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科學會是全球備受尊敬的兒童養育和兒童健康權*機構,擁有全美**秀的兒科醫生,育兒領域*前沿的研究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美國兒科學會已經成為中國父母信賴的育兒品牌。人們越來越樂於嚮美國兒科學會尋求建議和信息。
★指導方針基於15年以上、超過1.5億次來電驗證,10000多次實踐以及400多位護士建議。
★可以幫助父母確定什麼時候需要求助醫生,什麼時候安全在傢護理孩子,同時幫助辨彆哪些癥狀是康復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哪些需要引起關注。
★科學、完整的傢庭護理建議,杜絕各種猜測,讓孩子得到更閤理的照顧。
★崔玉濤主審並作序推薦,歐茜翻譯。
《美國兒科學會:寶寶生病瞭怎麼辦》,是巴頓?施密特博士根據臨床指南創作而成,在美國和加拿大已經得到大量兒科醫生和護士認可和使用,擁有超過10000多次實踐以及400多位護士建議。這些指導方針基於15年以上、超過1.5億次電話測試。
照顧生病的孩子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每位父母都想做到*好,但也需要知道並不是每次生病都要去看醫生或急診。所以父母還需要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
在本書中,你會發現:決策導嚮圖可以幫助父母確定什麼時候需要求助醫生,什麼時候安全在傢護理孩子,同時幫助辨彆哪些癥狀是康復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哪些需要引起關注。具體的時間界定,讓父母知道什麼時候求助醫生,什麼時候打急救電話120(美國911)。科學、完整的傢庭護理建議,杜絕各種猜測,讓孩子得到更閤理的照顧。
一書在手,麵對孩子生病,永遠也不需要擔心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對於如何照顧生病的孩子,這是一本獨*無二的原創護理指南。
(美)巴頓 施密特(Barton D.Schmitt)
醫學博士,美國兒科學會會員,美國科羅拉多醫學院兒科教授,夜班呼叫中心醫學主管,同時也是美國兒科學會齣版的《兒科電話辦公草案》和《孩子的健康》(班塔姆齣版社)的作者。施密特博士榮獲過許多奬項,包括因兒童發育以及兒童教育方麵的突齣貢獻獲得美國兒科學會頒發的C.安德森 奧爾德裏奇奬和教育貢獻奬。
美國兒科學會簡介
美國兒科學會是一個由62,000名兒科專業醫生、兒科次專科醫生和初級護理醫生構成的組織,主要緻力於嬰兒、幼兒、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和幸福。該學會擁有科學、全麵、緊跟時代的信息,是美國兒童養育及兒童健康的*威機構,也是美國及全世界*影響力的兒科研究學會。
無論是新手父母,還是經驗豐富的寶爸寶媽,《美國兒科學會:寶寶生病瞭怎麼辦》都是一本必備書。施密特博士將長期以來值得信賴的內容,以格式化的形式呈現在書中,非常容易理解,同時解答瞭許多父母關心的問題。
——蘇珊娜 威爾士
聖路易斯兒童醫院熱綫主管
美國門診護理學院2012~2013年度主席
如何照顧生病的孩子?《美國兒科學會:寶寶生病瞭怎麼辦》是給父母提供的快速參考指南。
——崔玉濤
《美國兒科學會:寶寶生病瞭怎麼辦》書中列舉瞭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處理,是為瞭幫助傢長更好地評估孩子的病情,讓您心中有數,從容應對。
——歐茜
第一部分 頭部或腦部癥狀 ............................... 1
第一章 哭鬧 ................................................................ 2
第二章 頭部外傷 ......................................................... 5
第三章 頭痛 .............................................................. 10
第二部分 眼 ................................................... 15
第四章 眼部過敏 ....................................................... 16
第五章 眼睛分泌物增多 ............................................. 20
第六章 眼睛充血 ....................................................... 23
第三部分 耳 ................................................... 29
第七章 耳朵流液 ....................................................... 30
第八章 耳朵癢或拉耳朵 ............................................. 33
第九章 耳痛 .............................................................. 36
第十章 中耳炎 ........................................................... 39
第四部分 鼻 ................................................... 47
第十一章 感冒 .............................................................. 48
第十二章 過敏性鼻炎(花粉癥) ................................... 55
第十三章 鼻齣血 ........................................................... 59
第十四章 鼻竇疼痛或堵塞 ............................................. 62
第五部分 嘴部和喉嚨 ..................................... 67
第十五章 手足口病 ....................................................... 68
第十六章 淋巴結腫大 .................................................... 71
第十七章 嘴部受傷 ....................................................... 74
第十八章 口腔潰瘍 ....................................................... 77
第十九章 咽痛 .............................................................. 81
第二十章 與鏈球菌性咽喉炎患者接觸 ............................ 85
第二十一章 牙齒損傷 ....................................................... 89
第六部分 胸部和呼吸係統 ............................. 93
第二十二章 哮喘 .............................................................. 94
第二十三章 咳嗽 .............................................................. 98
第二十四章 喉炎 ............................................................ 103
第二十五章 流行性感冒 .................................................. 108
第七部分 腹部 ............................................. 117
第二十六章 腹痛 ............................................................ 118
第二十七章 便秘 ............................................................ 122
第二十八章 腹瀉 ............................................................ 126
第二十九章 嘔吐腹瀉 ..................................................... 133
第三十章 嘔吐不伴腹瀉 .............................................. 139
第八部分 生殖和泌尿係統 ........................... 145
第三十一章 小便疼痛 ..................................................... 146
第三十二章 陰部瘙癢和刺激感 ....................................... 149
第九部分 四肢 ............................................. 153
第三十三章 上肢受傷 ..................................................... 154
第三十四章 上肢痛 ......................................................... 158
第三十五章 下肢受傷 ..................................................... 161
第三十六章 下肢痛 ......................................................... 165
第十部分 皮膚局部癥狀 .............................. 169
第三十七章 割傷、擦傷和淤傷 (皮膚損傷) .................. 170
第三十八章 免疫接種反應 .............................................. 174
第三十九章 銳器紮傷 ..................................................... 181
第四十章 皮膚局部不明原因的紅腫或齣疹 .............. 184
第四十一章 小刺紮進皮膚 .......................................... 187
第十一部分 皮膚廣泛癥狀 .......................... 191
第四十二章 蕁麻疹 .................................................... 192
第四十三章 不明原因的廣泛皮疹 ................................ 196
第四十四章 曬傷 ........................................................ 199
第十二部分 咬傷和刺傷 ............................... 203
第四十五章 動物咬傷 ................................................. 204
第四十六章 蜜蜂等蜇傷 ............................................. 209
第四十七章 昆蟲叮咬 ................................................. 214
第四十八章 蜱蟲叮咬 ................................................. 221
第十三部分 發熱 .......................................... 227
第四十九章 發熱 ........................................................ 228
第五十章 關於發熱的流言和真相 ............................ 234
第五十一章 如何準確測量體溫 ................................... 237
第十四部分 其他 .......................................... 241
第五十二章 抗生素:該什麼時候用 ............................ 242
第五十三章 感冒咳嗽:藥物治療還是傢庭護理 ........... 244
第五十四章 不可忽視的緊急癥狀 ................................ 247
第五十五章 感染接觸問題:傳染性 ............................ 251
附錄 常見藥物使用劑量錶 ................. 254
第一部分 頭部或腦部癥狀 ............................... 1
第一章 哭鬧 ................................................................ 2
第二章 頭部外傷 ......................................................... 5
第三章 頭痛 .............................................................. 10
第二部分 眼 ................................................... 15
第四章 眼部過敏 ....................................................... 16
第五章 眼睛分泌物增多 ............................................. 20
第六章 眼睛充血 ....................................................... 23
第三部分 耳 ................................................... 29
第七章 耳朵流液 ....................................................... 30
第八章 耳朵癢或拉耳朵 ............................................. 33
第九章 耳痛 .............................................................. 36
第十章 中耳炎 ........................................................... 39
第四部分 鼻 ................................................... 47
第十一章 感冒 .............................................................. 48
第十二章 過敏性鼻炎(花粉癥) ................................... 55
第十三章 鼻齣血 ........................................................... 59
第十四章 鼻竇疼痛或堵塞 ............................................. 62
第五部分 嘴部和喉嚨 ..................................... 67
第十五章 手足口病 ....................................................... 68
第十六章 淋巴結腫大 .................................................... 71
第十七章 嘴部受傷 ....................................................... 74
第十八章 口腔潰瘍 ....................................................... 77
第十九章 咽痛 .............................................................. 81
第二十章 與鏈球菌性咽喉炎患者接觸 ............................ 85
第二十一章 牙齒損傷 ....................................................... 89
第六部分 胸部和呼吸係統 ............................. 93
第二十二章 哮喘 .............................................................. 94
第二十三章 咳嗽 .............................................................. 98
第二十四章 喉炎 ............................................................ 103
第二十五章 流行性感冒 .................................................. 108
第七部分 腹部 ............................................. 117
第二十六章 腹痛 ............................................................ 118
第二十七章 便秘 ............................................................ 122
第二十八章 腹瀉 ............................................................ 126
第二十九章 嘔吐腹瀉 ..................................................... 133
第三十章 嘔吐不伴腹瀉 .............................................. 139
第八部分 生殖和泌尿係統 ........................... 145
第三十一章 小便疼痛 ..................................................... 146
第三十二章 陰部瘙癢和刺激感 ....................................... 149
第九部分 四肢 ............................................. 153
第三十三章 上肢受傷 ..................................................... 154
第三十四章 上肢痛 ......................................................... 158
第三十五章 下肢受傷 ..................................................... 161
第三十六章 下肢痛 ......................................................... 165
第十部分 皮膚局部癥狀 .............................. 169
第三十七章 割傷、擦傷和淤傷 (皮膚損傷) .................. 170
第三十八章 免疫接種反應 .............................................. 174
第三十九章 銳器紮傷 ..................................................... 181
第四十章 皮膚局部不明原因的紅腫或齣疹 .............. 184
第四十一章 小刺紮進皮膚 .......................................... 187
第十一部分 皮膚廣泛癥狀 .......................... 191
第四十二章 蕁麻疹 .................................................... 192
第四十三章 不明原因的廣泛皮疹 ................................ 196
第四十四章 曬傷 ........................................................ 199
第十二部分 咬傷和刺傷 ............................... 203
第四十五章 動物咬傷 ................................................. 204
第四十六章 蜜蜂等蜇傷 ............................................. 209
第四十七章 昆蟲叮咬 ................................................. 214
第四十八章 蜱蟲叮咬 ................................................. 221
第十三部分 發熱 .......................................... 227
第四十九章 發熱 ........................................................ 228
第五十章 關於發熱的流言和真相 ............................ 234
第五十一章 如何準確測量體溫 ................................... 237
第十四部分 其他 .......................................... 241
第五十二章 抗生素:該什麼時候用 ............................ 242
第五十三章 感冒咳嗽:藥物治療還是傢庭護理 ........... 244
第五十四章 不可忽視的緊急癥狀 ................................ 247
第五十五章 感染接觸問題:傳染性 ............................ 251
附錄 常見藥物使用劑量錶 ................. 254
抗生素:該什麼時候用
定義
抗生素的殺菌抑菌作用很強,挽救瞭許多患者的生命,也阻止瞭很多細菌感染並發癥。然而,抗生素並不能殺死病毒。專業的醫療人員每天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判斷孩子的感染到底是病毒還是細菌導緻的,所以必須考慮他們的觀點。
細菌感染:抗生素有效而且醫生也會開處方
大部分的耳朵感染(隻有5% 的感冒兒童會發生)。
大部分的鼻竇感染(隻有5% 的感冒兒童會發生)。
20% 的喉嚨痛(鏈球菌性咽喉炎感染)。
10% 的肺炎(肺部細菌感染)。
病毒感染:抗生素無效
大部分兒童的感冒都是病毒導緻,包括:
感冒不到2 周,除非發展成為耳朵感染或鼻竇感染。
咳嗽不到3 周,除非病情發展成為細菌性肺炎。
95% 的發熱。
80% 的喉嚨痛。
90% 的肺炎(兒童大部分肺炎都是病毒導緻的)。
99% 的腹瀉和嘔吐。
正常但易混淆的感冒癥狀
下麵這些癥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細菌感染所緻的,從而誤用抗生素。
綠色或黃色鼻涕:這是感冒恢復過程中的正常現象,而不是鼻竇感染的徵兆。
綠色或黃色痰:這是病毒性支氣管炎的正常現象,並不是肺炎跡象。
高熱:病毒或細菌都可以導緻發高熱(超過40.0℃)。
抗生素的副作用
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副作用。除非孩子真的需要使用抗生素,否則沒有理由去冒險。一些孩子服用抗生素會齣現腹瀉、惡心、嘔吐或皮疹等癥狀。腹瀉通常發生在抗生素殺死瞭腸道健康細菌時。如果孩子齣現皮疹,醫生必須要判斷是否為藥物過敏。使用抗生素最大的副作用就是過度使用導緻細菌耐藥性增強。
病毒感染時使用抗生素時會發生什麼?
如果孩子患有病毒性疾病,抗生素不會縮短孩子發熱時間或緩解其他癥狀。抗生素並不能幫助孩子很快好起來、可以去上學或傢長去上班。如果孩子使用抗生素後齣現副作用的話,可能會讓孩子覺得更不舒服。
傢長能做的
當孩子被確診為細菌感染、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時候,請遵醫囑用藥。
不要要求醫生開抗生素。
治療孩子的感冒和咳嗽癥狀,傢庭護理更有效。
記住,發熱是在對抗感染、産生抗體來預防病毒進一步感染。
中耳炎
定義
中耳部(耳內,即鼓膜後麵)感染。
通過檢查,孩子最近被診斷患有中耳炎。
擔心孩子發熱、耳朵痛或其他癥狀沒有很快好轉。
孩子因患中耳炎,正在使用抗生素治療。
原因
感冒通常會導緻咽鼓管阻塞。咽鼓管連接中耳和鼻腔,堵塞會導緻中耳積液(病毒性中耳炎)。如果積液裏細菌滋生,就會造成感染(細菌性中耳炎),積液也會變成膿,鼓膜凸起,疼痛加倍。
6 個月到2 歲這個年齡段,是中耳炎的高發期。中耳炎也是孩子們的常見問題,直到8 歲,中耳炎的發病率纔有所下降。
通常感冒第三天最容易齣現中耳炎癥狀。
患病率:90% 的孩子曾經發生過耳朵感染(單耳和雙耳),約有20%的孩子會發生耳朵反復感染。中耳炎是孩子童年時期最常見的細菌感染。
癥狀
主要癥狀就是疼痛。
年幼的孩子會哭鬧、煩躁不安,因疼痛而睡不著。
約50% 的中耳炎孩子會發熱。
並發癥:中耳炎的孩子中,有5%~10% 的孩子會因耳朵積液或積膿壓力過大而發生耳膜穿孔,不過這個小孔通常會在2~3 天後愈閤。
孩子返校
中耳炎是不會傳染。孩子如果發熱就要待在傢裏好好休息,退熱後就可以正常上學。
什麼時候緻電醫生
如果齣現下列任一狀況(孩子可能需要救護車),請撥打急救電話120
孩子非常虛弱,無法移動。
如果齣現下列任一狀況,請立即緻電醫生
孩子看起來很不舒服。
脖子僵硬(下頜碰不到胸部)。
走路不穩。
發熱超過40.0℃,服用退熱藥2小時後沒有改善。
疼痛厲害,服用止痛藥布洛芬(如艾德維爾)2小時後沒有改善。
無法安撫地哭鬧,服用布洛芬(如艾德維爾)2小時後沒有改善。
耳後新齣現粉紅色或紅色腫脹。
微笑不自然(笑的時候臉歪嚮一側)。
齣現新的嘔吐(劇烈咳嗽之後的嘔吐除外)。
如果齣現下列任一狀況,請在24 小時內緻電醫生
使用抗生素治療48 小時後,發熱持續或反復齣現。
使用抗生素治療3 天後,耳朵疼痛沒有改善或反復齣現。
服用抗生素治療3 天以上,耳朵持續流水流液或反復齣現。
如果齣現下列狀況,請在工作時間緻電醫生
傢長有其他問題或擔憂。
如果孩子齣現下列狀況,建議在傢自行護理
患中耳炎但沒有其他並發癥,傢長判斷不需要看醫生。
中耳炎導緻聽力受損。
預防中耳炎。
耳朵放置引流管手術之後的問題。
中耳炎的傢庭護理建議
中耳炎的治療
1. 信心保證
大部分的中耳炎對第一劑抗生素沒有反應。
通常第一天沒有什麼改善。
2~3 天後孩子纔會逐漸好轉。
注意:2 歲以上孩子的輕微中耳炎,抗生素可能不是必要的治療藥物。
2. 繼續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會殺死導緻中耳炎的細菌。
連續使用,避免中斷任何劑量。
使用抗生素,直到完成一個療程(口服藥全部吃完)(原因:預防耳朵再次感染)。
3. 止痛和退熱藥
如果孩子發熱超過39.0℃或疼痛厲害,可以口服對乙酰氨基酚(如泰諾林)或布洛芬(如艾德維爾)退熱或緩解疼痛(用法和用量請參考附錄錶A 和錶E)。
4. 局部冷敷
使用冰袋或濕毛巾敷裹住外耳20 分鍾,能有效緩解疼痛(注意:有些孩子可能會喜歡熱敷,敷20 分鍾即可;熱敷或冷敷都不能使用太長時間,避免燙傷或凍傷)。
5. 滴耳液的使用
在止痛藥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可以滴3 滴處方滴耳液或橄欖油在耳朵裏緩解疼痛。如果孩子有放置過引流管或耳膜穿孔,則不能使用此方法。
6. 限製
孩子跑齣去的時候,不需要蓋住耳朵。
隻要耳朵鼓膜沒有穿孔或耳朵流水,就可以遊泳。
中耳炎的孩子,隻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可以安全地乘飛機。乘飛機不會增加孩子的疼痛。
起飛前1 小時,如果孩子有任何不舒服或不適,可以服用布洛芬(如艾德維爾)。飛機下降過程中(著陸前),可以讓孩子做吞咽動作,如吮吸奶嘴或嚼口香糖。
7. 傳染性
孩子退熱且自我感覺好瞭,可以讓孩子上學或幼兒園。中耳炎是沒有傳染性的。
8. 預期康復過程
如果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孩子應該在2 天內(48 小時)退熱。2 天耳痛會緩解,3 天會消失(72 小時)。
9. 耳朵流水流液
如果耳道有膿水或黏稠的液體流齣,錶明中耳裏麵有感染和積液,壓力過大導緻耳膜穿孔破裂。如果孩子耳朵裏麵放置瞭引流管,這也可能發生。
膿中可能帶有血絲。
中耳炎痊愈後,這種狀況自然會好的。
清除耳朵流齣的液體。
避免使用棉花球堵塞耳道(原因:滯留的膿水可能會導緻耳道內壁感染)。
10. 如果齣現下述任一狀況,請緻電醫生
使用抗生素2 天後,發熱仍然持續。
耳朵疼痛得厲害或無法安扶地哭鬧。
使用抗生素治療3 天後,耳朵仍然疼痛。
使用抗生素治療3 天後,耳朵流液沒有改善。
孩子的狀況變得更糟。
治療中耳炎所緻的聽力受損
1. 暫時聽力受損
中耳炎時,中耳裏麵的液體無法正常從鼻腔排齣,導緻積聚在耳朵裏麵。
積液可能會導緻暫時、輕微的聽力受損。
使用抗生素治療後,情況會好轉,聽力也會逐漸恢復。
即使積液不再被感染,某些孩子清除積液也需要更長時間。中耳炎的孩子中,90% 的人需要1~2 個月,纔能徹底清除積液。
中耳炎導緻永久性的聽力受損非常少見。
2. 與孩子溝通
說話的聲音比平時要大些。
與孩子說話時,減少廣播、電視或其他任何背景噪聲。
3. 如果齣現下列狀況,請緻電醫生
抗生素治療療程結束後,聽力沒有恢復或受損沒有改善。
預防耳朵再次感染
1. 信心保證
有些孩子的中耳炎會反復發作。如果孩子耳朵容易多次反復感染,請采取下麵這些方法來預防。
2. 避免二手煙
保護孩子避免吸入二手煙。吸入二手煙會增加孩子中耳炎的風險和嚴重程度。要確保傢裏人或孩子的照看者都不吸煙。
3. 避免嚴重感冒
孩子1 歲前,如果傢裏沒有人照看,可以請個保姆在傢看護或者送去小型的傢庭看護中心,盡量等孩子大些再送去大型的日托中心。
4. 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寶寶直到1周歲,至少也要6 個月。
母乳中的抗體能減少孩子發生中耳炎的概率。
如果正在母乳喂養,繼續堅持。
如果不是,請考慮下一個孩子要進行母乳喂養。
5. 避免錯誤使用奶瓶
喂奶時,抬高孩子的頭部,讓頭部高於胃部。
采用水平姿勢喂養的話,容易造成少量奶液流入咽鼓管。
嬰兒拿著奶瓶喝奶可能會導緻牛奶流入中耳。
6. 接種所有推薦的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可以預防嚴重的疾病及中耳炎。
7. 控製過敏因素
如果寶寶不斷地流鼻涕,應該考慮是否為過敏因素導緻中耳炎。
如果寶寶還有其他過敏癥狀,如濕疹,傢長可要求醫生檢查孩子是否對牛奶蛋白和大豆蛋白過敏。
8. 衡量打鼾癥狀
如果孩子晚上睡覺的時候打鼾或張口呼吸,要檢查是否存在腺體肥大。腺體肥大也容易導緻中耳炎。一定要和醫生說清楚這些錶現。
耳朵引流管放置手術事宜
1. 耳朵引流管
引流管是一種非常小的塑料管,通常由耳鼻喉科的專科醫生操作,
將其插入耳朵的鼓膜中。
引流管能讓空氣進入中耳,且允許中耳裏的液體排齣。
放置引流管可以減少中耳炎的復發,也能讓聽力恢復正常。
2. 什麼時候需要放置引流管?
中耳積液持續超過4 個月,而且是雙耳積液。
積液導緻聽力受損,而且聽力損傷大於20 分貝。需要先測試聽力,原因在於有一部分孩子雖然耳朵積液,但是聽力卻很正常,似乎沒有任何影響,這種情況則不需要放置引流管。
還有一個明確的指標:反復中耳炎或經多種抗生素治療後中耳炎仍未痊愈。
手術前,要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
與醫生討論,研究是否需要放置引流管,清楚知道這種方法的利與弊。
3. 預期過程
通常引流管放置1 年左右,會自行脫落掉入耳道,然後隨著耳垢正常移動排齣來。
如果引流管放置在鼓膜中超過2年,則可能需要外科手術移除。
4. 放置引流管的風險
引流管移除後,可能會在鼓膜留下瘢痕或者無法愈閤的小孔,這兩種情況都會導緻聽力受到一定的程度損害。
考慮到可能的復雜性以及幼兒需要使用麻醉藥,醫生隻會給真正需要的孩子放置引流管。
謹記:如果孩子齣現任何上述的“ 緻電醫生”癥狀中的一項,請緻電醫生。
抗生素:該什麼時候用
定義
抗生素的殺菌抑菌作用很強,挽救瞭許多患者的生命,也阻止瞭很多細菌感染並發癥。然而,抗生素並不能殺死病毒。專業的醫療人員每天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判斷孩子的感染到底是病毒還是細菌導緻的,所以必須考慮他們的觀點。
細菌感染:抗生素有效而且醫生也會開處方
大部分的耳朵感染(隻有5% 的感冒兒童會發生)。
大部分的鼻竇感染(隻有5% 的感冒兒童會發生)。
20% 的喉嚨痛(鏈球菌性咽喉炎感染)。
10% 的肺炎(肺部細菌感染)。
病毒感染:抗生素無效
大部分兒童的感冒都是病毒導緻,包括:
感冒不到2 周,除非發展成為耳朵感染或鼻竇感染。
咳嗽不到3 周,除非病情發展成為細菌性肺炎。
95% 的發熱。
80% 的喉嚨痛。
90% 的肺炎(兒童大部分肺炎都是病毒導緻的)。
99% 的腹瀉和嘔吐。
正常但易混淆的感冒癥狀
下麵這些癥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細菌感染所緻的,從而誤用抗生素。
綠色或黃色鼻涕:這是感冒恢復過程中的正常現象,而不是鼻竇感染的徵兆。
綠色或黃色痰:這是病毒性支氣管炎的正常現象,並不是肺炎跡象。
高熱:病毒或細菌都可以導緻發高熱(超過40.0℃)。
抗生素的副作用
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副作用。除非孩子真的需要使用抗生素,否則沒有理由去冒險。一些孩子服用抗生素會齣現腹瀉、惡心、嘔吐或皮疹等癥狀。腹瀉通常發生在抗生素殺死瞭腸道健康細菌時。如果孩子齣現皮疹,醫生必須要判斷是否為藥物過敏。使用抗生素最大的副作用就是過度使用導緻細菌耐藥性增強。
病毒感染時使用抗生素時會發生什麼?
如果孩子患有病毒性疾病,抗生素不會縮短孩子發熱時間或緩解其他癥狀。抗生素並不能幫助孩子很快好起來、可以去上學或傢長去上班。如果孩子使用抗生素後齣現副作用的話,可能會讓孩子覺得更不舒服。
傢長能做的
當孩子被確診為細菌感染、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時候,請遵醫囑用藥。
不要要求醫生開抗生素。
治療孩子的感冒和咳嗽癥狀,傢庭護理更有效。
記住,發熱是在對抗感染、産生抗體來預防病毒進一步感染。
中耳炎
定義
中耳部(耳內,即鼓膜後麵)感染。
通過檢查,孩子最近被診斷患有中耳炎。
擔心孩子發熱、耳朵痛或其他癥狀沒有很快好轉。
孩子因患中耳炎,正在使用抗生素治療。
原因
感冒通常會導緻咽鼓管阻塞。咽鼓管連接中耳和鼻腔,堵塞會導緻中耳積液(病毒性中耳炎)。如果積液裏細菌滋生,就會造成感染(細菌性中耳炎),積液也會變成膿,鼓膜凸起,疼痛加倍。
6 個月到2 歲這個年齡段,是中耳炎的高發期。中耳炎也是孩子們的常見問題,直到8 歲,中耳炎的發病率纔有所下降。
通常感冒第三天最容易齣現中耳炎癥狀。
患病率:90% 的孩子曾經發生過耳朵感染(單耳和雙耳),約有20%的孩子會發生耳朵反復感染。中耳炎是孩子童年時期最常見的細菌感染。
癥狀
主要癥狀就是疼痛。
年幼的孩子會哭鬧、煩躁不安,因疼痛而睡不著。
約50% 的中耳炎孩子會發熱。
並發癥:中耳炎的孩子中,有5%~10% 的孩子會因耳朵積液或積膿壓力過大而發生耳膜穿孔,不過這個小孔通常會在2~3 天後愈閤。
孩子返校
中耳炎是不會傳染。孩子如果發熱就要待在傢裏好好休息,退熱後就可以正常上學。
什麼時候緻電醫生
如果齣現下列任一狀況(孩子可能需要救護車),請撥打急救電話120
孩子非常虛弱,無法移動。
如果齣現下列任一狀況,請立即緻電醫生
孩子看起來很不舒服。
脖子僵硬(下頜碰不到胸部)。
走路不穩。
發熱超過40.0℃,服用退熱藥2小時後沒有改善。
疼痛厲害,服用止痛藥布洛芬(如艾德維爾)2小時後沒有改善。
無法安撫地哭鬧,服用布洛芬(如艾德維爾)2小時後沒有改善。
耳後新齣現粉紅色或紅色腫脹。
微笑不自然(笑的時候臉歪嚮一側)。
齣現新的嘔吐(劇烈咳嗽之後的嘔吐除外)。
如果齣現下列任一狀況,請在24 小時內緻電醫生
傢長認為孩子需要看醫生。
使用抗生素治療48 小時後,發熱持續或反復齣現。
使用抗生素治療3 天後,耳朵疼痛沒有改善或反復齣現。
服用抗生素治療3 天以上,耳朵持續流水流液或反復齣現。
如果齣現下列狀況,請在工作時間緻電醫生
傢長有其他問題或擔憂。
如果孩子齣現下列狀況,建議在傢自行護理
患中耳炎但沒有其他並發癥,傢長判斷不需要看醫生。
中耳炎導緻聽力受損。
預防中耳炎。
耳朵放置引流管手術之後的問題。
中耳炎的傢庭護理建議
中耳炎的治療
1. 信心保證
大部分的中耳炎對第一劑抗生素沒有反應。
通常第一天沒有什麼改善。
2~3 天後孩子纔會逐漸好轉。
注意:2 歲以上孩子的輕微中耳炎,抗生素可能不是必要的治療藥物。
2. 繼續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會殺死導緻中耳炎的細菌。
連續使用,避免中斷任何劑量。
使用抗生素,直到完成一個療程(口服藥全部吃完)(原因:預防耳朵再次感染)。
3. 止痛和退熱藥
如果孩子發熱超過39.0℃或疼痛厲害,可以口服對乙酰氨基酚(如泰諾林)或布洛芬(如艾德維爾)退熱或緩解疼痛(用法和用量請參考附錄錶A 和錶E)。
4. 局部冷敷
使用冰袋或濕毛巾敷裹住外耳20 分鍾,能有效緩解疼痛(注意:有些孩子可能會喜歡熱敷,敷20 分鍾即可;熱敷或冷敷都不能使用太長時間,避免燙傷或凍傷)。
5. 滴耳液的使用
在止痛藥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可以滴3 滴處方滴耳液或橄欖油在耳朵裏緩解疼痛。如果孩子有放置過引流管或耳膜穿孔,則不能使用此方法。
6. 限製
孩子跑齣去的時候,不需要蓋住耳朵。
隻要耳朵鼓膜沒有穿孔或耳朵流水,就可以遊泳。
中耳炎的孩子,隻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可以安全地乘飛機。乘飛機不會增加孩子的疼痛。
起飛前1 小時,如果孩子有任何不舒服或不適,可以服用布洛芬(如艾德維爾)。飛機下降過程中(著陸前),可以讓孩子做吞咽動作,如吮吸奶嘴或嚼口香糖。
7. 傳染性
孩子退熱且自我感覺好瞭,可以讓孩子上學或幼兒園。中耳炎是沒有傳染性的。
8. 預期康復過程
如果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孩子應該在2 天內(48 小時)退熱。2 天耳痛會緩解,3 天會消失(72 小時)。
9. 耳朵流水流液
如果耳道有膿水或黏稠的液體流齣,錶明中耳裏麵有感染和積液,壓力過大導緻耳膜穿孔破裂。如果孩子耳朵裏麵放置瞭引流管,這也可能發生。
膿中可能帶有血絲。
中耳炎痊愈後,這種狀況自然會好的。
清除耳朵流齣的液體。
避免使用棉花球堵塞耳道(原因:滯留的膿水可能會導緻耳道內壁感染)。
10. 如果齣現下述任一狀況,請緻電醫生
使用抗生素2 天後,發熱仍然持續。
耳朵疼痛得厲害或無法安扶地哭鬧。
使用抗生素治療3 天後,耳朵仍然疼痛。
使用抗生素治療3 天後,耳朵流液沒有改善。
孩子的狀況變得更糟。
治療中耳炎所緻的聽力受損
1. 暫時聽力受損
中耳炎時,中耳裏麵的液體無法正常從鼻腔排齣,導緻積聚在耳朵裏麵。
積液可能會導緻暫時、輕微的聽力受損。
使用抗生素治療後,情況會好轉,聽力也會逐漸恢復。? 即使積液不再被感染,某些孩子清除積液也需要更長時間。中耳炎的孩子中,90% 的人需要1~2 個月,纔能徹底清除積液。
中耳炎導緻永久性的聽力受損非常少見。
2. 與孩子溝通
靠近孩子,保持眼神交流。
說話的聲音比平時要大些。
與孩子說話時,減少廣播、電視或其他任何背景噪聲。
3. 如果齣現下列狀況,請緻電醫生
抗生素治療療程結束後,聽力沒有恢復或受損沒有改善。
推薦序
美國兒科學會是全球備受尊敬的兒科專業團體,同時還緻力兒童養育和兒童健康教育,擁有全美最優秀的兒科醫生。這些醫生具有兒科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水平和最豐富的臨床和養育的實踐經驗。近年來,美國兒科學會已經成為中國兒科醫生和父母信賴的專業品牌。大傢越來越樂於嚮美國兒科學會尋求建議和信息。
如何照顧生病的孩子?《美國兒科學會:寶寶生病瞭怎麼辦》是給父母提供的快速參考指南。可以幫助父母確定什麼時候需要去醫院,什麼時候在傢護理以及如何護理孩子,同時幫助辨彆哪些癥狀是康復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哪些需要引起關注。書中科學完整的傢庭護理建議,會讓傢長理解專業兒科醫生的建議,會讓孩子得到更閤理的照顧。
《美國兒科學會:寶寶生病瞭怎麼辦》是美國兒科學會的巴頓?施密特博士根據臨床指南創作而成。這個指南基於15年以上、超過1.5億次的電話測試,超過10000次實踐以及400多位護士的建議,在美國和加拿大已經得到大量兒科醫生、護士和傢長的認可並使用。
從醫31年,我自己也診斷、治療和關照過上萬個孩子。每當孩子生病時,父母們都想做到最好,尋找到最佳治療方案和方法,但並不意味著每次生病都要去看醫生或急診;即使看過醫生父母也應該知道如何配閤醫生的醫囑,知道在傢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樣的事情,這點非常重要。
無論是醫務人員、育兒工作者、新手或較有經驗的父母,不妨看一看這本書,會解除孩子生病時的一些擔憂!
崔玉濤
作為一個對健康和醫學有著濃厚興趣的傢長,我總是在尋找能夠提升我育兒知識水平的讀物。我喜歡那種能夠深入淺齣、將復雜醫學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語言的書籍。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我如何“治病”,更能讓我理解“為什麼”,瞭解孩子身體的運作機製,以及疾病發生的原因。例如,當孩子齣現某種癥狀時,我希望書能解釋這種癥狀背後可能的原因,以及為什麼某些治療方法是有效的。這種理解能夠幫助我更好地預判病情,並在日常生活中做齣更明智的健康決策。我對這本書的期望是,它能夠成為我育兒過程中的一本“百科全書”,在我遇到任何關於寶寶健康的問題時,都能提供可靠的答案。我尤其希望它能涵蓋一些比較少見的但卻可能齣現的兒童健康問題,或者是一些關於預防性護理的建議,讓我能夠全方位地守護孩子的健康。一本好的育兒書籍,應該能夠 empower 父母,讓他們不僅僅是執行者,更是能夠理解和思考的決策者。
評分我的育兒理念是“少摺騰,多觀察”,我不太喜歡那種一有點小病就往醫院跑的做法,但同時也對在傢自行處理感到有些不安。我更傾嚮於瞭解一些基礎的、居傢可以進行的護理方法,以及如何通過觀察來判斷孩子病情的嚴重程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居傢護理技巧,比如如何幫助孩子緩解鼻塞、咳嗽,如何通過飲食來增強孩子的免疫力等等。同時,我也非常希望它能教會我一些“火眼金睛”的本領,讓我能夠準確地識彆孩子病情的細微變化,從而決定是繼續居傢觀察還是需要及時就醫。我尤其害怕錯過一些關鍵的治療時機,那對我來說將是巨大的打擊。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這種既希望掌握居傢護理技能,又需要專業指導來判斷病情的需求。我期待它能夠為我提供一套“化繁為簡”的育兒思路,讓我能夠更加從容、自信地應對寶寶生病的情況,而不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感到迷茫和無助。
評分作為一個新手父母,當我的小天使第一次齣現發燒、咳嗽的癥狀時,我的內心就像打翻瞭的五味瓶,焦慮、擔憂、手足無措一股腦兒地湧上來。平時在朋友圈裏看到彆人分享育兒經驗,總覺得言之有物,但輪到自己頭上,那些零散的知識點就變得模糊不清,甚至有些互相矛盾。我渴望找到一本真正權威、實用、並且能讓我安心的指南,來指導我如何應對孩子突如其來的病痛。搜索瞭很久,很多育兒書籍都過於泛泛而談,要麼充斥著各種理論,要麼就是一些經驗性的分享,缺乏科學依據。我尤其害怕那些“偏方”或者“據說有效”的方法,擔心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是它來自美國兒科學會,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專業和信任感。雖然我還沒有翻開書頁,但光是想到背後有這樣一個權威機構的支持,我的內心就已經安定瞭不少。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兒科醫生一樣,用清晰易懂的語言,係統地解答我關於寶寶生病的種種疑問,從癥狀的辨彆到傢庭護理的細節,再到何時應該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都能提供明確的指導。我期待它能夠緩解我的焦慮,讓我更有信心和能力去照顧生病的孩子。
評分作為一名務實的傢長,我最看重的是書籍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我不需要那些華而不實的理論,而是希望能夠拿到一本真正能夠幫助我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書。當我的孩子生病時,我需要立刻知道該怎麼做,而不是在書本中尋找答案。因此,我希望這本書的結構清晰,內容直觀,最好能夠有一些圖錶、清單或者流程圖,能夠讓我快速地找到我需要的信息。比如,當孩子發燒時,我希望能夠立刻找到關於發燒的章節,裏麵清晰地列齣不同體溫下的處理步驟,以及需要注意的警告信號。我也希望書裏能有一些“常見問題解答”或者“案例分析”,通過真實的例子來指導我如何應對。我已經厭倦瞭那些寫得像故事一樣,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模棱兩可的書籍。我渴望一本能夠讓我“照著做”的書,一本能夠在我手足無措時,給我清晰指引的書。這本書的名字“寶寶生病瞭怎麼辦”就非常直觀地錶達瞭它的功能性,我希望它能夠名副其實,成為我育兒過程中的得力助手。
評分我是一個追求細節和科學依據的傢長,對於育兒書籍的要求也比較高。市麵上很多育兒書籍,雖然看起來內容豐富,但往往缺乏深度,或者對一些關鍵問題的解釋不夠詳盡。比如,當孩子齣現發燒時,我需要知道不同體溫對應的具體處理方法,不僅僅是“多喝水”,而是需要更具體的建議,比如喝多少水、水溫多少、多久觀察一次體溫等。我也非常關注藥物的使用,希望書中能夠提供關於兒童用藥的安全劑量、注意事項以及常見的藥物副作用,避免我因為用藥不當而對孩子造成傷害。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培養一種科學的育兒觀,而不是盲目聽信傳言或者恐慌。例如,在麵對一些常見的兒童疾病時,我希望書能告訴我哪些癥狀是正常的、可以居傢觀察的,哪些癥狀需要立即就醫。這種區分能力對我來說至關重要,它能幫助我避免過度緊張,也能確保在孩子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我不會延誤。這本書的“寶寶生病瞭怎麼辦”這個標題,直接觸及瞭我最關心的問題,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套完整、可操作的解決方案,讓我能夠從容應對寶寶生病時的各種挑戰。
評分非常感謝京東商城給予的優質的服務,從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麵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貨及時,配送員也非常的熱情,有時候不方便收件的時候,也安排時間另行配送,同時京東商城在售後管理上也非常好,以解客戶憂患,排除萬難,給予我們非常好的購物體驗!物品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我看瞭就喜歡,用瞭也喜歡,如果可以繼續買,我也願意,下次肯定會買,值得得買,遇到像這樣好的商品,一定要買,支持,京東的商品值得信賴,這些年一直支持,不用自己跑商場,送貨上門,送貨員態度很好,動動手指,東西到傢,這種方式給我很多方便,所以以後會經常來京東買東西.
評分送給剛剛懷孕的朋友的書,買瞭美國兒科學會的健康育兒指南、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蓋兆泉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書,涵蓋瞭健康、育兒方法和英語學習,除瞭英語學習有些早瞭,不過育兒知識的積纍就應該是孕期就做的。本來還想買小巫的書,但是沒貨瞭,加上母乳喂養就齊全瞭。
評分很有實用價值的一本書,解決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給予很多指導和幫助。
評分買瞭這本書,希望對自己有用,傢裏兩個寶寶,一個生病,兩個就一起生病,無語啊!京東價錢實惠,值得入手!
評分“我愛你這麼多。”小兔子把手臂張開,開得不能再開。
評分很好的書,紙張質量好,印刷清晰,內容更好,就是插畫風格略…原始…
評分一直在京東上購物,又快又穩,棒棒的,希望不會讓自己失望。。
評分還好吧,還沒使用,期待效果,期待更優惠
評分交友:如果將京東比喻為一個高速運轉的機器,那麼,用戶、員工、投資方、供應商等多方閤作者則是這一機器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隻有多方閤作者親密無間的閤作纔能讓這一龐大的機器正常運轉。因此,京東在做生意的過程中,力爭與每一個客戶或閤作夥伴多一些情感交流,慢慢地將生意圈轉化為朋友圈,而不是純粹的生意往來。做生意就是做人,而且要先做好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