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草藥彩色圖譜

現代中草藥彩色圖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剋南,範麗麗,馮鞦瑜 編
圖書標籤:
  • 中草藥
  • 藥材
  • 中藥
  • 圖譜
  • 彩色
  • 植物
  • 藥用植物
  • 傳統醫學
  • 本草
  • 健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307453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1805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1176
字數:120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中醫藥專業醫師、教師、研究人員及藥師、藥品采購人員、藥店店員及中醫藥愛好者參考和收藏。
1.該書收錄常用品種600多種,大部分是《中國藥典》收錄的品種。
2.文字介紹全麵詳細,包括彆名、來源、植物形態、生境分布、采製、藥材性狀、化學成分、藥理、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附方等13項內容。
3.配有特徵突齣、高清晰、精美彩圖1200多幅。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瞭目前常用的600多種中草藥,按照藥用部位分類,包括根及根莖類、果實及種子類、全草類、花類、葉類、皮類、莖藤及木類、樹脂類、菌藻類、其他植物類、昆蟲類、動物類、礦物類、炮製品。每一品種均按照彆名、來源、植物形態、生境分布、采製、藥材性狀、化學成分、藥理、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的順序描述。並配有藥用植物、動物、藥材或飲片的彩色實物照片。本書收錄品種較多、中藥知識全麵、內容實用,配圖精美、清晰度高,能突齣識彆特徵。本書適閤中醫藥專業醫師、教師、研究人員及藥師、藥品采購人員、藥店店員及中醫藥愛好者參考和收藏。

內頁插圖

目錄

一、根及根莖類
人參 2
瞭哥王 4
八角楓 6
三七 8
三棱 10
三棵針 12
乾薑 14
土大黃 16
土木香 18
土貝母 20
土茯苓 22
土黨參 24
大黃 26
大蒜 28
山藥 30
山柰 32
山豆根 34
山慈菇 36
韆斤拔 38
韆年健 40
川芎 42
川烏 44
川貝母 46
川牛膝 48
川木香 50
川射乾 52
飛龍掌血 54
天鼕 56
天麻 58
天花粉 60
天葵子 62
天南星 64
木防己 66
木香 68
太子參 70
牛膝 72
升麻 74
丹參 76
烏藥 78
巴戟天 80
水半夏 82
水菖蒲 84
玉竹 86
甘草 88
甘遂 90
龍膽 92
平貝母 94
北沙參 96
北豆根 98
四葉參 100
石菖蒲 102
仙茅 104
白及 106
白術 108
白前 110
白芷 112
白芍 114
白蘞 116
白薇 118
白附子 120
白茅根 122
白頭翁 124
白藥子 126
白首烏 128
玄參 130
半夏 132
生地黃 134
地榆 136
西洋參 138
百閤 140
百部 142
當歸 144
羊蹄 146
硃砂根 148
伊貝母 150
防風 152
防己 154
紅芪 156
紅景天 158
麥鼕 160
遠誌 162
延鬍索 164
赤芍 166
生薑 167
兩麵針 168
蒼術 170
蘆根 172
苧麻根 174
何首烏 176
羌活 178
附子 180
青木香 182
闆藍根 184
刺五加 186
苦參 188
鬱金 190
虎杖 192
明黨參 194
知母 196
金果欖 198
狗脊 200
京大戟 202
金蕎麥 204
澤瀉 206
細辛 208
貫眾 210
南沙參 212
南闆藍根 214
茜草 216
草烏 218
薺苨 220
威靈仙 222
骨碎補 224
鬍黃連 226
香附 228
重樓 230
獨活 232
前鬍 234
薑黃 236
穿山龍 238
穿破石 240
秦艽 242
桔梗 244
莪術 246
夏天 248
柴鬍 250
黨參 252
銀柴鬍 254
射乾 256
徐長卿 258
狼毒 260
高良薑 262
拳參 264
浙貝母 266
黃芩 268
黃芪 270
黃連 272
黃精 274
黃藥子 276
常山 278
商陸 280
麻黃根 282
續斷 284
葛根 286
紫草 288
紫菀 290
萆蔛 292
雷公藤 294
鹿藥 296
漏蘆 298
槁本 300
藜蘆 302
薤白 304
藕節 306
菝葜 308
糯稻根 310
蔥白 312
二、果實及種子類
八角茴香 314
刀豆 316
大棗 318
大風子 320
大腹皮 322
山楂 324
山茱萸 326
川楝子 328
韆金子 330
女貞子 332
小茴香 334
馬錢子 336
馬兜鈴 338
馬藺子 340
王不留行 342
天仙子 344
花果 346
患子 348
木瓜 350
木蝴蝶 352
木鱉子 354
五味子 356
車前子 358
牛蒡子 360
化橘紅 362
烏梅 364
火麻仁 366
巴豆 368
水紅花子 370
石榴皮 372
龍眼肉 374
瓜蔞 376
白果 378
白扁豆 380
白豆蔻 382
鼕瓜皮 384
鼕葵果 386
絲瓜絡 388
地膚子 390
亞麻子 392
西瓜皮 394
母丁香 396
竹葉椒 398
決明子 400
紅豆蔻 402
赤小豆 404
吳茱萸 406
蕓薹子 408
花椒 410
蒼耳子 412
芥子 414
芡實 416
連翹 418
佛手 420
皂角 422
餘甘子 424
沙棘 426
訶子 428
補骨脂 430
陳皮 432
青果 434
青葙子 436
鬱李仁 438
苦瓜 440
苦杏仁 442
檾麻子 444
羅漢果 446
使君子 448
金櫻子 450
柏子仁 452
枳殼 454
枳實 456
枳椇子 458
梔子 460
枸杞子 462
柿蒂 464
鬍椒 466
鬍蘆巴 468
蓽茇 470
蓽澄茄 472
草果 474
草豆蔻 476
荔枝核 478
茺蔚子 480
南瓜子 482
南五味子 484
南鶴虱 486
砂仁 488
牽牛子 490
鴉膽子 492
韭菜子 494
香櫞 496
胖大海 498
急性子 500
桃仁 502
核桃仁 504
萊菔子 506
蓮子 508
浮小麥 510
益智 512
娑羅子 514
預知子 516
桑葚 518
梧桐子 520
菟絲子 522
黃荊子 524
蛇床子 526
甜瓜子 528
甜瓜蒂 529
獼猴桃 530
楮實子 532
紫蘇子 534
綠豆 536
黑芝麻 538
槐角 540
喜樹果 542
蓖麻子 544
蒺藜 546
路路通 548
錦燈籠 550
葶藶子 552
榧子 554
檳榔 556
豬牙皂 558
酸棗仁 560
蔓荊子 562
罌粟殼 564
櫻桃核 566
蕤仁 568
鶴虱 570
薏苡仁 572
覆盆子 574
葫蘆 576
三、全草類
一枝黃花 578
三白草 580
土荊芥 582
大薊 584
小薊 586
小駁骨 588
韆裏光 590
廣藿香 592
廣金錢草 594
馬蘭 596
馬齒莧 598
馬鞭草 600
天鬍荽 602
瓦鬆 604
木賊 606
長春花 608
烏蘞莓 610
石韋 612
葉象花 614
北劉寄奴 616
仙鶴草 618
白英 620
白花丹 622
白花蛇舌草 624
半邊蓮 626
半枝蓮 628
鼕淩草 630
劉寄奴 632
瓜子金 634
地稔 636
地耳草 638
地錦草 640
老鸛草 642
西番蓮 644
羊蹄草 646
伸筋草 648
杠闆歸 650
連錢草 652
牡蒿 654
陸英 656
雞骨草 658
雞屎藤 660
青蒿 662
虎耳草 664
苦地膽 666
苦地丁 668
敗醬 670
委陵菜 672
佩蘭 674
金錢草 676
腫節風 678
魚腥草 680
澤蘭 682
澤漆 684
垂盆草 686
鬍荽 688
荊芥 690
茵陳蒿 692
薺菜 694
香薷 696
穿心蓮 698
費菜 700
絞股藍 702
葎草 704
鴨蹠草 706
鐵莧菜 708
積雪草 710
倒扣草 712
浮萍 714
蘿藦 716
甜地丁 718
鹿銜草 720
淫羊藿 722
淡竹葉 724
萹蓄 726
酢漿草 728
紫蘇 730
菥蓂 732
蛇莓 734
筋骨草 736
蓍草 738
紫花地丁 740
鵝不食草 742
蒲公英 744
矮地茶 746
豨薟草 748
蔊菜 750
墨旱蓮 752
薄荷 754
瞿麥 756
翻白草 758
醉魚草 760
盤龍參 762
車前草 764
益母草 765
四、花類
丁香 768
山茶花 770
山銀花 772
木槿花 774
木棉花 776
月季花 778
玉米須 780
閤歡花 782
西紅花 784
紅花 786
芫花 788
辛夷 790
榖精草 792
迎春花 794
雞冠花 796
雞蛋花 798
玫瑰花 800
鬆花粉 802
茉莉花 804
金蓮花 806
金銀花 808
鬧羊花 810
厚樸花 812
洋金花 814
桂花 816
夏枯草 818
淩霄花 820
夢花 822
菊花 824
野菊花 826
啤酒花 828
鏇覆花 830
密濛花 832
款鼕花 834
蒲黃 836
槐花 838
梅花 840
五、葉類
十大功勞 842
大青葉 844
山楂葉 845
木芙蓉葉 846
艾葉 848
石楠葉 850
四季青葉 852
龍脷葉 854
牡荊葉 856
苦丁茶 858
枇杷葉 860
羅布麻葉 862
枸骨葉 864
南天竹葉 866
側柏葉 868
臭梧桐 870
金邊龍舌蘭 872
鬍頹子葉 874
茶葉 876
荷葉 878
桑葉 879
銀杏葉 880
紫珠葉 882
番瀉葉 884
滿山紅 886
棕櫚 888
九裏香 890
紫蘇葉 892
六、皮類
土荊皮 894
五加皮 896
烏桕根皮 898
白鮮皮 900
木槿皮 902
地楓皮 904
地骨皮 906
肉桂 908
閤歡皮 910
杜仲 912
牡丹皮 914
苦楝皮 916
厚樸 918
香加皮 920
秦皮 922
海桐皮 924
黃柏 926
椿皮 928
暴馬子皮 930
桑白皮 932
七、莖、藤及木類
丁公藤 934
大血藤 936
川木通 938
小通草 940
天仙藤 942
木通 943
功勞木 944
石斛 946
西河柳 948
竹茹 950
肉蓯蓉 952
燈心草 954
柳枝 956
蘇木 958
雞血藤 960
青風藤 962
苦木 964
鬆節 966
首烏藤 968
鈎藤 970
鬼箭羽 972
絡石藤 974
桂枝 976
通草 978
麻黃 980
桑寄生 982
鎖陽 984
槲寄生 986
樟木 988
檀香 990
皂角刺 992
八、樹脂類
乾漆 994
天然冰片 996
竹瀝 997
安息香 998
楓香脂 1000
血竭 1001
沉香 1002
沒藥 1004
鬆香 1005
乳香 1006
樟腦 1007
九、菌藻類
馬勃 1010
木耳 1012
鼕蟲夏草 1014
靈芝 1016
昆布 1018
銀耳 1020
海藻 1022
茯苓 1023
豬苓 1024
雷丸 1025
十、其他植物類
兒茶 1028
大豆黃捲 1030
天竺黃 1032
飴糖 1033
蘆薈 1034
海金沙 1036
青黛 1038
淡豆豉 1039
麥芽 1040
稻芽 1042
神麯 1044
鶴草芽 1045
榖芽 1046
十一、昆蟲類
九香蟲 1048
土鱉蟲 1050
蟲白蠟 1052
五倍子 1054
蜂房 1055
蜂膠 1056
蜂蠟 1057
蜂蜜 1058
蠶沙 1060
桑螵蛸 1062
斑蝥 1064
螻蛄 1066
蟬蛻 1068
僵蠶 1069
十二、動物類
五靈脂 1072
牛黃 1074
烏骨雞 1076
烏梢蛇 1077
水蛭 1078
水牛角 1080
石決明 1082
牡蠣 1083
地龍 1084
瓦楞子 1086
血餘炭 1087
全蠍 1088
龜甲 1090
阿膠 1092
雞內金 1094
刺蝟皮 1096
珍珠 1097
珍珠母 1098
穿山甲 1100
海馬 1102
海龍 1104
海螵蛸 1106
蛇蛻 1107
鹿茸 1108
熊膽 1110
羚羊角 1112
蜈蚣 1114
蟾酥 1116
鱉甲 1118
蛤蚧 1120
蛤殼 1121
麝香 1122
紫河車 1123
十三、礦物類
石膏 1126
龍骨 1127
白礬 1128
芒硝 1130
硃砂 1131
自然銅 1132
陽起石 1133
花蕊石 1135
爐甘石 1136
鍾乳石 1137
禹餘糧 1138
膽礬 1139
雄黃 1141
硫黃 1142
琥珀 1143
滑石 1144
磁石 1145
青礞石 1146
赭石 1147
十四、炮製品
大薊炭 1150
韆金子霜 1151
炮薑 1152
製川烏 1153
製草烏 1154
製天南星 1155
巴豆霜 1156
炙甘草 1157
煆石膏 1158
炒瓜蔞子 1159
法半夏 1160
薑半夏 1161
清半夏 1162
西瓜霜 1163
製何首烏 1164
荊芥炭 1165
焦梔子 1166
炙黃芪 1167
焦檳榔 1168
熟地黃 1169
索引

前言/序言

為瞭培養中醫藥人纔,滿足人們對健康與保健的需要,在政府的支持和醫藥科學工作者的努力下已齣版瞭形式多樣的本草(中藥)學書籍。在已經齣版的本草(中藥)學書籍中,收載南北常用中草藥種類且配有藥材、飲片、原植物、動物、礦物等彩色原圖和性狀鑒彆描述以及比較詳細的臨床應用、附方的本草(中藥)學著作不多。因此,本書力求在這方麵有所突破,在中藥材或飲片的選擇上力圖選擇道地藥材或優質藥材,力爭在中藥的基原、藥材或飲片的鑒定、鑒彆以及功效應用方麵做到通俗易懂,易於掌握,增強本書的可讀性和實用性。
本書收載南北各地常用中草藥6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藥材品種,少部分是不同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品種。書中藥材名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或《中華本草》通用的中藥名為正名,正文按彆名、來源、植物形態、生境分布、采製、藥材性狀、化學成分、藥理、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的順序描述,並配有藥用植物、動物、礦物形態及藥材、飲片的高清彩色圖片。彆名按照南北各地不同地域列齣一部分,如果在附方中有不同的名稱,則請參考所注的附方齣處。
本書主要由長期從事中醫藥工作的高等中醫藥院校教師編寫,編寫工作得到瞭廣西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江西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安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長春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南開大學藥學院、中國中醫藥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華南植物園、廬山植物園、廣西藥用植物園等單位專傢的鼎力支持和私幫助,在此深錶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比較倉促,書中疏漏及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和指正。
編 者   
2017年8月
書名: 現代中草藥彩色圖譜 內容簡介: 《現代中草藥彩色圖譜》是一部集科學性、實用性、觀賞性於一體的權威性中草藥專著。本書以精美的彩色圖片配閤詳盡的文字描述,全麵收錄瞭現代臨床常用及具有較高應用價值的各類中草藥,旨在為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專業研究人員、醫護工作者、藥學從業者以及社會大眾提供一本易於理解、便於查閱的實用工具書。 本書內容嚴謹,信息準確,力求全麵反映當前中醫藥領域在草藥鑒定、藥理研究、臨床應用等方麵的最新進展。我們深知,對於任何一門傳統醫學而言,其根基在於對天然藥物的深入認知。中草藥作為中華民族數韆年智慧的結晶,其藥用價值的挖掘和利用,離不開對植物形態、産地、采收、炮製以及藥效等方麵的細緻考察。《現代中草藥彩色圖譜》正是基於這一理念,從源頭上抓起,力求呈現最真實、最直觀的中草藥全貌。 一、 科學嚴謹的編撰理念與權威性保障: 本書的編撰團隊匯聚瞭國內頂尖的中醫藥專傢、植物學教授、藥理學博士以及經驗豐富的臨床醫師。他們憑藉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對每一種收錄的中草藥進行瞭嚴格的篩選和鑒定。在內容組織上,我們遵循瞭國際通行的科學分類原則,並結閤瞭傳統中醫藥理論體係,力求在科學性和傳承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藥材鑒定: 書中收錄的每一種藥材,均附有高清、真實的彩色圖片,涵蓋瞭藥材的整體形態、藥用部位的局部特徵(如葉、花、果、根、莖、皮等),以及顯微結構的關鍵細節(如毛狀體、錶皮細胞、澱粉粒等)。這些圖片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更是準確鑒定藥材的直觀依據。我們特彆注重對相似藥材的區分,通過對比圖片和文字描述,幫助讀者避免混淆,確保用藥的安全與有效。 分類體係: 本書采用科學的分類方法,將中草藥按科屬、藥用部位、功效主治等維度進行係統性梳理,方便讀者根據不同需求進行檢索和查閱。例如,讀者可以通過植物科屬來瞭解其親緣關係和潛在的藥用屬性,也可以通過功效主治來尋找適閤自己需求的藥物。 內容權威: 對於每一種藥材的藥性、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炮製方法、使用禁忌、不良反應以及現代藥理研究進展等信息,均經過專傢團隊的反復核實與審訂,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我們參考瞭大量的國傢級藥典、經典本草著作、最新的科研文獻以及臨床用藥指南,力求將最可靠、最前沿的知識呈現給讀者。 二、 全麵詳實的藥材內容呈現: 本書的特色之一在於其內容的詳盡與全麵。對於每一種中草藥,我們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力求為讀者提供立體化的認知。 圖文並茂的藥材描述: 植物形態: 詳細描述藥用植物的生物學特徵,包括其生長習性、根、莖、葉、花、果、種子的形態特徵,以及其地理分布和生態環境。這有助於讀者在野外或種植環境中識彆藥材的天然形態。 藥用部位: 明確指齣藥材的哪個部位具有藥用價值(如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根莖、全草等),並對其炮製前的外觀、氣味、味道等特徵進行描述。 顯微鑒定: 在必要的情況下,會配以關鍵的顯微結構圖,如草酸鈣針晶、縴維束、導管、澱粉粒等,這些對於藥材的真僞鑒彆至關重要,尤其對於形狀相似但藥效不同的藥材。 古代本草記載與現代研究: 追溯藥材的經典本草記載,梳理其傳統功效與主治。同時,整閤最新的現代藥理學、藥化、毒理學等研究成果,闡述其現代科學依據和應用前景。例如,在介紹某種具有抗炎作用的草藥時,會列舉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作用機製以及相關的臨床或實驗證據。 炮製工藝與規格: 詳細介紹各種藥材的常用炮製方法,如炒、煆、煮、蒸、炙等,並說明炮製的目的和對藥效的影響。同時,會提及藥材的質量規格和驗收標準,以保證藥材的品質。 用法用量與配伍禁忌: 提供臨床常用劑量參考,以及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配伍禁忌和注意事項,如“十八反”、“十九畏”等,確保用藥的安全。 臨床應用與驗方: 介紹該藥材在各類疾病治療中的典型應用,並選取一些療效確切、流傳廣泛的驗方,為臨床醫生和傢庭用藥提供參考。 常見僞品與鑒彆: 針對市場中可能齣現的僞品,詳細介紹其外觀特徵、化學成分差異以及簡便的鑒彆方法,幫助讀者避免購入假冒僞劣藥材。 精選的彩色插圖: 本書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便是其精美、高清的彩色插圖。這些圖片均由專業攝影師在最優條件下拍攝,力求真實還原藥材的自然形態和細微特徵。圖片不僅展示瞭藥材的整體麵貌,還聚焦於關鍵的識彆部位,如植物的葉形、花朵結構、果實形態、根係分布等,甚至包括瞭藥材切麵的紋理和顔色。這些圖像的清晰度和準確性,是其他文字描述無法比擬的,能夠極大地幫助讀者進行直觀的識彆和記憶。 三、 豐富多元的應用價值: 《現代中草藥彩色圖譜》的應用價值貫穿於多個層麵,覆蓋瞭從初學者到專業人士的廣泛需求。 中醫愛好者與初學者: 對於對中醫藥感興趣但缺乏專業知識的讀者,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入門途徑。精美的圖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能夠幫助他們快速認識常見的中草藥,瞭解其基本功效,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學生與教育工作者: 對於中醫藥專業的學生,本書是學習和復習的重要參考資料。清晰的圖示和權威的講解,能夠幫助他們係統掌握中草藥的形態特徵、藥性功效以及臨床應用,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輔助教材。 臨床醫師與藥師: 對於一綫醫療和藥學工作者,本書是案頭必備的工具書。在麵對復雜病情、識彆藥材真僞、確定用藥方案時,本書能夠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支持,提高診療和調配的效率與安全性。 藥材生産與經營者: 對於中藥材的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等環節從業人員,本書是鑒定藥材真僞、評估藥材品質的重要依據,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把握市場,規避風險。 科研人員: 對於從事中藥藥理、藥化、新藥開發等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本書提供的全麵信息和最新的研究動態,能夠為他們的研究提供寶貴的參考和啓示。 四、 細節之處彰顯匠心: 本書在細節處理上同樣精益求精,力求為讀者提供最舒適的閱讀體驗。 排版設計: 采用科學閤理的排版布局,圖文並茂,重點突齣,閱讀流暢。重要的信息點(如藥名、功效、禁忌等)會以醒目的方式呈現,方便快速查閱。 索引係統: 完善的索引係統,包括中藥名、拼音名、拉丁名、植物學名、彆名等,方便讀者通過不同途徑快速找到目標藥材。 附錄內容: 可能包含常用中藥劑量換算錶、常見病癥中草藥選配指導、中草藥炮製基礎知識等附錄內容,進一步增強本書的實用性。 語言風格: 語言力求嚴謹而不失流暢,專業而不失通俗,既保證瞭學術性,又兼顧瞭可讀性,避免使用過於晦澀難懂的術語。 《現代中草藥彩色圖譜》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中草藥的書籍,它更是對中華民族傳統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是對天然藥物價值的深度挖掘與展現。我們相信,通過本書,更多的讀者將能夠走進中草藥的奇妙世界,理解其內在的生命力和無窮的藥用潛力,並將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更好地應用於現代生活,造福人類健康。本書期待成為您在中草藥探索之旅中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價三: 最近在整理舊書的時候,偶然發現一本關於古典音樂賞析的書,名為《弦上的鏇律:西方古典音樂漫遊》。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拘泥於枯燥的音樂理論,而是從音樂傢的生平故事、創作背景以及作品的情感錶達齣發,帶領讀者走進一場又一場心靈的音樂盛宴。作者對巴赫、莫紮特、貝多芬等大師的作品進行瞭深入解讀,不僅僅是分析其音樂結構,更著重於挖掘作品背後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讀到關於貝多芬《命運交響麯》的部分,我仿佛能感受到作麯傢麵對人生睏境時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書中還附帶瞭一些精選的樂麯片段,雖然無法替代真實的聆聽體驗,但也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文字的描述。我個人認為,如果書中能加入一些關於不同樂器在古典音樂中的角色和特點的介紹,或者簡單提及一些不同音樂時期(如巴洛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的風格差異,那這本書的全麵性會更強。

評分

評價一: 最近機緣巧閤,翻閱到瞭一本關於古代繪畫技法的書籍,名為《筆墨丹青: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賞析》。書中詳細介紹瞭中國畫不同流派的演變,從人物、山水到花鳥,層層遞進,仿佛將我帶入瞭那個充滿古韻的時代。作者對不同時期畫傢的筆墨運用、構圖布局、設色特點都做瞭深入淺齣的剖析,尤其是在講解山水畫的皴法時,更是細緻入微,什麼叫披麻皴、斧劈皴,作者都用清晰的圖例和文字一一說明,讓我這個對繪畫知之甚少的門外漢也能有所領悟。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穿插瞭一些古代文人的詩詞歌賦,與畫作意境相得益彰,讀來令人心生嚮往。不過,如果書中能再增加一些關於中國畫材料(如紙、墨、筆、硯)的詳細介紹,以及如何保養這些珍貴古籍,那就更臻完美瞭。整體而言,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藝術類讀物,適閤所有對中國傳統藝術感興趣的讀者。

評分

評價五: 最近迷上瞭攝影,所以就買瞭一本關於攝影構圖的專業書籍,名為《光影的語言:攝影構圖藝術解析》。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是一本“及時雨”。我之前拍的照片總是感覺“差瞭點意思”,看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恍然大悟。作者將構圖原則,比如三分法、黃金分割、引導綫、對稱等,通過大量的優秀攝影作品進行圖文並茂的講解,並且還針對不同題材(如人像、風光、靜物)給齣瞭具體的構圖建議。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留白”和“負空間”的講解,這讓我明白,有時候“不拍”比“亂拍”更能提升照片的意境。作者還分析瞭一些失敗的構圖案例,並給齣瞭修改意見,這對我學習構圖非常有幫助。如果書中能再加入一些關於後期處理對構圖影響的探討,或者介紹一些不同焦段鏡頭對構圖的獨特作用,那就更棒瞭。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打開瞭攝影構圖的新視野,讓我對如何拍齣有吸引力的照片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

評價二: 我一直對天文學抱有濃厚興趣,所以最近入手瞭《星空下的奧秘:宇宙探索指南》。這本書的編排方式相當有趣,它不像我之前看過的許多天文學科普讀物那樣,上來就羅列一大堆復雜的公式和理論。相反,它更像是從一個好奇的孩童視角齣發,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去探索宇宙的浩瀚。從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係,到遙遠的星係,再到宇宙大爆炸的起源,每一個章節都充滿瞭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生動的比喻。書中關於黑洞的章節尤其精彩,作者用極其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瞭黑洞的形成、性質以及它們對周圍時空的影響,讓我這個曾經對黑洞充滿畏懼的人,如今對其産生瞭濃厚的探索欲望。不過,如果書中能增加一些近幾年天文學的最新發現,比如關於係外行星的新進展,以及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震撼圖像,那這本書的價值將更上一層樓。總的來說,這是一本能點燃你對宇宙探索熱情的好書。

評分

評價四: 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座城市的曆史,是體驗其文化精髓的最佳途徑。最近讀完瞭一本關於古都西安的城市曆史讀物,名為《長安古韻:一座城的韆年迴響》。這本書以編年的方式,生動地描繪瞭西安從周秦漢唐一直到明清的城市變遷和曆史事件。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他不僅僅是記錄曆史的興衰,更著重於挖掘曆史背後的人文故事。關於唐朝盛世的描繪尤為精彩,我仿佛能看到那個開放包容、萬國來朝的繁華景象。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古建築(如大雁塔、鍾鼓樓)的介紹,以及與這些建築相關的曆史典故,讓我對這座古老城市有瞭更深的敬意。唯一讓我覺得稍有遺憾的是,書中對於民國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後西安的發展變化描述得不夠詳盡,如果能增加這部分內容,相信會更完善。總之,這是一本讓我對西安這座城市産生強烈嚮往的書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