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位于中南半岛的东部,东临南海,地处亚洲大陆通向东南亚海岛、太平洋通向印度洋的交通要道。越南是民族迁徙和民族接触频繁的地区,民族数量众多,且跨国民族所占比例较大。越南当代民族问题深受其国内民族历史与现状的影响,同时跨国民族和国家关系对越南当代民族问题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周边国家民族问题的影响,越南是中国在东南亚的重要邻国,越南当代民族问题及其民族政策对我国西南边境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越南当代民族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形成安定和睦的周边环境,服务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书稿通过对越南当代民族问题主要形式及其所采取的民族政策等进行深入研,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研究跨国民族和国家关系对越南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的影响究,同时比较分析了中越两国当代民族政策的异同,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东方社会的应用进行探讨,探讨东方社会解决民族问题的独特模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越南当代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研究/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丛书》通过对越南当代民族问题主要形式及其所采取的民族政策等进行深入研究,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研究跨国民族和国家关系对越南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的影响,同时比较分析了中越两国当代民族政策的异同,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东方社会的应用进行探讨,探讨东方社会解决民族问题的独特模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东南亚是我国重要的周边地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扼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重要,近代以来一直是大国争斗要地。东南亚和中国有长期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汉唐以降,两地商人、使臣往来络绎于途。西方殖民者东来以后,东南亚相继沦为殖民地和列强的势力范围,中国也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二战以后,东南亚各国和中国先后独立,各自在维护主权独立和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取得重大成就。1970年代以来举世瞩目的“东亚经济奇迹”,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东南亚和中国的崛起。
近代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共同的命运、山水相连的近邻、全球化推动下的区域资源最佳配置和基于相近的价值观,使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密切合作已是水到渠成。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对话伙伴关系。2002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十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2003年,中国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并与东盟双方确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由对话关系上升到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一东盟关系的升华,由此开启此后的“黄金十年”睦邻合作。十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全面合作与发展的新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在2002年至2012年,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从547.67亿美元增至4000.93亿美元,增长6.3倍。双方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一东盟贸易额创历史新高,突破4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0.2%,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增幅(6.2%)。中国连续四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继续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规模也日益扩大,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更是飞速增长。至2012年底,双方相互投资总额累计达1007亿美元。中国在东盟还建立了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如泰中罗勇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越南龙江工业园、越南中国(海防一深圳)经贸合作区。东盟国家一直是中国重要的海外承包工程市场和劳务市场。至2012年底,中国在东盟工程承包签署合同额达1478.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70.7亿美元。比经济合作更为重要的是人员交流。2012年,双方人员往来超过1500万人次,其中,中国赴东盟游客732万人次,较十年前增长2.6倍,是东盟第二大游客来源地。而东盟各国则成为中国公民的最主要旅游地。中国在东盟的留学生超过10万人,东盟在中国的留学生也超过5万人。此外,中国与东盟在政治、安全、海洋、环保等方面的合作日益深化。2002年11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显示了双方共同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心。2011年7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指针达成一致。2013年9月,双方在苏州开始《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
对于任何对亚洲政治和社会议题感兴趣的人来说,一本深入探讨越南民族问题的著作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当代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研究”这几个字,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直认为,民族问题是理解一个国家内部稳定和发展轨迹的关键切入点,而越南的民族构成尤为复杂多元。我希望本书能提供关于越南各主要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特征、地理分布以及他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扮演角色的详细叙述。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能够从中了解到越南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所采取的官方政策,这些政策的背后逻辑是什么?它们在实践中取得了哪些成效,又遇到了哪些挑战?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问题,或者是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对少数民族的扶持政策?此外,本书隶属于“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丛书”,这无疑为本书的研究增添了另一层重要的意义。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分析越南的民族问题如何影响其与中国的关系,以及这些问题是否会在更广泛的东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作用。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变迁和国家发展轨迹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被这本书的标题所深深吸引。“越南当代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研究”直接点出了研究的核心,而“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丛书”则为本书增添了重要的地缘政治维度。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作者将如何处理“当代”这个时间节点。这意味着研究将聚焦于越南在现代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民族挑战,以及政府为解决这些挑战而推行的具体政策。我设想书中会详细梳理越南历史上主要的民族群体,并分析他们的分布、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体现出来。更关键的是,我会期待书中对越南政府的民族政策进行深入剖析,例如,是否存在一些促进各民族融合的措施,或者是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这些政策的制定是否受到了国际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布局?我希望能从书中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来佐证作者的观点,了解越南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所采取的实践和遇到的困境。这本书所提供的视角,不仅能帮助我理解越南,更能让我窥探到更广阔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全景图,以及民族问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评分作为一名对区域研究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的题目就成功地抓住了我的眼球。“越南当代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研究”这几个字,预示着这本书将深入探讨越南社会中一个核心且复杂的话题。我一直对东南亚国家的民族多样性感到着迷,而越南无疑是其中一个典型。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为我揭示越南丰富多样的民族构成,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渊源、文化习俗、语言宗教以及他们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研究丛书中,如何与中国及周边国家产生联系。尤其是我对“当代”这个词很感兴趣,这意味着本书将关注越南在现代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民族挑战,以及政府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而制定的相关政策。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关于这些政策的具体细节,例如,国家是如何在维护统一和民族平等之间取得平衡的?是否存在一些旨在促进民族融合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措施?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越南社会运作机制的宝贵机会,让我能够从一个更宏观和更具战略性的视角,去观察中国与东南亚之间复杂而动态的关系。
评分我是一名长期关注区域发展和文化互动的读者,这本书的出现无疑让我眼前一亮。标题中“越南当代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研究”这一部分,直接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对东南亚多元文化社会的好奇心。越南作为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其内部的民族关系无疑是理解这个国家社会结构和政治动态的关键。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越南主要的民族群体,例如京族、岱依族、泰族、赫蒙族等等,了解他们的起源、迁徙历史、独特的语言、宗教信仰以及习俗。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这些民族群体在当代越南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他们与主体民族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民族政策”这一部分,则更是我关注的焦点。政府是如何在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同时,又尊重和保护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的?是否存在一些成功的经验,或者是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哪些阻碍?考虑到本书属于“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丛书”,我更加期待能够看到作者如何将越南的民族问题置于中国与东南亚互动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考察。这种跨学科、跨区域的研究视角,必将为我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有深度,让我对越南这个国家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对东南亚的历史和文化着迷,而越南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其民族构成和政策的复杂性更是引人入胜。这本书的题目直指“当代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这表明它不仅仅是泛泛地介绍越南,而是深入探讨其内部的多元民族互动以及国家在处理这些关系时所采取的策略。考虑到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这一背景,我更加期待本书能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将越南的民族问题置于地区大背景下进行审视,分析这些问题如何影响中国与越南乃至整个地区的关系。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阐释不同民族群体的历史渊源、文化特征以及他们在当代越南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对于民族政策的分析,例如,国家在促进民族平等、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是如何平衡不同民族利益的?是否存在一些成功的经验,又或者面临着哪些挑战?我希望能从书中读到关于越南民族构成、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方面的详细介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交织,共同塑造着越南的当代面貌。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深入理解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邻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