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譚/佛光山金玉滿堂係列

古今譚/佛光山金玉滿堂係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慈惠法師 著
圖書標籤:
  • 佛學
  • 故事
  • 善書
  • 佛光山
  • 金玉滿堂
  • 傳統文化
  • 人生哲理
  • 道德修養
  • 寓言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現代齣版社
ISBN:9787514359770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019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佛光山金玉滿堂係列,星雲大師佛學勵誌思想精華大集成,助你遠離迷障、愚癡與痛苦,以大自在的心境,取得人生的成就。本係列隨書贈送大禮包:星雲大師燙金法相卡/“忠義傳傢”星雲大師新春祝福墨寶!

○《古今譚》作者慈惠法師,為星雲大師高徒,精研佛法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佛學理念,用近100篇精彩小故事的佛法啓迪,給予你改變人生命運的心靈修行良方。
大海三魚/藥草在哭/啞子得夢/餓鬼的毒食/野狐禪/癩痢狗/佛頭著糞/菩薩的住處/雙麵神/找女人喻/廚師的圍裙……

○本書翻開就可看到星雲大師親筆題寫的“金玉滿堂”墨寶,每篇故事另附《白話百喻經》的精彩內容。同時,隨書贈送星雲大師燙金法相卡,一書一卡,伴您365天平安吉祥!

○精彩開示:
心裏的結,心裏的負擔、掛礙,全都是自己擺上去的。怎麼解決?很簡單,把自己放掉。
一個人有瞭大小、好壞互容之心,他的胸量必然能含容虛空,接納一切,結果定是皆大歡喜。
無理之前,你都能夠接受瞭,更何況是有理呢?所以,無理也是一種教育。以嚴厲手段無非要“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無理要求的錶象外,其實有無盡悲智。
人的心裏,起瞭妄想、擅自分彆,或者扭麯誤解,所以把很多平常簡單的事情給復雜化瞭,因此就糾纏不清。
人命不停,過於山水,隻有心係當下纔得安詳。論修行,行住坐臥、念佛參禪都念念當下,攝心不亂;論人生,也於當下立足,展望前程,切莫悲戀過去、貪望未來。
我們看一般木匠吊綫測量水平,都是隻用一隻眼睛來看,可見一眼比兩眼正確;甚至不用眼睛看比用一隻眼睛看,又更真實。不用眼睛看,而用心來看,讓心不生病,纔是究竟的。
修行參禪並不是死闆闆,一點暖氣都沒有,而是要捨棄功名利祿、貪嗔癡等種種煩惱以後,纔會有積極、光明、救度眾生的熱情齣來。
很多人以為要用耳朵纔能夠聽得到聲音。事實上,當所有的聲音都止息下來以後,我們纔能夠真正聽到一種美妙的聲音,那是什麼聲音呢?就是我們心裏的聲音。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佛光山金玉滿堂係列之一,是星雲大師的高徒佛光山慈惠法師佛學心靈勵誌作品,藉用近100篇的古今各種寓言、典故、巧喻,開示人們生活、工作、修身的智慧。慈惠法師秉承瞭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弘法理念,將自己對佛法精深理解與教育實踐,融入人們日常生活行止的方方麵麵。慈惠法師講述故事力求通俗生動,傳授道理力求簡明淺顯,這些看似簡明的道理,卻無一不是拔除人生迷障,改變人生運勢的良方。本書翻開就可看到星雲大師親筆題寫的“金玉滿堂”墨寶,每篇故事另附《白話百喻經》的精彩內容。隨書贈送星雲大師燙金法相卡,一書一卡,伴您365天平安吉祥!

“佛光山金玉滿堂係列”,由星雲大師任總策劃,由金玉滿堂編輯小組編輯,內容以星雲大師多年的佛法通俗著述與精彩言說為主,也有星雲大師的高足慈莊法師、慈惠法師的佛學心靈勵誌的機鋒妙語,以“人間佛教”的弘法精神,為當下世人因欲望、執念、迷障、焦慮而乾涸的心田,引來股股清泉,啓迪人們做人、做事的智慧,以大自在的心境中,取得人生的成就。具體書目有:
《星雲法語》《人間萬事》《禪話禪畫》《古今譚》《佛光山名傢百人碑牆》《法相》《星雲說偈》《佛光菜根譚》《佛光祈願文》《人間音緣》
本係列隨書贈送大禮包:星雲大師燙金法相卡/“忠義傳傢”星雲大師新春祝福墨寶!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
1927年生,江蘇江都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1949年赴颱灣。1967年創建佛光山。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榮譽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2013年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奬。
大師一生緻力於弘揚人間佛教,主張以齣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大師著作超身,總計三韆餘萬言,並譯成英、德、日、韓、西、葡等二十餘種語言,在世界各地齣版發行。

慈惠法師
颱灣宜蘭人。日本大榖大學文學碩士。1965年禮星雲大師齣傢。專長中日文翻譯。畢生協助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籌辦佛光山各類教育機構。曆任普門中學校長、大學教授、佛光山教育院暨都監院院長等職務,現任佛光山開山寮特助。著有《佛經概說》《諦聽生命之歌》《古今譚》《好兒童故事》套書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大海三魚/ 003
鴻雁喻/ 006
善聽/ 009
最大的財富/ 012
撲滿/ 015
接力賽跑/ 018
藥草在哭/ 021
黑白二姊妹/ 024
青齣於藍/ 027
第二章
拾落葉/ 033
眼橫鼻直/ 036
啞子得夢/ 039
你是幾年級/ 042
甜魚/ 045
習氣如江山/ 048
兩條船/ 051
餓鬼的毒食/ 054
法筵留香/ 057
工作是長生劑/ 060
第三章
莫忘己心/ 065
第二支箭/ 068
野狐禪/ 071
頑石點頭/ 074
井中撈月/ 077
洗身洗心/ 080
半杓橋/ 083
慈悲的樣子/ 086
癩痢狗/ 089
手上的腥味/ 092
第四章
啐啄/ 097
速食文化/ 100
烽火觀音/ 103
為自己寫什麼/ 106
清理煙囪/ 109
寶藏庫/ 112
敲一下/ 115
善行如城堡/ 118
蹦跳的小孩兒/ 121
第五章
聚寶盆/ 127
人生的碼頭/ 130
佛頭著糞/ 133
見機行事/ 136
腳踏麥芽/ 139
一掬之水/ 142
最寜靜的道場/ 145
方外情義/ 148
泥包的金佛/ 151
須彌與芥子喻/ 154
第六章
玄關/ 159
菩薩的住處/ 162
疾病即健康/ 165
滿漢全席/ 168
無量壽/ 171
生命的光輝/ 174
精進如援兵/ 177
誰最尊貴/ 180
人生如戲/ 183
道行如真金喻/ 186
第七章
一片白雲/ 191
鐵杵磨針/ 194
布施如穿針引綫/ 197
念經行經/ 200
愛在酒瓶裏/ 203
迴嚮/ 206
佛不度無緣人/ 209
方便為門/ 212
泰山壓頂/ 215
第八章
解鈴/ 221
展示品/ 224
驕慢如山/ 227
新婦騎驢阿傢牽/ 230
廚房是道場/ 233
仕女畫/ 236
登山與挖井/ 239
枯木堂/ 242
愛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245
第九章
隨手功德/ 251
獻花/ 254
心煮的飯菜/ 257
道在眾生身上/ 260
無聲之聲/ 263
飛锡/ 266
如喪考妣/ 269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 272
靈山就在你心頭/ 275
好雪片片不落彆處/ 278
第十章
窄門/ 283
雙麵神/ 286
落第及第/ 289
筷子/ 292
聽“聽不到的聲音”/ 295
自創標誌/ 298
選佛場/ 301
找女人喻/ 304
廚師的圍裙/ 307
彩繪世間/ 310

精彩書摘

好雪片片不落彆處
雪從佛的世界下,也下在佛的世界,
在這裏沒有你、我、眾生、佛的差彆。
【提要】
南朝傅大士曾作過一首詩偈:“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乍看這首詩偈,似乎不閤情理,實際上是在打破迷妄分彆,破除一般人對現象界的執著。所以,唯有超越分彆對待,纔能透視諸法實相,瞭解宇宙同體共生的全貌。
【正文】
禪宗裏有一位很有名的在傢居士,名叫龐蘊。由於他在禪修方麵非常有成就,因此禪宗的聖典裏,有很多關於他的記載。
有一次,龐蘊居士到山上的一間寺院學禪,等禪修活動結束以後,大夥兒正準備下山迴傢。這個時候,剛巧天空開始飄下白雪片片,龐蘊居士一走齣寺院,看到雪花紛飛的美景,不禁非常感動地說:“好雪片片不落彆處。”
跟他走在一起的一個齣傢學禪者,疑惑地問:“好雪片片不落彆處,那麼這個雪究竟要落在什麼地方呢?”
龐蘊居士聽到禪僧這麼講,一氣之下上前打他一個耳光。禪僧吃驚地說:“你這個人怎麼這麼粗魯呢?”
龐蘊居士說:“你纔粗魯呢!纔從禪堂齣來,連佛的境界都沒有搭上,怎麼這麼粗魯呢?”
原來,禪僧一再追問雪要落在什麼地方,是一種分彆心。因為有這個地方,就有那個地方;有這個山榖,就有那個山頂。所以“有”“沒有”都是眾生的分彆,而分彆心會導緻我們在好壞得失上麵計較。
事實上,宇宙間的一切,本來就無所分彆。這麼美好的雪景,是從哪裏來的呢?從宇宙的本體來;它又要落到哪裏去呢?它還是在宇宙的本體裏。所以,這個山頭,那個山榖,不都全在宇宙整體之中嗎?一切都是法的本體,也可以說是一個佛的世界。
雪從佛的世界下,也下在佛的世界,在這裏沒有你、我、眾生、佛的差彆。修禪的人如果能夠修到人我一體,修到無你我分彆,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彆,到瞭這個境界,就是真正“禪”的境界瞭。
所以,星雲大師常說“同體共生”,意思是你我形相上雖然有差彆,但是本體是一緻的,因為“好雪片片不落彆處”啊!
【延伸閱讀——白話百喻經】
從前有一個人,在路途中拾得一隻金製的黃鼠狼。這人興奮不已,就把它放入懷中,繼續往前走。走到河邊要渡河過去,就把衣服脫下放在地上,轉眼間金鼠狼變成瞭毒蛇。這人考慮瞭好一會兒,寜可被毒蛇咬死,也要帶它渡河。由於心懷至誠,冥冥中有瞭感應,毒蛇又化為金鼠狼。旁邊有個愚蠢的人看見毒蛇變成金鼠狼,以為總是如此,也抓一條毒蛇放入懷中,結果立刻被毒蛇咬傷,喪身殞命。
——(摘錄)得金鼠狼喻


窄 門
如果前麵的窄門擠不進去,何妨迴頭看一看,
在我們的後麵,還有另一扇門。
【提要】
一般人都認為人生必須嚮前進取,退後的人生是失敗的,但是在佛教裏,嚮前的人生是半個世界,退後的人生也是半個世界;嚮前的世界是窄門,嚮後的世界更寬廣。好比農夫插秧,腳步一步步後退,秧苗一株株插下,退到最後,整個田畝都插滿瞭綠油油的秧苗。人生有時也要像農夫插秧一樣,懂得退步迴頭,纔會圓滿,因此古德纔會說“退步原來是嚮前”。當前麵的窄門進不去時,有時換個角度、換種思考、換個做法,一樣可以達到目的,甚至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正文】
在這個世間,凡是好的東西,大傢都想要,譬如我們做生意一定會觀察,現在社會上什麼産品最流行,就來賣這個東西。或者我們在求職的時候,也會注意到,哪個行業最熱門、最吃香,待遇最好,就到那裏去工作。甚至看到人傢在發送東西,裏麵有各個種類,心裏也會比較一番,覺得哪一類的物品較好,就去拿取那一類的東西,這都是人的本性。
“希望好、希望多”是每個人共通的反應,但是有沒有想到:凡是好的東西、熱門的生意、待遇高的職業,人人都爭著想要,最後就變成一個個擠不進去的窄門。
因此星雲大師曾說:“前麵的世界,每一個人都爭著要,所以變成瞭一道窄門。想要通過這道窄門,得要有本事,得付齣辛勞,尤其有時候擠得頭破血流,也不一定能通過,是如此的辛苦。如果前麵的窄門擠不進去,何妨迴頭看一看,在我們的後麵,還有另一扇門,那裏爭的人少瞭,就比較容易通過。”
佛經裏有這麼一則譬喻:有一天,閻羅王在審案,判瞭很多人去投胎轉世。其中一個人由於前世做瞭善事,閻羅王因此特彆開恩,對他說:“某某人,因為你生前積善,做很多功德,現在要去投胎轉世,我給你一個機會,你自己說想要投胎到什麼地方。”
這個人一聽很高興,說:“感謝閻羅王!我希望能夠投身到一個富貴人傢,爸爸是一品大官,生的兒子是個狀元郎,我有很多的妻妾,既美麗又賢惠,大傢都能相處和諧,然後我傢財萬貫,社會關係良好,既有錢,又有地位,我希望能轉世到這樣的人傢。”
閻羅王聽完之後跟他說:“噢!如果有那麼好的地方,我也要去,我這個閻羅王換你來做,你讓我去投胎。”
從這則譬喻裏,我們知道這些地方都是窄門,有時候也不一定能擠進去,或許換個方嚮,從另外一扇廣闊的門走進來,最終一樣能到達目的地。
【延伸閱讀——白話百喻經】
過去有一個窮人,在路途中偶然拾得一袋金錢,心裏十分高興,馬上就數起錢來。錢還沒數完,失主就趕過來,把錢奪瞭過去。這個窮人非常後悔沒有馬上離開,懊喪苦悶極瞭。
——(摘錄)地得金錢喻


《佛光山金玉滿堂係列:古今譚》並非一本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它所匯聚的是一係列關於人生智慧、世事洞察以及生命真諦的精妙故事。這些故事,如同曆經歲月洗禮的金石,又似佛光普照的珠玉,在時間的洪流中閃耀著不朽的光芒。它不是曆史的流水賬,也不是哲學的抽象論述,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啓迪,一種潤物無聲的教誨。 本書收錄的“古今譚”,顧名思義,涵蓋瞭古往今來的各種趣聞軼事、傳世典故、人物傳奇,以及發生在尋常百姓傢中的點滴感悟。然而,其價值並非在於簡單地羅列這些故事,而在於通過這些故事所摺射齣的深刻人性、處世之道和精神追求。每一則“譚”都經過精心挑選,旨在以最簡潔、最動人的方式,觸及讀者內心最柔軟的角落,引發最真摯的思考。 《古今譚》並非嚴肅說教的書籍,它以一種溫和而引人入勝的方式,展現瞭諸多人生哲理。這裏沒有高深莫測的理論,隻有發生在生活中的鮮活案例。比如,書中可能會講述一個關於“知足常樂”的故事,它並非直接告訴你“要知足”,而是通過一個人物的經曆,讓他從貪婪和追逐無盡的物質中醒悟,最終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瞭真正的幸福。又或者,一個關於“善待他人”的篇章,通過一個小小的善舉如何改變瞭一個人的命運,又如何將這份善意傳遞下去,讓讀者在故事的結局中感受到溫暖與希望。 金玉滿堂,寓意著財富與圓滿。但在這裏,“金玉”更多地指嚮精神層麵的富足與生命的圓滿。佛光山作為佛教文化的重要傳播者,其齣版的書籍自然蘊含著深刻的佛教思想,但《古今譚》並非一部宗教經典,它以更寬廣的視角,將佛教的慈悲、智慧、因果等理念,融入到普通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故事中。你不會在這裏看到艱澀的經文,而是看到一個因為堅持不懈的善行而獲得福報的故事,一個因為放下執念而重獲輕鬆的人生,或者一個在睏境中依然保持樂觀心態,最終走齣陰霾的鮮活例子。這些故事,都是對“金玉滿堂”這一美好祝願在精神層麵的生動詮釋。 本書的敘事方式極為豐富,它可能包含: 典故新說: 許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在《古今譚》中會被賦予新的生命。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解釋,而是通過生動的人物刻畫和情節描寫,讓你仿佛親臨其境,更深刻地理解典故背後的智慧。比如,關於“完璧歸趙”的故事,你或許會看到趙國君臣麵對秦國威脅時的種種心理活動,感受到藺相如的勇氣與智慧,以及迴國後他內心深處的責任與擔當。 人物小傳: 匯集瞭古今中外,身份各異的人物故事。有曆史上的偉人,他們的偉大之處可能並非體現在豐功偉績,而是隱藏在某個不為人知的細節裏,某個平凡的選擇中。也有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他們的生活可能平凡無奇,卻在某個瞬間展現齣人性的光輝,對他人産生瞭深遠的影響。這些故事,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多樣性,也讓我們從中汲取力量。 生活哲思: 許多故事都取材於生活,卻又能引發對人生意義的深層思考。比如,一個關於“捨與得”的故事,讓你明白有時候,放下並不是失去,而是為瞭更好地獲得;一個關於“堅持與放棄”的章節,讓你領悟到在適當的時候放棄,也是一種智慧,而真正的堅持,則在於內心的力量,而非盲目的執著。 因果啓示: 故事中會不經意地流露齣因果的觀念,但絕非宿命論。而是強調每一個行為都會産生相應的後果,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這種啓示,鼓勵人們在做齣選擇時,能更加審慎,更加充滿善意,因為你所播下的種子,最終都會在你的生命中開花結果。 智慧法語: 在故事的敘述過程中,會穿插一些簡練而富有哲理的話語,這些話語可能是故事主人公的心聲,也可能是作者的點睛之筆,它們如同珍珠一般,點綴在故事的脈絡之中,讓人迴味無窮。 《古今譚》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其語言風格。它既有古文的韻味,又融閤瞭現代的錶達方式,使得文字優美而不晦澀,深刻而不枯燥。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情,能夠準確地捕捉人物的情感變化,細膩地描繪場景的氛圍,讓讀者在閱讀時,仿佛能夠身臨其境,與故事中的人物一同喜怒哀樂。 本書的目標讀者群體廣泛,無論你是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學者,還是在生活中尋求智慧指引的普通讀者,抑或是對人生有睏惑的青年學子,都能在《古今譚》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啓迪。它不是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激發你去思考,去探索,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佛光山金玉滿堂係列”的“古今譚”,並非隻是一個簡單的故事集。它是一扇窗,讓你窺見人性的豐富多彩;它是一麵鏡子,讓你照見自己的內心世界;它更是一盞燈,在人生的迷茫之處,為你點亮前行的方嚮。閱讀《古今譚》,就是一次心靈的旅行,一次智慧的滋養,一次生命圓滿的探索。它鼓勵人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澄澈的心境,擁有一份內在的力量,去創造屬於自己的“金玉滿堂”。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你在輕鬆愉悅的閱讀體驗中,不知不覺地提升瞭自己的人生境界。它不強迫你接受任何觀點,而是讓你在故事中自行領悟,自行消化。當你閤上書本,你會發現,一些睏擾你許久的問題,似乎有瞭新的視角;一些看似難以逾越的障礙,仿佛變得不那麼難以剋服。這就是《古今譚》的魅力所在——用最簡潔的故事,講述最深刻的道理,最終實現對生命的關懷與提升。它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寶典”,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收獲,新的感悟。

用戶評價

評分

我通常不喜歡閱讀結構過於鬆散的作品,總覺得那樣容易讓人抓不住重點。然而,這本大部頭卻齣人意料地做到瞭在保持廣闊視野的同時,又能緊緊抓住核心主題不放。它的章節劃分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迷宮,每條路徑都通往不同的曆史側麵,但最終都能匯聚到作者想要闡明的那個核心論點上。語言風格方麵,作者展現齣一種近乎冷峻的幽默感。有時候,他會在一個看似嚴肅的論述中,突然拋齣一個辛辣的點評或者一個精妙的比喻,讓人會心一笑,瞬間舒緩瞭長時間閱讀帶來的精神緊張。我嘗試著將這本書拆分成小塊閱讀,但很快發現那樣會損失掉其整體的磅礴氣勢。它需要像欣賞一部交響樂一樣,從序麯到尾聲,一氣嗬成地去感受那種層層遞進的張力和情緒的纍積。對於那些對曆史細節不感興趣,但又渴望理解曆史運行規律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思考平颱。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有點像是在爬一座陡峭的山峰,每走一步都需要耗費不少氣力,但每當到達一個小平颱時,眼前的風景又會讓你覺得所有的付齣都是值得的。它不是那種能讓你一口氣讀完的通俗小說,它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復咀嚼的學術著作,隻不過語言上又比純粹的學術著作多瞭幾分文學的韻味。我特彆喜歡作者對一些經典典故的重新梳理和解讀,他總能從一個非常新穎的角度切入,揭示齣我們過去可能忽略掉的那些細微之處。比如他對某個古代哲學流派興衰的論述,簡直是鞭闢入裏,看得我連連拍案叫絕。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對於初次接觸這類題材的讀者來說,門檻可能會稍微高一些。很多名詞和背景知識需要讀者自行查閱補充,否則可能會跟不上作者的思路。但對於我這種熱衷於深挖曆史肌理的人來說,這種“互動性”恰恰是閱讀樂趣的一部分,它促使我不斷地去探索和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這本書極大地拓寬瞭我對特定曆史時期的認知框架。

評分

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但更讓我震撼的是其所蘊含的文化視野和跨界整閤能力。作者似乎毫不費力地在曆史學、社會學、甚至美學之間搭建橋梁,進行多維度的論證。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幾段關於古代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探討,那種對“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終極價值的追問,即便放在今天來看,也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我常常在想,作者是如何搜集到如此海量的、細緻入微的史料並進行如此精密的編排的?這背後付齣的心血可想而知。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思維方式也受到瞭潛移默化的影響,看待問題不再局限於單一的綫性邏輯,而是開始嘗試從更宏大、更具包容性的角度去理解人性和社會結構。這本書與其說是一部閱讀材料,不如說是一場與一位博學鴻儒進行的深度對話,它教會我的,遠不止是知識本身。

評分

這本厚厚的書,一拿到手就感覺分量十足,封麵設計得古樸典雅,透著一股曆經滄桑的曆史韻味。我特意挑瞭一個周末的下午,泡瞭壺新茶,準備沉浸其中。剛翻開幾頁,就被作者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吸引住瞭。他仿佛是一位身居高位的智者,在嚮你娓娓道來那些塵封已久的往事。書中對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場景描摹得細緻入微,從他們吟詩作對的雅緻,到他們宴飲酬酢的排場,都躍然紙上。讀著讀著,我甚至能想象齣那些絲竹管弦的聲響,仿佛穿越迴瞭那個遙遠的時代。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曆史事件時的那種冷靜與剋製,不帶過多的主觀色彩,而是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其中的深意。這種敘事風格,非常考驗讀者的耐心和理解力,但一旦沉浸進去,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情的冷暖交織在一起,讓人迴味無窮。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細品的佳作,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幅緩緩展開的曆史長捲,讓人在閱讀中完成一次精神的漫遊。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油墨散發齣的淡淡的墨香,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瞭翻頁的速度。我一直堅信,閱讀的儀式感非常重要,而這本精裝書無疑為這份儀式感加分不少。內容上,它似乎采用瞭某種獨特的編年體或專題串聯的方式,將看似零散的篇章巧妙地編織成一個宏大的結構。我注意到,作者在構建人物群像時,特彆擅長捕捉那些性格的矛盾性。那些曆史上的偉人,在他筆下不再是刻闆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掙紮、有局限的個體。這種處理方式,讓曆史的溫度得以迴歸,讀起來倍感親切和真實。我記得有一次,我讀到其中關於某個朝代興衰轉摺點的分析時,正值深夜,窗外萬籟俱寂,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完全融入瞭那個曆史的洪流之中,那種宿命感和無力感,透過文字直擊內心。這本書不是在講述“發生瞭什麼”,而是在探討“為什麼會這樣”,充滿瞭深沉的思辨。

評分

喜歡京東買書,價格實惠,送貨上門,速度快

評分

東西很好,星雲大師的法語,要好好閱讀

評分

東西很好,星雲大師的法語,要好好閱讀

評分

非常好的書,靜心細細品讀

評分

很好佛學之博大精深,需慢慢品讀。。。。

評分

非常好,星雲大師是佛教界的泰鬥,推薦購買。。

評分

阿彌陀佛麼麼噠

評分

東西很好,快遞員送貨很快。

評分

佛光山係列叢書,好幾位大師所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