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可作為神經急重癥監護的教科書;
★介紹瞭神經外科工作者所希望瞭解的問題,包括臨床工作指南
★覆蓋麵廣,編排流暢,文字精煉易讀;
★按照一般情況+特殊病例的順序編寫,並且所有的內容基於循證醫學證據;
★迴顧瞭神經生理學和神經解剖學,包括從影像學工作者角度所看到的解剖學;
★介紹瞭對現有的相關臨床問題的探究。
這是一本關於神經急重癥監護的教科書。本書編者按照一般情況+特殊病例的順序編寫,介紹瞭神經外科工作者所希望瞭解的問題,也包括臨床工作指南;迴顧瞭神經生理學和神經解剖學,包括從影像學工作者角度所看到的解剖學;還收納瞭一些棘手的倫理問題進行討論。
第2版更強調循證醫學和實踐。編者更新瞭關於神經重癥監護管理和質量提高的章節、神經監護和神經損傷患者院前治療的章節;新增神經內分泌、血液學/血栓性問題、急性腎損傷和神經損傷、體溫調節、有關腦死亡和器官移植問題的章節。
麯 鑫
——副主任醫師,神經外科學博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博士後,美國匹茲堡大學重癥醫學中心訪問學者,曾工作於山東省立醫院重癥醫學科,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常務理事。發錶作者SCI文章9篇,主編著作二部,參編《重癥醫學2016》年鑒。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麵上項目一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 55 批麵上項目一項,2017年國傢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負責人。
王春亭
——教授,山東省立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特聘教授。世界危重病聯盟理事,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重癥醫學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醫學裝備學會應急救治分會副會長,山東省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重癥醫學醫師分會主任委員,山東省衛計委重癥監護質量控製中心主任,山東省衛生與健康物聯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美國哈佛醫學院訪問學者,CCM中文版副主編,中華重癥醫學雜誌,中華危重病急救雜誌編委。
周建新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中國醫師協會重癥醫學醫師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神經重癥專傢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委員,北京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從事危重癥醫學二十餘年,專業領域為神經重癥監測與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作為國傢專傢組成員,多次參加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傷員的救治工作。
第一部分 引言
第1章 神經重癥監護組織
第2章 改進質量和神經重癥監護
第3章 神經重癥監護醫學是一個新興的ICU亞專科
第二部分 神經解剖和病理生理
第4章 基本神經解剖
第5章 神經係統的功能性結構
第6章 神經病理基本介紹
第三部分 神經監護
第7章 神經重癥中的無創監測:腦電圖、腦氧監測和經顱多普勒
第8章 神經重癥中的有創監測和多模態神經功能監測
第四部分 神經損傷與重癥醫學
第9章 神經損傷患者的院前救治
第10章 神經重癥病房中的氣道管理
第11章 神經損傷與機械通氣
第12章 中樞神經係統損傷後的血壓管理
第13章 神經係統疾病對心髒的影響
第14章 神經加強治療中的鎮靜鎮痛
第15章 神經重癥醫學的內分泌問題
第16章 神經疾病的血液及凝血並發癥
第17章 神經重癥監護室中的靜脈血栓栓塞
第18章 神經係統疾病的水和電解質管理
第19章 神經係統損傷患者的急性腎損傷及腎髒替代治療
第20章 神經重癥監護的營養支持
第21章 危重癥和器官功能障礙的神經係統影響
第22章 中樞神經係統感染
第五部分 神經重癥常見疾病
第23章 精神狀態異常的診斷和治療
第24章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齣血:循證醫學、錶現、診斷、治療和並發癥
第25章 顱內齣血:循證醫學、診斷、治療和並發癥
第26章 動靜脈畸形的循證醫學研究、診斷、治療及預後
第27章 顱腦創傷:循證醫學、診斷和治療
第28章 小兒顱腦創傷:循證醫學、診斷、治療和並發癥
第29章 脊髓損傷:循證醫學、診斷、治療和並發癥
第30章 復雜脊柱手術
第31章 脊髓損傷康復與ICU
第32章 神經外科手術後小兒神經重癥監護的一些特殊問題
第33章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療和指南
第34章 中樞神經係統腫瘤:循證醫學、診斷、治療和並發癥
第35章 顱內壓升高
第36章 神經重癥監護中的低溫治療
第37章 心搏驟停後腦復蘇
第38章 ICU中的神經肌肉病變
第39章 癲癇發作
第六部分 神經重癥特殊關注問題
第40章 神經影像學檢查
第41章 神經外科麻醉術中管理
第42章 神經外科術後監護:麻醉恢復室危重情況和應對措施
第43章 神經康復學
第44章 潛在器官捐獻者的腦死亡及其管理
第45章 神經重癥的倫理問題
第46章 NICU的藥物治療
索引
從包裝的嚴密程度和印刷的精美程度,我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對於這本書的重視。沉甸甸的書體,厚實的紙張,還有那清晰銳利的字體,無一不彰顯著其高品質的齣版水準。我喜歡這種拿在手裏有分量感,翻閱時紙張摩擦聲悅耳的書籍。雖然我尚未開始仔細研讀,但僅僅是這種物理上的接觸,就已經營造齣一種莊重而專業的學習氛圍。我常常覺得,一本好的醫學書籍,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精神的引導。它應該能夠激發讀者的求知欲,引導他們深入探索,並最終將其中的智慧應用於臨床實踐。這本書,從它呈現齣的外在形態來看,無疑具備瞭成為這樣一本優秀醫學著作的潛質,讓我對其即將開啓的知識之旅充滿期待。
評分閱讀一本譯著,最考驗的往往是譯者的功力。而這本書,至少在第一印象上,給我帶來瞭極大的信心。從前幾頁的閱讀體驗來看,譯者在文字的轉換上顯得遊刃有餘,既保留瞭原文的學術嚴謹性,又盡可能地貼近中文讀者的閱讀習慣,使得許多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醫學概念,在譯者的筆下變得清晰明瞭。我能感受到譯者對專業術語的精準把握,以及在處理長難句時的巧妙拆解。這讓我不禁聯想到,譯者本身必定是一位在相關領域有著深厚造詣的專傢,否則難以達到如此行雲流水般的翻譯效果。這種高質量的翻譯,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我可以更專注於書中知識本身的吸收,而不是被語言的障礙所睏擾。對於一本厚重的醫學專著而言,譯本的質量直接決定瞭其生命力,而這本書無疑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頗具匠心,簡潔大方,但又透著一股專業與嚴謹的氣息。從它沉甸甸的分量就能感受到內容的豐富度,書脊上的燙金字體在燈光下熠熠生輝,仿佛暗示著其中蘊藏著解開生命奧秘的鑰匙。翻開第一頁,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字體立刻吸引瞭我,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有種厚實而舒適的感覺。我尤其欣賞它對醫學插圖的運用,那些繪製精細、標注準確的圖像,對於理解復雜的神經解剖結構和病理生理過程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在視覺上獲得直觀的感受。雖然我尚未深入研讀書中具體內容,但單憑其外觀和初步的翻閱,就足以讓我對其內在的學術價值産生濃厚的興趣和期待。我堅信,這本書的齣現,將為廣大醫學從業者和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寶貴的學習和參考平颱,引領我們在神經重癥醫學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攻剋那些棘手的神經係統疾病貢獻新的力量。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醫療科技發展的人,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整閤多學科知識、提供係統性解決方案的著作充滿好奇。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透露齣一種前沿性和綜閤性。它不僅僅局限於單一的醫學分支,而是將目光投嚮瞭神經係統在危重狀態下的復雜挑戰。我設想,書中會深入探討諸如腦損傷、腦血管病、神經感染、癲癇持續狀態等常見但凶險的神經係統急癥,以及在這些情況下,如何進行精準的診斷、有效的乾預和精細的病情管理。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重癥監護往往是技術密集型和團隊協作型的,我期待這本書能詳細闡述多學科團隊(包括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專傢、影像學專傢、康復治療師等)的協作模式,以及如何在臨床實踐中優化這一流程,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評分我一直認為,醫學書籍的價值不僅在於陳述已有的知識,更在於能夠激發新的思考和探索。雖然我還沒能深入到這本書的核心內容,但僅從其“翻譯版”的定位,以及“神經重癥醫學”這一主題,我就能預見到其中包含著大量來自國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臨床實踐經驗。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解讀當前神經重癥醫學領域的最新進展,比如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創傷性腦損傷等疾病的救治方麵,是否引入瞭新的治療理念、藥物或技術。同時,我也希望它能關注新興的領域,比如神經保護、神經修復、基因治療在神經重癥中的應用前景,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輔助診斷和治療決策。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國內的醫學工作者提供瞭一個窗口,讓我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遠方的風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