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係統研究鄉村社會地理的專著,其研究本身與研究思路的探索均具有啓發性。
傳統農耕社會中,日齣而作,日入而息,鄉村生活圍繞土地而存在,並追隨四季的節律,往返於地頭、炕頭之間。本書以近代山西鄉村為研究對象,目的在於探討傳統農耕社會中,村民的齣行範圍與認知空間。
通過對於近代山西地方誌、傢譜、碑刻、調查資料等各類文獻的分析乃至於實地考察,作者提齣,“十裏八村”不僅是平日說起鄰裏鄉親的一句俗語,而且是傳統農業社會中互有關聯的村際交往空間,也是村民直接認知的世界,它貼切地概括瞭村民的地理與作為學問的地理兩類不同的認識,並將它們統一到相同的語匯之中。
作者用地理學的視角審視鄉村社會,研究中偏重地理學方法,但曆史學、社會學的方法也在書中得到發揮。前期的野外調查與近年數次前往山西的考察活動,對於完成這本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幫助。
本書是近三百年間山西鄉村社會地理的研究專著。作者從地理學的視角入手,綜閤運用曆史學、社會學方法,結閤田野調查的親身體驗,對山西鄉村農戶的構成與農業生産空間、基層管理與空間秩序、婚姻圈的空間範圍、商業活動與村民齣行距離、鄉村祭祀的空間錶現、水利管理與社會組織一係列問題進行瞭全麵深入的綜閤考察,從而呈現齣近代山西鄉村社會地理的基本麵相及其村民生活發展的曆史軌跡。作者提齣一個核心論斷:“十裏八村”乃是近代山西鄉村互有關聯的村際交往空間、村民認知的大緻範圍和見識的地理空間。進而認為,通過集市交易構成的社會交往範圍奠定瞭婚姻、祭祀等其他各種社會活動的基礎。
本書揭示瞭近代社會劇烈變動情勢下,傳統理念與習俗對山西鄉村社會或村民生活的實際影響和控製力。研究對於深化近代中國鄉村社會,特彆是山西鄉村社會的認識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意,對於區域性鄉村社會地理研究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韓茂莉,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中國曆史人文地理與環境變遷的教學與研究,主持完成多項國傢社會科學基金、國傢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傢教委社科基金項目;參與各類國傢基金以及國際閤作多項。先後在《文史》、《中國史研究》、《國學研究》、《考古學報》、《近代史研究》、《地理學報》、《地理研究》等刊物發錶文章50餘篇,主要著作有:《宋代農業地理》、《遼金農業地理》、《草原與田園——遼金時期西遼河流域農牧業與環境》、《中國曆史農業地理》等學術專著。
2008年主講課程“中國曆史地理”被評為國jia級精品課。
第一章 總論
一 從本村本土到十裏八村
二 鄉村社會的管理者:精英基層的形成
三 十裏八村的認知空間在中國傳統社會的普世性
第二章 鄉村農戶構成與農業生産空間分析
一 山西各地人口職業構成及其認知空間
二 鄉村人口的流動與遷移
三 山西農業生産南北差異與商品性物産
四 近代山西鄉村農業生産與耕地分布
小結
第三章 鄉村基層管理與空間秩序
一 基層管理與鄉村組織
二 山西鄉村的傢庭與傢族
三 鄉村精英與基層社會
四 宗族與鄉村管理
小結
第四章 鄉村聯姻與婚姻圈範圍
一 嫁娶中的婚媒作用
二 婚姻圈的空間範圍
小結
第五章 鄉村的商業活動與村民的商品交易空間
一 村民的買賣、交易方式與産品類型
二 鄉村農戶的交易空間與運銷方式
三 鄉村集市的地理空間與社會環境
小結
第六章 祭祀圈的形成與村民社會交往
一 祭祀、演戲賽會、商貿活動及其相應的社會交往
二 祭祀圈的空間特徵與構成關係
小結
第七章 基層水利管理體係與社會組織
一 渠係水權的維護與地緣水權圈
二 傢族水權的維護與血緣水權圈
三 以“夫”為單位的經濟攤派形式
四 地方鄉紳、大戶以及官府的參與活動
小結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跨越時空的旅行。作者以一種沉靜而深刻的筆觸,引領我走進瞭一個久遠而又鮮活的山西鄉村世界。我尤其被書中關於鄉村的社會組織和權力結構的研究所打動。在近代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傳統的宗族勢力、鄉村精英、以及新興的政治力量之間的博弈,都對鄉村社會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書中對這些力量的互動關係進行瞭細緻的梳理,讓我對鄉村的治理模式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這些力量看作是相互對立的,而是看到瞭它們之間復雜的聯係和相互影響。比如,宗族在維護鄉村秩序、調解矛盾方麵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一些地方精英如何在適應時代變化的同時,鞏固自己的地位。這種對權力結構的 nuanced (細緻入微的)解讀,使得這本書充滿瞭現實的啓示。它讓我思考,在任何一個時代,一個地方的地理環境,如何與社會結構、權力關係相互作用,最終塑造齣獨特的社會麵貌。
評分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山西鄉村的書,更是一部關於鄉愁的史詩。作者用嚴謹的學術態度,卻寫齣瞭充滿詩意的文字。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中對鄉村生産方式和經濟組織的描述。在那個工業化尚未完全滲透的時代,傳統農業的精耕細作,以及圍繞農業發展起來的各種經濟活動,都顯得尤為珍貴。書中詳細闡述瞭土地的利用方式、農作物的種類、以及各種手工業和副業的發展,這些都勾勒齣瞭近代山西鄉村自給自足又充滿韌性的經濟圖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將這些經濟活動簡單地看作是落後和保守,而是看到瞭其中蘊含的智慧和適應性。比如,在麵對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時,村民們所錶現齣的互助閤作精神,以及那些世代相傳的農耕技術,都體現瞭強大的生命力。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傳統”的價值,也讓我對那些在時代洪流中默默堅守的鄉村,充滿瞭敬意。那些關於糧食、關於水源、關於土地的細緻描寫,讓我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聽到鐮刀割麥的聲音。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如同走進一條充滿曆史塵埃的小巷,每一步都踏實而又新奇。作者對近代山西鄉村社會變遷的解讀,角度十分獨特。我一直認為,要理解一個地方,首先要理解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不僅僅關注宏觀的社會經濟結構,更聚焦於個體和傢庭的微觀生活。書中對於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村民,他們在社會變革中的不同命運,有著非常生動的描繪。比如,關於地主、佃農、小農等不同群體在土地製度變遷中的掙紮與適應,讀來令人唏噓。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鄉村社會網絡的研究印象深刻,那些盤根錯節的親戚關係、鄰裏互助、甚至還有一些小範圍的社會衝突,都構成瞭近代鄉村社會最真實的麵貌。這種對“人”的關注,使得書中的地理分析不再是冰冷的圖錶和數據,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故事性。它讓我意識到,地理環境的影響,最終都要通過生活在其中的人來體現,而人的活動,又反過來塑造著地理環境。這是一種辯證的視角,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新的思考。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本打開的古籍,裏麵藏著無數關於過去的秘密。作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創新,讓這本書的價值更加凸顯。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於曆史文獻和口述史料的巧妙結閤。僅僅依靠冰冷的統計數據,是無法完全還原一個生動的社會場景的。而這本書,通過引用大量的族譜、契約、地方誌,以及作者親身走訪收集的口述記憶,讓近代山西鄉村的社會地理圖景躍然紙上。我尤其被書中關於鄉村的民間信仰和節日習俗的闡述所吸引。這些非物質的文化元素,與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結構緊密相連,共同構成瞭鄉村獨特的精神世界。那些關於山神、土地公的祭祀,關於農閑時節的娛樂活動,都展現瞭村民們在艱辛生活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的敬畏。這種將物質與精神、地理與文化融為一體的研究方式,使得這本書更加立體和飽滿。它讓我明白,一個地方的地理,不僅僅是它的山川河流,更是它的人文精神和價值觀念。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本泛黃的老照片集,翻開每一頁,都能看到一張張生動的麵孔,聽到一聲聲遙遠的鄉音。它描繪的不僅是“十裏八村”的地理空間,更是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生活軌跡。作者以極其細緻的筆觸,勾勒齣近代山西鄉村的社會肌理。我尤其被書中對鄉村聚落形態的分析所吸引,那些依山傍水、錯落有緻的村莊,不僅僅是簡單的建築堆砌,更是先民們適應自然、遵循傳統生活智慧的結晶。每一個村莊的形成,都仿佛承載著一代代人的遷徙、繁衍和發展的故事。書中對村莊內部空間結構的剖析,如宗族祠堂的位置、街巷的走嚮、公共空間的設置,都與當時的社會關係、經濟活動緊密相連,讀來令人拍案叫絕。這不僅僅是一本地理學的著作,更是一部充滿溫情的人文史。那些關於土地的劃分、水源的爭奪、以及由此引發的各種社會互動,都讓我對“鄉土”二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讓我看到瞭地理環境如何深刻地塑造瞭鄉村的社會結構和文化特徵,也讓我體會到瞭在那個時代,人們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裏,構建起屬於自己的生活世界。
評分看看山西近三百年的日常生活和變化,也許會有很多親身體驗過的東西,能勾起對老傢和童年的迴憶。
評分非常好非常重要
評分很好 很喜歡 希望京東能夠多搞一些圖書優惠活動 推動全民閱讀
評分重量級好書,內容全麵,見解深刻
評分仿佛今生今世驚喜交加新年的開始可能是你在哪住呢
評分重量級好書,內容全麵,見解深刻
評分好書!韓茂莉教授大作!拜讀中。
評分物流很快,貨收到後檢查品相完美,特彆滿意,非常感謝!
評分韓老師的書,棒棒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