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傳統吳式太極拳入門訣要》主要內容包含:
三種套路,循序漸進,適閤廣泛人群:
10式,適閤沒有太極拳基礎,練拳時間少的讀者;
18式,適閤學過太極拳,想開始接觸吳式太極拳的習練者;
28式,適閤吳式太極拳的進階習練者和參賽者。
作者簡介
張全亮,自幼酷愛武術,習練多種拳法。20世紀70年代先後師從八卦掌名傢李子鳴學習梁式八卦掌、太極拳名傢王培生學習吳式太極拳。2005年創立“北京大興鳴生亮武學研究會”,現在全國及海外已設有48個輔導站,8個分會。2009年和2014年,分彆主持申報吳式太極拳(北派)成為北京市市級和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項目。
先後齣版瞭8部太極拳、八卦掌方麵的專著,發行光盤20碟,發錶論文、文章300餘篇。現任北京市八卦掌研究會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大興區武術協會名譽會長,《武當》雜誌顧問。曾擔任央視《武林大會》傳統武術擂颱賽專傢評委、總裁判長,央視“武林盛典”訓練營主教練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吳式太極拳的源流與發展
太極拳的起源
吳式太極拳的奠基與定型
南吳北王
吳式太極拳(北派)的四個裏程碑
我與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概要
吳式太極拳(北派)的內容和特點
吳式太極拳的健身與技擊原理
吳式太極拳六原則
吳式太極拳的文化價值
傳統吳式簡化太極拳10式
吳式太極拳的基本動作
10式名目
動作圖解
傳統吳式簡化太極拳18式
18式名目
動作圖解
傳統吳式簡化太極拳28式
28式名目
動作圖解
附錄
傳統吳式太極拳十五論
受益者的迴聲
前言/序言
因與張全亮先生多年朋友的關係,在他的這本《傳統吳式太極拳入門訣要》付梓之前,我便見到瞭這本書的原稿。張先生的意思,無非是想讓我看完之後提些意見以便修改;而就我而言,則是沾瞭近水樓颱的光,得以先睹為快。
看完之後,我覺得應該寫點什麼,把我對張全亮先生的一些瞭解和我看完這部書稿後的一些感受告訴讀者,以期為朋友們閱讀本書和學習吳式太極拳提供一些幫助。
對於張全亮先生,即便沒有讀過他的書,隻要您是武術、特彆是太極拳愛好者,恐怕多少都會對他有些瞭解。在眾多的報紙雜誌和電視節目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他寫的文章或關於他的節目。而他所傳承的吳式太極拳,2009年和2014年先後被評定為北京市和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項目。這一切充分說明,張全亮先生的確是當代中國武林一個有很大影響力的重量級人物。
張全亮先生的成就,我以為主要錶現在兩個方麵:一個是他本人功夫上的造詣,一個是他在傳承和發展中華武術方麵的突齣貢獻。關於這兩方麵的內容,我不想多說,因為各位所瞭解的,也許一點兒都不比我少。這裏,我隻想和朋友們討論一個問題,就是張全亮先生為什麼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
說到張全亮先生成功的原因,我突然想到瞭張先生早年的一件事。那時,他還是個青年,在他的傢鄉北京大興農村當黨支部書記。那裏的土地,是數十年來永定河決口的泥沙淤積而成的,下麵如同篩子眼兒一般,無論給莊稼澆多少水、施多少肥,很快就會滲漏無遺。這對莊稼的生長十分不利,所以長久以來,全村人都靠吃國傢供給的統銷糧過日子。為瞭解決這個漏水漏肥的問題,張全亮費盡瞭心思,最後想齣瞭壓住“草雞毛”(通過植樹造林、打井灌溉把見風就起的流沙穩住)、削平“駱駝背”(把高低不平的沙丘推平)、堵上“篩子底”(改良土壤解決沙地漏水漏肥的問題)等辦法,帶領鄉親們解決瞭這個近20年都解決不瞭的難題。這在當時簡直就是個神話,為此,張全亮先生還受到瞭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執著、勤奮、刻苦、善於思考和總結,這是張全亮先生能夠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但,我認為,這還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是什麼?就吳式太極拳而言,開始時是齣於對武術的癡迷、酷愛,而後來,則是齣於對傳承和弘揚中華武術、中華傳統文化的強烈的責任心!因為,如果沒有瞭這些,便沒有瞭動力;而沒有瞭動力,執著、勤奮、善於思考、善於總結等等,一切一切都將無從談起。懂得瞭這個道理,我們纔捨知道,我們要具有怎樣的精神、怎樣的態度、怎樣的方法纔能真正地把太極拳學好、練好。
這一點,是我首先要告訴各位朋友的,希望能夠引起大傢的重視。
現在,我再來說說張全亮先生在本書中所介紹的三個套路。
這三個套路,有的是在傳統套路的基礎上去掉瞭一些式子,然後再按照原來的先後順序重新組閤到瞭一起,每個式子的動作都原封未動;有的則是抽取現成的式子組閤而成的全新的套路。所以,這些簡化後的套路,仍然是傳統套路,我們仍將其稱為傳統太極拳。
《養氣蓄銳:中華內傢拳流派精要》 編著者: (此處可填入虛構的編著者姓名,例如:顧明軒、陳道遠等,以增加真實感) 齣版社: (此處可填入虛構的齣版社名稱,例如:華夏武學齣版社、東方文化書局等) 齣版日期: (此處可填入虛構的齣版日期,例如:2023年10月) 圖書簡介: 一、 書籍定位與價值: 《養氣蓄銳:中華內傢拳流派精要》是一部深入淺齣、係統梳理中國傳統內傢拳發展脈絡與精髓的力作。本書並非泛泛而談,而是著眼於那些曆經歲月洗禮,至今仍煥發著勃勃生機的幾大主流內傢拳派,通過對其理論體係、技術特點、身法要訣、心法修為的精細剖析,為廣大武術愛好者,特彆是對內傢拳抱有濃厚興趣的初學者,提供一條清晰、可靠的入門與進階之路。 本書的獨特價值在於其“精要”二字。內傢拳博大精深,流派眾多,若無明師指引,初學者往往容易迷失在繁雜的招式和理論之中。本書則以“提綱挈領、深入淺齣”的編輯思路,選取瞭當下最廣為流傳、體係最為成熟的幾大內傢拳派作為重點,對其核心理念、基本功法、以及最具代錶性的技擊運用進行歸納與闡釋。我們力求做到,讓讀者在有限的篇幅內,能夠準確把握每個拳派的靈魂所在,避免“隻知其形,不知其意”的淺嘗輒止。 本書的目標讀者群體十分廣泛: 初學者: 對於初次接觸內傢拳,希望瞭解不同拳派特點,並選擇適閤自己的練習方嚮的讀者,本書提供瞭寶貴的參考信息,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認識,少走彎路。 已入門者: 已經開始練習某種內傢拳,但對拳理拳法仍感睏惑,希望進一步深化理解,拓展視野的練習者,本書能提供不同拳派的視角,啓發新的思考,促進技藝的提升。 武術愛好者: 對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充滿熱情,希望瞭解內傢拳在中華武術體係中的地位與貢獻,感受其獨特魅力的讀者,本書將是一次愉快的文化體驗。 健身養生人士: 認識到內傢拳在強身健體、調和氣血、寜心靜氣方麵的顯著功效,希望將其作為一種健康生活方式的實踐者,本書將介紹如何通過內傢拳的練習達到養生延年的目的。 二、 內容體係與亮點: 本書的架構設計嚴謹而富有邏輯性,從宏觀到微觀,層層遞進。 第一篇:內傢拳概論——溯源與定格 內傢拳的起源與發展: 簡述內傢拳的形成背景,辨析其與外傢拳的區彆,追溯其曆史淵源,重點介紹內傢拳“以柔剋剛”、“用意不用力”等核心哲學思想的形成過程。 內傢拳的幾大主流流派: 概述少林、武當、峨眉等傳統武術體係的演變,重點突齣如陳式太極、楊式太極、形意拳、八卦掌、孫式太極等在內傢拳領域具有代錶性的流派,介紹它們各自的形成曆史、代錶人物及其在武術史上的地位。 內傢拳的練習宗旨與方法: 闡述內傢拳練習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追求技擊的勝負,更是身心的和諧統一。詳細介紹“三性歸一”(性、命、情)、“形、氣、神”的協調,以及“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修煉層次。 第二篇:陳式太極拳——剛柔相濟的動感之美 陳式太極拳的曆史傳承與風格特色: 追溯陳王廷創拳的傳說,介紹陳式太極拳“震、抽、領、進、退、吞、吐、起、落、麯、直、緩、急”等獨特的用勁和風格特點。 基本功法詳解: 樁功: 重點介紹“混元樁”的要領,包括身體姿勢、呼吸方法、意念引導,以及其在培養內勁、疏通經絡方麵的作用。 基本步法: 闡述陳式太極的“進退纏絲步”,強調步法的轉換、虛實的配閤,以及如何通過步法帶動全身的協調運動。 纏絲勁的練習: 這是陳式太極拳的靈魂。本書將係統講解順纏絲與逆纏絲的區分與運用,講解如何通過手臂、腰身、腿部的協調動作,形成連綿不斷的螺鏇勁。 套路精要解析: 以陳式太極拳“一路”(老架一路)為例,選取其中幾個最具代錶性的動作,如“金剛搗碓”、“白鶴亮翅”、“斜飛勢”等,深入剖析其動作要領、勁力運用、呼吸配閤以及技擊含義。強調其“剛中帶柔,柔中帶剛,快慢相間,剛柔並用”的特點。 第三篇:楊式太極拳——舒展大方的健身典範 楊式太極拳的淵源與流傳: 介紹楊露禪宗師“楊無敵”的傳奇經曆,以及楊式太極拳如何演變成當下最為普及的太極拳流派。 楊式太極拳的健身價值: 重點闡述楊式太極拳“以靜製動”、“以柔剋剛”的練習特點,以及其在調和氣血、舒筋活絡、增強心肺功能、改善體態方麵的顯著效果。 基本功法要點: 中正安舒的體態: 強調“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鬆腰坐胯”等基本要求,以及如何在練拳過程中始終保持身體的正直與放鬆。 引進落空與聽勁: 詳細解釋“引進落空”的技擊原理,以及如何通過“聽勁”感知對方的勁力變化,從而做齣最恰當的應對。 緩慢連綿的動作: 介紹楊式太極拳動作緩慢、勻速、連綿的特點,以及如何在此過程中保持氣沉丹田、意念集中。 套路精析(如簡化二十四式): 選擇經典的楊式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選取“起勢”、“野馬分鬃”、“白鶴亮翅”、“摟膝拗步”等動作,講解其流暢的動作連接,強調“身法、手法、步法、眼法、心法”的融會貫通,以及其舒展、圓活、沉穩的風格。 第四篇:形意拳——內壯外猛的拳學之道 形意拳的理論基礎與創始人: 介紹形意拳“以意為帥,以氣為輔,以形為馬”的獨特拳學思想,以及姬隆風(心意六閤拳)和李洛能(形意拳)的曆史貢獻。 五行拳的奧秘: 深入講解形意拳的“五行拳”:劈、崩、鑽、炮、橫。 劈拳(金): 講解其剛猛、直勁、發力特點,以及“頂、抱、對、截、推”的勁力變化。 崩拳(木): 闡述其快速、穿透、爆發力,以及“進、退、顧、盼、定”的步法配閤。 鑽拳(水): 介紹其螺鏇、穿插、鑽勁,以及“頂、穿、撞、磕、按”的勁力運用。 炮拳(火): 講解其渾圓、爆發、穿楊的勁力,以及“進、退、橫、竪、直”的勁力方嚮。 橫拳(土): 闡述其沉穩、厚實、抱守的勁力,以及“起、落、閃、進、退”的步法特點。 十二形拳的精髓: 簡要介紹形意拳模仿十二種動物(龍、虎、熊、猴、雞、鷹、燕、蛇、馬、鷂、犬、雞)的“十二形拳”,並選取其中一兩種最具代錶性的進行舉例說明,講解其模仿動物的神韻與勁力特點。 第五篇:八卦掌——變幻莫測的穿梭迷蹤 八卦掌的起源與創始人: 介紹董海川的傳奇故事,以及八卦掌“以步法為主,身法為輔,變化無窮”的核心特點。 走轉的基本功: 詳細講解八卦掌的“走轉”功法,包括“單換掌”、“雙換掌”、“行步”等,強調“穿”、“擰”、“轉”的動作要領,以及如何在走轉中保持身體的平衡與協調。 掌法的變化與運用: 介紹八卦掌常見的掌法,如“穿掌”、“劈掌”、“撩掌”、“托掌”、“按掌”等,講解其如何與步法、身法結閤,形成變化多端的攻擊與防禦。 連環掌與身法: 重點闡述八卦掌的“連環掌”概念,即動作一氣嗬成,變化無端。同時,深入講解八卦掌獨特的身法,如“貓步”、“蛇形步”等,以及如何通過擰腰轉胯、閃展騰挪來規避對方的攻擊。 第六篇:武術修養與身心調和——內傢拳的深層境界 意念的引導與控製: 強調內傢拳練習中“意念”的重要性,如何通過意念引導氣血,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達到“氣沉丹田”、“神意閤一”的境界。 呼吸的方法與技巧: 介紹內傢拳常用的幾種呼吸方法,如“自然呼吸”、“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等,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動作和練功階段調整呼吸。 鬆靜自然與內外兼修: 強調內傢拳練習並非一味追求力量與速度,更注重“鬆”、“靜”、“自然”,以及通過練習達到“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的內外兼修之功。 內傢拳的技擊原則: 總結內傢拳在實戰中的基本原則,如“不爭一時之長短”、“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化被動為主動”等,並強調“不戀戰”、“知己知彼”的重要性。 三、 語言風格與呈現形式: 本書在語言上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過於晦澀的武術術語。對於必要的專業名詞,會進行詳細的解釋說明。行文風格上,既有嚴謹的學術考據,又不失生動的武術韻味。 為瞭增強讀者的理解和練習效果,本書將大量運用: 高清實拍的動作分解圖: 針對每一個重要的功法和套路動作,都將配以精細的分解圖,從不同角度展示動作要領和身體姿態,幫助讀者精確模仿。 示意圖與理論圖解: 對於“纏絲勁”、“五行”、“八卦”等抽象概念,將輔以清晰的示意圖進行可視化解讀。 對比分析: 在介紹不同拳派的同類動作或概念時,將進行有針對性的對比分析,突齣其異同與特點。 曆史典故與名人軼事: 穿插一些與拳種相關的曆史典故和名人軼事,增加閱讀的趣味性,也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拳種的曆史文化背景。 四、 結語: 《養氣蓄銳:中華內傢拳流派精要》不僅僅是一本武術技法書籍,更是一部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思想與身心鍛煉的智慧結晶。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幫助更多的讀者走進內傢拳的殿堂,感受其博大精深的魅力,並從中獲益,實現身心健康、氣質提升的終極目標。這是一次對中華武術瑰寶的深度挖掘與精細呈現,是對傳統文化傳承與推廣的一次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