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金玉滿堂係列:禪話禪畫

佛光金玉滿堂係列:禪話禪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星雲大師 著
圖書標籤:
  • 佛教
  • 禪宗
  • 禪畫
  • 佛學
  • 心靈成長
  • 人生哲理
  • 藝術
  • 文化
  • 修身養性
  • 佛光山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齣版集團,現代齣版社
ISBN:9787514363449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4629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 從現代人的觀點齣發,重新解釋禪的新意,幫助您隨時汲取禪師靈活幽默的智慧,在無常的歲月裏,活齣充實自在的人生。
★ 隨書贈送星雲大師燙金法相卡,一書一卡,伴您365天吉祥平安!
★ 禪, 好比一朵花,為生命增色彩;禪,好像一撮鹽,為世間添滋味;禪, 類似一幅畫,能美化環境;禪,如同一滴水,能滋潤身心。

內容簡介

本書為星雲大師所寫的百則禪話故事,與高爾泰夫婦為之所作的百幅禪畫相映成趣,古今富含意味的禪門事跡與栩栩如生、意境悠遠的禪畫相得益彰,為讀者學習參禪悟道提供一種藝術的方式。星雲大師從現代人的觀點齣發,娓娓講述瞭禪的新意,傳遞齣中國古代禪者的博大智慧,幫助您隨時汲取禪師靈活幽默的智慧,在無常的歲月裏,活齣充實自在的人生。


本係列由星雲大師任總策劃,由金玉滿堂編輯小組編輯,內容以星雲大師多年的佛法通俗著述與精彩言說為主,也有星雲大師的高足慈莊法師、慈惠法師的佛學心靈勵誌的機鋒妙語,以“人間佛教”的弘法精神,為當下世人因欲望、執念、迷障、焦慮而乾涸的心田,引來股股清泉,啓迪人們做人、做事的智慧,以大自在的心境中,取得人生的成就。


本係列包含《星雲法語》《人間萬事》《禪話禪畫》《古今譚》《佛光山名傢百人碑牆》《法相》《星雲說偈》《佛光菜根譚》《佛光祈願文》《人間音緣》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1927年生,江蘇江都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1949年赴颱灣。1967年創建佛光山。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2013年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奬。
大師一生緻力於弘揚人間佛教,主張以齣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 “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大師著作等身,並譯成英、德、日、韓、西、葡等十餘種語言,在世界各地齣版發行。

目錄

第一章
鋤草斬蛇/ 003
偷不去/ 006
老僧何似驢?/ 009
一與十/ 012
不變應萬變/ 015
不信是真諦/ 018
我不是眾生/ 021
不能代替/ 024
放下什麼?/ 027
到瞭龍潭/ 030
第二章
佛祖!佛祖!/ 035
文殊現身/ 038
還好有我在/ 041
自傘自度/ 045
心與性/ 048
一喝有多重/ 051
高與遠/ 054
夜遊/ 057
我也可以為你忙/ 060
古鏡未磨/ 063
第三章
豈曾混淆/ 069
大顛與韓愈/ 072
滅卻心頭火自涼/ 075
韆古楷模/ 078
百年一夢/ 081
虛空眨眼/ 084
生活的層麵/ 087
瞭無功德/ 090
國師與皇帝/ 093
要坐哪裏?/ 096
第四章
物我閤一/ 101
即時轉身/ 104
待客之道/ 107
公雞與蟲兒/ 110
不要拂拭/ 113
乞丐與禪/ 116
本來麵目/ 119
茶飯禪/ 122
多撿一些/ 125
一坐四十年/ 128
第五章
死酬知己/ 133
快樂與痛苦/ 136
不做自瞭漢/ 139
隱居地方/ 142
慧可安心/ 145
珍惜現在/ 148
點亮心燈/ 151
最具魅力/ 154
心中有佛/ 157
畸形/ 160


...........

精彩書摘

編者序
飲一壺禪香
二十幾年前,星雲大師應邀在電視上講說《六祖壇經》;隔年,即應《新聞晚報》副刊的邀請,撰寫“星雲禪話”專欄,將古今富有意趣的禪門事跡公之於世,當時美國和泰國的《世界日報》也一並刊登,得到社會大眾的喜愛,電視颱首先將文字結集成書發行,美國衛得朗齣版社亦將英譯本齣版,佛光文化也以中英對照的《星雲禪話》問世;幾年後,聯經、皇冠等多傢知名的齣版社,亦陸續齣版發行。
1993年,大師鑒於禪法是一股安定身心的力量,而禪畫可廣收寓教於樂的效果,於是親自邀請高爾泰和蒲小雨夫婦繪製一百幅禪畫,雖然每幅畫的規格尺寸一樣,但畫傢希望每幅畫的人物形象都是獨立的,就如他們提到的:“一百幅畫,一百個構圖,幾百個人物形象,要避免有兩個一樣,也真不容易。”總之,這些畫不僅為個人,也為禪宗藝術史留下嶄新的一頁,成為現代禪畫代錶作的一部分;1996年,佛光文化再將《星雲禪話》與高爾泰夫婦的禪畫兩相對照齣書,定名為《禪話禪畫》;2011年,授權給江蘇文藝齣版社發行。
2009年至2012年期間,大師除瞭修正舊稿之外,繼續增補《星雲禪話》篇章,每天供稿於《人間福報》刊登,三年共計1084篇,去年9月已由香海文化付梓成十冊套書。星雲大師曾經說:“禪,好比一朵花,為生命增色彩;禪,好像一撮鹽,為世間添滋味;禪,類似一幅畫,能美化環境;禪,如同一滴水,能滋潤身心。”
《禪話禪畫》在每個公案前先引用一段禪門詩偈,再引領讀者進入正文,輔以注釋及讀者思考、討論,並且將明代袾宏大師的《緇門崇行錄》改寫為現代白話,作為延伸。最後,冀盼讀者在閱讀每一篇禪話禪畫之時,皆能禪香四溢,亦期盼每一滴法雨,能津潤你我心靈的深處。



真假妄語/ 324


鋤草斬蛇
世事紛紛如閃電,輪迴滾滾似雲飛;
今日不知明日事,那有功夫論是非。
【公案】
某天,歸宗智常禪師正在鋤草,草叢裏突然鑽齣一條蛇,禪師舉起鋤頭便要砍。有位前來參學的學僧看到瞭,很不以為然,批評說:“很久以前,我就很仰慕這裏慈悲的道風,可是到瞭這裏,卻隻看見一個粗魯的俗人。”
歸宗禪師問:“像你這樣說話,是你粗,還是我粗?”
學僧不高興地反問:“那你說什麼叫粗?”歸宗禪師把鋤頭放下來。
學僧又問:“什麼是細?”禪師舉起鋤頭做砍蛇的姿勢。
對於“砍蛇的姿勢是細,放下瞭鋤頭反是粗”,學僧無法明白歸宗禪師的用意。
歸宗禪師說:“先不談粗細,請問你在什麼地方看見我斬蛇啦?”
學僧毫不客氣地說:“當下。”
歸宗禪師就用教誡的口氣說:“當下不見到自己,卻來見到我斬蛇做什麼!這不是顛倒嗎?”
歸宗禪師的話,終使學僧深有所悟。
禪宗曆史上有所謂“南泉斬貓”的故事,有人以為,殺生是佛門的根本大戒,南泉禪師不應該殺生。也有人說,這是南泉古佛的大機大用,不能以狹隘的見解誣謗大德。其實,南泉斬貓或許以手作勢斬貓,為的是斬斷大眾的物欲和執著。
現在歸宗禪師斬蛇,也可能是作勢欲斬,學僧卻見風即雨,脫口就說沒有慈悲。可是歸宗禪師既有德望號召學者,豈能容你說粗說細,所以他教誡學僧不要停滯在見聞覺知上,禪要割斷常情,去除知識。知識是從分彆心來的,禪是從無分彆上建立的智慧,為什麼要在外境上分彆執著,而不能照顧當下的自我呢?
【注釋】
1.學僧:又作學問僧。其義有二,一指研究佛教之僧侶,二指有學問之僧侶。
2.道風:道之化人如風之靡草者,稱為道風。《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雲:“道風德香熏一切。”
【思考】
1.為什麼歸宗禪師要做斬蛇的姿勢?
2.學僧最後醒悟到什麼?
3.簡述你對“慈悲”的定義。
【延伸——緇門崇行錄】
南朝法朗法師,徐州沛縣(今江蘇沛縣東)人。最初跟隨大明寺寶誌禪師學禪,精通戒律、論藏。陳武帝時曾奉敕入京駐興皇寺,宣講《華嚴》《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聲譽名揚京城,聽講的人很多。他將所得到的供養都用來刻佛經,造佛像,建塔蓋寺,救濟生活窮睏的人。看到牲畜就買迴去飼養。鵝、鴨、雞、狗充滿整個房子,這些牲畜看大師睡覺休息時,都安靜地不齣聲;當大師探望它們時,都一齊鳴吠,比敲鑼打鼓還要熱鬧,這或許是因為對大師懷著感恩之情吧!
——贖養生命

偷不去
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
無一塊泥土,無一點彩色;工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
體相本自然,清淨常皎潔;雖然是一軀,分身韆百億。
【公案】
日本有一位大愚良寬禪師,是很有名的禪者,他住在一座高山腳下的小茅屋裏,過著非常清苦的生活。
有一天晚上,一位小偷光顧他的茅屋,小偷在茅屋裏翻來翻去,找不到值得一偷的東西。
正當這個時候,良寬禪師從外麵迴來,碰見這位鼠賊,禪師就對小偷說:“你也許不遠韆裏而來,我這裏實在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但是你既然來瞭,也不能空手而迴。”說著就把身上所穿的外衣脫下來,送給小偷當作禮物。
小偷大概太窮瞭,雖然不好意思,仍然拿瞭衣服,飛奔著逃走。
良寬禪師僅穿著內衣站在門前,欣賞著天上的明月,同時心裏不斷地吟道:“但願我也能把這美麗的月亮送給你就好瞭。”
世界上有不少人靠乞討為生,甚至也有不少人靠偷竊生活,但是我們從沒有見過一個乞討或偷竊的人能夠發財。世間人用種種方法侵占、聚斂,但人生最後究竟又擁有什麼呢?所謂“空空而來,空空而去”,這就是人間的實相。
如果我們真的想擁有世間,清風明月可以供我們欣賞,山河大地可以讓我們遨遊,又何必斤斤計較於那一點點的聲色貨利?
月亮是偷不去的,自傢寶藏的佛性也同樣是偷不去的,就像大自然的財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的。所以,世間其實沒有窮人,每個人都擁有三韆世界,隻要心中可以容納,何必要偷竊一些小
利呢?
【思考】
1.良寬禪師看到小偷時有什麼反應?
2.文中美麗的月亮代錶什麼?
3.你覺得世間還有什麼是偷不去的?
【延伸——緇門崇行錄】
唐朝承遠大師,最初在成都學道,後來住在衡山西南的石岩下。有人送食物來他就吃,沒人送時他就以草木為食。有人慕名前來造訪,恰巧和他在崖榖處相遇,大師正擔著薪柴,身形瘦弱,勞作時弄髒瞭臉,來訪的人誤以為是僕役,不知道他就是承遠大師。代宗聽到他的德名,亦前來參禮,並賜其所住的居所為“般舟道場”,世稱大師是淨土宗三祖。
古時堯住的房屋是用茅草蓋成的,和一般的村捨沒兩樣;禹穿著破舊的衣服,彆人不曉得他是帝王,還以為他是野人。何況,齣傢人本來就應以一鉢一衲來維持生命,還講究什麼呢?如今有些齣傢人,服飾考究奢華,還雇請瞭許多奴僕,生怕彆人不曉得他有錢,而得意揚揚地走在街上,這種人應該感到慚愧吧!
——人疑僕從


《禪意尋蹤:山水寄情》 一、 紙上潑墨,山水入夢 在紛繁擾攘的塵世中,我們常常渴望尋得一方寜靜的角落,讓疲憊的心靈得以安歇。紙上潑墨,山水入夢,正是這樣一場心靈的漫遊。本書匯集瞭當代數位山水畫傢的精粹之作,他們以筆為媒,將韆山萬壑、煙波浩渺、雲捲雲舒的自然景象,化作一幅幅引人入勝的畫捲。 翻開本書,仿佛推開瞭一扇通往秘境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層巒疊嶂的山巒,蒼勁挺拔的古鬆,以及在薄霧中若隱若現的亭颱樓閣。畫師們運用寫意的手法,寥寥數筆,便勾勒齣山水的雄渾氣魄;又以細膩的筆觸,描繪齣水麵的微瀾,葉片的脈絡,展現齣自然的生機與活力。在這裏,每一筆都蘊含著畫師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每一墨都流淌著他對生命的熱情與思考。 水墨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媒材,其獨特的暈染效果和寫意精神,最能傳達山水的靈動與意境。本書中的作品,充分發揮瞭水墨的特質,或濃墨重彩,錶現山巒的巍峨;或淡墨輕染,渲染水麵的靈秀。墨色的濃淡乾濕,筆法的剛柔並濟,共同譜寫齣一麯麯壯麗的山水交響樂。 我們跟隨畫傢的腳步, traversing 崇山峻嶺,感受飛瀑的激蕩;漫步於幽深的山榖,聆聽溪流的潺潺;置身於雲霧繚繞的山巔,體驗“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那些古樸的村落,靜謐的寺廟,以及隱逸其中的隱士,都為這山水畫捲增添瞭人文的氣息,引人遐思。 本書不僅僅是欣賞藝術的畫冊,更是一次關於自然、生命與心靈的探索。它引導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感悟宇宙的浩渺與自身的渺小,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安寜。 二、 筆墨丹青,禪心默照 “禪”是中國文化中一個獨特而深邃的概念,它關乎心靈的修行,關乎對人生真諦的體悟。當山水畫的筆墨丹青與禪的意境相結閤,便誕生齣一種彆樣的藝術魅力。本書中的山水畫作,雖以自然景物為描繪對象,卻處處流露齣禪意,引導觀者在畫中體味禪的精髓。 禪,是一種超越言語的智慧,是一種直抵人心的感悟。它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彆傳”,強調內心的體悟和當下的覺醒。本書中的山水畫,正是這種“不立文字”的藝術體現。它們不直接講述道理,而是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引發觀者的聯想,讓觀者在靜觀默賞中,自行領悟禪的境界。 畫中的留白,是中國山水畫的精髓之一。那些未被筆墨占據的空間,並非空無一物,而是充滿瞭無限的可能性。它們如同禪宗中的“空”,並非虛無,而是容納萬物的廣闊空間。在這留白之處,觀者可以自由地想象,將自己的情感與思考注入其中,與畫麵産生共鳴。留白之處,正是禪意生發之地。 山水畫中所描繪的靜謐,也是禪的體現。一泓清泉,一棵古樹,一座孤亭,都營造齣一種幽深寜靜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人心得以沉靜,塵世的喧囂得以隔絕。觀者仿佛置身於畫中的一方淨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感受那份“心如止水”的寜靜。 此外,畫中的意境,也與禪的“悟”息息相關。畫師們並非機械地復製自然,而是通過對景物的提煉與升華,賦予其獨特的生命與靈魂。那些被描繪的山石,可能象徵著人生的堅韌;那些流動的水,可能寓意著世事的變遷。觀者在理解畫師的筆墨背後,往往能夠觸碰到更深層的生命哲理,從而獲得一種頓悟般的體驗。 本書通過精選的山水畫作品,帶領讀者一同踏上“禪心默照”的旅程。在欣賞筆墨丹青的同時,我們也在感悟禪的智慧,體味人生的真諦。這是一種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三、 意境悠遠,情景交融 中國山水畫素來注重“意境”。意境,是畫傢的主觀情感與客觀景物的有機結閤,是情與景的深度交融,是可感可觸的,卻又難以言說的。本書中的畫作,正是意境的典範。每一幅作品,都不僅僅是對自然景物的客觀呈現,更是畫傢內心世界的投射。 在這些畫作中,我們看不到刻闆的寫實,而是充滿瞭詩意的想象。一抹遠山,可能承載著畫傢的鄉愁;一處孤舟,可能寄托著畫傢的孤寂;一片煙雲,可能揮灑著畫傢的豪情。畫師們將自己的喜怒哀樂、悲歡離閤,巧妙地融入到山水的描繪之中,使得畫麵充滿瞭生命力與情感張力。 例如,某些作品中,畫傢可能會著力錶現風雨雷電等自然力量,這或許反映瞭畫師對人生艱難險阻的體驗和挑戰。而在另一些作品中,則可能描繪瞭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這又可能寄托著畫師對美好生活和生命希望的憧憬。無論是何種情感,都通過山水的形態、色彩和筆墨,得以生動地傳達齣來。 情景交融,是本書作品的又一大特色。畫中的景物,不僅僅是背景,而是與畫傢的情感緊密相連,相互生發。山是山,水是水,但在這山水之中,卻蘊含著畫傢的情思。這種情與景的融閤,使得畫麵具有瞭更強的感染力,能夠深深地觸動觀者的心靈。 我們常常會發現,在欣賞一幅畫作時,自己也會不由自主地被畫麵所營造的氛圍所感染,産生某種相似的情緒。這種共情,正是情景交融的魅力所在。它打破瞭觀者與畫者之間的隔閡,讓彼此在藝術的世界裏,得以心意相通。 本書的編者,在作品的篩選上,也著重考慮瞭意境的深度與廣度。力求呈現齣不同風格、不同題材的山水畫作,讓讀者能夠從多角度、多層麵地領略中國山水畫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與人生智慧。 四、 傳承創新,時代之聲 中國山水畫有著悠久的傳承,從唐宋的雄渾大氣,到元明的文人意趣,再到近現代的寫實與創新,每一個時代都留下瞭獨特的印記。本書中的作品,既是對傳統山水畫精神的繼承,又是對時代精神的呼應。 當代山水畫傢們,在繼承傳統筆墨技法、構圖方式的基礎上,大膽地融入瞭現代人的審美視角和藝術理念。他們不再拘泥於對自然景物的純粹摹寫,而是更加注重對自然本質的理解,以及對現代社會生活景象的描繪。 例如,一些作品中,可能會齣現現代建築的剪影,或是繁忙都市的遠景。這些元素與傳統的山水意象相結閤,産生瞭奇妙的化學反應,展現齣一種“古今對話”的意味。這說明,山水畫並非是陳舊的藝術,它依然能夠與時俱進,反映當代人的生活狀態與精神風貌。 同時,本書中的一些作品,也展現瞭畫傢們對環保、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等當代議題的關注。通過描繪 pristine 的自然風光,或是受到破壞的生態環境,畫傢們在用藝術的方式,呼喚人們珍視自然,保護環境。 創新,是藝術生命力的源泉。本書所呈現的,正是中國山水畫在當代傳承與創新的一個縮影。這些作品,不僅是對傳統藝術的緻敬,更是對未來藝術的探索。它們證明瞭,中國山水畫依然充滿活力,依然能夠與時代同步,發齣屬於自己的時代之聲。 五、 結語 《禪意尋蹤:山水寄情》是一次與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深度對話,是一次與禪意心靈的溫情相擁。在這裏,筆墨揮灑著自然的力量,丹青流淌著人生的智慧。我們通過一幅幅畫作,感受山水的壯麗,體味禪的寜靜,領悟情與景的交融,並聆聽來自時代的創新之聲。 願本書能夠成為您心靈的棲息地,在浮躁的世界中,為您帶來一絲清風,一份寜靜,一種對生命更深刻的理解與感悟。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意境悠遠的“禪意尋蹤”之旅,讓山水寄情,讓心靈飛揚。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架構和章節設置,體現齣瞭一種非常清晰的邏輯脈絡。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各種格言警句,而是圍繞幾個核心的主題,層層遞進地展開論述。我注意到,每一部分的過渡都處理得非常自然流暢,仿佛是渾然天成的一條河流,從源頭的涓涓細流,逐漸匯聚成磅礴的大江。作者似乎很注重讀者的心路曆程,他似乎引導著我們先從最容易理解的日常小事入手,然後慢慢深入到更宏大、更本質的生命議題上。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認知門檻,讓讀者能夠穩步地跟隨作者的思路進行思考和消化。這種精心的結構設計,使得這本書非常適閤反復閱讀。每次重讀,我似乎都能從以前忽略的角落裏,挖掘齣新的層次和更深的含義。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書籍,它不是一次性的消費品,而是可以長期陪伴和滋養心靈的夥伴。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直接的感受是“平靜”。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的大腦常常處於一種過度刺激的狀態,很容易感到浮躁和焦慮。而這本書就像是一個精神的“降噪器”。我發現自己每次閱讀完一段時間,放下書本後,周遭世界的喧囂似乎都減弱瞭許多,內心的雜音也隨之平息。它不是通過逃避現實來提供慰藉,而是通過提供一種更穩固的內在參照係,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外界的壓力。例如,書中對“當下”的強調,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一係列細膩的觀察和反思,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活在此時此刻的重量和美好。這種由內而外的平和感,是任何快速娛樂都無法給予的。我甚至覺得,長期堅持閱讀這本書,對改善睡眠質量都有潛在的幫助,因為它教會我們如何真正地“放空”和“安住”。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說實話,一開始我有些擔心會過於晦澀難懂,畢竟涉及到一些偏嚮哲思的探討。但讀進去之後,我發現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常深厚,他總能找到一種奇妙的平衡點。他既能保持住思想的深度和原汁原味,又不會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那些闡述觀點的句子,往往是精煉而富有韻味的,讀起來就像是品嘗一杯陳年的老茶,初嘗微苦,迴味卻是無窮的甘甜。而且,作者非常擅長運用生活化的比喻和現代的視角來解讀那些古老的智慧,這使得原本可能顯得遙遠的道理,一下子變得鮮活、可親近。比如,他描述“放下”這個概念時,用的例子非常貼近現代人的焦慮狀態,讓人讀完後,忍不住會心一笑,同時又深思良久。這種娓娓道來、循循善誘的敘事方式,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心境也隨之沉澱下來。它不是那種強行灌輸教條的文字,而更像是一位智者在晨光中與你促膝長談,輕鬆自然,卻字字珠璣。

評分

從知識獲取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它紙麵上的頁數所能體現的。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和處理人際關係的全新視角,這種視角是極具普適性和操作性的。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人性問題時的那種洞察力,他沒有采取簡單化的“好人/壞人”的二元對立模式,而是深入挖掘瞭行為背後的動機和能量流動。這使得我在處理一些棘手的人際衝突時,能夠多一份理解和少一份戾氣。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對自身局限性的反思,促使我去審視那些根深蒂固卻不一定正確的思維定勢。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清晰地映照齣我們自身的盲區和成長的潛力。它不是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一套強大的“提問工具”,引導我們自己去尋找最適閤自己的答案,這纔是真正的智慧傳承。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覺它不像是一本單純的書籍,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封麵采用瞭一種溫潤的米白色調,搭配著燙金的標題字體,散發齣一種低調而又高貴的氣息。翻開內頁,紙張的質感也非常齣色,厚實、細膩,閱讀起來觸感極佳。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的插圖部分,那些水墨風格的畫作,無論是綫條的疏密變化,還是墨色的濃淡過渡,都處理得極其到位,仿佛能從紙上感受到畫者沉靜的心境。每一幅畫都不僅僅是文字的配角,它們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敘事性和審美價值,讓整個閱讀體驗從視覺上就得到瞭極大的滿足。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人覺得作者和齣版方對這部作品傾注瞭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對於喜歡收藏實體書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的收藏價值不言而喻。它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風景綫,那種沉靜、典雅的氣質,很容易吸引到那些追求生活品質的人的目光。我甚至願意花時間去研究一下裝幀所用的材質和工藝,這絕對是市場上少有的用心之作。

評分

愛戴星雲,京東的圖書給力, 一口氣買瞭N本

評分

佛光山係列叢書,好幾位大師所著。

評分

東西很好,快遞員送貨很快。

評分

相當的不錯!!!!

評分

非常好的書,靜心細細品讀

評分

東西很好,星雲大師的法語,要好好閱讀

評分

愛戴星雲,京東的圖書給力, 一口氣買瞭N本

評分

佛光山係列叢書,好幾位大師所著。

評分

學無止境,提高自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