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简史:讲述西域三十六国的故事

西域简史:讲述西域三十六国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萧绰 著
图书标签:
  • 西域
  • 历史
  • 丝绸之路
  • 三十六国
  • 新疆
  • 古代文明
  • 中亚
  • 文化
  • 考古
  • 边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ISBN:978754428589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433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西域为汉代以来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特指汉、唐两代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分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中西的走廊。

西域从汉武帝刘彻时起属于汉朝,最初有三十六国。这些古国有着迷离传奇的历史:曾经兴盛的楼兰文明,又谜一样地悄然消逝;汉朝、匈奴和西域诸国的世代恩仇,惊心动魄;张赛、班超经营西域的丰功伟绩,令人景仰……这里有着丰富的物产,有闻名于世的汗血宝马,有汉代才传播到中原的葡萄、石榴……

《西域简史》以通俗生动的笔墨,梳理西域三十六国的前生后世,讲述一段扑朔迷离的西域往事。


作者简介

萧绰,本名严国仁,男,1972年生,四川人,现居新疆。通俗文学作者,出版过《亡灵》(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年)、《古井冤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年),曾为《故事会》


《今古传奇故事》等刊物职业撰稿人。


目录

第一章 西域三十六国之前…………………………… 001

中华神系的西域组成……………………………………………… 003

新疆考古奇异现象………………………………………………… 006

中西方人种的分界线……………………………………………… 012

巨人时代:人类的未知文明史…………………………………… 019

玉石之路…………………………………………………………… 028

草原丝绸之路……………………………………………………… 030

塞种人由三部分组成……………………………………………… 033

羌人是炎黄后代…………………………………………………… 035

月氏人是历史记载中第一个西迁的民族………………………… 037

乌孙人的来历……………………………………………………… 042

匈奴是丝绸之路开辟前西域的统治者…………………………… 044

西域有很多神秘的人种…………………………………………… 048

张骞发现了新大陆………………………………………………… 049

西汉和匈奴的战争………………………………………………… 052

西域三十六国概念确定…………………………………………… 058

西域三十六国政治、地缘因素初探……………………………… 060

几点常见错误的更正……………………………………………… 064

丝绸之路和三十六国的关系……………………………………… 066

第二章 三十六国本传………………………………… 071

车师前王国………………………………………………………… 073

车师后国…………………………………………………………… 076

车师都尉国………………………………………………………… 077

车师后城长国……………………………………………………… 079

蒲类国……………………………………………………………… 082

蒲类后国…………………………………………………………… 083

婼羌………………………………………………………………… 085

鄯善和楼兰………………………………………………………… 087

且末国……………………………………………………………… 093

小宛国……………………………………………………………… 094

精绝国……………………………………………………………… 095

戎卢国……………………………………………………………… 099

扜弥国……………………………………………………………… 101

于阗王国…………………………………………………………… 105

渠勒国……………………………………………………………… 117

皮山国……………………………………………………………… 119

西夜子合…………………………………………………………… 119

蒲犁国……………………………………………………………… 121

莎车国……………………………………………………………… 123

捐毒国……………………………………………………………… 125

无雷国……………………………………………………………… 126

依耐国……………………………………………………………… 128

桃槐国……………………………………………………………… 129

休循国……………………………………………………………… 131

乌秅国……………………………………………………………… 133

山国………………………………………………………………… 134

焉耆国……………………………………………………………… 136

危须国……………………………………………………………… 139

尉犁国……………………………………………………………… 141

渠梨国……………………………………………………………… 143

乌垒国……………………………………………………………… 144

龟兹国……………………………………………………………… 146

姑墨国……………………………………………………………… 150

温宿国……………………………………………………………… 152

尉头国……………………………………………………………… 153

疏勒国……………………………………………………………… 154

第三章 域外诸国……………………………………… 159

乌孙………………………………………………………………… 161

大宛………………………………………………………………… 169

罽宾………………………………………………………………… 172

乌弋山离国………………………………………………………… 175

安息………………………………………………………………… 177

大月氏国…………………………………………………………… 181

康居………………………………………………………………… 182

第四章 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风云录…………… 185

傅介子立功异域…………………………………………………… 187

常惠从北海到西域………………………………………………… 188

公主出关,夫人持节……………………………………………… 190

郑吉是西域内属的标志人物……………………………………… 196

甘延寿和陈汤……………………………………………………… 197

西域三十六国都怀念段会宗……………………………………… 204

匈奴溃败…………………………………………………………… 207

班超经营西域三十年……………………………………………… 211

班勇失意…………………………………………………………… 222

梁慬是东汉在西域的绝唱………………………………………… 225

尘封西域三十六国………………………………………………… 227


精彩书摘


丝绸之路和三十六国的关系



西域三十六国纳入汉朝的管辖,和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同一时间的事情,也可以说是同一件事情。

前面已经讲到,缫丝技术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的。在那之后,丝绸逐渐成为中原地区高贵人士的衣着原料。随着草原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一直流转销往了欧洲罗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段沿途各站那些贩运东方货物的商人都绝口不提这些丝绸究竟来自何处,罗马人以为它们产自安息,直到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左右,罗马人占领了叙利亚,才知道这种产品是由一个遥远的民族所制造,他们称其为“赛里斯国”,即希腊语的丝国。当时罗马正处于全盛时代,上流社会阶层的财富多得连它的主人们都不知道如何用来花费了,在一种挥霍成风和追求奢侈享受的气氛中,中国丝绸很快风靡罗马社会,成为广受追捧的高档纺织物。丝绸之路开通以后,通过安息人的转运,中国丝绸源源不断地输入了罗马,换走了大量的黄金。

在丝绸之路东段,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也十分活跃,张骞通西域后,汉朝政府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宛军马,使节们还带回了养马用的苜蓿种子,此后,输入中原的还有葡萄、胡椒、象牙、琉璃,各种香料,毛毯等,伴随着物质贸易的发展,西域各国的技术、文化艺术及宗教也逐步传入中国,西域音乐、乐器、歌舞,以及金银器制作,佛像雕刻等,逐步影响到中原文化。而影响最重要的是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张骞二次出使西域之前,汉武帝根据张骞的情报,多次派出使节从四川出发前往云南,企图从南方打通通向缅甸,经印度到达大夏等地的通道,但都无功而返。这条南方丝绸之路应是民间贸易自发形成的,而且应有多条路线,但以当时的民族及国家分布情况看,这条商路仍然是分段拼接形成的,巴蜀丝绸在这条商路上,应是逐段逐段由沿途不同民族的商人进行转运,接力赛一般地辗转贩卖到南亚和西亚,最后到达地中海地区。这条南方丝路直到现在仍是各国丝路文明研究者的探索对象,由于史料及出土文物的匮乏,至今仍未有清晰的历史面目。

丝绸之路在很长时间里是沟通这个星球的最重要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中,西域三十六国所在区域是最为波澜壮阔的。

丝绸之路的开通是渐次完成的。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途中被匈奴囚禁了10年,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从西域回到长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这时候已经过去了67年了,这段时间,就是丝绸之路两条道的开通时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去的时候走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面,回来走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面,这两条路他走过,而这两条路基本就是汉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但这并不代表丝绸之路就畅通无阻了。相反,经过了汉朝政府的一系列努力,才首先打通了丝绸之路南道,后来随着匈奴日逐王主动投奔汉朝,丝绸之路北道才得以畅通,汉代丝绸之路正式形成。而这时候,汉朝的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被封为西域都护,“护鄯善以西使者”是一个官名,保护鄯善国以西,其实就是汉朝时候的丝绸之路南道;都护的意思是南北两条道路都加以保护。这时候西域才正式纳入汉朝版图,而郑吉以及他率领的汉朝军队保护下的,除了丝绸之路南北两道,还有两条道路上或者两条道路附近的属于西域的三十六个国家,也就是西域三十六国。

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一直通到罗马,以及印度洋地区。以长安为起点,在玉门关附近分岔,北道经过楼兰、龟兹、疏勒等国,从今天的克孜勒苏向西,经过西亚的叙利亚、土耳其,到达意大利,从这里辐射北非和整个欧洲。南道通过若羌、精绝、于阗向西,到达莎车之后折向南,从帕米尔高原、悬度到达罽宾、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方,和岛国斯里兰卡遥望。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斯里兰卡是其中一个重要站点,所以,斯里兰卡、孟加拉湾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之处。

因此,三十六国是丝绸之路所经过的一片地方,也可以说这里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一段。因为在阳关以东,汉朝在张骞尚未回到长安的时候就对匈奴展开了攻势,从而打通了从长安到河西走廊的道路,之后虽有反复,但大多数时间,这条路被汉朝牢牢控制着。而阳关以西,匈奴势力不愿意退出,匈奴利用三十六国和汉朝形成拉锯战,不时有三十六国中的某些国家屈服于匈奴的淫威,协助匈奴截杀汉朝政府派出的使者,抢掠来往客商的钱物。于是,汉朝派出了专门人员和军队维护丝绸之路的秩序,使得丝绸之路西域段保持畅通。但这并非一蹴而就的,就算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三十六国中还经常有反叛者,阻断丝绸之路。所以,汉朝境内的丝绸之路中,西域段是最为凶险的。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三十六国的安宁密不可分。

丝绸之路过了三十六国区域,就不再是汉朝管辖的地盘。在这些路段上,也经常会有战争等因素影响丝绸之路的畅通,但是总体来说,丝绸之路在一直运行下去。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西域历史的图书简介,内容独立于您提供的书名及其主题,侧重于其他历史或地理区域的阐述: 《古蜀文明的辉煌与失落:巴蜀大地上的青铜时代》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探索中国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山系所孕育的“古蜀文明”的独特面貌与历史轨迹。古蜀文明,这一曾长期游离于中原史书记载之外的神秘地域文化,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精湛的青铜冶铸技术以及复杂的宗教信仰体系,构筑了先秦时期中国文明图谱中极为重要却又充满谜团的一角。 本书并非对西域地理与民族的讲述,而是将焦点牢牢锁定在岷江流域与沱江流域交汇处,追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灭蜀的漫长岁月中,古蜀人如何在这片富饶而封闭的“天府之国”中,发展出与其周边文明截然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精神世界。 第一部分:河流与群山间的曙光——古蜀的起源与早期形态 本部分首先审视了三星堆文化兴起前夕,巴蜀地区史前文化的演变脉络。通过对宝墩文化、柏溪文化等考古遗址的细致分析,我们试图勾勒出早期蜀地聚落的形态特征。重点探讨了地理环境,尤其是四川盆地“四塞”的封闭性,如何塑造了早期蜀人内敛、崇祖的文化心理。 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三星堆文明的鼎盛时期。本书认为,三星堆并非孤立的区域现象,而是与长江中游、甚至遥远的西亚地区存在着某种间接或直接的文化交流的证据。我们将详细解读出土的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以及标志性的“纵目”面具。这些文物不仅仅是工艺的展示,更是研究古蜀王权、巫术信仰与宇宙观的钥匙。我们尤其关注三星堆祭祀坑中青铜器组合的特殊性——为何黄金面具与象牙的大量使用,暗示了其高度发达的对外贸易能力和对稀有资源的控制力? 第二部分:金沙的余晖与古蜀王权的嬗变 随着三星堆的突然衰落,金沙遗址揭示了古蜀文明的第二次高峰。本书着重分析了从三星堆到金沙的文化断代与延续问题。金沙遗址的发现,标志着古蜀宗教与政治中心从广汉地区向成都平原核心地带的迁移。 重点章节将聚焦于金沙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这种图案不仅成为古蜀精神图腾的集大成者,也可能代表着古蜀王权对太阳崇拜的最终确立。我们对比分析了金沙时期玉器和石器工艺的演变,试图理解在技术上似乎不如三星堆巅峰时期的情况下,古蜀社会结构是如何维持其高度的凝聚力,并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寻求平衡。 第三部分:巴人的登场与“两蜀”的并存 本书的后半部分转向了与古蜀文化并存的“巴文化”。巴人,主要活动于长江上游的险峻山区和重庆一带,以其奔放的性格、独特的船棺葬俗和精湛的漆器工艺而闻名。本书通过对城坝、白鹤梁等遗址的考察,阐述了巴文化与古蜀文化在地理分布、审美倾向和生存哲学上的显著差异。 我们探讨了“蜀”与“巴”的关系:它们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族群,还是在不同地理条件下发展出的两个分支?书中引用了大量关于巴人“好勇善斗”的早期文字记载,并将其与考古发现进行交叉验证。两蜀并存的复杂性,是理解先秦西南地区政治格局的关键。 第四部分:从封闭到融合——秦汉变局中的古蜀 最后一部分,本书将笔触延伸至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置蜀郡、张仪开“五尺道”的历史转折点。秦的征服并非意味着古蜀文明的彻底消亡,而是一场深刻的文化重塑与融合过程。 我们将分析秦制入蜀后,巴蜀地区在工程技术(如都江堰的维护与扩大)、文字使用以及丧葬习俗方面所呈现出的“汉化”趋势,以及这种趋势下,古蜀原有的文化基因如何在新的社会体系中得以保留和转化。我们审视了汉代蜀地出土的画像砖和陶器,寻找那些隐晦的、仍在呼吸的古蜀文化遗迹,以期勾勒出这片古老土地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命运走向。 核心议题: 本书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在地理隔离和资源限制下,一个与中原文明保持着若即若离关系的独立文明体系是如何建立其内部逻辑的?古蜀文明的独特之处,究竟是其青铜艺术的超越性,还是其王权体系的神秘性?我们力图通过考古学、人类学和历史文献的综合分析,为读者重构一个立体、鲜活的,充满想象力的先秦西南世界。它讲述的,是青铜与黄金交织的王国,是河流与神灵共舞的史诗,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一笔浓墨重彩却又深藏不露的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枯燥的年代记述,而是像一位老者,娓娓道来那些遥远国度的兴衰荣辱。我尤其欣赏作者的叙事方式,他仿佛是一位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旅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那些曾经辉煌如今只留余烬的城池。读到那些关于商贾往来、文化碰撞的片段时,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香料气息,感受到驼队远行的尘土飞扬。作者对历史细节的把握极其到位,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弦。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书,更像是一部宏大的史诗,将那些被时间尘封的传奇再次唤醒。通过这本书,我对古代中亚地区的认识得到了极大的拓展,那种既陌生又熟悉的交织感,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

我必须称赞这本书在史料的梳理和呈现上的功力。尽管主题宏大,涉及的地域跨度极广,但作者始终保持着清晰的逻辑线索,没有让读者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朝代更迭中。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绘不同政权兴衰时,总能提供独特的视角,比如从地理环境对军事策略的影响,到气候变化对农业文明的冲击,这些分析都十分深刻且富有洞察力。这本书读起来,绝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干巴巴的陈述,它更像是一幅层层叠叠的古代地图,随着你的阅读深入,细节不断浮现,视野不断开阔。它成功地将宏观的历史框架和微观的人物命运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具可读性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沉浸的,它成功地做到了“以小见大”。作者没有试图面面俱到地描摹每一个细节,而是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节点和人物进行深度挖掘。读罢,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漫长而艰辛的探险,每翻过一页,就好像穿过了一片新的沙漠或是一座古老的关隘。我对那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边缘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者对这些“小人物”命运的关注,体现出了一种人文关怀。这种叙事上的取舍,使得全书的节奏把握得恰到Ми,既有高潮迭起的冲突,也有平静深沉的反思。对于希望系统了解这一区域古代史脉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且引人入胜的切入点。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成功地打破了我对“遥远古代文明”的刻板印象。在我的想象中,那片区域可能总是与贫瘠、战乱相伴,但作者通过详实的考证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度的文明成就和复杂的社会结构。那种对不同族群间互动模式的深入剖析,特别是对文化吸收与创新的过程的探讨,极具启发性。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停下来,在脑海中构建那个时空的景象,那种想象的画面感非常强烈。这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像是对一种失落文明精神内核的重新挖掘和致敬。它促使我重新思考“文明”的定义,以及交流与融合在人类进步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

评分

坦率地说,我对历史题材的书籍通常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生怕陷入那种堆砌史料的枯燥泥沼。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以一种近乎文学散文的笔法,构建了一个个立体鲜活的场景。书中的语言有一种独特的张力,既有史学的严谨,又不失叙事的流畅。它没有刻意去拔高或贬低任何一个历史角色,而是力求还原一种真实的状态,那种在乱世中求生存、在繁荣中求发展的复杂人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不同文化交融时的那种细腻观察,比如宗教信仰的传播、艺术风格的演变,这些都通过具体的事件被巧妙地串联起来,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过往。

评分

不错 书的质量挺好 值得购买

评分

了解丝绸之路必备

评分

正版,满意!!!!!!!!!!!!!!!!!!!!!!!!!!!!!!!!!!!!!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Very Good~

评分

购物上京东,多快好省。赞!

评分

书还不错,包装太差,没什么大损坏。

评分

区域民族历史,应该多出版一下这类历史的

评分

区域民族历史,应该多出版一下这类历史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