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散文精选

2017年中国散文精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作协创研部选 编
图书标签:
  • 散文
  • 中国散文
  • 2017年散文
  • 文学
  • 现当代文学
  • 精选集
  • 文集
  • 中国文学
  • 年度佳作
  • 散文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0056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9840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此书是中国作协创研部精心选编,2017年中国散文创作优秀作品大集结,代表了2017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水平。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我国2017年散文创作的优秀代表作品,由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分“往事依稀”“说文谈史”“文坛经纬”“大地回声”“耿耿在心”5个板块,共文77篇,所选作品语言优美,内充充实,质量颇高,代表了2017年中国散文创作的实绩。作为文学创作年选,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珍贵的史料性。

作者简介

中国作协创研部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一部分,对当年度作品创作、作家挖掘起到重要的作用。选编年选套集,集结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的作品成册。是文学积累的重要分支。

目录

往事依稀
003疼痛,是中国军人留给对手的永久记忆/乔良
008彭德怀昆仑山之行/王宗仁
012满是尘土的脸/李国文
015万鞋墙/梁衡
018我的杨家岭/刘成章
022延安插队片忆(三题)/叶延滨
028海风下/何向阳
033雪峰山/何立伟
036天堂的日子/阿成
038花袭人/格致
043时移世易(二则)/尧山壁
047老街坊/李培禹
051少年行(节选)/李皓
056北京的野菜/王彬
059姑苏的吃/孟昌明(美)

说文谈史
065诗使我变成孩子/李瑛
067万物生长/赵本夫
070郑伯克段/李敬泽
082陶人:远古之神(节选)/杜卫东
087司马迁的选择(节选)/徐可
092中洲,大隐者的故乡(节选)/孤岛
096嚼苦笋的陆修静/凌翼
100枪挑紫金冠/李修文
105纸上的世界/程青
108以书之名/孙甘露
111十九号房/陈蔚文
116世界就是这样长着的/杨海蒂
119“字不轻予”和“翰不虚动”/马治权

文坛经纬
125巴金遇见金城江/张燕玲
129父亲臧克家与郎平的交谊/臧小平
135我多想让他再恨我一回
——与百岁老作家马识途先生的交往/周明
139感怀之什/王巨才
142汪曾祺,“闹不清”先生/王国平
149叶至诚:未能圆梦的作家 (节选)/吴周文
153他正在和托尔斯泰聊天
——回忆草婴/赵丽宏
156你在百花丛中
——悼念苏予/田珍颖
163“写作就是我的生命”(节选)
——送别父亲苗得雨/苗长水
168你坐着轮椅过来,我可以推着你走
——追忆作家柳萌先生/红孩
171春天忆故人/高红十
174不拘理法是吾师
——孙绍振教授对我的学术影响/蔡益怀
179一次失败的组稿/谢大光
183往事如荷/刘兆林
186学会守时/刘庆邦

大地回声
191南澳:自然之门/陈世旭
194众生皆可忆/徐刚
198运河须夜游/黄亚洲
202如果爱有轮回,我在浦市等你/彭学明
206索布日嘎之夜:我听到了谁的歌声?/鲍尔吉·原野
211从苏堤上走过/黄文山
214光泽红绿/韩小蕙
219哈尼梯田/王剑冰
222脸上的箔竹(节选)/詹谷丰
227五台山的白杨/陈奕纯
231城市的灵魂(节选)/邱华栋
236盛泽记/汗漫
241拯救朱鹮/陈歆耕
244蓝马鸡在鸣叫/辛茜
248遍地鸟鸣/简默
251剪一段黔江记忆系在心间/华静
255牛角寨瀑布群/王干

耿耿在心
261黄昏故乡桥头伫立着我的母亲(节选)/朱秀海
267粽子啊粽子/阿莹
270母亲的笔记本/杨晓升
273冬季/冯秋子
277刷新记忆的行走/李美皆
283军营记忆/周大新
286买买提的馕/毛眉
293大地无声/苗莉
296我的拥挤与谁分享(节选)/素素
301两片落叶/朱以撒
306黄草纸,水蛇腰/葛水平
310春天之约(二则)/肖克凡
313椰子树之恋(节选)/晓剑
318面朝大海,鱼群向你游来/朱蕊
322颜值这回事/裘山山
327活得明白的人/乔叶

330编后记/韩小蕙

精彩书摘

枪挑紫金冠
李修文
谁要看如此这般的戏?新编《霸王别姬》。霸王变作了白脸,虞姬的侍女跳的是现代舞,到了最后,一匹真正的红马被牵上了舞台。说是一出戏,其实是一支催化剂:经由它的激发,我先是变得手足无措,而后又生出了深深的羞耻所谓新编,所谓想象,在许多时候,它们并不是将我们送往戏里,而是在推我们出去,它们甚至是镜子,不过,只映照出两样东西,那便是:匮乏与愚蠢。
羞愧地离席,出了剧院,二月的北京尽在浓霾之中,没来由想起了甘肃,陇东庆阳,一个叫作小崆峒的地方,满眼里都是黄土,黄土上再开着一树一树的杏花,三月三,千人聚集,都来看秦腔,《罗成带箭》。我来看时,恰好是武戏,一老一少,两个武生,耍翎子,咬牙,甩梢子,摇冠翅,一枪扑面,一锏往还,端的是密风骤雨,又滴水不漏,突然,老武生一声怒喝,一枪挑落小武生头顶上的紫金冠,小武生似乎受到了惊吓,呆立当场,与老武生面面相对,身体也再无动弹。
我以为这是剧情,哪知不是,老武生一卸长髯,手提长枪,对准小的,开始了训斥;鼓锣钹之声尴尬地响了一阵,渐至沉默,在场的人都听清了训斥:他是在指责小武生上台之前喝过酒。说到暴怒之处,举枪便打将过去。这出戏是唱不下去了,只好再换一出。换过戏之后,我站在幕布之侧,正好可以看见小武生还在受罚:时代已至今天,他竟然还在自己掌自己的嘴,光我看见的,他就掌了足足三十个来回。
梨园一行,哪一个的粉墨登场不是从受罚开始的?但它们和唱念做打一样,就是规矩,就是尺度。不说练功吊嗓,单说这台前幕后,遍布着多少万万不能僭越的律法:玉带不许反上,韦陀杵休得朝天握持,鬼魂走路要手心朝前,上场要先出将后入相。讲究如此繁多,却是为何?那其实是因为,所谓梨园,所谓世界,它们不过都是一回事:因为恐惧,我们才发明了规矩和尺度,以使经验成为眼见得可以依恃的安全感。越是缺乏安全感,恐惧就越是强烈,尺度就愈加严苛。
欧阳修之《伶官传序》既成,写到后唐庄宗李存勖,“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之句既出,伶人之命就被注定,自此,两种命数便开始在伶人身上交缠:一种是着蟒袍,穿霞帔,扮作帝王和弃女,扮作良将和佞臣,过边关,结姻缘,击鼓骂曹,当锏卖马,如若是有命,就花团锦簇,传与遍天下知道,如若无命也不妨,你终是做了一辈子的梦,这梦境再作刀剑,将多少劳苦繁杂赶到了戏台之外,你和尘世之间的窗户纸,只要你不愿意,可以一直不捅破;一种却是,三天两头就被人喝了倒彩,砸了场子,不得科举,不得坐上席,甚至不得被娶进门去,在最是不堪的年代里,伶人出行,发上要束绿巾,腰上要扎绿带,不为别的,单单是为了被人认出和不齿;就算身死,也难寿终正寝,死于独守空房,死于杖责流放,死于黥字腰斩,哪一样何曾少过?
烟尘里的救兵,危难之际的观音,实际上一样都不存在,惟有回过头来,信自己,信戏,以及那些古怪到不可理喻的戒律,岂能不信这些戒律?它们因错误得以建立,又以眼泪、屈辱和侥幸而浇成,越是信它,它就越是坚硬和无情,但不管什么时候,它总能赏你一碗饭吃,到了最后,就像种田的人相信农具,就像打铁的人相信火星子,它们若不出现,你自己就先矮了三分;更何况,铁律不仅产生禁忌,更产生对禁忌的迷恋和渴望,除了演戏的人,更有那看戏的人,台上也好台下也罢,只要你去看,去听,去喜欢,你便和我一样,终生都将陷落于对禁忌的迷恋与渴望之中,我若是狐媚,你也是狐媚的一部分,如此一场,你没有赢,我没有输。
西蒙娜·薇依有云:所谓勇气,就是对恐惧的克服。要我说,那甚至是解放,我们在恐惧中陷落得越深,获救的可能就反而越大,于人如此,于戏也如此。在江西的万载县,乡村场院里,我看过一出赣剧《白蛇传》,说起来,那大概是我此生里看过用时最长、记忆也最刻骨的一出戏。
恰好是春天,油菜花遍地,在被油菜花环绕的村庄里,桃花和梨花也开了,桃花梨花最为繁盛之地,便是舞台,这不是无心插柳,而是存心将枯木与新绿、红花与白花全都纳入了戏台之内。但这只是由头,时间才是真正的主角。这出戏总共五回,每一回竟然长达一个小时,稍有拖延,就可以演到一个半小时。先说武戏:小青与法海。一场打斗,被细密地切分了,如果时长十分钟,则每两分钟之间都有转换,由怨怼转为愤懑,再转为激烈,最后竟是伤心和哭泣,可能是我想多了,但我确实在想编排这出戏的人才是看透了人世,人活一世之真相,都在戏台上:但见翎子翻飞旗杆挑枪,但见金盔跌落银靴生根,可是小青,可是法海,你们究竟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你们是谁?在上下翻腾之中可曾想过,你们究竟是打斗的主人,还是打斗的傀儡?而坏消息是:时间还早,你们仍要将这一场打斗几乎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持续下去,既认真,又厌倦。
再说白素贞和许仙。他们说着西湖,说着芍药,身体便挨近在了一起,端的是:隔墙花影动,金风玉露一相逢。就要挨在一起之时,既不急促,也未太慢,有意无意地闪躲开了,我们都嗅到了他们的呼吸,我们都已经听见了衣襟的擦撞的声音,就像一根冰凉的手指经过了滚烫的肉体,然而,他们竟然就这么错过了。端庄,天真,而又淫靡。一切开始在微小之处,且未拼死拼活,但这微小却激发出了两个阵营:他凉了,我热了;他在如火如荼,我却知道好景不长;她莲步轻移,我这厢敲的是急急锣鼓;她在香汗淋漓,我看了倒是心有余悸。到了最后,这许多的端庄、天真和淫靡只化作了山水画上的浓墨一滴,剩余处全是空白,演戏的人在走向残垣,走向断墙,看戏的人却火急火燎,奔向了空白处的千山万水。
这便是戏啊“始于离者,终于和”,到了此时,老生和花旦,凤冠和金箍棒,都不再是孤零零的了,时间先是折磨了他们,现在又让他们聚拢,再使他们翻手为云,造出幻境:红脸的是关公,白脸的是曹操,这一方戏台之内,江河并无波涛,不事耕种也有满眼春色,所谓“强烈的想象产生事实”,所谓“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真正不过如此。到了这时候,还分作你看戏我演戏?不,唯有时间是最后的判官,害怕时间,我们发明了钟表;为了与之对抗,我们发明了更多的东西:酒,药,战争,男欢女爱,当然还有戏,譬如这一出漫长的《白蛇传》,六个小时演下来,何曾为入场退场所动?我演我的,你走你的,因为我根本不是他物,乃是时间的使节和亲证,我若不能证明时间才是写戏排戏又演戏的人,我便是失败的。
我还清楚地记得散场之后的夜路。全然未觉得自己已经离开了戏台,反而,那一隅戏台被空前扩大,连接了整个夜幕:在月光下走路,折断了桃树枝,再去动手触摸草叶上的露水,都像一场戏。只因为,稍稍去看,去听,去动手,都横生了无力感和暧昧,和六个小时演出里的痴男怨女一样,离开戏台,我们也在深受时间的折磨,因为万事看不到头的绝望,我们去亲密、暧昧和离别,反过来,又因它们加重了绝望。实在是,这一出戏已经改变了此前的满目风物,就像一片雪,一棵刚刚钻出地面的新芽,都在使世界不一样。
先作如此想,再去看这满目风物:哪里不是戏台,哪里没有青蛇和白蛇?一如元杂剧《单刀会》中里的关公唱词,他先唱:“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得灰飞烟灭,可怜的黄盖转伤嗟。破曹的一时橹绝,鏖兵江水犹然热,好教我心情残切!”唱到此处,流下泪来:“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英雄血!”
《岁月流歌:当代中国女性叙事》 一、 时代脉络下的女性剪影 《岁月流歌:当代中国女性叙事》是一部旨在深刻洞察并呈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在社会变迁、时代洪流中所经历的个体命运与集体经验的散文集。本书精选了三十余位当代杰出女性作家,她们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女性的生命图景。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平凡生活中的跌宕起伏,个体选择中的挣扎与坚持,以及在时代巨变中女性身份的重塑与自我追寻。 本书的主旨在于,通过这些女性的“我”之叙述,折射出中国社会在过去几十年的深刻转型。从乡村到城市,从传统家庭的桎梏到职业生涯的拓展,从个体解放的诉求到集体意识的觉醒,女性的生存状态、价值观念、情感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收录的散文,或描绘了改革开放初期,女性在物质匮乏年代里,如何以坚韧的生命力支撑起家庭的希望;或展现了市场经济浪潮中,女性如何在职场上开疆拓土,挑战性别刻板印象;或记录了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女性、打工女性的辛酸与坚守;或探讨了新时代下,女性在婚姻、生育、自我实现等议题上的多元选择与困惑。 这些叙事,并非简单地罗列生活片段,而是蕴含着作者们对时代、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她们的文字,如同时代的留声机,捕捉了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细微情感,那些被忽略的个体声音。从西北大漠的苍凉,到江南水乡的婉约,从繁华都市的喧嚣,到乡村田野的宁静,女性的身影遍布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她们的故事,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女性生存的立体画卷。 二、 多元视角下的情感共鸣 《岁月流歌:当代中国女性叙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叙事的多元性。本书收录的文章,风格迥异,视角多维,却共同指向了女性情感的共通性。 有的文章,以回忆的笔触,重温了童年记忆中的母亲形象。那些淳朴的、操劳的、充满爱意的女性,她们的勤劳与牺牲,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诗意的光辉。这些回忆,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母性力量的致敬,对血脉亲情的深情呼唤。 有的文章,则聚焦于女性的成长与自我发现。作者们坦诚地剖析了青春期的迷惘、初入社会的彷徨、在婚姻与事业的十字路口上的抉择。她们勇敢地面对自身的不足与困境,并在不断的试错与学习中,逐渐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坐标。这些叙事,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成长的阵痛,能够引起年轻一代女性的强烈共鸣。 更有甚者,一些文章深入探讨了女性在特定社会议题中的体验。例如,关于女性在生育选择上的焦虑与权衡,关于职场性别歧视带来的挑战,关于老年女性在社会变迁中的失落与坚守,关于单身女性的独立生活与社会压力。这些议题,虽然沉重,却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女性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也彰显了她们面对这些困境时的智慧与勇气。 本书中的情感,是丰富而复杂的。有对过往岁月的淡淡乡愁,有对当下生活的困惑与探寻,有对未来未知的憧憬与忐忑,更有在磨难中锤炼出的坚韧与豁达。作者们用最朴素的语言,传递最动人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她们的生活,与她们一同感受喜怒哀乐,共同经历人生的悲欢离合。这种情感的连接,超越了地域与文化的界限,触及到每一个读者的心灵深处。 三、 文学价值与时代意义 《岁月流歌:当代中国女性叙事》不仅是一部记录女性生存状态的文本,更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与时代意义的作品。 从文学价值来看,本书收录的散文,代表了当代中国散文创作的较高水准。作者们文字功底深厚,叙事技巧娴熟。她们能够将个人的生活体验,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感悟;她们能够用精准的词汇,描绘出细腻的情感层次;她们能够构建出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本书中的散文,或清新淡雅,如陈年佳酿,回味无穷;或奔放热烈,如滚滚长江,气势磅礴;或幽默睿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样化的写作风格,共同丰富了当代中国散文的创作图谱。 从时代意义来看,本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记录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女性的个体经验,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的变迁轨迹至关重要。本书中的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审视那些被宏大历史叙事所忽略的细节。女性的声音,是构成社会整体声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的经历,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与挑战的关键。本书不仅是对女性个体命运的记录,更是对一个时代的深情回眸与深刻反思。 同时,本书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启蒙意义。通过展示当代女性的多元生存状态与价值追求,本书能够引发读者对性别平等、女性权益、家庭关系、职业发展等议题的思考。它鼓励女性勇敢地追求自我价值,打破传统束缚,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对于男性读者而言,本书也能提供一个理解女性视角、增进性别认知的契机,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与进步。 四、 跨越时空的对话 《岁月流歌:当代中国女性叙事》中的每一篇散文,都是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们与自己的过去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读者对话。她们的文字,是她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她们与时代精神的共振。 阅读本书,就像走进一个由无数女性生命故事构成的展览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女性,在不同的境遇下,如何坚韧地活着,如何勇敢地爱着,如何执着地追寻着。她们的生命轨迹,虽然各有不同,却都闪烁着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芒。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中国女性的集体面貌;它更是一盏灯,点亮了女性自我认知的道路;它也是一本书,承载了无数个鲜活的生命,等待着被更多人读懂、被更多人记住。 《岁月流歌:当代中国女性叙事》,邀请您一同走进这些女性的内心世界,感受她们生命的光辉,理解她们时代的脉动,共同品味岁月流转中的动人歌谣。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2017年中国散文精选》,我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对时光流转的淡淡追忆。2017年,那一年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许多或深或浅的印记,而透过这本精选的散文,我仿佛看见了那个时代背景下,无数个体心灵的细微波动和深刻感悟。我最喜欢的是其中一篇关于故乡小镇的文章,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街角那棵老槐树,它见证了岁月的更迭,承载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也悄悄诉说着小镇逐渐褪色的繁华。文章中对季节变换的描写尤为动人,初夏蝉鸣的喧嚣,秋日落叶的萧瑟,冬季雪花飘落的静谧,都仿佛真实地发生在眼前。不仅仅是景物,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也十分传神,那位总是坐在自家门口,静静地织着毛线的奶奶,她的皱纹里藏着故事,她的眼神里透露着慈祥和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奶奶,那些被遗忘的时光碎片,在文字的触碰下,重新闪耀出温润的光芒。这篇散文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可以安放疲惫心灵的宁静角落。

评分

这本《2017年中国散文精选》中,有那么几篇文章,像是明媚的阳光,驱散了我心中积压的阴霾,让我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我最钟爱的是一篇描写旅行经历的散文,作者记录了他深入一个偏远山村的旅途。在那里,他遇见了淳朴善良的村民,看到了未经雕琢的自然风光,体验了完全不同于都市生活的慢节奏。文章中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的描写细致入微,从清晨的炊烟袅袅,到傍晚的星空璀璨,再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的淳朴笑容,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美好。作者并没有夸大其词,而是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感受和记录。他写道,在山间行走时,听着溪水潺潺的流淌声,看着野花在路边静静绽放,心中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这次旅行,让作者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也让我读到这篇文字时,仿佛也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治愈力量。它提醒我,即使身处喧嚣的现代社会,也总有那么一片净土,等待着你去发现,去感受那份纯粹的美好。

评分

《2017年中国散文精选》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对生活细节的重新发现和品味。有那么一两篇文章,让我惊叹于作者如何能从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如此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哲理。比如,一篇关于“等待”的散文,作者并没有去描绘轰轰烈烈的等待,而是从等待一杯咖啡冲泡完成,等待地铁进站,等待一封邮件回复这些细小的瞬间入手。他认为,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状态,它包含了期待、耐心、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文章中对这些微小情绪的捕捉,让我感同身受。我常常在生活中忽略了这些“等待”的时刻,而作者却将它们放大,赋予了它们特殊的意义。他笔下的每一个“等待”,都像是一个小小的故事,蕴含着人物的心绪和生活的温度。读完这篇文章,我开始尝试去留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等待”的瞬间,发现它们并非只是时间的虚度,而是在其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生命节奏和情感变化。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对生活有了更细腻的感知,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充满意义的时刻。

评分

阅读《2017年中国散文精选》中的一些篇章,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和哲学思辨。其中一篇关于“时间”的文章,作者并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去解读,而是将它置于个人的生命体验之中。他通过对童年游戏的回忆,成年后的工作压力,以及对未来未知的不确定感,层层剥开了时间在个体生命中的不同维度。我尤其被作者对“遗忘”的探讨所吸引,他认为遗忘并非生命的损耗,而是一种选择,一种与过去和解的方式。他说,有些记忆太过沉重,遗忘或许才是最好的解脱;而有些美好,即便被遗忘,其曾经存在过的痕迹,依然会在不经意间给予我们力量。这种观点非常有启发性,让我对自己的过往有了新的审视。文章的语言充满诗意,又带着一种哲人的睿智,读起来既有畅快淋漓的阅读快感,又能引人深思。它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书,而是一本抛出问题,引导你去寻找答案的书。在那些关于时间、记忆、存在与虚无的探讨中,我仿佛与作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2017年中国散文精选》带给我的,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观察和人文关怀。有一篇文章,深刻地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与人之间日渐疏离的关系。作者以一个基层社区的视角,记录了那些在钢铁丛林中努力生活着的小人物的故事:为了生计奔波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有限空间里经营着自己梦想的个体商户,以及在老旧小区里,依然保持着淳朴人情的老一辈。文章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但它更侧重于在艰难中展现人性的光辉。我特别被一位环卫工人写给女儿的信所打动,字里行间充满了朴素的爱和对未来的期盼,即便生活艰辛,他从未放弃对女儿教育的重视,这份父爱让我潸然泪下。作者对城市表情的捕捉也十分到位,那些高耸的写字楼,川流不息的车流,以及隐藏在霓虹灯背后的一个个平凡的家庭,共同构成了2017年中国城市的真实面貌。这篇文章让我开始反思,在追求物质进步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逐渐失去那些宝贵的情感连接。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的变迁,也提醒我们要更加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关注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下的个体命运。

评分

京东购物好平台,价廉物美品种全,多快好省速庋快。

评分

好的,还不错的,物美价廉的。

评分

昨天下的单,今天就收到货了,简直是神速!商品塑封完好,很满意!

评分

不错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包装都很好,满意。书要慢慢读了

评分

不是太喜欢这本书。

评分

书本很好,物流很快

评分

不错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