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学艺术传统在五四以后断裂了吗?
古代文学艺术应该仅是今天“象牙塔”里的研究对象吗?
本书用严密的逻辑和鞭辟入里的分析,
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生生不息的伟大力量。
近代以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传统在表面上出现了裂缝,然而它原是一只生生不息的凤凰,必将经过涅槃而焕发出更为灿烂的新生命。本书总结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从中归纳其基本特征和核心价值,从而揭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以及进一步发扬光大其影响的广阔前景和学理根据。
本书为南京大学文学院莫砺锋教授领衔的学术团队所承担的2006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成果,共约30万字。除莫砺锋教授外,张伯伟、徐兴无、程章灿、巩本栋、赵益、苗怀明、许结、曹虹、金程宇、俞为民、王小盾等参与了本书的撰写。全书共分七章,一篇绪论和一篇后记。绪论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地理和民族背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人本精神、多重功能、演变进程和审美趣尚等做了综合阐述,一到七章分别重点论述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社会文明的形成,古代文学艺术与中华民族的融合形成,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东亚文明交流,传统文学艺术与现代海外华人社会,中西文学艺术的相互影响,中国古代文体的古今演变与现代意义,以及昆曲的现代性发展之可能性研究等。全书对古代文学艺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做了精到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十分富有启迪。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地理和民族背景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人本精神
第三节 社会教化与个体抒情并重的多重功能
第四节 与时俱进与海纳百川的演变进程
第五节 尚中贵和与气韵生动的审美趣尚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社会文明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特征、结构与精神传统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社会文明的构建
第三节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与文学艺术形态
第四节 中国古代思想学说与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二章 古代文学艺术与中华民族的融合形成
第一节 中华文明的多元发生与中华民族的融合生成
第二节 文字及文学书写方式的统一
第三节 文学艺术传统的奠定与多民族统一王朝的形成
第四节 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民族融合的加深
第五节 古代文学艺术与当代中华民族认同
第三章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东亚文明交流
第一节 东亚汉诗
第二节 东亚小说
第二节 东亚音乐
第四章 传统文学艺术与现代海外华人社会
第一节 华人海外移民的状况
第二节 诗词在海外华人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
第三节 海外华人社会中的楹联
第四节 中国传统戏曲、小说与海外华人文化的重塑
第五节 传统戏曲在海外华人社会的演出
第六节 海外华人对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的译介和研究
第五章 中西文学艺术的相互影响
第一节 古代文学艺术与外来影响
第二节 西学东渐与近现代中国文学艺术
第三节 中国文学艺术的西传及其影响
第四节 海外汉学研究视野下的中国文学艺术
第六章 中国古代文体的古今演变与现代意义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体的演变历程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体的断裂与承续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体的当代实践
第四节 传统文体的现代意义
第七章 昆曲的现代性发展之可能性研究
第一节 昆曲现代性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第二节 昆曲现代性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第三节 昆曲现代性发展的成功尝试——以昆曲《十五贯》为例
第四节 从青春版《牡丹亭》的盛传看昆曲的现代性发
第五节 昆曲的现代性发展与国际现代剧坛的接轨
后记
这本书《千年凤凰 浴火重生: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社会》给我带来的冲击,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增长,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绘画和书法情有独钟,但往往只是停留在欣赏层面,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多。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我一直想要探寻的答案。作者将古代艺术的审美原则、创作理念与我们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势进行了有趣的对比,让我看到了传统艺术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例如,那些写意山水画中所传达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理念中,得到了新的诠释。又比如,书法艺术中那种追求笔墨的韵味和精神气质,与我们现代社会对个性化、情感化表达的需求不谋而合。作者并没有生硬地将古代艺术“移植”到现代,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展现了古代艺术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重新焕发出生机,满足现代人多元的精神需求。阅读的过程,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仿佛与那些古代的艺术家们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评分初拿到《千年凤凰 浴火重生: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社会》这本书,我被书名中蕴含的意境深深吸引。古老的凤凰,象征着不朽与新生,而“浴火重生”则预示着一种凤凰涅槃般的蜕变过程。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它们历经数千年的时光洗礼,虽然形式、载体、表现手法不断演变,但其核心的精神、审美追求以及蕴含的智慧,却如同凤凰的烈焰,从未真正熄灭,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更加多元、更加鲜活的面貌重现。我想,这本书定会带领我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探寻那些沉睡在古籍中的文字,那些镌刻在文物上的图案,去感受它们如何穿越时空,与我们当下的生活产生共鸣。也许,我们会发现,那些古人的诗词歌赋,那些水墨丹青,那些咿呀婉转的戏曲,并非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能够启迪我们思考当下社会问题、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华文明那种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它如何以一种“浴火重生”的方式,持续地影响和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找到一份宁静的力量,一份文化传承的归属感。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无疑会为我的阅读体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启发。
评分《千年凤凰 浴火重生: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社会》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学术著作,不如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对话。作者以一种非常个人化、却又不失严谨的视角,带领读者一同探索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魅力。读这本书,就好像与一位见多识广的长者促膝长谈,听他娓娓道来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讲述那些艺术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书中对经典作品的剖析,角度独特,总能触及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我看到了那些古代文人墨客的才情横溢,也看到了他们面对时代洪流时的挣扎与无奈。而当这些古代的智慧与我们现代的社会现实交织在一起时,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我开始用古人的眼光去审视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用古代的艺术审美去解读现代的流行文化,竟然发现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和深刻的启示。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中华文明并非一成不变的古老神话,而是在不断的创新与演变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教导我们,要在传统中汲取养分,在现代中寻求突破,最终实现一种文化的“浴火重生”。
评分翻开《千年凤凰 浴火重生: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社会》的扉页,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书中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细腻解读,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锦绣繁华的时代,感受着唐诗宋词的婉约与豪放,体会着明清小说的世情百态。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将那些古老的故事和情感,重新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文学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分析,它清晰地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学是如何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矛盾。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古代文学艺术停留在历史的回顾层面,而是巧妙地将其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我开始思考,那些古老的故事中蕴含的智慧,比如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对真挚情感的追求,对社会公平的呼唤,在今天是否依然适用?那些充满意境的画卷,是否能为我们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提供一片宁静的心灵空间?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与历史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定位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位置。
评分《千年凤凰 浴火重生: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社会》这本书,犹如一泓清泉,涤荡了我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许多固有认知。以往,我总觉得那些古代的著作和艺术品,离我们的现代生活太过遥远,仿佛是历史书中的尘封记忆。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雅的古代文学艺术,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甚至情感经历联系起来。我惊讶地发现,那些曾经被认为是“古老”的文学作品,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情感纠葛,与现代人遇到的困境和追求,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古代艺术中蕴含的哲学思考,如“顺其自然”、“知足常乐”,在当下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书中还探讨了古代艺术如何影响现代的设计、电影、乃至我们对美的认知。它让我明白,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并非静止不变的遗迹,而是一个不断演变、融合、并与现代社会发生互动、彼此塑造的鲜活生命体。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浴火重生”,让古老的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