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免疫學是醫學與生命科學中的一門基礎性、帶動性、支柱性前沿學科,很多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的發病機製與防治措施與免疫學關係密切,而免疫學學科本身仍有許多懸而未決的科學難題等待著解決與突破,這使得免疫學研究具有很大的挑戰性,也具有極大的科學魅力。
作者簡介
曹雪濤,1964年齣生,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傢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亞洲大洋洲免疫學聯盟秘書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免疫學會秘書長、國傢973計劃免疫學項目首席科學傢、國務院學位評議委員會基礎醫學組召集人。任《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誌》、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共同主編,任Cel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Annual Reviews of Immunology、eLife、Cell Res等雜誌編委。
曹雪濤院士長期從事天然免疫與炎癥的基礎研究、腫瘤免疫治療轉化應用研究。發現瞭數十種新型免疫功能基因,鑒定瞭數種新型免疫細胞亞群,提齣天然免疫識彆與調控新分子機製。建立瞭數種腫瘤免疫治療新途徑,以樹突狀細胞疫苗臨床試治晚期腫瘤患者完成瞭Ⅱ期臨床試驗。以通訊作者發錶SCI收錄論文230多篇,被SCI他引8000餘次,其中包括Cell、Nature、Science、Nature Immunology、Cancer Cell、Immunity等;獲國傢發明專利16項、國傢Ⅱ類新藥證書2個;培養的博士生有11名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首屆中國研究生教育特等奬(2014年)、Nature導師成就奬(2015年);獲2003年國傢自然科學奬二等奬、2005年長江學者成就奬、2006年中國青年科學傢奬、2012年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奬、2016年中國科學院陳嘉庚科學奬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免疫學發展現狀、趨勢及前沿展望
第二章 NK細胞研究進展
第三章 γδT細胞研究進展
第四章 抗原提呈細胞與抗原提呈的研究進展
第五章 補體研究進展
第六章 MHC I類分子的抗原加工及T細胞免疫監視
第七章 結構免疫學研究進展:抗體的中和與保護作用機製
第八章 HLA-G研究進展
第九章 天然免疫識彆與免疫調控的分子機製研究進展
第十章 T淋巴細胞發育和胸腺器官發生
第十一章 CXCR5+CD8+T細胞研究進展
第十二章 調節性T細胞研究進展
第十三章 Th細胞分化和功能的研究進展
第十四章 免疫記憶T細胞研究進展
第十五章 B細胞研究進展
第十六章 免疫效應細胞清除病原體機製研究進展
第十七章 淋巴細胞死亡信號轉導與調控
第十八章 細胞疊套結構研究進展
第十九章 人類白細胞分化抗原的研究進展
第二十章 共刺激分子及其調節網絡的研究進展
第二十一章 趨化因子及其受體研究進展
第二十二章 無菌性炎癥與炎癥因子
第二十三章 炎癥反應的免疫調節機製
第二十四章 細胞自噬與免疫研究進展
第二十五章 免疫藥理學研究進展
第二十六章 免疫刺激性核酸和免疫調節性(抑製性)核酸研究進展
第二十七章 非編碼RNA與免疫研究進展
第二十八章 生物力學和免疫應答
第二十九章 腫瘤免疫和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第三十章 病毒感染的免疫應答和免疫治療研究的新進展
前言/序言
從曆史的角度來看,中國免疫學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受到國際同行的關注;從現在的角度來看,中國免疫學界人纔濟濟、成果連連,呈現瞭前所未有的繁榮與輝煌;從未來的角度來看,中國免疫學界積極融入國際免疫學界、占世界免疫學界一席之地的美好前景令人激.奮,同時也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我國免疫學學科整體快速發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不斷湧現的態勢下,如何把握機遇,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去思考、製定有特色的中國免疫學發展之路,凝練明確的發展目標,落實切實可行的措施,特彆是從長遠來看,如何吸引更多的有誌於獻身中國免疫學事業、具有創造力與創新意識的年輕人加入到中國免疫學研究的隊伍,是未來中國免疫學走嚮世界的重要基礎與支撐!在這種背景下,編寫一本能夠比較全麵、及時反映國際免疫學研究前沿熱點與發展動態,以及體現國內免疫學研究現狀的免疫學專集,供免疫學研究領域的研究生或者踏上免疫學研究工作崗位的青年學者參考,能為中國免疫學會舉辦免疫學高級講習班使用,並為國內相關生物醫學專業研究人員在探討免疫相關問題時提供參考,成為擺在我國免疫學工作者麵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中國免疫學會自1984年成立以來,在幾代免疫學傢的共同努力下,研究隊伍日益壯大,會員數量已經於2016年首次超過美國免疫學會,成為全球第一大免疫學會。中國免疫學會在加強國內免疫學同行交流的基礎上,著重於促進國際同行間的交流與閤作,近年來成效顯著,已成為聯係全國免疫學工作者乃至全球華裔免疫學傢的紐帶,在我國免疫學發展的曆史進程中起到瞭重要的推動作用。麵對可喜的發展態勢,我們如何在老一輩免疫學傢的工作基礎上,將全國免疫學工作者以及全球華裔免疫學傢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瞄準國際前沿,奮發進取,早日實現中國免疫學走嚮世界並跨入免疫學研究強國行列的目標,是中國免疫學會目前工作的重點,這使得中國免疫學會正在擔當起團結同仁、共同奮鬥、衝擊免疫學國際前沿的前所未有韻曆史重任。在這種背景下,由中國免疫學會組織國內著名免疫學實驗室的多位免疫學專傢自2009年始編寫瞭這本《免疫學前沿進展》的專集,目前該專集已第4版,我們正在以實際行動為我國免疫學研究走嚮世界作齣實實在在的貢獻,正在切實打造一個既有中國免疫學研究特色又能夠體現免疫學研究國際前沿的學術交流平颱。
免疫學是醫學與生命科學中的一門基礎性、帶動性、支柱性前沿學科,很多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的發病機製與防治措施與免疫學關係密切,而免疫學學科本身仍有許多懸而未決的科學難題等待著解決與突破,這使得免疫學研究具有很大的挑戰性,也具有極大的科學魅力。
《免疫學前沿進展》(第4版)—— 洞悉生命防禦體係的宏大敘事 在浩瀚的生命科學領域,免疫學無疑是其中最令人著迷、也最具挑戰性的分支之一。它不僅關乎我們如何抵禦無處不在的病原體侵襲,更深刻揭示瞭生命體內部的精妙調控、自我與非我的界限,以及與環境的復雜互動。進入21世紀,隨著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分子生物學以及先進成像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對免疫係統的認知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拓展,無數新的發現如璀璨的星辰,點亮瞭免疫學研究的夜空。《免疫學前沿進展》(第4版)正是這樣一部集結瞭當前免疫學領域最前沿、最權威的學術成果的巨著,它將帶領讀者穿越免疫學研究的迷宮,直抵那些最激動人心的科學前沿。 本書並非對現有免疫學知識的簡單羅列或溫故,而是以一種前瞻性的視角,聚焦於那些正在重塑我們對免疫係統理解的顛覆性概念和革命性技術。它精選瞭免疫學界最活躍的研究方嚮,由該領域的頂尖科學傢親筆撰寫,確保瞭內容的原創性、深度和權威性。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代錶著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研究熱點,每一個論述都力求在已有的堅實基礎上,展現齣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和潛在的應用前景。 貫穿始終的“前沿”精神: “前沿”二字,是本書的靈魂所在。它意味著本書不滿足於僅僅介紹“是什麼”,更著力於探討“為什麼”和“將如何”。從免疫細胞的起源、分化和激活機製的分子細節,到免疫係統在發育、衰老、腫瘤發生、自身免疫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以及與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等復雜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的作用,本書都深入剖析瞭最新的研究進展。它將引領讀者進入一個個由科學傢們正在積極探索的未知領域,感受科學探索的魅力與挑戰。 宏觀與微觀的交織: 免疫係統是一個高度復雜的網絡,涉及眾多細胞類型、信號通路和分子相互作用。本書在闡述這些復雜性時,展現瞭宏觀與微觀的完美結閤。一方麵,它從宏觀層麵梳理瞭免疫係統的整體構成、各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它們之間的協同作用,例如,它會深入探討先天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如何協調一緻,共同構築人體的第一道防綫和第二道精密防綫。另一方麵,本書又會深入到微觀的分子層麵,剖析關鍵免疫分子的結構、功能、調控機製及其在信號傳導通路中的作用。例如,在闡述T細胞活化時,本書不僅會介紹T細胞受體(TCR)與MHC-肽復閤物的結閤,還會深入探討共刺激分子、細胞因子信號、轉錄因子調控等關鍵步驟,揭示其背後精妙的分子邏輯。 多角度的審視: 本書的“前沿”體現在對免疫學研究的多元化視角。它不僅關注基礎科學的突破,也積極反映瞭免疫學在臨床應用方麵的最新進展。 細胞與分子層麵的深邃探索: 本書將詳細闡述近年來在免疫細胞分化、錶觀遺傳調控、細胞通訊、分子識彆等方麵的重大發現。例如,關於新興的免疫細胞亞群(如某些特定的Treg亞群、調節性B細胞等)的識彆、分化軌跡和功能的研究,將揭示免疫係統更深層次的異質性和復雜性。同時,對免疫信號通路中關鍵蛋白的精細調控機製,包括其磷酸化、泛素化、SUMO化等翻譯後修飾的研究,也將深入探討,為理解免疫應答的動態性和特異性提供新的視角。 疾病機製的深度解析: 免疫係統與疾病的發生發展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本書將詳細剖析免疫係統在各種疾病中的異常錶現及其潛在的緻病機製。 腫瘤免疫學: 腫瘤免疫學無疑是當前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本書將深入探討腫瘤細胞如何逃避免疫監視,以及免疫係統如何被激活以識彆和攻擊腫瘤細胞。癌癥免疫療法,特彆是免疫檢查點抑製劑、CAR-T細胞療法等革命性技術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也將是本書的重點內容。它將解析這些療法的作用機製、臨床應用中的挑戰以及未來優化策略。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是免疫係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組織而引起的。本書將探討自身免疫的遺傳易感性、環境誘發因素、免疫耐受的破壞以及在不同自身免疫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係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硬化癥等)中免疫細胞和細胞因子失調的具體錶現。對於如何恢復免疫平衡,阻止自身免疫攻擊,本書也將呈現最新的研究思路。 感染性疾病與疫苗學: 盡管隨著抗生素和疫苗的廣泛應用,許多感染性疾病得到瞭有效控製,但新發傳染病(如COVID-19)的齣現,以及病原體耐藥性的挑戰,使得免疫學在應對感染性疾病方麵的研究依然至關重要。本書將迴顧並展望在新型疫苗設計、抗病毒免疫策略、微生物組與免疫協同作用等方麵的最新進展,特彆是針對當前緊迫的公共衛生需求的突破性研究。 神經免疫學: 長期以來,神經係統被認為是免疫豁免的區域,但近年來神經免疫學的發展顛覆瞭這一傳統觀念。本書將重點介紹神經膠質細胞(如小膠質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在神經係統穩態維持、損傷修復以及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中的免疫調控作用。它將揭示免疫細胞如何穿越血腦屏障,以及免疫分子如何在神經係統中發揮信號傳遞和疾病調控功能,為神經係統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靶點。 免疫與衰老: 衰老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免疫係統的功能衰退(免疫衰老)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書將探討免疫衰老的分子機製,包括胸腺功能減退、T細胞庫的改變、慢性低度炎癥(inflammaging)的形成,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機體對感染的抵抗力、疫苗的應答以及腫瘤的發生。同時,本書也將介紹一些旨在延緩或逆轉免疫衰老的潛在策略。 技術創新的驅動: 免疫學研究的每一次飛躍,都離不開新的技術的支撐。本書將詳細介紹一係列正在改變免疫學研究範式的技術和方法。 單細胞技術: 諸如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單細胞ATAC測序(scATAC-seq)等單細胞多組學技術,使得研究人員能夠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解析免疫細胞群體的異質性、分化軌跡和基因錶達譜,從而揭示免疫係統更精細的調控網絡。 空間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 這些技術能夠同時解析細胞的空間位置信息及其基因或蛋白的錶達水平,對於理解免疫細胞在組織微環境中的定位、相互作用以及免疫應答的空間異質性至關重要。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該技術極大地簡化瞭基因功能的研究,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精確地編輯免疫相關基因,從而深入探究其功能和在疾病發生中的作用。 先進的成像技術: 如活體成像、超分辨率顯微鏡等,使科學傢能夠實時觀察免疫細胞在體內的動態行為、信號傳遞過程以及與病原體或其他細胞的相互作用,為理解免疫應答的動態過程提供瞭直觀的證據。 讀者群體: 《免疫學前沿進展》(第4版)適閤所有對免疫學研究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包括但不限於: 免疫學、生物學、醫學、藥學等相關專業的學生: 為他們提供係統、深入的知識框架,以及瞭解學科發展前沿的窗口。 從事免疫學及相關領域研究的研究人員: 幫助他們及時掌握最新的研究動態、新的研究思路和技術方法,激發新的研究靈感。 臨床醫生: 瞭解免疫學在各種疾病診治中的最新進展,為臨床實踐提供科學依據和新的治療思路。 對生命科學和健康領域充滿好奇心的公眾: 以嚴謹而不失生動的語言,呈現免疫學這一神秘而迷人的領域,幫助公眾理解人體自身的防禦機製,以及科學如何為人類健康保駕護航。 結語: 《免疫學前沿進展》(第4版)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次思想的啓迪,一次認知的飛躍。它邀請您一同踏上探索生命最精密防禦體係的旅程,見證科學的每一次進步,感受生命無窮的奧秘。在這本書中,您將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更是前沿思想的同行者,與頂尖科學傢一同思考,一同展望免疫學充滿希望的未來。它將幫助您深刻理解,免疫學研究的每一次突破,都可能為人類健康帶來革命性的改變,開啓治愈疾病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