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要言》从历代众多家训著作中撷取重要片断500余则。这些片断的内容,虽然大都局限于家训的某一侧面,但它们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编辑在一起,就成了一部内容相当完备的家训经典。本书依照所选内容,组成了十二个类目,即:励志篇、勉学篇、修身篇、处世篇、治家篇、教子篇、从师篇、交友篇、养生篇、婚嫁篇、终制篇、别类篇等。为了便于读者查阅和借鉴,在每一大类中,又分若干小类。
夏家善,男,山东省滕州市人。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南开大学研究员。长期研治中国文学,熟悉古代文化典籍,特别属意于古代家训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主要著作有:《南开话剧运动史料》《世界寓言精品大观》《旧苑撷英》《留学生的足迹》等,并在《南开学报》《天津师
大学报》《曹禺研究集刊》《天津教育》《文谈》等多种报刊、集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颜氏家训》宋本序 1
卷第一 序致 教子 兄弟 后娶 治家
序致第一 3
教子第二 6
兄弟第三 13
后娶第四 17
治家第五 23
卷第二 风操 慕贤
风操第六 34
慕贤第七 58
卷第三 勉学
勉学第八 66
卷第四 文章 名实 涉务
文章第九 103
名实第十 130
涉务第十一 137
卷第五 省事 止足 诫兵 养生 归心
省事第十二 142
止足第十三 150
诫兵第十四 153
养生第十五 156
归心第十六 160
卷第六 书证
书证第十七 174
卷第七 音辞 杂艺 终制
音辞第十八 216
杂艺第十九 223
终制第二十 235
后记 241
序
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沽如烟海,品类繁多。其中,各种形式的“家训”“家诫”“家规”“家礼”,在普及传统文化、规范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整齐家风以至维持整个社会的谐调稳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部分文化遗产很值得重视。
“三代而下,教详于家。”清代学者钱大昕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具有重视家教的传统。“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人们十分熟悉的诸葛亮的《诫子书》,即产生于汉魏之际;而最早系统编撰成书的家训著作,当推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作者撰写该书的直接目的在于“整齐门内,提撕子孙”,而其更深远的意义则是为了“轨物范世”“遗泽后昆”。这类著作以家族和家庭中长辈对晚辈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谕的形式,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儒家文化精神通俗地灌输传授给子孙后代,使其“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即利用血亲伦常关系和长辈对晚辈的绝对影响力约束力,达到“助人君,明教化”的目的。各种家训中有关立志、勉学、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训诫,无非是要求“养亲事君忠孝为本”“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以维持世族的社会地位。这种家教的传统之所以在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延续下来,并且影响到近现代,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正如梁启超所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家族宗法制度的客观存在和历久不衰,就为家教传统的延续和“家训”一类著作的蓄衍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被视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一书问世后,曾辗转流布,反复梓刻,虽历千余年而不佚,存其影响示范之下,各种形式的家训、家教、家规、家约、治家格言之类著作层出不穷,无代无之。如若将这类著作加以汇集,恐怕有数百千家之多,显然这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文化的视角来审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其内容丰富而芜杂,但总的来说,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文化。受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历代家训也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记,透过其或典雅精微或通俗易懂的言辞,其着力宣传之要旨大抵不外乎“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立人”“达人”“爱人”“谅人”的“忠恕之道”,以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的“絜矩之道”。也就是说,儒家所倡导的文化价值观念、理想人格模式和伦理道德规范,作为历代家训的主要精神支柱,是“儒者宣而明之”欲使其“家至而户说”的基本内容。当然,受释道思想文化的影响,古代家训中也夹杂着若干儒家文化以外的其他思想成分或因素,如道家之“无为”,佛家之心性修养等等,这也完全是事实。家训作为在历史上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现象,它也不可能不带有其所经历的各个时代的烙印,但从实质和总体上来看,它还是以儒家的忠孝仁义为本,吸纳融汇某些佛道思想,不过是作为达到忠孝仁义的手段而已。
显然,就思想内容而言,历代家训并非如前人所夸誉的那样,是“篇篇药石,言言龟鉴”,但它也绝不是一堆粪土,不是一堆完全有害无益的封建糟粕。对于家训这种既包含着糟粕,又包含着许多人生智慧和真、善、美的启示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像对待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一样,采取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分析和批判继承的态度。任何一种文化体系作为完整的结构,都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层面,每一层面又可以分解为若干要素;换言之,文化要素构成文化层面,文化层面构成文化系统。对它们是可以加以分析分解的,也可以根据新时代的需要进行重组或新的综合。我们对待历代家训也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区别良莠,批判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改造继承吸收其富有生命力的或在今天仍有启迪借鉴意义的文化内容,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
既然古代家训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大多出自历代帝王、名臣仕宦、封建士大夫之手,而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倡导,它就不可能不带有封建地主阶级意识形态的特征,不可能不大量宣扬封建道德观念。例如,历代家训中反复强调必须遵从封建的纲常名教,倡导愚忠愚孝的封建伦理道德;反复鼓吹“学而优则仕”“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士大夫观念;反复提倡安常处顺、知足常乐、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和保守思想,等等。毫无疑问,这些都属于封建思想的糟粕,是应该批判和舍弃的。这方面的思想流毒在今天仍不能忽视。
另一方面,历代家训中还包含着相当多的思想精华和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在教育后代如何处世做人的论训中,提供了前人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自觉或不自觉地宣传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内容,都可供我们发现剔抉、含英咀华和借鉴吸收。从大的方面来说至少可以举出以下几点:
其一,鼓励立志。如诸葛亮《诫外甥书》说:“夫志当存高远,……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温氏母训》说:“岂有子孙专靠父祖过活之理!……若肯立志,大小自成结果。”
其二,奖掖进学。如诸葛亮《诫子书》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颜氏家训》说:“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其三,劝勉勤俭。《朱柏庐治家格言》说: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吴麟徵《家诫要言》说:“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茹荼历辛,自是儒生本色。”
其四,提倡清廉。《景氏家训》载胡康公诲诸子曰:“予居官四十余年,无他长,但‘清白’二字,平生守之不失。尔曹今日虽未有官守,务全名节,金帛易动人,远而勿亲。”高攀龙《家训》说:“世间惟财色二者,最迷惑人,最败坏人。”
其五,导人行善。《朱柏庐治家格言》说:“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官;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家诫要言》说:“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习。”“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此外,历代家训还在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应世涉务,分阴惜时,遵守礼仪,尊敬师长,孝顺父母,慎择朋友,睦邻友好,克己让人等许多方面,都有一些精彩的议论和非凡的识见,有的至今仍能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奉劝和美的鉴赏,展示出永久的价值和魅力。这些积极的内容自然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须继承和发扬的。经过批判的分析和创造性的转化,完全可以用来作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益资粮和历史教材,倡导良好的家风亦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协调发展。
《中国历代家训丛书》的主编夏家善同志,是我刚调到南开大学工作时就已相识的老朋友。他长期研治中国文学,详熟古代文化典籍,特别瞩意于历代家训的搜集整理,用力甚勤,颇有心得。这套丛书就是他从我国历代家训中精选汇辑出来的,共计十二册,虽分类汇编而又构成一完整系统,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并邀请专家学者对各书分别加以标点、注释和说明,以便于读者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智慧和涵养。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夏家善同志向我征序,作为老朋友,我觉得难以拒绝,于匆忙中写了上述粗浅的认识,不当之处请编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的读者,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家训要言”这本书的时候,立刻就被它的名字勾起了好奇心。我一直觉得,家训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家族的价值观和人生经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符合我的审美,简约而不失庄重,透露着一种低调的奢华感。我翻阅了一下目录,发现里面的章节设置非常系统,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似乎囊括了人生方方面面的重要议题。我个人尤其看重关于“修身”和“齐家”的部分,我相信一个人的品德和家庭的和睦是实现更高人生目标的基础。这本书给我的初步感觉是,它不是一本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实际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评分我最近在图书馆里偶然瞥见了这本书,当时就被它朴实无华的名字吸引了。“家训要言”,听起来就有一种传承的厚重感,仿佛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我当时手头上已经有好几本书了,但还是忍不住把它借了出来。回家后,我只是随便翻了几页,就被一种沉静的力量所感染。不是那种激昂澎湃的呼唤,而是一种淡淡的、如水般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我看到书中一些章节的标题,就觉得内容应该非常丰富,涵盖了许多我可能从未思考过的生活哲理。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读的书,急不得。不像有些书,一上来就抛出各种理论,让人应接不暇,而这本书似乎更像是与一位长者在促膝长谈,字里行间透露着生活的智慧和岁月的沉淀。我甚至能想象到,在某个宁静的午后,沏上一壶茶,翻开这本书,慢慢地,慢慢地,让那些文字浸润自己的心灵。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种“老派”的质感。封面设计上没有任何花哨的图案,就是简单的字体和背景,但却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仿佛里面装满了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智慧。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就感觉它不是那种容易读完的书,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我翻开看了看前言,里面的文字就很有分量,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表述,而是字字珠玑,充满了哲思。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一定涉及了很多关于为人处世、道德修养方面的道理,而且很可能是那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普世价值。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温和的长者,在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让人不知不觉地被吸引进去。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深刻的启迪,帮助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深邃的蓝黑色背景,配上烫金的三个大字“家训要言”,字体古朴有力,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历史感。我拿到书的时候,就觉得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速食主义的读物。翻开扉页,纸张质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模造纸,而是带着淡淡油墨香的厚实纸张。我喜欢这种实实在在的触感,总觉得更能沉下心来去阅读。包装也很严实,没有一点破损,可见出版方还是比较用心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厚实的封皮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人生智慧。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不浅,可能需要我反复咀嚼,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它不像那些畅销书,动辄就“快速致富”、“三天掌握”之类的口号,反而有一种“慢下来,品人生”的韵味。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心灵的慰藉,或者是一些看待事物的新角度。
评分在我翻开这本《家训要言》之前,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那种古老而庄重的书籍形象,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传承的意义。它朴实无华的封面,恰恰印证了我的想象,仿佛是为了让读者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内容本身。书的纸张触感很好,温润而细腻,这让我对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我初步浏览了一下,发现它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内容似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人品德的塑造到家庭的维系,再到社会责任的承担,展现了一种循序渐进、由内而外的智慧。它不像市面上许多充斥着速成和捷径的书籍,反而透露着一种“慢下来,去领悟”的沉静力量。我感觉到,这本书并非要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份人生智慧。它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等待着我去慢慢打磨,从中发掘出璀璨的光芒。
评分太好了,太快了,太方便啦,太省心啦。怎么还是不够字数呢,应该是差不多了吧
评分最爱看书了,很好的书,强烈推荐给大家。
评分好书,系统传播中华传统家风文化。值得一读!!
评分最爱看书了,很好的书,强烈推荐给大家。
评分好书,系统传播中华传统家风文化。值得一读!!
评分太好了,太快了,太方便啦,太省心啦。怎么还是不够字数呢,应该是差不多了吧
评分太好了,太快了,太方便啦,太省心啦。怎么还是不够字数呢,应该是差不多了吧
评分最爱看书了,很好的书,强烈推荐给大家。
评分太好了,太快了,太方便啦,太省心啦。怎么还是不够字数呢,应该是差不多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