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婦科學(第3版)

中醫婦科學(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寶璋,杜惠蘭 編
圖書標籤:
  • 中醫婦科學
  • 婦科
  • 中醫
  • 醫學
  • 教材
  • 婦産科
  • 中醫婦科
  • 臨床醫學
  • 第三版
  • 中醫藥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47836910
版次:3
商品編碼:1226054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十三五”規劃教材 等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8
字數:46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中醫類、中西醫臨床專業學生

第三版精編教材《中醫婦科學》的編寫,我們有幸聘請瞭26所中醫院校附屬醫院婦科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及學科帶頭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共28位專傢組成瞭編寫委員會。本教材在充分體現中醫婦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提供科學的、係統的、規範的理論知識,指導醫療實踐。

內容簡介

《中醫婦科學(第3版)》為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中醫婦科學(第2版)》的修訂版,本著精編教材“精煉、創新、適用”的特點,秉持“突齣中醫傳統特色,反映學科前沿進展”的原則,在原有第2版教材的基礎上,重點對每節的【現代研究】進行增刪,第2版教材在【現代研究】中所引文獻大多是2012年以前的,2012至2016年中醫婦科學又有瞭許多新的研究成果,第3版教材將其進行更替。此外,附論部分的西醫基礎理論近幾年也有瞭飛速的發展,修訂時加入瞭前沿的西醫進展。

作者簡介

馬寶璋,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傢名老中醫,國傢重點學科點中醫婦科學學科帶頭人,國傢局級重點實驗室——中藥藥理(婦科)實驗室主任、國傢“十一五”本科及七年製規劃教材《中醫婦科學》主編,我社《中醫婦科學(第3版)》主編。

杜慧蘭,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北中醫學院副院長,師承全國著名中醫婦科專傢顧小癡教授,哈荔田教授和國醫大師劉敏如。擔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中西醫結閤學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婦科分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閤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等職。


目錄

第一章緒言3

第一節

中醫婦科學的定義與範圍 / 3


一、 中醫婦科學定義 / 3


二、 中醫婦科學範圍 / 3


第二節

中醫婦科學的發展簡史 / 4


一、 夏、商、西周時代 / 4


二、 春鞦戰國時代 / 4


三、 秦漢時代 / 5


四、 魏晉南北朝及隋代 / 5


五、 唐代 / 6


六、 宋代 / 6


七、 金元時代 / 7


八、 明代 / 7


九、 清代與民國 / 8


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 9


第二章女性的生殖髒器10

第一節

陰戶、玉門 / 10


一、 陰戶 / 10


二、 玉門 / 10


第二節

陰道、子門 / 11


一、 陰道 / 11


二、 子門 / 11


第三節

胞宮 / 12


第三章女性的生理特點13

第一節

女性的生理基礎 / 13


一、 衝任督帶四脈與胞宮 / 13


二、 髒腑與胞宮 / 15


三、 天癸的生理基礎與作用 / 17


四、 氣血對胞宮的生理作用 / 17


第二節

女性的特殊生理 / 18


一、 月經 / 18


二、 帶下 / 22


三、 妊娠 / 22


四、 産育 / 23


第四章婦科疾病的病理特點26

第一節

病因 / 26


一、 淫邪因素 / 27


二、 情誌因素 / 27


三、 生活因素 / 28


四、 體質因素 / 28


第二節

病機 / 29


一、 髒腑功能失常影響衝任為病 / 29


二、 氣血失調影響衝任為病 / 31


三、 直接損傷胞宮影響衝任為病 / 33


第五章婦科疾病的診斷要點34

第一節

四診要點 / 34


一、 望診 / 34


二、 聞診 / 36


三、 問診 / 36


四、 切診 / 38


第二節

辨證要點與常見證型 / 39


一、 髒腑辨證 / 39


二、 氣血辨證 / 40


三、 常見證型 / 41


第六章婦科疾病的治法概要44

第一節

補腎滋腎 / 44


一、 補腎益氣 / 44


二、 滋腎益陰 / 45


三、 溫腎助陽 / 45


四、 溫陽行水 / 45


五、 滋腎養肝 / 45


六、 溫腎健脾 / 45


第二節

疏肝養肝 / 46


一、 疏肝解鬱 / 46


二、 疏肝瀉火 / 46


三、 瀉肝除濕 / 46


四、 疏肝理脾 / 46


五、 調肝補腎 / 46


六、 養血柔肝 / 47


七、 平肝潛陽 / 47


八、 鎮肝息風 / 47


第三節

健脾和胃 / 47


一、 健脾養胃 / 47


二、 健脾益氣 / 47


三、 健脾養血 / 48


四、 健脾扶陽 / 48


五、 健脾利濕 / 48


六、 健脾豁痰除濕 / 48


七、 溫中和胃 / 48


八、 清熱和胃 / 48


九、 養陰和胃 / 48


第四節

調理氣血 / 49


一、 病在氣,以治氣為主,治血為佐 / 49


二、 病在血,以治血為主,治氣為佐 / 49


第五節

婦科外治法 / 51


一、 婦科外治法的原則 / 51


二、 婦科常用外治法 / 51


附: 妊娠忌服藥歌 / 52


第七章預防與保健53

第一節

月經期與妊娠期衛生 / 54


一、 月經期衛生 / 54


二、 妊娠期衛生 / 54


第二節

臨産護理與産時衛生 / 55


一、 臨産護理 / 55


二、 産時衛生 / 55


第三節

産褥期與哺乳期衛生 / 56


一、 産褥期衛生 / 56


二、 哺乳期衛生 / 56


第四節

圍絕經期衛生 / 57


各論


第八章月經病61

第一節

月經先期 / 62


第二節

月經後期 / 66


第三節

月經先後無定期 / 70


第四節

月經過多 / 72


第五節

月經過少 / 75


第六節

經期延長 / 78


第七節

經間期齣血 / 80


第八節

崩漏 / 83


第九節

閉經 / 87


第十節

痛經 / 93


第十一節

經行發熱 / 97


第十二節

經行頭痛 / 99


第十三節

經行眩暈 / 101


第十四節

經行身痛 / 103


第十五節

經行吐衄 / 105


第十六節

經行泄瀉 / 106


第十七節

經行浮腫 / 108


第十八節

經行乳房脹痛 / 110


第十九節

經行情誌異常 / 111


第二十節

經行口糜 / 114


第二十一節

經行 / 115


第二十二節

經斷前後諸證 / 117


第二十三節

經斷復來 / 119



第九章帶下病123

第一節

帶下過多 / 124


第二節

帶下過少 / 129


第十章妊娠病131

第一節

妊娠惡阻 / 132


第二節

妊娠腹痛 / 134


第三節

胎漏 / 137


第四節

胎動不安 / 139


第五節

滑胎 / 142


第六節

墮胎、小産 / 145


第七節

胎死不下 / 147


第八節

異位妊娠 / 150


第九節

鬼胎 / 154


第十節

胎萎不長 / 157


第十一節

妊娠小便淋痛 / 159


第十二節

胎氣上逆 / 161


第十三節

妊娠心煩 / 163


第十四節

胎水腫滿 / 165


第十五節

妊娠腫脹 / 167


第十六節

妊娠眩暈 / 169


第十七節

妊娠癇證 / 172


第十八節

妊娠咳嗽 / 174


第十九節

妊娠失音 / 176


第二十節

胎位不正 / 178


第二十一節

過期不産 / 179


第十一章臨産病182

第一節

難産 / 183


第二節

胞衣先破 / 186


第三節

胞衣不下 / 188


第四節

子死腹中 / 190


第十二章産後病192

第一節

産後血暈 / 193


第二節

産後血崩 / 195


第三節

産後腹痛 / 197


第四節

産後痙證 / 199


第五節

産後發熱 / 201


第六節

産後身痛 / 204


第七節

産後惡露不絕 / 206


第八節

産後情誌異常 / 208


第九節

産後小便不通 / 211


第十節

産後小便頻數與失禁 / 214


第十一節

産後大便難 / 216


第十二節

缺乳 / 217


第十三節

乳汁自齣 / 220


附: 迴乳 / 221


第十三章婦科雜病222

第一節

不孕癥 / 222


第二節

婦人腹痛 / 227


第三節

癥瘕 / 230


第四節

陰挺 / 234


第五節

髒躁 / 235


第十四章前陰病238

第一節

陰癢 / 238


第二節

陰腫 / 241


第三節

陰瘡 / 243


第四節

陰痛 / 245


第五節

陰吹 / 247


附論


第十五章婦産科基礎253

第一節

女性生殖係統解剖 / 253


一、 外生殖器 / 253


二、 內生殖器 / 254


三、 骨盆 / 256


四、 骨盆底 / 257


第二節

女性生殖係統生理 / 258


一、 女性一生各階段的生理特點 / 258


二、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變化 / 259


三、 生殖器官的周期性變化與月經 / 262


四、 性周期的調節

: 下丘腦—垂體—卵巢軸 / 263


五、 其他內分泌腺功能對月經周期的影響 / 265


第三節

婦科體格檢查與輔助檢查 / 265


一、 婦科體格檢查 / 265


二、 輔助檢查 / 267


第十六章産科概要274

第一節

妊娠生理 / 274


一、 受精與受精卵的著床和發育 / 274


二、 胎兒發育 / 275


三、 妊娠期母體變化 / 277


第二節

妊娠診斷與産前檢查 / 280


一、 早期妊娠診斷 / 280


二、 中、晚期妊娠診斷 / 280


三、 胎産式、胎先露、胎方位 / 281


四、 産前檢查 / 282


第三節

正常分娩 / 285


一、 決定分娩的四因素 / 285


二、 分娩機轉 / 286


三、 分娩的臨床經過與處理 / 287


四、 産褥期的臨床錶現與處理 / 289


第十七章婦産科常見疾病291

第一節

排卵障礙性異常子宮齣血 / 291


一、 無排卵性異常子宮齣血 / 291


二、 黃體功能不足 / 294


三、 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 / 295


第二節

閉經 / 295


多囊卵巢綜閤徵 / 298


第三節

盆腔炎性疾病 / 300


第四節

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子宮腺肌病 / 303


一、 子宮內膜異位癥 / 304


二、 子宮腺肌病 / 306


第五節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 307


第十八章計劃生育311

第一節

避孕 / 311


一、 宮內節育器避孕 / 311


二、 激素避孕 / 314


三、 其他避孕 / 316


第二節輸卵管絕育術 / 316


一、 經腹輸卵管結紮術 / 317


二、 經腹腔鏡輸卵管絕育術 / 317


第三節

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 / 318


一、 藥物流産 / 318


二、 人工流産術 / 319


第四節

計劃生育措施的選擇 / 320


附錄方劑索引322


前言/序言

新中國高等中醫藥教育開創至今曆六十年。一甲子朝花夕拾,六十年砥礪前行,實現瞭長足發展,不僅健全瞭中醫藥高等教育體係,創新瞭中醫藥高等教育模式,也培養瞭一大批中醫藥人纔,履行瞭人纔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的職能和使命。高等中醫藥院校的教材作為中醫藥知識傳播的重要載體,也伴隨著中醫藥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進程,從少到多,從粗到精,一綱多本,形式多樣,始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於1964年受國傢衛生部委托齣版全國中醫院校試用教材迄今,肩負瞭半個多世紀的中醫院校教材建設和齣版的重任,産生瞭一大批學術深厚、內涵豐富、文辭雋永、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優秀教材。尤其是1985年齣版的全國統編高等醫學院校中醫教材(第五版),至今仍被譽為中醫教材之經典而蜚聲海內外。


2006年,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在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教學管理研究會的精心指導下,在全國各中醫藥院校的積極參與下,組織齣版瞭供中醫藥院校本科生使用的“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以下簡稱“精編教材”),並於2011年進行瞭修訂和完善。這套教材融匯瞭曆版優秀教材之精華,遵循“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編寫原則,同時高度契閤國傢執業醫師考核製度改革和國傢創新型人纔培養戰略的要求,在組織策劃、編寫和齣版過程中,反復論證,層層把關,使“精編教材”在內容編寫、版式設計和質量控製等方麵均達到瞭預期的要求,凸顯瞭“精煉、創新、適用”的編寫初衷,獲得瞭全國中醫藥院校師生的一緻好評。


2016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瞭新世紀以來第一次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印發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並頒布瞭《中醫藥法》和《〈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把發展中醫藥事業作為打造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文化強國戰略以及“走齣去”和“一帶一路”戰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都需要中醫藥發揮資源優勢和核心作用。麵對新時期中醫藥“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的總體要求,中醫藥高等教育必須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更加主動地服務和融入國傢發展戰略。為此,精編教材的編寫將繼續秉持“為院校提供服務、為行業打造精品”的工作要旨,在全國中醫院校中廣泛徵求意見,多方聽取要求,全麵汲取經驗,經過近一年的精心準備工作,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啓動瞭第三版的修訂工作。


本次修訂和完善將在保持“精編教材”原有特色和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突齣“經典、精煉、新穎、實用”的特點,並將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等係列講話精神,以及《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和《關於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堅持高等教育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立足中醫藥教育改革發展要求,遵循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規律和中醫藥教育規律,深化中醫藥特色的人文素養和思想情操教育,從而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


同時,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教學管理研究會和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將不斷深化高等中醫藥教材研究,在新版精編教材的編寫組織中,努力將教材的編寫齣版工作與中醫藥發展的現實目標及未來方嚮緊密聯係在一起,促進中醫藥人纔培養與“健康中國”戰略緊密結閤起來,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斷完善高等中醫藥教材體係和豐富教材品種,創新、拓展相關課程教材,以更好地適應“十三五”時期及今後高等中醫藥院校的教學實踐要求,從而進一步地提高我國高等中醫藥人纔的培養能力,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教材的編寫齣版需要在實踐檢驗中不斷完善,誠懇地希望廣大中醫藥院校師生和讀者在教學實踐或使用中對本套教材提齣寶貴意見,以敦促我們不斷提高。


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教學管理研究會理事長

2016年12月



《中醫婦科學(第3版)》內容簡介 本書是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中醫婦科學(第3版)》的詳細內容介紹,旨在為讀者全麵瞭解本書涵蓋的知識體係,深入掌握中醫在婦科疾病診治方麵的理論與實踐。本書共分為十三章,係統闡述瞭中醫婦科學的學科基礎、辨證論治原則、常見婦科疾病的中西醫結閤診療,以及現代研究進展與臨床應用。 第一章 中醫婦科學概述 本章首先對中醫婦科學進行學科定義和發展曆程的迴顧,明確其在中醫各分支學科中的重要地位。重點闡述瞭中醫婦科的生理特點,分析女性獨特的生殖生理、月經周期、妊娠、分娩、哺乳等生理過程與中醫髒腑、氣血、津液、精、神等基本理論的內在聯係。強調瞭“女子以血為本,以肝為先天”等核心理論,揭示瞭女性生理特徵對婦科疾病發生發展的影響。此外,本章還梳理瞭曆代中醫婦科名傢及其代錶性著作,展現瞭中醫婦科學的傳承與創新。 第二章 中醫婦科的髒腑、經絡、氣血、津液、精、神理論 本章深入探討瞭與婦科疾病密切相關的中醫基礎理論。詳細闡述瞭肝、脾、腎、衝任、帶脈等髒腑在女性生理和病理中的作用,解析瞭它們如何相互協調,維持女性生殖內分泌的穩定。介紹瞭經絡學說在婦科的應用,特彆是衝任二脈、帶脈等在月經、妊娠、胎産等生理功能中的關鍵作用。係統闡述瞭氣血津液在女性體內的運行、化生及其失常所緻的病理變化,如血虛、血瘀、氣滯等。最後,著重講解瞭“腎藏精,主生殖”的理論,精對女性生長發育、生殖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女子以養神為要”的養生觀念,強調情誌失調對女性健康的影響。 第三章 中醫婦科的病因、病機與辨證論治 本章係統總結瞭中醫婦科疾病的常見病因,包括內因(情誌失調、髒腑功能失調)、外因(六淫、癘氣)、起居不慎、飲食不節、房事不當、跌打損傷等。深入分析瞭婦科疾病的特有病機,如月經失調、帶下過多、妊娠異常、胎産失調等,並將其歸納為虛(氣血津液虛損)、實(痰濕、血瘀、熱毒)、寒熱錯雜、標本緩急等多種病機類型。重點在於闡述中醫婦科的辨證方法,將望、聞、問、切四診閤參,結閤婦科特有的月經、白帶、妊娠、胎産等信息,進行全麵的辨證分析,確立病位、病性、病勢。在此基礎上,詳細介紹瞭中醫婦科的治療原則,如調經、止帶、安胎、理産、固精等,並強調瞭遣方用藥的個體化原則。 第四章 月經病 本章係統介紹瞭月經病的辨證施治。首先闡述瞭月經的生理與病理,分析瞭月經周期的正常範圍、經期、經量、經色、經質等。接著,詳細介紹瞭閉經、痛經、月經過多、月經過少、月經後期、月經提前、崩漏、經間期齣血、經前腹瀉、經期水腫、經期頭痛、經期腹脹、經前期綜閤徵(PMS)等常見月經失調的病因病機、辨證要點和治法。針對不同類型的月經病,提供瞭豐富的中醫方藥治療方案,如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補氣養血、疏肝理氣、清熱利濕等。同時,也提及瞭針灸、推拿、食療等輔助療法。 第五章 帶下病 本章聚焦於帶下病的診療。首先解釋瞭帶下的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明確正常白帶的特點,以及異常白帶(色、質、量、味、氣味)的臨床意義。詳細闡述瞭帶下病的常見病因病機,如濕熱下注、脾虛濕蘊、腎虛帶下、氣虛帶下等。根據辨證結果,將帶下病分為濕熱帶下、脾虛帶下、腎虛帶下、氣虛帶下、肝鬱帶下等證型,並分彆闡述其臨床錶現、辨證要點和治療原則。提供瞭相應的經典方劑和加減方法,如止帶湯、固經丸、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等。 第六章 妊娠病 本章深入探討妊娠期的常見病癥。首先概述瞭妊娠的生理特點,以及妊娠期婦女在生理和病理上的特殊性。詳細介紹瞭妊娠嘔吐(早孕反應)、妊娠水腫、妊娠高血壓病、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前置胎盤、胎位異常、習慣性流産、異位妊娠(宮外孕)等妊娠期常見病證的病因病機、辨證要點和治法。重點強調瞭安胎保胎的重要性,以及中醫在緩解妊娠不適、預防和治療妊娠期並發癥方麵的獨特優勢。書中提供瞭安胎飲、益氣安胎湯、活血化瘀安胎湯等安胎類方劑。 第七章 胎産病 本章係統介紹瞭胎産階段的疾病。首先闡述瞭正常分娩的過程及産後生理變化。詳細介紹瞭産後齣血、産褥感染、産後腹痛、産後身痛、産後抑鬱癥(産後精神失調)、缺乳、乳汁過多、乳腺炎等産後常見病證的病因病機、辨證要點和治法。書中強調瞭産後調理的重要性,包括益氣養血、活血化瘀、疏通乳絡、調理情誌等。為確保母嬰安全,提供瞭補血安神湯、生化湯、通草散、下乳湧泉散等産後康復方劑。 第八章 癥瘕及婦科雜病 本章涵蓋瞭婦科中較為復雜和常見的幾類疾病。首先解釋瞭癥瘕的概念及其與積聚、血塊等的區彆。詳細闡述瞭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盆腔炎(附件炎)、痛經(作為雜病中的一種)、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常見婦科實體性病變。強調瞭中醫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清熱利濕、補益肝腎等方麵的治療作用,以及中西醫結閤在這些復雜疾病中的臨床應用。書中提供瞭桂枝茯苓丸、逍遙散、大黃牡丹湯、桃紅四物湯等方劑。 第九章 婦科腫瘤 本章著重於婦科腫瘤的中醫診療。首先概述瞭婦科腫瘤的病因病機,認為多與髒腑功能失調、氣滯血瘀、痰濕凝結、邪毒內蘊等有關。重點介紹瞭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常見婦科惡性腫瘤的中醫治療原則和常用治法。強調瞭中醫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鞏固療效、預防復發等方麵的作用。書中介紹瞭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等治療方法,並列舉瞭部分經典驗方。 第十章 婦科常見病的西醫診療概述 本章旨在為讀者提供婦科常見病的中西醫結閤視角。概述瞭西醫對月經病、帶下病、妊娠病、胎産病、癥瘕及婦科雜病、婦科腫瘤等疾病的診斷方法、病理生理認識以及主要的西醫治療手段,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通過對比和結閤,幫助讀者理解中醫在婦科疾病診治中的地位與優勢,以及如何發揮中西醫協同增效的作用。 第十一章 婦科常見病的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 本章將視角轉嚮現代科學研究。係統梳理瞭中醫婦科學在現代醫學研究中的進展,包括對月經調控機製、帶下病病原體研究、妊娠期生理病理的分子生物學解釋、産後康復的機理探索、婦科腫瘤的免疫治療與靶嚮治療等方麵的研究成果。同時,也介紹瞭中醫婦科在臨床實踐中的創新應用,如中藥復方在不孕癥、更迭期綜閤徵等疾病治療中的療效評估,以及中醫藥在婦科疾病預防保健、養生保健等方麵的應用。 第十二章 針灸、推拿與中藥外治法在婦科的應用 本章介紹瞭中醫婦科的特色療法。詳細闡述瞭針灸療法在調經、止帶、安胎、止痛等方麵的應用,介紹瞭相應的穴位、操作方法和配伍原則。介紹瞭推拿療法在緩解盆腔疼痛、促進盆腔血液循環、改善子宮功能等方麵的作用。此外,還介紹瞭中藥外治法,如中藥保留灌腸、外敷、熏洗、坐浴等在婦科感染、炎癥、疼痛等疾病中的應用。 第十三章 中醫婦科的養生保健與治未病 本章強調瞭中醫婦科的預防與養生理念。係統闡述瞭女性不同生命周期(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的生理特點與保健要點。詳細介紹瞭根據體質和生理特點製定的飲食、起居、情誌、運動等方麵的養生方法。重點講解瞭“治未病”的思想在婦科健康中的應用,如通過調理髒腑、氣血、情誌,預防婦科疾病的發生,以及在疾病早期進行乾預,防止病情發展。本書鼓勵讀者將中醫養生保健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實現身心健康。 通過以上十三章內容的詳細介紹,本書旨在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全麵、係統、深入的中醫婦科學知識體係,使其能夠熟練掌握中醫婦科的理論精髓和臨床技能,為實際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對女性健康認知上的升華。我一直認為,女性的身體是非常精妙且敏感的,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和自身情緒的影響。這本書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將中醫的智慧融入到女性的健康管理中,讓我對自身的身體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僅僅講解瞭疾病的治療,更側重於“治未病”的理念,強調日常的調養和預防。比如,在關於經期保健的部分,書中給齣瞭非常詳細的建議,包括飲食、作息、情緒的調整,以及在經期不適時如何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來緩解,這些都非常貼近生活,易於實踐。而且,書中對於孕育生命的各個環節,從備孕到孕期護理,再到産後恢復,都進行瞭細緻的論述,讓我感受到瞭中醫對於生命過程的尊重和嗬護。對於女性朋友來說,這本書就像一本貼心的健康指南,它教會我們如何傾聽身體的聲音,如何用自然的方式來嗬護自己,讓我對女性的健康和美麗有瞭更積極的認識。

評分

這本書真的是打開瞭我對傳統醫學領域的一扇新窗口!之前總覺得中醫離我們現代生活有些遙遠,尤其是婦科方麵,感覺更多的是一些口口相傳的經驗。但翻開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中醫對於女性生理、病理的認識是如此細緻入微,並且有著一套完整而科學的理論體係。它不僅僅是列舉瞭一些方劑和療法,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淺齣地講解瞭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施治的理念。比如,在談到月經不調時,書中並沒有簡單地給齣幾種常見的方子,而是先從不同證型(如氣滯血瘀、肝鬱化熱、脾腎虧虛等)入手,詳細闡述瞭每個證型形成的原因、臨床錶現,然後纔根據這些特點推薦相應的治法和方藥。這種由錶及裏、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逐漸領悟其中的奧妙。而且,書中配以大量的圖錶和案例,讓抽象的理論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女性一生不同生理階段(如青春期、孕産期、更年期)的論述,以及針對這些特殊時期的養生保健和常見疾病的防治,都寫得非常具體和實用。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引導我一步步走近中醫婦科的精髓。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作為一名對中醫有初步瞭解的愛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梳理中醫婦科學知識的書籍。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它從基礎理論開始,將中醫的陰陽五行、髒腑功能與女性的生理特點緊密結閤,為理解婦科疾病的發生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隨後,書中詳細介紹瞭月經病、帶下病、妊娠病、産後病、雜病等幾大類婦科常見病,每一個病種的論述都包含瞭病因病機、辨證分治、臨證要點、方藥選擇等多個維度,信息量非常豐富。我特彆欣賞書中在講解方劑時,不僅僅是羅列藥物,而是詳細分析瞭每味藥物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以及在方劑中的配伍意義,甚至還提到瞭加減變化,這對於理解方劑的精髓和靈活運用至關重要。此外,書中還涉及瞭一些婦科的推拿、針灸、食療等非藥物療法,這讓我看到瞭中醫婦科治療的多樣性和整體性。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學術性和實用性都非常高,既能滿足我對中醫婦科深入學習的願望,又能為我日常的養生保健提供指導,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經典之作。

評分

坦白說,一開始我對中醫婦科學的瞭解非常有限,甚至覺得它有些神秘和遙遠。但當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被它嚴謹的邏輯和深刻的見解所吸引。它並沒有用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而是用一種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將中醫婦科的奧秘一層層地揭示齣來。書中的論述,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指導性。例如,在講解女性生殖係統的生理功能時,它結閤瞭中醫的髒腑理論,讓我能夠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理解女性身體的運作。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麵,書中強調辨證論治的重要性,並且提供瞭大量的臨床實例,讓我能夠看到理論如何轉化為實際的療效。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一些傳統療法的介紹,比如艾灸、中藥熏洗等,這些看似簡單的方法,卻蘊含著深刻的養生智慧。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進行對話,從中汲取養分,學習如何更好地關愛自己的身體,以及如何用中醫的智慧來解決女性特有的健康問題。

評分

作為一名在校的醫學生,在學習中醫婦科學的過程中,我曾經感到有些茫然,不知道從何入手,也缺乏對整體知識框架的清晰認識。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為我指明瞭方嚮,並且提供瞭非常紮實可靠的學習資料。它的結構邏輯非常清晰,從總論到各論,層層遞進,將復雜的知識點梳理得井井有條。總論部分,對中醫婦科學的特點、曆史沿革、基本理論以及診療原則進行瞭係統性的介紹,為後續的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而在各論部分,對於各種婦科疾病的闡述,更是做到瞭詳略得當,重點突齣。書中對於一些疑難雜癥的辨證思路和治療經驗的總結,也讓我受益匪淺,能夠拓寬我的臨床視野。而且,書中引用的參考文獻和醫案都非常有價值,這對於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學習非常有幫助。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經典古方的解析,不僅講解瞭方劑的組成和用法,還探討瞭其治病機理,這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中醫方劑的魅力。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材,更是我通往中醫婦科臨床實踐道路上的重要夥伴。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