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护理管理指南》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全书分为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管理指南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指南两部分,将评估技术、仪器使用技术、诊疗技术的护理配合、各种操作技术和操作流程等内容有机结合,参考新的指南和专家共识,跟进国家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加入分级诊疗管理流程,如门诊、住院和社区管理流程,使每一位护理人员参照流程均能进行各项操作,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标准化管理参考。
第一部分 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管理指南
一、支气管哮喘概述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疾病分期分级
1.哮喘疾病分期
2.哮喘疾病分级
(四)哮喘疾病临床控制水平
二、支气管哮喘患者评估
(一)初诊评估
(二)急性发作期评估
1.急性发作症状与诱因
2.自理能力
(三)慢性持续期与临床缓解期评估
1.哮喘控制情况
2.未来风险评估(来源于2017版GINA)
3.哮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4.治疗依从性
三、支气管哮喘患者全程管理
(一)管理目标
(二)管理流程
1.管理流程图
2.管理流程关键环节
(三)管理方案
1.门诊患者管理
2.住院患者管理
3.社区管理
四、支气管哮喘患者评价
(一)专科指标评价
1.症状控制评价
2.肺功能评价
3.实验室指标
(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价
1.用药依从性评价
2.正确使用药物吸入装置评价
3.哮喘知识掌握评价
4.病情自我监测和管理能力评价
(三)生活质量评价
第二部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指南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述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慢阻肺疾病分期分级
1.疾病分期
2.疾病(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分级
3.慢阻肺ABCD综合评估
二、慢阻肺患者评估
(一)初诊评估
1.基本情况
2.疾病严重程度
(二)急性加重期评估
1.疾病严重程度
2.对生活质量影响
3.营养状况
(三)稳定期评估
1.自我管理能力
2.活动能力
3.症状程度
4.合并症
5.肺功能
6.营养状况
三、慢阻肺患者全程管理
(一)管理目标
1.稳定期管理目标
2.急性加重管理目标
(二)管理流程
1.管理流程图
2.管理流程关键环节
(三)管理方案
1.门诊患者管理
2.住院患者管理
3.社区患者管理
四、慢阻肺患者管理效果评价指标
(一)慢阻肺患者病情评估
1.症状评估
2.肺功能评价
3.急性加重风险评估
4.慢阻肺ABCD综合评估
5.实验室指标
(二)自我管理能力评价
1.用药、治疗依从性评价
2.药物吸入技术掌握程度再次评价
3.对长期家庭氧疗的时机和方法、家庭雾化治疗、无创机械通气使用和维护等进行再次评估
4.COPD疾病知识掌握评价
(三)生活质量评价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
2.活动耐力评价
3.营养状况评价
4.心理评价指标
附录一 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附录二 哮喘控制水平分级
附录三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附录四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附录五 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及其评分标准
附录六 呼气流量峰值(PEF)的具体评价及峰流速仪的使用方法
附录七 哮喘日记
附录八 控制症状和最大限度减少未来风险的阶梯疗法
附录九 成人哮喘生活质量评估表(AQLQ)
附录十 慢阻肺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肺功能分级(基于支气管扩张剂后FEV值)
附录十一 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量表(mMRC)
附录十二 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
附录十三 慢阻肺的综合评估
附录十四 Barthel指数量表
附录十五 吸入装置技术评价
附录十六 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
附录十七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慢性呼吸疾病是指呼吸道和肺部其他结构的慢性病症,最为常见的一些疾病为: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职业性肺部疾病和肺动脉高压。2017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慢性呼吸疾病每年死亡人数为390万,高居世界第三位。同年,我国国务院在《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指出:我国70岁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疾病死亡率为11.96/10万。由于经济条件及疾病认知不足等因素限制,我国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缺乏稳定期和缓解期长期规范的管理措施。对此国家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建立整合型健康服务模式,推动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为了深入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提高慢性呼吸疾病的科学管理水平,中华护理学会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中华护理杂志社特组织相关领域护理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与专家临床经验,拟定便于临床操作、较为科学严谨的“中国成人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护理管理指南”。
本书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全书分为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管理指南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指南两部分,将评估技术、仪器使用技术、诊疗技术的护理配合、各种操作技术和操作流程等内容有机结合,参考最新的指南和专家共识,跟进国家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加入分级诊疗管理流程,如门诊、住院和社区管理流程,使每一位护理人员参照流程均能进行各项操作,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标准化管理参考。
作为编写人员,我们希望能为广大护理人员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但由于经验和水平有限,书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之处,诚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张素 韩春燕
2018年1月8日
我是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偶然得知了这本《中国成人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护理管理指南》。阅读过程中,我感到非常惊喜,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信赖的“健康伙伴”。书中对COPD的病因、发展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了清晰的解释,这让我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只是被动接受治疗。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自我管理、如何调整生活方式的实用建议,比如在空气质量不好时如何自我防护,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来增强体质,甚至是如何在情绪低落时进行自我调节。这些内容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掌握了主动权,能够更好地与疾病和平共处。
评分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呼吸科护士,我翻阅了这本《中国成人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护理管理指南》后,对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极强的临床指导意义印象深刻。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慢性呼吸疾病(如COPD、哮喘、间质性肺病等)的最新诊断标准、治疗进展以及个体化护理方案的阐述,都非常详尽且具有前瞻性。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指南不仅关注了疾病本身,还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这对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书中提供的许多案例分析和操作流程图,也为我们日常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极大地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的研究者,我审阅了《中国成人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护理管理指南》。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它不仅填补了国内在慢性呼吸疾病系统化护理管理方面的空白,更是在指南的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中国独特的国情和患者群体特征。书中对疾病流行病学数据、危险因素分析以及基于循证医学的干预措施,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整合。我特别看好书中关于基层医疗机构在慢性呼吸疾病管理中作用的强调,以及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庭健康教育的系统性设计,这对于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提升整体健康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评分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阅读了《中国成人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护理管理指南》。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为我展示了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虽然我本人并未患有此类疾病,但通过阅读,我深刻理解了这些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巨大影响。书中关于疾病诊断、治疗以及康复的介绍,让我对现代医学在处理复杂疾病方面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更让我感动的是,书中流露出对患者的深切关怀,强调了同理心和耐心在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家属、社区支持系统在患者康复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本医学指南,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关怀和人性温暖的书籍。
评分读完这本《中国成人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护理管理指南》后,我真的深感这本书对于理解和应对日益增长的慢性呼吸疾病的挑战,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且实用的框架。从我作为一名患者家属的角度来看,书中关于疾病认知、症状管理、用药指导以及心理支持的部分,都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医学知识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日常护理实践。书中举例的许多场景,比如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器、如何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如何在家中监测病情变化,都非常贴近实际生活,让我不再对照顾患病的亲人感到束手无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