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魏晉簡帛論文目錄(1955—2014)——集刊、論文集之部

秦漢魏晉簡帛論文目錄(1955—2014)——集刊、論文集之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瀋剛 著,瀋剛 編
圖書標籤:
  • 秦漢魏晉
  • 簡帛
  • 目錄
  • 論文集
  • 集刊
  • 學術研究
  • 曆史
  • 考古學
  • 文獻學
  • 中國古代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西書局
ISBN:978754751219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295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4
字數:27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本書對1955年—2014年底間在中國大陸地區發錶的秦漢魏晉簡帛研究論(譯)文進行瞭收集,來源包括會議論文集、個人論文集以及集刊。在體例上,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按時間順序排列,中編按篇目分類排列,下編為按作者姓名編纂的索引。本書對秦漢魏晉簡帛研究者研究工作的開展有一定的幫助。

內容簡介

  本書對1955年—2014年底間在中國大陸地區發錶的秦漢魏晉簡帛研究論(譯)文進行瞭收集,來源包括會議論文集、個人論文集以及集刊。在體例上,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按時間順序排列,中編按篇目分類排列,下編為按作者姓名編纂的索引。

作者簡介

  瀋剛,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先秦兩漢文獻研究室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先秦兩漢齣土文獻。著有《秦漢時期的客階層研究》(吉林文史齣版社2003年)、《居延漢簡語詞匯釋》(科學齣版社2008年)。

目錄

說明
上編:集刊、論文集目錄
中編:篇目分類目錄
第一部分:簡帛分類論文目錄
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
四川青川木牘
甘肅天水放馬灘秦簡
湖北江陵嶽山秦牘
湖北雲夢龍崗秦簡
湖北江陵王傢颱秦簡
湖北沙市周傢颱秦簡
湖南湘西裏耶秦簡
嶽麓書院藏秦簡
北京大學藏秦簡
秦簡綜閤
甘肅敦煌漢簡(含敦煌地區齣土零散簡牘)
甘肅居延漢簡、肩水金關漢簡
江蘇高郵邵傢溝漢代木牘
甘肅武威漢簡(儀禮簡、醫簡、王杖簡)
甘肅甘榖漢簡
山東臨沂銀雀山漢簡
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
河北定縣八角廊漢簡
湖北江陵鳳凰山漢簡
甘肅玉門花海簡牘
安徽阜陽雙古堆漢簡
江蘇連雲港市雲颱漢簡
江蘇邗江鬍場五號漢墓木牘
陝西漢長安未央宮前殿遺址齣土木簡
湖北江陵張傢山漢簡
江蘇揚州胥浦漢簡
江蘇連雲港西郭寶墓衣物疏
湖南張傢界古人堤漢簡
湖北江陵高颱木牘
甘肅敦煌懸泉漢簡
江蘇東海尹灣漢簡
湖南沅陵虎溪山漢簡
內濛古額濟納漢簡
湖北隨州孔傢坡漢簡
陝西西安杜陵漢牘
香港中文大學藏簡牘
湖北荊州印颱漢簡
山東日照海麯漢簡
湖南長沙走馬樓西漢簡牘
安徽天長紀莊漢簡
湖南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
湖北荊州鬆柏西漢木牘
廣東廣州南越宮署齣土簡牘
湖北雲夢睡虎地77號墓西漢簡牘
國傢圖書館藏漢簡
湖北荊州謝傢橋漢代簡牘
甘肅永昌水泉子漢簡
北京大學藏漢簡
湖南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
朝鮮平壤貞柏洞漢簡
新疆地區齣土漢晉簡
江西南昌東吳高榮墓簡牘
安徽南陵麻橋東吳墓遣冊
湖南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
甘肅武威旱灘坡前涼木牘
甘肅玉門花海畢傢灘魏晉簡
湖南郴州蘇仙橋魏晉簡
甘肅臨澤西晉簡牘
第二部分:簡帛綜閤論文目錄
通論、研究綜述、目錄索引、書評、序跋
簡牘製度
政治、製度
經濟
法律
社會
軍事、邊疆、民族
地理、地圖、交通、郵傳、環境
科技
文獻
語言、文字
書法
劄記
下編:作者索引
後記

精彩書摘

  使用各種電子期刊數據庫已經成為時下學者檢索論文最主要的途徑。然而這些數據庫以收錄期刊為主,隻收錄少量的會議論文集閤集刊,不收個人文集,對於雨後春筍般的集刊和遍地開花的學術會議而言,所收甚少,因此也就降低瞭集刊、論文集中論文的利用率。有鑒於此,本書以集刊、論文集中析齣的秦漢魏晉簡帛論文為對象編製目錄索引,時間截至2014年底,可以補充先前各種相類索引工具書和電子期刊數據庫的不足。在編製體例方麵,對目錄索引的編製以分批和分類結閤、批次優先為原則,符閤目前簡帛學研究的特點,力求方便、實用。
  ……

《秦漢魏晉簡帛研究論集:方法、視野與新發現(1955—2014)》 本書簡介 本書匯集瞭1955年至2014年間,秦漢魏晉時期簡帛學研究領域中,最具代錶性、開創性、影響深遠的一批核心論文與研究論集。它並非單純的目錄匯編,而是對特定曆史時期內,簡牘、帛書研究成果進行深度梳理、分類與提煉的專題研究文集。全書旨在構建一個全麵、係統且富有批判精神的研究脈絡,展示簡帛學研究在方法論演進、史料解讀拓展以及曆史圖景重構中的關鍵節點與重大突破。 本選集聚焦於以下幾個核心維度,並以精選文章的形式予以呈現: --- 第一部分:簡帛學的基石與方法論的演進(1955—1980年代初) 本部分收錄瞭新中國成立初期,特彆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簡帛學研究的奠基性成果。重點在於確立研究範式和初步的發掘報告解讀。 1. 早期文獻整理與定名規範的建立: 這一階段的選文,主要圍繞早期齣土簡牘(如放馬灘、雲夢睡虎地早期發現)的初步釋讀、定名工作展開。著重展示瞭學者們如何應對文書殘破、字形不規範的挑戰,以及如何建立起對這些新材料進行科學分類和描述的標準體係。例如,對“法律簡”、“醫藥簡”、“曆譜簡”等文書類彆的初始界定。 2. 隸書字體的考證與書寫習慣研究的開端: 選文深入探討瞭秦漢魏晉時期隸書書寫風格的地域性、時代性和個體差異。通過對特定齣土地點(如居延漢簡初期材料)書風的個案分析,揭示瞭書寫者身份與文書性質對字體形態的影響,為後續的斷代研究奠定瞭字體學基礎。 3. 法律史料的初步挖掘與傳統史學的修正: 重點收錄瞭對睡虎地秦簡中秦代法律條文的係統研究。這些文章不僅是對具體法條的考釋,更重要的是,它們挑戰瞭傳統史學中對秦代“嚴刑峻法”的刻闆印象,展現瞭秦律的係統性、倫理性與地方適用性。 --- 第二部分:張傢山、尹灣與郭店:簡帛學進入“黃金時代”(1980年代中—1990年代末) 本書將1990年代的發現視為簡帛研究的重大轉摺點,特彆聚焦於郭店楚簡和張傢山漢簡的學術衝擊力。 1. 郭店楚簡與先秦思想史的重塑: 這一部分收錄瞭對郭店竹簡中《老子》、《太一生水》以及儒傢佚文(如《性自命齣》)的精讀報告和理論探討。選文強調瞭這些材料如何顛覆瞭我們對先秦諸子學說的既有認知,例如,對《太一生水》中宇宙生成論與早期道傢思想關係的深入剖析,以及對儒傢內部流派差異的新認識。 2. 漢代郡縣治理模式的微觀呈現(張傢山): 針對張傢山漢簡,本書精選瞭側重於漢初基層行政、律令執行和軍事製度的論文。這些研究不再滿足於“發現新材料”,而是深入到“運作機製”的層麵,描摹瞭漢代郡縣官吏的日常工作流程、文書規範以及他們如何將中央政令轉化為地方實踐的具體路徑。 3. 簡帛年代學與斷代標準的精細化: 針對新材料的湧入,學者們開始發展更精密的斷代方法。本部分包括瞭利用簡牘形製、墨色、編繩遺痕等技術指標,對早期齣土材料進行二次校準的研究,極大提高瞭簡帛學內部的時間分辨率。 --- 第三部分:新世紀的視野拓展與跨學科整閤(2000—2014) 進入新世紀,簡帛研究不再局限於文獻整理,而是積極與其他學科進行對話,研究的廣度與深度均有顯著增加。 1. 帛書的深度解讀與文本重構: 本部分重點關注長沙馬王堆帛書(特彆是《周易》、醫學和星占學文獻)的深入研究。選文展示瞭如何結閤傳世文獻和齣土文本,對帛書進行更精準的校勘與闡釋,尤其是在古代數學、醫學史方麵的突破性成果。 2. 區域史與社會史視角的引入: 簡帛材料的地域屬性被更充分地利用。精選文章展示瞭如何通過居延漢簡、額濟納漢簡等邊塞檔案,重構漢代邊防體係、屯戍生活、吏員階層流動等社會史議題,實現瞭從“文獻學”嚮“社會史”研究的轉化。 3. 簡帛與科技史的交叉研究: 重點收錄瞭利用簡帛數據對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進行的考察。例如,對簡帛曆法數據的分析,如何修正瞭對漢代天文學的認識;對醫藥類竹簡的研究,如何揭示瞭古代疾病譜和治療觀念的演變。 4. 簡帛整理的數字化趨勢與國際對話: 盡管本體是紙質文集,但本書收錄的論文中包含瞭對早期數字化整理工作的討論,以及中國學者如何通過這些新材料,參與到國際漢學界對古代中國製度史、思想史的整體討論中,展示瞭簡帛研究的學術地位。 --- 總結 本書《秦漢魏晉簡帛研究論集:方法、視野與新發現(1955—2014)》是一部精煉、聚焦的研究史切片。它濃縮瞭六十年間,一代代學者如何將地下散落的竹木絲帛,轉化為重建秦漢魏晉時代社會、政治、思想、科技圖景的強大動力的過程。通過閱讀這些精選論著,讀者可以清晰地把握簡帛學從初步辨識、到體係建立,再到跨學科整閤的完整發展軌跡,理解這一領域如何深刻地重塑瞭中國古代史的整體麵貌。 本書特彆適閤從事秦漢魏晉史、古典文獻學、思想史、法製史及考古學的研究人員與學生作為核心參考資料。

用戶評價

評分

我過去經常遇到的一個頭疼問題是,很多重要的簡帛學研究成果往往散見於各種不常翻閱的紀念文集或者專題研討會的匯編中,這些文集往往印量有限,圖書館的館藏也不一定齊全,更彆提數字化程度瞭。有時候,你通過一些零散的引文知道某位大傢在某個研討會上提齣瞭一個重要觀點,但要找到那篇完整的論文簡直難於上青天。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彌補瞭這種“可見不可得”的尷尬境地。它就像一個精準的導航儀,把那些深藏在不易獲取的實體齣版物中的珍珠都給打撈瞭齣來,並且係統地羅列齣來。這對於做專題研究的學者尤其重要,比如你想深入研究某一特定簡牘的釋讀演變,有瞭這個目錄,你就能快速追蹤曆年來不同學者在不同論文集中對該問題的探討深度和廣度,這種係統性的梳理,是任何在綫數據庫都難以替代的,因為它忠實地反映瞭特定曆史時期內學術共同體的討論熱點和發展軌跡。這份努力,是對前期辛勤工作的一種緻敬和固化。

評分

我所關注的領域集中在秦代製度史,而簡帛文獻是還原秦代實際運作狀況的第一手資料。在我的研究中,我常常需要追溯某個具體製度概念(比如“伍人製”或“徒隸”的法律地位)在不同時期被學者們是如何界定和使用的。過去,我必須依賴對《文物》《考古》《中國社會科學》等核心期刊的逐期翻閱,同時還要不斷搜集各個大學齣版社或研究所齣版的文集。這種檢索效率極其低下,很多時候,一篇關鍵的論證可能就因為我遺漏瞭一本八十年代的地方性論文集而錯失瞭。這本目錄,如果能清晰地標明每篇論文的齣處和大緻主題,那麼對我來說,就相當於一個為我量身定做的“研究綫索提取器”。它使得我能夠將注意力從繁瑣的“找文獻”轉移到更有價值的“讀文獻、析思想”上來,從根本上提升瞭對特定主題曆史脈絡的把握能力,這對於學術成果的創新至關重要。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們這些長期在秦漢魏晉史料和相關研究文獻中摸爬滾打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記得我當年寫畢業論文的時候,為瞭查找一篇關鍵的中古史學者的論述,常常需要在浩如煙海的期刊和論文集中大海撈針,那種挫敗感至今記憶猶新。每次翻閱那些年代久遠的刊物目錄,總覺得缺乏一個清晰的脈絡來梳理研究的進展。這本目錄,匯集瞭從1955年到2014年間,關於簡帛研究中集刊和論文集部分的成果,無疑是提供瞭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文獻索引,更像是為我們搭建瞭一條清晰的路徑,讓我們能夠迅速定位到特定時期、特定主題下的核心論點。想象一下,如果能把這個時間段內的所有重要觀點集中起來進行橫嚮或縱嚮的比較分析,研究的深度和效率將得到質的飛躍。尤其對於那些初入此領域的研究生來說,這份目錄的價值更是無可估量,它能幫助他們快速建立起對領域內主要成果的整體認知,避免走不必要的彎路。可以說,這是梳理和整閤分散在各個角落的學術記憶的關鍵一筆。

評分

從我個人接觸考古發現和文獻整理的經驗來看,簡帛學的研究往往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纍積性。新材料的公布會立刻引發一輪新的解釋和討論,這些討論又往往在短時間內以論文集的形式集中發錶。因此,要把握住某個時間段內學界的思潮動態,必須緊跟這些論文集。這本目錄所覆蓋的近六十年,恰好是新中國簡帛學研究從初步整理到體係建立,再到深入細化和國際交流的整個關鍵曆程。我特彆期待它在反映不同曆史時期研究側重點上的差異。比如,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研究可能更側重於政治史和法律史的宏觀梳理,而進入八九十年代後,對文字學、目錄學以及具體文本精細解讀的比例會不會顯著增加?通過這份目錄的結構和收錄情況,我們或許能無形中勾勒齣時代背景對學術研究範式的微妙影響。它不僅僅是文獻的羅列,更像是一張記錄瞭學術生態演變的社會學圖譜。

評分

對於從事古文獻整理和編目工作的同仁而言,我們深知整理一套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涉及眾多齣版單位和復雜齣版形式(集刊、論文集)的目錄是多麼浩大的工程。這需要極高的細緻度和對學術史的深刻理解。我常常在想,編纂者是如何確保收錄的準確性,特彆是對於那些名稱相似或齣版信息模糊的文集的處理方式?這份工作的難度遠超普通的期刊目錄編製,因為論文集往往是單本性、非周期性的,信息散佚的風險更高。可以想象,為瞭完成這份工作,必然投入瞭大量的時間進行跨館查閱和版本比對。這種默默無聞的、基礎性的文獻整理工作,是上層學術研究得以順利展開的基石。如果這份目錄的質量足夠可靠,它將成為未來所有秦漢魏晉簡帛學研究者撰寫“研究綜述”時無法繞開的權威參考,極大地降低瞭信息檢索的邊際成本。

評分

目錄很細緻,方便

評分

目錄很細緻,方便

評分

秦漢魏晉簡牘綜閤研究的目錄,可按圖索驥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秦漢魏晉簡牘綜閤研究的目錄,可按圖索驥

評分

這是一本好書,值得推薦!

評分

這是一本好書,值得推薦!

評分

目錄很細緻,方便

評分

秦漢魏晉簡牘綜閤研究的目錄,可按圖索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