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飲片鑒彆高清圖譜

中藥飲片鑒彆高清圖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蘆海生,劉春生 編
圖書標籤:
  • 中藥
  • 飲片
  • 鑒彆
  • 高清
  • 圖譜
  • 藥材
  • 中醫藥
  • 藥學
  • 本草
  • 圖鑒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310392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9544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428
字數:31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中藥鑒定行業從業人員及中醫藥愛好者學習參考。
作者曆時數年對多年精心收集的中藥飲片標本進行瞭高清微距攝影,從數韆幅照片中篩選鑒彆特徵明顯、色彩真實,能準確反映飲片原貌的高清照片;
本書以中藥飲片為主題,真實反映目前醫院中藥房、藥店的中藥飲片現狀

內容簡介

本書收載常用中藥飲片近400種。精選中藥飲片特色鑒彆樣本,樣本均來源於三級甲等中醫院中藥房當前使用的飲片,並經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鑒定專傢鑒定確認。本書具體介紹瞭根及根莖,種子果實,草,葉,花,皮,藤木,樹脂,動物,礦物,加工以及其他中藥飲片共12類。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並參考高等中醫藥院校《中藥鑒定學》和《中藥材手冊》。每種飲片按名稱、來源、鑒彆特徵、功效主治和用法用量等項敘述。全書繼承傳統經驗鑒彆經驗,敘述中保留瞭傳統中藥飲片鑒彆專用術語。以飲片高清照片為重點,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與實用指導性。本書適閤中藥鑒定行業從業人員及中醫藥愛好者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劉春生,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生藥係,係主任 教授。 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甘草酸地理變異的生物與環境機製的研究”(項目號:30171141)主要參加者,負責甘草地理變異的基因篩選。科技部國傢“十五”重大科技專項“創新藥物和中藥現代化”項目的子課題,“知母規範化種植及其藥材質量和種子質量標準研究”的主要參加者。
蘆海生,主管藥師。長期任職於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中藥庫,在中藥飲片標本數字化及中藥飲片鑒定方麵具有豐富的經驗。北京市首批中藥骨乾人纔,北京中藥學會炮製專業委員會委員。緻力於藥庫信息化與現代化管理及中藥飲片鑒定的研究。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根及根莖類
白及 002
白茅根 003
白前 004
白芍 005
白術 006
麩炒白術 007
白頭翁 008
白薇 009
白芷 010
百閤 011
闆藍根 012
北豆根 013
北沙參 014
柴鬍 015
赤芍 016
川貝母 017
川木通 018
川牛膝 019
川芎 020
穿山龍 021
醋三棱 022
醋香附 023
醋延鬍索 024
大黃 025
大黃炭 026
酒大黃 027
熟大黃 028
丹參 029
當歸 030
黨參 031
地黃 032
熟地黃 033
地榆 034
地榆炭 035
獨活 036
半夏 037
清半夏 038
法半夏 039
薑半夏 040
防風 041
防己 042
粉萆薢 043
麩炒蒼術 044
麩炒山藥 045
附子 046
甘草 047
炙甘草 048
甘鬆 049
高良薑 050
槁本 051
葛根 052
粉葛 053
燙骨碎補 054
何首烏 055
製何首烏 056
紅參 057
紅景天 058
鬍黃連 059
虎杖 060
黃連 061
黃芪 062
炙黃芪 063
黃芩 064
黃芩炭 065
酒黃芩 066
薑黃 067
金果欖 068
金蕎麥 069
酒肉蓯蓉 070
桔梗 071
苦參 072
龍膽 073
漏蘆 074
蘆根 075
麻黃根 076
麥鼕 077
貓爪草 078
百部 079
蜜百部 080
紫菀 081
蜜紫菀 082
綿萆薢 083
綿馬貫眾 084
木香 085
南沙參 086
牛膝 087
藕節 088
藕節炭 089
乾薑 090
炮薑 091
片薑黃 092
韆年健 093
前鬍 094
茜草 095
茜草炭 096
羌活 097
秦艽 098
拳參 099
人參 100
山慈菇 101
山柰 102
射乾 103
升麻 104
石菖蒲 105
鎖陽 106
太子參 107
燙狗脊 108
藤梨根 109
天鼕 110
天花粉 111
天葵子 112
天麻 113
土貝母 114
土茯苓 115
威靈仙 116
烏藥 117
西洋參 118
細辛 119
仙茅 120
薤白 121
徐長卿 122
續斷 123
玄參 124
知母 125
鹽知母 126
銀柴鬍 127
玉竹 128
鬱金 129
澤瀉 130
浙貝母 131
製巴戟天 132
製白附子 133
製草烏 134
製川烏 135
製天南星 136
製遠誌 137
紫草 138
第二章 葉類
側柏葉 140
淡竹葉 141
番瀉葉 142
枸骨葉 143
荷葉 144
艾葉 145
橘葉 146
蓼大青葉 147
羅布麻葉 148
蜜枇杷葉 149
桑葉 150
石楠葉 151
石韋 152
炙淫羊藿 153
紫蘇葉 154
苦丁茶 155
第三章 花類
代代花 157
丁香 158
佛手花 159
榖精草 160
閤歡花 161
紅花 162
槐花 163
炒槐花 164
槐米 165
雞冠花 166
金蓮花 167
金銀花 168
荊芥穗 169
菊花 170
款鼕花 171
蓮須 172
淩霄花 173
厚樸花 174
密濛花 175
梅花 176
鏇覆花 177
辛夷 178
野菊花 179
玫瑰花 180
月季花 181
夏枯草 182
第四章 皮類
海桐皮 184
蜜桑白皮 185
香加皮 186
關黃柏 187
鹽關黃柏 188
杜仲 189
白鮮皮 190
厚樸 191
薑厚樸 192
秦皮 193
肉桂 194
閤歡皮 195
地骨皮 196
牡丹皮 197
第五章 全草類
白屈菜 199
白英 200
半邊蓮 201
半枝蓮 202
薄荷 203
白花蛇舌草 204
北劉寄奴 205
穿心蓮 206
垂盆草 207
燈心草 208
浮萍 209
廣藿香 210
廣金錢草 211
墨旱蓮 212
荷梗 213
積雪草 214
荊芥 215
荊芥炭 216
萹蓄 217
捲柏 218
瞿麥 219
麻黃 220
蜜麻黃 221
鹿銜草 222
馬齒莧 223
木賊 224
綿茵陳 225
蒲公英 226
青蒿 227
伸筋草 228
石斛 229
豨薟草 230
佩蘭 231
香薷 232
龍葵 233
小薊 234
尋骨風 235
益母草 236
仙鶴草 237
第六章 藤木類
鬼箭羽 239
桂枝 240
雞血藤 241
絡石藤 242
青風藤 243
鈎藤 244
忍鼕藤 245
桑枝 246
首烏藤 247
蘇木 248
通草 249
油鬆節 250
皂角刺 251
桑寄生 252
檀香 253
降香 254
竹茹 255
大血藤 256
第七章 果實種子類
香櫞 258
鹽橘核 259
八角茴香 260
柏子仁 261
炒決明子 262
炒白扁豆仁 263
炒苦杏仁 264
炒紫蘇子 265
陳皮 266
川楝子 267
地膚子 268
佛手 269
麩炒鼕瓜子 270
浮小麥 271
覆盆子 272
榖芽 273
炒榖芽 274
瓜蔞 275
瓜蔞皮 276
炒萊菔子 277
錦燈籠 278
金櫻子肉 279
蓮子肉 280
蓮子心 281
連翹 282
龍眼肉 283
麥芽 284
炒麥芽 285
路路通 286
木瓜 287
木蝴蝶 288
芡實 289
鼕葵子(檾麻子) 290
砂仁 291
蜜槐角 292
鹽沙苑子 293
鹽益智仁 294
鬱李仁 295
預知子 296
豬牙皂 297
蓽茇 298
山楂 299
炒山楂 300
醋五味子 301
桑椹 302
西青果 303
使君子 304
白果仁 305
草豆蔻 306
燀桃仁 307
炒蒼耳子 308
檳榔 309
炒芥子 310
炒蔓荊子 311
炒王不留行 312
炒酸棗仁 313
赤小豆 314
大腹皮 315
大棗 316
稻芽 317
炒稻芽 318
楮實子 319
豆蔻 320
鼕瓜皮 321
麩炒枳實 322
枸杞子 323
麩炒枳殼 324
訶子肉 325
黑豆 326
胖大海 327
花椒 328
酒山茱萸 329
青果 330
青葙子 331
黑芝麻 332
蛇床子 333
水紅花子 334
絲瓜絡 335
葶藶子 336
菟絲子 337
柿蒂 338
小茴香 339
鹽車前子 340
鹽鬍蘆巴 341
鹽蒺藜 342
煨肉豆蔻 343
梔子 344
炒梔子 345
薏苡仁 346
麩炒薏苡仁 347
第八章 樹脂類
醋乳香 349
醋沒藥 350
第九章 礦物類
煆赤石脂 352
煆禹餘糧 353
磁石 354
滑石 355
龍齒 356
煆龍齒 357
龍骨 358
煆龍骨 359
芒硝 360
青礞石 361
石膏 362
赭石 363
煆赭石 364
伏龍肝 365
枯礬 366
第十章 動物類
蠶沙 368
蟬蛻 369
醋鱉甲 370
醋穿山甲 371
醋龜甲 372
阿膠珠 373
醋五靈脂 374
煆浮海石 375
煆蛤殼 376
煆瓦楞子 377
煆珍珠母 378
鳳凰衣 379
麩炒僵蠶 380
海螵蛸 381
雞內金 382
九香蟲 383
地龍 384
牡蠣 385
煆牡蠣 386
鹿角霜 387
蘄蛇 388
全蠍 389
桑螵蛸 390
酒烏梢蛇 391
石決明 392
土鱉蟲 393
水牛角 394
五倍子 395
製水蛭 396
蜈蚣 397
第十一章 菌藻類
海藻 399
昆布 400
茯苓 401
豬苓 402
麩炒神麯 403
第十二章 其他類
淡豆豉 405
膽南星 406
炮製通則
中藥經驗鑒彆術語
索引

前言/序言

中藥飲片是中藥材經過炮製後可直接用於中醫臨床或製劑生産使用的處方藥品,是中醫用來防病治病的重要工具。由於地域、曆史等復雜原因,中藥飲片來源多樣、品種復雜。除瞭《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品種外,部頒標準、地方標準收載的中藥材因基源不同,藥用植物的采收、加工方法不同,各地炮製規範采用的炮製工藝不同,往往導緻中藥飲片比中藥材更加難以辨彆真僞。因此為保障臨床用藥安全,提高臨床療效,正確的辨彆和使用中藥飲片尤為重要。
雖然隨著中藥科技的飛速發展,顯微鑒彆、理化鑒彆、分子生物學鑒彆等技術已成功應用於中藥鑒定領域,但傳統經驗鑒彆方法對於中藥飲片生産企業、中藥飲片流通企業、中藥調劑、臨床藥學等從業人員仍然是最實用、可靠、簡便、快捷的鑒彆方法。為此我們組織該領域專業人員編寫瞭《中藥飲片鑒彆高清圖譜》,供中藥從業人員及中醫藥院校學生、中醫藥愛好者使用。
本書主要收載瞭400種常用中藥飲片,以《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為依據,參考“北京市中藥飲片炮製規範”編寫。書中的中藥飲片按照藥用部位分類,每種飲片分彆按中文名、拉丁名、來源、鑒彆特徵、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分彆論述。每種飲片配以高清飲片彩色照片,閱讀本書不僅可以學習中藥飲片鑒定,而且欣賞這些精美圖片也能感受到美的享受和中醫藥傳統文化的洗禮。在中藥飲片傳統鑒彆經驗中,有許多生動形象、簡明扼要的鑒彆術語,是傳統中藥飲片經驗鑒彆的精華,為使大傢更容易理解飲片特徵,我們在附錄中收錄瞭中藥經驗鑒彆術語,為使大傢更容易理解中藥飲片與中藥材的區彆,我們在附錄中也收載瞭炮製通則,供讀者朋友們參考,有助於更快速、準確地掌握飲片鑒彆特徵。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作者曆時數年對多年精心收集的中藥飲片標本進行瞭高清微距攝影,從數韆幅照片中篩選鑒彆特徵明顯、色彩真實,能準確反映飲片原貌的高清照片集成本書。和同類書相比,本書以中藥飲片為主題,真實反映目前北京地區醫院中藥房、藥店的中藥飲片現狀,全書在文字方麵力求簡潔,鑒彆特徵清晰,突齣“以圖識藥”的特點,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實用性。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瞭張繼研究員的幫助,在此緻以衷心感謝!
由於各地區用藥習慣、炮製工藝有所不同,本圖譜收錄的品種可能會有地域的局限性,誠盼讀者指正不足之處以利再版修訂。
主 編  
2017年11月1日
《本草溯源:古今藥材辨識指南》 引言 縱觀韆載中醫史,藥材是其血脈,是療愈之源,是智慧之結晶。從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到曆代醫傢對藥材的精深研究,無不體現著人類對自然饋贈的敬畏與探索。然而,藥材的天然屬性決定瞭其形態、氣味、色澤等諸多特徵會因産地、采收時間、炮製方法等因素而産生差異,這為準確辨識帶來瞭挑戰。尤其在當下,如何確保藥材的純正與品質,直接關係到臨床療效與用藥安全,顯得尤為重要。 《本草溯源:古今藥材辨識指南》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圖譜,它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尋根之旅,一次深入骨髓的體悟過程。我們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係統、全麵、深入的藥材辨識視角,讓您不僅僅停留在“看圖識藥”的錶層,更能觸及藥材背後蘊含的科學原理與實踐智慧。本書集閤瞭多位資深中醫藥專傢、藥學研究者以及經驗豐富的藥師的智慧與經驗,力求在內容上做到嚴謹、考究,在錶述上做到清晰、易懂,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中獲益。 一、 溯源本草:曆史的長河與智慧的傳承 藥材的辨識,離不開對本草學曆史的理解。本書的第一部分,將帶領讀者穿越迴本草學的源頭,從《神農本草經》的樸素記載,到《本草綱目》的集大成,再到曆代本草著作的補充與發展,梳理齣藥材辨識理論體係的演變脈絡。我們將深入探討曆代本草學傢在辨識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論,如“觀其紋理”、“察其氣味”、“試其性味”等,這些古老的智慧至今仍閃耀著科學的光芒。 《神農本草經》的基石: 介紹《神農本草經》對早期藥材的分類、性味歸經的初步界定,以及其中蘊含的樸素的辨識原則。 《本草綱目》的裏程碑: 重點闡述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藥材形態、産地、功效等方麵的詳盡描述,以及他如何通過實地考察、文獻考證等方法,糾正前人錯誤,為後世辨識奠定堅實基礎。 曆代本草的繼承與創新: 概述宋、元、明、清等朝代本草著作在藥材辨識上的貢獻,如對新藥材的發現與收錄,對原有藥材的補充描述,以及炮製工藝對藥材品質的影響等。 二、 辨識核心:形、色、質、味、氣,多維度審視 藥材的辨識,是一個綜閤性的感知過程。本書將深入剖析藥材辨識的五大核心要素:形、色、質、味、氣,並結閤現代科學的視角,進行係統闡述。我們不僅僅是簡單描述,更會分析這些特徵背後的生物學、化學機製,以及它們與藥材品質、功效的關聯。 形(形態特徵): 整體形態: 詳細介紹植物類藥材的根、莖、葉、花、果、種子等不同部位的典型形態,以及礦物、動物類藥材的固有形狀。 微觀結構: 結閤顯微技術,介紹藥材的橫切麵、縱切麵、錶麵觀察等,如薄壁細胞、縴維、導管、晶體等的形態特徵,這是區分相似藥材的關鍵。 “六T”原則在形態辨識中的應用: 探討如何通過“體(整體)、形(形狀)、紋(紋理)、色(顔色)、節(節段)、質(質地)”等六個方麵,對藥材進行細緻觀察。 色(顔色特徵): 天然色澤: 分析不同藥材呈現的特定顔色,以及顔色在不同部位、不同狀態下的變化。 色澤與品質: 闡述顔色深淺、鮮艷程度與藥材新鮮度、有效成分含量之間的關係。 僞品染色: 揭示一些不法分子通過染色手段僞造藥材的伎倆,以及辨彆染色痕跡的方法。 質(質地與硬度): 觸感特徵: 描述藥材錶麵的光滑度、粗糙度、油潤度等觸感特徵。 堅韌程度: 探討藥材的易摺斷性、縴維性等,以及這些特徵與藥材有效成分分布的關係。 斷麵質地: 觀察藥材斷麵的緻密程度、顆粒感等。 氣(氣味特徵): 典型氣味: 描述不同藥材特有的香、臭、辛、腥、土等氣味,以及這些氣味與其化學成分的關聯。 嗅辨方法: 指導讀者如何正確嗅辨藥材氣味,以及注意區分不同部位、不同狀態下氣味的變化。 氣味與揮發油: 探討揮發油在藥材氣味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揮發油含量與藥材品質的關係。 味(味道特徵): 基礎五味: 介紹甘、苦、辛、酸、鹹等基本味道,以及一些特殊的味道,如澀、淡、麻等。 味感與歸經: 闡述味道與藥材功效、歸經之間的內在聯係。 試味原則: 強調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通過微量試味來輔助辨識,並警示未經驗證的藥材切勿隨意品嘗。 三、 僞品辨識:火眼金睛,鑒彆真僞 在藥材的流通環節,僞品現象屢見不鮮。本書將專題討論僞品的辨識,為讀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鑒彆方法。我們將深入分析常見僞品的種類、形態、氣味、味道等特徵,並與真品進行詳細對比,幫助讀者練就“火眼金睛”。 以假亂真: 介紹利用相似的植物、礦物、動物替代品冒充正品的現象。 植物僞品: 如用“土木香”冒充“木香”,用“白前”冒充“紫菀”等。 動物僞品: 如用“紅花蛇”冒充“蘄蛇”等。 礦物僞品: 如用廉價礦物冒充貴重藥材。 以次充好: 探討將陳舊、變質、未成熟或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藥材冒充優質藥材的手段。 加工僞品: 分析通過摻假、染色、炮製不當等方式僞造藥材的情況。 摻假: 如在藥材中混入沙石、泥土、其他植物的根莖等。 染色: 介紹如何辨彆經染色處理的藥材。 炮製僞品: 探討炮製過程中的不當操作如何影響藥材品質,以及如何辨彆。 現代科技在僞品鑒彆中的應用: 簡要介紹薄層色譜(TLC)、高效液相色譜(HPLC)等分析方法在鑒彆中的輔助作用(本書側重傳統辨識方法,但會提及現代技術作為補充)。 四、 典型藥材深度解析:案例為王,圖文並茂 本書將選取臨床常用、辨識難度較大的典型藥材,進行逐一深度解析。每一味藥材,都將配以清晰、高清的實物照片,從不同角度展示其形態特徵。同時,我們還將結閤曆史文獻、現代研究成果,深入剖析其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炮製方法,以及最關鍵的——“如何辨識”。 植物類藥材: 根及根莖類: 如人參、黨參、黃芪、當歸、川芎、白芍、丹參、柴鬍、桔梗、闆藍根等。 莖木類: 如肉桂、杜仲、桑寄生、海風藤等。 葉類: 如薄荷、荊芥、紫蘇、桑葉、菊花等。 花類: 如紅花、金銀花、辛夷、玫瑰花等。 果實及種子類: 如枸杞子、山楂、白果、決明子、蓮子、杜仲、車前子等。 全草類: 如益母草、車前草、穿心蓮等。 菌藻類: 如茯苓、靈芝、鼕蟲夏草、海帶、紫菜等。 動物類藥材: 整體類: 如鹿茸、穿山甲、蠍子、蜈蚣、全蠍、虻蟲等。 分泌物類: 如牛黃、琥珀、麝香、阿膠等。 其它: 如蟬蛻、骨碎補等。 礦物類藥材: 氧化物及水化物: 如石膏、滑石、石決明等。 鹽類: 如芒硝、樸硝、磁石等。 硫化物: 如雄黃、雌黃等。 碳酸鹽類: 如珍珠母、牡蠣等。 在每一個藥材的解析中,我們會遵循以下結構: 1. 正名與彆名: 列齣標準名稱及常用彆名。 2. 産地與采收: 介紹主要産區、適宜采收季節,以及這些因素對藥材品質的影響。 3. 性味歸經: 闡述藥材的性味以及歸經。 4. 功效主治: 簡述藥材的主要功效與臨床應用。 5. 形態特徵(圖文解析): 整體外觀: 詳細描述藥材的形狀、大小、顔色、錶麵紋理等。 局部特徵: 突齣展示關鍵部位的細節,如根部須根、莖部節、葉片脈絡、果實錶皮等。 斷麵觀察: 展示藥材的橫斷麵和縱斷麵特徵。 顯微鑒彆(部分關鍵藥材): 介紹一些重要的顯微特徵,如細胞形狀、晶體類型、澱粉粒大小等,作為深入鑒彆的參考。 6. 氣味與味道: 描述藥材的氣味和味道特徵。 7. 炮製與應用: 簡述常用的炮製方法及其對藥效的影響。 8. 僞品辨識: 重點對比易混淆的僞品,分析其形態、氣味、味道等方麵的差異,以及如何進行鑒彆。 9. 貯藏要點: 提供藥材的正確貯藏方法,以保證其品質。 五、 炮製工藝對藥材辨識的影響 藥材的炮製是中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改變藥材的性味、功效,並去除或減弱其毒副作用。本書將專門闢齣章節,探討炮製工藝對藥材外觀、氣味、味道等辨識特徵的影響。 不同炮製方法的改變: 如炒、炙、蒸、煮、煨、炮、燀、漂、洗、製等,分析其對外觀(如顔色、形態)、氣味、味道可能帶來的變化。 炮製品與生藥的對比: 以常用藥材的生品和炮製品為例,展示其在形態、顔色、氣味、味道等方麵的差異,指導讀者如何辨彆。 僞劣炮製品的辨識: 揭示一些不法商販通過不當炮製來掩蓋藥材缺陷,或達到僞造目的的手段。 六、 現代科學在傳統辨識中的輔助作用 雖然本書以傳統辨識方法為主,但我們也認識到現代科學技術在藥材辨識中的重要輔助作用。我們將簡要介紹一些先進的分析技術,如薄層色譜(TLC)、高效液相色譜(HPLC)、氣相色譜(GC)、紅外光譜(IR)、質譜(MS)等,以及它們如何幫助我們更準確、更科學地鑒彆藥材,驗證其真僞與品質。這些內容將作為一種補充,幫助讀者拓展視野,理解傳統辨識方法背後的科學邏輯。 結語 《本草溯源:古今藥材辨識指南》是一本緻力於傳承與創新的中藥辨識專著。我們希望通過係統、深入、實用的內容,幫助讀者建立起紮實的藥材辨識能力,不僅能看懂圖譜,更能理解藥材的內在品質,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據。在追求健康與福祉的道路上,準確的藥材辨識是基石,是保障。願本書能成為您在中醫藥領域探索與實踐的得力助手,助您在浩瀚的本草世界中,尋得正宗,辨得真僞,用得安心。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藥師,在日常工作中,準確鑒彆中藥飲片是至關重要的環節,直接關係到患者的用藥安全和療效。市麵上關於中藥飲片鑒彆的書籍不少,但真正能夠做到“高清”且“實用”的卻不多。拿到這本《中藥飲片鑒彆高清圖譜》後,我首先關注的是其圖片的清晰度和細節呈現。作為專業人士,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外觀上的相似度,更需要觀察其內部結構、質地、甚至氣味和味道上的細微差彆(雖然書本無法直接體現氣味和味道,但優秀的圖譜可以通過形態描述來暗示)。我希望這本書在圖片的選擇上,能夠覆蓋不同等級、不同炮製方式的同一種藥材,例如生用、炒製、炙製等,並配以清晰的比對圖,這樣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炮製過程對飲片形態的影響,從而提高鑒彆準確性。另外,對於一些極易混淆的僞品,我期望書中能有專門的章節,列齣它們的特徵,並與真品進行詳細的圖文對比,指齣關鍵的鑒彆差異點。同時,在文字描述方麵,我更看重其專業性、係統性和科學性,能夠提供關於藥材的植物(或動物、礦物)來源、分布、采集、炮製等基礎信息,並輔以最新的藥典標準作為參考,這將極大地提升本書的實用價值,成為我們日常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評分

這本《中藥飲片鑒彆高清圖譜》真是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個對中醫藥充滿好奇,但又缺乏專業知識的初學者,我常常在藥店裏麵對琳琅滿目的中藥材,卻辨不清真僞,更彆說深入瞭解它們的特性瞭。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一位耐心而博學的老師,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中藥世界的大門。首先,書名中的“高清圖譜”四個字就足以吸引我,意味著我能看到清晰、逼真的中藥飲片圖像,這對於 visual learner 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一直覺得,光看文字描述很難建立起直觀的認識,而有瞭高質量的圖片,我就可以對照著實際的藥材進行辨彆,大大降低瞭學習門檻。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包含一些常見中藥飲片的橫截麵、縱截麵圖,以及不同年份、不同産地可能齣現的細微差異,這樣的話,即便是最細微的鑒彆要點也能被我捕捉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圖片展示,還能配以簡潔明瞭的文字說明,比如主要特徵、易混淆的品種、以及鑒彆時需要注意的關鍵點,這樣我纔能真正地學到知識,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看圖識藥”的層麵。如果這本書還能涵蓋一些關於中藥炮製的簡單介紹,那真是錦上添得瞭,畢竟炮製過程對藥效影響很大,瞭解瞭炮製,也就更能理解飲片的不同形態。

評分

我是一名對草藥和植物深感興趣的自然愛好者,平時喜歡在野外行走,偶爾也會在路邊、山間發現一些不知名的植物,總想知道它們是否有什麼藥用價值。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我一直想找一本圖文並茂的書,能讓我輕鬆入門,瞭解一些基礎的中藥知識。《中藥飲片鑒彆高清圖譜》這個名字聽起來就非常吸引人,因為它包含瞭“高清圖譜”這個我最看重的元素。我希望這本書的圖片能夠非常逼真,就像我親手拿到的藥材一樣,讓我能夠通過圖片就能大緻辨認齣一些常見的、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中藥飲片。我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比較“大眾化”的藥材,比如感冒時常用的闆藍根、菊花,或者一些傢常保健的枸杞、紅棗等,並配以簡單的文字介紹,比如它們的功效、常見的用法,以及如何通過圖片來區分它們。如果這本書還能介紹一些如何在傢就能進行的簡單中藥材儲存方法,或者一些適閤在傢DIY的簡單藥膳食譜,那就更完美瞭。我不想一開始就接觸過於專業的術語和復雜的理論,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中藥的魅力,並能從中獲得一些實用的知識,為我的日常健康生活提供一些參考。

評分

作為一個長期緻力於中醫藥教育的教師,我深知高清、準確的教學資源對於培養閤格的中醫藥人纔至關重要。市麵上的教輔材料良莠不齊,很多在圖片質量和內容嚴謹性上都存在不足。《中藥飲片鑒彆高清圖譜》這個書名,立刻引起瞭我的關注,我期待它能夠成為我教學中的得力工具。《高清》意味著圖片質量要過硬,能夠清晰地展示齣中藥飲片在宏觀和微觀上的各種形態特徵,包括顔色、氣味、質地、錶麵紋理、斷麵結構等,最好能配以不同角度、不同光綫下的照片,甚至可以考慮加入顯微鑒彆所需的圖片。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羅列圖片,更重要的是要有係統性的鑒彆方法和理論指導。例如,對於每一種藥材,能詳細闡述其植物(或動物、礦物)學特徵、藥用部位、采收加工、炮製工藝,以及最終形成的飲片特徵。更重要的是,要有針對性地分析其與常見僞品的鑒彆要點,並提供一些實用的鑒彆技巧和口訣,方便學生記憶和掌握。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鑒彆難題,那將極大地提升本書的教學價值,幫助我的學生們打下堅實的中藥學基礎。

評分

坦白說,我買這本《中藥飲片鑒彆高清圖譜》主要是齣於“懷舊”和“收藏”的心態。我小時候,傢裏長輩經常會抓一些中藥迴來煎煮,那時候對於那些形態各異、聞起來有特殊氣味的草藥,總是充滿瞭好奇。隨著時代發展,藥店裏的中藥飲片越來越規範化、包裝化,那種“原生態”的、帶著泥土氣息的草藥似乎越來越少見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迴到那個年代,用高清的圖片,重現那些我記憶中的中藥飲片模樣。我期待書中能夠收錄一些“老品種”甚至是現在市麵上已經比較少見的藥材,比如一些野生的、或者傳統炮製的品種,並配以一些關於它們曆史淵源、民間應用的小故事,這不僅能滿足我的視覺享受,還能讓我對中藥文化有更深的理解。當然,作為一本“圖譜”,核心的鑒彆功能也不能忽視。我希望書中的圖片不僅要清晰,還要能夠展現齣藥材的“神韻”,也就是那種獨有的、難以用言語完全描述的形態特徵。如果還能在圖片旁邊附帶一些簡練的、帶有詩意的描述,比如“如金絲般纏繞”、“似龍鱗般鱗次櫛比”之類的,那將更添一份雅趣,也更容易讓人記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