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是思想一次孤独的长途旅行,不写提纲的旅者,容易迷失方向。写提纲有助于你更优质、更高产地开始并顺利完成你的小说创作。
本书破除你对提纲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逐点指出写提纲的趣味、好处和技巧,让你的小说框架、层次和节奏都能得到方向性的保障。作者手把手地传授小说提纲写作的布局和技巧,从人物、背景、结构、冲突到主题,每章以一个具体的话题开始,建立起清晰的方法描述和任务目标,同时辅以大量创作案例;每章以对一位作家的采访结束,分享他们创作小说提纲的秘诀。此外,作者还引入了高效写作软件、连点成画、九型人格等工具,每一条建议都极具操作性,经得起创作实践的检验。
凯蒂·维兰德(K.M.Weiland),女,美国畅销书作家。曾获独立出版社图书奖(IPPY)和国家独立优秀奖(NIEA),美国畅销书《小说的轮廓》和《小说的结构》作者。
凯蒂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喜欢和小说人物聊天,以巧克力松露和浓缩咖啡度日。闲暇时候,会在她自己的博客(helpingwritersbecomeauthors.com)上指导有志于创作的作家。现定居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
致 谢 1
序 3
第一章 我们应该写提纲吗 ? 7
第二章 写提纲之前 29
第三章 雕琢好小说的前提 49
第四章 小说示意图(Ⅰ):连点成画 69
第五章 小说示意图(Ⅱ):小说的核心元素 89
第六章 人物速写(Ⅰ):探索幕后故事 121
第七章 人物速写(Ⅱ):人物采访 143
第八章 发现小说背景 161
第九章 扩展版提纲:创作一部小说 177
第十章 精简版提纲:画好你的路线图 209
第十一章 结语:用好你的提纲 227
关 键 词 231
出版后记 237
对提纲的错误认知
很多作家认为提纲不适合他们,其原因是他们对提纲的认识浮于表面。做决定前,请先看看几项关于提纲的常见错误认知。
错误认知1:写提纲有严格的格式要求
很多人抵触提纲,是因为高中时代的提纲依旧如梦魇般困扰着他们。我们都十分了解高中时代的提纲:罗马数字、首行缩进以及苛刻的语法要求。这样的提纲,看一眼就足以抹杀我们的创造力:
I.银河帝国试图击溃反抗联盟。
1.大宇宙飞船紧跟着小宇宙飞船。
a.大宇宙飞船追上了小宇宙飞船。
i)坏家伙登上了小宇宙飞船;他呼吸急促。
故事本身很有意思吧?但面对这样的提纲,故事再有趣也无济于事,你多半会沮丧地放下笔,因为你无法从中获得灵感。我们在学校学到的死板提纲足以帮我们列出小说的大致框架,但这过程并不有趣。等写到“Ⅱ. 农场的小男孩启程去拯救美丽的公主”时,你可能早已哈欠连连,拿出手机刷推特了。
幸运的是,并非所有的提纲都是倒置的楼梯。下一章,我们会具体讨论不同提纲的写法,现在你只需记住,写提纲时,你并不需要扣上衬衫的第一粒扣子。正襟危坐只会帮倒忙。提纲为我们提供的是机遇,我们应用它来摆脱顾虑、挣脱束缚和寻找灵思。
错误认知2:提纲束缚了我们的创造力
有的作家认为一旦写提纲,自己就被固定的方案框死了,没有特殊情况决不能偏离方案。他们的顾虑是:提纲一旦写成,小说就被锁进了不可更改的框架里;写初稿时,就算有更好的想法也决不能调整。
小时候,我热衷于“连点成画”的游戏。艺术家会用圆点替代原稿上的线条,每个点都对应一个数字。如果按顺序连接它们,我就能神奇地得到一只猫、一只海豚或一个谷仓。这过程很有趣,但它并没有什么创造力可言。我一旦忽视了这些数字的顺序,就什么也得不到。换句话讲,如果不按事先定好的规则行动,我铁定会迷失方向。
幸运的是,小说提纲并非如此。正如《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中的海盗准则一样,提纲更多的是一种指南。好的提纲应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而非成为我们的绊脚石;作家是提纲的缔造者而非奴隶。如果你在写第十七章时有了更好的想法,千万不要错过你的缪斯,你应抓住机遇,让她展开双翼,带你飞向未知的动人海岸。就算这些海岸原本不存在于提纲之中,又有什么关系呢?
提纲应激发无边的想象力、大胆的实验精神以及闪耀的灵思。倘若你没有类似的感受,那你很可能尚未抓住提纲的精髓。
错误认知3:提纲夺取了探索的乐趣
如果写了提纲的话,写初稿时探索的乐趣就荡然无存了—一些作家出于这样的认知反对提纲。不可否认,提纲为作家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需要作家为此付出一定代价。写初稿时那种百分之百的新奇感,写提纲后很难保留。但我们也没必要危言耸听。你探索的乐趣并不会被夺去。你所做的,不过是把探索的工作提前到了提纲阶段。乐趣依然存在,只不过是调整了一下位置。惊险小说作家雷蒙德·本森(Raymond Benson)曾获爱伦坡奖提名,他解释道:“写提纲时我就把情节中的硬骨头啃完了,说我写提纲时是在创作小说也不为过。”详细的提纲堪比初稿。区别在于,写提纲可能只需要花费后者四分之一的时间。提纲同初稿一样,是一片实验田,是一张白板。我们在白板上擦擦写写,推敲我们的思路,思考如何在纸张上呈现小说。
提纲从未窃取创造的乐趣,相反,它为作家挖掘小说创造了更多机会。作家可以在写提纲时体验创造的乐趣,找到小说的灵魂,排除不可行的方案并填补情节的漏洞。他本质上是在搭建小说的骨架。写初稿时,他不是在机械重复提纲的工作,而是在深层次挖掘小说的内涵,为小说赋予血肉;新增的内容将成为小说的皮肤、头发、肌肉、软组织以及内在的器官。用提纲去推敲情节的细节,可以为作家提供更多的自由去细致地思考小说的人物、环境及主题。杰夫·梵德米尔(Jeff VanderMeer)是位多产的奇幻小说作家,他说:“写一个章节前,我就知道其大致情节。从情节上讲,探索的意味会淡一些,但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事情发生的原因及形式,可以更多地关注场景及场景间的动态关系。有了提纲,我得以从宏观上把握小说,这让我感到平静。此外,写初稿时,依然有许多细节和场景需要推敲和补充,这过程依旧有趣,令人期待。”
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左右脑并不均衡,人们总是偏向于使用左脑或右脑。左脑以分析和逻辑思维见长,可以帮助我们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并对人物及其动机做出理性推测;右脑天马行空,是灵感的源泉。左脑运转基于事实,右脑运转基于图形与感受。左右脑并无高下之别。但是,身为作家,我们有必要了解自己的使用偏好,从而更好地开发利用另一侧大脑,不至于让它荒废。
提纲可以妥善分配小说职责,从而帮助我们在创作时兼顾左右脑。加上提纲,小说的创作过程可分为四步:构思、写提纲、创作、修改。
●构思主要是一项右脑活动。我们无法具体解释灵感的最初来源。它常常源自潜意识、影像或感受。这最初的灵感会驱使我们去了解它。我自己的构思时间可能会长达数年。我让小说在我的脑海中酝酿,并不断寻找新的灵感。等想法足够成熟时,我会把它托付给左脑。
●写提纲时,左脑首次登场。这段时间,我依次列出我的感性想法,并用左脑去分析它们以确保它们讲得通。我寻找情节上的漏洞,查漏补缺。写提纲也需要右脑的协助,但它主要是左脑的逻辑工作。我会向自己提问:人物的动机是否经得起推敲?事件与其结果的逻辑关系是否讲得通?小说框架是否完整?写提纲时,我完成多数单调的左脑工作,这样,之后我就可以放飞自己的创造力,在创作时自由驰骋了。
●创作小说时,右脑会高速运转。当下流行观点认为,提纲相当于预先定好的小说方案,有了提纲,之后的创意就会被拒之门外。事实恰好相反,有了提纲,我才能把握小说的大体走向,用左脑去检验它的合理性。唯有如此,创作时,我才能安心地用右脑去探索小说细节。
●修改意味着左脑理性思维的又一次回归。创作时,右脑天马行空,自由书写缤纷创意;修改时,左脑则要做好善后工作,修剪多余的枝叶,理清小说的思路,以使小说层次清晰、因果关系明了。
错误认知4:写提纲占用了太多时间
珀莉反对提纲,原因之一就是写提纲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这是事实。我自己写提纲,从开始到结束,常常要花三个月的时间。可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想要将冗长的初稿修改成一部情节连贯、销路良好的小说,只会花更多的时间。因此,写提纲总比写完初稿后返工好。
我在前面谈了《梦境者》的创作经历。我当时是直接动笔写初稿的。我写了八个月,但只写了五十页,相当于一个月写六页出头,一周写一页半,一天写三分之一页不到。这个过程既可悲又痛苦。后来,我通过提纲优化了思路,为了让先前的五十页与之后的思路保持一致,我又花了三个月来修改它们。这可恨的五十页耗费了我近一年的时间。如果我一开始就写提纲的话,或许几个月就足够了。写好提纲,耐心必不可少。为了理清思路,我们有必要适当推迟创作。这准备会帮我们省去许多麻烦。一名登山者绝不会毫无准备地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他攀登前会做好充足准备:设计路线、招募团队、准备并确保装备无误、强化体能等。匆忙动笔写一部十万字小说的作家,就如同冒失的登山者一样,最后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准备需要时间和精力,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切都是值得的。
写提纲的好处
我们花时间写提纲有什么回报呢?提纲至少有以下好处。
确保小说的平衡和连续性
提纲可以帮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小说,我们只需看一眼,就可以判断出激发事件是否出现过晚、中部情节是否拖沓、高潮部分是否能引起读者共鸣。既然我们可以在提纲阶段轻易解决这些问题,又何必等到初稿后再大费周章呢?
避免走进死胡同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兴致勃勃写了一个场景,但写了五千字后,发现自己走进了死胡同。你可能要用宝贵的时间原路返回以找出绕过死胡同的小道;有时候,你甚至要砍掉整个场景,从头来过。有了提纲就不同了,你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新插曲或情节做预判。你大可以绕过死胡同,从而避免在创作时遇到尴尬、恼人的情节漏洞。
预先铺设线索
在不清楚小说走向的情况下,作家很难预先铺设线索。不写提纲的人,在情节中安插突转时,只能硬着头皮翻阅之前的章节来铺设线索。这苦差完全没有必要,况且,要想将新线索自然融入之前的场景绝非易事。有了提纲,我们就可以知晓小说的走向,自然地铺设线索。
提升节奏感
同铺设线索类似,对小说的宏观把握常常是提升小说节奏感的前提。如果作家自己都不知道主人公的背部将遭到射击,他又如何调整节奏、引入惊险事件呢?相反,有了提纲,小说哪里进展过快、哪里拖沓无趣就一目了然了。
更好的视角选择
作品中含有多个视角时,采取何种视角描写场景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我们以某个人物的视角展开场景,之后却意识到另一个人物的视角可能会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最后,我们只得改写整个场景。提纲可以让我们对情节和人物有更好的把控,从而做出更合理的选择。视角分配与视角选择同样重要,提纲可以帮助我们平衡各个视角的比重,从而确保每个人物都能得到相应的上麦机会。
保持人物的连贯性
不写提纲,我们对人物的认知常常同读者别无二致。随着小说情节的深入,我们对人物的认识与理解也逐渐加深,结果常导致人物前后断节。写提纲可以帮助我们在展开叙述前洞悉人物特点。如果你在提纲中加入第七章的人物速写,效果会更好。
提供动力与保障
创作小说本身,足以令人望而生畏;写出成千上万的字已然不易,将它们衔接起来,让它们放在一起讲得通、有趣味、能引起共鸣,更是难上加难。毫不夸张地讲,创作的难度足以让我们双腿战栗。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这一状态,它能确保我们创作出完整的小说。理由非常简单,小说的框架早已跃然纸上,提纲已经提供了完整的小说结构,我们接下来的工作不过是填补空白。同时,提纲中的空白又极具吸引力,它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鼓舞我们攻克难点,直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在我看来,《小说的骨架》是一本非常“实用主义”的写作指南。我一直觉得,写作这件事情,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方法和技巧。《小说的骨架》就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它不是那种读完后让你觉得“我懂了,但不知道怎么做”的书,而是真正能够指导你“这样做”的书。我喜欢它那种“目标导向”的写作理念,从一开始就清晰地告诉你,你的目标是什么,然后一步步教你如何达成。书中关于“情节线索”和“副线故事”的整合,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看似零散的元素,可以如此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而有力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好的提纲,不仅仅是一个计划,更是一个“导航系统”,能够帮助你规避写作过程中的各种“暗礁”和“险滩”。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复杂的长篇小说,也可以通过精心的设计,变得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我现在对写作这件事,不再感到畏惧,反而充满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而言,简直是一场“解剖学”的学习。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享受故事的读者,但对故事的“生产过程”却知之甚少。当我翻开《小说的骨架》,就像进入了一间解剖室,作者细致地将一个个故事的“器官”展现在我面前,然后告诉我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之前总以为,一个好故事就是靠“天才的灵感”加上“华丽的辞藻”。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灵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个清晰、稳固的“骨架”。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故事能让人拍案叫绝,而有些故事却让人感到索然无味。书中关于“节奏控制”和“悬念设置”的讲解,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我开始明白,原来故事的起伏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不是随意而为。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如何写小说,更是在教我如何“理解”小说,如何去品味故事结构中的精妙之处。我现在看很多小说,都会不自觉地去分析它的“骨架”,这让我对阅读本身也增添了新的乐趣。
评分读《小说的骨架:好提纲成就好故事》就像是拿到了一张藏宝图,在我这个一直以来都觉得写小说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一直对那些结构清晰、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佩服得五体投地,但自己动手写时,常常是思路卡壳,故事走向迷茫。这本书的出现,仿佛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原来创作的“骨架”是可以如此清晰可见,甚至可以提前规划的。它不像那些空泛的理论,而是给出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步骤,从最基础的角色设定到复杂的情节推进,再到令人回味的结局,都有详细的指导。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冲突”和“转折点”的讲解,它让我明白,不是随心所欲地写,而是要在关键节点设置障碍和变化,才能真正抓住读者的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好故事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需要精心构建的。它教会我如何去“思考”故事,而不是仅仅“感觉”故事。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灵感,让我对自己的写作计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完成它。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方法运用到我自己的创作中,相信这次,我不会再迷失在故事的海洋里了。
评分这本书的体验,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酣畅淋漓的“思维体操”。我一直是个冲动型创作者,脑子里总是有无数个故事的片段在跳跃,但总觉得它们像是散落一地的拼图,难以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而《小说的骨架》恰恰提供了一套精密的组装说明书。它不是那种告诉你“你应该写什么”的书,而是告诉你“你应该如何思考”来写。我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一步步地解构了故事的内在逻辑。特别是它在“世界构建”和“主题提炼”上的讲解,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故事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情节。读完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作品,发现很多问题根源就在于提纲的缺失或薄弱。这本书让我明白,提纲不仅仅是情节的罗列,更是情感的脉络、人物的成长轨迹、以及故事核心思想的载体。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好的提纲,是能够预测读者可能会有的疑问,并提前埋下伏笔,从而引导读者一步步走向故事的终点。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从一个“故事的消费者”变成了一个“故事的建筑师”。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能够让“门外汉”也看得懂的“创作秘籍”充满好奇,而《小说的骨架》无疑是其中佼佼者。我平时阅读小说,常常会惊叹于作者如何能够如此流畅地推进情节,让我欲罢不能。但当我尝试自己写作时,才发现其中的艰难。这本书没有晦涩的理论,也没有遥不可及的创作理念,而是非常实在地告诉读者,如何从无到有地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它就像一位耐心而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构思角色、如何设置障碍、如何安排高潮,最后如何收尾。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人物弧光”的阐述,让我明白,一个角色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他的能力,更在于他的改变和成长。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写一个好故事,需要“计算”和“设计”,而不仅仅是“灵感”。它提供的工具和方法,让我觉得即使是我这样初学者,也能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大大提升写作的成功率。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拥有了一套通用的“故事模板”,虽然每个故事的细节不同,但其内在的骨架却可以遵循相似的规律。
评分刚送来,赶紧看看。内容不错。
评分小说的骨架,好提纲成就好故事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赞一个,很棒
评分受益匪浅,值得购买!!!!!!
评分书很好,看完收获颇多,不错的
评分很细节,可以参考。对于长篇小说也有作用。
评分满意!
评分干就完了 !!!!!!!!!!!!!!!!!!!!!!!!!!!!!!
评分书不错很有用容易懂,很全面,价格合适快递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