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上编:集刊、论文集目录
中编:篇目分类目录
第一部分:简帛分类论文目录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
四川青川木牍
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
湖北江陵岳山秦牍
湖北云梦龙岗秦简
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
湖北沙市周家台秦简
湖南湘西里耶秦简
岳麓书院藏秦简
北京大学藏秦简
秦简综合
甘肃敦煌汉简(含敦煌地区出土零散简牍)
甘肃居延汉简、肩水金关汉简
江苏高邮邵家沟汉代木牍
甘肃武威汉简(仪礼简、医简、王杖简)
甘肃甘谷汉简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
河北定县八角廊汉简
湖北江陵凤凰山汉简
甘肃玉门花海简牍
安徽阜阳双古堆汉简
江苏连云港市云台汉简
江苏邗江胡场五号汉墓木牍
陕西汉长安未央宫前殿遗址出土木简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简
江苏扬州胥浦汉简
江苏连云港西郭宝墓衣物疏
湖南张家界古人堤汉简
湖北江陵高台木牍
甘肃敦煌悬泉汉简
江苏东海尹湾汉简
湖南沅陵虎溪山汉简
内蒙古额济纳汉简
湖北随州孔家坡汉简
陕西西安杜陵汉牍
香港中文大学藏简牍
湖北荆州印台汉简
山东日照海曲汉简
湖南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
安徽天长纪庄汉简
湖南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
湖北荆州松柏西汉木牍
广东广州南越宫署出土简牍
湖北云梦睡虎地77号墓西汉简牍
国家图书馆藏汉简
湖北荆州谢家桥汉代简牍
甘肃永昌水泉子汉简
北京大学藏汉简
湖南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
朝鲜平壤贞柏洞汉简
新疆地区出土汉晋简
江西南昌东吴高荣墓简牍
安徽南陵麻桥东吴墓遣册
湖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
甘肃武威旱滩坡前凉木牍
甘肃玉门花海毕家滩魏晋简
湖南郴州苏仙桥魏晋简
甘肃临泽西晋简牍
第二部分:简帛综合论文目录
通论、研究综述、目录索引、书评、序跋
简牍制度
政治、制度
经济
法律
社会
军事、边疆、民族
地理、地图、交通、邮传、环境
科技
文献
语言、文字
书法
札记
下编:作者索引
后记
我过去经常遇到的一个头疼问题是,很多重要的简帛学研究成果往往散见于各种不常翻阅的纪念文集或者专题研讨会的汇编中,这些文集往往印量有限,图书馆的馆藏也不一定齐全,更别提数字化程度了。有时候,你通过一些零散的引文知道某位大家在某个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但要找到那篇完整的论文简直难于上青天。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种“可见不可得”的尴尬境地。它就像一个精准的导航仪,把那些深藏在不易获取的实体出版物中的珍珠都给打捞了出来,并且系统地罗列出来。这对于做专题研究的学者尤其重要,比如你想深入研究某一特定简牍的释读演变,有了这个目录,你就能快速追踪历年来不同学者在不同论文集中对该问题的探讨深度和广度,这种系统性的梳理,是任何在线数据库都难以替代的,因为它忠实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内学术共同体的讨论热点和发展轨迹。这份努力,是对前期辛勤工作的一种致敬和固化。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秦汉魏晋史料和相关研究文献中摸爬滚打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我当年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为了查找一篇关键的中古史学者的论述,常常需要在浩如烟海的期刊和论文集中大海捞针,那种挫败感至今记忆犹新。每次翻阅那些年代久远的刊物目录,总觉得缺乏一个清晰的脉络来梳理研究的进展。这本目录,汇集了从1955年到2014年间,关于简帛研究中集刊和论文集部分的成果,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献索引,更像是为我们搭建了一条清晰的路径,让我们能够迅速定位到特定时期、特定主题下的核心论点。想象一下,如果能把这个时间段内的所有重要观点集中起来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分析,研究的深度和效率将得到质的飞跃。尤其对于那些初入此领域的研究生来说,这份目录的价值更是无可估量,它能帮助他们快速建立起对领域内主要成果的整体认知,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可以说,这是梳理和整合分散在各个角落的学术记忆的关键一笔。
评分我所关注的领域集中在秦代制度史,而简帛文献是还原秦代实际运作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在我的研究中,我常常需要追溯某个具体制度概念(比如“伍人制”或“徒隶”的法律地位)在不同时期被学者们是如何界定和使用的。过去,我必须依赖对《文物》《考古》《中国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的逐期翻阅,同时还要不断搜集各个大学出版社或研究所出版的文集。这种检索效率极其低下,很多时候,一篇关键的论证可能就因为我遗漏了一本八十年代的地方性论文集而错失了。这本目录,如果能清晰地标明每篇论文的出处和大致主题,那么对我来说,就相当于一个为我量身定做的“研究线索提取器”。它使得我能够将注意力从繁琐的“找文献”转移到更有价值的“读文献、析思想”上来,从根本上提升了对特定主题历史脉络的把握能力,这对于学术成果的创新至关重要。
评分从我个人接触考古发现和文献整理的经验来看,简帛学的研究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累积性。新材料的公布会立刻引发一轮新的解释和讨论,这些讨论又往往在短时间内以论文集的形式集中发表。因此,要把握住某个时间段内学界的思潮动态,必须紧跟这些论文集。这本目录所覆盖的近六十年,恰好是新中国简帛学研究从初步整理到体系建立,再到深入细化和国际交流的整个关键历程。我特别期待它在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研究侧重点上的差异。比如,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研究可能更侧重于政治史和法律史的宏观梳理,而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对文字学、目录学以及具体文本精细解读的比例会不会显著增加?通过这份目录的结构和收录情况,我们或许能无形中勾勒出时代背景对学术研究范式的微妙影响。它不仅仅是文献的罗列,更像是一张记录了学术生态演变的社会学图谱。
评分对于从事古文献整理和编目工作的同仁而言,我们深知整理一套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涉及众多出版单位和复杂出版形式(集刊、论文集)的目录是多么浩大的工程。这需要极高的细致度和对学术史的深刻理解。我常常在想,编纂者是如何确保收录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名称相似或出版信息模糊的文集的处理方式?这份工作的难度远超普通的期刊目录编制,因为论文集往往是单本性、非周期性的,信息散佚的风险更高。可以想象,为了完成这份工作,必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跨馆查阅和版本比对。这种默默无闻的、基础性的文献整理工作,是上层学术研究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石。如果这份目录的质量足够可靠,它将成为未来所有秦汉魏晋简帛学研究者撰写“研究综述”时无法绕开的权威参考,极大地降低了信息检索的边际成本。
评分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很好
评分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秦汉魏晋简牍综合研究的目录,可按图索骥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秦汉魏晋简牍综合研究的目录,可按图索骥
评分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