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中国》对一千多年的中印文化交流进行了简要概述,在有限的篇幅内涵盖了两个国家文化交流的所有方面。本书的主旨是要呈现人类文明史上这一堪称奇迹的文化交流现象给中国和印度两个古国的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千年前的中国人和印度人是以如此巨大的热情和不可思议的毅力,沿着亚洲艰险的山脉、沙漠和海洋前往彼此的国度,他们的创举不仅深刻地塑造了今天的我们,而且仍然对我们的未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姜景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印度国家文学院A.C.院士(阿南德·古马尔斯瓦米院士)。主要从事印度近现代语言文学、印度宗教及南亚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成果包括专著《印度文学论》、《印地语戏剧文学》、《泰戈尔文学作品研究》(合)、《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上下卷)等。
| 总序
印度与中国——千年文化关系
| 引言
| 第二版前言
| 第一版前言
| 年表
| 第一章 通往中国之路和首次接触
| 第二章 前往中国的印度佛教传法僧
| 第三章 前往印度的中国古代朝圣者
| 第四章 佛教在中国
| 第五章 中国的佛教文献
| 第六章 印度艺术和科学在中国
| 第七章 两个文明——一个融合体
| 第八章 中国和印度
| 附录 在中国译经的印度学者略传
| 参考书目
中印文化圈
| 1.论中印文化圈
| 2.古汉语中的印度译名
| 3.佛教在中国的发端
| 4.印度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 5.印度文明在中国
| 6.中国的神秘主义
| 7.中国的印度教文化
| 8.印度音乐在远东的影响
| 9.早 期在中国弘法的波斯佛教徒
| 10.记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
| 索 引
| 译后记
| 附:师觉月简介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一绝。它不像一般书籍那样线性推进,而是采用了多维度的交叉对比,使得不同议题之间的关联性暴露无遗。从早期的文化交流的微妙影响,到现代边境冲突的根源性解析,作者总能用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的精确度,剥开事件的表层,直抵其核心驱动力。书中对外交政策制定过程的描述,充满了令人信服的细节,那些幕后博弈和非正式渠道的影响力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信息传播和舆论塑造的部分,作者展示了在信息时代,如何通过控制叙事来巩固或挑战既有的权力结构,这一点在当前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解释了“发生了什么”,更深刻地探讨了“为什么会发生”,并且是以一种极其富有条理和逻辑美感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对于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地缘政治和历史脉络着迷的人量身定做的!作者的笔触细腻得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在描绘两国复杂的情感纠葛时,简直像是在看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电影。我特别喜欢他处理那些敏感议题的方式——不是简单地将一方塑造成英雄或反派,而是深入挖掘了文化深层结构和历史宿命如何塑造了今天的局面。比如,书中对河流治理和资源分配的论述,那种将宏大的国家叙事与个体命运交织在一起的叙事技巧,让原本枯燥的政治学分析瞬间变得有血有肉。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亚洲这个核心区域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台阶,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边界和冲突点,现在都清晰可见了,仿佛被一层迷雾笼罩的地图突然被阳光照亮。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对一般性区域研究读物的期待,它更像是一部社会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与顶尖战略分析的完美结合体,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那种满足感是很少有书籍能给予的。
评分这是一部需要慢品、细嚼的著作,它散发着浓郁的、久久不散的思想余味。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懂得何时应该疾驰如风,展现历史的洪流,又懂得何时需要停下来,聚焦于一个关键人物或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书中对“大国心态”的探讨,尤为精妙,它将这种心态置于全球权力转移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使得我们能够跳脱出单纯的民族主义视角,去理解其行为逻辑中的合理与非理性成分。这本书的学术功底毋庸置疑,但其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成功地将严谨的分析和普世的人性关怀结合起来,让冰冷的政治分析拥有了温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世界格局变迁感兴趣的人,它无疑为理解当代亚洲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参照系和深刻的思考工具,读完后,你的世界观可能会被轻轻地推向一个更广阔的边缘。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平衡“硬核分析”与“人文关怀”的书籍,这本书完全满足了我的要求。作者对于两国社会结构和民间情绪的观察,简直是入木三分,那些关于民族心理的细致剖析,让我对两国人民的思维模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迭代速度的比较分析,不仅仅停留在数字和图表层面,而是巧妙地将其与社会心态的变迁联系起来,比如对“发展焦虑”的刻画,真是精准到让人心头一紧。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是这本书最让我折服的地方。它没有陷入中立的泥潭,而是坦诚地指出了各自体系的优势与内在的张力,这种坦率和洞察力,是真正优秀的区域研究作品所必备的品质。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对“现代化”这个词有了全新的、更加立体的理解,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场正在全球不同轨道上激烈竞速的真实较量。
评分初捧此书,我本以为会是那种充斥着晦涩术语和教条主义分析的传统学术著作,但事实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的文风极为流畅,甚至可以说是带有某种文学性的光辉。它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总能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切入点,将宏大的历史进程化为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一手资料时的审慎和精确,那些引用的文献和口述历史片段,不仅为论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扇通往过去真实生活场景的窗户。阅读体验非常愉悦,就像是跟着一位见多识广的长者进行深度交谈,他既有学者的严谨,又有旅行家的豁达。对于那些不熟悉亚洲政治经济背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友好且富有洞察力的入门途径,它不要求你预先掌握大量背景知识,而是通过清晰的逻辑和引人入胜的叙事,一步步引导你进入复杂的比较分析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