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冷长河》是余秋雨在文学创作上的一次转变,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再到《霜冷长河》,从历史的大话题转向了历史的小话题,在《霜冷长河》中历史已不再是文章的主体。在经历种种尝试之后,探讨生命成为文章的主题,如果还想更深入的认识生命,建议去买一本回家看,让载者人生重量的你在这条冷静而安详的长河上缓缓行舟去。
《霜冷长河》分为四辑,主要内容讲:第一辑:壮士、中秋、琉璃、垂钓、老师、长者;第二辑:关于友情、关于名誉、关于谣言、关于嫉妒、关于善良、关于年龄、最后的课程;第三辑:绑匪的纸务、智能的梦魇、文化敏感带、这样的男人、大桥的寓言、遗憾的真实、氢弹的部件、乱世流浪女、裉色的疑问、膨胀的雪球、心中的恶狼、为自已减型;第四辑:灯下回信、掩卷沉思、秋千架。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汉族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专业从事散文、艺术理论的写作,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据传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著名学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
自序
第一辑
壮士 中秋 琉璃 垂钓
老师 长者
第二辑
关于友情 关于名誉 关于谣言 关于嫉妒
关于善良 关于年龄 最后的课程
第三辑
绑匪的纸条 智能的梦魇 文化敏感带 这样的男人
大桥的寓言 遗憾的真实 氢弹的部件 乱世流浪女
褪色的疑问 膨胀的雪球 心中的恶狼 为自己减刑
第四辑
灯下回信 掩卷沉思 藤葛飘飘 收藏昨天
游戏还是战斗 现代阐释 倾听祖先 从对抗到对话
无执的人 绝境回来 更谦虚一点 人类两大动作
中国人 明天的功课 文化陌生人 世纪之辩
秋千架(代后记)
壮士
罗布泊一场铺天盖地的沙暴终于过去了,余纯顺准备起身,但突然用手捂住了胸口。他立即领悟,时间到了。那好,脱去衣服,回到四十多年前来到世上的模样,然后抬起头来确认一下方向,面对东方,面对上海,靠着灼热的沙丘,躺下。
时间到了。时间果真到了?
自从八年前开始走上探险之路,他已无数次地想象过死亡,但从来没有想象到死亡来得那么快,毫无先兆,毫无预告。什么也来不及想了,只觉得一团热浪翻卷几下,很快把自己裹卷住了。最后睁开一下眼睛,眯缝着看着前方。什么也看不见,又什么都看见了。远处是自己无数的脚印,而远处的远处,则隐隐约约是黄浦江畔外滩的剪影。一个月前顺便回去了一次,去与故乡告别,现在才知道是上天的安排。
《霜冷长河》自序
余秋雨
几年前,有一次我到北京一位朋友那里却玩,见到一位异人。他见到我,双目炯炯地逼视良久,便说:“这位先生,你从小是不是产生过一种遥远的记忆,在一条长长的大河边,坐了很多年,在你边上,还坐着一个人,相差大概只有十步之遥?那人就是我。”
我笑着摇了摇头,心想,前一辈子,我身边居然坐着你?我们坐在河边干啥?你会不会见到别人也这么说?
看得出,他对我的反应非常失望,立即满脸冷漠。我想,刚才还说前一辈子在河边一起坐了那么多年,今天突然相逢,怎么转眼就冷漠了?
但是,应该说,他的话中有一点倒是碰巧逮着了,那就是我与河流的关系。
而且,这种关系确实也不像是童年时期形成的,似乎要远得多。我出生的村庄有河,但那河太小,我心中翻滚的一直是从未见过的大河。银亮亮,白茫茫,并不汹涌,也并不热闹,而且不止一条。这些河在哪里?为什么会如此神秘又如此长久地笼罩着我?
长大以后,我见到了许许多多的大河,每次都会产生异样的激动。有时,请旅伴们在路边坐一坐,我要停下来看河。哪怕在再穷困的地方,一有大河,便有了大块面的波光霞影,芦荻水鸟,也就有了富足和美丽,而且接通了没有终点的远方。后来我着迷游泳,一见大一点的河流就想脱衣挥臂,直到有一年在钱塘江被一个水底漩涡所裹卷,差点上不了岸,才稍稍有所收敛。
终于获得与大河长时间亲近的机会,是近十年。
一次是长江。
长江我已航行过很多次,每次都是好几天,但都不如这一次刻骨铭心。是日本NHK电视台台引起的事情,他们想做在流动体中向全球直播的试验,已经在撒哈拉大沙漠和其它地方做过,这次选中了长江。电视直播的内容是谈话,随着几天的航行一直谈直去,谈话的一方是我,另一方是几位日本汉学家,谈什么呢?谈长江。
日本没有真正的大河,但日本汉学家们却早就从中国古代诗文中熟悉长江。他们心中的长江,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缥缈存在,他们兴奋,他们背诵,他们提出无数个问题,我坐在他们对面,先是乐滋滋地看着、听着、回答着,后来突然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有关自己与这条江的关系的体验。这种体验使得船过三峡时不再惊叹,只觉得像儿时在自家高墙的通道间抬头慢步走过,高墙下,今天有外客留夜,我要陪他们说话。
关于长江之长,日本客人们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在历经几天几夜的航行后看到长江还在越来越浩荡地延伸,仍然被镇住了。
我告诉他们,我家乡的小河,是长江的支脉,离这里还非常遥远。
说得有点自豪,又有点忧伤。为何忧伤,却说不清楚。好像面对一种伟大时既不敢贸然相认,又不愿断然割舍。生命的起点那么渺小又一水相通,实在让人不知如何搁置自己的感受。我现在理解了,由山峦阻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而有河流相通的遥远则是一种忧伤。那么,长江是否因自己的漫长,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很多忧伤?
正是这种忧伤,使晚风凄凄、烟水迷蒙、白露横江。这样的意象,这样的因果,就不容易与外国汉学家们沟通了。
另一次是黑龙江。
这是一条离我更为遥远的河流,遥远得无法忧伤,也没有必要绝望。它几乎就是另一个天域的存在,抽象地横卧在中国地图的上方。但是,这条河流边上有一大群作家要陪着我去漂流,他们选了段,从黑河出发,先向东,到著名的瑗珲,再向西,到呼玛,最后回黑河,也是好些个日日夜夜。
惊人的安静,但这种安静使它成了一条最纯粹的河。清亮、冷漠、坦荡,岸边没有热闹,没有观望,甚至几乎没有房舍和码头,因此它也没有降格为一脉水源、一条通道。它保持了大河自身的品性,让一件件岸边的事情全都过去,不管这些事情一时多么重要、多么残酷、多么振奋,都比不上大河本身的存在状态。它有点荒凉,却拒绝驱使;它万分寂寞,却安然自得。很快它会结冰,这是它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休息时也休息得像模像样。据作家刘邦厚先生说,他少年上学时,很多同学寒假回家、开学返校,都要坐着狗拉雪橇在冰封的黑龙江上驶行十几天。半路上因严寒而丧命的事,经常发生。这种景象,实在悲壮得令人神往。
如此抽象的黑龙江,反倒特别接近我心中的河。难道,上一辈子,我曾坐着狗拉雪橇驶行在冰封的黑龙江上?也许我在半道上冻僵了?刘邦厚先生说,冻僵的人脸上的表情是欢笑的,这又有点像了,要不然怎么总有不少人奇怪我,永远欢乐得不合时宜,连企图前来抢救我的人都吓了一跳?
那么,我上一辈子为什么会来到黑龙江?父辈们是戌边还是流放?江边是否还有家族遗留。
我一个人坐在船舱顶篷上这么想着,又一个夜晚来到了。诗人李琦从甲板上伸头看了我一眼,以为我在构思什么,走开了。不久,见驾驶舱里有人在招呼,走近前去,一个中年男子笑着说:
“我是船长,你这么坐着有危险,进这儿来吧。”
在驾驶舱互通姓名,船长居然与我同姓!他眼中立即燃起异样的光彩,双手搭在我肩上,说:“本家,我们这姓在这里很少。”
从此他就不肯让我离开驾驶舱了,要我在沙发上休息。半夜,他见我睡着了,怕把我吵醒,故意让船搁浅,直到天亮。李琦口吟两句:“船搁浅了,船长没有睡着。”
几天后返回黑河,航程结束,我们匆匆告别后上岸,船长突然显得不知所措,发傻一样站在船头。事隔半天,我们在旅馆突然被一群神色慌忙的船员拦截,原来船长舍不得我这个远方来的“本家”,命令全体船员分头在黑河市的一家家旅馆寻找,终于找到,便把我和同船的全体作家一起请到一家豪华饭店,把几天的租船费全部请客了。宴席间,他“本家”长、“本家”短地说了成百上千个“本家”,连作家们都觉得这种亲近劲儿有点不可思议。
一条梦中的长河,一个同姓的船长,一番奇异的亲热,加上那次幽默的搁浅后的酣畅沉睡,沉睡在中华大地北端界河的中心,沉睡在天苍苍、水泱泱地彻底寂静中,这一切,我都归因于自己与河流的神秘缘分,尤其是与黑龙江。
在这深冬季节,黑龙江应该是坚冰如砥了吧?现在还有一批批的狗拉雪橇吗?但到了这个地步,河已冬眠,因此也已经不成其为河。我所期待的,是春潮初动、冰河解冻的时分;而更倾心的,则是秋风初起、霜天水影的景象。为什么更倾心?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春天的激情早已减退,夏天实用也已终结,大地霜降,河水骤冷,冷走了喧闹的附加,冷回了安详的本体。凉凉的河水延绵千里,给收获的泥土一番长长的宁静,给燥热的人间一个久久的寒噤。
这是我心中的至高美景。我之所以无法在热带定居,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是看不到霜冷长河的雄伟长卷。看不到这个,我的生命就被抽走了一份本源性的气质,即便走向了精致,也会琐碎和疲塌。
正由于此,当我读到罗素把人生比作长河的文章时,贴心之感可想而知。在这个天才比喻的鼓励下,我愿意以霜冷长河的图景为背景,来谈谈人生,特别是谈谈因经霜而冷峻了的中年人生。
到今天早已明白,自己一生是来寻找河流的,一旦找到,就等候那个季节。这种寻找和等候,将会一直延续下去,但我已不再心焦,因为我已经一次次地找到、等到,并把找到、等到的图景,描绘给别人,赠送给读者。
说到这里我后悔了,不该那么轻慢地对待北京的那位异人。
他说我上辈子在河边坐了很多年,这是多好的机语,我怎能摇头?
十步之外还有人坐着,陪伴着我,是不是他,不要紧,重要的是长河在流,我坐着。我既然坐了很多年,也就没有错过霜冷季节。我的上辈子竟然如此有幸?怪不得这辈子从小就在追忆。应该向异人说声谢谢才是。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二日夜
从文学语言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简直无可挑剔。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追求快节奏的直白叙述,而是充满了古典韵味和现代意识的完美融合。特别是那些对话,既生动又充满张力,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精雕细琢的宝石。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意象”的运用,那些反复出现的符号和隐喻,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复杂的世界观。比如,某种特定的天气、一种花卉的凋零,都承载着深厚的象征意义。读起来,不仅是眼睛在看,更是思维在进行一场华丽的舞蹈。这种高雅而不晦涩的文字风格,真的非常难得,让我感受到了阅读文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评分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的“真实感”。虽然故事背景可能设定在一个架空的时代或者遥远的过去,但人物的情感却是百分之百的现代人心灵写照。那种关于爱、背叛、牺牲与救赎的主题,是永恒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性复杂性”的描绘,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灰色地带和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正是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角色们避免了脸谱化,变得立体可信。我为他们的悲剧感到心痛,为他们的胜利感到振奋,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是检验一部作品是否真正打动人心的试金石。这本书的后劲很足,它会在你心底留下一个长久的回响,久久不散。
评分这本小说实在是太令人沉浸了!作者的笔触细腻得仿佛能触摸到文字中的每一个细节。故事的展开犹如一条缓缓流淌的长河,看似平淡,实则暗流涌动,每一个转折都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人物的塑造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有血有肉,活生生地存在于书页之间。我完全能够感受到主角在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与成长,那种内心的矛盾与抉择,让人感同身受。尤其是一些描写环境和氛围的段落,简直可以用“诗意”来形容,那种淡淡的忧伤和宏大的历史感交织在一起,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读完之后,我仿佛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深刻的旅程,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面映照人性的镜子,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审视自我。那种读完后久久无法平复的心情,大概就是好书的最好证明吧。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哲学思辨深度让我有些吃惊。它表面上描绘的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但内核却是对“宿命”与“自由意志”的深刻探讨。书中的角色们似乎都在与某种无形的力量抗争,每一次看似微小的选择,都在蝴蝶效应般地影响着未来。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读者。我时常在想,如果我是主角,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沉浸式的代入感,加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娱乐消遣,上升到了思想层面的交流。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合上书本,对着窗外发呆,思考着书中所提出的那些宏大命题。这是一部需要慢品,细思的书。
评分哇,这本书的叙事技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很少看到有作者能把时间线处理得如此巧妙。它不是那种线性叙述,而是不断地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跳跃,却又丝毫不让人感到混乱。每一次跳跃都像是为我们揭开了一层新的迷雾,让我们对整个故事的脉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些埋下的伏笔,到最后揭晓时,那种“原来如此”的震撼感,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而且,作者对于情节的控制力极强,张弛有度,高潮迭起,让你完全放不下书。我甚至为了搞清楚某个角色的动机,特意回去重读了几遍前面的章节,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这种需要读者动脑筋去拼凑完整图景的叙事方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
评分好好学习文章的内涵啊,买了几本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余秋雨的书,值得读一读,没事时看看,消遣一下。
评分超快!
评分书很好
评分京东物流给力,价格美丽,读书月美美哒
评分拜读过余先生的几部代表作,唯《霜冷长河》没看。一直想找电子版的看,然而各平台没有。就买纸质吧
评分书不错,发货快,物流超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