳调息。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和深邃的智慧,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强健,更是心灵的宁静。而“老子”的思想,在我看来,恰恰代表了一种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哲学智慧。我猜想,这本书会从老子关于“道”的论述出发,去解读“气”的概念,并将其与我们日常的身心状态联系起来。它会是如何去阐释“道”与“气”的内在联系的呢? “心身实践”这四个字,是我对这本书最感兴趣的地方。我非常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可操作的气功练习方法。也许会包含一些基础的呼吸技巧,如腹式呼吸、四七八呼吸法,或者一些简单的导引动作,能够帮助我们放松身体,疏通经络,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另外,“中华文化”这个词,也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有了更多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够不仅仅介绍气功的技法,更会深入探讨气功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意义。它是否会涉及中医理论,例如经络学说、阴阳五行等,以及气功如何作为一种独特的养生保健方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总之,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对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探索,一次将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尝试。它承诺了一种回归本真、追求身心和谐的路径,让我渴望去深入了解,并从中汲取力量,提升生命的质量。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帮助人安顿心灵,回归宁静的学问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老子”这个名字,在我心中总是与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联系在一起。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老子与气功 心身实践的中华文化》这本书时,我的目光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它仿佛是一个承诺,一个将古老的东方智慧与我们现代人对健康和幸福的追求巧妙结合的承诺。 我尤其好奇的是,这本书是如何将老子深奥的哲学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心身实践”的。我设想,它或许会从《道德经》中的一些经典篇章入手,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或者“无为而无不为”,去解读其中蕴含的关于生命能量流动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调息、静坐等方式去体会这种“气”的存在。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让普通人也能从中受益。有没有关于不同类型气功的介绍,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合人群?会不会有详细的动作分解图,或者视频教学的二维码?对于我这样可能从未接触过气功的人来说,清晰易懂的步骤至关重要。 更让我感到兴奋的是,它将“心身实践”与“中华文化”联系起来。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气功技术本身,更会探讨气功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否会涉及中医理论,比如经络学说,以及气功如何作为一种养生保健的方式,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能够窥见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生活方式。它承诺的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层意义的体验。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份宁静,一份力量,以及一份与中国传统文化连接的深刻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