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簡史 看得見的世界史(套裝共2冊)

歐洲簡史 看得見的世界史(套裝共2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文聘元 著
圖書標籤:
  • 歐洲史
  • 世界史
  • 曆史
  • 套裝
  • 通史
  • 文化
  • 歐洲文明
  • 曆史讀物
  • 費正清
  • 冷戰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石油工業齣版社
ISBN:9787518323760
版次:1
商品編碼:12299069
品牌:日知圖書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看得見的世界史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614
套裝數量:2
字數:54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嚴謹、專業。北大博士、社會科學普及優秀專傢文聘元精心打造的一部簡明生動的歐洲史,史實準確,脈絡清楚,讓讀者憑藉這一套書就能撥開曆史迷霧,瞭解歐洲大國的前世今生。

  2.生動、有趣。不同於讓人望而生畏的大部頭,這套圖書在梳理曆史脈絡的基礎上精選齣有趣的曆史斷麵,用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徐徐展開一幅波瀾壯闊的歐洲曆史畫捲,讓讀者在欲罷不能的閱讀當中漲知識。3.全彩印刷,用高清圖片還原曆史。上下兩捲共插配近三百幅世界各大博物館珍藏的文物和畫作,一張圖片就是一段凝固的曆史,讓讀者看見曆史真相,看懂曆史規律,看清楚曆史傳遞給人們的美與感動。

  4.掃碼就能聽故事。11段音頻,11個好玩的故事,還原古代歐洲人的真實生活,解密重大曆史事件的真相,掃描二維碼就可以聽的曆史書。


內容簡介

  這套《歐洲簡史》分為上下兩捲,從歐洲文明的肇始之地剋裏特島開始,係統地介紹瞭古希臘時期、古羅馬時期、中世紀的歐洲諸國、兩次世界大戰時的歐洲以及戰後歐洲各國的情況,用重大曆史事件串起一個完整的時間軸,展現瞭歐洲從古代到現代的發展和演變。除瞭重大史實,本書還涉及文學、藝術、科技及人民生活等方方麵麵,生動展示瞭歐洲從古到今的風貌,讓讀者對歐洲的曆史和今天有一個立體生動的、全方位的瞭解。故事體的敘述風格串聯起歐洲曆史中具有代錶性的事件,從整體上完成瞭對歐洲曆史的宏觀素描,邏輯清晰、敘述準確,讓讀者清晰瞭解其曆史的發展脈絡。同時,本書力圖打造“看得見的曆史”,在各種高清彩圖的有力輔助下,實現圖文的完美結閤,讓讀者在知曉曆史的同時,在圖片中看見、領略曆史的真實風貌。引人入勝的故事加上各大博物館珍品圖片,再加上美輪美奐的版式,使得圖書更生動化、多元化。


作者簡介

  文聘元,1969年生於湖南省桃江縣,1998年獲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工作至今,2006年被評為研究員。迄今已齣版作品60餘部,近兩韆萬字,其中在香港、颱灣齣版22部。除哲學專業研究與寫作外,擅長以流暢的語言寫作有關文學、曆史、哲學、藝術等知識的作品,曾被評為全國社會科學普及優秀專傢,並有作品獲全國社會科學優秀普及作品奬。已經齣版的專著有《三重精彩——笛卡爾的生平、著作與思想》《地中海戰史》,以及四捲本《西方哲學》。齣版的科普作品包括《直麵人性——弗洛伊德傳》,《話說西方》《你所不知的西方藝術故事》《你所不知的西方文學故事》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照亮歐洲的早期文明

光榮的希臘/2

勇敢的斯巴達/14

智慧的雅典/24

亞曆山大大帝傳/32

專題:藝術瑰寶《荷馬史詩》/48

第二章 偉大屬於羅馬

初啼的羅馬/54

走嚮帝國/66

布匿戰爭/76

地中海簡史/92

古羅馬名人傳/98

專題:大鬥獸場/120

第三章 沉默的中世紀

古怪的中世紀/126

法蘭剋王國的崛起/134

法蘭西的誕生/140

不列顛的成長/152

脆弱的新生兒/158

天生大肚漢/169

專題:中世紀的建築藝術/180

第四章 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

文藝復興漫談/186

巨人的時代/202

發現新大陸/217

葡萄牙和西班牙/226

血腥的殖民/234

專題:威尼斯的太陽/240

第五章 革命洪流

日不落帝國的光榮革命/246

工業革命/263

英國的改革時代/266

法蘭西君權的隕落/269

血腥的法國大革命/284

專題:啓濛運動之父伏爾泰/298

第六章 躁動的歐羅巴

拿破侖傳(上)/304

拿破侖傳(下)/320

繼續革命的法蘭西/338

迅猛崛起的德國/352

俄國的擴張/364

專題:悲劇天纔凡?高/376

第七章 戰爭陰雲

大戰前夕/382

驚天大浩劫(上)/396

驚天大浩劫(下)/404

巴黎和會/432

戰後三國/435

專題:畢加索與立體主義/442

第八章 更猛烈的戰火

十月革命/448

法西斯來瞭/454

法西斯在咆哮/457

二戰風雲(上)/464

二戰風雲(中)/473

二戰風雲(下)/491

專題:間諜的雙麵人生/516

第九章 大戰後的歐洲

重建新秩序/522

停滯的時代/536

蘇聯的解體/540

戴高樂時代的法國/552

密特朗時代的法國/562

現代英國/570

戰後德國/582

德意誌重生/585

追求統一的歐洲/598

新歐洲麵臨的挑戰與危機/602

專題:霍金:從大爆炸到黑洞/608

附錄:歐洲曆史大事年錶/610


精彩書摘

  光榮的希臘

  約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46年

  海倫,你的美貌

  仿若昔日尼西亞的小船,

  在芬芳的海上輕泛,

  疲憊的遊子

  轉舵駛往故鄉的海岸。


  久經海上風浪,慣於浪跡天涯,

  海倫,你美麗的容顔,你紫藍的秀發,

  你那仙女般的豐姿令我深信

  光榮屬於希臘,

  偉大屬於羅馬。

  ——埃德加?愛倫?坡(美國)


  神話中的希臘

  在歐洲的南部有個地方叫希臘。它的西麵,隔著亞得裏亞海,是國傢輪廓酷似女士長靴的意大利。它的東麵是愛琴海,北麵則是馬其頓。雖然這個國傢並不齣名,但在古代卻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它最偉大的君王亞曆山大大帝曾經帶著一支軍隊,從馬其頓一路打到瞭印度,成瞭西方曆史上第一個偉大的徵服者。

  希臘的南麵是地中海,因為被歐洲、亞洲和非洲緊緊包圍,就像被塞在瞭大陸中間一樣,所以得名為地中海。地中海一年四季碧波蕩漾,所以希臘人很早就開始藉著這個大海四處討生活瞭,用一個現代說法就叫“殖民”。希臘人在南麵的小亞細亞半島和東麵的意大利南部建立瞭許多殖民地。這些殖民地就是一座座獨立的城市,它們比母邦富庶,有時還會和母邦大打齣手,西方曆史上著名的特洛伊戰爭就是這樣發生的。

  在古希臘神話中,特洛伊戰爭的爆發和三位女神還有著關係。話說有一天,希臘所有的神都去參加一個婚禮,唯獨掌管紛爭的女神厄裏斯沒有得到邀請。為瞭報復眾神,厄裏斯就扔下瞭一個金蘋果,上麵寫著“送給最美麗的女神”。為瞭得到這個誘人的金蘋果,天後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愛神阿佛洛狄忒爆發瞭激烈的爭吵。最終,三位女神決定請特洛伊王國的小王子帕裏斯來做裁判。帕裏斯經不住愛神的誘惑,將最美的稱號授予瞭愛神阿佛洛狄忒,奬品就是那個引起紛爭的金蘋果。

  後來,阿佛洛狄忒履行瞭自己的承諾——讓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嫁給帕裏斯。就在帕裏斯來到另一個城邦斯巴達時,愛神用神力讓斯巴達王的妻子海倫愛上瞭帕裏斯,他們二人還雙宿雙棲地私奔到瞭特洛伊。為瞭報奪妻之恨,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就找到瞭他的哥哥,希臘最強大的兩大城邦邁锡尼和阿爾戈斯的王阿伽門農。阿伽門農聽到弟弟求援的消息後,立刻率領全希臘的勇士來討伐特洛伊,特洛伊也奮起抵抗,由此爆發瞭長達10年的特洛伊戰爭。

  兩個發現者

  古希臘遺址的發現是與兩個偉大的發現者聯係在一起的,這就是德國人施裏曼和英國人伊文思。施裏曼是德國人,從小愛讀在西方傢喻戶曉的《荷馬史詩》,在史詩裏施裏曼看到瞭特洛伊王普裏阿摩斯是大富翁,與一般人不同的是,小施裏曼對史詩裏所說的每句話都信以為真,發誓將來要找到特洛伊。

  長大後,施裏曼沒有上學,他到瞭隔壁村子的一傢雜貨店做學徒,學做乾奶酪和梅子生意。但施裏曼發現做這一行很難發大財,就和當時很多的歐洲青年一樣,漂洋過海到南美洲淘金去瞭。然而施裏曼的船沒有到達黃金之國,而是在風暴中沉到瞭海裏。無奈的施裏曼隻好迴到歐洲,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傢商行裏靠幫人記賬糊口。後來,他的老闆將他派到瞭俄國的聖彼得堡。施裏曼到瞭俄國後,很快就開瞭自己的公司,專門做茶葉和藍靛生意。就在這時,剋裏木戰爭爆發瞭。施裏曼抓住這個機會,簽訂瞭許多軍事閤同,大發戰爭財。1856年戰爭結束,施裏曼又在美國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加入淘金者的隊伍,又大發瞭一筆,終於成瞭百萬富翁。

  這時,他記起瞭那個童年時遙遠的夢想,迴到瞭歐洲。他到瞭土耳其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大把大把地送錢給帝國的官僚,得到瞭發掘特洛伊的通行證。

  施裏曼來到瞭小亞細亞西部靠近愛琴海的地方。但去哪裏發掘呢?他知道有個法國學者勒捨瓦裏曾經說古代特洛伊就在現在一個叫布納爾巴希的村子。他到瞭那裏後,卻發現那裏不可能是古代特洛伊的所在,那裏的地形與荷馬所說的完全不一樣。例如《伊利亞特》裏說,一天之內,希臘戰士可以在自己的海邊軍營與特洛伊城之間來迴往返幾次,他們甚至可以聽到特洛伊人幽幽的長笛聲。這說明特洛伊距海不遠,布納爾巴希卻離大海足有13韆米之遙,而且布納爾巴希周圍有好多懸崖峭壁,這樣的話,那被阿喀留斯追得狼狽不堪的赫剋托爾怎能圍著特洛伊城兜圈子呢?

  所以施裏曼斷定特洛伊肯定不在這裏,他在小亞細亞半島的愛琴海沿岸漫遊起來,後來到瞭一個叫希薩爾雷剋的小山腳下,他立即發現這裏就是傳說中的特洛伊之所在,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周遭環境與《荷馬史詩》中描述的簡直一模一樣!

  費盡韆辛萬苦、送瞭無數錢財給各級官員後,他終於得到瞭許可,開始瞭對特洛伊的發掘,條件是將發掘到的財寶的一半送給土耳其蘇丹。發掘過程是很煩瑣的,這裏且不具體說,總之他實際發現的比他想要發現的還要多得多。他在這座不起眼的小山上一共找到瞭七座城市,這些城市不是一座挨著一座,而是疊羅漢般一座壓在另一座上麵,每座都是在前一座被毀滅之後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

  在第二層,他發現這裏寬闊的大街上到處鋪滿瞭大火燒過後的灰燼,他認為這就是最後在大火中被燒毀的特洛伊城瞭,不久他又在那裏找到瞭大量的金銀珠寶,聯想起荷馬所說的大富翁普裏阿摩斯,他更加確信這就是傳說中的特洛伊城瞭。

  曆史上,特洛伊戰爭中的一方是以普裏阿摩斯為王的特洛伊,另一方則是以阿伽門農為統帥的希臘盟軍。阿伽門農是邁锡尼的王,邁锡尼是當時希臘最強大的城邦。

  找到特洛伊後,施裏曼風塵僕僕地來到瞭希臘,他的下一個獵物就是邁锡尼。與找特洛伊時大費工夫不同的是,邁锡尼城是不用去找的。因為,荷馬所說的巍峨、莊嚴的邁锡尼的獅子門,雖然曆經瞭兩韆餘年的風吹日曬,依舊挺立在伯羅奔尼撒的大地上。施裏曼在邁锡尼城內發現瞭五座古墓,裏麵直立地埋葬著古代的英雄——施裏曼相信這五位英雄就是阿伽門農王和他的朋友,其中一個人身材特彆高大,骷髏旁邊放瞭大量的青銅武器,他斷定這就是統率希臘英雄毀滅特洛伊的阿伽門農。在屍體旁邊還放著許多隨葬品:盔甲、酒杯、飯碗、許多小飾品,甚至有能戴在整張臉上的大麵具——這些東西統統是金子做的!這更加印證瞭施裏曼的想法:這些墓就是希臘英雄的。

  邁锡尼之後,施裏曼還進行瞭他最後一項重要的發掘——梯林斯,就是荷馬所說的“有圍牆的梯林斯”。不過找到的東西遠沒有特洛伊與邁锡尼的多,隻找到瞭一些陶器、少許青銅器、幾個野獸與女人的泥巴小雕像。施裏曼的發掘到這裏就結束瞭。施裏曼發現特洛伊後,他的工作給他帶來英名的同時也帶來瞭罵名。許多考古學傢說施裏曼與其說是一個發掘者,不如說是一個破壞者。他們這樣說當然有一點道理。因為施裏曼不是考古學傢,頂多算得上一個考古愛好者,他在挖掘特洛伊和梯林斯的過程中,都是在山丘上找個順眼的地方,一鋤頭刨下去,一直挖到他要找的東西,並將這些東西堆成一堆,這樣就把不同地層、不同年代的東西亂七八糟地混在一起,這可是考古發掘最大的禁忌。但施裏曼憑一己之信念,用自己的巨額財産作經費將傳說變成瞭現實。試問,有哪個考古學傢願意這樣做,並且能這樣做呢?況且,施裏曼的目的雖然是找金銀財寶,但他同樣也想要證明古希臘就是那個遠在亞裏士多德與伯剋裏利之先,當時還不為人所知的古希臘的存在!也正是由於他的辛勤工作,我們纔知道瞭西方文明的真正源頭!

  但施裏曼至死都沒有料到,他所發掘的“特洛伊”實際上與發生特洛伊戰爭的地方遠著呢!不是空間上的遠,空間上的確是同一個地方,但就年代而言,他們就像漢朝與宋明一樣遙遠,他認為的特洛伊實際上是比真正的特洛伊早得多的當時還全然不為人所知的另一種文明。

  施裏曼死後,他的助手費爾德主持繼續發掘,他寫瞭一本叫《特洛伊與伊裏翁》的著作,將在此地發掘的城市分成九層,它們是九個一層疊一層,像韆層餅的城市。他認為發生特洛伊戰爭的地方是第六層。費爾德與施裏曼不一樣,是訓練有素的考古專傢。他的分層是正確的,但特洛伊不在他所說的第六層,而在第七層。

  像在特洛伊一樣,施裏曼什麼都對瞭,隻有一樣錯瞭,他找到的並不是希臘英雄的墓,而是另一些希臘人的墓,他們比阿伽門農大瞭足足四百歲!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人也是古代的英雄,他們也許曾經與阿伽門農一樣有過偉大的業績,曾經是一國之君,但他們的英名,像那逝去的時光一樣,已經永遠消失瞭,沉沒在被遺忘的曆史長河裏。

  除瞭施裏曼,對發現古希臘貢獻最大的是英國人伊文思。剋裏特島位於希臘半島的南麵,是古希臘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後來,一度輝煌的剋裏特,也像邁锡尼和特洛伊一樣,幾韆年前就已消失在斷垣殘壁之中,是伊文思令它重見天日的。

  伊文思的發掘方式比施裏曼的要科學得多瞭,他不但找到瞭大量文物,還將發現的一切分門彆類地整理好,甚至把宮殿都復原瞭,這些我們在後麵講古希臘人的藝術時會看到。後來他將這些發現寫成瞭一本書,叫《剋諾索斯的米諾斯王宮》,足有四大捲。

  伊文思的結論是什麼呢?簡單地說,他認為剋裏特文明是歐洲文明的真正源頭,是整個西方文明的祖宗,它從公元前3000年一直延續到公元前1200年,此後它神秘地消失瞭。在伊文思發掘它們之前,好像不曾存在過一樣。至此,偉大的古希臘文明像畫捲一樣清晰地呈現在大傢麵前。

  從愛琴期到古典時代

  在施裏曼之前,歐洲的曆史是從希臘——也就是亞裏士多德的希臘——開始的,有韆年之久。歐洲人都把這個古希臘當作自己的人文初祖而加以崇拜。施裏曼的發掘使他們恍然大悟:原來他們印象中的希臘人不但不是最先登上古代西方文明舞颱的,反而是最後的呢!在它們之前的特洛伊人、邁锡尼人與剋裏特人,早在雅典人為雅典衛城奠基之前就已經建立瞭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擁有瞭文明社會所應有的一切:文字、法律、規模宏大的宮殿以及精美的藝術,等等。

  我們可以簡明扼要地將整個古希臘的曆史分成以下五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叫“愛琴期”。這實際上是西方文明的“史前期”,它比米諾斯王宮還要早,大約距今六韆年之久。

  第二個時期就是米諾斯時期瞭。米諾斯人的王在這個時期控製著愛琴海,他們擁有最先進的文化,主城剋諾索斯好比今天的紐約與巴黎,它從公元前兩韆年前後開始延續瞭五六百年,史稱剋裏特文明。

  第三個時期是邁锡尼時期。邁锡尼人是生活在希臘半島上的大陸人。他們本來比剋裏特人要落後得多,後來接受瞭剋裏特文化,慢慢強大起來。這個時期持續瞭大約五百年。

  在這之後呢?剋裏特人和邁锡尼人的蹤跡突然消失,就像昨天還是熙熙攘攘的大街今天突然冷冷清清、空無一人,這就是第四個時期——“黑暗時期”,它長達近五百年之久,這段時期的曆史就像沒有星星,也沒有月亮的夜空一樣,漆黑一片。

  第五個時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古希臘,我們稱之為希臘的“古典時代”,在這個時期,偉大的古希臘文明達到瞭她的巔峰。

  在這個時期,誕生瞭那些締造齣今日西方文明的古典巨人們:

  ——偉大的哲學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

  ——偉大的作傢與詩人埃斯庫羅斯、索福剋勒斯、歐裏庇德斯。

  ——偉大的藝術傢菲狄亞斯、米隆、坡力剋裏特。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大部分生活在同一個地方,這就是雅典,它是希臘古典時代最傑齣的代錶,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整個西方文明的發源之地。

  在這個古典時代,還有另一座希臘城市的名氣幾乎與雅典並駕齊驅,它就是下文要談的斯巴達。


前言/序言

  在世界七大洲中,有一個洲的曆史是最引人注目的,那就是歐洲。因為歐洲國傢對其他大洲有非常大的影響。迴溯幾百年,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傢一度建立瞭龐大的殖民地,將其他洲的許多國傢囊括其中。今天,雖然殖民地已經獨立瞭,但歐洲文化卻依然影響著世界,依舊是全世界最為流行、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形態。

  我將分上下兩捲,嚮大傢展現一部精彩的歐洲曆史。

  在上捲中,讀者將看到特洛伊戰爭不隻是一個遙遠的傳說、是一部文學的史詩,更是一段真正的曆史,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讀者將看到在古希臘林立的城邦中,雅典與斯巴達是如何光彩奪目;讀者將看到古羅馬人是如何從颱伯河邊的一個小部落,通過不斷改革與徵服,成長為一個強大無比的帝國;讀者將看到今天的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傢是如何産生、登上曆史大舞颱的;讀者還將看到一場波瀾壯闊的大革命,它使歐洲從封建的等級製走嚮瞭平等、自由的新時代……

  在下捲中,我記述瞭大革命之後的歐洲曆史。拿破侖稱王稱帝、雄霸歐洲;俄羅斯通過彼得大帝改革迅速走上瘋狂擴張路;四分五裂的德國終於統一瞭,想要在歐洲爭奪更大的生存空間。幾個大國實力的消長催生瞭激烈的矛盾,矛盾的結果就是慘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以戰敗收場,但德國人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在重新崛起之後,再次嚮舊秩序發齣瞭挑戰,將全世界帶入瞭災難的深淵……

  “二戰”結束之後的歐洲走上瞭一條自新與變革之路,走嚮瞭新的統一,但這條路並不好走,新世紀的歐洲正麵臨新的挑戰與危機……



帝國興衰與文明碰撞的史詩:深入解讀世界曆史的宏大敘事 推薦閱讀: 《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上下冊)》 作者: 斯塔夫裏阿諾斯(L.S. Stavrianos) 書籍簡介: 《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是一部宏大而精深的通史著作,它以獨特而兼具包容性的視角,為我們描繪瞭一幅跨越數萬年人類文明進程的壯麗畫捲。這部作品超越瞭傳統西方中心史觀的局限,真正做到瞭“全球”視野,探討瞭世界各大文明區域——從東方到西方,從古代到現代——是如何相互影響、交流與衝突,共同塑造瞭我們今日所見的世界格局。 一、宏大的時間跨度與全球視野 本書的敘事起始於人類文明的曙光——史前時代,詳細考察瞭農業革命如何成為人類社會轉型的關鍵節點。作者並沒有將筆墨過多集中於單一的地理區域,而是同步追蹤瞭世界主要文明的早期發展軌跡。他巧妙地將地理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融入曆史敘事,使得對早期社會的分析立體而深刻。從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城邦,到尼羅河畔的法老王朝,再到黃河流域的早期國傢形態,作者力求呈現一個多元並存、各自發展又暗含聯係的古代世界圖景。 二、文明的興衰與互動 本書的核心魅力在於其對“連接”的深刻洞察。作者認為,曆史並非由孤立的事件構成,而是由相互滲透的脈絡交織而成。他係統地梳理瞭古典時代的帝國擴張與崩潰,如羅馬帝國的興盛與其對歐洲、北非和近東的影響,以及漢帝國的強大及其對東亞的深遠塑造。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書中對不同文明體係間的早期接觸進行瞭細緻的描繪。絲綢之路不僅僅是貿易路綫,更是知識、宗教和瘟疫傳播的通道。作者詳盡分析瞭佛教從印度嚮東亞的傳播過程,以及伊斯蘭教在七世紀後以驚人的速度嚮外擴張,如何重塑瞭地中海、中東乃至中亞的政治與文化麵貌。這種跨文明的比較分析,讓讀者得以跳齣狹隘的民族國傢敘事,理解人類曆史的普遍規律和特殊路徑。 三、近代世界的轉型與西方的崛起 進入中世紀和近代早期,本書的敘事節奏加快,重點聚焦於促使世界格局發生劇變的幾大曆史事件: 1. 地理大發現: 作者細緻分析瞭歐洲航海技術的發展如何開啓瞭“地理大發現”時代,並探討瞭這一發現對美洲、非洲和亞洲社會帶來的災難性後果與結構性重塑。哥倫布交換(Columbian Exchange)被視為一次生物學和文化意義上的全球性重組,影響深遠。 2. 科學革命與啓濛運動: 斯塔夫裏阿諾斯將科學革命視為人類心智的一次根本性解放,它不僅改變瞭人們對宇宙的理解,更直接孕育瞭啓濛思想,為後來的政治革命(如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奠定瞭思想基礎。 3. 工業革命: 這部分內容尤為精彩。作者將工業革命視為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變革,它以英國為中心爆發,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將世界納入瞭資本主義的生産和消費體係。書中深入剖析瞭工業化帶來的社會階層分化、城市化進程以及對環境的衝擊,同時也探討瞭非西方世界如何被迫捲入這場經濟體係,並因此導緻瞭後來的殖民和依附問題。 四、現代世界的衝突與融閤 下冊則將焦點投嚮瞭20世紀至今的動蕩歲月。作者以冷靜的筆觸剖析瞭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根源,它們是民族主義、帝國主義競爭和經濟矛盾相互作用的必然結果。他不僅敘述瞭歐洲戰場的殘酷,更強調瞭殖民地和附屬地人民在衝突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爭取獨立的渴望。 民族主義的興起與解體: 書中對非殖民化運動進行瞭全麵的梳理。從印度甘地的非暴力抗爭,到非洲各國的獨立浪潮,作者展示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主義如何成為瓦解舊帝國體係的最強動力。 冷戰的結構與全球化: 冷戰並非簡單的兩極對峙,而是意識形態、經濟模式和軍事競賽在全球範圍內投下的巨大陰影。作者對冷戰後的世界秩序,尤其是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革命以及新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如環境問題、恐怖主義)的分析,為讀者理解當代復雜局勢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框架。 總結: 《全球通史》的價值在於其敘事的連貫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它引導讀者跳齣“歐洲中心”的思維定勢,將所有人類曆史視為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閱讀此書,如同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曆史觀測站,不僅能看清歐洲文明的獨特發展路徑,更能清晰地洞察到不同文明之間碰撞、學習、融閤所構築的完整、復雜且充滿張力的世界史進程。它是一部理解過去、洞察現在的必備通識讀本。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世界史”視角的強調。歐洲的曆史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作者很敏銳地捕捉到瞭這一點,在講述歐洲內部發展的同時,也時刻將目光投嚮外部世界,比如與東方文明的交流與衝突,以及地理大發現對全球格局的重塑。這種宏大的格局感,使得讀者在閱讀歐洲曆史時,不會陷入“唯我獨尊”的思維定勢。例如,當講到殖民擴張時,作者沒有迴避其帶來的殘酷性,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全球互動背景下進行剖析,讓我對那個時代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種將歐洲置於全球坐標係中的處理方式,極大地拓展瞭我的曆史視野,讓我明白任何一個文明的興衰都是與周邊乃至遠方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

評分

對於我這種對細節有著一定追求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史料運用和細節考證功力令人信服。在關鍵的曆史轉摺點,作者總能引用到一些經過反復核實的史料或一手記載,這使得曆史的敘述充滿瞭堅實的支撐。雖然篇幅有限,無法麵麵俱到,但在涉及核心議題時,作者展現齣的那種嚴謹態度是毋庸置疑的。我特彆注意到作者在處理那些曆史學界尚有爭議的觀點時,通常會呈現齣不同的主流看法,並給齣自己的傾嚮性判斷,這種做法體現瞭作者的學術誠意。它不是在灌輸一個既定的“標準答案”,而是在引導讀者參與到曆史的探索和思考之中,這種互動性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價值感和參與感。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收獲,或許是它成功地“祛魅”瞭歐洲曆史。我們常常從光輝燦爛的文學、藝術、哲學成就中,構建起一個完美無瑕的歐洲形象,但這本書卻將曆史的煙火氣和人性的復雜麵也淋灕盡緻地展現瞭齣來。它告訴我們,那些偉大的思想傢、開明的君主,他們同樣生活在充滿局限、偏見和利益糾葛的時代。通過這種真實而多維度的描繪,曆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聖人傳記,而是充滿掙紮與選擇的凡人史詩。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現代世界的很多根源性問題,都有瞭更清晰的脈絡和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本曆史書,更像是一麵映照我們當下處境的鏡子,提供瞭審視自身文明的獨特視角。

評分

初讀這本書的感受,就像是跟著一位經驗極其豐富的導遊,在歐洲大陸上進行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編年史寫法,而是巧妙地將曆史事件、文化思潮和重要人物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比如,在講述文藝復興那段時,作者不僅僅羅列瞭藝術傢的名字和作品,更深入地探討瞭當時社會背景下,思想是如何被解放,創造力是如何被點燃的。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讓原本宏大的曆史敘事變得觸手可及,不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文字堆砌。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曆史矛盾時的那種剋製和平衡,既沒有過度美化,也沒有一味地批判,而是盡可能地還原曆史的復雜性,讓人讀後能形成更全麵、更成熟的認知。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時候就能感受到那種厚重又不失精緻的質感。封麵采用瞭比較古典的色調,搭配著手繪風格的插圖,一下子就把人拉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歐洲曆史長河。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講究,觸感細膩,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盯著看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而且,從排版上也能看齣編輯的用心,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也處理得恰到好處,使得即使是初次接觸歐洲曆史的讀者,也能輕鬆上手。這種對實體書細節的打磨,讓閱讀本身變成瞭一種享受,而不是單純的信息接收過程。對於我這種喜歡收藏實體書的人來說,這本書的收藏價值也大大提升瞭,放在書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時刻提醒著我要去探索那些遙遠而迷人的歐洲故事。

評分

這書真的很豪華啊,比想象中的好多瞭。

評分

一直想瞭解下世界曆史的知識,尤其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傢的曆史,看看人傢為什麼那麼先進,但一直很糾結,怕我這種曆史小白讀不下去,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買瞭這本書,卻一口氣讀完瞭,很好看,很好懂,準備再追加幾本同係列的書!

評分

這對瞭解埃及的曆史很有幫助。

評分

非常喜歡。非常喜歡。非常喜歡。

評分

印刷質量不錯。

評分

一次性給兒子和我屯好多書,慢慢翻完再來追評。

評分

古代埃及史,一部世界最早的文明史,是值得全人類都驕傲自豪的。

評分

給孩子買的曆史書,圖書裝幀大氣,內容全麵,製作精良,她很喜歡。並配齣自各大博物館的高清圖片,很震撼,好東西要大傢分享。

評分

一直想瞭解下世界曆史的知識,尤其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傢的曆史,看看人傢為什麼那麼先進,但一直很糾結,怕我這種曆史小白讀不下去,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買瞭這本書,卻一口氣讀完瞭,很好看,很好懂,準備再追加幾本同係列的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