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世界上重要的國傢之一,有著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內,法國是歐洲強大的國傢,今天,法國作為聯閤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舞颱上依然享有重要的地位。
本書按照時間順序,以法蘭西文明發展進程為綫索,講述法國從高盧時期直到二戰後的曆史。選取法國曆史上諸如剋洛維、路易十四、拿破侖等著名人物和百年戰爭、法國大革命、第yi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等重要事件,嚮讀者展示一幅通俗易懂而又絢麗多彩的畫捲,使其感悟法蘭西的獨特魅力。
荊文翰,遼寜新賓人,碩士就讀於南京大學曆史學院世界曆史係,主要研究法國曆史和文化,在《文匯報》《中華讀書報》《中國國傢曆史》等報刊刊載多篇文章,並發錶多篇曆史相關研究文章。
第一章 雄雞破曉:高盧的故事
第一節 遙遠的祖先…………002
第二節 反抗之劍——維欽托利…………004
第三節 羅馬祖孫的高盧…………008
第二章 蠻族入侵:法蘭剋人來瞭
第一節 十字架下的野蠻人…………014
第二節 懶王在前,宮相在後…………019
第三節 神聖的交易…………024
第四節 加洛林末年分三國…………030
第三章 以你之名:血火法蘭西
第一節 篳路藍縷,王國初創…………038
第二節 上帝的騎士,國王的囚徒…………043
第三節 繼承權帶來的百年恩怨…………050
第四節 同是基督徒,相煎何太急?…………056
第四章 朕即國傢:太陽王的權杖
第一節 大權在握的主教…………064
第二節 改變曆史的童年陰影…………070
第三節 跨世紀的太陽王…………074
第五章 波旁餘暉:埋葬王權的祖孫
第一節 掘墓人路易十五…………084
第二節 啓濛者們…………089
第三節 埋葬者路易十六…………095
第六章 走嚮共和:大革命!大革命!
第一節 反瞭!…………102
第二節 祖國在危急中!…………109
第三節 革命的高潮與終結…………116
第七章 歐陸雄鷹:拿破侖神話
第一節 從少尉到皇帝…………124
第二節 鏖戰歐羅巴…………131
第三節 “革命之子”的謝幕…………136
第八章 捲土重來:最後的君主製
第一節 復闢:百閤花旗再飄揚
第四章
朕即國傢:太陽王的權杖
17世紀的法國還迎來瞭其曆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路易十四。這位以太陽自比的君主畢其一生都在追求國傢的強大和王者的榮耀,為法國留下瞭歐洲霸主的地位和至高無上的王權。但在其窮兵黷武、揮霍無度的專製統治下,法蘭西的『舊製度』也漸漸走到瞭盡頭。
17世紀的法國迎來瞭兩位忠心耿耿又兢兢業業的主教——黎塞留和馬紮然。同是麵對貴族作亂的危局,二人都始終以維護王權為己任,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17世紀的法國還迎來瞭其曆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路易十四。這位以太陽自比的君主畢其一生都在追求國傢的強大和王者的榮耀,為法國留下瞭歐洲霸主的地位和至高無上的王權。但在其窮兵黷武、揮霍無度的專製統治下,法蘭西的“舊製度”也漸漸走到瞭盡頭。
2017年世界政壇上最引人矚目的事件之一,當屬法國總統選舉中“小鮮肉”馬剋龍的當選。這位39歲有著高顔值的法國人問鼎法國最高權力,一時間成為輿論的焦點,其傳奇的愛情與婚姻——在30歲那年他迎娶瞭比自己大24歲的高中老師,更是吸引瞭全世界好奇與訝異的目光。
伴著新晉總統夫婦的走紅,越來越多的人渴望瞭解法蘭西的曆史。這個以“浪漫”著稱的國度,都發生過什麼?又留下瞭什麼?
早在遙遠的古代,法國人的祖先高盧人就在今日法蘭西六邊形的國土上繁衍生息,創造瞭燦爛的文明。公元前1世紀,一位徵服者——愷撒踏上瞭這片土地,並徹底改變瞭高盧人的命運。麵對來勢洶洶的羅馬軍團,崇尚自由的高盧人曾奮起反抗,為民族史詩寫下瞭壯麗的序章,也奠定瞭日後法蘭西不屈的本色。淪為羅馬的行省以後,高盧人在承受榨取的同時也從先進的羅馬文明中汲取著養料,今日遍布法國大地上的羅馬風格遺跡便是最好的證明。麵對蠻族入侵的血雨腥風,已在羅馬化時期形成發達文明的高盧人毫不畏懼,反而在精神上徵服瞭那些茹毛飲血的野蠻人。隨著剋洛維的受洗,法蘭剋族裔漸漸紮根於這片古老的土地。
在漫長的中世紀,從查理曼帝國中獨立崛起的法蘭西著實有過一段坎坷的經曆。早期的法蘭西諸王們縱橫捭闔、忍辱負重,在外敵、教權、貴族三者的夾縫中艱難地維係著國祚。法國著名曆史學傢瑟諾博斯在其所著的《法國史》中曾有論述,法國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瞭它注定將以強大的政治和軍事機構來保障國傢的生存。在王朝時代的法蘭西,殘酷的戰爭幾乎無休止地爆發,而這恰恰也錘煉瞭法國強大的國傢機器。在大革命爆發以前,法國已經形成瞭堪稱歐洲最完備的專製政體,王權的觸角通過軍隊、警察、密探伸嚮全國,監控著普羅大眾的一舉一動。
所謂物極必反,在啓濛思潮的洗禮下,飽受專製製度壓迫的法蘭西終於在1789年爆發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勢為“舊製度”敲響瞭喪鍾。可大革命並未能如預期那樣帶來和平與幸福,在接下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裏,戰爭與革命的陰霾始終籠罩在法國的上空。政府換瞭一個又一個,一顆又一顆人頭落地,法蘭西在血與火中艱難地尋找著自己的齣路。
作為“19世紀的最後一場革命”,巴黎公社革命的失敗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但也為即將到來的新世紀增添瞭一絲不祥的血色。在風雲變幻的20世紀裏,法國曆經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既錶現齣帝國主義的狂熱與醜惡,又不乏愛國主義的激情與崇高。百戰不倒、浴火重生,今天的法蘭西仍舊在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
在時間的長河中,羅馬人的徵服和統治、法蘭剋的蠻族入侵、絕對君主製的專橫、啓濛思想傢的睿智、革命的血與火、戰爭的淚與痛,都在潛移默化中形塑著法蘭西民族的性格和國傢的靈魂,使法國得以成為今天的法國。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國度,提起法國的思想傢和藝術傢,任誰都可以說齣許多;這是一個謎一樣的國度,時而分崩離析,時而團結一緻,要想真正讀懂法國,也許隻能去其悠久的曆史中尋找答案。
對國人來說,法國也許從來就不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存在,同為曆史悠久的文明國度,法中兩國很早就建立起瞭直接的聯係。著名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在其統治期間,就曾派遣傳教士來華,與當時的清王朝進行接觸;近代以來,法國殖民軍幾次入侵中國,並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與英軍一起縱火燒毀瞭圓明園,其侵略行徑為法中關係濛上瞭一層深深的陰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法國作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為新中國打開外交局麵做齣瞭重大貢獻;從蓬皮杜總統開始,訪華幾
我最欣賞這本書的一點是,它成功地將法國曆史放置在瞭更廣闊的歐洲乃至世界格局中進行審視,避免瞭將法國描繪成一個孤立的“曆史孤島”。在探討拿破侖戰爭時,作者沒有僅僅聚焦於奧斯特裏茨的輝煌,而是花瞭大量篇幅去分析這些軍事行動如何重塑瞭德意誌邦國、意大利半島乃至西班牙的政治版圖,以及英國的工業革命是如何在對法對抗中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動力。這種“關聯性思維”讓曆史的閱讀不再是局限於一個國傢的興衰,而是變成瞭一張互相牽動的網。同時,書中對“文化輸齣”的探討也頗為獨到,它分析瞭法國的啓濛思想如何被美國革命所吸收,又反過來影響瞭其自身的革命進程,這種跨文化、跨時代的對話,展現瞭作者深厚的曆史洞察力和宏大的曆史視野,讀完後讓人感覺知識的邊界被拓寬瞭許多。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簡直像一位技藝高超的導遊,帶著你穿梭於法國曆史的漫長畫捲之中。我原本以為曆史書總是枯燥乏味,充斥著密密麻麻的人名和日期,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冷冰冰地羅列事實,而是將曆史事件融入到一個又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場景中。比如,它對凡爾賽宮的描繪,不僅僅是建築規模的介紹,更是深入刻畫瞭路易十四那種極緻的權力欲望是如何通過奢華的宮廷生活被具體化和製度化的。作者似乎非常擅長捕捉曆史人物的“人性”——那些國王、革命傢、哲學傢,他們的決策背後隱藏的恐懼、野心與矛盾,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閱讀時,我感覺自己仿佛坐在巴黎某個老咖啡館裏,聽一位博學的長者娓娓道來那些塵封的往事,那些關於革命前夕貴族的傲慢與平民的憤懣,那些關於拿破侖崛起時期的軍事天纔與個人局限,都鮮活地浮現在眼前。整體而言,它提供瞭一種非常“感性”的曆史體驗,讓人在理解宏大曆史脈絡的同時,也能體會到個體命運的跌宕起伏。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在對曆史細節的挖掘深度上,達到瞭一個令人驚嘆的程度。它沒有滿足於泛泛而談“法國大革命”的影響,而是深入到社會結構的微觀層麵去剖析矛盾的積纍。例如,關於啓濛思想如何滲透到巴黎的沙龍文化中,以及這些思想如何被印刷術放大並最終轉化為街頭的怒吼,作者用瞭大量的篇幅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尤其精彩的是,它對比瞭不同省份在中央集權加強過程中的反應,揭示瞭法國內部長期存在的地域差異和階層固化是如何為後來的劇變埋下伏筆的。這絕非一本‘快餐式’的曆史讀物,它需要讀者投入足夠的時間去消化那些復雜的社會經濟背景分析。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如“恐怖統治”這樣的敏感時期時所展現的剋製與審慎,既沒有迴避其殘酷性,也沒有簡單地將其歸咎於某幾個人,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政治、經濟和心理背景下進行考察,這種多維度的分析視角,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價值。
評分從批判性思維的角度來看,這本書處理曆史敘事時的那種“去浪漫化”的處理方式,非常值得推敲。許多關於法國的通俗曆史讀物,傾嚮於將某些事件(比如聖女貞德,或者某些時期的浪漫主義運動)過度美化。然而,這本書卻敢於揭示光環背後的復雜和殘酷的現實。例如,在談到法國殖民擴張的曆史時,它並沒有迴避其中涉及的道德睏境和暴力行為,而是用一種近乎冷靜的筆觸去陳述事實,並引導讀者去思考曆史責任和現代性的衝突。這種不迴避陰暗麵的勇氣,讓整本書的基調顯得尤為厚重和可信。它不是在歌頌一個“完美”的法國,而是在努力還原一個“真實”的法國,一個充滿瞭輝煌成就,也飽含深刻教訓的復雜共同體。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類社會在追求進步過程中必然會經曆的痛苦與掙紮。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簡直就是一場視覺上的享受。我拿到手後,首先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優雅的字體吸引瞭。曆史書往往被認為是不需要太多視覺元素的,但這本卻巧妙地穿插瞭一些高質量的插圖和地圖——它們不是隨便放進去的裝飾品,而是真正服務於文本內容的。比如,在講解中世紀修道院的擴張時,附帶的那張關於土地兼並的示意圖,比單純的文字描述要清晰直觀得多。而且,作者在行文過程中對專有名詞的解釋非常到位,很多晦澀的法律術語或曆史地名,都在腳注或邊欄中做瞭簡潔而精確的注釋,這對於初次接觸法國史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人可以心無旁騖地沉浸在故事流之中,而不用頻繁地停下來查閱資料。這種對讀者友好度的細緻考量,實在值得稱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