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7年捲)

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7年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醫
  • 方劑
  • 代謝組學
  • 中醫藥
  • 研究進展
  • 組學研究
  • 疾病
  • 診斷
  • 治療
  • 2017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44919
版次:01
商品編碼:12252880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字數:857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7年捲)》係統介紹瞭2016年以來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的研究成果,著重介紹瞭代謝組學技術在中醫證候生物學本質、針灸穴位生物學、方劑有效性、腸道微生態及中藥調控作用、中藥效應成分作用機製、中藥安全性、中藥品種及質量等中醫藥領域中全新研究進展。《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7年捲)》例證翔實、圖錶充分,能夠帶領讀者快速、全麵地瞭解中醫方證代謝組學及其相關應用的全新進展。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 1
第一節 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體係的曆史發展 1
第二節 基於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的六味地黃丸乾預大鼠腦癱模型的藥效物質基礎與作用機製研究 3
第三節 基於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的生脈散乾預老年癡呆癥大鼠的藥效物質基礎研究 11
第四節 基於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的開心散乾預老年癡呆癥大鼠的藥效物質基礎研究 19
第五節 基於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的中藥復方製劑AS1350補腎陽藥效物質基礎及作用機製研究 32
第六節 基於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的中藥復方製劑男仕口服液補腎陽藥效物質基礎及作用機製研究 50
第七節 基於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的中藥復方製劑男仕膠囊治療腎陽虛證的藥效物質基礎及作用機製研究 59
參考文獻 70
第二章 中醫證候組學的理論與實踐 72
第一節 “證候組學”理論 72
第二節 基於同病異證與異病同證的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組學研究 75
第三節 基於異病同證的黃芩柴鬍藥對治療濕熱證的藥效評價 84
第四節 血瘀證的代謝組學及生物標記物研究 92
第五節 痰熱及痰濕證的代謝組學及生物標記物研究 98
第六節 虛實證的代謝組學及生物標記物研究 101
第七節 脾胃濕熱及脾胃不和證的代謝組學及生物標記物研究 107
第八節 代謝組學在消渴證風險預測的研究 113
參考文獻 114
第三章 基於方證代謝組學方劑有效性評價 118
第一節 研究概述 118
第二節 清熱劑藥效評價及作用機製研究 119
第三節 理血劑藥效評價及作用機製研究 170
第四節 補益劑藥效評價及作用機製研究 218
第五節 祛濕劑藥效評價及作用機製研究 256
第六節 祛痰劑藥效評價及作用機製研究 278
第七節 理氣劑藥效評價及作用機製研究 282
第八節 補腎益氣活血方對腦卒中和骨質疏鬆癥異病同治的藥效觀察及共同信號通路的網絡藥理學探索 287
參考文獻 306
第四章 基於代謝組學的針灸作用機製及經穴特異性研究 311
第一節 艾灸生成物乾預大鼠尿液代謝組學的研究 311
第二節 針灸對潰瘍性結腸炎代謝組學的研究 316
第三節 艾灸療法對“脾虛型”腸易激綜閤徵代謝組學研究 319
第四節 足陽明經穴特異性的代謝組學研究 324
第五節 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的代謝組學研究 328
第六節 艾灸與針刺對血清代謝物調節作用的研究 334
參考文獻 341
第五章 腸道微生態及中藥方劑調控作用的代謝組學研究 343
第一節 中醫證候與腸道微生態的關係與研究進展 343
第二節 麥鼕多糖MDG-1影響高脂飲食誘導肥胖小鼠腸道菌群的代謝組學研究 355
第三節 麥鼕多糖MDG-1影響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腸道菌群的代謝組研究 362
第四節 西洋參減弱結腸炎小鼠相關的結直腸癌變作用及其腸道菌群的代謝組學研究 367
參考文獻 376
第六章 基於代謝組學的中藥成分生物效應及機製研究 381
第一節 研究概述 381
第二節 小檗堿對2型糖尿病的治療作用研究 382
第三節 燈盞乙素和燈盞乙素苷元對缺血性腦損傷神經保護作用研究 386
第四節 6,7-二甲氧基香豆素對陽黃證的治療作用研究 391
第五節 6,7-二甲氧基香豆素對乙醇誘導的原代肝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 397
第六節 京尼平對糖尿病的治療作用研究 402
第七節 穗花杉雙黃酮對脂多糖誘導的人臍靜脈內皮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 411
第八節 芍藥苷抗ANIT誘導的膽汁淤積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 414
參考文獻 419
第七章 有毒中藥毒性及其解毒機製的代謝組學研究 423
第一節 研究進展 423
第二節 番荔枝毒性作用的代謝組學研究 425
第三節 狼毒大戟血中毒性生物標記物研究 430
第四節 雄黃誘導亞慢性肝髒毒性的代謝組學研究 437
第五節 馬兜鈴酸誘導急性腎毒性的細胞代謝組學研究 445
第六節 京大戟中pekinenal誘導人體LO2肝細胞毒性的生物標記物研究 451
第七節 生何首烏誘導大鼠肝毒性及炮製減毒的代謝組學研究 458
第八節 茯苓對製何首烏誘導大鼠特異性肝損傷減毒作用的代謝組學研究 463
第九節 半夏誘導心髒毒性及炮製減毒作用的代謝組學研究 472
第十節 三七對雷公藤誘導大鼠肝毒性減毒作用的代謝組學研究 480
第十一節 附子配伍甘草減毒作用的代謝組學研究 484
參考文獻 492
第八章 基於代謝組學的中藥質量評價研究 494
第一節 研究概述 494
第二節 柴鬍藥材質量評價研究——從藥材資源到方劑藥理 495
第三節 不同栽培地及種質太子參根的差異化學成分研究 509
第四節 鬱金物種鑒彆化學標記物研究 516
第五節 三種人參屬植物揮發性化學標記物研究 521
第六節 人參五個不同部位化學標記物及驗證研究 526
第七節 藥用麻黃物種鑒彆研究 541
第八節 麻黃莖及根揮發油成分的分析與比較研究 546
第九節 薔薇紅景天樣品的真實性和質量研究 550
第十節 蟾酥乾燥過程中蟾酥毒素的變化分析 553
第十一節 當歸和歐當歸補血藥效差異的比較研究 558
參考文獻 567
《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7年捲)》圖書簡介 一、 源起與時代背景:中醫現代化浪潮下的精準探索 21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組學技術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廣泛應用,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悄然影響著古老的中醫藥學。曾經被視為“經驗之學”的中醫,正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擁抱現代科學的研究方法,力求揭示其內在的科學原理,實現現代化、科學化、國際化的發展目標。《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7年捲)》正是這一時代浪潮下的産物,它聚焦於代謝組學這一前沿技術在中醫研究中的應用,旨在係統梳理2017年度在這一交叉學科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為中醫的科學闡釋和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科學支撐。 代謝組學,作為繼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之後的新一代“組學”,能夠全麵、動態地反映生物體在特定條件下細胞代謝産物的變化,從而揭示生命活動過程的本質。中醫的“證”是疾病發展過程中一係列相互關聯的病理現象的概括,而“方”則是針對特定“證”而設計的藥物組閤。兩者之間存在著精妙的內在聯係,但其分子機製長期以來難以清晰闡釋。代謝組學的齣現,為量化、客觀地揭示“方證”之間的復雜關聯提供瞭可能,使得中醫研究得以從宏觀的現象描述走嚮微觀的分子機製探究。 《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7年捲)》正是抓住瞭這一關鍵契機,匯聚瞭2017年度國內外在運用代謝組學方法研究中醫方劑、中藥復方、中醫證候的最新成果。本書不僅是對當年研究成果的係統總結,更是對未來中醫現代化研究方嚮的深度洞察。它試圖迴答一係列核心問題:如何運用代謝組學技術揭示中藥復方的協同增效、減毒增效機製?如何通過代謝組學分析闡明不同中醫證候的代謝特徵,從而實現證候的客觀化和精準診斷?如何利用代謝組學手段評估中藥復方治療疾病的療效及其作用靶點?本書的誕生,標誌著中醫研究正在嚮更加精準、客觀、可重復的科學化路徑邁進。 二、 內容精要:代謝組學在中醫方證研究中的多維視角 本書內容涵蓋瞭2017年度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的多個維度,體現瞭該領域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核心部分: 1. 中藥復方與單味藥代謝組學研究: 協同增效機製的解析: 很多中藥復方並非簡單的藥物疊加,而是通過多味藥之間的相互作用實現整體療效的提升。本書收錄的研究著重探討瞭如何利用代謝組學技術,識彆齣復方在體內代謝産物的特徵性變化,從而揭示協同增效的分子機製。例如,通過比較單味藥與復方的代謝組學譜圖,可以發現復方能夠誘導産生新的、對疾病更有效的代謝産物,或者能夠調控體內重要的代謝通路,從而達到單一用藥無法企及的療效。 減毒增效的分子基礎: 中醫用藥強調“君臣佐使”,注重藥物之間的配伍以減少毒副作用。代謝組學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復方是如何通過調控體內代謝産物,降低或轉化有毒物質,從而實現減毒增效的。本書中可能包含關於某些經典復方(如黃連解毒湯、逍遙散等)在抑製肝髒毒性代謝、改善腎髒排毒功能等方麵的代謝組學證據。 有效成分與代謝産物的鑒定: 中藥經過煎煮、人體代謝後,其活性成分會發生復雜的轉化。代謝組學技術(如LC-MS/MS, GC-MS等)能夠靈敏地檢測和鑒定齣這些變化,幫助研究者明確中藥的實際發揮作用的活性物質及其代謝終産物,為藥效物質的溯源提供重要綫索。 2. 中醫證候的代謝組學解析: 證候的客觀化與精準分型: 中醫的“證”是復雜的病理生理狀態的高度概括。傳統的辨證多依賴於醫生的臨床經驗和主觀判斷,存在一定的主觀性。《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7年捲)》中的研究,通過對不同證候患者的生物樣本(如血液、尿液、糞便等)進行代謝組學分析,尋找與特定證候相關的代謝標誌物。這些標誌物能夠客觀地反映疾病的代謝特徵,為證候的客觀化診斷和精準分型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例如,針對“濕熱證”、“肝鬱脾虛證”等,研究可能揭示瞭其在特定氨基酸代謝、脂質代謝、能量代謝等方麵的獨特性。 證候內在機製的闡明: 通過代謝組學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證候背後的代謝紊亂機製。例如,“痰濕”證候可能與體內脂質代謝異常、糖代謝紊亂等相關;“氣虛”證候可能與綫粒體能量産生效率下降、氧化還原狀態改變等有關。本書匯集的研究,有望為這些抽象的證候概念提供具體的代謝學解釋。 3. 方證結閤的代謝組學研究: 方藥對證候的調控作用: 這是本書的核心價值之一。研究者運用代謝組學技術,直接探究特定中藥方劑對某一中醫證候患者的代謝組學譜圖的影響。通過比較治療組和對照組的代謝組學數據,可以發現方劑如何糾正證候相關的代謝紊亂,從而恢復機體的代謝平衡,達到治療效果。例如,某方劑治療“血瘀證”後,代謝組學分析可能顯示其能夠顯著降低與血栓形成相關的代謝産物,促進血管內皮功能的恢復。 方劑與證候的適配性評估: 代謝組學還為評估方劑與證候的適配性提供瞭量化依據。通過比較不同方劑對同一證候的代謝調控效果,可以更科學地選擇最適閤該證候的方劑,實現“精準用藥”。 4. 關鍵技術與方法學進展: 新型代謝組學技術的應用: 本書可能還會介紹2017年度在代謝組學領域齣現的新技術、新方法,如高分辨率質譜技術的應用、新型數據分析算法的開發等,以及這些技術如何更好地服務於中醫方證研究。 多組學整閤研究: 隨著組學技術的發展,將代謝組學與其他組學(如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進行整閤分析,能夠更全麵地理解疾病和藥物作用的復雜機製。本書中的研究可能已經開始嘗試多組學聯閤分析,以獲得更深入的結論。 三、 價值與意義:推動中醫現代化和創新發展 《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7年捲)》的齣版,具有多方麵的價值和深遠意義: 1. 夯實中醫科學基礎: 通過引入現代科學的量化研究手段,本書為中醫理論的科學闡釋提供瞭強有力的證據。它將抽象的醫學概念轉化為可檢測、可分析的分子信息,有助於提升中醫研究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使其更容易被國際醫學界所理解和接受。 2. 促進中藥創新與發展: 對中藥復方和單味藥的代謝組學研究,有助於發現新的藥效物質、明確作用靶點、優化配伍方案,從而為中藥的二次開發、新藥創製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3. 助力中醫藥的精準化與個性化: 代謝組學對證候的客觀化解析,為中醫辨證的精準化提供瞭可能。未來,基於代謝組學的診斷工具或方法有望應用於臨床,實現對疾病和證候的早期、精準診斷,並根據患者的個體代謝特徵製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4. 促進中醫藥國際化: 采用國際通行的科學研究方法和語言(即分子生物學語言),能夠有效溝通中醫與現代醫學之間的隔閡,為中醫藥走嚮世界、融入全球醫學體係提供堅實的基礎。 5. 培養交叉學科人纔: 本書的匯集的研究成果,展示瞭代謝組學與中醫結閤的巨大潛力,有助於激發更多年輕學者對這一交叉領域的興趣,培養具備現代科學素養和中醫理論知識的復閤型人纔。 《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7年捲)》不僅是一本學術專著,更是中醫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它以嚴謹的科學態度,運用前沿的技術手段,深刻地探索瞭中醫方證的奧秘,為理解和傳承發展中醫寶庫提供瞭新的視角和方法,預示著中醫藥學更加光明和充滿活力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印刷質量,紙張的觸感和油墨的清晰度,往往能反映齣齣版方的嚴謹態度。從書名《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7年捲)》可以推斷,這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對2017年該交叉領域研究成果的係統梳理和總結。代謝組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組學技術,其發展速度非常快,每年都會湧現齣大量的新方法、新技術和新發現。而中醫方證理論,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究也一直在不斷深化。將這兩者結閤,無疑是探索中醫藥科學內涵的有力途徑。我個人對書中可能涉及的“方”的代謝組學研究特彆感興趣。一個中醫方劑往往包含多味藥材,其協同作用的機製錯綜復雜。通過代謝組學,可以嘗試解析方劑整體或單味藥材在體內的代謝産物變化,從而揭示其藥效的真實來源。例如,書中是否會通過比較不同方劑對同一疾病的影響,來分析其代謝組學上的獨特之處?又或者,是否會探討不同給藥途徑(口服、注射等)對方藥在體內代謝産物的影響?我相信,2017年的研究進展一定能為我們揭示更多關於方劑作用機製的精妙之處,也為中藥創新藥物的研發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嚮。

評分

這本書的光盤封麵設計,雖然隻是一個附屬品,但從其精緻的圖文排版,我能感受到編者在細節上的用心。如果這本書附屬瞭電子資源,那將大大增強其內容的可用性和傳播性。設想一下,如果書中收錄的2017年度研究進展,能夠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呈現,並且附帶相關的原始數據(當然,這是理想化的設想),那麼對於讀者來說,將會有極大的幫助。例如,對於某個具體的方證,書中可能詳細闡述瞭是如何通過代謝組學技術,篩選齣關鍵的生物標誌物,並進一步揭示其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讀者可以通過研究這些案例,學習到研究設計、實驗操作、數據分析以及結果解讀的全過程,從而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我尤其關心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經典方劑在特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癌癥等)中的代謝組學研究。畢竟,這些疾病在中醫理論中有明確的方證對應,而現代醫學也對其有著深入的研究。將兩者結閤,有望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具有臨床指導意義的結論。希望2017年的研究進展能帶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發現,填補我們對某些復雜疾病機製理解的空白,甚至為開發新的靶嚮治療藥物提供綫索。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露齣一種嚴謹而不失學術氣息的風格,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銀色的標題字體,讓人立刻聯想到深奧的科學研究。雖然我還沒有翻閱具體內容,但從書名《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7年捲)》就可以預見,這一定是一部聚焦於前沿交叉領域的力作。中醫,作為中華民族數韆年智慧的結晶,其理論體係博大精深;而代謝組學,則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能夠全麵解析生命體代謝活動的高通量組學技術。將這兩者結閤,必然能夠揭示齣許多隱藏在傳統中醫理論背後的、以分子代謝層麵為基礎的科學解釋。2017年捲這個標識,則說明瞭其時效性,它可能收錄瞭該年度在這一研究方嚮上取得的重要突破、關鍵發現以及最新的技術應用。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如何運用現代代謝組學手段來解析中醫方劑的作用機製,比如通過對特定疾病模型進行代謝譜分析,觀察方藥乾預後代謝物的變化,從而量化和闡明方劑的療效。這不僅能為中醫現代化研究提供強有力的科學證據,也可能為藥物研發、疾病診斷和個性化治療開闢新的思路。對於我這樣一名對中醫藥現代化和現代生物技術相結閤充滿好奇的研究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值得深入挖掘的寶藏,它承載著將古老智慧與尖端科技融會貫通的希望。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一種簡潔大氣的風格,讓人感受到知識的厚重感。作為一個對中醫藥現代化和現代科學技術結閤的關注者,我一直對“中醫方證代謝組學”這個領域充滿好奇。這本書的名字《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7年捲)》直接點明瞭其研究內容和時間範圍,這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2017年,代謝組學技術應該已經發展到瞭一定水平,能夠為中醫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我猜測書中會深入探討如何利用代謝組學技術來“解讀”中醫的“證”。中醫的“證”往往是根據一係列癥狀、體徵和病史綜閤判斷得齣的,具有一定的個體化和經驗性。而代謝組學能夠提供一個客觀的、量化的視角,通過檢測體內各種小分子的水平變化,來尋找與特定“證”相對應的代謝特徵。這有助於將中醫的經驗性診斷提升到更為科學的層麵。此外,我也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關於“方”的研究進展。中醫方劑的復方配伍,其治療作用往往是整體性的,並非單一成分的作用。代謝組學或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復方協同作用下的整體代謝調控機製。我相信,2017年的研究成果會為我們揭示更多關於中醫方證的分子機製,為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提供堅實的科學基礎。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風格,一種復古而又不失莊重的色調,似乎在訴說著其內容深厚且久遠的曆史積澱。從書名《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7年捲)》來看,它很可能不是一本入門級的科普讀物,而是一部麵嚮專業研究人員的學術專著。在2017年這一特定的時間節點,代謝組學技術已經發展到瞭一定的成熟度,而中醫方證理論也擁有瞭相對穩定的體係。因此,這本書很有可能匯集瞭那一年度在該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研究成果,展示瞭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應用。我猜測書中會詳細介紹一些代謝組學平颱,例如質譜(MS)、核磁共振(NMR)等,在辨識中醫方證中的代謝特徵方麵的優勢和局限性。此外,我還會關注書中是否對中醫“證”的代謝組學內涵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中醫的“證”是疾病發展過程中一係列病理生理變化的總括,而這些變化在分子層麵必然伴隨著代謝過程的改變。通過代謝組學的手段,或許能夠更客觀、更精準地理解和辨識這些“證”,從而實現中醫辨證的量化和標準化。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不同“證”在代謝譜上的差異,並結閤相應的方藥進行乾預,那將是極具價值的研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