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德语文学大师典藏:黑塞诗选》:黑塞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zuii后的一个骑士”。黑塞的诗有很多充满了浪漫气息,从他的zuii初诗集《浪漫之歌》的书名,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本书稿从黑塞各个时期的诗作中选译了100余首,较为全面地展现了黑塞作为一名诗人的创作成就。
“德国文学大师典藏”收录德国文学史上zuii著名的五位作家的作品,包括里尔克唯yi的小说《布里格手记》、代表作《新诗集》;特拉克尔的代表作《梦中的塞巴斯蒂安》,荷尔德林zuii重要的作品《追忆》;德国浪漫派代表人物诺瓦利斯的《夜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唯yi能够代表“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作家黑塞的诗集《黑塞诗选》等。
作者简介
作者:黑塞,德国作家。1923年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黑塞的诗充满了浪漫气息,从他zuii初的诗集《浪漫之歌》的书名,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以致后来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zuii后一个骑士”。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悉达多》等。
译者:林克,1958年4月生于四川南充。先后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法德语系和北京大学西语系。主要从事德语诗歌翻译。主要译着有:《死论》《爱的秩序》《杜伊诺哀歌》《梦中的塞巴斯蒂安》《追忆》。
精彩书评
黑塞代表了一个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
——(德)托马斯·曼
“这里安息着抒情诗人H.。他作为诗人虽未获得承认,可是作为先前作家却被估价过高。”
——黑塞给自己草拟的“墓志铭”
目录
孤独者的音乐
花 枝
日子多么沉重……
黄昏的白玫瑰
被驱逐者
有时候
目 标
阿尔卑斯山口
埃及雕像陈列馆
旅行的艺术
蝴 蝶
献给荷尔德林的颂歌
关 联
爱 情
九月的哀歌
失 眠
春 日
小小的停歇
入 睡
美好的时辰
庄严的黄昏曲
节庆后回家
花 枝
村庄的傍晚
自 白
传 说
夜里的恐惧
一切死亡
截枝的橡树
渐渐枯萎的玫瑰
怀 念
枯 叶
听巴赫的托卡塔
救世主
后期诗集
悲 哀
速 写
晚秋的浪游者
日本的一个森林峡谷里被风雨浸蚀的古代佛像
竖起的手指———为威廉·贡德特而作
路易斯·苏特
一根枯枝嘎嘎作响(第一稿)
一根枯枝嘎嘎作响(第三稿)
诗歌全集
奥德赛———在里窝那
菲耶索莱
圣母之歌
“夏天的高峰已被跨越”
太迟了
柔和的草地
亚洲之旅(组诗节译)
丑恶的时代
乡村墓园
博伽梵歌
写给孩子们
姑娘坐在家里歌唱
一九一五年春天
孤 独
虔 敬
怀念母亲
石 竹
进入孤独之路
秋 天
初 雪
克兰索尔致埃迪特
雪中的流浪者
克兰索尔致“影子”
献 身
酒鬼赫尔曼对施洗约翰摆谈
荒原狼
浪荡者
伊甸园之梦
致印度诗人伐致呵利
终 结
情 欲
怀念克兰索尔的夏天
村庄的傍晚
耶稣受难日
夏天老了……
沉 思
汉 字
最后一个玩玻璃珠游戏的人
一个十二月的早晨
一个老庄园的夏日正午
回 忆
写到沙滩上
傍晚的梦想
秋 雨
忧怨与安慰
老人和他的手
德文版编后记
精彩书摘
花枝
总是来回抖动
花枝挣扎于风中,
总是上下求索
我的心像一个孩童
在明亮与昏暗的日子之间,
在企求与放弃之间。
直到花朵飘零,
枝条上果实饱满,
直到厌倦了童年,
这颗心归于平静
并表白:这总不消停的生命游戏
绝非枉然,满是欢喜。
黄昏的白玫瑰
忧伤的你把你的脸
靠在叶片上,沉溺于死亡,
让苍白的梦儿飘散,
呼吸着幽灵般的光。
可是深情如歌声
映着最后的微光
还有个夜晚,房间里一阵阵
飘过你迷人的芳香。
你那渺小的灵魂
怯生生追求无名者,
她微笑,她在我心中
死去,玫瑰妹妹。
献给荷尔德林的颂歌
我早年的朋友,满怀感激我回归你
有时在日暮黄昏,当丁香花丛
当渐渐入眠的花园
只有流泉潺潺沉吟。
没人识得你,哦朋友,晚近的时代
早已远离希腊沉静的魔法,
没有祈祷和神灵
民众在尘土中清醒地漫游。
但隐秘的盟友,那些深情的沉醉者,
神曾经撞击他们渴望的灵魂,
为它们至今飘荡着
你那神圣的竖琴的歌声。
我们怀着渴慕,白昼使我们疲惫,
转向你的颂歌仙境般的夜晚,
歌声那飘拂的羽翼
以金色的梦荫蔽我们。
啊,愈加炽烈地燃起,当歌声令我们销魂,
愈加痛苦地燃起我们永恒的乡愁,
向着希腊人的神庙
向着远古那极乐的国度。
……
前言/序言
德文版编后记
赫尔曼·黑塞的一个笔记本保存至今,那是他在博登湖畔做自由作家的最初几年所使用的,里面记录了他对形形色色的题材的观察、想法和思考。其中也有刚好三十岁的作家给自己草拟的一个“文学家墓志铭”:“这里安息着抒情诗人H.。他作为诗人虽未获得承认,可是作为消遣作家却被估价过高。”在1909年致朋友格赫普(《简单主义》的编辑)的一封信中他又写道:“令我高兴的是您喜欢我的诗歌。它们也是我最喜欢的,虽然愚蠢的读者更抬举我的小说,但是一首好诗比三部小说更讨我喜欢。”
这些表述颇为独特,很早就表明了黑塞自己的写作动力与读者的期待之间的落差,读者偏爱叙事文学之平淡和叙述的广度,而非诗歌之浓厚与抒情诗浓缩的表述,或许也因为在散文中主观的东西似乎被一个虚构故事的情节抵消了,变得客观了。可是在黑塞看来,一切写作,尤其他的抒情诗,首先是某种完全个人的和私密的东西,即“世界在单个的自我中的反映,自我对世界的回应,是一种完全被意识到的孤独化之悲诉、沉思和游戏”。
在诗歌创作的第一个突发阶段他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读者。他得首先弄懂自己,以便吸收他所经历的东西,而他并未拘束于别人的标准:“人们写抒情诗是为自己而并未想到读者”,早在1902年4月的一封信中他便写道:“但是,除非对作品的读者圈有一定的想象,而且清楚可以用什么手段去施加影响,人们才能写小说。”1918年他还在一篇有关抒情诗的文章中如此声明:“诗歌就其形成而言乃是一种宣泄、一种呼唤、一种吼叫、一种呻吟、一种姿态、体验中的灵魂的一种反应,灵魂尝试以此反应来摆脱某种激愤、某种经历,或者对此有所了解。在这个最原始和最重要的功能上,任何一首诗都是无从评价的。譬如人的夜梦,谁会去评价它们的美学价值呢?”
首先以韵律和旋律的方式梳理并表达自己的印象,这对黑塞而言乃是最近便的驾驭形式。在他看来,诗句是“灵魂的舞步”,是有疗效的“愿景和符咒”。而诗句是否同时在艺术上取得成功,因此也具有超个人的价值,则是次要的。因此,如他所言,“写拙劣的诗大概比读最优美的诗更令人愉快”。因为哪怕拙劣的诗也“使痛苦融化”,痛苦甚至还可以“通过最不通顺的扬抑格音步无比舒畅地流走”。
黑塞于世纪之交作为抒情诗人出场,1962年夏天,他的终身事业也正是以诗歌降下帷幕。在这60年中他写了大约1400首诗,其中800来首分别收入他的15本不同的诗集中,从1899年的《浪漫歌谣》到1961年的选集《阶梯》。这些诗歌绝大部分有一种共同的需求:将隐藏在日常生活的不和谐之后的范式和秩序揭示并记录下来,好以此抵抗这种趋势,即越来越新的刺激及轰动事件将其淹没和湮灭。
在黑塞的绘画尝试中,水彩画离不开技艺,同样,在他的写作上诗歌也离不开技艺,正是技艺使他有可能完全即兴地描述任何时候打动他的东西。作曲家先是有突发念头和主旋律,然后给它们配上具有交响效果的管弦乐,使之变化和展开。在黑塞看来,他的抒情诗与此相同,其题材不久之后再现于短篇和长篇小说中,他以叙事手法使这些题材变得丰富并将其插入情节演变之中。黑塞先以歌谣的形式给他的诗定下主导旋律,然后在散文中多声部地为该旋律配器。所以,个别的诗———如果不是整个诗歌系列———可以被证实为他的大多数小说的引子,诸如诗篇《卢卢》之于《窃听者》,诗篇《伊丽莎白》之于《卡门青特》和《格特鲁德》,诗歌《流浪者》之于《克努尔普》,诗歌《画家》之于《克兰索尔》,《通向内心之路》之于《西达尔塔》,《危机》系列之于《荒原狼》,《年轻的约瑟夫·克内希特的哲理诗》之于《玻璃珠游戏》。
黑塞的诗通常都是完全自然地即兴产生的,这一点人们可以特别清楚地从诗的前几行读出来。开篇大多是一些简单的感官感觉,它们点燃了诗人的表达欲望。一些观察如下:
“山坡上杜鹃花绽放,染料木瞪视着褐色的榆树……”
“花园忧伤,雨点清凉地落入花丛……”
“已有枯叶的浓厚气味,庄稼地空荡荡没有目光……”“
奇异,在雾中漫游……”
“暴雨滂沱而狂放,啜泣并浇向大地……”
眠息在这类印象和画面中的含义随即以某种方式被转换成语言,于是复述出来的不仅有可见之物,而且有旋律和隐喻:“比喻要为我照亮一切——凡是一度触动我的感觉的,也就是我始终活生生地感受到的那个无限者和整一者之一切。”因为对黑塞而言,诗歌是“将一次性之物转化成永恒物的比喻”,是通过有韵律的表达之魔术将偶然之物提炼成有价值之物。在所有这些特性上——尤其是音乐特性,因此,抒情诗这个词(Lyrik)也正是从希腊语对古琴的称谓(Leier)派生出来的——黑塞的诗与古典的定义有着准确得惊人的吻合,该定义将诗理解为“韵文的原型和最主观的种类”,理解为“对心灵事件的直接刻画,同时经历被提升为普适的和象征的东西”。(语出格罗·封·维尔帕特)
在黑塞看来,他的诗歌前几行是最重要的,无论是一时冲动的呻吟、经历,还是观察。“写完之后,在修改和审定所记下的文字时,才会有意识地按照规则继续工作”,1940年他给一个女读者写道:“在音乐家那里经常出现例如这种情况,他们有一个音乐上的突发念头,而以音符将其记录下来好像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必须借助于规则来对付难题。单靠勤奋做不出任何艺术。与此相反,这一点恰恰使业余爱好者有别于艺术家:业余爱好者大多已满足于最初的突发念头,他害怕语言上和韵律上的通读修订。相反,把自己的作品做得尽善尽美,这对真正的艺术家是一大乐事,尽管这样会要求反复更改。”
从黑塞的手稿可以看出,在写诗这件事上他最不满足并对自己最挑剔,同他的散文相反,他的诗稿上修改和删除比比皆是,甚至有许多新的文本,直到最终在幸运的情况下达到那种轻盈和旋律感,二者似乎不再是“做出来的”,而是有机地自发形成的。例如“伊丽莎白”诗篇的第二部分,在写给他的诗歌的第一位编者的信中(1901.7.30),他谈到这些诗的产生:“《像一朵白云》一诗令您满意,这让我心中欢喜。当时是夏天,我在卢塞恩湖上荡舟,我常常在一些孤独的日子甚至长达数周随兴漫游于湖上。而且我总是喜欢轻轻歌唱,时而是一些无意义的词语,时而意大利语,时而流行小调,时而押韵的瞬间幻想。于是在看见一朵夏天的美丽云彩时那首歌便从我的嘴唇滑了出来,大概没有一个词是我‘制作的'。我半是无意识地哼了两三遍,最后我才开始注意歌词,然后我在家中把歌词记下来了。我的诗歌大多是这样产生的,但没有一首像这首一样得来全不费工夫。”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内容变得复杂,这样毫无拘束的即兴礼物也越来越稀少。
以二次大战中创作的《吹笛》为例,黑塞也提了他的诗歌的另一种煞费苦心的产生形式。在1940年4月写给他最小的儿子马丁的一封信中,他对此做了描述:
《德语文学大师典藏:黑塞诗选》 一部生命的颂歌,一次灵魂的涤荡 在这浩瀚的书海中,总有一些声音,穿透时间,直抵人心。赫尔曼·黑塞,这位德语文学的巨匠,他的诗歌,正是这样一种穿越时空的低语,一种唤醒沉睡灵魂的号角。《德语文学大师典藏:黑塞诗选》,这部精心编纂的诗集,并非简单地收集了黑塞的诗歌,而是如同一个细致的向导,带领读者深入他丰富而辽阔的内心世界,去感受那些关于生命、自然、爱、孤独、成长与寻找的永恒主题。 翻开这本诗集,你将踏上一段不凡的旅程。黑塞的诗,并非华丽辞藻的堆砌,也非故作高深的说教。它们更像是从泥土中生长出的花朵,从岩石间涌出的泉水,质朴而充满生命力。他的笔触,时而如春风拂面,描绘出田园牧歌的宁静与美好;时而如秋日落叶,倾诉着对人生无常的深沉体悟。然而,无论在哪一种情感的基调下,都始终流淌着一种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求,一种对内在和谐的渴望。 诗集中,我们能看到黑塞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他笔下的树木,不再仅仅是沉默的植物,它们是历经风霜的智者,是根植大地、向天伸展的生命象征。一株古老的橡树,可能承载着千年的记忆,它的枝干盘根错节,如同人生的经历,充满了曲折与韧性。山峦的巍峨,河流的奔腾,甚至是一片飘落的叶子,在黑塞的诗中,都成了映照人类情感与命运的镜子。他通过描绘自然的四季更迭,来隐喻人生的起伏与变化,让我们在自然的宏大叙事中,找到自己渺小却又不可或缺的位置。 然而,黑塞的诗歌,绝不仅仅是自然的颂歌。他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人类的内心。他毫不畏惧地深入探讨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在《德语文学大师典藏:黑塞诗选》中,你能读到那些关于孤独的诗篇。这种孤独,并非令人绝望的孤寂,而是一种自我审视、自我对话的宝贵空间。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黑塞的诗歌提醒我们,学会与自己相处,倾听内心的声音,是走向成熟与完整的必经之路。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灵魂,在静谧中思考的个体,都能在黑塞的诗句中找到共鸣。 爱,是黑塞诗歌中另一抹不可或缺的色彩。他的爱,不局限于男女之间的情爱,更包含着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对人类普遍情感的关怀。他歌颂的爱,是纯粹的、超越功利的,是能够治愈伤痛、赋予力量的。他理解爱的脆弱与易逝,也赞美爱的坚韧与永恒。通过他的诗,我们重新审视爱的意义,理解在爱的给予与接受中,我们如何成长,如何变得更加完整。 成长,是黑塞诗歌中贯穿始终的主题。他将生命的旅程比作一场漫长的寻觅,一次不懈的探索。从懵懂的少年,到历经世事的成年,再到最终的智慧沉淀,黑塞的诗歌记录了每一个阶段的挣扎、迷惘、觉醒与超越。他鼓励我们勇敢地面对内心的阴影,去拥抱那些不完美的自己。他的诗,就像一位温厚的长者,在人生的岔路口,给予我们启示与指引。他告诉我们,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中,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德语文学大师典藏:黑塞诗选》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诗歌语言的精炼与深刻。黑塞的诗句,往往言简意赅,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善于运用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意境。他的诗,并非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追求一种质朴的美感,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每一次阅读,都仿佛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一次灵魂的洗礼。 这部诗集,不仅是一本文学作品,更是一本人生指南。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外界的纷扰所裹挟,遗忘了内心深处的呼唤。黑塞的诗,正是这样一本唤醒剂,它让我们停下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去审视内心的真实需求,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无论是面对人生的困境,还是沉浸在幸福的时刻,黑塞的诗都能给予我们恰如其分的慰藉与启发。 对于喜爱德语文学的读者而言,《德语文学大师典藏:黑塞诗选》无疑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珍品。它所呈现的,是黑塞诗歌创作的精华,是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思想与情感的凝练。通过这些诗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的小说,感受他思想的脉络,领略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对于初次接触黑塞作品的读者,这本诗选则是一个绝佳的入门。它以最直接、最纯粹的方式,将黑塞的诗意与哲思呈现在读者面前,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充满智慧与诗情的世界。你或许会在这字里行间,找到自己长久以来困惑的答案,或许会在这隽永的诗句中,发现新的生命视角。 《德语文学大师典藏:黑塞诗选》,它是一面映照心灵的镜子,也是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在每一个感到迷茫的时刻,在每一个渴望宁静的瞬间,翻开它,你总能找到属于你的那一句诗,找到那一份属于你自己的力量。它邀请你加入一场关于生命、关于存在、关于超越的深刻探讨,让你在文字的光辉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发现与自我超越。 这部诗集,是献给每一个正在经历人生、珍视生命、渴望寻找内在宁静的灵魂的礼物。它将以其不朽的诗意,持续地滋养和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黑塞的诗歌世界里,你将不再感到孤单,你将重新找回对生命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这,便是《德语文学大师典藏:黑塞诗选》所能带给你的,最深沉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