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耳

开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欧阳江河 著
图书标签:
  • 听书
  • 有声书
  • 科普
  • 健康
  • 医学
  • 耳科
  • 自我提升
  • 生活
  • 知识
  • 科普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4739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1065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字数:16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著名朦胧派诗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得主,影响中国诗坛近三十年。

◆全面收录欧阳江河诗歌近作,兼收长诗与短诗。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诗人欧阳江河的诗歌自选集。欧阳江河在中国当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写作充满了知识份子的智性与对当下社会的关照,体现了一个诗人的敏感和担当。本书由作者本人从其2000-2016年所创作诗歌中精选短诗33首和长诗12首构成,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和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

欧阳江河,1956 年生于四川省泸州市。著名诗人,诗学、音乐及文化批评家,书法家,《今天》文学社社长。在国内出版诗集《透过词语的玻璃》《谁去谁留》《事物的眼泪》《黄山谷的豹》《如此博学的饥饿》《凤凰》《大是大非》《欧阳江河长诗集》,以及文论及随笔集《站在虚构这边》。其诗作及文论被译成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意大利语等十多种语言。在德国和奥地利出版德语诗集《玻璃工厂》《快餐馆》《凤凰》,在美国纽约出版英语诗集《重影》《凤凰》,在法国巴黎出版法语诗集《傍晚穿过广场》。自1993年起,多次应邀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捷克,匈牙利,奥地利,希腊,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全球五十多所大学及文学中心讲学、朗诵。欧阳江河的写作实践深具当代特征,在同时代人中产生了广泛的、持续的影响,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重要的代表性诗人。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0年度诗人奖以及2016 年度杰出作家大奖,以及英国剑桥大学2016 年度诗歌银叶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短诗33首


一分钟,天人老矣 ………… 003

女儿初学钢琴:莫扎特弹,子期听 ………… 006

舒伯特 ………… 008

母亲,厨房 ………… 011

痒的平均律 ………… 013

梦见老虎 ………… 018

万古销愁 ………… 022

江南引 ………… 025

茶事2011 ………… 028

龙年岁首 ………… 032

苏小小 ………… 035

苏堤春晓 ………… 038

念及肥肉 ………… 042

暗想薇依 ………… 044

798 ………… 047

致鲁米 ………… 051

纸房子 ………… 054

一半之半 ………… 057

读北宋诗 ………… 060

早起,血糖偏高 ………… 062

抽烟人的书 ………… 065

北京川菜 ………… 069

八大山人画鱼 ………… 072

不去捏脚 ………… 075

大于一吨半 ………… 078

老相册 ………… 081

在雅典 ………… 083

开 耳 ………… 084

字非心象 ………… 086

十月,李庄 ………… 088

霍金花园 ………… 090

Fado ………… 092



第二部分 长诗12首


泰姬陵之泪 ………… 097

53岁生日 ………… 113

凤 凰 ………… 120

黄山谷的豹 ………… 139

老虎作为成人礼 ………… 151

问题所在 ………… 160

四环笔记 ………… 169

老男孩之歌 ………… 180

中国造英语 ………… 186

大是大非 ………… 195

看敬亭山的21种方式 ………… 204

自媒体时代的诗语碎片 ………… 213



欧阳江河创作年表 ………… 241


精彩书摘

一分钟,天人老矣

一分钟后,自行车老了。

你以为穿裤子的云骑车比步行快些吗?

你以为穿裙子的雨是一个中学教员吗?

一分钟,能念完小学就够了。

一分钟北大,念了两分钟小学。

一分钟英文课,讲了两分钟汉语。

一分钟当代史,两分钟在古代。

半封建的一分钟。半殖民的一分钟。孔仲尼

或社会主义的一分钟。

一分钟,够你念完博士吗?

一小时,一学期,一年或一百年

都在这一分钟里。

即使是劳力士金表也不能使这一分钟片刻停顿。

春的一分钟,上了发条就是秋天了。

要是思春的国学教授不戴瑞士表

戴国产表会不会神游太虚?

一分钟后,的士老了。

公交车的一分钟,半分钟堵了一千年。

北京市的一分钟,半分钟在昌平县。

美国梦的一分钟,半分钟是中国造。

全球通的一分钟,半分钟就挂断了。

这喂的一分钟,HELLO的一分钟。

宇宙

在注册过的苹果里变小了,变甜了。

咬了一口的苹果,符合

本地人对全球化的看法。就这一点点甜,

苹果西红柿在里面,印度咖哩,意大利奶酪

全在里面了。

贝克汉姆也在里面。

一分钟辣妹,甜了半分钟。

一分钟快感,慢了半分钟。

一分钟OK,卡拉了半分钟。

一分钟,歌都老了,不唱也罢。

但是从没唱过的歌怎么也老了?

叫我拿那些来不及卡拉

就已经OK的异乡人怎么办呢?

过了一分钟,火车老了。

又过了一分钟,航空班机也老了。

你以为一分钟的烤鸡翅

能使啃过的事物全都飞起吗?

一分钟,用来爱一个女人不够,

爱两个或更多的女人却足够了。

一分钟落日,多出一分钟晨曦。

一分钟今生,欠下一分钟来世。

一分钟,天人老矣。

2005.1.7于北京

女儿初学钢琴:莫扎特弹,子期听

琴的水一滴成了两滴。

琴的笛子一吹如雪,再吹顿时空心。

琴的空近乎一个实证,空的掌声四起,空的听。

词和天眼的声音在石头里歙开了。

琴的小小莲心也开在里面。

空,向外溢出,

空的锁,打开还是没声音。

但只要你在听,你就是这声音。

琴师在弹奏, 但没有琴,琴房是空的。

琴童走在琴的莲步轻移上。脚下是

静如深海的天外天。宇宙

越弹越小,

这莫扎特的小。

你也还小,三岁,不知乡关何处。

琴声添愁。

要么那琴童是莫扎特,身在春秋,

踮起脚

眺望千年后的对位法星空。

要么电视开着,听者子期递过一个训诂,一个

半音的上层建筑。琴师恍若幻影,

分出肉身给琴童的五蕴真身。

三岁的女儿未免迷惑。子期

与她身上的莫扎特互换了名字,年代,电话号码,

以及蝉蜕丹青之身。女儿与他们

互道晚安。

整个世界安静了下来。

听女儿弹琴吧。

关掉手机,电视,把椅子搬到天上,

和云中鹤一起向晚而坐。

十年后

一场音乐会敛翅降落——

莫扎特弹,钟子期听。

会不会钢琴里多出了一具箜篌?

2005.1.25于北京


前言/序言


《开耳》:聆听时代回响,洞察人心深处 在信息洪流奔涌、思潮激荡变幻的当下,总有一些声音,或隐于喧嚣,或潜于静默,却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最敏感的神经。它们是时代的低语,是历史的回响,更是个体生命中最真挚的呐喊。著名学者、《聆听时代》系列著作的作者李文博,继他广受好评的《观潮》之后,再次为读者奉献了一部引人深思的力作——《开耳》。 《开耳》并非一本传统的学术专著,它更像是一曲由千百种声音汇聚而成的交响乐,一幅由无数个体命运勾勒而成的时代浮世绘。李文博教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学养,将目光投向那些常常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角落,那些在时代变迁中发出独特声响的个体与群体。他邀请我们“打开耳朵”,去倾听那些被压抑的、被遗忘的、却又无比真实的声音。 本书的核心在于“倾听”。但这里的倾听,绝非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而是一种主动的、带有批判性和同理心的理解。李文博教授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往往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淹没,失去了辨别和深入理解的能力。《开耳》正是要引导读者走出浅尝辄止的阅读模式,学会去“听见”文字背后的深意,“听见”沉默中的呐喊,“听见”个体生命中那些细微却又震撼人心的故事。 本书内容广阔,涵盖了社会、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维度,但其一以贯之的主题,是对个体在宏大时代叙事中的位置和声音的关注。李文博教授并没有选择宏大叙事的切入点,而是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案例入手,将复杂的时代命题层层剥开,展现给读者。 例如,在关于“失语者”的章节中,他深入到一些偏远地区的乡村,通过对一些年迈农民的口述历史的梳理,展现了他们在时代变迁中,传统生活方式的消逝,以及由此带来的身份认同的迷失。这些老人,他们可能一生都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他们的双手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历史的痕迹,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似乎变得一文不值。他们的声音,在喧嚣的现代都市中几乎难以听见,但李文博教授通过细致的田野调查和耐心访谈,让这些“失语者”的声音得以重现,唤醒了我们对被遗忘的群体的关注。他没有简单地将他们定位为时代的牺牲品,而是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尊严和韧性,以及他们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 在另一章节中,李文博教授将目光投向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他探讨了“内卷”、“躺平”等社会现象背后,年轻人内心的焦虑、迷茫以及对未来选择的挣扎。他并没有简单地评判这些现象,而是深入到年轻人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感受之中。他采访了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年轻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梦想、挫折、困惑和希望。他着力展现的,是年轻人面对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时,所展现出的复杂的情感和多样的应对方式。他鼓励读者去倾听年轻一代的心声,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压力,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否定。他强调,理解年轻人的“声音”,是关乎未来方向的关键。 《开耳》还对一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个体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描绘。他选取了一些在历史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普通人,比如在战争年代的士兵、在社会变革中的知识分子、在经济转型中的下岗工人等。他试图还原这些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真实感受,他们当时的决策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他们的选择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他不是简单地进行历史评述,而是通过“倾听”他们的故事,去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去感受个体命运的无常与伟大。他让我们明白,宏大的历史,是由无数个微小的个体生命串联而成的,每一个个体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声音,即使这些声音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如此微弱。 本书的独特之处还在于,李文博教授并非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对“倾听”这一行为本身的探讨。他认为,“开耳”不仅仅是对外部声音的接收,更是一种内在的觉醒。当我们在倾听他人时,我们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框架,挑战固有的偏见,拓展理解的边界。他鼓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与书中的声音进行对话,与自己的内心产生共鸣,从而实现自我超越。 《开耳》的语言风格朴实而富有力量,夹叙夹议,张弛有度。李文博教授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笔触,将枯燥的理论转化为触动人心的故事。他并不回避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人文关怀的温度,以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他相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认真倾听,每一个声音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颇具匠心。每一章节都围绕一个具体的“声音”展开,或是一个群体,或是一个时代特有的现象,或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片段。但所有的章节又如同河流的支流,最终汇入“倾听时代,洞察人心”的主流。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的顺序,但贯穿始终的是一种对生命、对时代、对真知的深刻探索。 《开耳》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倡导。它倡导我们放下固有的成见,敞开心扉,去倾听那些来自不同角落、不同背景的声音。它倡导我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寻找到内心的宁静,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人,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世界。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往往隐藏在那些不被注意的角落,隐藏在那些最平凡的生命之中。 阅读《开耳》,你会发现,你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与无数鲜活的生命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你会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你会触碰到人性的温度,你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它将帮助你“开耳”,去聆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回响,去洞察人心最深处的渴望与挣扎。这是一次关于倾听的修行,一次关于理解的升华,一次关于生命意义的探索。 李文博教授用《开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一个方法,一种态度。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让我们放慢脚步,打开我们的耳朵,去倾听,去理解,去感受,去与这个世界建立更深的连接。因为,只有当我们真正学会倾听,我们才能更清晰地看见,更深刻地理解,更从容地前行。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开耳》这本书刚拿到手时,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同类型的书籍实在太多了。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它深深吸引住了。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用最朴素的语言,触动最深刻的情感。我喜欢它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风格,不疾不徐,却总能在不经意间抓住读者的心。书中的很多情节,都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往的影子。它没有试图去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悟。我从中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美好,看到了生活中的无奈与希望。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开始更加注重内心的声音。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它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理解他人。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它教会我如何去“开耳”,去倾听,去感受。

评分

一本好书,就像一个久违的老友,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最近翻开《开耳》,我仿佛就遇见了这样的老友。书中的文字,像是涓涓细流,缓缓地浸润着我的思绪,没有刻意的煽情,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技巧,只是那样自然而然地流淌,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瞬间,在作者的笔下,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个情节时,停下笔来,陷入沉思,脑海中回放着自己的经历,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与书中人物有着如此相似的情感体验,亦或是在某个转折点上,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这种共鸣,是阅读最大的乐趣之一,也是《开耳》带给我的惊喜。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喜怒哀乐,也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喜欢作者那种细腻的观察力,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微妙的情感变化,并将之描绘得栩栩如生。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未说出口的话,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意义非凡。这让我不禁感叹,原来生活如此丰富,只要我们愿意去“开耳”,去倾听,去感受,就能发现无数隐藏的美好。

评分

初读《开耳》,我本以为会是一篇关于某种特定技艺的科普读物,然而,事实却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作者以一种极其舒缓且富有哲思的笔触,娓娓道来,将看似寻常的事物,赋予了新的生命。书中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更多的是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巧妙提炼。我尤其欣赏作者对“聆听”这一概念的独特解读。它不仅仅是声音的接收,更是一种内心的开放,一种与世界深度连接的方式。每一次阅读,都像是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卸下平日里的浮躁与喧嚣,回归内心的宁静。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开耳”了,是否真正倾听了身边人的心声,是否听懂了自己内心的呼唤。书中的许多段落,都让我忍不住反复咀嚼,每次都能品出新的滋味。那种感觉,就像品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醇厚,越品越有味道。它没有强烈的冲击力,却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让你更加珍惜当下,更加关注那些被忽略的细微之处。

评分

《开耳》这本书,就像是一杯淡淡的清茶,初入口时或许平淡无奇,但细品之下,却能感受到其回甘悠长,余味无穷。作者的文字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每一个字句都仿佛经过精心打磨,散发着淡淡的智慧光芒。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叙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是将生活中那些细微之处描绘得淋漓尽致,却能在不知不觉中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它不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你自己去体会,去感悟。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听见”,也并没有真正“看见”,我们只是被表象所迷惑,被惯性所束缚。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的盲区,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开始倾听那些被忽略的声音。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开耳”,是一种内心的觉醒,一种对生命深沉的理解。

评分

《开耳》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沉浸式阅读体验。仿佛一下子跌入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温情的世界,与书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遣词造句精准而富有感染力,但更难得的是,它没有丝毫的卖弄,而是如春风拂面般,自然而然地渗透进读者的内心。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叙事方式,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戏剧性的转折,却能在一波三折的娓娓道来中,勾勒出深刻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纠葛。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作者提出的问题,虽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却引导着我去思考,去探索。我发现,自己平日里的一些困惑,在书中似乎找到了某种冥冥之中的启示。这本书不只是提供故事,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一种理解人生的角度。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开耳”,是一种深刻的共情能力,一种对生命万物的敬畏之心。

评分

纸张不太好,价格偏高了

评分

好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好的商品好的服务

评分

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

看着不错,准备看,真学习

评分

好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纸张不太好,价格偏高了

评分

好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作者的语言很有一些诗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