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查房的過程也是各級醫師學習的過程。在查房過程中,上級醫師經常會嚮下級醫師提問,很多初級醫師、實習醫師都“害怕”上級醫師提問,也不知道上級醫師會問些什麼。本書臨床病例為主綫,采用問答形式模擬臨床查房,精心收錄相關的診療問題,力求使臨床一綫的醫師嚮上級醫師學習本專業知識,學習通科知識,加強臨床實踐,增加臨床經驗,全麵地熟悉全科知識,瞭解新的診療技術及研究進展;力求幫助低年資醫師提高臨床工作能力,開拓診療視野。
內容簡介
本書結閤病例,以神經外科臨床需要為內容取捨標準,對神經外科疾病的主要知識點作瞭較為全麵和深入的闡述,突齣神經外科查房實踐中的重點知識和邏輯思維,但又不僅是臨床查房工作的簡單再現,還廣泛涉及神經外科疾病診治的研究進展和循證醫學證據。圖文並茂,設置問題目錄便於讀者查閱。
適閤初上臨床的輪轉醫師、臨床型研究生、見習/實習醫學生,也適閤神經外科的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林誌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三博腦科醫院,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第六屆委員會小兒神經外科學組副組長(首屆,2013年-2017年)、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小兒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三屆,2011年起)、中國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第三屆,2012年,主任醫師,病區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研究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六病區主任。
2014年獲得第六屆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學術大會論文奬(兒童腦內海綿狀血管瘤的特點及處理原則);2012年獲得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三等奬;2009年獲得中國王忠誠神經外科醫師青年奬; 2009年入選省衛生係統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第二層次);2008年獲得第五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中青年論文二等奬;2006年獲得第八屆福青年科技奬;2005年入選省百韆萬人纔;2005年獲得第十二屆省運盛青年科技奬;2004年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二等奬(人腦膠質瘤血瘤屏障與侵襲特徵及其相關機製的係列研究)(帶頭完成人)。
從事神經外科工作25年,具有豐富的神經外科臨床工作經驗,救治眾多神經外科急危重病人,在腦腫瘤、椎管內腫瘤和小兒神經外科疾病的微創外科手術方麵有較深的造詣,尤其擅長腦腫瘤、腦積水和小兒神經外科疾病的積極個體化綜閤治療。
在腦膠質瘤綜閤治療方麵,及時追蹤國際上有關腦膠質瘤治療的新理念,不斷總結自已的臨床經驗,對腦膠質瘤患者進行基於這些先進理念相一緻的治療。近20年對膠質瘤相關性水腫進行瞭係列的研究,居國際先進水平。探索瞭膠質瘤相關性水腫的影響因素及對臨床治療和預後的影響,在國際上率先係統總結瞭瘤周水腫的影像特徵對腦膠質瘤化療療效及腦膠質瘤全切後復發模式的影響,提齣瞭基於瘤周水腫影像特徵的手術方案和放療靶區的製定,也摸索齣針對性的瘤周水腫控製策略,並應用於臨床實踐,已取得成效。此外,積極倡導對晚期腦腫瘤臨床治療的研究,特彆在晚期腦膠質瘤的治療上進行瞭係列探索,率先對晚期腦膠質瘤進行定義,並摸索齣對晚期腦膠質瘤積極個體化綜閤治療的方法,延長病人生命,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在小兒神經外科疾病方麵,積極探索小兒神經係統腫瘤、小兒腦外傷、小兒腦齣血及小兒神經係統先天性疾病的綜閤治療,具有豐富經驗。近年來,率領小兒神經外科團隊對小兒神經係統先天性疾病(如脊髓栓係伴脂肪瘤、蛛網膜囊腫、先天性腦積水等)進行瞭臨床研究,大幅提高瞭診療效果。此外,近來也對腦積水的病因、復雜性腦積水的認識、腦積水的手術適應癥評估、手術後並發癥的防治進行瞭探索,形成自己的診療特色。
作為碩士生及博士生導師,已培養碩士生及博士生(含在讀)21人。在學術上主要從事腦腫瘤的研究,特彆是腦膠質瘤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分彆獲得國傢自然基金、衛生部研究基金、福建省重點課題、福建省自然基金及財政廳專項經費等16項資助(課題負責人)。共在核心期刊發錶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以領頭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際和國內核心刊物發錶學術論文90多篇,其中SCI論文17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顱腦損傷1
病例1:前顱底骨摺1
病例2:急性硬膜外血腫9
病例3:急性硬膜下血腫19
病例4:腦挫裂傷26
病例5:慢性硬膜下血腫33
病例6:外傷性腦梗死41
病例7:顱骨凹陷性骨摺50
病例8:開放性顱腦損傷55
第二章顱內腫瘤61
病例1:聽神經瘤61
病例2:頸靜脈孔區神經鞘瘤72
病例3:岩斜區腦膜瘤82
病例4:鬆果體區生殖細胞瘤94
病例5:中樞神經係統海綿狀血管畸形100
病例6:島葉膠質細胞瘤113
病例7:高級彆膠質細胞瘤122
病例8:低級彆膠質細胞瘤128
病例9:第四腦室室管膜瘤134
病例10:垂體腺瘤144
病例11:脊索瘤161
病例12:下丘腦錯構瘤172
病例13:顱咽管瘤185
病例14:血管母細胞瘤196
病例15:側腦室腫瘤205
病例16:嗅溝腦膜瘤219
病例17:蝶骨脊腦膜瘤227
病例18:原發性中樞神經係統淋巴瘤233
病例19:腦乾海綿狀血管瘤245
病例20:顱眶溝通神經鞘瘤255
病例21:髓母細胞瘤264
病例22:丘腦膠質細胞瘤273
第三章椎管內腫瘤286
病例1:脊髓神經縴維瘤286
病例2:頸髓室管膜瘤293
第四章腦和脊髓血管性疾病303
病例1:顱內動脈瘤303
病例2:腦動靜脈畸形311
病例3:頸內動脈海綿竇瘻319
病例4:頸動脈狹窄330
病例5:高血壓腦齣血346
病例6:煙霧病355
病例7:硬脊膜動靜脈瘻362
第五章頸、腰椎退行性疾病370
病例1:頸椎病370
病例2:腰椎間盤突齣376
病例3:腰椎管狹窄382
第六章兒童疾病388
病例1:腦膨齣388
病例2:顱縫早閉396
病例3: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403
病例4:Dandy-Walker畸形409
病例5:脊髓栓係綜閤徵419
病例6:顱內蛛網膜囊腫429
病例7:顱骨嗜酸性肉芽腫435
第七章腦積水445
病例1:特發性正常壓力腦積水445
病例2:腦積水455
第八章中樞神經係統感染和寄生蟲疾病473
病例1:腦膿腫473
病例2:腦裂頭蚴病479
第九章疼痛和功能神經外科488
病例1:頑固性癲癇488
病例2:帕金森病499
問題目錄
前顱底骨摺1
何謂顱前窩?該患者診斷為前顱底骨摺的依據有哪些?3
如何診斷腦脊液鼻漏?3
腦脊液鼻漏的非手術治療有哪些措施?4
腰大池持續引流為何能治療腦脊液鼻漏?5
腰大池引流術後的注意事項有哪些?5
腦脊液鼻漏的手術治療指徵是什麼?6
如何術前或術中進行漏口確定?6
腦脊液鼻漏的手術方式有哪幾種?7
急性硬膜外血腫9
該患者的主要診斷是什麼?其發生機製如何?11
硬膜外血腫的主要齣血來源有哪些?11
硬膜外血腫有何影像學特徵?12
硬膜外血腫有何臨床錶現?急性硬膜外血腫典型特徵性意識障礙錶現如何?16
硬膜外血腫的手術治療指徵是什麼?16
硬膜外血腫的手術方式有哪些?17
硬膜外血腫手術有哪些注意要點?17
急性硬膜下血腫19
意識障礙分為哪幾種?21
如何進行格拉斯哥評分?21
如何判定昏迷程度?22
顱腦損傷如何分輕、中、重度和特重型?23
如何診斷急性硬膜下血腫?23
急性硬膜下血腫一般有哪些臨床錶現?23
急性硬膜下血腫的齣血機製是什麼?24
如何治療急性硬膜下血腫?24
硬膜下血腫手術有哪些注意事項?24
硬膜下血腫量較少,但腦挫裂傷較嚴重患者的手術指徵有哪些?25
腦挫裂傷的手術方法有哪些?25
腦挫裂傷術中有哪些注意事項?25
圍手術期的綜閤治療措施有哪些?26
腦挫裂傷26
腦挫裂傷的主要發生機製是什麼?28
腦挫裂傷的病理改變有哪些?28
腦挫裂傷的臨床錶現有哪些?28
診斷早期腦挫裂傷首選的檢查方法是什麼?28
腦挫裂傷MRI的錶現有哪些?28
對該患者的診斷是否有不同意見?30
急診收治腦挫裂傷基本流程是什麼?30
臨床上顱腦損傷常應用什麼評分標準?如何評分?31
腦挫裂傷需和哪些常見病變進行鑒彆診斷?31
何為彌漫性軸索損傷?31
腦挫裂傷的治療方法有哪些?32
對腦挫裂傷患者如何應用甘露醇?32
腦挫裂傷的手術指徵有哪些?32
慢性硬膜下血腫33
目前考慮的診斷是什麼?診斷依據是什麼?34
慢性硬膜下血腫的定義是什麼?35
顱內各膜性層次的結構是怎樣的?35
為什麼慢性硬膜下血腫多發生於老年患者?35
為什麼部分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無明顯癥狀或癥狀輕微?35
對該患者的診斷是否有不同意見?35
需和哪些常見病變進行鑒彆診斷?36
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病因有哪些?37
慢性硬膜下血腫形成的病理生理機製是什麼?37
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手術方式有哪些?如何閤理選擇個體化的手術方式?37
慢性硬膜下血腫術後監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38
慢性硬膜下血腫術後有哪些常見的並發癥?如何判斷?如何處理?38
如何避免術後硬膜下殘腔積氣積液?39
外傷性腦梗死41
什麼是外傷性腦梗死?此患者的臨床特點是什麼?42
診斷外傷性腦梗死常用的輔助檢查方法有哪些?43
外傷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是什麼?45
引起外傷性腦梗死的危險因素有哪些?45
外傷性腦梗死的發病機製是什麼?46
外傷性腦梗死需與哪些疾病鑒彆診斷?46
如何早期診斷外傷性腦梗死?48
如何治療外傷性腦梗死?48
顱骨凹陷性骨摺50
前言/序言
盡管神經外科在整個外科領域中相對年輕,但是近年來發展卻相當迅猛。那麼,把一個神經外科初學者培訓成一位有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的最佳教材在哪裏?毫無疑問,是一例一例活生生的病例,因為“患者永遠是醫生的老師”。目前,有關神經外科的各級教科書與專著已有不少傑作,甚至有不少是針對某一疾病的專著。然而,通覽這些充滿智慧的教材與專著,不難發現,教科書有些簡明,專著又略感艱深且偏重於理論。
作為過來人,我們相信,年輕醫師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應用原則等方麵相對較容易,但是要培養成正確、嚴謹的診療思路則不易。為此,我們組織同道編寫瞭本書。
本書采用問答形式,模擬臨床查房,從常見病、多發病及臨床遇到的個案入手,在診斷和處理上采用層層推進的模式,訓練實習醫生、住院醫師或者低年資神經外科醫師的邏輯思維能力。本書著重強調神經外科基本原則的同時,扼要地介紹瞭當下的診療進展和指南。力求幫助低年資神經外科醫師養成正確、嚴謹的診療思路,以提高臨床工作能力,開拓診療視野。
由於受臨床水平和經驗所限,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同行批評指正,以使我們能更好地進步,在將來新版中補充糾正。
編者
2017年10月
《手術刀下的藝術:神經外科創新之路》 這是一部關於人類智慧與勇氣的頌歌,一次對生命極限的深刻探索,更是對神經外科領域日新月異發展進程的生動描繪。本書並非是一本冰冷的教科書,也不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論文集,而是一幅徐徐展開的壯麗畫捲,它捕捉瞭神經外科醫生們如何在微觀世界的復雜病竈中,以精湛的技藝和不懈的探索,為患者點亮生命之光。 序章:星辰大海的召喚 早在人類認識到大腦的奧秘之前,對頭部遭受創傷的恐懼和對未知疾病的憂慮,就已深深烙印在文明的基因裏。從古埃及的顱骨鑽孔術,到古代中國的經絡理論,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大腦及神經係統的探索。然而,真正的現代神經外科,是近一個世紀以來科技飛速發展與醫學智慧碰撞的結晶。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光,追溯神經外科的起源,從那些敢於挑戰禁忌、用雙手在生命中開闢道路的先驅者身上,感受那份源自內心深處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我們將看到,是什麼樣的力量,驅使著一代又一代的醫者,將自己的智慧、體力和精神,傾注於這片最神秘、最脆弱,也最充滿希望的領域。 第一章:大腦的宇宙——解構與重塑 大腦,這片由億萬神經元構成的星辰大海,是宇宙中最復雜的結構。本書將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帶領讀者深入探索大腦的奧秘。我們不僅會學習大腦的解剖結構,更會理解神經信號的傳遞機製,探討神經遞質的微妙平衡,以及腦組織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狀態下的變化。從微觀的神經元突觸,到宏觀的腦葉功能區,我們將逐一剖析,並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幫助讀者構建起對大腦完整而清晰的認知。 但是,對大腦的認知絕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本書將重點呈現神經外科醫生們如何通過精密的影像學技術——如高分辨率的MRI、CT掃描,以及功能性成像技術——來“看見”大腦深處的病竈。我們將詳細介紹這些技術如何幫助醫生們在手術前進行周密的規劃,如何識彆腫瘤的邊界,評估血管的走行,預判潛在的風險。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深入探討三維重建技術、虛擬現實模擬等前沿應用,它們如何讓醫生們在進入手術室之前,就能進行多次“虛擬手術”,反復推演,最大程度地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成功率。這不僅僅是對技術的介紹,更是對醫生們嚴謹細緻、精益求精精神的展現。 第二章:刀尖上的舞蹈——手術的藝術與科學 手術,是神經外科的核心。本書將以史詩般的筆觸,描繪神經外科手術的每一次進步。我們不會僅僅羅列各種手術器械和技術,而是要深入理解手術背後的醫學原理、解剖學知識以及決策過程。從早期的開顱探查,到如今的微創手術,我們將細緻地剖析每一項技術的演進,以及它們如何為患者帶來更小的創傷、更快的恢復。 我們將重點聚焦於顯微神經外科技術,講解如何在顯微鏡下,醫生們如何如同雕塑傢般,在毫米級甚至亞毫米級的空間內操作。每一根神經,每一條血管,都需要極緻的精準和耐心。我們將介紹神經導航係統如何成為醫生的“第三隻眼”,引導他們穿越復雜的腦組織,直達病竈。機器人輔助手術又將如何帶來前所未有的穩定性和精確性,讓原本難以企撤的區域變得觸手可及。 本書還將深入探討不同類型神經外科手術的挑戰與突破。例如,針對腦腫瘤的手術,醫生們如何在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正常腦組織的功能?對於腦血管疾病,如動脈瘤和動靜脈畸形,又有哪些創新性的介入治療和開放手術技術?而脊髓損傷和脊柱疾病,又如何在保護脊髓功能的前提下,實現脊柱的重建和穩定?每一場手術,都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與病魔的博弈,更是醫生智慧與體力的極限挑戰。 第三章:新紀元的黎明——創新與突破 神經外科領域從未停止創新的腳步。本書將帶領讀者一起,窺探那些正在改變我們對疾病認知和治療方式的最新科技和研究成果。我們將會深入探討基因治療、細胞治療在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中的潛力,以及乾細胞技術如何為修復受損神經組織帶來新的希望。 分子生物學和精準醫學的進步,也正在深刻地影響著神經腫瘤的治療。本書將介紹靶嚮治療和免疫療法如何在特定基因突變或免疫錶型的腦腫瘤患者身上,展現齣前所未有的療效。我們還將關注腦科學研究的前沿進展,例如腦機接口技術,它不僅為癱瘓患者帶來瞭重新與世界互動的可能,也為我們理解意識的本質提供瞭新的視角。 此外,本書還會探討神經外科如何與人工智能(AI)深度融閤。AI在影像診斷、手術規劃、術後監測以及新藥研發等方麵的應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臨床實踐。我們將展示AI如何幫助醫生更早、更準確地發現疾病,如何優化治療方案,以及如何預測患者的預後。這並非是對人類醫生的替代,而是對醫生能力的極大增強,是人機協同,共同守護生命健康的嶄新篇章。 第四章:生命之舟的守護者——人文關懷與倫理睏境 神經外科手術的復雜性,不僅僅體現在技術層麵,更在於它所麵對的是最脆弱、最寶貴的生命。本書將深入探討在每一次手術背後,所蘊含的深刻人文關懷和倫理考量。神經外科醫生不僅是技術的實踐者,更是患者及其傢庭的心理支柱。 我們將展現醫生們如何在麵對絕癥患者時,用真誠的溝通和溫暖的安慰,給予他們麵對現實的力量。術前的充分溝通,術中的細緻操作,術後的悉心照料,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醫者對生命的尊重和對患者的責任。本書將通過真實的案例,描繪醫生們如何在復雜的倫理睏境中做齣艱難的抉擇,例如關於是否進行侵入性治療、如何平衡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以及如何尊重患者的自主選擇權等等。 我們還將關注神經外科手術對患者生活質量的長期影響。康復醫學、心理輔導、社會支持等,都是神經外科治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書將強調多學科協作的重要性,醫生、護士、康復師、心理學傢乃至社會工作者,共同為患者構建起一道全方位的康復屏障,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找迴生活的尊嚴。 尾聲:未來的曙光 《手術刀下的藝術:神經外科創新之路》的結束,並非是神經外科探索的終點,而是對未來無限可能的展望。我們正在經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攻剋曾經的不治之癥提供瞭可能。本書希望通過對神經外科領域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描繪,點燃讀者對生命的熱情,對科學的敬畏,以及對醫者奉獻精神的贊頌。 我們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類智慧的持續閃耀,神經外科將繼續在探索生命的道路上,不斷書寫新的傳奇,為更多飽受疾病摺磨的生命,帶來健康與希望的曙光。這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次思想的旅程,一次心靈的洗禮,更是一份對生命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